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竞赛辅导教程 第八章 生物的进化

初中生物竞赛辅导教程 第八章 生物的进化

初中生物竞赛辅导教程 第八章  生物的进化
初中生物竞赛辅导教程 第八章  生物的进化

第八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

【知识概要】

一、生命起源的假说

1.特创论;2.自生论;3,生生论;4.宇宙生命论;5化学进化论。

二、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生物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三、真核细胞的起源

细胞起源的原始次序,大致如下:核苷酸和氨基酸→原型核酸和原型蛋白质→原型核蛋白体(生命前体)→原始生命体(原生体)→原型细胞→原型细胞的增生和选择→细胞(原核细胞)→细胞的增生与选择→真核细胞。

内共生学说认为:真核生物体内的许多细胞器不是渐进的进化过程产生,而是质膜的内陷和内共生作用产生的。许多科学家深信,真核细胞含有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分别通过吞噬原核生物细菌和蓝藻及内共生作用产生出来的共生体。

此外,还有人认为真核细胞不是来自原核细胞,而是和原核细胞一同起源于原始生命。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机制

【知识概要】

一、进化的证据

1.古生物学研究提供的证据——化石

化石是指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化石大多数是生物体的坚硬部分,有动物的骨骼、贝壳、植物的茎、叶等。它们经过矿质的填充和交替作用,形成仅保持原来形状、结构以至印模的石化(包括钙化、碳化、硅化、矿化)了的遗体、遗物和遗迹。也有少量是指未经改变的完整的古生物遗体。

地质年代的测定:现在主要运用放射性元素的方法。放射性元素以自己恒定的速度进行衰变,不受外界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2.比较解剖学研究提供的证据——同源器官、痕迹器官

同源器官的存在说明生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痕迹器官的存在可以追溯某些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3.胚胎学对生物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研究

通过对高等动物和人的胚胎发育比较,①说明高等动物起源于低等的单细胞动物。②显示了各种脊椎动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说明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③显示了生物在个体发育中重演了该物种生物的系统发育或进化过程。

4.生物学对动物血清鉴别的研究

利用接受狗血清的家兔体内产生的抗体,实际上利用兔子的抗血清来检验狗和其他动物的血清反应。据血清反应沉淀多少说明血清蛋白在结构和性质上差别程度,沉淀越多,说明其差别程度越小,两者的亲缘关系越近;反之,就越远。利用含抗人血清抗体的家兔的抗血清来检验人和黑猩猩、狒狒和猪等动物的血清,得出类似的结果。

5.生物化学对蛋白质、核酸的研究

①分析不同物种的同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可以看出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如细胞色素C。②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来证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③总的趋势是愈是高等的动物,DNA 的含量高,但是DNA含量不一定总是跟生物的复杂程度成正比,如肺鱼的一个种的DNA含量几乎是哺乳类的40倍。但要形成一个复杂的生物,基因组中含有足够数目的不同基因是必需的。6.生物地理学对生物地理分布的研究

古代生物的地理分布说明生物的进化过程。

二、生物进化的机制

1.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法则

他认为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进化理论

他认为生物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其要点图件如下:

三、现代进化论的观点

这一观点继承了达尔文学说的自然选择的理论,并弥补了它的不足。认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进化的原材料,生物群体通过突变、选择和隔离等过程而逐渐分化形成亚种,而后发展为新种。

这一观点还认为:种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种群,种群是种的基本结构单位,种群遗传是有个体的高度杂合性和种群的极端异质性的特点,进化是群体在遗传成分上的变化。

四、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某染色体上某基因的数目∕该基因的等位基因的总数

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总个体数

五、哈迪一温伯格定律

哈迪一温伯格定律的概念是指在一个大群体随机交配的群体里,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的条件下,世代相传下发生变化,并且基因型频率是由基因频率决定的,此定律称为遗传平衡定律或基因平衡定律。由于该定律是1909年分别由Handy和Weinberg首先提出的,所以又称为哈迪一温伯格定律。遗传平衡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有如下关系:即遗传平衡公式。

〔p(A)+ q(a)〕2 =p2(AA)+2pq(Aa)+q2(aa)

哈迪一温伯格定律的应用:当完全显性的情况下无法从表现型统计中直接计算各基因型频率时,可假定群体处于“遗传平衡状态”,据遗传平衡公式来推算基因型频率。如调查得知,隐性性状个体(aa)为16%,q2=0.16,再据p和q计算出各基因型频率。

六、生物亚化的因素

1.突变是进化的关键

基因突变增加了等位基因,进而增加了自然种群的杂合体。染色体畸变引起遗传基础的深刻变化,基因重组也产生丰富的遗传变异。

2.选择的作用

通过自然选择,使有害的基因突变消除,保存有利的基因突变。而群体的遗传性的定向变异是由选择作用造成的,而不是由个体的定向变异造成的。

3.隔离在新种形成中的作用

从突变和选择得到多样的物种,经过隔离将其固定下来,否则,就没有种群的分化,新种不可能形成。隔离的方式有:

(1)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着促进性状分歧的作用,是生殖隔离必要的先决条件。(2)生殖隔离物种之间相互生殖隔离的种群。由于物种群体间在基因型上所造成的差异,而使其基因交换受到限制,生殖隔离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a.生态隔离;b.季节隔离;c.性别隔离、心理隔离或行为隔离;d.机械隔离;e.不亲合性;f.杂种不活;g.杂种不育。

总之,由地理隔离发展到生殖隔离是大多数物种形成的基本因素。

七、物种形成的途径和方式

1.渐变式

主要通过变异的逐渐积累而成亚种,再由亚种形成一个或多个新种,其分为两种类型,即继承式新种形成和分化式新种形成。

2.爆发式

不通过亚种这一阶梯而迅速形成新的物种,其分为三种类型,即杂交产生新种,染色体结构变化形成新种和多倍体化的新种形成。

第三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知识概要】

一、人类起源于动物的证据

人类是由动物界分化出来的,又超出动物界,在分类学上,人的分类地位是: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哺乳纲 / 灵长目 / 类人猿亚目 / 人科 / 人属

人类起源于动物的证据:①胚胎发育方面的;②解剖学方面的;③分子水平方面的;④人类与类人猿的比较方面的。

二、从猿到人的过渡

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尚无定论,比较普遍和肯定的看法是:

