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和维修验收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68.50 KB
- 文档页数:39
铁路线路纵断面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第3.2.1条线路大修时,应改善线路坡度。
如既有线路坡度超过限制坡度且改善困难时,可保持原状。
线路大修纵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应设计长坡段。
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的线路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600m,困难条件下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400m;其他线路坡段长度不应小于该区段到发线有效长度的一半,个别困难地段也不应小于200m。
二、相邻坡段的连接,应按原线路标准设计为抛物线形或圆曲线形竖曲线。
1.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线路,采用抛物线形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2‰,应设置竖曲线。
20 m范围内竖曲线的变坡率,凸形不应大于1‰,凹形不应大于0.5‰。
采用圆曲线形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3‰,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0000m,困难地段不得小于5000m。
2.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的线路,坡度代数差不小于1‰时,应设置圆曲线形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15000 m,且长度不应小于25m。
竖曲线不得与竖曲线、缓和曲线重叠,不得侵入道岔、调节器及明桥面。
第3.2.2条两线路中心距不大于5 m时,其轨面标高应设计为同一水平,困难地段高度差可不大于300 mm,但易被雪埋地段的轨面标高差不应大于150 mm,道口处不应大于100 mm。
第3.2.3条大修地段与非大修地段的连接顺坡,应设在大修地段以外。
其顺坡率为:允许速度不大于120 km/h的线路不应大于2.0‰,允许速度为120(不含)~160km/h的线路不应大于1.0‰,允许速度大于160 km/h的线路不应大于0.8‰。
第三节有砟道床第3.3.1条道床大修,枕下道床厚度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道床厚度标准(mm)表3.3.1五年内年计划通过总质量(Mt)W年≥50 50>W年≥25 25>W年≥15 W年<15无垫层的碎石道床一般路基450 450 400350 不易风化的岩石、碎石路基350 350 30030有垫层的碎石道床(碎石/垫层)300/200 300/200 250/200250/20有砟桥面υmax≤120km/h 250上的碎石道床υmax>120km/h 300注: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无垫层时碎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450mm;有垫层时碎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300mm,垫层厚度不得小于200mm。
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一、前言铁路工程是人类运输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种,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和运行效率。
因此,对铁路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以确保铁路工程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保障铁路交通运输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验收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铁路工程施工各阶段的质量验收,包括设计、前期准备、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
涵盖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路基、路基沥青混合料、轨道、桥梁、隧道、站场、通信信号等各个环节。
三、验收标准1. 设计阶段验收标准1.1 设计文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1.2 设计参数是否合理、科学;1.3 设计的可操作性、可靠性等方面是否符合实际情况;1.4 设计文件是否完整、清晰。
2. 前期准备验收标准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到位;2.2 施工方案、进度计划是否符合实际情况;2.3 施工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2.4 施工材料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2.5 设备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有效运行。
