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1)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2
第24课异彩缤纷的艺术成就(北师七上)第24课异彩缤纷的艺术成就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①建安诗人的代表人物曹操、曹植和王粲;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②南北方民歌的特点及北方民歌的代表作;③书法家钟繇和王羲之;④大画家顾恺之;⑤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要求学生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且具有各民族的特色。
这些文学艺术的成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3.通过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的教学,培养学生从文学艺术中了解历史,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鉴赏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请说一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哪几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无神论者是谁?他写了《神灭论》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2.导入新课这一课继续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内容是文学艺术及其成就。
3.讲授新课一、建安诗人和陶渊明(1)建安诗人“建安”是汉献帝刘协被曹操迎到许昌后使用的一个年号。
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曹操实际掌握着东汉政权。
曹操死后,其子曹丕代汉自立。
“建安文学”即指汉末到魏初这一时期的文学。
建安时代的前期,社会动乱不止。
曹操统一北方后,社会比较安定,曹操父子都是文学家,提倡文学,爱护文人,为文人自由创作提供了条件。
建安诗人最著名的是三曹、七子。
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
他们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其中曹操、曹植的文学成就较高。
七子是指孔融、王粲、刘桢、阮瑀、徐幹、陈琳、应玚。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建安文学以诗为主,有不少作品从汉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辞情慷慨,语言刚健。
后人以“建安风骨”称誉这些作品的风格。
这些诗篇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
这是因为建安诗人,大都经历过汉末长期战乱,比如曹操本人就是乱世英雄,他大半生是在戎马倥偬中度过的,对社会的情状了如指掌;曹植长期随父转战,从小生活在军队中;七子中的许多人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们都目睹过广阔的社会画面,才会写出风格悲凉慷慨的诗篇,写出军阀混战造成的恶果。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考点名称:书画艺术:王羲之(书圣),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东晋书画艺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擅长隶、草、真、行,并博彩众家之长,世称“书圣”。
他的书法代表作品有《兰亭序》《黄庭经》等。
其子王献之的书法造诣也很高,与王羲之合称“二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是带有宗教色彩的。
三国时期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
东晋的顾恺之是这一时期著名的画家。
他擅长以画人物为著称。
他的人物画布局严密、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
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特点: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南北方民歌的风格迥异;南方民歌缠绵婉转,多描写爱情;北方民歌慷慨激昂,又有战歌,牧歌)2、体现了民族融合的特色(龙门石窟的有中原文化的特征)3、思想领域的异常活跃(佛教道教的盛行,尤其是佛教,出现了寺院经济)4、科技成果突出(科学,农学)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女史箴图》:考点名称:石窟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南北朝时期的雕塑艺术:南北朝时期雕塑艺术继承了两汉的传统,同时受到古印度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那时,北方统治者到处开山凿窟,雕塑佛像,形成了许多石窟艺术。
其中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千佛洞。
这些石窟内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佛像和其他艺术珍品。
南北朝时期的石窟的艺术特征:由于受到民族融合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石窟艺术受到了西域和汉族文化影响,云冈佛像受西域造像艺术的影响。
保存较多的古印度佛教艺术的风格。
佛面方圆,两肩齐平,深目高鼻,衣纹厚重凸起,线条简洁,是典型的胡人形象。
龙门石窟,无论佛像造型,还是龛饰壁雕,都具有中原文化特征。
龙门石窟:。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第 二j教&育z资[源4网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列举出王羲之、顾恺之的代表作品以及著名的石窟艺术代表。
引导学生了解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点,了解顾恺之的绘画风格,了解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过程和方法指导学生收集王羲之、顾恺之、石窟艺术的有关资料,使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
引导学生欣赏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提高其艺术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王羲之博采众长,持之以恒、苦练书法、终有所成的事迹,使学生养成善于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良好习惯,并锻炼自己刻苦勤奋、不懈追求的意志。
引导学生了解书画石窟艺术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增添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难点:这一时期书法绘画艺术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中间有没有练习书法的同学啊?生:有。
师:书法是大家喜闻乐见,非常爱好的一种艺术,它是以中国特有的汉字作为表现对象的,中国的汉字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所学过的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商代)甲骨文(西周)铭文(秦朝)小篆(秦朝)隶书师:根据这条线索可以看到汉字经历了篆书、隶书等不同字体的演变,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形成了楷书、行书和草书。
这就是汉字的五种书体,同学们能辨认出这些书体吗?(投影“汉字的五种书体”让学生辨认)师:篆书、隶书我们已经讲过了,那么楷书、行书、草书各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又叫正楷,特点就是结构端正,但写起来较慢。
草书笔画相连,写起来快,但不易辨识。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书写既快又易辨识。
如果说楷书给人的感觉是“静”,草书给人的感觉是“跑”,那么行书给人的感觉就是“走”。
讲授新课:师:说到“行书”,我们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对于楷书、草书、行书都有创造性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生: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作者:刘美青一、学习目标:1、了解王羲之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及代表作品。