森林古猿→拉玛古猿→南方古猿→现代人。

三、人类发展的基本阶段

一般认为,制造工具可看作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标志。人类发展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即早期猿人(或能人阶段)、晚期猿人(或直立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等基本阶段。在从猿到人的转变和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劳动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劳动是一种创造因素;另一方面,劳动是一种选择因素。

第八章生物的进化

【解题指导】

例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已被广大学者所承认,这一假说与生命的“自然发生论”有一点是相同的,它是

A 生命都是从非生命物质中突然产生的

B 生命都是从非生命物质产生的

C 生命都是在目前条件下从非生命物质产生的

D 生命的发生是在与宇宙进化相联系的条件下产生的

析B正确,“自然发生论”认为生命是从非生命物质中产生的,而且是突然发生的。“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漫长的岁月通过化学进化而产生的。故此,两种假说都认为生命来自非生命物质,只是“自然发生论”否认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转化条件和界限。A和C都是“自然发生论”的看法,D则是“化学进化论”的看法。

答案应选B。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机制

【解题指导】

例按照达尔文进化论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活在地穴水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

B 食蚁兽的长舌是因长期添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伸长所致

C 鹿和狠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

D 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析A、B、D都不是达尔文进化学论的观点,它们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认为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用进废退”学说,还认为后天获得的性状也可遗传。C正确,达尔文进化学说认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定向的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狼和鹿在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上进行着相互选择,跑得慢的狼和鹿都会因不易获得食物和易被天敌捕获而被淘汰。跑得相对快、敏捷的鹿和有耐力、狡猾的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由于生物遗传的因素而逐渐得到积累和加强,从而使其各自得到了发展。第三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解题指导】

例森林古猿的一支,因为环境条件的改变,被迫到地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发展成人类。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有两种过渡类型的古猿,它们依次为

A 拉玛古猿、类人猿

B 南方古猿、类人猿

C 南方古猿,拉玛古猿

D 拉玛古猿、南方古猿

析因为类人类是类人猿亚目中的一个分支,它永远也不会进化为人类的,故A、B都错。由于拉玛古猿生活在距今1500万年到800万年以前,而南方古猿到距今500万年以前出现,因此,D 对,C错。

第八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

【巩固练习】

1.原始大气层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A 氢气

B 氧气

C 沼气(CH4)

D 氨气(NH3)

2.原始地球上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能量来源于

A 无机物分解时释放的能量

B 有机物分解时释放的能量

C 物质合成时释放的能量

D 紫外线、雷电、火山爆发时释放的能量

3.地球上最初的生物,其食物来源可能是

A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B 水中的细菌

C 水中的有机物

D 原始大气

4.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原始海洋的作用在于

A 为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提供原料

B 为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提供能量

C 为合成有机高分子物质提供酶

D 为原始生命的产生提供场所

5.原始生命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A 原始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的形成

B 原始界膜的形成

C 有原始的新陈代谢作用和能够繁殖

D 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机制

【巩固练习】

6.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的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A 代代经常使用的结果

B 变异朝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C 繁衍后代的需要

D 自然选择的结果

7.人的胚胎在发育初期出现鳃裂,由此可以说明

A 人胚胎早期用鳃呼吸

B 人的肺由鳃发育而来

C 人与鱼类的亲缘关系最接近

D 人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

8.下列每组中的两个器官,属于同源器官的是

A 蝙蝠的翼手和人的上肢

B 蝌蚪的鳃和蛙的肺

C 鲸的鳍足和鱼的胸鳍

D 鸟的翼和昆虫的翅

9.下列各项中的哪一项不属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一部分?

A 同一物种的成员在许多特性上有变异

B 其表现型不适于其环境的后代会死亡

C 生物体会产生比其环境所维持的个体数多的后代

D 种内的变异是由环境的作用所引起的

10.下列各现象中不属于自然选择作用的例子的是

A 纯种长毛垂耳狗的形成

B 因工业污染而使某种蛾子发生黑化

C 某些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

D 头发里的虱子经DDT处理后仍有突变种存活下来

11.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

A 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相识

B 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

C 使不同种群各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

D 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各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

12.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的人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 0.64和0.36

B 0.36和0.64

C 0.50和0.50

D 0.82和0.18 13.在某一个人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16%,问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频率是多少?(按AA、Aa、aa顺序排列答案)

A 0.36 0.48 0.16

B 0.48 0.36 0.16

C 0.16 0.48 0.36

D 0.16 0.36 0.48

第三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巩固练习】

14.我国云南元谋县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距今的年代和所属的发展阶段应分别为

A 150万年、能人

B 150万年、智人

C 400万年、能人

D 400万年、智人

15.下列哪种古人类距现代的时间最远?

A 山西省的丁村人

B 云南省的元谋人

C 周口店的北京人

D 周口店的山顶洞人

16.下列古人类不属于晚期猿人(直立人)阶段的是

A 北京人

B 尼安德特人

C 蓝田人

D 爪哇人

17.下列关于山顶洞人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18000年前

B 山顶洞人已有雕刻与绘画艺术

C 山顶洞人还不会摩擦生火

D 山顶洞人能加工精细的石器和骨器

18.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尚无定论,比较普遍和肯定的看法是:

森林古猿→→→现代人。

19.人类的发展经历了,,和等基本阶段,在从猿到人的转变和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习题精选】

20.已知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出现距今有

A 32百万年

B 6亿年

C 35亿年

D 45亿年

21.在大约35亿年的岩石中发现的化石是

A 病毒

B 恐龙

C 细菌

D 藻类

22.米勒的实验为以下哪一项提供了证据?

