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几种常见的力
- 格式:docx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4
第三讲三种基本性质的力一、力的的概念1、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力的性质:⑴力具有相互性:A对B有力的作用的同时B对A也有力的作用。
⑵矢量性:力是有方向的。
⑶物质性: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实战训练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石头完好无损,说明石头对鸡蛋有作用,鸡蛋对石头无作用。
B、只有能运动的物体才会施力,静止的物体只能受到力,不会施力。
C、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D、“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受到了力而弯曲,但未见到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力也是存在的。
点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效果可以不同,故A错。
不管物体是否运动,当它与别的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它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B错。
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一个物体总会受到别的物体的作用,是受力物体,同时也会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又是施力物体,故C正确。
“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由于草受到风力即流动空气的作用力才弯曲的,风力的施力物体是流动的空气,只是人们看不见而已,故D错误。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4、力的图示:5、力的分类: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效果分类:动力、阻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二、重力1、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_,重力的方向竖直同下,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
2、重心的位置⑴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⑵重心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物体的几何形状都有关;⑶当物体的形状或质量分布发生变化时,其重心位置也随着改变;⑷质量分布均匀且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⑸薄板形物体重心可通过悬挂法确定(利用二力平衡原理)⑹重心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实战训练二】以下关于物体重心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DE)A、重心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C、用一根细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D、物体重心位置可能随着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E、汽车上的货物卸下后,汽车的重心位置降低了F、物体在斜面上下滑时,物体的重心位置相对物体的位置降低了G、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故重心一定在物体上H、对于给定的物体,无论其形状如何变,其重心位置是不变的三、弹力1、弹力的产生条件:①物体直接接触;②接触处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2、弹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与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相同【实战训练三】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所受到的弹力,并总结出弹力方向的特点⑴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的作用线垂直于平面、过接触面的中点、指向受力物体⑵曲面与平面接触:弹力的作用线垂直于平面、过接触点、过曲面的中心(圆心或球心)指向受力物体⑶曲面与曲面接触:弹力的作用线垂直于两曲面的公切面、过接触点、过曲面的中心(圆心或球心)指向受力物体⑷点与曲面接触:弹力的作用线垂直于曲面的公切面、过接触点、过曲面的中心(圆心或球心)指向受力物体⑸点与直线接触:弹力的作用线垂直于直线、过接触点指向受力物体⑹绳和弹簧中的弹力方向:沿绳(沿弹簧的中轴线)指向原长处。
生活中常见的力举例: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磁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等。
常见的力可以怎么分类?各有什么特性?什么是力?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力”的认识?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或是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就一定有“施力”和“受力”两个物体。
二者缺一不可。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4.有力作用不一定要接触,比如:磁铁之间的作何用力。
相互接触产生的力一边叫做接触力,不接触但是能够产生的力一般叫做场力。
5.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改变运动状态6.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7.力的单位是牛顿。
知识点一:力的概念知识点讲解新课导入几种常见的力8.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9.力的图示:把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来。
力的示意图:只要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大小不做要求。
10.力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11.力的分类(1)按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2)按效果效果命名: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注意:(1)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
(2)不同性质的力,其效果可能相同。
重力和弹力都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3)同一力按性质命名有一个名称;按效果命名则有不同名称。
