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中波小天线的使用与改进
- 格式:doc
- 大小:479.00 KB
- 文档页数:6
中波广播发射天线原理及其维护技术摘要:中波广播发射天线基于电磁学原理,利用电磁波进行无线电信号传输,其关键参数包括工作频率、发射功率、辐射效率和天线增益。
日常维护工作包括天线结构和接地系统的巡视和维修、电气设备的保养、信号系统的维护以及快速处理干扰源等,加强日常巡检力度是保证天线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中波广播;发射天线原理;维护技术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和改进。
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不断壮大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的维护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1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的技术介绍1.1新型中波小天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中波小天线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主流技术,这种天线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减少安装空间,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该技术采用了多种新型材料,如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以增强天线的机械强度和抗氧化性能。
还具有较高的频率稳定性和较低的功耗,从而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并采用了先进的射频技术,如集中式馈电、阻抗匹配等,可以有效地提高信号的辐射效率和覆盖范围。
1.2并馈式中波天线并馈式中波天线每个馈线都通过一个匹配器与发射机连接,以确保馈线和发射机之间的阻抗匹配。
在天线辐射器中馈线分支成多个并联的分支电路,每个分支电路都包含有一个相位控制器和一个天线辐射器。
通过控制每个分支电路的相位,可以实现天线辐射器的方向性辐射,从而提高信号的覆盖范围。
它还具有较高的频率稳定性和较低的功耗。
在天线辐射器中,通过优化馈线和天线辐射器之间的匹配,可以有效地减少能量的反射损耗和热损耗,从而降低天线的功耗。
此外,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也可以提高天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3斜拉线顶负荷单塔天线斜拉线顶负荷单塔天线作为一种常见的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类型,具有较高的性能和可靠性,该天线结构采用四根斜拉线加固主杆,使天线具有更好的抗风性能。
新型中波小型发射天线[摘要]本天线将传统理论提出的小天线,套筒天线、折叠振子天线、锥面天线及多重调谐天线相融合,利用现有世界上提出的新的天线理论作参考而成功研制的一种高效率、宽带宽的小天线。
[关键词]新型;中波;天线中图分类号:tn8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12-0053-0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小型中波发射天线,它不仅投资小、减少了天线的占地面积,其发射效果也不逊色于传统的发射天线。
大家都知道传统的中波天线,其高度一般在0.25λ-0.53λ之间,且敷设有与天线高度相比拟的每隔3度的大面积辐射状地网,这种发射天线的机理符合麦克卫斯理论及波印亭矢量,即利用全开放式电容(分布参数)进行发射。
在天线体上形成电压最大点及电流最大点而向外辐射电磁波,靠电场和磁场的交替变化在空间形成电磁波,所以在天线周围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感应场,电台、电器设备之间,相互干扰严重。
天线的输入阻抗与发射机不匹配在天调室内加阻抗匹配网络。
如图1所示。
下面我们介绍小型发射天线(锥面顶负荷天线)我们知道天线是一个换能装置,一个好的天线就是能高效的将各信号源提供的电能转换成电磁能发射与空间。
目前可以被接受的一种新理论是,无线电波可以理想的设想成为由一对横向交替的场来产生,这两个场就是电场和磁场,这两个场在空间以光速传播,且几何上是正交的,时间相位上是绝对同步的,对于一个小于1/4λ的天线系统,我们可以看成是点源辐射。
所以当在距离发射点一定距离收测时,电磁波几乎是一个理想的平面波。
如图2所示。
根据麦克斯韦理论和波印亭矢量合成技术,因为小型天线高度只有1/5λ-1/20λ,所以看成是一个点源发射天线,天线利用上锥体产生一个电场,用垂直发射产生一个磁场,电场和磁场在天线周围同步的正交的产生形成电磁波,与空间波阻抗进行匹配,所以此天线感应场很小,大部分都是辐射场。
下面我们看看此天线是怎样提高辐射效率的。
• 9•作为电磁波接受信号装置的天线,在它的形状功能方面必须要有一定的大小规格作为基本保障。
在通信的整个系统中,空间因素是信息传递的关键,而一些天线因为大小的问题导致不能达到设计标准,这一点变成了通信设备里天线的体积不能更小巧的原因。
本篇论文选择站在天线相关设计的角度,试图将小型天线设计提出新的改进措施,确保小型天线的在体积上面越来越小巧,性能上面越来越强大。
无线通信的完成需要电磁波,而电磁波能够顺利传递信息又离不开天线,所以天线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作用很大。