A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B 甲烷氨、氰化物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

C 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产生氨基酸

D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23.在生命起源的研究中,已经得到了科学实验证实的是

A 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 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

C 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D 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24.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第二阶段形成的物质是

A NH3、CH4

B 核苷酸、单糖

C 原始的核酸、蛋白质

D 嘌呤、嘧啶

25.地球上生命起源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是

A 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的形成

B 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生命大分子的形成

C 具有原始界膜的多分子体系的形成

D 由多分子体系进化为原始生命

26.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分子的生成和原始生命的诞生场所分别为

A 原始海洋和高温干燥的地区

B 原始大气和高温干燥的地区

C 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

D 河流和海洋

27.达尔文是这样解释进化如何发生的

A 上帝决定哪个种该进化

B 适应性使某个物种留下更多后代

C 某些物种内部有进化的设计蓝图

D 环境影响造成物种的适应

28.在进化过程中,与主要的生物类群出现顺序相符的是

A 需氧异养、厌氧异养、自养

B 需氧异养、自养、厌氧异养

C 厌氧异养、需氧异养、氧化水的自养

D 厌氧异养、氧化水的自养、需氧异养

29.关于地层中生物化石分布情况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A 在古老的地层中可以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B 在新近的地层中可以找到高等生物的化石

C 在新近的地层中也可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D 在极古老的地层中有时也可以找到一些高等生物的化石

30.比较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和人的胚胎时,发现这些胚胎

A 全部发育过程中都有鳃和尾

B 在发育初期都有鳃和尾

C 全部发育过程中都有鳃裂和尾

D 在发育初期都有鳃裂和尾

31.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②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 ②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②④

D ①③⑤

32.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这现象说明

A 物种是可变的

B 过渡繁殖、生存斗争

C 选择的不定向性

D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33.害虫抗药性的出现,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观点,最好的解释是

A 所用农药剂量和含量的增加使害虫的抗药性也增强

B 群体中有抗药性的害虫生存下来并不断地繁殖

C 这一农药使害虫都产生了抗药性

D 农药引起害虫的抗药能力,可以在后代中不断积累和加强

34.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为工业区。下列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个变种尺蛾的数量比。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森林时期建成工业区后50年

灰尺蛾黑尺蛾灰尺蛾黑尺蛾

99%1%l%99%

A 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为黑尺蛾

B 灰尺蛾迁离,黑尺蛾迁入

C 自然选择作用

D 定向变异作用

35.单孔类动物只分布在澳洲,这是由于

A 单孔类动物起源于澳洲

B 单孔类动物适于在南半球生活

C 除澳洲外,其他地区的气候对单孔类动物生存不利

D 澳洲很早与其他大陆分离,单孔类动物没受到其他高等哺乳动物的排斥而得以保存

36.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A 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 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C 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D 物种B一定从物种A进化而来

37.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发现其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其主要原因是

A 昆虫适应了具有农药的环境

B 昆虫接触农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

C 农药对昆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D 农药使昆虫产生了定向变异

38.某一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记录清单如下:甲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乙地层(马、象牙、犀牛);丙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这些地层依地质年代远近排列应是

A 甲、丙、乙

B 乙、甲、丙

C 丙、甲、乙

D 乙、丙、甲

39.很相似但不同种的鱼把卵和精子排放在同一水域中,其中一种鱼的精子不能进入另一种鱼的卵,这是由以下哪种生殖隔离引起的?

A 生态隔离

B 行为隔离

C 机械隔离

D 配子隔离

40.对于一个隔离的且数量已经大为减小的种群来说,其潜在的危险的是

A 丧失了遗传多样性

B 趋向于选择交配

C 基因流动减少

D 哈迪一温伯格平衡不稳定

41.下表以L、M、N和P为代号,给出人、黑猩猩、马和袋鼠四动物的a–血红蛋白中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的百分率。

LMNP

L100908297

M901008290

N828210082

P979082100

请据表中数据,指出L、M、N和P与其代表的四种动物的对应关系

选择项人黑猩猩马袋鼠

ALMNP

BPNML

CLPMN

DMNLP

42.种内进化的材料是

A 表型的可塑性

B 表型复制

C 突变

D 隐性基因纯合

43.下面列出的鸟类哪一个得到较大的进化利益?

鸟数目

产卵孵出繁殖后代

A982

B222

C993

D751

44.在1.5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每个个体背甲的长/宽比都进行了测量。这一长/宽比值用S表示。在下图,P曲线表示1.5亿年时该动物S值的分布。在1亿年的沉积物中,在三个不同地点发现了三个不同剑尾动物的群体。图中a、b、c分别表示三种动物群体中S值的分布情况。

请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在a、b、c三个群体中,哪一群体最可能出现了新种?

(2)在发现该动物的三个地区,哪一地区的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

选择项新种形成环境不变

Aba

Bcc

Cca

Dbb

45.自然界有性生殖动物存在多种生殖隔离类型。有①配合前隔离(阻碍杂种分子的形成),②配合后隔离(降低杂种生物生活力或可育性),配合后隔离又有③杂种不活,④杂种的子代生存能力差,可育性和⑤杂种不育等,自然选择长期地将促进化方向是

A ①→③→⑤→④

B ①→③→④→⑤

C ④→⑤→③→①

D ⑤→④→①→③

46.下列表达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内容的图解是

A B

C D

47.一种蛾中控制浅颜色的等位基因是隐性的,控制深颜色的等位基因是显性的。假设有640只浅色的蛾和360只深色的蛾,群体呈遗传平衡,那么有多少只蛾是杂合子的?

A 40

B 80

C 160

D 320

48.在欧洲的人群中,每2500人中就有一个人患囊性纤维变性,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一

对健康的夫妇有一个患有此病的孩子,此后,该妇女又与一健康的男子再婚,如再婚的双亲生一孩子,此儿童患该病的几率是

A 1∶25

B 1∶50

C 1∶100

D 1∶625

49.第一个南方古猿化石发现于

A 非洲

B 亚洲

C 美洲

D 澳洲

50.第一个人属(Homo)化石发现于

A 澳大利亚南部

B 南非

C 东南亚(东亚)

D 欧洲

51.在100个男人中发现有1人显示某种伴X隐性性状。计算该性状的杂合子女人和纯合子女人的基因型频率:。

52.在300人的一个群体中,M型占42.7%,MN型占46. 7%,N型占10.6%。计算M和N的频率。。

53.血友病是性连锁遗传病,在人类中,女性血友病为36%(假设),并处于平衡状态。问:(1)男性血友病的频率是多少。

(2)女性携带者的频率是多少。

54.如果在人类群体中有70%的人(基因型为TT和Tt)是有品尝PTC的能力,那么,两位能品尝者婚配,他们第一个孩子为非品尝者的几率是多少?

