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线路设备修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90.00 KB
- 文档页数:25
维修设备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维修设备管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维修设备的管理。
第三条维修设备指用于修理和维护其他设备的工具、仪器、设备和材料等。
第四条维修设备可以分为手工维修设备和电动维修设备。
第五条维修设备管理的目标是确保维修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
第二章维修设备的购置与报废第六条维修设备的购置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提出购置申请并提交领导批准。
第七条维修设备的购置应根据维修工作的需要和预算情况进行合理配置。
第八条维修设备的报废应根据设备的状况和使用年限进行评估,经设备管理部门批准后报废。
第九条维修设备报废后,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可以选择拍卖、捐赠或报废处理。
第十条维修设备的购置和报废都要有相应的记录,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归档。
第三章维修设备的保养与维修第十一条维修设备的保养工作包括定期清洁、检查、润滑和调整等,保持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第十二条维修设备的保养应按照设备的要求和保养计划进行,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保养计划。
第十三条维修设备的维修工作包括日常维修和大修,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安排维修工作。
第十四条维修设备的日常维修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维修过程的安全性。
第十五条维修设备的大修工作应根据设备的状况和维修需求进行计划,确保维修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第四章维修设备的使用与管理第十六条维修设备的使用应符合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严禁擅自改动和使用不合格设备。
第十七条维修设备的使用人员应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遵守相关规定。
第十八条维修设备的使用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况和安全状况,及时报告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第十九条维修设备的使用记录应详细、真实,并按照规定进行归档保存。
第二十条维修设备的管理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包括设备清点、盘点和台账管理等。
第五章维修设备的安全与防护第二十一条维修设备的安全使用是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重要环节。
第六章线路维修及设备检查第六章线路维修及设备检查第⼀节线路维修铁路线路设备在机车、车辆动⼒作⽤下,在⼤⾃然侵蚀的影响下,将产⽣⼀系列的变形,这些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永久变形。
弹性变形是指当荷载离去后线路仍可以恢复原状的变形。
永久变形是指荷载离去后线路不可以恢复的变形,其中永久变形⼜可以分为⼆类:⼀类是⼏何位置的改变,如线路爬⾏,⽅向变化,轨距扩⼤与缩⼩等;另⼀类是轨道各部件的磨损,如钢轨的磨耗等。
线路的永久变形不仅影响列车的平稳运⾏,⽽且当这种变形积累到⼀定限度时,将⼤⼤削弱线路的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威胁到⾏车安全。
为了保证铁路运输⽣产能顺利进⾏,必须经常进⾏线路维修⼯作。
线路维修⼯作的基本任务是经常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并尽量延长设备使⽤寿命。
⼀、线路维修⼯作的基本原则线路维修⼯作,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这是对建国以来全路⼯务⼯作实践经验的⾼度概括和科学总结。
线路维修⼯作,应实⾏科学管理,开展标准化作业,提⾼机械化作业程度,改善检测⼿段,建⽴和健全责任制,严格执⾏检查验收制度。
应积极采⽤新技术,改进作业⽅法和劳动组织,推⼴先进经验,不断提⾼⼯作⽔平。
“线桥结构现代化、施⼯作业机械化、企业管理科学化”是⼯务部门的奋⽃⽬标和发展⽅向。
⼯务“三化”的主要内容是:1、线桥结构现代化:⼤⼒发展60kg/m及以上钢轨的跨区间或全区间⽆缝线路以及提速道岔;全⾯采⽤微合⾦强韧化钢轨、Ⅱ型和Ⅲ型混凝⼟枕及相应弹性扣件;实施路基、桥隧设备改造;提⾼线桥的整体强度、安全度和平稳度,减少维修⼯作量。
2、施⼯作业机械化:养路机械化有新的突破,各局普遍组建机械化维修段;以捣固车、配碴整形车、动⼒稳定车为编组的⼤机作业在各繁忙⼲线上进⾏维修作业;钢轨打磨车、探伤车投⼊⽣产并正常运⽤;⼩机群开“天窗”作业技术基本成熟并得到普及。
3、企业管理科学化:在推进轨道结构现代化和养路机械化的同时,轨道检测技术逐步实现现代化;计算机数据库和管理⽹络基本建⽴;⼯务部门在设备检测、监测,修理计划制定,病害整治⽅案确定等⽅⾯基本实现科学化。
设备大修标准设备大修是指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维修和更换零部件的工作,其目的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的延长。
设备大修的标准是指在进行设备大修时应该遵循的规范和要求,以保证大修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就设备大修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设备大修标准应包括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在进行大修前,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外观、结构、零部件等方面的检查,以确定设备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行的维修工作。
同时,还需要对设备的性能和运行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设备是否需要进行大修,以及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大修工作。
其次,设备大修标准应包括对大修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流程。
在进行大修时,需要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的维修工作,制定详细的大修方案和流程,包括维修的具体内容、工作的步骤和顺序、所需的材料和工具等。
同时,还需要确定大修工作的时间计划和工期,以保证大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按时完成。
另外,设备大修标准还应包括对大修工作的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
在进行大修工作时,需要严格按照要求和流程进行,保证大修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验收标准和程序,对大修后的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测和测试,以确保设备的性能和质量达到要求。
最后,设备大修标准还应包括对大修后的设备运行和维护的要求。
在大修完成后,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达到要求。