3. 施工验收标准3.1 施工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行;3.2 施工工艺是否符合要求;3.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是否有效;3.4 施工现场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标准;3.5 施工过程中是否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监控和检测。
4. 监理验收标准4.1 监理单位是否进行了全程监督;4.2 监理单位是否定期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评估;4.3 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是否进行了充分验收。
5. 竣工验收标准5.1 工程是否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完工;5.2 工程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5.3 工程使用功能是否正常、安全;5.4 工程资料是否完备、规范。
四、验收程序1. 验收前准备制定验收计划,明确验收范围和要求;组织验收人员,明确责任和权限;准备验收工具、设备,确保验收过程顺利进行。
2. 验收过程按照验收标准逐项核查,记录验收情况;对存在问题的地方提出整改意见;对合格的部分进行验收合格签字确认。
1.线路设备维修目的:是在大中修间或两次中修所进行的消灭一般线路病害或计划预防性工作的作业。
2.大修的目的:是彻底消灭列车动力作用所造成的线路永久变形,恢复设备原有的技术标准,以解决运输上的薄弱环节和设备上的薄弱地段,提高轨道结构强度。
3.轨向偏差和高低偏差为10M弦测量的最大矢度值。
4.Dmax≤120km/h正线及到发线经常保养轨距+7.-4、水平6、高低6、轨向6、缓和曲线(三角坑)直线和圆曲线5.6、5.三角坑:18m范围内相邻或相隔点水平相对差的绝对值。
6.基准股;直线以内股为基准股,曲线以下股为基准股7.查照间隔:辙叉心作用面至护轨头部件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1319mm)护背距离:辙叉翼作用面至护轨头部件外侧的距离(不得大于1348mm)支距:是指外直股工作边按垂直方向量到导线外股工作边的距离(从导曲线起点开始每两米进行量测)8.钢轨折断的标准:①钢轨全截面断开②裂纹贯通整个轨头截面③裂纹贯通整个轨底截面9.①总磨耗=垂直磨耗+1/2侧面磨耗②垂直磨耗在钢轨顶面宽1/3处③侧面磨耗在钢轨踏面下16mm处10.视觉信号颜色:红-停黄-减速绿-正常运行停车信号;昼间-红色方牌。
夜间-注上红色灯光减速信号:昼间-黄色圆牌夜间-注上黄色灯光减速防护地段:昼间-绿色圆牌夜间-注上绿色灯光11.起道作业:单股不得高于30mm 30mm 拨道不得大于30mm累计不得超过120mm12.钢轨跑道处理方法:降低轨温法反向曲线法切断钢轨法13.拨大腰:双手高举头上,食指与拇指张开比成大圆形状拨小腰:双手放胸前,食指与拇指张开比成小圆形状拨接头:双手握拳,高举头顶相碰暂停:两臂左右平伸14.降低轨温的方法:一准----准确掌握锁定轨温二清----维修作业半日一清,临时补修作业一撬一清三测----作业前作业后测量轨温四不超---作业不超温,扒砟不超长,起道不超高,拨到不超量五步走---扒开道床未回填不走,作业后未夯拍不走,未组织回检不走,线路质量未达标不走,发生异状未处理不走。
铁路线路设备修理标准第一节线路设备修理周期第6.1.1条钢轨大修周期(直线或曲线半径2000m及以上)原则上应按照表6.1.1-1规定的线路累计通过总质量确定。
累计通过总质量虽未达到规定大修周期的成段钢轨,但60 kg/m及以下钢轨每公里重伤数量达到2~4处(含焊接和胶接绝缘接头伤损)、75 kg/m钢轨每公里重伤数量达到4~6处(不含焊接和胶接绝缘接头伤损),应及时更换钢轨。
对出现严重锈蚀、严重滚动接触疲劳以及其他影响钢轨安全使用的情况时,应及时更换钢轨。
曲线半径2000m以下地段,钢轨应在侧面磨耗达到重伤前及时换轨,更换周期参见表6.1.1-2。
线路设备大修周期表6.1.1-1轨道条件周期(通过总质量Mt)轨型轨枕道床钢轨道岔、道床大修75 kg/m无缝线路混凝土枕碎石1500 90075 kg/m普通线路混凝土枕碎石700 70060 kg/m无缝线路混凝土枕碎石1000 70060 kg/m普通线路混凝土枕或碎600 600曲线钢轨更换周期 表6.1.1-2曲线半径(m)周期(通过总质量,Mt ) 轨道结构备注R ≤400 100~200 60kg/m 钢轨、无缝线路、混凝土枕其他轨道结构根据实际条件进行调整。
400<R ≤800 200~400 800<R ≤1200 400~700 1200<R ≤2000 700~1000 2000<R 或直线1000第6.1.2条 道岔大修周期原则上应按照表6.1.1-1规定的线路累计通过总质量确定,根据对道岔设备状态评价结果,周期可作适当调整。
道岔尖轨、辙叉应达到规定的使用寿命,并根据道岔尖轨、辙叉磨耗和伤损情况确定更换周期。
第6.1.3条 道床大修周期原则上应按照表6.1.1-1规定的线路累木枕石 50 kg/m 无缝线路混凝土枕或木枕 碎石 55055050 kg/m 普通线路 混凝土枕或木枕碎石 450 45043 kg/m 及以下钢轨普通线路混凝土枕或木枕碎石250 250计通过总质量确定,根据对道床状态评价结果,周期可作适当调整。
电力设备检修一、一般规定第8 7条电力设备检修,应贯彻“预防为主,检修与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和健全包检、包修制,严格执行计划检修制度,做到按周期、按修程、按标准精检细修,不断提高检修质量。
第8 8条电力设备检修修程分为以下三种:「小修:属维持性修理,对设备进行测试、检查、清扫、调整、更换少量易耗零件,使设备满足安全供电的要求;2.中修:属恢复性修理,对设备局部解体,除进行小修的工作范围外,应着重恢复设备的电气性能、机械强度和精度,检修更换主要零、部件及附属装置,保证设备安全可靠地使用到下一次中修期;3.大修:属彻底性修理,对设备进行全部解体,全面检查、试验、探伤、调整,更换全部不合标准零、部件及附属装置。
大修应结合运输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技术改造。
通过大修提高设备的性能与效率,整饰外观,保证质量良好地使用到下一次大修期。
