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学及关节学总论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36
【医学生期末复习资料】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第一节骨学一、骨学总论、躯干骨1.骨髓:为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分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
2.骨质:骨的主要成分,由骨组织构成,分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
3.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4.肋沟:为肋骨内面近下缘处的浅沟,有肋间神经、血管经过。
5.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6.肋弓: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
二、颅1.Pterion: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内面常有血管沟,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此处骨板薄弱,骨折时易伤及该动脉。
2.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
3.翼腭窝: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内侧,有神经血管由此经过。
4.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5.颅囟:新生儿由于颅顶各骨尚未发育完全,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
6.蝶鞍:为蝶骨体上面呈马鞍状的结构,垂体窝和鞍背统称蝶鞍。
三、附肢骨骼1.桡神经沟:为肱骨体后面中部的一条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桡神经和肱深动脉由此经过。
2.肋骨外科颈:为肱骨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肱骨外科颈,较易发生骨折。
3.髂结节:髂前上棘后方5~7cm处,髂嵴外唇向外的突起,称髂结节。
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和骨髓穿刺的常用部位。
4.喙突:为肩胛骨上缘最外侧向前伸出的指状突起。
有肌肉在此附着。
5.髋臼:位于髋骨的外侧面,是一朝向外下的深窝,由髂、坐、耻三骨的体合成,有月状面、髂臼窝和髂臼切迹。
6.肩胛骨下角:为肩胛骨脊柱缘与腋缘会合处,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为计数肋的标志。
第三节关节学一、关节学总论1. 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的运动。
2. 熟悉关节的主要辅助装置。
3. 了解骨连结的类型。
二、关节学各论◆躯干骨的连结1. 掌握脊柱的组成、椎骨间的连结(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的位置,关节突关节和腰骶关节。
)2. 熟悉脊柱的生理弯曲、胸廓的构成和形态。
3. 了解脊柱的胸廓与肋的连结、脊柱的运动、胸廓的运动、寰枕关节、寰枢关节、钩椎关节的构成。
◆上肢骨的连结1. 掌握肩、肘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
2. 熟悉桡腕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
3. 了解桡尺远侧关节、胸锁关节和肩锁关节的构成和运动,手关节的名称和组成。
◆下肢骨的连结1. 掌握髋、膝关节的组成、特点及运动。
2. 熟悉踝关节的组成、特点及运动。
3. 了解髋骨与骶骨及髋骨与髋骨之间的连结;骨盆的组成、分部和性差;小腿骨间的连结,足关节的名称和组成,足弓的概念。
◆颅骨的连结掌握下颌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
一、骨连结的定义骨与骨之间的连结装置称为骨连结。
二、骨连结的分类人类的骨连结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种。
◆直接连结两骨间借纤维结缔组织或软骨相连,其间无间隙,不能活动或仅有少许活动。
根据连结组织的不同,直接连结分为纤维连结和软骨连结。
◆间接连结间接连结又称关节,其特点是两骨之间借膜性囊互相连结,其间具有腔隙,有较大的活动性。
三、关节的结构可分为主要结构和辅助结构,这里并介绍关节的运动。
关节的主要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图示]◆关节面(articu1ar surface)是两骨互相接触的光滑面,构成关节的骨面,通常一骨形成凸面,称关节头;另一骨形成凹面,称为关节窝。
关节面覆盖一层关节软骨,关节软骨很光滑,可以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同时软骨富有弹性,可以减缓运动时的冲击。
◆关节囊(articu1ar capsu1e)由结缔组织构成,附着于关节面周缘及附近的骨面上,封闭关节腔,可分内、外两层。
关节学总论知识点总结一、关节学概述1.1 关节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关节学是解剖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体各种关节的结构、形态、功能及其发育、发育、运动和损伤等。
关节学不仅研究人体的关节,也研究动物体的关节。
1.2 关节的分类按结构性质分:有软骨关节、纤维软骨关节、滑膜关节。
按运动性质分:有滑膜关节、半滑膜关节、滑面椎关节、球窝关节等。
二、关节的结构2.1 关节的组成①关节面:直接接触的两骨之间的表面②滑膜:位于关节腔壁上的衬膜③关节囊:套在关节外周的一层膜状结构④韧带:用来固定骨骼、节约能量和消除滑动面之间的松动、加强关节结构⑤关节盘:位于关节面之间的弹性软骨组织⑥滑膜囊:存在于某些关节的囊状附属物⑦关节腔:存在于大多数关节中的空腔2.2 关节的种类和结构特点□球窝关节:特点是关节面为球形和槽状□双滑面关节:关节面均为滑面的关节□滑膜关节:以滑膜腔为特征的关节□半滑膜关节:含有滑膜的半月板的关节称为半滑膜关节□椎弓关节:椎骨之间联合形成的关节称为椎弓关节三、关节的功能3.1 运动功能关节是人体骨骼运动的核心部位。