天线的工作流程是把传导线内部的电流信号进行转换,成为能够在时空中传递的电磁信号,最后把承载信息的电子化成电磁波,作为无线和有线通信的传播途径,而且也是两个理论场与电路的联结。
1 小型天线相关背景现今时代,移动终端设备逐渐替代了传统通信方式,无线通信成为了根本,它的应用范围主要是:手机、路由器、笔记本等一系列的电子产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国从欧美发达国家将2G 引进,如今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5G 时代已经到来。
几十年的时间里,电子产品作为无线设备的主要应用者,发展的势头相当猛烈,曾经人们将其视为是一种奢侈的无线通信,比如手机,而今已经在时代发展中演变为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物品。
无线通信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占有强大的市场,但是也有不够完备的地方。
参考当前移动通信的整体发展走势,对于天线在设计层面也有了更多的要求,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
1.1 天线的性能必须更好移动终端最基本的就是保证信号的传播速度。
而从它的历史进程来看,移动终端必须具有越来越高的速度,技术层面也在不断的进步之中。
比如最开始也就是第一代的通信技术中的技术核心是模拟,到了第二代就成为了数字,第三代速度较之前又有了更大的提高,从10kbps 上升到10Mbps ,这就是宽带技术,后来又有了通过对天线进行数量上的增多,使速度提升的技术MIMO 。
1.2 小型天线成为主流当前智能手机的组成包括了内部和外围两方面,外围主要是屏幕等;内部主要有数字和模拟基带、中央处理器等。
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的原理及维护措施的分析研究发布时间:2023-02-07T05:19:55.020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9月第17期作者:张磊[导读] 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是一种新型的广播发射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发射技术,张磊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中心乌海广播发射中心台摘要: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是一种新型的广播发射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发射技术,其不仅能实现垂直极化波的有效转换和覆盖,同时还能保证广播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广播电视台信号传输中。
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中波广播发射天线多在野外运行,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破损或故障问题,对此,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认真做好维护工作。
关键词:中波广播;发射天线;原理;维护;措施研究一、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类型(一)单塔天线单塔天线是一种常见的单塔天线,在使用它的时候,要确保它的科学、合理地使用它。
单塔天线的应用范围很广,所以在应用的时候要注意天线网络的建设,这样的天线必须要在有信号覆盖的地方架设多个天线,这样才能保证中波的广播传输不会没有信号,也不会有不好的信号。
单塔天线的信号传输是依靠电流产生的,这种电磁波是由天线振子产生的,从而产生频率效应,从而实现信号的传播。
为了保证天线的稳定,必须改善天线的传输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单塔天线的干扰与其绝缘特性有很大的关系,当它的绝缘特性不好时,中波的传播将会被外界的电磁波所影响,从而导致信号的传输不稳定。
在单塔天线的应用中,必须保证其绝缘性能。
单塔天线的塔高必须满足信号传输的要求,一般都是80多米高,这样就可以在发射的时候,增加天线的覆盖面积,增强天线的发射能力[1]。
(二)新型天线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无线电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新的天线应运而生。
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是在原有天线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技术改造和优化,使中波天线的传输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中波天线已被广泛地用于广播媒体,而中波天线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投入大量资金。