第8 9条检修后的设备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在正常情况下,保证质量良好地使用到下一检修期。
电力设备的检修周期按表十四办理。
第9 0条设备运行虽已达到大修年限,但经试验鉴定确认质量良好时,经水电段总工程师批准,并报铁路分局、铁路局备案,可适当延长大修周期;设备虽未达到大修年限,但经试验鉴定已不能保证安全运行时,经铁路局批准可提前进行大修。
第9 1条为加强配件互换,缩短检修时间,提高检修质量,水电段应建立电力设备配件贮备制度,贮备量可按固定资产总值的1% 核定,其具体项目由各铁路局自行规定。
第9 2条检修的计划管理「计划的编制与下达:水电段根据“电力设备检修范围”和“电力设备检修周期”(表14)的规定,编制“年度电力设备检修计划”(附表一),于前一年年底前逐级上报,经批准后下达。
其中,大修项目应按要求提报设备大修设计任务书(附必要的图纸、说明和主要材料、工时、费用概算),由铁路局或铁道部安排承修单位。
水电段的基层单位根据批准的“年度电力设备检修计划”,按月编制“电力设备检修工作计划”(附表三),保证检修计划的落实。
铁路验收标准铁路验收是指铁路建设单位在完成铁路工程施工后,经过相关部门的验收,确认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可以投入使用的程序。
铁路验收标准是保证铁路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障铁路运营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铁路验收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相关单位和人员了解和遵守。
一、铁路验收标准的制定。
铁路验收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铁路建设、运营管理的规定制定的。
在制定铁路验收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铁路工程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确保标准科学、合理、可行。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铁路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综合制定出一套完善的验收标准。
二、铁路验收标准的内容。
1. 铁路线路验收标准。
铁路线路验收标准主要包括轨道的几何参数、线路的平整度、轨道的纵、横坡、道岔的验收标准等内容。
其中,轨道的几何参数包括轨道轨距、轨道的轨面高、轨道的轨面中心线偏差等参数,这些参数对于确保列车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2. 铁路桥梁验收标准。
铁路桥梁验收标准主要包括桥梁的结构、荷载、挠度、裂缝等方面的验收标准。
桥梁是铁路线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桥梁的验收标准要求严格,以确保桥梁的安全可靠。
3. 铁路隧道验收标准。
铁路隧道验收标准主要包括隧道的几何尺寸、内部结构、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等方面的验收标准。
隧道是铁路线路中的重要设施,对于隧道的验收标准要求严格,以确保隧道的安全畅通。
4. 铁路设备验收标准。
铁路设备验收标准主要包括信号设备、通信设备、电气设备、机车车辆等方面的验收标准。
这些设备是铁路运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设备的验收标准要求严格,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三、铁路验收标准的执行。
铁路验收标准的执行需要相关单位和人员严格遵守,确保铁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在进行铁路验收时,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验收,对于不符合标准的部分及时予以整改和处理,确保铁路工程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可以投入使用。
铁道部关于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正文:---------------------------------------------------------------------------------------------------------------------------------------------------- 铁道部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1989年7月27日铁工务(1989)93号)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适应铁路运输生产的发展,不断改善线路设备质量并进一步提高线路设备大修工作水平,特制订本规则。
第1.0.2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运输需要及线路设备损耗规律,周期性地、有计划地对损耗部分更新和修理,恢复和提高设备强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恢复和增强轨道承载能力。
第1.0.3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必须全面规划,适当超前于需要。
安排大修计划和施工顺序时,应整区段配套进行,并尽可能采用无缝线路。
铁路线路大、中修周期相应的通过总重,一般情况按表1.0.3(略)规定执行。
但在小半径曲线、大坡道或隧道等集中地段;轨型与所承担运营条件不匹配地段;煤、砂、矿建等散装货物运输集中地段;以及风砂为害地段等,铁路局可根据特殊情况,做适当调整。