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和保养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设备大修标准是对设备大修工作应该遵循的规范和要求的总称,其包括对设备的检查和评估、大修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流程、大修工作的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以及大修后的设备运行和维护的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设备大修标准进行工作,才能保证大修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TG/GW102-2019中国铁路总公司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2019年3月前言2006年铁道部发布的《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对指导线路修理,保证线路质量,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多年来,铁路管理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务“线桥结构现代化、施工作业机械化、企业管理科学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工务维修体制改革收到了显著成效,现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已不适应铁路改革和运输发展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不断提高普速铁路线路维护管理水平,提升线路设备质量和设备修理效率效益,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组织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本规则共分十一章和八个附录,主要规定了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线路设备修理主要作业要求、线路设备大修设计及预算、线路设备修理标准、线路质量评定、线路设备检查、道口看守、平面和高程控制网、附则等内容。
本规则体现了进一步深化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实行检养修分开、车间组织生产、设备分级管理以及“集中修、专业修、机械修”的精神,吸收了近年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和相关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吸纳了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线路维护管理经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设备分级管理以及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的原则,对设备修程修制、维护标准、检查评价等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线路修理的科学性、经济性。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则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将意见反馈给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则技术总负责人:康高亮、王保国本规则主要起草人:赵文芳、曾宪海、郭战伟、吕关仁、吴细水、张晓阳、田新宇、杨飞、马战国、肖俊恒、王树国、蒋金洲、姜子清、田常海、胡玉堂。
本规则主要审查人:李育宏、牛道安、万坚、杨忠吉、姚冬、杨桉、孙晓南、贾跃军、冯文波、邱金帅、罗国伟、刘丙强、涂文靖、刘维帧、刘秀波、唐文龙、孟亮、江广坤、马生、闵国石、李明、雷重振、代永波、奚绍良、詹文华、陈福宾、许圣强、赵英超、谭丙磊、康庆涛、支洋、张启峰、魏刚、贾桂良。
设备大修标准设备大修是指对设备进行全面维护和修复,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设备大修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和提高设备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设备大修标准,以规范设备大修工作,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首先,设备大修标准应明确大修的时间节点和频次。
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工作强度,确定设备大修的时间节点,一般可以根据设备的工作小时数或者使用年限来确定。
同时,还需要明确设备大修的频次,有些设备可能需要每年进行一次大修,而有些设备可能可以延长大修周期。
明确时间节点和频次可以有效地提醒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大修工作,避免因疏忽而导致设备损坏或事故发生。
其次,设备大修标准还应规定大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大修的内容包括设备的拆卸、清洗、更换磨损部件、检修关键部件等,要求大修过程中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此外,还需要规定大修所需的人员配备和技术要求,确保大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另外,设备大修标准还需要明确大修后的验收标准和方法。
大修完成后,需要对设备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设备的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可以安全、稳定地投入使用。
验收标准包括设备的外观质量、性能指标、安全指标等,验收方法可以采用设备运行测试、技术检测等手段,以确保设备大修的效果和质量。
最后,设备大修标准还应包括大修后的监测和维护要求。
大修完成后,需要对设备进行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的异常情况,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监测和维护要求包括设备运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定期的设备检查和维护等,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总之,设备大修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提高设备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大修的时间节点和频次、规定大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明确大修后的验收标准和方法、以及包括大修后的监测和维护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有效地规范设备大修工作,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有力的保障。