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的研究引言中波广播是一种传统而重要的广播形式,它在许多地方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广播发射天线作为中波广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将直接影响广播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对广播信号传输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的发展历程自从广播技术诞生以来,广播发射天线作为广播信号的传输媒介之一,就一直是广播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方面,早期的发射天线主要采用大型的铁塔结构,形态庞大,占地面积大,制作和安装成本高,对场地环境要求高,而且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人们开始探索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
在技术发展的不断推动下,基于小型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设计理念,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良,其传输效果和适用范围也日益扩大。
1. 小型化设计: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相比传统大型天线,体积更小巧,重量更轻,使用更方便。
这种小型化设计不仅减小了对场地环境的要求,还降低了制作和安装成本。
2. 数字化调节: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也在信号调节方面实现了数字化。
采用数字化调节技术可以更加精准地调节天线的工作状态,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智能化控制:部分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还具有智能化控制功能,可以实现自动跟踪天线方位,自动调整信号功率和频率等功能,大大降低了人工干预的成本和风险。
尽管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的频率带宽度有限,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广播需求。
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的制造工艺和材料技术相对落后,制约了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控制技术还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通信环境。
随着5G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也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的研究一、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的概念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是指一种尺寸相对较小的中波广播发射天线,一般而言,其指的是发射功率在数千瓦以下的中波广播发射天线。
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一般采用垂直天线架构,以适应中波频段的传播特性。
由于其尺寸小,因此适用于一些场所有限的中波广播电台,比如一些地方性的中波广播电台或者特定场所内的广播覆盖需求。
1. 天线尺寸小:相比传统的大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的尺寸要小得多,这使得其更适合于一些场所有限的广播电台,比如一些城市中心的广播电台或者一些山区或农村地区的广播电台。
2. 效率高:虽然尺寸小,但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在发射效率上并不逊色于大型天线,其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地将发射功率转化为电磁波能量,实现较远距离的传播。
3. 节省成本: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相对于大型天线来说,制作成本更低,架设安装也更方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广播电台的建设成本。
4.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制: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可以根据实际的广播覆盖需求进行定制,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场所的广播传播需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进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的研究: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所使用的材料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针对中波广播频段特性,研究人员正在尝试利用新型材料来设计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以提高其发射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3. 与数字技术的结合: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广播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研究人员也在尝试将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广播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在一些应急通讯领域,比如灾难救援、临时广播等方面,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其灵活性和便捷性将为应急通讯提供更多可能。
