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12例手术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治疗
程玉香;左玉明;周钱红
【期刊名称】《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4(3)3
【摘要】习惯性髌骨脱位是指在膝关节伸直状态下,髌骨可以是处于正常或接近
正常情况,而在屈曲时,由于各种畸形的原因,使得髌骨脱位到膝关节外方,髌股关节长期处于非生理状态下磨损,久之可造成创伤性关节炎。
这种疾病相对较少见。
我院小儿骨科自1985-1993年共收治此类患儿9人。
均经手术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总页数】2页(P237,240)
【作者】程玉香;左玉明;周钱红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第二医院小儿骨科,河北,唐山,063000;河北省唐山第二医
院小儿骨科,河北,唐山,063000;河北省唐山第二医院小儿骨科,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6.84
【相关文献】
1.软组织联合手术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护理 [J], 董林;谢鑑辉;谭炯;吴丽霞;
张妮
2.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手术治疗进展 [J], 伍江雁
3.手术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 [J], 吕乔;刘卫华;杨子斌;阮安培
4.手术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效果分析 [J], 马远
5.软组织联合手术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 [J], 邵玲娃;许成志;沈伟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髌骨脱位怎么办?告诉你有效解决方法髌骨脱位这种疾病最容易出现在儿童身上,出现这种疾病后父母需要引起重视,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正确的治疗方法,有必要的话可以进行软组织手术或者髌韧带移位术等等。
★1.软组织手术(1)髌骨内侧支持带和内侧髌股韧带的紧缩缝合术,可在关节镜下完成。
(2)股四头肌内侧头外下移位术。
(3)股四头肌外侧头向上移位术。
★2.髌韧带移位术将髌韧带下止点外侧半切断翻转内移缝合。
★3.胫骨结节移位术将胫骨结节切下,向内侧和前方移位。
★4.截骨矫形术对于存在明显股骨旋转和膝外翻的的患者,可考虑截骨矫正。
★5.髌股关节成形术修整髌骨外形,垫高股骨滑车外髁,加深股骨滑车沟。
★6.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利用其他的腱性组织,重建松弛或断裂的内侧髌股韧带。
★髌骨脱位的护理:★1、心理护理青少年髌骨脱位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对手术存在畏惧心理,担心手术失败,对手术效果没有信心,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责任护士及时给予温馨、热情的心理疏导,介绍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将手术的必要性、预后效果及一些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介绍主刀医师的技术职称和业务能力,介绍成功的手术范例,增强患者信任感,以消除负性情绪,减轻患者顾虑,增强自信心,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使患者心理调整至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手术及治疗。
★2、健康指导全面了解髌骨脱位患者的全身情况,多饮水,训练床上大、小便。
因为患者术后由于麻醉、制动和术后疼痛的原因,术后1~3天内大、小便需在床上进行,特别是双侧髌骨脱位患者术后1个月必须在床上进行;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肌肉舒缩锻炼,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方法及重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和重视。
★3、饮食护理髌骨脱位患者应增进营养,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类、鸡蛋、豆制品等及适当增加钙质。