2、掌握顾恺之及绘画作品和石窟艺术成就。
二、预习导学: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大放光彩的时代。
与,造就了许多书画名家,更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石窟艺术。
2、时,王羲之在学习前人书法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有“,”的美称。
他的行书代表作是。
他以杰出的书法成就,被后人称之为“”。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了很大发展,名家辈出。
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人。
他的画中珍品现存有摹本和。
他主张画人物要“”。
4、石窟艺术综合了和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它是随着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北魏时期北方凿窟造像之风盛行,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河南洛阳的等。
三、合作学习与探究:(一)知识重点归纳:(二)知识难点突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书法、绘画、雕塑艺术大放光彩的时代。
民族融合与中外文化的交流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的特点、渊源,你不想了解一下吗?四、达标训练:(一)知识过关:1.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汉书》 B.《兰亭序》C.《女史箴图》D.《水经注》2.其书法被称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是()A.王羲之B.王献之C.顾恺之D.祖冲之3.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能独创一家,关键是()A.擅长多种书法、多才多艺B.创作《兰亭集序》闻名天下C.注重吸取前人书法精华D.具有书法艺术的天赋4.顾恺之绘画作品中成就最突出的是()A.山水画B.人物画C.宗教画D.风俗画5.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是()A.书法B.绘画C.雕塑D.石窟艺术6.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最能说明的是()A 南朝的寺庙最多B 南朝的雨水最多C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D 南朝的寺庙都浸泡在水中(二)能力提升:融入情景,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第二十四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列举其代表作;了解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和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内容特点,本课应采用综合课型。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在短时间内展示大量信息,为学生形象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创造条件;采用历史情境复现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的亲切感,其中角色扮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收集有关王羲之、顾恺之刻苦学书作画的故事,并能绘声绘色地讲述。
改变教学空间组织形式,将班级分成八个小组,确定每组固定人数(5~6人)。
通过分组学习,使小组成员关系固定化、密切化,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合作意识,为学生学习过程创造良好的心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果丰硕,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书法、绘画、雕塑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都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能够激起观赏者感情上的共鸣。
通过学习王羲之持之以恒、苦练书法、终有所成的事迹,培养刻苦勤奋、不懈追求的意志品质。
书画石窟艺术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通过学习激发民族自豪感。
同时,提高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学习,感受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
三、教学准备(一)教师活动1、学情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具备的能力以及对古代艺术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的方式方法等。
初一学生对于古代的艺术缺乏足够的兴趣,这是因为缺乏艺术鉴赏方面的知识,因此,本课通过多媒体展现大量的形象、直观的图片,采用灵活机制的组织形式等教学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古代艺术有所了解,以致于产生浓厚兴趣。
2、查阅相关书籍、报刊、网站,收集与这一时期有关的资料。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作者:刘美青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王羲之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及代表作品。
2、掌握顾恺之及绘画作品和石窟艺术成就。
二、预习导学: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大放光彩的时代。
与,造就了许多书画名家,更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石窟艺术。
2、时,王羲之在学习前人书法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有“,”的美称。
他的行书代表作是。
他以杰出的书法成就,被后人称之为“”。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了很大发展,名家辈出。
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
人。
他的画中珍品现存有摹本和。
他主张画人物要“”。
4、石窟艺术综合了和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它是随着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北魏时期北方
凿窟造像之风盛行,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
的,河南洛阳的等。
三、合作学习与探究:
(一)知识重点归纳:
(二)知识难点突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书法、绘画、雕塑艺术大放光彩的时代。
民族融合与中外文化的交流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的特点、渊源,你不想了解一下吗?
四、达标训练:
(一)知识过关:
1.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A.《汉书》 B.《兰亭序》
C.《女史箴图》
D.《水经注》
2.其书法被称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是()
A.王羲之
B.王献之
C.顾恺之
D.祖冲之
3.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能独创一家,关键是()
A.擅长多种书法、多才多艺
B.创作《兰亭集序》闻名天下
C.注重吸取前人书法精华
D.具有书法艺术的天赋
4.顾恺之绘画作品中成就最突出的是()
A.山水画
B.人物画
C.宗教画
D.风俗画
5.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是()
A.书法
B.绘画
C.雕塑
D.石窟艺术
6.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最能说明的是()
A 南朝的寺庙最多
B 南朝的雨水最多
C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D 南朝的寺庙都浸泡在水中
(二)能力提升:
融入情景,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杜牧材料二读下图
请回答:
①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②这一现象反映在文化艺术方面出现了哪些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