第1.0.4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必须有正常的工作条件,应设置大修设计和施工专业队伍,装备必要的施工机械和工程运输车辆,在列车运行图中,安排施工“天窗”,同时应密切各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为大修的正常进行创造条件。
第1.0.5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必须加强管理,积极发展施工机械化,采用新技术,改革施工方法,开展标准化作业,不断提高职工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施工质量,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改善职工生活条件。
第1.0.6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除按本规则办理外,还应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路路基大修维修规则》及《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等的有关规定办理。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和维修验收标准第 6.4.1条线路设备大修应按设计文件及表 6.4.1相关项目进行验收,主要项目(轨道几何尺寸、线路锁定、道床清筛、捣固质量)一次达到标准,可评为“优良”。
如有主要项目不符合标准,次要项目漏项或不合格,经整修后复验达到标准,评为“合格”。
线路大、中修验收标准表6.4.1序号项目质量标准1 轨距1. 符合作业验收标准2. 轨距变化率(不含规定的递减率)允许速度大于120km/h正线不得大于l‰,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 正线及到发线不得大于2‰,其他站线不得大于3‰2 水平符合作业验收标准3 轨向1.直线目视顺直,符合作业验收标准2.曲线方向圆顺,曲线正矢符合作业验收标准3.曲线始、终端不得有反弯或“鹅头”4 高低1.目视平顺,符合作业验收标准2.轨面标高与设计标高误差不得大于20 mm5 三角坑符合作业验收标准6 捣固1.捣固、夯拍均匀2.空吊板:无连续空吊板;连续检查50头,正线、到发线不得超过8%,其他站线不得超过12%7 路肩及排水1.路肩平整,无大草,并有向外流水横坡2.符合设计要求8 道床1.清筛清洁,道砟中粒径小于25mm的颗粒质量不得超过5%2.清筛深度达到设计要求3.道床密实、符合设计断面,边坡整齐9 轨枕1.位置方正、均匀,间距和偏斜误差不得大于40 mm 2.无失效,无严重伤损3.混凝土宽枕间距和偏斜误差均不得大于30 mm10 扣件1.混凝土枕(1)扣件齐全(2)螺旋道钉无损坏,丝扣及螺杆全面涂油(3)弹条安装正确,符合要求,不符合标准的不超过8%(连续检查100头),且无连续失效(4)轨距挡板和挡板座顶严、密靠、压紧,不密贴(缝隙大于2 mm)的数量不超过6%(连续检查100头),且无连续失效(5)轨下垫板无缺损,歪斜大于5 mm者不超过8%(连续检查100头)2.木枕(1)垫板歪斜及不密贴者不得超过6%(连续检查100头)(2)道钉浮离或螺纹道钉未拧紧不得超过8%(连续检查100头)11 新钢轨及配件1.钢轨无硬弯,接头轨面及内侧错牙不得大于1 mm2.接头相错:直线不得大于20 mm,曲线不得大于20 mm加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3.轨缝每千米总误差:25 m钢轨不得大于80 mm4.接头扣件涂油,扭矩达到标准12 再用轨及配件1.钢轨无硬弯,接头轨面及内侧错牙不得大于1 mm2.接头相错:直线不得大于40 mm,曲线不得大于40mm加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3.轨缝每千米总误差:25 m钢轨不得大于80 mm,12.5 m钢轨不得大于160 mm4.接头扣件涂油,扭矩达到标准13 无缝线路钢轨及配件1.轨条端头位移不得大于20 mm,固定区位移不得大于5mm2.缓冲区接头相错量不得大于40 mm3.焊接质量符合《钢轨焊接》(TB/T1632.1~TB/T1632.4)的要求4.现场焊接接头位置符合第3.10.10条的规定5.在设计锁定轨温上、下限范围内,缓冲区接头轨缝与设计轨缝相比,误差不得大于2 mm6.锁定轨温应符合设计要求7.缓冲区接头扣件涂油,采用10.9级螺栓,螺栓扭矩900~1100N·m14 护轨1.符合桥面布置图规定2.轨底悬空大于5mm处所不超过8%3.护轨与基本轨间距离符合规定4.护轨顶面高于基本轨顶面不大于5mm,低于基本轨顶面不大于25mm5.梭头各部联结牢固,尖端悬空小于5mm6.接头靠基本轨一侧左右错牙不大于5mm7.护轨道钉或扣件齐全完好,道钉浮离2mm或扭矩不符合规定者不超过5%15 防爬设备1.安装齐全,无失效2.普通线路爬行量不得大于20 mm16 道口1.铺面平整牢固,轮缘槽符合标准2.两侧平台平整3. 排水设施良好4. 道口防护设施齐全有效17 线路外观1.标志齐全、正确、清晰2.钢轨上的标记齐全、正确、清晰3.弃土清除干净4.无散落道砟5. 施工拆除及临时拆开的防护栅栏按标准恢复,无开口及破损18 旧料回收旧料如数回收,运至指定地点,堆码整齐,并按规定移交第6.4.2条道岔大修应按设计文件及表6.4.2相关项目进行验收。
铁路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第一节线路平面第3.1.1条在线路直线地段,两股钢轨顶面应位于同一水平。
在线路曲线地段,应根据曲线半径和实测行车速度,在外股钢轨合理设置超高(允许速度大于120 km/h的线路宜按旅客的舒适条件进行检算和调整超高值)。
超高按下列公式计算:H = 11.8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υj=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式中H——超高(mm);υj——平均速度(km/h);R——曲线半径(m);N i——一昼夜各类列车次数(列);Q i——各类列车质量(t);υi——实测各类列车速度(km/h)。