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将为广播通讯领域带来更多的新技术和新应用,为人们的信息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通过对天线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与制备、射频性能测试、工作频段扩展技术和天线阻抗匹配技术的探讨,旨在提高天线的性能和工作频段,满足广播发射需求。
研究背景介绍了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的重要性,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天线的性能和工作频段,研究意义在于促进中波广播技术的发展。
通过对天线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与制备等方面的研究,详细讨论了天线的技术要点和关键技术。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旨在进一步完善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推动广播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研究,天线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与制备,射频性能测试,工作频段扩展技术,天线阻抗匹配技术,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成果总结,存在问题与展望,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的研究背景:中波广播是一种传统的广播方式,具有传输距离远、穿透性强、受天气、地形等影响较小的特点,因此在全球范围内仍然被广泛使用。
而中波广播发射天线作为中波广播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广播信号的传输质量和覆盖范围。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中波广播系统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对发射天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传统中波广播发射天线存在体积大、功耗高、效率低等问题,且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很难满足需求。
研究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提高其性能和适应性,对于推动中波广播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射频性能测试、工作频段扩展技术和天线阻抗匹配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中波广播系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寻求更加高效的天线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以提高射频性能测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研究工作频段扩展技术和天线阻抗匹配技术,进一步探索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在不同频段下的适用性,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2019.7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技术探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媒体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广播行业应当在新时代新技术背景下,结合自身的技术特点谋求改革,发射天线技术的发展会在其中发挥很大作用。
中波广播发射天线,以衍射、表面衍射和电离层反射的形式发射信号,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不良天气带来的影响,不仅能够远距离、高质量地传送信号,还能够减少能源消耗,该技术的发展将成为广播行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一环。
一、中波发射天线的工作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中波发射天线是广播行业的重要设施之一,直接关系到广播信号的传输效率。