55.白化病在人类群体中的频率为1/10000,现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三个全是白化病孩子的几率为多少?

56.下列是8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组成比较。请分析表中数后回答:

生物名称黑猩猩猴马鸡金枪鱼小麦链孢霉酵母菌

与人类的细胞色素有差异的氨基酸数01101321354344

(1)从表中的数据可看出:人与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2)这项比较是从方面为生物的提供了证据。

57.已知放射性同位素14C的半衰期是5730年,现测得某生物化石中的14C只剩下正常量的l/32,说明该生物死后至今经历了半衰期,大约至今年。

【参考答案】

1 B

2 D

3 C

4 D

5 C

6 D

7 D

8 A

9 D 10 A 11 D 12 A 13 A 14

A 15

B 16 B 17

C 18.拉玛古猿南方古猿 19.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或能人直立人古人新人)劳动20 C 22 C 23 A 24 C 25

D 26 C 27 B 28 D 29 D 30 D 31 B 32 B 33 B 34 C 35 D 36

B 37

C 38 C 39

D 40 A 41 C 42 C 43 B 44 C 45 C 46 A 47 D 48

C 49 A 50 C 51.杂合子=1.98%纯合子=0.01%52.M=0.66 N=0.34 53.

(1)0.19% 30.8%54.1/8 55.1/(16×104) 56.(1)酵母菌细胞色素c结构中氨基酸差异最大生化进化理论57.五、28650年

2020年初中生物知识竞赛精选题库及答案(共80题)

范文 2020年初中生物知识竞赛精选题库及答案(共80 1/ 7

题) 2020 年初中生物知识竞赛精选题库及答案(共 80 题) 1、大鲵又叫娃娃鱼,产于我国西南地区,终生生活在水中,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它属于脊椎动物中的( B ) A. 鱼类 B. 两栖类 C. 爬行类 D. 哺乳类 2、用照蛋灯照射可以识别能孵出小鸡的鸡蛋,下列观察到的结果中能孵出小鸡的是( C ) A. 有不透光的红色斑点 B. 有透光的亮点 C. 有不透光的黑色斑点 D. 没有任何异样 3、位于大西洋周围的一个小岛上经常有大风,生长在那里的菊科植物仅 1 米左右高,其余的植物都很矮小或粘地蔓生,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来解释,这是( D ) A. 植物发生突然变化的结果 B. 一种不正常的自然现象 C. 人工栽培的结果 D. 自然选择的结果 4、下面所举的实例中,不是生物性状的是( C ) A. 麻雀体表覆盖羽毛 B. 青蛙后肢有蹼 C. 鲫鱼生活在水中 D. 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5、青蛙的发育称作( B ) A. 完全变态发育 B. 变态发育 C. 不完全变态发育 D. 胚后发育 6、冬天,教室长时间不开窗户,课间学生也不出去活动,许多同学会感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其原因是( D ) A、室内温度太高 B、温暖的环境适于细菌的繁殖 C、众人的呼吸造成室内空气异味引起不舒服 D、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缺氧造成 7、无论是花丛中忙碌的蜜蜂、海水中游动的龙虾、荷尖上小憩的蜻蜓、墙角处结网的蜘蛛,还是啃咬农作物的蝗虫,它们都是我们常常见到的(C) A.环节动物 B.软体动物 C.节肢动物 D.棘皮动物 8、如果你仔细观察过鱼缸中的鱼,你一定见过这种情景:如果你长时间没有换水或鱼缸里的鱼比较多时,它们就会不时地浮到水面上层用口“透气”。 这是因为( B ) A.此时水中有很多杂质 B.此时水中氧的含量比较低 C.此时水缸周围无人干扰 D.原因不能确定 9、当你拨打“120”求救时,你需要做到( D ) 3/ 7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总结

课题: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 主备人:王东 备课组成员:王慧君王东 第课时总第____课时 备课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3、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4、了解保护色的作用。 5、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复习重点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观点复习难点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复习过程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师: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什么样的呢?产生的过程和条件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51—P53合作交流以下问题。 师:视频播放相关图片并出示以下问题。 1、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哪些条件? 2、科学推测需要有什么? 3、原始大气包括哪些成分? 4.说出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中分别模拟的哪些成分? 5.米勒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阅读课文,思考交流。纷纷交流自己的观点。 师生总结: 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有机物和能量。 科学推测需要有一定的证据做基础,凭空想象往往是站不住脚的。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4、 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

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5、米勒的实验说明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师:没有人能够亲历生物进化的几十亿年的历史。那么,科学家是怎样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57—P60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化石? 2、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重要的证据是什么? 4、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5、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问题。 师生总结: 1、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2、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是比较法。 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重要的证据是化石。 4、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⑴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⑵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5、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分析动物进化的原因 师:现在请你们阅读桦尺蛾体色变化的事例,找出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 (播放多媒体课件——英国曼彻斯特桦尺蛾的变化历史。) 生:班内答辩,找出原因。 师:桦尺蛾的体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生1:浅体色和深体色的桦尺蛾繁殖的数量开始时大致相当,在黑褐色的树林里深体色的桦尺蛾能逃过敌害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浅体色的桦尺蛾易被天敌发现而吃掉,数量越来越少。这样代代相传,深体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多,浅体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少。最后桦尺蛾形成深体色的保护色。 生2:我不同意,是因为桦尺蛾的体色可能也像树皮一样被熏黑,从而形成与环境一样的保护色。 师:你们支持谁?究竟哪种说法更正确?请同学们讨论。 生3:浅色的变少不一定是被吃掉,还可以从浅色直接变成深色,如青蛙、雷鸟、变色龙等动物,它们的体色随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初中化学竞赛辅导讲义(十)