按上式算出后,对未被平衡欠超高和未被平衡过超高分别按下列公式检算:H c=11.8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HH g=H - 11.8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式中H——实设超高(mm);H c——未被平衡欠超高(mm);H g——未被平衡过超高(mm);υmax——线路允许速度(km/h);υH——货物列车平均行车速度(km/h)。
未被平衡欠超高不应大于75 mm,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90 mm,但允许速度大于120 km/h线路个别特殊情况下已设置的90(不含)~110 mm的欠超高可暂时保留,但应逐步改造;未被平衡过超高不应大于30mm,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50mm,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线路的个别特殊情况下不应大于70 mm。
实设超高在满足上述条件下,货物列车较多时,宜减小H g,旅客列车较多时宜减小H c。
有砟轨道实设最大超高,在单线上不得大于125 mm,在双线上不得大于150 mm。
无砟轨道实设最大超高不得大于175mm。
第3.1.2条如行车条件有较大变化,或曲线发生木枕压切、混凝土枕挡肩破损、钢轨不正常磨耗等情况,应根据实测行车速度和实际牵引质量,重新计算和调整超高。
第3.1.3条两线路中心距离在5 m以下的曲线地段,内侧曲线超高不得小于外侧曲线超高的一半,否则,必须根据计算加宽两线的中心距离。
铁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铁路工程是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输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
为了保障铁路工程的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的验收标准,以确保铁路工程建设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工程设计验收标准。
铁路工程的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基础,设计验收标准主要包括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设计文件应包括工程总平面图、纵、横断面图、结构图、设备图、施工图等,设计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
二、材料验收标准。
铁路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合格证明,并经过必要的检测和试验。
材料验收标准主要包括材料的质量、性能和规格等,确保所使用的材料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能够保证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三、施工验收标准。
铁路工程的施工验收标准主要包括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等方面的验收。
施工质量验收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要求,达到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
同时,施工进度和安全也是施工验收的重点内容,要求工程施工进度合理、安全生产,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四、设备验收标准。
铁路工程所使用的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合格证明,并经过必要的检测和试验。
设备验收标准主要包括设备的质量、性能和规格等,确保所使用的设备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能够保证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五、环境验收标准。
铁路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环境验收标准主要包括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和工程竣工后的环境恢复等内容。
施工期间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环境保护工作得到落实。
工程竣工后,应进行环境验收,确保环境得到有效的修复和恢复。
六、验收结果处理。
对于验收结果不合格的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对于合格的验收结果,应及时进行记录和归档,作为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
总之,铁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是保障铁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验收,才能确保铁路工程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1989年7月27日,铁道部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适应铁路运输生产的发展,不断改善线路设备质量并进一步提高线路设备大修工作水平,特制订本规则。
第1.0.2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运输需要及线路设备损耗规律,周期性地、有计划地对损耗部分更新和修理,恢复和提高设备强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恢复和增强轨道承载能力。