中波发射天线是利用垂直波覆盖与转换完成信号传输的,其发射的电磁波波长为569.8m~186.7m,波段为526.51kHz~606.5KHz,通过电磁场的相互作用,信号在传送过程中不断地交替变换,从而达到长距离、高质量传送信号的目的。
一般条件下,电磁波的发射方向是一定的,这种现象被称为极化现象,电磁波在这个过程中会渐渐形成相互垂直和平行的波,所形成的这种波成为信号传送的重要载体。
在载体的传送过程中,形成的电流一直与地面垂直,电流与垂直极化波重叠,能够有效保证传送的信号质量。
发射天线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若出现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将会对日后系统运行带来很大影响,导致广播信号传送效率降低。
为了提高发射天线信号的传播效率和质量,在中波广播天线的设计中必须充分把握发射天线的关键技术,设计中波广播天线时应准确计算天线的辐射电阻,了解天线的尺寸、形状和电流波长等参数。
在发射天线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应当深究高仰角辐射问题,这样能够有效保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该系统在工作时,如果振荡器的振幅达到0.5以上,将会产生副瓣问题,影响系统的工作性能。
发射天线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还要结合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选择合理的塔高,从而保证电磁波的发射频率和波长为0.5,极大地提高系统性能。
在发射天线的设计过程中,辐射电阻和输入阻抗是两个主要指标,会影响到系统整体的安全运行和工作效率,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和用户要求,对这两个重要指标进行优化,确保辐射电阻、输入阻抗与系统相适应,达到系统运行稳定的目的。
小型化中波发射天线的技术探析作者:何光洁来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8年第27期何光洁前言:通常情况下,信号在出传播过程中会受到波长、传播环境及信号接收装置运行情况等因素影响,造成实际通信效果不佳。
故在应用小型化中波发射天线技术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就应结合信号传播风险,对信号传播环境的净化、信号接收装置实际运行情况等进行深入分析,切实提高小型化中波发射天线技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服务效益,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一、中波发射天线技术的理论分析从广义上来讲,中波发射天线技术主要就是以中波波长信号为主的通信系统。
在中波发射天线技术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信号由发送方传送到接收方的过程称之为过程系统。
中波发射天线系统内包括的信号接收装置、信号传导通道等多个结构,因此为确保信号能够准确高效的传输,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中波发射天线内每个结构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检测,及时发现系统运行期间安全隐患,制定出更加科学且完善中波发射天线系统维护方案。
二、小型化中波发射天线设计要点小型化中波发射天线系统设计期间应明确系统运行原理,分析系统内电磁场的点抗性、细致计算出系统功率容量,确保中波发射天线系统辐射频率及宽度符合相关设计要求,确保信号在中波发射天线系统中高效的传输。
现阶段小型化中波发射天线设计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中波发射磁场点抗性。
在小型化中波发射天线定位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应全面检测周边磁场的点抗性。
如果场地中电场与磁场之间相位差在90度左右,则表明信号需在传输过程中受到来自电场、磁场等多方面影响,致使小型化中波发射天线难以发挥出应有阻抗性。
不仅如此,由于小型化中波发射天线实际电阻输入量小于常规中波发射天线,因此在选址定位的过程中,需选择电场与磁场之间位向差较小的场地,即电磁点抗性越小,越适宜安装中波发射天线。
2 中波发射辐射频率。
在小型化中波发射天线系统设计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也应做好中波发生辐射频率的计算工作。
数字传媒研究·Researchon Digital Media中波单锥小天线天调匹配网络改造设计作者简介:林基斌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乌海广播发射中心台高级工程师林基斌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乌海广播发射中心台内蒙古乌海市016000【摘要】根据乌海广播发射中心台各基层台站使用套筒式单锥面顶负荷中波小天线(下文简称中波单锥小天线)情况,发现天调网络因天气环境变化,网络参数也跟随变化,需要经常调整网络参数,存在一定的安全播出隐患。
现将中波单锥小天线天调网络进行重新设计,以提高稳定性,更好地保障播出安全。