初中化学竞赛辅导讲义(十)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予质量:H 一1 C--12 N 一14 O--16 Na 一23 Mg-24 S-32 C1—35.5 K —39 Ca —40 一、选择题(本题共l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数据项目中,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 .熔点 B .沸点 C .硬度 D .着火点 2.下列说法中,你不赞成的是 ( ) A .生产和使用电瓶车时无污染,不应限制生产和使用 B .为了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要将垃圾分类回收 C .即使将烟囱建的高一些,也未必能够避免烟所产生的环境污染 D .认识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 3.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采用最新的纳米技术,成功地开发了“用二氧化碳制取全降解塑料”的新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技术有助于减少“白色污染” B .泫技术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C .该技术开辟了利用二氧化碳的新途径 D .全降解塑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4.“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下列做法会导致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是 ( ) A .用蔗糖作食品的甜味剂 B .用干冰保藏易腐败的食物 C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D .用袋装生石灰作饼干类食品的干燥剂 5.受热时软化成型,冷却后固化,但一经固化后,就不能用加热的方法使之软化的塑料,属于热同性塑料。制造下列物品应该用热固性塑料的是 ( ) A .炒菜用的铁锅手柄 B .食品包装袋 C .雨衣 D .电线外面的塑料护皮 6.近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神六”载人航天飞船已经顺利升空和返航。下列燃料电池比较适合在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是 ( ) A .氢氧燃料电池 B .乙醇燃料电池 C .甲烷燃料电池 D .一氧化碳燃料电池 7 8,氮化硅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的主要成分,能承受高温,可用于制造业、航天业等领域,已知 氮、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依次为:N ,Si 。请推测氮化硅的化学式(分子式) 为 ( ) A .Si 3N 4 B .Si 4N 3 C .Si 3N 7 D .Si 7N 3 9.双氧水(H 2O 2)的沸点比水高,但受热易分解。某试剂厂制得7%一8%的双氧水,欲将其浓缩 成30%的溶液,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蒸馏是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分离液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14 2 8 4 +7 2 5

初中生物竞赛通报

初中生物竞赛通报

————————————————————————————————作者:————————————————————————————————日期: 2

2010年中南六省初中生物联赛株洲地区 获奖名单 中南六省一等奖(18人) 景炎中学:王子婧周文轩瞿子豪袁雅莹邱上元杨妍瑾杨晶玉朱克强 外国语学校:米天雄张峰夏鸿倩张明哲王若静 北师大株洲附校:陈子玥包斯顿 景弘中学:胡成伟王闻达市十九中:谭泓 中南六省二等奖(33人) 景炎中学:袁蔚袁崇均刘定慧匡竣宏田鸿玮朱自清李嘉靓朱劲翔麦嘉倩娄瀚文肖鑫盾周旷奇周子惟李宏钊刘雯娴 外国语学校:帅遥岑刘迪阳喻国君曾广益蔡顺龙赖培鑫龙丽君李诗荻朱凡毅北师大株洲附校:钱开宇黄天宇刘子赫周君仪景弘中学:王易楷黎佳宜 市十五中:汤宇易晚霞体育路中学:陶天培 中南六省三等奖(42人) 外国语学校:唐皓刘安之高可心王文琪周志豪沈星宇李晨阳汪雅琪张驰朱翔安家雯 北师大株洲附校:黄鸿俊刘代畦张琪琛黄成越廖唯希 景炎中学:吴漾王文卓郭畅唐扬陈之涵张佳铭章骁叶晨韩博王嫣然王汉斌任倜董传龙黄毓喆罗宇航李煌宇杨纪琛李蔚 曹铸田心中学:毛杰朱明沁 景弘中学:邓若愚黄瑞泉市十二中:冯维维 市十九中:杨芳婷体育路中学:张帝文 3 / 6

市一等奖(59人) 景炎中学:罗周丽彭益彰赵盼胡一鸣黄天普王希袁邦耀刘帅坤曾张旭阳张焕青罗周慧朱传礼刘欣肖越吴双齐战涛钟雨诚向毅聪 赵子轩倪罗和王哲杨蕙娴邓子超张林菁黄诗棋何洪涛朱习铭 晏露李佳芸冯天仪胡晗庆叶一帆陈玉婷 外国语学校:易子荣缪哲炜罗怡娴晏玮李宏发董元睿梁彦博宋容子晨刘梦怡北师大株洲附校:汤钧皓陶嘉玥刘慧琳龙适峣胡浩钟雅娴 景弘中学:谭家亮王逸清陈媛李苗菁市十九中:张辉 市十五中:贺子英余峥师专附中:文飞扬云田中学:周东 泰山学校:周宇驰田心中学:刘昊 市二等奖(95人) 北师大株洲附校:廖辰全何雨溪黄堃罗天娅李青星李晟侯钦川马妍玥 丁钰懿沈祖翔 景弘中学:沈哲民邬子亮易宗霈阳安钟国安李泽佑王雅昕易劼敏彭程王维昊文丹胡书翰 景炎中学:周宇程胡子祥张舒遥易可欣汤安妮张瑾张子轩周牵牵郭天颖赵雪瑞李昭希孙一仆张童杨艺清张宇扬戴君娜邓雯娟肖洁茹 马晗熙张瑀琦黄泽坤卜玮林李之宁宋阳周晏羽彭卓艺曾轩芩 丁志徐泰来龙琳娜赵威张嘉昱曾婷徐潇钟贇王瑶函 李重霄李冉凌悦琪汤卓群吴嘉恒朱剑峰李阳文宇豪龚楚乔 梁宇轩李青霖张建羽殷振超袁川张九月殷昊杨天翼徐圳 袁典 4 / 6

初中化学竞赛专题辅导9: 综合实验

竞赛专题辅导九:综合实验 【内容综述】 1、熟练掌握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制气分型,型,集气有排水法,排空气法,干燥,净化…) 2、培养审准实验目的,审定全系统步骤先后顺序合理,以达目的的能力 【要点讲解】 1、读审题中信息,联系学过的知识,紧扣实验目的,创设途径选择最佳。 2、分解每一步骤,明确这一步目的,严格准确操作<如气体的投制,净化,干燥各步) 3、审定系统顺序使整个流程谐调<如先查气密后制气,先去杂后干燥;用洗气瓶,长管进短管出…) 例1、例用下图给出装置,设计实验以粗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量<已知氢、氧原子的相对质量)回答提出问题。 <1)按气流从左至右流向,仪器组装连接顺序为<用大写字母标)______________ <2)各组仪器接口顺序为<用小写字母标)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装置的作用A 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F__ __________grdafhiT3t 解读:1.读、审题目,实验目的:粗测铜的原子相对质量,由给出的图示,可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能测生成水的量,则可达目的。因是计量实验,要尽量使实验值准确,要净化干燥、产物水量要防止其它湿气的干扰。grdafhiT3t 2.分解审定;参照图示,除HCl用F,干燥用A;测定水量D紧接C,防止大气中湿气干扰后接B。接口位置注意,洗气瓶导管,长进短出,干燥管粗进细出。grdafhiT3t 答案:<1)E→F→A→C→D→B <2)e→f’, f→a , a’→c , c’→d’ , d’→b’ 3)A干燥,B吸收大气口水气 F吸收中混有的HCl 例2、已知某食盐中掺有纯碱。为测定纯碱含量,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2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专题训练——遗传规律整理