TG/GW102-2019中国铁路总公司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2019年3月前言2006年铁道部发布的《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对指导线路修理,保证线路质量,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多年来,铁路管理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务“线桥结构现代化、施工作业机械化、企业管理科学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工务维修体制改革收到了显著成效,现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已不适应铁路改革和运输发展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不断提高普速铁路线路维护管理水平,提升线路设备质量和设备修理效率效益,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组织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本规则共分十一章和八个附录,主要规定了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线路设备修理主要作业要求、线路设备大修设计及预算、线路设备修理标准、线路质量评定、线路设备检查、道口看守、平面和高程控制网、附则等内容。
本规则体现了进一步深化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实行检养修分开、车间组织生产、设备分级管理以及“集中修、专业修、机械修”的精神,吸收了近年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和相关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吸纳了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线路维护管理经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设备分级管理以及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的原则,对设备修程修制、维护标准、检查评价等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线路修理的科学性、经济性。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则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将意见反馈给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则技术总负责人:康高亮、王保国本规则主要起草人:赵文芳、曾宪海、郭战伟、吕关仁、吴细水、杨忠吉、张晓阳、田新宇、杨飞、马战国、肖俊恒、王树国、蒋金洲、姜子清、田常海、胡玉堂、刘维帧。
本规则主要审查人:李育宏、牛道安、万坚、姚冬、杨桉、孙晓南、贾跃军、冯文波、邱金帅、罗国伟、刘丙强、涂文靖、刘秀波、唐文龙、孟亮、江广坤、马生、闵国石、李明、雷重振、代永波、奚绍良、詹文华、陈福宾、许圣强、赵英超、谭丙磊、康庆涛、支洋、张启峰、魏刚、贾桂良。
TG/GW102-2019中国铁路总公司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2019年3月前言2006年铁道部发布的《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对指导线路修理,保证线路质量,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多年来,铁路管理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务“线桥结构现代化、施工作业机械化、企业管理科学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工务维修体制改革收到了显著成效,现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已不适应铁路改革和运输发展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不断提高普速铁路线路维护管理水平,提升线路设备质量和设备修理效率效益,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组织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本规则共分十一章和八个附录,主要规定了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线路设备修理主要作业要求、线路设备大修设计及预算、线路设备修理标准、线路质量评定、线路设备检查、道口看守、平面和高程控制网、附则等内容。
本规则体现了进一步深化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实行检养修分开、车间组织生产、设备分级管理以及“集中修、专业修、机械修”的精神,吸收了近年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和相关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吸纳了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线路维护管理经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设备分级管理以及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的原则,对设备修程修制、维护标准、检查评价等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线路修理的科学性、经济性。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则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将意见反馈给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则技术总负责人:康高亮、王保国本规则主要起草人:赵文芳、曾宪海、郭战伟、吕关仁、吴细水、张晓阳、田新宇、杨飞、马战国、肖俊恒、王树国、蒋金洲、姜子清、田常海、胡玉堂。
本规则主要审查人:李育宏、牛道安、万坚、杨忠吉、姚冬、杨桉、孙晓南、贾跃军、冯文波、邱金帅、罗国伟、刘丙强、涂文靖、刘维帧、刘秀波、唐文龙、孟亮、江广坤、马生、闵国石、李明、雷重振、代永波、奚绍良、詹文华、陈福宾、许圣强、赵英超、谭丙磊、康庆涛、支洋、张启峰、魏刚、贾桂良。
TG/GW102-2019中国铁路总公司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2019年3月前言2006年铁道部发布的《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对指导线路修理,保证线路质量,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多年来,铁路管理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务“线桥结构现代化、施工作业机械化、企业管理科学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工务维修体制改革收到了显著成效,现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已不适应铁路改革和运输发展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不断提高普速铁路线路维护管理水平,提升线路设备质量和设备修理效率效益,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组织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本规则共分十一章和八个附录,主要规定了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线路设备修理主要作业要求、线路设备大修设计及预算、线路设备修理标准、线路质量评定、线路设备检查、道口看守、平面和高程控制网、附则等内容。