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如青菜、芹菜、香蕉等。
髌骨脱位患者忌食剌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
香烟、饮酒等嗜好应戒除。
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儿童髌骨脱位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胡祖杰(综述);刘传康(审校)【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3(000)028【总页数】4页(P3447-3450)【关键词】髌骨脱位;诊断;治疗;儿童【作者】胡祖杰(综述);刘传康(审校)【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一科 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一科 400014【正文语种】中文儿童髌骨脱位可分为急性髌骨脱位,复发性髌骨脱位,习惯性髌骨脱位,神经源性髌骨脱位及先天性髌骨脱位。
急性髌骨脱位是各种原因所致的初次髌骨脱位,多是由于间接暴力所致。
如果患儿髌骨本身存在一种或者多种的潜在解剖异常,包括股内侧肌发育不良,内侧软组织松弛,股骨前倾角增大,滑车发育异常,高位髌骨,使Q角增大的因素如膝外翻及胫骨结节外侧移位等则首次急性脱位后,容易出现复发性髌骨脱位。
若髌骨不稳严重到一定程度,则一些日常活动即可出现髌骨脱位,即习惯性髌骨脱位。
脑瘫及一些神经肌肉疾病可导致神经源性髌骨脱位[1]。
如果患儿先天性髌骨解剖异常,不足以维持髌骨正常位置,则会出现先天性髌骨脱位。
也有观点认为习惯性髌骨脱位是先天性髌骨脱位的一种,因为习惯性髌骨脱位于先天性髌骨脱位存在局部解剖结构异常[2]。
1 诊断1.1 病史特征急性髌骨脱位通常有明确外伤史,研究表明,大多数首次髌骨脱位发生在伸直位向弯曲方向移动时[3],占84%左右。
对于复发性髌骨脱位,患儿常诉膝部弥漫性疼痛,上下坡时容易出现“打软腿”等现象,有既往髌骨脱位史。
可有如下体征。
(1)高位髌骨:患者取坐位时,屈膝屈髋90°课件髌骨面朝上。
(2)缓慢伸膝,接近伸直时,髌骨出现半脱位,即J征阳性。
(3)按压髌骨并上下、左右滑动,再次出现疼痛。
(4)将髌骨外推,同时屈曲或者伸直膝关节,至20°~30°左右时,患者会出现疼痛,即“恐惧试验”阳性[1]。
习惯性髌骨脱位往往没有外伤史,日常活动,伸膝过程中即可发生脱位,可有家族史,体征同复发性髌骨脱位。
先天髌骨脱位手术记录幼儿
以下是一份先天髌骨脱位手术记录,患者为幼儿:
术前诊断:右膝髌骨复发性脱位、髌骨下极撕脱骨折、髌股韧带撕裂(髌骨止点)。
手术名称: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髌内侧支持带紧缩,取自体腘肌腱髌股韧带弹性重建,支具外固定术。
手术过程:
1. 术中见股骨滑车隆起,无明显滑车沟结构。
2. 髌骨内下缘损伤。
3. 髌外侧支持带切开松解后,建立髌骨骨道,植入移植肌腱。
4. 显露大收肌腱,弹性重建髌股韧带。
5. 术中透视,调整重建髌股韧带张力。
术后处理:
1. 术后使用支具固定膝关节。
2. 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促进康复。
3. 术后定期复查,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注意事项:
1. 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膝关节肿胀情况。
2.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避免过度活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手术记录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如果你有相关需求,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四联手术治疗儿童及青少年习惯性髌骨脱位黄林;冯超;吕学敏;杨征【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年(卷),期】2024(30)5【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髌股外侧支持带松解、股四头肌外侧半“Z”字延长、髌腱止点外侧半内移、大收肌腱转位单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四联手术方式治疗骨骺尚未闭合的青少年习惯性髌骨脱位(habitual dislocation of patella,HDP)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共有13例(15膝)的HDP患者接受了四联手术治疗,其中男3例(3膝),女10例(12膝);年龄9~14岁,平均(11.6±1.8)岁。