第1.0.3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必须全面规划,适当超前于需要。
安排大修计划和施工顺序时,应整区段配套进行,并尽可能采用无缝线路。
铁路线路大、中修周期相应的通过总重,一般情况按表1.0.3(略)规定执行。
但在小半径曲线、大坡道或隧道等集中地段;轨型与所承担运营条件不匹配地段;煤、砂、矿建等散装货物运输集中地段;以及风砂为害地段等,铁路局可根据特殊情况,做适当调整。
第1.0.4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必须有正常的工作条件,应设置大修设计和施工专业队伍,装备必要的施工机械和工程运输车辆,在列车运行图中,安排施工“天窗”,同时应密切各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为大修的正常进行创造条件。
第1.0.5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必须加强管理,积极发展施工机械化,采用新技术,改革施工方法,开展标准化作业,不断提高职工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施工质量,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改善职工生活条件。
第1.0.6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除按本规则办理外,还应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路路基大修维修规则》及《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等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章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工作范围第一节工作分类第2.1.1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分类规定如下:一、线路大修(以km计):(1)线路换轨大修;(2)铺设无缝线路前期工程;(3)铺设无缝线路。
线路上原铺钢轨疲劳伤损,轨型不符合要求,已不能适应当前或近期运输发展需要,必须全面更换钢轨,加强线路时,可进行大修。
线路大修时,采用普通轨道结构型式的,列线路换轨大修;采用无缝线路轨道型式的,按施工阶段分别列铺设无缝线路前期工程和铺设无缝线路。
TG/GW102-2019中国铁路总公司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2019年3月前言2006年铁道部发布的《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对指导线路修理,保证线路质量,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多年来,铁路管理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务“线桥结构现代化、施工作业机械化、企业管理科学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工务维修体制改革收到了显著成效,现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已不适应铁路改革和运输发展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不断提高普速铁路线路维护管理水平,提升线路设备质量和设备修理效率效益,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组织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本规则共分十一章和八个附录,主要规定了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线路设备修理主要作业要求、线路设备大修设计及预算、线路设备修理标准、线路质量评定、线路设备检查、道口看守、平面和高程控制网、附则等内容。
本规则体现了进一步深化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实行检养修分开、车间组织生产、设备分级管理以及“集中修、专业修、机械修”的精神,吸收了近年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和相关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吸纳了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线路维护管理经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设备分级管理以及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的原则,对设备修程修制、维护标准、检查评价等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线路修理的科学性、经济性。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则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将意见反馈给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则技术总负责人:康高亮、王保国本规则主要起草人:赵文芳、曾宪海、郭战伟、吕关仁、吴细水、杨忠吉、张晓阳、田新宇、杨飞、马战国、肖俊恒、王树国、蒋金洲、姜子清、田常海、胡玉堂、刘维帧。