本规则体现了进一步深化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实行检养修分开、车间组织生产、设备分级管理以及“集中修、专业修、机械修”的精神,吸收了近年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和相关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吸纳了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线路维护管理经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设备分级管理以及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的原则,对设备修程修制、维护标准、检查评价等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线路修理的科学性、经济性。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则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将意见反馈给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则技术总负责人:康高亮、王保国本规则主要起草人:赵文芳、曾宪海、郭战伟、吕关仁、吴细水、张晓阳、田新宇、杨飞、马战国、肖俊恒、王树国、蒋金洲、姜子清、田常海、胡玉堂。
本规则主要审查人:李育宏、牛道安、万坚、杨忠吉、姚冬、杨桉、孙晓南、贾跃军、冯文波、邱金帅、罗国伟、刘丙强、涂文靖、刘维帧、刘秀波、唐文龙、孟亮、江广坤、马生、闵国石、李明、雷重振、代永波、奚绍良、詹文华、陈福宾、许圣强、赵英超、谭丙磊、康庆涛、支洋、张启峰、魏刚、贾桂良。
绵工线技…2009‟97号关于公布《绵阳工务段线路动静态检查监控管理办法》的通知绵阳工务段各线桥车间、绵阳监控车间:根据《成都铁路局动静态管理办法》(讨论稿),现制定《绵阳工务段线路动静态检查监控管理办法》,请各线桥车间严格遵照执行。
二○○九年四月一五日附件:绵阳工务段线路动静态检查监控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1.线路设备动静态检查按检查内容分为周期性全面检查和重点病害复查。
周期性全面检查原则上由检控工区、车间干部、线路工区工长完成,重点病害复查按权限由工区、车间、段组织完成。
2.线路设备动静态检查要推行科学的检测方式(使用轨道检查仪、轨检车、便携式添乘仪、车载式晃车仪检查),提高检查精度及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全面实现“检修”分开。
3.线路设备动静态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线路、道岔几何尺寸,钢轨、轨枕、联结零件、道床、无缝线路位移量及路材路料管理,动态添乘等。
第二章线路静态检查第一节线路设备静态检查组织方式线路设备静态检查由检控工区、线路工区、线桥车间、工务段按周期有计划地共同完成,形成线路设备静态监控体系。
检控工区、线路工区、线桥车间、工务段按设备检查分工担负相应的职责。
一、检控工区1.检查范围:使用轨道检查仪(或轨距道尺)对管内宝成、广旺、德天、广岳正线线路进行全面检查,对正线曲线正矢进行周期性检查,对无缝线路位移进行观测(含道岔);对钢轨、轨枕、联结零件、道床等进行重点查看。
2.检查周期:正线线路检查每月2遍(当月有轨检车检查的线路可减少1遍),正线曲线正矢每月检查1遍(手工),无缝线路位移观测每季1遍。
3.检查要求:检控工区每月按检控车间制定的检查计划,于每月18日前编制次月检查巡回图,报检控车间审核后执行,并于每月20日前将检查巡回图交线桥车间和每个线路工区各一份。
4.基本规定:⑴使用轨检仪检查线路时,应匀速推行轨检仪,速度不超过3Km/h,检查完毕后按1m基长提取超限数据(包括水平、高低、轨向、三角坑、轨距和轨距变化率);使用道尺检查线路时,按2.5m基长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检查记录簿中。
设备维修检查准则与规定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设备维修检查准则与规定,以确保设备维修工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针对设备维修的一些基本准则和规定。
2. 设备维修准则2.1. 维修流程- 所有设备维修工作应遵循统一的维修流程,包括故障报告、维修申请、维修排期、维修实施、维修记录等环节。
- 维修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应有专人负责,并及时进行沟通和协调,以确保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安全标准- 所有设备维修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等。
- 设备维修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电气安全、化学品安全、机械安全等方面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事故的发生。
2.3. 维修质量- 设备维修应确保维修质量,维修后的设备应能正常运行,并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 维修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并严格按照维修手册和操作指南进行操作,以保证维修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设备维修规定3.1. 维修申请与排期- 设备维修需由设备使用部门提出维修申请,并详细描述设备故障情况。
- 维修申请应提前提交,以便安排合适的维修排期,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设备停机时间。
3.2. 维修记录与报告- 每次设备维修都应记录维修过程和维修结果,并填写维修报告。
- 维修报告应包括维修日期、维修人员、维修内容、更换的零部件等详细信息,以便后续维护和分析。
4. 总结本文档制定了设备维修的检查准则与规定,以确保设备维修工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遵循这些准则和规定,能够提高设备维修的质量和效率,减少设备故障对生产和工作的影响。
TG/GW 115—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铁运〔2012〕83号自2012年4月19日起施行中国铁道出版社2 0 1 2 北京铁道部文件铁运〔2012〕83号——————————————————————————————关于印发《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的通知各铁路局、各铁路公司(筹备组):为做好无砟轨道线路设备维修管理,提高维修技术水平,保证线路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平顺性,保持无砟轨道耐久性,铁道部运输局组织编制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现予以发布(另发单行本),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技术规章编号为:TG/GW 115—2012。
本规则由铁道部运输局负责解释,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执行本规则的过程中,各单位要积极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完善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铁道部运输局工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二O一二年四月十九日主题词:工务线路维修规则通知———————————————————————————————抄送:中铁公司、建设公司、中铁通号集团、各设计院、中铁设计咨询集团、各有关高校、铁道出版社、地方铁路协会、经规院、铁科院、鉴定、工管中心、部内政法、计划、财务、科技、劳卫、建设、安监司。
铁道部办公厅 2012年4月20日印发————————————————————————前言线路养护维修技术是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指导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养护维修,满足线路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平顺性的要求,保持无砟轨道耐久性,特制定本规则。
本规则在总结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相关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养护维修技术基础上编制而成。