【关键词】真空电容天调网络方便维护【中图分类号】TN934.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6-0751(2021)03-0013-051原天调网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原天调网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网络不稳定,网络参数易受温差、湿度的变化而变化,经常需要随气候变化调整天调网络参数,网络中的部分陶瓷板电容存在发热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经过反复论证,笔者提出了重新设计新的天调网络,将天调网络中除吸收网络使用陶瓷板电容外,其他部位电容器均采用真空电容器(如果网络中的电容全部采用真空电容效果更好但是成本很高),采用真空电容的好处:一是由于真空的高绝缘强度,具有防尘污染,防潮等特性;二是额定电流大、损耗小;三是可调范围大;四是外界温湿度对电容参数影响小,对整个网络参数的影响也很小。
55数字传媒研究·Researchon Digital Media2新设计的天调网络原理图及优点分析现以临河691台小天线天调网络设计为例进行说明,临河691台现有中波频率6套,频率和功率情况分别为:549kHz/1kW、675kHz/10kW、1044kHz/10kW、1170kHz/10kW、1305kHz/10kW、1458kHz/1kW 。
1044kHz和1305kHz 双频共塔工作在套筒式锥面顶负荷中波小天线上。
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的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通过分析天线设计原理、材料选择与优化、辐射特性、性能测试以及效果与应用实验,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研究结果显示,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在传输效果和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色。
未来发展趋势可能包括进一步优化材料选择和天线设计,提高其性能和覆盖范围。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支持了这一观点,为天线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结论中指出,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望在广播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推动天线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天线设计原理、材料选择、辐射特性、天线性能测试、效果与应用实验、未来发展趋势、实验结果、数据分析、结论、展望。
1. 引言1.1 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的研究中波广播是一种具有广泛覆盖范围和良好穿透性的传播方式,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中波广播发射天线作为中波广播传输的基础设施之一,其设计与优化对广播信号的传输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小型天线可以更好地适应城市化环境,同时也更经济实惠。
研究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将围绕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包括天线设计原理研究、材料选择与优化、辐射特性分析、天线性能测试以及效果与应用实验。
通过这些研究内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通过对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广播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2. 正文2.1 天线设计原理研究天线设计原理研究是小型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研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天线的频率范围、辐射效率、阻抗匹配等因素。
信息化背景下中波小天线的基本原理与施工要点浅析摘要中波广播发射天线通常采用垂直振子(杆铁塔天线),它底部绝缘,经天调网络、馈线与发射机相连。
中波小天线以占地面积小、高度低、便于维护等多项优点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但中波小天线也存在着稳定性差、调配难度大等技术问题。
随着西新工程的深入和我台节目数量的增多,新增频率1008KHz,选用了中波小天线。
关键词中波广播;天线;接地1 小天线基本原理小天线是在传统λ/4拉线塔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天线振子上部做成指数曲线或高斯曲线椎体可以理解为顶天线。
通过加装椎体顶负荷提高电流波幅点以及增强对地电容使天线有效高度缩短。
其等效电路仍是一种串联谐振电路[1],如图1,天线结构如图2所示:天线由曲线锥形振子A和塔体L以及接地板B和馈电箱K组成。
曲线椎体振子由金属导体制成,直径为4~10米。
塔体L由热浸锌角钢制作,接地板B 采用10*10米金属板或网焊接而成。
天线振子由钢塔结构及玻璃钢支撑,并通过特制非线性补偿馈电箱单极馈电。
该天线为非平衡单极馈电,电流经由天线振子与其镜像形成对称曲线振子分布,在空间辐射能量。
由于天线缩短,接地网因而可做成很小的接地板,从而使天线占地面积可缩小到50~100,从而实现天线的小型化。
该天线为垂直极化天线,主要辐射地波而无天波[2]。