(3)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专题训练——遗传规律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典型题解 【例1】水稻某品种茎秆的高矮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对一个纯合显性亲本与一个纯合隐性亲本杂交 产生的F ,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体的几率是( ) A . 0 B . 25% C . 50% D . 75% 【解答】C 【例2】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 .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岀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 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 ?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 1 【解答】D 【例3】豌豆灰种皮(G )对白种皮(g )为显性,黄子叶(Y )对绿子叶(y )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体 (FJ 自交后代(F 2)均表现3: 1的性状分离比。以上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 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 ) A . F 1植株和F 1植株 B . F 2植株和F 2植株 C . F 1植株和F ?植株 D . F ?植株和F 1植株 【解答】D 【例4】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第一个女儿是白化病患者,第二个孩子是一个正常的儿子,这 个正常的儿子体内携带一个白化病基因的可能性( ),他长大后与一个其母是白化病患者的女人结婚,婚 后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 ) A . 1/2、1/16 B . 2/3、/3 C . 1/4、1/3 D . 2/3、1/6 【解答】D 【例5】请填空回答: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农业生产要求作物的产量、品质、抗 性等性状在个体间、年度间表现一致。为达到上述要求,小麦可以从生产田(麦田)留种繁殖,因为组成 小麦某一品种的所有植株都是基因组成相同的 __________ (纯合体,杂合体),他们所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 有 ____________ 种,通过自交产生的后代, 其性状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 。种植玉米却必需年年购买杂交种 子,因为一般利用玉米 F1代的杂种优势,杂交种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纯合体,杂合体),其后代性状表 现 ________________ 。苹果是杂合体,在生产上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式繁殖,所以后代能保持其特性< 营养生殖(或答嫁接) A 、a 表示,已知n 5的基因型是纯合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 该遗传病的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 n 8个体的基因型是 _____ 若山12与山13号个体婚配,则子女的患病几率是多少? 【解答】(1)隐性遗传病 (2) AA 或Aa 2/3 ( 3) 1/27 【解答】纯合体 1 一致杂合体分离 6】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基因用 [例 题: (1) (2) ,是致病基因携带者的几率是 5 13 12

初中生物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6年图强中学初中生物学知识竞赛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5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的密封线内。 3.第一部分每题选出答案后,将所选答案序号填在相应的位置上;第二部分每题答案直接填写相应的试题中。 一、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自然界中具有细胞结构的最小生物是 A.病毒B.支原体C.血小板D.细菌 2.“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物体内存在不同的结构是因为细胞的结果。 A.生长B.增值C.分化D.分裂 3.若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四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试问在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图象的视野由亮到暗的顺序是 A.②①③④B.③②①④ C.④①②③D.①④②③ 4.在寒冷的冬季,柳树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葱绿,这是因为 A.柳树不适应寒冷的冬季B.松树比柳树更适应寒冷的冬季 C.柳树和松树都适应寒冷的冬季D.柳树和松树存在着竞争 5.绿色植物叶片上的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A.含有叶绿体B.能进行光合作用 C.含有细胞壁D.能吸水、失水 6.在北方的地窖里经常存放着蔬菜,蔬菜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但人们要进去取蔬菜前,必须先打开地窖门通风一段时间才能进去。其原因是 A.温度较低,蔬菜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强 B.温度适宜,蔬菜中的水分容易保持 C.蔬菜进行呼吸作用,存在较多的二氧化碳 D.黑暗无光,人进去会看不见 7.用金鱼藻做光合作用的演示实验是为了验证光合作用 A.需要叶绿体B.吸收二氧化碳C.产生氧D.产生有机物 8.用扦插繁殖产生的月季植株的根系是 A.直根系B.须根系 C.即是直根系,也是须根系D.都不是 9.在条件相同的四个粮仓中,分别贮存有含水量如下表所示的水稻种子。在贮存过程中,产热量最少的是 10.取浸泡去皮的种子,放在红墨水中染色15min~20min,请指出下列哪个选项表明种子具有生命力的最强 A.胚芽、胚根、子叶完全染成红色B.胚芽、胚根、子叶略带红色 C.胚芽、胚根、子叶全部未染上红色D.胚芽、胚根、子叶部分红色 11.花生壳、花生的种子及两片仁,分别由下列哪项发育而来? A.珠被、受精卵、子房壁B.子房壁、雌蕊、子房壁 C.子房壁、胚珠、受精卵D.子房壁、受精卵、珠被 12.右图是血液中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情况和血液中CO2含量情 况的曲线图,则该图所表示的是 S P A.四肢各处毛细血管肺静脉 B.肺静脉四肢各处毛细血管 C.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 D.主动脉肺静脉 13.用A型和B型血清对18个人进行血型测定,得出不与A 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9人,不与B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7人,与两种血清都不发生凝集反应的有5人,余下的都会发生凝集反应,那么A型、B型、AB型、O型人各为A.2,4,5,7 B.4,2,5,7 C.4,2,7,5 D.2,4,7,5 14.右图是反射弧模式图。某人如因意外伤害事故, 导致肌体不能运动,但有感觉。那么,此人可能遭到损 伤的部位是图中 A.2,1 B.1,5 C.3,4,5 D.2,1,5 15.晕车、晕船的主要原因是 粮仓 A B C D 种子含水量10% 15% 20% 25% ①②③④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1章第2节生物的进化精练新版北师大版含答案