本规则共分九章和二十二个附录,阐述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主要设备技术标准和维修要求,规定了线路设备检查内容和周期、维修标准、维修作业要求、线路质量评定及精测网应用与维护要求等。
在执行本规则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作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有需要补充和完善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反馈铁道部运输局基础部(北京市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设备维修评定标准与要求1. 引言本文件规定了设备维修评定标准与要求,旨在确保设备维修工作的质量,保障设备正常运行,降低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
所有从事设备维修工作的员工必须遵循本文件的规定。
2. 评定标准2.1 维修计划- 维修项目: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历史维修记录、预防性维护计划等因素制定维修项目。
维修项目: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历史维修记录、预防性维护计划等因素制定维修项目。
- 维修时间:合理安排维修时间,尽量减少设备停机时间,避免影响生产。
维修时间:合理安排维修时间,尽量减少设备停机时间,避免影响生产。
2.2 维修过程- 故障诊断:准确判断设备故障原因,记录故障现象、故障频率等信息。
故障诊断:准确判断设备故障原因,记录故障现象、故障频率等信息。
- 维修方法:选择合适的维修方法,确保维修质量。
维修方法:选择合适的维修方法,确保维修质量。
- 维修质量:维修后设备应恢复正常功能,不得有新的故障。
维修质量:维修后设备应恢复正常功能,不得有新的故障。
- 维修记录:详细记录维修过程,包括维修措施、更换零部件等信息。
维修记录:详细记录维修过程,包括维修措施、更换零部件等信息。
2.3 维修效果评估- 设备运行状况:维修后设备运行稳定,故障率降低。
设备运行状况:维修后设备运行稳定,故障率降低。
- 生产效率:维修后设备生产效率提高,不得有因维修质量导致的生产事故。
生产效率:维修后设备生产效率提高,不得有因维修质量导致的生产事故。
- 员工满意度:员工对维修服务满意,无有效投诉。
员工满意度:员工对维修服务满意,无有效投诉。
3. 评定要求3.1 维修人员要求- 专业技能:维修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通过相关培训和考核。
专业技能:维修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通过相关培训和考核。
- 工作经验:维修人员应具有一定的设备维修工作经验。
工作经验:维修人员应具有一定的设备维修工作经验。
3.2 维修工具与设备要求- 工具配备:维修人员应配备齐全、合格的维修工具。
TG/GW102—2019中国铁路总公司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2019年3月前言2006年铁道部发布的《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对指导线路修理,保证线路质量,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十多年来,铁路管理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务“线桥结构现代化、施工作业机械化、企业管理科学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工务维修体制改革收到了显著成效,现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已不适应铁路改革和运输发展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不断提高普速铁路线路维护管理水平,提升线路设备质量和设备修理效率效益,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组织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本规则共分十一章和八个附录,主要规定了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线路设备修理主要作业要求、线路设备大修设计及预算、线路设备修理标准、线路质量评定、线路设备检查、道口看守、平面和高程控制网、附则等内容。
本规则体现了进一步深化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实行检养修分开、车间组织生产、设备分级管理以及“集中修、专业修、机械修”的精神,吸收了近年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和相关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吸纳了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线路维护管理经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设备分级管理以及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的原则,对设备修程修制、维护标准、检查评价等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线路修理的科学性、经济性。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则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将意见反馈给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则技术总负责人:康高亮、王保国本规则主要起草人:赵文芳、曾宪海、郭战伟、吕关仁、吴细水、张晓阳、田新宇、杨飞、马战国、肖俊恒、王树国、蒋金洲、姜子清、田常海、胡玉堂.本规则主要审查人:李育宏、牛道安、万坚、杨忠吉、姚冬、杨桉、孙晓南、贾跃军、冯文波、邱金帅、罗国伟、刘丙强、涂文靖、刘维帧、刘秀波、唐文龙、孟亮、江广坤、马生、闵国石、李明、雷重振、代永波、奚绍良、詹文华、陈福宾、许圣强、赵英超、谭丙磊、康庆涛、支洋、张启峰、魏刚、贾桂良。
设备维修规范标准在现代社会,各种设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设备的使用,维修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出现。
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设备维修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标准进行。
本文将探讨设备维修的规范标准,以确保设备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设备维修前准备在进行设备维修之前,首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工具准备确保维修所需的工具齐全,并保持工具的完好状态。
在进行维修时,使用适当的工具可以提高效率,避免对设备造成二次损害。
1.2 材料准备检查维修所需的材料是否充足,并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
使用质量不达标的材料可能导致设备维修效果不佳。
1.3 安全准备在进行设备维修前,必须做好安全准备工作。
包括穿戴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品,确保维修过程中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二、设备维修流程2.1 故障诊断在进行设备维修时,首先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故障诊断。
通过观察、测试和检查,确定设备的故障原因。