2 小天线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2.1 地网铺设小天线稳定性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小天线的地网应起到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阻,使地阻在最小的范围内变化,从而减少对天线的阻抗影响。
所以小天线地网的铺设时决定小天线命运的关键所在。
地网以天调室中心为圆心,在0.5*0.5m铜板上连接60道2.5mm铜丝,360°,半径6m铺设。
在天调室旁边开挖2*2*3m辅助地井,埋0.7*0.7铜板,用铜皮把地井铜板和地网中心铜板相连,再用铜皮把地网与机房高频接地相连接起来就做成了地网。
根据相关理论计算,天线传输最佳地网埋设深度为:传统大天线是30~40厘米,小天线是10~15厘米,一旦地网埋的过深就会影响天线的传输距离。
锥面顶负荷中波小型发射天线使用及改进摘要:双频共塔锥面顶负荷中波小型天线确实有很多优点,给安全播出带来了方便。
对锥面顶天线及天调网络的改进,较大地减小了温度升高对低段工作频率天调阻抗变化对全固态发射机的影响。
本文总结了对锥面顶天线及天调网络在这几年运行中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加顶负荷低段工作频率阻抗微调网络调整1 特点及工作原理锥面顶负荷中波小型发射天线(简称锥面顶天线)与直立塔天线相比具有尺寸小、占地面积小、传输效率高的特点。
由于锥面顶天线的曲面特性和折叠振子,提高了输入阻抗的电阻分量,而降低了电抗分量,增加了带宽,提高了辐射场,减小了感应场等优点。
因此,中波天线小型化成功解决了缩小占地面积、拓宽工作带宽、防雷效果差和实现双频共塔等难题。
锥面顶天线高度只有1/15~1/20λ,在距天线的距离r<λ的天线的近区时,天线利用上锥体产生一个电场,用垂直发射体产生一个磁场,电场与磁场在天线周围同步正交的产生形成电磁波,与空间波阻抗进行匹配。
因此,天线的感应场很小,大部分是辐射场。
当位于距天线的距离r>λ时,可将天线看成一个点源辐射,远区电场E与磁场H在时间上同步,波阻抗Z=E/H与空间阻抗匹配。
应此,波印廷矢量S(E×S)产生能量辐射。
所以当在距离发射点一定距离收测时,电磁波几乎是一个理想的平面波。
2 锥面顶天线的使用及改进效果我台使用的双频(f1=603kHz 1kW;f2=1008kHz 3kW)共塔。
其中603 kHz在设计天调网络中我们采用了带宽补偿、90°移相、阻抗匹配等网络,较好的解决了带宽窄、输入阻抗(实部)低、参数与功率容量及防雷等缺陷。
当初,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我们对锥面顶天线进行场强覆盖的测试,与原直立铁塔场强覆盖进行对比,(直立塔未拆出时,用同一工作频率、同一功率发射机测得的场强值)在东、南、西、北相同的点、相同距离、用同一场强仪所测得的值进行对比后得出结论:锥面顶天线所测值总体接近直立塔天线所测的场强,除个别值有一定的差距。
作者: 程晓轶 史冬雪
作者机构: 南阳中波台,河南南阳473000
出版物刊名: 科技资讯
页码: 2-2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6期
主题词: 新型中波小天线 小天线建设 天线改进
摘要:为了解决传统中波发射天线的拉线与地网占地面积大的现实问题,我台于2008年下半年采用了陕西广通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33m锥面顶负荷套筒式中波小天线,用做747kHz、
10kW固态发射机天线。
经过近半年多的安装调试,投入运行以来,已正常稳定工作两年多。
现就该天线技术特点、安装方法和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新型中波小天线的使用与改进
庄涛胡越潢川中波转播台
卢光辉信阳中波转播台
摘要:为了解决传统中波发射天线的拉线、地网占地大的现实问题,我台于08年新上747KHz(25KW)农村广播,采用了陕西广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33米中波小天线,与传统天线性比,具有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灵活、天调匹配简捷、易于维护保养等特点。
经过近三个月的安装调试和不断改进,现已正常稳定工作,现就中波小天线技术特点、安装方法、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做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型中波天线地网建造电磁环境天线改进
一、技术特点
1、天线全称:锥面顶负荷套筒式中波小天线
2、创新点及原理:利用锥面缓
变原理,降低终端反射和谐振频率,
由于椎体比较大,对地形成了一定
的电抗,提升了容抗,使天线的谐
振点下移,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天线
的高度,斜面是7米的椎体其有效
谐振高度为40米左右,加之垂直发
射体高度,天线有效高度近似(新型小天线全景照片)
为76米;采用套筒式大直径(1100mm)发射体,抗风能力是传统天
线的两倍,提高了天线的输入阻抗,减少天线的阻抗变化率,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天线的辐射率和频带带宽。
3、主要技术参数:功率:25KW ;载波点:VSW R≤1.03;工作带宽:△F≥20KHz;匹配阻抗:(50±1)±j0.5Ω(载波时);增益:≥3DB;极化方式:垂直极化;方向性:水平面内全方向;电磁波传播方式:地波传播为主、天波为辅。
二、天线的安装
1、基座建造:天线底座采用钢筋水泥浇灌,基座主体深3米(含地上部分),长和宽都是1.8米,在浇灌混凝土之前,将16根标准螺
杆按天线厂方规定的尺寸
位置摆放好,然后再和基础
内的钢筋牢固焊接一起,采
用一次浇灌成型,在浇灌水
泥时还要不断地校正16根