(4)把力进行分类时,不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标准。
(5)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分析的是物体受到哪些“性质力”(按性质命名的力)。
课堂练习【例1】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C.力的三要素相同,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D.一对互相平衡的力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答案】BC【解析】掌握力的基本特点及作用效果变式训练:在下面一些力的名称中,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是()A. 重力、压力、摩擦力、阻力B. 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C. 重力、浮力、动力、阻力D. 拉力、支持力、吸引力、磁场力【答案】B变式训练: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力可能有两个施力物体 B.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未必改变 D.物体发生形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答案】CD知识点二:重力1.产生原因:地球周围的物体由于要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叫做重力。
几种常见的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重难点】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
观看花样滑冰表演。
同学们看到运动员用力一滑,能够滑得很远,但让运动员在泥地上滑滑看,也能滑的远吗,同学们想一下这是由于什么得缘故?二、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力。
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
并进一步指出,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
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
几种常见的力知识点讲解知识点一: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或是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就一定有“施力”和“受力”两个物体。
二者缺一不可。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4.有力作用不一定要接触,比如:磁铁之间的作何用力。
相互接触产生的力一边叫做接触力,不接触但是能够产生的力一般叫做场力。
5.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改变运动状态6.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7.力的单位是牛顿。
8.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9.力的图示:把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来。
力的示意图:只要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大小不做要求。
10.力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11.力的分类(1)按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2)按效果效果命名: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注意:(1)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
(2)不同性质的力,其效果可能相同。
重力和弹力都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3)同一力按性质命名有一个名称;按效果命名则有不同名称。
(4)把力进行分类时,不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标准。
(5)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分析的是物体受到哪些“性质力”(按性质命名的力)。
课堂练习【例1】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C.力的三要素相同,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D.一对互相平衡的力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变式训练1:在下面一些力的名称中,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是()A. 重力、压力、摩擦力、阻力B. 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C. 重力、浮力、动力、阻力D. 拉力、支持力、吸引力、磁场力变式训练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力可能有两个施力物体 B.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未必改变 D.物体发生形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知识点二:重力1.产生原因:地球周围的物体由于要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叫做重力。
在力学中常见的力在力学中常见的力主要有摩擦力、重力、弹力、拉力等。
这里的介绍如下:1、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滚动摩擦、滑动摩擦三种。
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对我们利益的摩擦力,也有与我们有害的摩擦力。
比如我们在地上行走,汽车在公路上奔驰等,都是对我们有利的摩擦力;发动机气缸之间的运动产生的摩擦力,轴承转动产生的摩擦力,这是对我们生产生活不利的摩擦力。
2、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所以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就是由于有重力的存在,我们才能看到的很多奇妙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
比如我们看到美丽壮观的瀑布,高耸入云的建筑物,奔流不息的河流,水力发电等,都是利用重力的作用。
但是当我们发射火箭和卫星时,重力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件好事,需要我们的科研人员想办法脱离地球的引力,再能将火箭和卫星发射到预定的轨道。
3、弹力: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后,若撤去外力,物体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叫作弹力。