2.2 维修方案制定根据故障诊断结果,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
确保维修方案科学合理,能够有效解决设备故障。
2.3 维修操作按照制定的维修方案,进行维修操作。
在维修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避免疏忽导致维修失败。
三、设备维修质量检验3.1 维修完成后的检查在设备维修完成后,需要对维修质量进行检查。
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并且没有其他潜在隐患。
3.2 维修记录编制对设备维修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故障原因、维修方案、维修操作等内容。
维修记录有助于今后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
结语设备维修规范标准对于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遵循规范标准,才能有效地进行设备维修工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设备维修规范标准有所了解,进而提高设备维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TG/GW102-2019中国铁路总公司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2019年3月前言2006年铁道部发布的《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对指导线路修理,保证线路质量,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多年来,铁路管理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务“线桥结构现代化、施工作业机械化、企业管理科学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工务维修体制改革收到了显著成效,现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已不适应铁路改革和运输发展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不断提高普速铁路线路维护管理水平,提升线路设备质量和设备修理效率效益,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组织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本规则共分十一章和八个附录,主要规定了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线路设备修理主要作业要求、线路设备大修设计及预算、线路设备修理标准、线路质量评定、线路设备检查、道口看守、平面和高程控制网、附则等内容。
本规则体现了进一步深化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实行检养修分开、车间组织生产、设备分级管理以及“集中修、专业修、机械修”的精神,吸收了近年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和相关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吸纳了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线路维护管理经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设备分级管理以及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的原则,对设备修程修制、维护标准、检查评价等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线路修理的科学性、经济性。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则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将意见反馈给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则技术总负责人:康高亮、王保国本规则主要起草人:赵文芳、曾宪海、郭战伟、吕关仁、吴细水、张晓阳、田新宇、杨飞、马战国、肖俊恒、王树国、蒋金洲、姜子清、田常海、胡玉堂。
本规则主要审查人:李育宏、牛道安、万坚、杨忠吉、姚冬、杨桉、孙晓南、贾跃军、冯文波、邱金帅、罗国伟、刘丙强、涂文靖、刘维帧、刘秀波、唐文龙、孟亮、江广坤、马生、闵国石、李明、雷重振、代永波、奚绍良、詹文华、陈福宾、许圣强、赵英超、谭丙磊、康庆涛、支洋、张启峰、魏刚、贾桂良。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第一节基本要求第二节工作分类第三节工作内容第四节管理组织第五节工作计划第六节管理信息化第三章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第一节线路平面第二节线路纵断面第三节有砟道床第四节无砟道床第五节轨枕第六节钢轨第七节联结零件第八节轨道加强设备第九节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第十节无缝线路第十一节护轨第十二节道口、防护栅栏第十三节标志、标记第四章线路设备修理主要作业要求第一节线路清筛施工作业第二节更换道岔施工作业第三节大修列车换轨换枕施工作业第四节铺设无缝线路施工作业第五节换铺轨排施工作业第六节起道捣固、垫砟和垫板作业第七节拨道和改道作业第八节无缝线路维修作业第九节大型养路机械捣固维修作业第十节调整轨缝作业第十一节可动心轨辙叉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作业第十二节钢轨维护作业第十三节冻害垫板作业第十四节无砟轨道精调整理作业第十五节无砟道床维修作业第五章线路设备大修设计及预算第六章线路设备修理标准第一节线路设备修理周期第二节轨道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第三节轨道动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第四节线路设备大修和维修验收标准第五节线路设备修理验收办法第七章线路质量评定第八章线路设备检查第一节基本要求第二节线路静态检查第三节线路动态检查第四节钢轨检查第五节计量器具检定第九章道口看守第一节基本制度第二节道口看守作业第十章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第十一章附则附录一线路修理总量计算方法附录二轨枕间距尺寸计算方法附录三普通线路常备材料数量参考标准及规定附录四无缝线路常备材料、工具数量参考标准附录五养路机械设备及交通工具配置参考标准附录六铁路桥梁道砟桥面护轨改造方案附录七线路设备状态评定统计报告附录八本规则用词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贯彻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适应普速铁路运营要求,规范线路设备管理,提高线路设备修理和技术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则。
第 1.0.2条线路设备修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科学合理和经济的维修策略,保持和恢复线路设备安全性、可靠性。
线路检维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一、为了加强对线路检维修工作的管理,提高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具有线路检维修工作职责的单位。
三、线路检维修管理制度是单位全面加强对线路检维修工作的管理,便于规范线路检维修作业流程,确保线路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线路运输的安全。
第二章线路检维修管理一、线路检维修管理由单位主管领导负责,设专门的维修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工作。
二、维修部门由维修主管负责管理,维修人员需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水平。