通过术前膝关节X线片、MRI、髋膝踝CT及双下肢全长力线片检查,评估患者髌股关节发育、胫骨结节外偏、下肢力线角度、扭转畸形程度、髌骨高度等脱位危险因素并制定手术方案。
末次随访进行临床查体和膝关节X线片检查,评估术前及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髌股关节适合角、外侧髌股角变化。
结果13例(15膝)患者随访时间24~58个月,平均(36.9±12.5)个月。
术后均未出现髌骨再次脱位。
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75.7±8.7)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94.6±5.7)分(P<0.05)。
髌股关节适合角由术前平均(73.4±17.2)°改善到末次随访时(-7.4±4.6)°(P<0.01)。
外侧髌股角由术前平均(-65.6±8.4)°改善到末次随访时的(6.7±3.5)°(P<0.01)。
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双下肢长度、力线无差异。
2例患者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定期换药治疗后愈合良好。
结论外侧支持带松解、股四头肌外侧半“Z”字延长、髌腱止点外侧半内移、大收肌腱转位MPFL重建四联手术治疗骨骺尚未闭合且合并严重伸膝装置短缩的青少年习惯性髌骨脱位效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治疗作者:路闯袁宏伟陈向荣代振动【关键词】挛缩习惯性髌骨脱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病程越长,引起的损害就越严重,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治疗综述如下。
Arnbjornsson等〔1〕对29例双侧复发性髌骨脱位选择手术与非手术两种治疗进行比较,随访结果表明手术组近期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组,但远期效果差别不大。
Nikku等〔2〕对125例大宗病例进行随访期2 a的效果分析,结论是髌骨脱位或半脱位的再发率手术组并非低于非手术治疗组。
Maehppa等〔3〕对75例手术病人进行6~24 a 远期随访观察,累积复发脱位率达到50%,其中一半以上(22/37)是2 a以后发生。
Harilainen等〔4〕文献报道的复发率是:术后1 a 2%,65 a增加至17%,认为术后远期脱位率明显上升。
自1888年Roux首次使用髌韧带移位螺丝钉固定术以来,目前已有100余种手术方法治疗髌骨脱位。
但是尚没有哪种术式能得到骨科医生的广泛认同。
当前开展的手术主要分为3类:(1)通过筋膜、肌腱和肌肉组织的转移作用调整髌骨近侧力线手术,包括股内侧肌止点移位术、缝匠肌移位术、伸膝装置延长术;(2)肌腱成形和髌腱止点重建调整髌骨与股骨远端力线的静力稳定手术,包括半腱肌移位术、RouxGoldthwait手术、髌韧带止点移位术(Hauser法);(3)上述远近端力线调整和肌腱成形的组合手术。
近端重排手术效果最佳,髌股角的改善、复发率、关节疼痛、肿胀、髌骨关节弹响等优于远端重排手术,与远近端联合手术效果相近〔5~6〕。
由于对手术治疗方法效果评价不一,在术式的选择方面还存在不同认识。
目前临床上经常应用的术式可分为两大类:软组织手术和骨性手术。
1 膝关节外侧筋膜支持带松解术松解外侧挛缩的结构,包括髌骨外侧支持带以及股外侧肌下端附着点,挛缩严重者应将关节滑膜层一并切开〔7〕。
单纯外侧松解术,对维系髌骨稳定性满意率在30%~100%之间〔8~10〕。
手术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3例姜华;吴璇昭;何坤凤【期刊名称】《贵阳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9)003【总页数】2页(P448-449)【关键词】髌骨脱位;儿童;诊断;外科手术【作者】姜华;吴璇昭;何坤凤【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附院小儿外科,贵州贵阳550004;贵阳医学院附院小儿外科,贵州贵阳550004;贵阳医学院附院小儿外科,贵州贵阳5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6.8;R681.8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是一种少见病,属于髌股关节异常,早期往往不易诊断,患儿常因跛行,经常摔倒,下蹲站立困难等症状就诊。
2008年-2012年收治3例习惯性髌骨脱位患儿,采用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半腱肌固定联合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2008年-2012年收治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3例5膝,女性,年龄分别为9岁、11岁、9岁;其中双膝2例,右膝1例。