螺杆,必须保证螺杆之间的
距离分毫不差。
图一为天线
基座正面图。
2、天线主体安装:套筒式天线,顾名思义,为若干节筒式结构,安装时,使用20吨吊车,自下而上吊装,在安装椎体时,由于20吨吊车在一定高度时,吊车臂与承重钢丝之间的角度小,椎体边沿碰触吊车臂,无法吊装椎体。
考虑到吊装椎体的安全,我们先拆除部分椎体,留下一个缺口,在吊起椎体时让吊车臂对准缺口,吊装一次成功,
最后再将椎体缺口安装完整
3、地网的铺设:地网线以中波小天线塔基中心为圆心,以半径为
10米的内射状向外均匀敷设72根(每隔50一根)直径3mm 的铜线,
埋线深度为30-50cm 。
地网外环为双线圆环,双线圆环与每根地网线
的尾端相连,每根地网线的尾端连接一根50 cm 长的铜条,铜条直径
不低于0.6cm ,垂直插入地下,地网内环是以天线基座为圆心,直径
为3米的双线圆环,内环向中心每9根铜线拧成一束共8束,与铁塔
底部基础屏蔽铜皮回流条焊接好,每根铜线的内外环接点最好用氧气
加铜焊条焊好,见图二。
图二(地网敷设示意图)
地网敷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天线的辐射功率和播出质量。
地网一旦埋入地下,就成了永久工程。
地网出现问题,不仅维护困难,
更难于判定故障点,所以铺设地网工作,一定要做好每个细节,确保
十分可靠。
三、天线的改进
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天线主体安装和地网铺设工作后,又建造了天调网络调配间和两个地井,调配间和地井的建造方法与传统天线一样,(为了确保发射效果,建议应将地阻降到≤0.4Ω)。
在完成发射机和天线网络的联调试机时,出现以下问题:在无载波的情况下,发射机功率最只能开到10KW(农村广播设计为25KW),天线零位过大,发射机驻波保护。
加上载波时,功率最大只能开到5KW。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从天线外围电磁环境、发射体内外馈线、天线拉线等几个方面作出改进。
1、电磁环境的影响:按照天线的设计,对比其他单位使用小天线的情况分析,影响发射效果的最大可能是环境及电磁辐射的影响,我台其他两座中波天线,距离小天线都在100米以上,只有一个76米天线距离小天线近,距离不到30米,而且是接地天线,现已停止使用,由于距离小天线比较近,分析可能对小天线的阻抗产生影响,还有可能对小天线的发射产生反射和切割,在经过慎重考虑并请示上级部门的同意后,决定拆除76米接地天线。
天线拆除后,新型中波小天线在747 KHz频点上的阻抗由原来的5.5Ω提升到9.5Ω,虚部由原来的124Ω降到47Ω,天线带宽由原来的9 KHz提升到了13KHz。
重新调试天线网络,开机试播,在不加载波的情况下,发射机功率可升至25 KW,而且可以长时间工作,加上音频信号,功率最大可升值20 KW,由此证明,76米接地天线对小天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通过此事提醒我们,在新天线选址时,一定要考虑电磁环境的影响,应尽量不要
在原有天线附近建造新天线。
2、发射体内外馈线的改进:按照小天线厂家的设计,小天线内部馈线和调配间到天线主体的馈线都是采用直径4CM的不锈钢管制作,在试播期间,发现这些馈线发热比较明显,分析后认为,可能钢管导电特性不好,用作高频大功率馈管,会产生的较大的损耗,才导致钢管温升过高。
于是决定用铜管代替不锈钢钢管,使用80馈管的内芯代替不锈钢钢管,将小天线绝缘子以下直到网络调配间的钢管全部换成80馈管,注意80馈管的屏蔽外铜皮不要接地,否则就改变了整个天线的阻抗,改造完成后,测得天线阻抗实部为11.5Ω虚部20Ω,天线带宽由原来的13KHz提升到15KHz,重新调试天线网络,开机试播,发射机功率在载波情况下可以开到25 KW,经过几天的试机,工作基本稳定,只是偶尔出现天线驻波报警,估计可能是信号源没有加均衡器的缘故。
3、拉线的改进:为了更好地提升天线的阻抗特性,受传统天线加
顶的启示,决定对小天线的
拉线进行改进,原设计小天
线的拉线和传统天线一样,
绝缘子自下而上,逐渐增
多,考虑到能不能将绝缘子
的稠密顺序颠倒过来,让最
上面三根拉线的绝缘
子下移,拉线上部留有一
定的长度度,相应增加天线的蝠翼度,通过与厂家工程人员的协作,按此想法进行了改进,如图三,是拉线改进前后对照图,改进后,测试天线阻抗实部16Ω,虚部4.2Ω。
验证了预想效果。
4、防水罩的改进:经过一段试播,机器基本稳定,后来发现,在降雨时,发射机频繁出现驻波保护,通过对天线进行细致观察,没发现有打火放电现象,套筒天线整体封闭紧密,只有天线中部绝缘子上有进水的可能,为了防止溅水,厂家已经设计安装了防水罩,只是防水罩太小,仍有一半绝缘子裸露在外,通过给厂家沟通,厂家重新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能够完全罩着绝缘子的防水罩,更换后,再没有出现下雨时发射机驻波保护的现象。
四、使用效果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改进,小天线已正常投入使用,载波功率25KW,综合指标测试达到甲级以上,通过场强测试,近中远场区场强衰减平稳,在开阔地带,100公里内的场强与桅杆天线、自立天线的场强基本一致,在山区地带,小天线的场强略逊于其它天线。
与传统天相比,小天线的阻抗变化率稍大,受四季环境温度影响比较大,但是小天线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高度低、频带宽、抗风抗雷击、便于维护等特点,在不断改进的基础上,相信新型中波小天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新型中波小天线的技术特点及安装说明》
陕西广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与电波》西安科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