弹力的方向跟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外力的方向相反。
例如,我们在一块木板上放一重物,被压弯的木板要恢复原状,产生向上的弹力,这就是它对重物的支持力。
我们用弹簧的弹力制作成了弹簧秤,将一袋水果挂在弹簧上,水果把弹簧拉长,被拉长的弹簧要恢复原状,产生向上的弹力,这就是它对物体的拉力,把拉力显示出来就是这一袋水果的重量。
小时候我们用橡皮制作成弹弓,利用橡皮拉伸后产生的弹力,能够把石子等物体弹出去,而可以用来打猎。
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能直接见到;而有的形变相当微小,必须用仪器才能觉察出来。
4、拉力:拉力是弹力的一种,在弹性限度以内,物体受外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形变与所受的外力成正比。
形变随力作用的方向不同而异,使物体延伸的力称拉力。
而从力的作用对象来看,拉力可能是内力,也可能是外力。
比如,我们用来锻炼臂力的拉力器,两节火车厢利用拉力连在一起,水果利用拉力挂满枝头等等,都是由于拉力的作用。
一、几种常见的力1.万有引力(Law of Gravitation )1)文字叙述:在两个相距为r ,质量分别为m 1,m 2的质点间有万有引力,其方向沿着它们的连线,其大小与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2)数学表示 0221r r m m G F = ——引力质量Gravitational Mass其中 211..1067.6--⨯=kg m N G ——引力常量。
2.重力(Gravity )——本质上归结于万有引力。
1)文字叙述:物体重力就是指忽略地球的自转效应时,地球表明附近物体所受的地球的引力,即物体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
其方向指向地心。
2)数学表示 G=mg g=9.8m.s -2——重力加速度。
3)思考题:赤道的重力加速度大还是两极的重力加速度大?为什么?3.弹性力(Elastic Force )大家知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彼此将产生形变,使其内部产生反抗力——形变恢复力(弹性力)。
形变是产生弹性力的条件之一。
例如:板擦和桌子相互接触,彼此有了一定的形变,在各自的接触部分产生弹性力。
所以,弹性力是一种与物体的形变有关的接触力。
即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物体因形变而产生欲使其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做弹性力。
常见的弹性力有:1)弹簧中的弹性力: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弹性力。
胡克定律(Hooke Law ):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方向指向平衡位置。
数学表示 f=-kx——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Stiffness )。
k 的值决定于弹簧本身的性质。
而弹簧弹性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2)绳子被拉紧时所产生的张力绳的张力:即绳内部各段之间的弹性作用力。
下面以AB 段为研究对象,设其质量为m A 点和B 点的张力:'A A T T -=、'B B T T -=由牛顿第二定律:a m T T B A =+(1)当a =0或者m →0时,F T T B A =-=',绳子上各点张力相同而且拉力相等。
力的种类
在物理学中,力是指导致物体产生运动或形变的物理量。
力的种类多种多样,
常见的力包括:
1.重力:地球或其他天体吸引物体的力,是最普遍的力之一。
重力使
物体朝着地球的中心运动,决定了物体在重力场中的运动轨迹。
2.弹力:当物体受到挤压或拉伸时,恢复原状的力就是弹力。
弹簧、
橡皮等材料都具有弹性,可以产生弹力。
3.摩擦力: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或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影响物体在表面上的滑动或滚动。
4.拉力:以拉拽形式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例如绳索或链条拉扯物体时
施加的力就是拉力。
5.压力:在物体表面向内或外方向的力。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可
以是气体或液体对物体施加的力。
6.电磁力: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力称为电力,磁场中的磁性物质所受
的力称为磁力。
电磁力是一种非接触力,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7.核力:原子核内部质子和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负责维持原
子核的结构稳定。
8.弯曲力:作用于梁、柱等结构上的力,使结构产生弯曲或变形的力。
以上列举的力只是物理学中常见的一部分,不同环境和情况下会有更多种类的
力作用在物体上,影响着物体的运动和形变。
通过深入了解各种力的性质和作用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和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
几种常见的力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在本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力的概念以及几种常见的力。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力的概念,认识几种常见的力,并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1.2 学习目标理解力的概念认识几种常见的力掌握力的作用效果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互动讨论法、实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第二章:力的概念2.1 教学内容力的定义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2.3 教学活动讲解力的定义和单位分析力的作用效果第三章:重力3.1 教学内容重力的定义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效果3.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3.3 教学活动讲解重力的定义和方向分析重力的作用效果3.4 课后作业第四章:摩擦力4.1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作用效果4.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4.3 教学活动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和方向分析摩擦力的作用效果第五章:弹力5.1 教学内容弹力的定义弹力的方向弹力的作用效果5.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5.3 教学活动讲解弹力的定义和方向分析弹力的作用效果5.4 课后作业第六章:浮力6.1 教学内容浮力的定义浮力的方向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作用效果6.