第2节 生物的进化 知识点一 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 1.化石 (1)概念: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 遗体 、 遗物 和 遗迹 。 (2)意义:最有说服力的 生物进化 证据。 2.化石在地层中的规律 (1)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 种类少 ,结构 简单 而 低等 。 (2)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 种类多 ,结构 复杂 而 高等 。 3.化石与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例如,德国发现的 始祖鸟 和我国发现的 中华龙鸟 、 孔子鸟 等古鸟化石,证实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 爬行类 动物。 4.生物总进化趋势:从简单到 复杂 、从低等到 高等 、从水生到 陆生 。 知识点二 化石记录了地球上的生命史 5.前寒武纪时期 依次出现了原核生物、 单细胞真核生物 、 多细胞生物 、原生动物。 6.古生代(约始于5.4亿年前) (1)植物依次出现了裸蕨类、石松类、 蕨类 ; (2)动物依次出现了 鱼类 、 两栖类 、 有翅 的昆虫。 7.中生代(始于2.45亿年前) (1)陆地上主要的植物是 裸子植物 ; (2)陆地上的脊椎动物主要是 爬行动物 ,开始出现 哺乳类 和鸟类。 8.新生代(始于6 500万年前):陆地上占优势的脊椎动物是 哺乳动物 和 鸟类 ,占优势的植物是 被子植物 ;600万年~400万年前, 灵长类 动物的一支进化成人类。 知识点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合理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9.达尔文的环球考察 考察发现:动物与环境的协调一致是因为各种生物发生着适应 环境 的变化,这种变化显示出环境的影响和 大自然 的选择。 10.人工选择的启示 (1)实例:人们饲养的动物和栽培的植物,都是从 野生原种 经过代代的精心选择和培育形成的。 (2)启示:自然界中一定存在着与人工选择相似的过程,即 自然选择 。 11.自然选择 (1)1859年,达尔文发表巨著 《物种起源》 ,提出了以 自然选择 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2)内容 ①过度繁殖:绝大多数物种繁殖的后代数量,往往 超过 生存环境的承受力。 ②生存竞争:后代数量过多,无法获得足够的 食物 、水和 栖息条件 等,从而竞争 生存空间 或有限的 自然资源 。

高中生物 竞赛辅导资料 专题五 光合作用 新人教版

专题五:光合作用 [竞赛要求]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大意义 2.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光合色素 3.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光系统I和光系统II) 4.C3和C4植物的比较(光呼吸) 5.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饱和点、补偿点) 6.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知识梳理] 一、光合作用概述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蓄积太阳能量和环境保护为三方面。 2.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应注意吸收光谱只说明光合色素吸收的光段,不能进一步说明这些被吸收的光段在光合作用中的效率,要了解各被吸收光段的效率还需研究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即不同波长光作用下的光合效率称为作用光谱。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磷光现象:叶绿素在去掉光源后,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用精密仪器测知)的现象。 3.光合作用的发现

● 17世纪,van Helmont ,将2.3kg 的小柳树种在90.8kg 干土中,雨水浇5年后,小柳树重76.7kg ,而土仅减少57g 。因此,他认为植物是从水中取得所需的物质。 ● 1771年,Joseph Priestley ,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污染了空气,使放于其中的小鼠窒 息;若在密闭容器中放入一支薄荷,小鼠生命就可得到挽救。他的结论是,植物能净 化空气。 ● 1779年,Jan Ingenhousz ,确定植物净化空气是依赖于光的。 ● 1782年,J.Senebier ,证明植物在照光时吸收CO 2并释放O 2。 ● 1804年,N.T.De Saussure 发现,植物光合作用后增加的重量大于吸收CO 2和释放O 2所 引起的重量变化,他认为是由于水参与了光合作用。 ● 1864年,J.Sachs 观察到照光的叶绿体中有淀粉的积累,显然这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 葡萄糖合成的。 ● 20世纪30年代,von Niel 提出光合作用的通式: ● 1937年,R. Hill 用离体叶绿体 培养证明,光合作用放出的O 2, 来自H 2O 。将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光诱导的电子传递以及水的光解和O 2的释放(又称希尔反应);这一阶段之后才是CO 2的还原和有机物的合成。 ● 1940年代,Ruben 等用18O 同位素示踪,更进一步证明光合作用放出的O 2,来自H 2O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反应和暗反应 根据需光与否,可笼统的将光合作用分为两个反应――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O 2的释放和ATP 及NADPH (还原辅酶II )的生成。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中,需要光。暗反应利用光反应形成的ATP 和NADPH ,将CO 2还原为糖。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不需光。从能量转变角度来看,光合作用可分为下列3大步骤: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通过原初反应完成);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过程(通过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完成);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过程(通过碳同化完成)。前两个步骤属于光反应,第三个步骤属于暗反应。 (1)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 ①原初反应:为光合作用最初的反应,它包括光合色素对光能的吸收、传递以及将光 能转换为电能的具体过程(图5-1)。 H 2O+A AH 2+1/2O 2 6CO 2+2H 2O (C 6H 12O 6)+ 6H 2O +6O 2 6CO 2+6H 2O C 6H 12O 6+6O 2 光 绿色细胞 CO 2+2H 2A (CH 2O)+2A+H 2O