本规则主要审查人:李育宏、牛道安、万坚、姚冬、杨桉、孙晓南、贾跃军、冯文波、邱金帅、罗国伟、刘丙强、涂文靖、刘秀波、唐文龙、孟亮、江广坤、马生、闵国石、李明、雷重振、代永波、奚绍良、詹文华、陈福宾、许圣强、赵英超、谭丙磊、康庆涛、支洋、张启峰、魏刚、贾桂良。
铁路线路设备检查标准第一节一般要求第8.1.1条线路检查应坚持“动、静态检查相结合,结构检查与几何尺寸检查并重”的原则。
第8.1.2条动态检查应以轨道检查车、综合检测列车和探伤车检测结果为主要依据,巡检设备、车载式线路检查仪作为动态检查的辅助手段。
发现问题时,应结合现场静态复核,全面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
第8.1.3条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线路检查设备,提高线路检查质量,加强线路设备状态分析,指导线路维修作业。
仪器检查的数据文件可作为检查记录,保存期不少于1年。
第8.1.4条仅运行货车且年通过总质量不大于3000万吨的线路检查周期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
第8.1.5条运用现代检测监测技术,加强线路设备检测,运用大数据分析,科学指导修理。
第8.1.6条在山区、高原、严寒地区和遇有极端气候时,应加强重点线路设备检查和巡检,具体办法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
第二节线路静态检查第8.2.1条检查工区应有计划地对线路车间管辖线路设备进行月度周期性检查和重点病害的调查、复核,线路工区参加月度周期性检查。
轨道几何尺寸以仪器检查为主,人工主要进行轨道结构检查。
线路设备周期性检查内容及周期:一、正线线路检查。
轨道检查车每月检查的正线:无砟轨道、混凝土枕线路轨道结构及几何状态每季检查不少于1次(轨道结构未检查的月份,当月设备巡检不少于1次);轨道检查车未检查的月份,线路轨道结构及几何状态当月检查不少于1次。
木枕线路轨道结构及几何状态每月检查不少于1次,轨道结构薄弱地段、重点地段应增加检查次数。
轨道检查车每季检查的正线:线路轨道结构及几何状态每月检查不少于1次。
二、正线道岔、调节器检查。
正线混凝土枕道岔、混凝土枕或明桥面调节器轨道结构及几何状态每月检查不少于1次,正线木枕道岔、有砟木枕调节器轨道结构及几何状态每月检查不少于2次。
三、站线线路和道岔检查。
一般每6个月不少于1次,其中到发线、客车径路道岔检查比照正线道岔检查周期,具体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
线路设备修理验收方法第1条铁路局应配备专职验收人员,对主要大修工程的安全、质量开展监视检查,并组织验收工作。
第2条线路设备大修应按以下单位开展验收:一、线路大、中修正线为千米(始终点不是整千米时可按实际长度合并验收),站线为一股道。
二、铺设无缝线路为一个区间(包括相衔接的普通线路),特殊情况为一段。
三、其他各项线路设备大修由铁路局自定。
第3条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作业验收。
一、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作业验收主要项目包括清筛、起道、拨道、捣固、动力稳定和钢轨打磨等。
二、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作业应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验收方法,以其中最差成绩作为该千米线路的验收结果。
1.静态验收——使用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作业时,工务机械段应及时提供大型养路机械记录仪的检查记录数据,与工务段共同随同大机检查,发现失格处所应立即组织返工。
返工后仍有4处及以上达不到作业验收标准、2处及以上达不到保养标准或无法返工的(每处长度不超过5m,过5m按2处计),判该千米线路为失格,并于当日填写验收记录。
2.动态验收——使用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作业后15日内,铁路局轨检车开展动态检查评定。
3.静态与动态检查合格,大型养路机械作业项目齐全,质量优良,施工作业质量评为优良;大型养路机械作业项目不全,质量合格,施工作业质量评为合格。
第4条施工单位在办理工程交验时,应备齐以下竣工资料:一、线路大、中修1.施工日期、时间;2.主要材料使用数量表;3.竣工后的线路平纵断面图;4.钢轨配轨表(其中包括钢轨的钢种、熔炼炉号、生产厂、淬火厂、出厂年月等资料);5.无缝线路的锁定轨温及应力放散资料;6.隐蔽工程记录;7.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铺设无缝线路工程除上述资料外,还需备齐以下资料:1.无缝线路布置图、观测桩位置;2.位移观测记录;3.工地焊接、探伤及外观检查记录;4.钢轨编号和焊接编号表、现场胶接绝缘接头记录;5.应力放散记录;6.厂焊单位及出厂时间。
二、其他各项线路设备大修1.施工日期、时间;2.主要工程数量表;3.隐蔽工程记录;4.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和维修验收标准
第 6.4.1条线路设备大修应按设计文件及表 6.4.1相关项目进行验收,主要项目(轨道几何尺寸、线路锁定、道床清筛、捣固质量)一次达到标准,可评为“优良”。
如有主要项目不符合标准,次要项目漏项或不合格,经整修后复验达到标准,评为“合格”。
线路大、中修验收标准表6.4.1
序号项
目
质量标准
1 轨距1. 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2. 轨距变化率(不含规定的递减率)允许速度大于120km/h正线不得大于l‰,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 正线及到发线不得大于2‰,其他站线不得大于3‰
2 水平
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3 轨向1.直线目视顺直,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2.曲线方向圆顺,曲线正矢符合作业验收标准3.曲线始、终端不得有反弯或“鹅头”