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演示法、实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6.3 教学活动讲解浮力的定义和方向演示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浮力的作用分析浮力的作用效果,举例说明6.4 课后作业第七章:张力7.1 教学内容张力的定义张力的方向张力的作用效果应用实例:弹簧、橡皮筋、蜘蛛丝等7.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演示法、实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7.3 教学活动讲解张力的定义和方向演示张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张力的作用分析张力的作用效果,举例说明7.4 课后作业第八章:磁力8.1 教学内容磁力的定义磁力的方向磁性的极性和规律磁力的作用效果应用实例:磁铁、电磁铁、地球的磁场等8.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演示法、实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几种常见的力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2 教学内容: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单位:牛顿(N)。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力的概念、单位和作用效果。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1.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推门)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
讲解力的概念、单位和作用效果。
提问:力的作用有哪些?第二章:重力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让学生学会计算重力。
2.2 教学内容: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重力的计算:G = mg,其中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约9.8 m/s²)。
重力的作用:使物体受到向地心的拉力。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重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作用。
演示法: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重力的作用。
2.4 教学活动:讲解重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作用。
演示重力的作用(如悬挂物体)。
练习计算重力:给定物体质量,计算其受到的重力。
第三章:弹力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让学生学会计算弹力。
3.2 教学内容:弹力的概念: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的计算:F = kx,其中k为弹簧常数,x为形变量。
弹力的作用:使物体恢复形状或产生加速度。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弹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作用。
演示法: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弹力的作用。
3.4 教学活动:讲解弹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作用。
演示弹力的作用(如拉伸弹簧)。
练习计算弹力:给定弹簧常数和形变量,计算弹力。
第四章:摩擦力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让学生学会计算摩擦力。
4.2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概念:物体间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摩擦力的计算:F = μN,其中μ为摩擦系数,N为正压力。
摩擦力的作用:阻碍物体的滑动。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作用。
我们今天开始学习静力学了,研究的是静止,或者更加广泛的平衡情况下所满足的力学。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掌握最基本的力学的物理量的描述和计算推演方法。
这些当然也是后面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
1.重力:由于地球吸引产生的力.
施力物体:地球. 大小:G mg =, 2g 9.8/m s =
受力物体:在地球上的任何物体. 方向:竖直向下
反作用力: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 等效作用点:重心
质心和重心:质心是质量的等效中心.其计算方法: ∑∑=i i i c m x m x ∑∑=i i i c m y m y ∑∑=i i i c m z m z
其中(c x ,c y ,c z )是质心的坐标,i m 是系统中第i 个质点的质量,(i x ,i y ,i z )是第i 个质点的坐标.注意质心不仅和物体几何形状有关,还与其质量分布相关. 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当物体所在位置处的重力加速度g 是常量时,重心就是质心.若物体很大,以致
各处的g 并不能认为相同,则重心不等同于质心.
【例1】 求一块均匀三角板的重心位置,三边长a 、b 、c .
【例2】 求由三根均匀杆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位置,其中三杆长度为a ,b ,c ,其中
222a b c +=
【例3】 求下面阴影的重心.
【例4】 两根等长的细线,一端拴在同一悬点O 上,另一端各系一个小球,两球的质量1m 和2m ,已
知两球间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斥力而使两线张开一定角度.分别为45︒和30︒,如图1
示,则12/m m 为多少?
第三讲
几种常见的力
本讲导学
方法提示
【例5
】 一个薄壁圆柱形烧杯,半径为r,质量为m,重心位于中心连线上,离杯底的距离为H,现在向杯中注水,问杯子与水的共同重心最低时水面离杯底的距离为多少?为什么?已知水的密度为ρ
2.弹力:
当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形变时所产生的恢复形变的力称为弹性力,胡克定律表明,当物体形变不太大时,弹性力与形变成正比,弹簧的弹性力F 与弹簧相对于原长的形变(拉伸或压缩)x 成正比,方向指向平衡位置,即 F kx =-
式中比例系数k 称为弹簧的倔强系数,也叫劲度系数,负号表示弹性力与形变反方向.
对于弹性力须说明三点:
① 绳子的张力是一种弹性力.绳子和与之连接的物体之间有相互作用时,不仅绳子与物体之间有弹性力,而且在绳子内部也因发生相对形变而出现弹性力.这时,绳子上任一横截面两边互施作用力,这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称为绳子的张力,一般情况下,与绳子相应的比例系数k 很大,因而形变很小,可以忽略.所以绳子的张力不是由绳子的形变规律确定,而是由求解力学问题时确定.因而,在物理中,我们一般抽象出柔软不可伸长的轻绳.