三、维修部门需定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四、对线路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建立线路设施设备档案,定期进行维修保养。
五、建立健全线路检维修工作记录和台账,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填写和归档。
第三章线路检维修作业一、线路检维修作业需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不得越权操作。
二、维修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作安全。
三、线路检维修作业需进行有效通风和防火措施,杜绝发生事故。
四、对发现的线路设施设备故障需及时报修,并及时处理。
五、定期进行线路运行的巡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四章突发事件处理一、对于线路发生的突发事件,维修部门需立即组织人员前往现场处理。
二、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需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并根据指示采取相应措施。
三、对于因突发事件而造成的线路设施设备故障,需尽快进行修复和恢复线路运行。
第五章线路运行保障一、对线路检维修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二、建立线路设施设备的保养计划,确保线路运行的稳定性。
三、对线路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需进行及时整改,确保线路运输的安全。
四、建立线路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计划,保证线路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
第六章附则一、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原有管理制度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二、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按照单位规定进行处罚,并进行相应记录。
三、本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单位主管领导部门。
第六章线路设备修理标准第一节线路设备修理周期第6.1.1条钢轨大修周期(直线或曲线半径2000m及以上)原则上应按照表6.1.1-1规定的线路累计通过总质量确定。
累计通过总质量虽未达到规定大修周期的成段钢轨,但60 kg/m及以下钢轨每公里重伤数量达到2~4处(含焊接和胶接绝缘接头伤损)、75 kg/m 钢轨每公里重伤数量达到4~6处(不含焊接和胶接绝缘接头伤损),应及时更换钢轨。
对出现严重锈蚀、严重滚动接触疲劳以及其他影响钢轨安全使用的情况时,应及时更换钢轨。
曲线半径2000m以下地段,钢轨应在侧面磨耗达到重伤前及时换轨,更换周期参见表6.1.1-2。
线路设备大修周期表6.1.1-1第6.1.2条道岔大修周期原则上应按照表6.1.1-1规定的线路累计通过总质量确定,根据对道岔设备状态评价结果,周期可作适当调整。
道岔尖轨、辙叉应达到规定的使用寿命,并根据道岔尖轨、辙叉磨耗和伤损情况确定更换周期。
第6.1.3条道床大修周期原则上应按照表6.1.1-1规定的线路累计通过总质量确定,根据对道床状态评价结果,周期可作适当调整。
第6.1.4条扣件大修周期根据对状态评价结果确定,成段扣件达到以下伤损标准,应成段更换大修。
一、弹条折断或失效、锈蚀严重。
二、螺旋道钉折断或锈蚀严重。
三、轨下垫板压溃、严重变形或丧失作用。
四、其他零部件状态不良、锈蚀或伤损严重。
第6.1.5条道口大修根据道口铺面、护轨、栏杆(栏门)、护桩、标志、平台、排水设施等工务设备状态综合评价结果确定。
第6.1.6条线路中修根据对道床状态评价结果合理确定。
第6.1.7条防护栅栏维修根据状态合理确定。
第6.1.8条实行分级管理,根据线路允许速度、年通过总质量、在路网中的重要性以及客货运输特点等情况,划分线路等级为5级。
Ⅰ级:年通过总质量大于5000万t或线路允许速度120km/h以上的铁路正线。
Ⅱ级:年通过总质量大于3000万t且不大于5000万t或线路允许速度大于100km/h且不大于120km/h铁路正线。
Ⅲ级:年通过总质量不大于3000万t且线路允许速度不大于100km/h 的铁路正线。
Ⅳ级:支线铁路、到发线。
Ⅴ级:其他线路。
本规则中支线铁路是指从干线引出、为地区或企业服务,且不开行客车、对路网运输影响较小的尽头式铁路。
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可根据支线铁路的运输特点以及线路允许速度、年通过总质量、在路网中的作用和自然环境等具体情况,合理制定支线铁路固定设备维护、投入和工装配置等标准。
第6.1.9条正线线路设备维修周期,由各铁路局集团公司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参照表6.1.9规定,结合线路大修和实际设备状况、线路条件、运输条件、自然条件及单元评价结果等具体情况确定。
道岔和站线的维修周期,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
其中正线、到发线道岔维修周期宜与正线线路同步。
曲线上股钢轨侧面干式润滑的涂覆周期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
无砟轨道精调整理,根据动静态检测结果合理安排。
线路设备维修周期表6.1.9第二节轨道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第6.2.1条线路轨道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混凝土枕地段如表6.2.1—1的规定,木枕地段如表6.2.1—2的规定。
线路轨道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混凝土枕线路,mm)表6.2.1—1得超过1456 mm;②轨向偏差和高低偏差为10 m弦测量的最大矢度值;③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采用轨道检查仪时为3m,采用轨距尺时为6.25m,但在延长18 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④段管线、岔线按其他站线办理。
线路轨道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木枕线路,mm)表6.2.1—2得超过1456 mm;②轨向偏差和高低偏差为10 m弦测量的最大矢度值;③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采用轨道检查仪应为3m,采用轨距尺时为6.25m,但在延长18 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④段管线、岔线按其他站线办理。
第6.2.2条道岔轨道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如表6.2.2的规定。
道岔轨道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mm)表6.2.2②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作业验收为0,计划维修为2 mm,临时补修为3 mm;③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采用轨道检查仪时为3m,采用轨距尺时按规定位置检查,但在延长18 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④轨距偏差不含构造轨距加宽值,尖轨尖处轨距作业验收的容许偏差管理值为±1mm;⑤段管线、岔线道岔按其他站线道岔办理。
第6.2.3条调节器轨道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如表6.2.3的规定。