患儿下蹲后站立困难,跑步易摔倒,主动屈膝20°~30°出现髌骨脱位,伸膝后可复位,术前Q角大于20°,髌骨轴位片显示外侧髁低平,髌骨脱位。
1.2 手术方法患者平卧位,上止血带,膝前正中切口,切口起于髌骨上方约5 cm向下达髌韧带止点附近,将皮瓣向两侧剥离显露关节囊内外侧,沿髌骨外缘切开关节囊,松解外侧支持带,切断纤维束带,切断挛缩的髂胫束,松解使髌骨能无阻力复位;保护隐神经,切开内侧关节囊,上至股内侧肌与股中间肌交界下达髌韧带内缘,保护隐神经髌下支,显露鹅足,将半腱肌距止点约12 cm切断,在髌骨下极内侧斜向外上方约45°用骨钻打隧道将半腱肌穿过隧道固定,固定缝合前屈膝位调整好张力屈膝90°无脱位后,紧缩缝合内侧关节囊将股内侧肌斜头下移缝合于髌骨外侧,外侧关节囊不缝合;术后下肢长腿石膏伸膝位固定,避免屈膝位固定因可加大膝前张力膝前伤口不易愈合。
术后2周鼓励患儿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6周去除外固定开始功能锻炼。
习惯性髌骨脱位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治疗方法,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习惯性髌骨脱位应该吃什么药。
*习惯性髌骨脱位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不仅能解决脱位问题,还可避免继发畸形。
如果治疗较晚,全出现髋、膝关节继发屈曲、腰前凸加大等畸形。
甚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影响工作与生活。
实践证明手术治疗,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手术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软组织手术,包括:1)膝内侧肌膜、关节囊、股四头肌扩张部分紧缩缝合术。
2)肌膜移位术(Campbell),内侧肌膜、肌肉带蒂移位术(Krougius)。
3)肌腱移位术,将内侧腘绳肌移位,加强肌回头肌内侧力量。
2.股骨下端手术对股下端内旋、膝内翻以及股骨外髁发育不良者,分别做股骨髁上截骨、股骨外髁抬高术(Albee)。
3.髌韧带移位术(Houser)在儿童做半侧髌韧带移位术(Goldthwait)。
4.髌股关节成形术修整髌骨外形,加深股骨髁凹,将周围软组织垫于其间。
孟继懋提出,习惯性髌骨脱位,局部结构发育畸形各有不同,不是某一种手术能解决。
应根据不同的畸形,采用综合手术治疗。
并倡用股内侧肌移位加强内侧牵拉力量。
手术方法是:1)将膝关节外侧挛缩的软组织松解。
2)将膝内侧关节紧缩缝合并将股内侧肌止点移到髌骨外侧。
3)根据具体情况做Houser手术或Goldthwait手术。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习惯性髌骨脱位怎么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习惯性髌骨脱位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习惯性髌骨脱位”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髌骨下极粉碎性移位骨折手术切除12例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有移位的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8年3月~2009年12月对12例髌骨下极粉碎性移位骨折实施手术切除。
结果:12例患者均腱性愈合,膝关节活动度满意。
无关节僵硬、术后感染、髌骨脱位等并发症,4例患者术后2年劳累后开始出现患膝疼痛。
结论:实施髌骨下极切除可使骨性愈合变为腱性愈合,是治疗髌下极骨粉碎性移位骨折的方法之一,但可能会导致晚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出现。
关键词骨折髌骨下极切除术目前手术切除有移位的髌骨下极粉碎骨折块是治疗该部位骨折的可行方法之一。
笔者2008年3月~2009年12月对12例髌骨下极粉碎性移位骨折实施手术切除治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8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髌骨下极粉碎性移位骨折患者12例,年龄26~61岁,平均43.5岁;男9例,女3例;左侧5例,右侧7例;致伤原因:车祸4例,跌伤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X线片显示骨折片碎小,难以固定。
患者从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4.5天(3~7天)。