② 在光滑面(平面或曲面)上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支撑力也是一种弹性力.这种由物体与支撑面相互作用而发生形变产生的弹性力,也是一种使物体约束在该支撑面上运动的约束力,通常把物体所受到的约束力称为约束反力,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支撑面垂直.与绳子的张力一样,由于相应的k 很大,因而形变很小,可以忽略,约束反力的大小由求解物体的运动来确定,若支撑面是粗糙的,则物体除受约束反力外,还要考虑该表面的摩擦力.
③ 弹簧串连:121111n
k k k k =+++串 弹簧并连:12n k k k k =+++并
当然这两个公式在实际解题中往往会变形,关键要抓住各弹簧是弹力一致还是形变量一定.
【例6】 如下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 的拉力
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左墙上;②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
的拉力作用;③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弹簧的左端拴一
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则四个弹簧的伸长量
有何关系
【例7】 如图所示,两根劲度系数分别为1k 和2k 的轻弹簧竖直悬挂,下端用光滑细绳连接,把一光
滑的轻滑轮放在细绳上,求当滑轮下挂一重为G 的物体时,滑轮下降的距离多大?
方法提示
例题精讲
【例8】 如图所示的一个升降机,体重为160kg P =的人在升降机中,手执一绳使自己平衡于空中,升降机底坐重
230kg P =,求这人手中应使多大的力?
【例9】 一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若剪去原长的1/3,则剩下部分的劲度系数为多少
?
【例10】 如图,在一个置于水平面上的表面光滑的半径为R 的半圆柱面上,置有一条长为xR 的均匀链条,链条的
质量为m ,其两端刚好分别与两侧的水平面相接触,求此链中张力的最大值.
3.摩擦力
摩擦力也是一种接触力,当相互接触的物体作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间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称为摩擦力,前者称为滑动摩擦力,后者称为静摩擦力.
摩擦定律指出:
①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与两物体的接触面积无关
②当相对速度不太大时,滑动摩擦力与速度无关
③静摩擦力的大小为0与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擦力)之间的某一值,此值由相对运动趋势的程度而定,最大静摩擦力也与正压力成正比.
摩擦定律可
f N μ=滑
0max f N μ=静
式中μ和0μ分别称为滑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0μ与μ近似相等,一般情况下,可认为0μ与μ相等,统
称为摩擦系数.
【例11】 如图所示,木板A 质量为M ,以相对地面的速度v 在水平面上向北运动,木板上放一质量为
m 的板B ,各接触面间滑动摩擦因数均为μ,当木块B 也有相对地面向东的速度v 时,试分
析木块B 的受摩擦力的情况.
【例12】 如图所示,轻绳两端分别与A 、C 两物体相连接,=1kg,=2kg,=3kg,物体A 、B 、C 及
C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若要用力将C 物拉动,则
作用在C 物上水平向左的拉力最小为(取
)
A.6N
B.8N
C.10N
D.12N
方法提示
例题精讲
【例13
】 质量均为m 的四块砖被夹在两竖直夹板之间,处于静止状态,如图。
试求砖3对砖2的摩擦力。
4
.力作为矢量和速度一样,可以作矢量的合成与分解.
三角形法则:12F F F +=合,如图
平行四边形法则:12F F F +=合,如图
【例14】 如图所示,有五个力1F 、2F 、3F 、4F 、5F 作用于一点O ,松成一个正六边形的两邻边和三条对角线.设
310N F =,试求这五个力的合力.
【例15】 求挡板在何角度时对小球的支持力最小.
1、求由彼此相切的球组成的系统的质心位置(如图),所有球具有同样直径3cm d =,而它们的质量按规律增加,1m m =,23m m =,35m m =,…,()21N m N m =-.500N =,各球的密度均匀.
方法提示
例题精讲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