调节器轨道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mm)表6.2.3②检查三角坑时基长,采用轨道检查仪时为3m,采用轨距尺时按规定位置检查,但在延长18 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
第6.2.4条轨道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中,作业验收管理值为线路设备大修、计划维修和临时补修作业的质量检查标准;计划维修管理值为安排轨道维修计划的质量管理标准;临时补修管理值为应及时进行轨道整修的质量控制标准;限速管理值为保证列车运行平稳性和舒适性,需立即限速并进行整修的质量控制标准;封锁管理值为保证列车运行平稳性,需立即封锁并进行整修的质量控制标准。
第三节轨道动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第 6.3.1条轨道动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是指动态条件下轨道几何不平顺值与标准值的偏差,主要通过轨道检查车或综合检测列车进行检测,按线路允许速度进行评价。
动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分为局部峰值管理和区段均值管理。
第6.3.2条检测项目。
轨道几何不平顺动态检测项目包括高低、轨向、轨距、水平、三角坑、复合不平顺、轨距变化率、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等。
第6.3.3条局部峰值管理。
局部峰值动态评价采用四级管理:Ⅰ级为日常保持标准,Ⅱ级为计划维修标准,Ⅲ级为临时补修标准,Ⅳ级为限速标准。
各级容许偏差管理值见表6.3.3。
轨道动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表6.3.3②水平限值不包含曲线按规定设置的超高值及超高顺坡量;③高低和轨向采用对应波长的空间曲线;④复合不平顺特指轨向和水平逆向复合不平顺;⑤三角坑限值包含缓和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⑥固定型辙叉的有害空间部分不检查轨距、轨向,其他检查项目及检查标准与线路相同;⑦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采用20Hz 低通滤波,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采用0.5~10Hz 带通滤波和10Hz 低通滤波;局部峰值评价采用扣分法。
各项目偏差扣分标准:Ⅰ级每处扣1分,Ⅱ级每处扣5分,Ⅲ级每处扣100分,Ⅳ级每处扣301分。
局部峰值评价以整公里为单位,每公里扣分总数为各级、各项偏差扣分总和,计算公式如下:ij i Mj i C K S ∑∑===411式中 S ——整公里扣分总数;K i ——各级偏差的扣分数; C ij ——各项目的各级偏差个数;M ——参与评分的项目个数。
每公里线路局部峰值动态评定标准:优良——总扣分在50分及以内;合格——总扣分在51~300分;失格——总扣分在300分以上。
第6.3.4条 区段均值管理。
区段均值评价指标为轨道质量指数(TQI ),轨道质量指数管理值见表6.3.4。
轨道质量指数管理值 表6.3.4区段均值评价采用扣分法。
单个TQI计算单元的扣分标准可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
区段均值评价以整公里为单位,每公里扣分总数为5个计算区段的TQI 扣分值之和,计算公式如下:∑=51200 TT式中T——每公里扣分总数;200T——单个TQI计算单元的扣分数。
每公里线路区段均值评定标准划分为:均衡——代表线路质量均衡,不需要维修;计划——代表应列入维修计划,适时进行修理;优先——代表应优先列入维修计划,尽快安排修理。
第四节线路设备大修和维修验收标准第6.4.1条线路设备大修应按设计文件及表6.4.1相关项目进行验收,主要项目(轨道几何尺寸、线路锁定、道床清筛、捣固质量)一次达到标准,可评为“优良”。
如有主要项目不符合标准,次要项目漏项或不合格,经整修后复验达到标准,评为“合格”。
第6.4.2条道岔大修应按设计文件及表6.4.2相关项目进行验收。
主要项目(轨道几何尺寸,道床清筛和捣固质量,尖轨、可动心轨、辙叉与护轨状态,道岔锁定轨温)一次达到标准,可评为“优良”。
如有主要项目不符合标准,次要项目漏项或不合格,经整修后复验达到标准,评为“合格”。
第6.4.3条调节器大修应按设计文件及表6.4.3相关项目进行验收。
主要项目(轨道几何尺寸,道床清筛和捣固质量,尖轨、基本轨与护轨状态,尖轨锁定)一次达到标准,可评为“优良”。
如有主要项目不符合标准,次要项目漏项或不合格,经整修后复验达到标准,评为“合格”。
第6.4.4条铺设无缝线路工程,应按设计文件及表6.4.4进行验收。
第6.4.5条线路大、中修各项目验收数量及扣分标准由各铁路局集团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规定。
验收其他线路设备大修工程时,应参照线路大、中修标准进行质量评定。
第6.4.6条线路计划维修验收评分标准如表6.4.6规定。
满分为100分,100~85分为优良,85(不含)~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失格。
失格线路整修复验后,在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
线路大型养路机械捣固维修按表6.4.6规定进行验收评分,其他单项维修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
第6.4.7条道岔计划维修验收评分标准如表6.4.7规定。
满分为100分,100~85分为优良,85(不含)~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失格。
失格线路整修复验后,在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
道岔大型养路机械捣固维修按表6.4.7规定进行验收评分,其他单项维修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
第6.4.8条调节器计划维修验收评分标准如表6.4.8规定。
满分为100分,100~85分为优良,85(不含)~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失格。
失格线路整修复验后,在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
调节器大型养路机械捣固维修应按表6.4.8规定进行验收评分,其他单项维修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
调节器计划维修作业验收评分标准表6.4.8尺寸距加宽顺坡)大于2mm/2m 重点检测2 轨距、水平、轨向、高低、三角坑超过计划维修容许偏差管理值组41伸缩3 基本轨伸缩量超过设计伸缩量重点检测处414 焊缝边缘至扣件或轨撑铁垫板距离5mm<间距≤20mm重点检测处 4 5 间距≤5mm重点检测处416尖轨伸缩量0<伸缩量≤30mm全面检测处 47 伸缩量>30mm 全面检测处418 位移观测桩缺少或位移观测无记录全面检测个 4密贴9 尖轨尖端至5mm断面与基本轨密贴段密贴0.5mm<间隙≤1.0mm 全面检测处 410 间隙>1.0mm 全面检测处4111尖轨其余密贴段与基本轨密贴间隙>1.0mm 全面检测处16 12 尖轨轨撑与轨腰密贴0.2mm<间隙≤0.5mm 全面检测个 413 间隙>0.5mm 全面检测个814 尖轨轨撑与轨底上表面密贴0.5mm<间隙≤1.0mm 全面检测个 415 间隙>1.0mm 全面检测个816 尖轨轨底与台板密贴0.5mm<间隙≤1.5mm 全面检测块 417 间隙>1.5mm 全面检测块818基本轨轨撑与轨腰密贴0.5mm<间隙≤1.0mm全面检测个 219 1.0mm<间隙≤2.0mm 全面检测个 420 间隙>2.0mm 全面检测个821基本轨轨撑与轨底上表面密贴间隙>1.0mm 全面检测个 2 22在轨腰、轨底同时有间隙时连续出现全面检测块 2钢轨23尖轨轨头切削范围内轨顶降低值15mm断面~零降低值断面偏差>±1mm全面检测处1624其余范围>mm全面检测处 425 尖轨、基本轨轻伤全面检测、查看处1626 钢轨肥边>1mm 全面检测处 427 钢轨折断未及时进行永久处理全面查看处41“未及时”指轨温具备焊接条件未进行永久第五节线路设备修理验收办法第6.5.1条铁路局集团公司应配备专职验收人员,对主要大修工程的安全、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组织验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