手术方法:下肢上止血带,取髌前横弧形手术切口,长约5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横行切开髌韧髌骨附着部,切除髌骨下极碎骨折块。
在髌骨近折端钻3处骨洞,将髌韧带附丽于髌骨上段,并将股四头肌腱膜缝合在髌韧带上,适当紧缩。
缝合时保持膝关节完全处于伸直位。
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术后用长腿石膏伸直位固定患肢。
术后处理:常规使用抗生素5天。
术后次日在外固定保护下练习收缩,因此基本上是等长收缩,不会因练习导致髌韧带撕裂。
由于是腱性愈合,术后3周拆除石膏,开始进行不负重功能锻炼。
并加强膝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肌力锻炼。
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在1年以上。
膝关节活动度均满意,无术后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出现。
4例患者于术后2年复诊,劳累后开始出现患膝疼痛,股四头肌轻度萎缩,X线片显示髌股关节关系失常,关节面不平整,骨质增生严重,发生了创伤性关节炎。
(一)习惯性骰骨脱位的基础知识骸骨的解剖结构是什么?骸骨位于膝关节前方,股骨的下端前面,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包埋于股四头肌肌腱内,为三角形的扁平骨(图骸骨有保护膝关节、维持膝关节稳定性、增加膝关节回转能力的作用。
什么是习惯性骸骨脱位?在膝关节伸直状态下,骸骨可以处于正常或接近正常情况,而在屈曲时,骰骨脱位到膝关节外方,使骸骨关节长期处于非生理的磨损状态。
发生习惯性骸骨脱位有哪些临床表现?1)膝关节无明显的外伤,膝关节下蹲或股四头肌强烈收缩,即可引起脱位。
患者屈膝时骸骨脱于股骨外上联外侧,伸膝时可自然复位。
2)检查时可见股四头肌发育较差,常伴有小腿外旋或膝外翻。
骸骨发育较小,伸膝无力。
伸膝位骸骨位置可正常,屈膝时慢慢外移甚至脱出,蹲位脱出最明显。
若施加压力阻止骸骨外移,则屈膝受限。
习惯性骸骨脱位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多为先天性膝发育缺陷引起的继发病变,外伤是诱因。
习惯性骰骨脱位有哪些影响?1)导致膝关节稳定性差,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
2)引起股四头肌肌肉萎缩,产生局部畸形。
3)可继发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术前健康指导习惯性骸骨脱位确诊检查有哪些?1)X线检查:膝关节正、侧位片。
2)关节镜检查:关节镜检查主要评估骸骨关节软骨损伤的程度。
习惯性骸骨脱位怎样治疗?一般原则是骨髓未成熟的患者,选择软组织手术为主。
骨髓发育成熟的患者,可考虑骨性手术。
1)软组织手术。
(1)骸骨内侧韧带的紧缩缝合术。
(2)股四头肌内侧头向下移位术。
(3)股四头肌外侧头向上移位术。
(4)骸骨韧带移位术。
2)骨性手术。
(1)胫骨结节移位术。
(2)截骨矫形术。
(3)骸骨关节成形术。
(4)内侧骸骨韧带重建术。
术前休息与活动指导有哪些?1)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
2)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及膝关节的锻炼。
3)患者行动时要预防跌倒。
(S)术后健康指导如何护理习惯性骰骨脱位术后患者?1)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6h患者禁食、禁饮,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综合手术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护理王永玲【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童>---j惯性髌骨脱位综合手术治疗的护理,总结出该疾病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25例习惯性髌骨脱位经过综合手术治疗的患儿进行病情观察、制定护理措施及指导正确康复锻炼。
结果术后患儿均获得满意的功能和稳定的膝关节,髌骨位于正常位置,运动能力明显提高,无伤口感染及膝关节活动受限。
结论完善的护理和正确有效的康复锻炼是提高患儿恢复膝关节功能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习惯性髌骨脱位是多种复杂病因所致的一种髌骨不稳发育畸形。
多见于儿童,其临床症状多无特异性,因此在婴、幼儿期难以作出正确诊断…。
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25例,经手术治疗、护理、康复锻炼有机结合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25例,其中男6例,女19例,年龄6—11岁,平均8.5岁;单侧18例,双侧7例。