4 高低1.目视平顺,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2.轨面标高与设计标高误差不得大于20 mm
5 三角坑
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6 捣固1.捣固、夯拍均匀
2.空吊板:无连续空吊板;连续检查50头,正线、到发线不得超过8%,其他站线不得超过12%
7 路肩及
排水
1.路肩平整,无大草,并有向外流水横坡
2.符合设计要求
8 道床1.清筛清洁,道砟中粒径小于25mm的颗粒质量不得超过5%
2.清筛深度达到设计要求
3.道床密实、符合设计断面,边坡整齐
9 轨枕1.位置方正、均匀,间距和偏斜误差不得大于40 mm 2.无失效,无严重伤损
3.混凝土宽枕间距和偏斜误差均不得大于30 mm
10 扣件
1.混凝土枕(1)扣件齐全
(2)螺旋道钉无损坏,丝扣及螺杆全面涂油
(3)弹条安装正确,符合要求,不符合标准的不超过8%(连续检查100头),且无连续失效
(4)轨距挡板和挡板座顶严、密靠、压紧,不密贴(缝隙大于2 mm)的数量不超过6%(连续检查100头),
且无连续失效
(5)轨下垫板无缺损,歪斜大于5 mm者不超过8%(连续检查100头)
2.木枕
(1)垫板歪斜及不密贴者不得超过6%(连续检查100头)
(2)道钉浮离或螺纹道钉未拧紧不得超过8%(连续检查100头)
11 新钢轨
及配件
1.钢轨无硬弯,接头轨面及内侧错牙不得大于1 mm
2.接头相错:直线不得大于20 mm,曲线不得大于20 mm加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
3.轨缝每千米总误差:25 m钢轨不得大于80 mm
4.接头扣件涂油,扭矩达到标准
12 再用轨
及配件
1.钢轨无硬弯,接头轨面及内侧错牙不得大于1 mm
2.接头相错:直线不得大于40 mm,曲线不得大于40
mm加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
3.轨缝每千米总误差:25 m钢轨不得大于80 mm,12.5 m钢轨不得大于160 mm
4.接头扣件涂油,扭矩达到标准
13 无缝线
路钢轨
及配件
1.轨条端头位移不得大于20 mm,固定区位移不得大
于5mm
2.缓冲区接头相错量不得大于40 mm
3.焊接质量符合《钢轨焊接》(TB/T1632.1~
TB/T1632.4)的要求
4.现场焊接接头位置符合第3.10.10条的规定
5.在设计锁定轨温上、下限范围内,缓冲区接头轨缝与设计轨缝相比,误差不得大于2 mm
6.锁定轨温应符合设计要求
7.缓冲区接头扣件涂油,采用10.9级螺栓,螺栓扭矩900~1100N·m
14 护轨1.符合桥面布置图规定
2.轨底悬空大于5mm处所不超过8%
3.护轨与基本轨间距离符合规定
4.护轨顶面高于基本轨顶面不大于5mm,低于基本轨顶面不大于25mm
5.梭头各部联结牢固,尖端悬空小于5mm
6.接头靠基本轨一侧左右错牙不大于5mm
7.护轨道钉或扣件齐全完好,道钉浮离2mm或扭矩不符合规定者不超过5%
15 防爬设
备
1.安装齐全,无失效
2.普通线路爬行量不得大于20 mm
16 道口1.铺面平整牢固,轮缘槽符合标准2.两侧平台平整
3. 排水设施良好
4. 道口防护设施齐全有效
17 线路外
观
1.标志齐全、正确、清晰
2.钢轨上的标记齐全、正确、清晰
3.弃土清除干净
4.无散落道砟
5. 施工拆除及临时拆开的防护栅栏按标准恢复,无开
口及破损
18 旧料回
收
旧料如数回收,运至指定地点,堆码整齐,并按规定
移交
第6.4.2条道岔大修应按设计文件及表6.4.2相关项
目进行验收。
主要项目(轨道几何尺寸,道床清筛和捣固质量,尖轨、可动心轨、辙叉与护轨状态,道岔锁定轨温)一
次达到标准,可评为“优良”。
如有主要项目不符合标准,
次要项目漏项或不合格,经整修后复验达到标准,评为“合格”。
道岔大修验收标准表6.4.2
序
号
项目质量标准
1 轨距1.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2.轨距变化率(不含构造轨距加宽顺坡)允许速度大于120km/h正线不得大于l‰,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正线及到发线不得大于2‰,其他站线不得大于3‰
2 水平
符合作业验收标准,导曲线内股不得高于外股3 轨向
1.直线目视直顺,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2.导曲线支距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3.连接曲线用10 m弦量,连续正矢差不得超过2mm 4 高低
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5 三角坑
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6 岔枕1.间距误差不得超过20 mm,配置符合要求
2.无失效,无失修
3.无连续空吊板;连续检查50头,空吊板不得超过6%
4.混凝土岔枕符合标准
7 基本轨、导
轨
钢轨无硬弯,钢轨接头轨面及内侧错牙不得超过1 mm
8 尖轨1.尖轨竖切部分与基本轨密贴2.尖轨动程符合设计要求
9 轨缝
平均轨缝误差不得大于3 mm,绝缘接头不得小于6 mm
1 0 转辙联结
零件
1.连接杆不得脱节、松动,销子齐全、有效
2.滑床板平直并与尖轨密贴,每侧不密贴的不得超
过1块
3.轨撑与钢轨不密贴的,每侧不得超过1个
4.在尖轨密贴状态下,辊轮与尖轨轨底的间隙应为1~2mm;在尖轨斥离状态下,滑床台上表面与尖轨轨底的间隙应为1~3mm
1 1 辙叉与护
轨
1.查照间隔在有客车运行的线路上不得小于1391
mm,在仅运行货车的线路上不得小于1388 mm
2.护背距离不得大于1348 mm
3.可动心轨竖切部分与翼轨密贴
4.可动心轨动程符合设计要求
5.可动心轨辙叉尖趾距离误差在容许误差范围内
1 2 其他联结
零件
1.螺栓齐全,无松动,扭矩符合要求,涂油
2.道钉浮离不得超过8%
3.铁垫板及橡胶垫板、橡胶垫片齐全,歪斜者不得
超过6%
4.扣件齐全、密靠,离缝不得超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