人体能够进行各种复杂的运动,依托于共有的104个关节,如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
3.2 支撑功能关节通过韧带等结构将骨骼连通,使人体具有支撑的基础。
3.3 吸收功能关节能吸收外部压力,通过软骨和关节液的分泌,减轻骨头之间的磨损,保护关节。
四、关节的生理学4.1 关节的发育胚胎期:关节软骨形成胎儿期:滑膜关节形成出生后:关节囊形成婴幼儿期:韧带、关节盘的发育青春期:软骨和韧带巩固成年期:关节生理稳定老年期:关节发生老化4.2 关节的营养① 滑膜分泌关节液,提供营养② 营养物质通过骨质缝递进提供③ 血液循环提供养分4.3 关节的退行性变化①灰白肉芽肿②骨坏死③关节囊增生④滑膜炎⑤骨刺五、关节的疾病5.1 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多关节炎性骨关节病为主要特征的类风湿相关疾病。
主要特征是晨僵、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
第一章骨学(一)总论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占人体重的20%。
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上、下肢骨)三部分。
每块骨都是人体的一个器官,主要由骨组织构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的能力,并能进行修复、再生和重塑。
1.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1)按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①长骨呈管状,多分布于四肢,如肱骨和股骨等。
长骨两端称为骺,表面有关节面,长骨中部为骨干,其内有骨髓腔,容纳骨髓。
②短骨呈立方体形,多分布于腕部或足部,相互牢固连结,如腕骨或跗骨。
③扁骨呈板状,多分布于颅盖、胸、盆部,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如颅盖骨、胸骨、肋骨和髂骨等。
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多分布于颅底、面部、躯干,如颞骨、上颌骨和椎骨等。
某些骨内有一个或多个含气的腔隙,称含气骨,如额骨、颞骨、筛骨、蝶骨、上颌骨。
在手、足和膝部的肌腱内发生的扁圆形小骨,称籽骨,如髌骨等,在运动时可改变力的方向及减少对肌腱的摩擦(2)骨的构造骨是由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淋巴管等构成。
①骨质由骨密质和骨松质构成。
骨密质分布于骨的表层,由紧密排列成层的骨板构成,质地致密,抗压性较大,如长骨的骨干和扁骨的内、外板等。
骨松质位于骨的内部,呈海绵状,由沿张力和压力曲线排列的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构成,如长骨的两端及其它类型骨的骨松质。
颅盖骨的骨松质位于内、外板之间,称板障,其内有板障静脉。
②骨膜为覆盖于除关节面以外骨表面的纤维结缔组织膜,含有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具有再生、修复、营养和感觉等重要功能。
③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存在于胎儿及幼儿的骨内,以及成人的椎骨、髂骨内等,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呈黄色,由脂肪组织构成,无造血功能,但在慢性失血过多或严重贫血时,可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二)躯干骨1、躯干骨的组成躯干骨是由24块椎骨(即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1块尾骨、12对肋和1块胸骨组成。
专升本解剖知识点大纲一、运动系统。
(一)骨学。
1. 总论。
- 骨的形态: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的特点及示例。
- 骨的构造:骨质(骨密质、骨松质)、骨膜(功能:营养、成骨、感觉)、骨髓(红骨髓、黄骨髓的分布及功能转变)。
-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有机质(赋予骨弹性和韧性)、无机质(使骨坚硬)随年龄的变化。
2. 中轴骨。
- 颅骨。
- 脑颅骨:成对的顶骨、颞骨,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枕骨的形态和位置。
- 面颅骨:成对的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不成对的下颌骨、犁骨、舌骨的形态和位置。
- 颅的整体观。
- 颅盖:外面观(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等),内面观(上矢状窦沟、颗粒小凹等)。
- 颅底:内面观(颅前窝:筛板、筛孔;颅中窝:垂体窝、蝶鞍、圆孔、卵圆孔、棘孔等;颅后窝: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内耳门等),外面观(枕髁、乳突、茎突等)。
- 颅的侧面观:外耳门、颞窝、翼点(位置、组成及临床意义)。
- 颅的前面观:眶(眶口、眶尖、眶上孔/切迹、眶下孔等)、骨性鼻腔(梨状孔、鼻后孔、鼻中隔、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上鼻道、中鼻道、下鼻道等)、鼻旁窦(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的位置、开口部位)。
- 躯干骨。
- 椎骨:一般形态(椎体、椎弓、椎孔、椎间孔等)。
- 颈椎(特点:横突孔等,特殊颈椎如寰椎、枢椎、隆椎的形态特征)、胸椎(特点:肋凹等)、腰椎(特点:椎体大等)、骶骨(岬、骶前孔、骶后孔、骶管、骶管裂孔、骶角等)、尾骨的形态特征。
- 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的形态及胸骨角(位置、意义)。
- 肋:肋骨(肋头、肋颈、肋结节、肋体、肋沟等)和肋软骨的结构,真肋、假肋、浮肋的概念。
3. 附肢骨。
- 上肢骨。
- 上肢带骨:锁骨(胸骨端、肩峰端)、肩胛骨(肩胛冈、肩峰、喙突、关节盂、上角、下角、外侧角等)的形态结构。
- 自由上肢骨。