就诊时息儿多诉无痛性跛行,患侧膝关节乏力,易摔跤。
双侧脱位患儿不能徒手下蹲,站立时困难。
人院检查:25例患儿患侧有股四头肌萎缩,髌骨移动度增大,屈膝时,髌骨向外侧脱位,伸膝时自动复位。
x线片示:股骨外髁发育低平,髌骨外观与健侧相比发育形态较小,位置较正常偏高…。
根据患儿的情况采用硬外或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外侧关节囊、髂胫束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膑腱外侧半内移,股内侧肌止点外移术,术后行管形石膏外固定。
2护理2.1心理护理:患儿对医院环境、医务人员及治疗存在恐惧心理,接近患儿、态度和蔼,通过语言诱导,解除恐惧取得信任感和亲近感,获得一定程度上的配合,鼓励患儿叙述不适感和病情变化,以便顺利地完成对病情观察及治疗和护理。
另外,与家属沟通,解释疾病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介绍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取得理解和配合,以利于患儿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2.2术前准备:术前排除各种手术禁忌证,完善各种常规辅助检查,同时,要充分清洁手术区皮肤,训练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卧位出现排便困难。
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12例手术分析
我院自1996~2007年收治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12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儿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5~14岁,平均9岁,单侧脱位9例(左膝2例、右膝7例),双侧3例,共15膝,病程3个月~6年。
术前X线正位片显示髌骨发育形态略小,位置较正常偏高10例,Q角>15度、轴位片显示股骨外髁低平者9例。
1.2 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充气止血带下手术。
根据术前制定的方案,给予Insall手术7例,Campbell氏手术3例,半腱肌移位术2例。
2 结果
术后切口浅表感染1例,短期换药愈合。
12例中9例得到6个月~5年(平均3年)的随访,根据Insall标准评价:优7例(7膝),患膝不痛,无不稳症状,膝关节活动正常,可参加各项活动;良3例(5膝),仅有轻度不适或偶感疼痛,不影响日常生活;可2例(3膝),髌股关节酸痛,髌骨仍有轻度不稳,膝部活动受到一定限制,不能从事某些活动;差0例。
本组优良率80%,其中发育性骨性异常轻微、年龄小无并发症者效果好。
3 讨论
3.1 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常在膝关节发育不良的基础上发生,多见于女孩,临床表现为膝关节不稳、易跌倒,单侧脱位者常感膝部乏力,“打软腿儿”,伴髌骨周围轻微疼痛;双侧脱位者诉轻微跛行,下蹲不稳,站起时困难。
二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股四头肌萎缩,髌骨在主动屈曲30~45度时向外侧脱位,伸膝时自
动复位,将髌骨被动固定于膝前则屈膝功能受限,常无明显外伤史和疼痛,故往往不引起病儿注意。
其主要的致病因素有:(1)股骨外髁发育不良;(2)髌骨发育小而平;(3)高位髌骨;(4)膝外翻;(5)髌骨内侧支持带松弛,外侧支持带挛缩。
多种因素引起髌骨长期反复脱位,伸膝装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导致股四头肌废用性萎缩,髌骨运动轨迹异常加速髌骨软骨面软化,发生退行性变,进而发展为髌骨关节炎、关节内游离体,影响关节活动。
因其保守治疗常难以令人满意,故尽早手术是治疗本病、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病儿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3.2 本组病儿在尽早诊断的基础上,依据髌骨运动的生物学特征,给予髌骨外侧软组织松解,内侧软组织紧缩的Insall术7例,在Insall基础上行带蒂肌腱控制成形术(Campbell氏手术)3例,半腱肌移位手术2例。
术后9例病儿获得6个月~5年(平均3年)的随访,除2例伴有轻度膝关节不稳外,其余病儿手术效果满意。
因此,采用软组织手术针对较早发现的、膝关节尚没出现合并症的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是一种易于操作、疗效明确、可靠性较强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