- 肱骨: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结节间沟、外科颈、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肱骨滑车、肱骨小头、内上髁、外上髁、尺神经沟等结构。
运动系统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运动系统构成了人体的支架和基本形态,起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
第一章骨学第一节总论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附肢骨三部分。
由骨组织等构成的骨,坚硬而有弹性,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活体骨是一种有生命的活的器官,具有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特点,并有修复和改建的能力。
正常的体力劳动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骨骼的良好发育。
掌握骨的构造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等构成。
骨质----是骨的主要成份,分二部:1、骨密质由紧密排列的骨板层构成,抗压、抗扭曲能力强,分布于骨的表层。
长骨的骨干(中间较细的部分)由密质构成。
在颅盖骨,密质构成内板与外板。
2、骨松质由交织成网的骨小梁构成,位于骨的内部,如长骨两端(称骺)及其它类型骨的内部,颅盖骨的松质称为板障。
骨小梁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骨膜——是纤维组织构成的膜,新鲜骨的表面(除关节面的部分外)都覆有骨膜。
骨膜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对骨的营养、新生、修复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骨髓——分红、黄二种:1.红骨髓具有造血作用,胎儿及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成人仅含于松质腔隙内。
2.黄骨髓为脂肪组织,无造血作用,存在于长骨骨髓腔内。
注意在应急时可以转化为红骨髓。
血管、神经长骨的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为干骺端,幼年时,骨干与骺之间有骺软骨,通过软骨细胞的分裂、繁殖、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停止生长,并被骨化,在干骺结合处形成骺线。
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有机物占骨重量的1/3,它作成骨的支架,赋予骨的弹性及韧性;无机物占2/3,使骨挺硬坚实,注意幼儿和老年人骨的特点。
骨的X线象的基本特征:骨密质,骨松质、骨髓腔、骺软骨和骺线。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骺软骨2、骺线3、骨膜4、含气骨5、红骨髓二、问答题1.骨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一根长骨从幼年到成年是怎样增长和增粗的?2.老年人在外力作用下,为什么容易发生骨折?3.骨膜的主要功能和临床意义是什么?第二节中轴骨一、躯干骨掌握躯干骨的组成:躯干骨包括七个颈椎、十二个胸椎、五个腰椎、一块骶骨、一块尾骨、十二对肋及一块胸骨。
第一章骨学Osteology第一节总论一、骨的分类根据外形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1.长骨long bone 中部细长称为体或骨干, 体内的腔称骨髓腔, 容纳骨髓。
骨的两端膨大称为骺, 骺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
骨干与骺邻接的部分称干骺端。
长骨多见于四肢,如股骨和肱骨。
2.短骨short bone呈立方形,如手的腕骨和足的跗骨。
3. 扁骨flat bone呈板状,如颅盖骨、胸骨、髓骨等。
4. 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 ,如椎骨和某些颅骨。
二、骨的构造骨是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并有血管和神经分布。
1. 骨质bone substans分骨密质compact bone和骨松质spongy bone。
颅盖骨的骨松质称为板障。
2. 骨膜periosteum是被覆于骨内、外面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膜。
分布于除关节面以外整个骨外面,对骨的营养、生长或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3. 骨髓bone marrow充满于长骨的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red bone marrow有造血功能,含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其他幼稚型的血细胞。
黄骨髓yellow bone marrow 见于5岁以后的长骨骨干中,含大量的脂肪组织,失去造血活力。
成人红骨髓主要分布于长骨的两端、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松质内,如肋骨、胸骨和椎骨等处。
这些地方的红骨髓可终生保持。
临床上常在髂结节、髂后上棘和胸骨等处穿刺取样,检查骨髓。
三、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骨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
有机质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质使骨具有硬度。
年龄愈大,无机物的比例愈高。
因此,年幼者骨易变形,年长者易发生骨折。
第二节中轴骨骼一、躯干骨躯干骨包括26块脊柱骨(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12对肋和胸骨。
(一)椎骨vertebrae1. 椎骨的一般形态典型椎骨由位于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构成。
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椎孔, 各部椎孔相连成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