初中生物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中生物学知识竞赛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5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3.第一部分每题选出答案后,将所选答案序号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第二部分每题答案直接填写答题卡...相应的试题中,试卷的空格内不作答......... 。 一、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自然界中具有细胞结构的最小生物是 A .病毒 B .支原体 C .血小板 D .细菌 2.“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物体内存在不同的结构是因为细胞 的结果。 A .生长 B .增值 C .分化 D .分裂 3.若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四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试问在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图象的视野由亮到暗的顺序是 A .②①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④①②③ D .①④②③ 4. 在寒冷的冬季,柳树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葱绿,这是因为 A .柳树不适应寒冷的冬季 B .松树比柳树更适应寒冷的冬季 C .柳树和松树都适应寒冷的冬季 D .柳树和松树存在着竞争 5.绿色植物叶片上的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A .含有叶绿体 B .能进行光合作用 C .含有细胞壁 D .能吸水、失水 6.在北方的地窖里经常存放着蔬菜,蔬菜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但人们要进去取蔬菜前,必须先打开地窖门通风一段时间才能进去。其原因是 A .温度较低,蔬菜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强 B .温度适宜,蔬菜中的水分容易保持 C .蔬菜进行呼吸作用,存在较多的二氧化碳 D .黑暗无光,人进去会看不见 7.用金鱼藻做光合作用的演示实验是为了验证光合作用 A .需要叶绿体 B .吸收二氧化碳 C .产生氧 D .产生有机物 8.用扦插繁殖产生的月季植株的根系是 A .直根系 B .须根系 C .即是直根系,也是须根系 D .都不是 9.在条件相同的四个粮仓中,分别贮存有含水量如下表所示的水稻种子。在贮存过程中,产热量最少的是 10.取浸泡去皮的种子, 放在红墨水中染色15min ~ 20min ,请指出下列哪个选项表明种子具有生命力的最强 A .胚芽、胚根、子叶完全染成红色 B .胚芽、胚根、子叶略带红色 C .胚芽、胚根、子叶全部未染上红色 D .胚芽、胚根、子叶部分红色 11.花生壳、花生的种子及两片仁,分别由下列哪项发育而来? A .珠被、受精卵、子房壁 B .子房壁、雌蕊、子房壁 C .子房壁、胚珠、受精卵 D .子房壁、受精卵、珠被 12.右图是血液中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情况和血液中CO 2含量情况的曲线图,则该图所表示的是 S P A .四肢各处毛细血管 肺静脉 B .肺静脉 四肢各处毛细血管 C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D .主动脉 肺静脉 13.用A 型和B 型血清对18个人进行血型测定,得出不与A 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9人,不与B 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7人,与两种血清都不发生凝集反应的有5人,余下的都会发生凝集反应,那么A 型、B 型、AB 型、O 型人各为 A .2,4,5,7 B .4,2,5,7 C .4,2,7,5 D .2,4,7,5 14.右图是反射弧模式图。某人如因意外伤害事故,导致肌体不能运动,但有感觉。那么,此人可能遭到损伤的部位是图中 A .2,1 B .1,5 C .3,4,5 D .2,1,5 15.晕车、晕船的主要原因是 A .听觉器官受过强或过久刺激 B .感觉器官受过强或过久刺激 C .前庭器官受过强或过久刺激 D .视网膜受过强刺激 16.某人饭量越来越大,身体却逐渐消瘦,喝水多,排尿多,其身体内可能缺乏 粮仓 A B C D 种子含水量 10% 15% 20% 25% ① ② ③ ④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科学的推测:①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②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③也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在36亿年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1.原始地球特点: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表面笼罩着原始大气。 2.原始大气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3.生命起源的条件:原始大气、原始海洋、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 4.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5.生命起源的过程: 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6.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中 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7.根据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练习〗1.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 在现在的地球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的生命。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另外,现在的海洋的成分也发生了改变。 2.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是不谋而合还是大相径庭?说明你的看法。 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对老子原话的理解。如果理解为“天下的任何事物都是从“有”,即现在已经存在的事物中产生的,而这些事物又是从“无”,即目前不存在的事物,而是从别的事物中产生的”,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不谋而合。如果理解为“有生于无中的‘无’,是虚无,是不存在的、什么都没有的状态”,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大相径庭。

初中化学竞赛难题集

初中化学竞赛难题集 1.将1LH2、O2,N2、Cl2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里点火,生成1g溶液,则剩下的气体可能是( ) A H2、O2、N2BH2、N2、HCl C HCl、 O2、N2 D O2、N2、Cl2 答案;B,D 2、在托盘天平两盘上,放上A、B两个烧杯,烧杯内均盛有质量不同但都含有硫酸9.8克的稀硫酸,已知A烧杯比B烧杯重,现在A、B两烧杯中分别投入等质量的铁和锌反应结束后,天平保持平衡,则反应前A、B烧杯最大质量差为________或________. 答案:0、0027g、0、0014g 3、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反应完全后过滤,称得滤渣的质量与所加的铁粉质量相同,则混合溶液中盐酸和氯化铜两溶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____. 假设加入64g铁粉,参与反应,生成64g铜需要铁粉56g 和酸反应要铁粉8g 8x2/56:1=2:7 所以酸和氯化铜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2:7 答案:2:7 4、SO3溶液在浓硫酸中所形成的液体称发烟硫酸,其浓度通常以游离的SO3含量来表示,如20%的发烟硫酸即表示在硫酸中含有20%的SO3。现有20%的发烟硫酸5Kg,用水冲稀可得______Kg25%的稀硫酸.

答案:20.9 SO3 + H2O ====H2SO4 80 98 5kg*20%=1kg x=1.225kg 1.225kg+(5kg-1kg)=5.225kg 5.225kg/25%=20.9kg 5、在一个6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X( g )和2LY( g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X( g )+3Y(g )=2Q(g)+nR( g).达到平衡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中n的值是____. 答案:6 4+3<2+n n>5 6 两金属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9,等质量的A和B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之比为3:4.则两金属的化合价之比为(): A1:2B2:1 C3:2D 2:3 x/8:y/9=3:4 x:y=2:3 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m氢气 答案:D 7、肥皂的主要成分为硬脂酸钠(C17H35COONa),它与水中的Ca2+、Mg2+起反应生成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沉淀而不能起泡。现有肥皂水溶液和四种等体积的待测溶液:①蒸馏水;②0.1% CaCl2溶液;③1% CaCl2溶液;④10% MgCl2溶液。试回答:检验这四种溶液应选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别在溶液中滴加肥皂水溶液,看起泡的快慢。

初中生物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中生物竞赛试题及答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2016年图强中 学初中生物学知识竞赛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 选择题,5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 题,5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 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 县区、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 的密封线内。 3.第一部分每题选出答案后,将 所选答案序号填在相应的位置上;第二 部分每题答案直接填写相应的试题中。 一、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目要求。 1.自然界中具有细胞结构的最小 生物是 A.病毒 B.支原体 C.血小板 D.细菌 2.“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物 体内存在不同的结构是因为细胞 的结果。 A.生长 B.增值 C.分化 D.分裂 3.若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 本四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细准焦螺 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试问在实验过 程中所观察到图象的视野由亮到暗的顺 序是 A.②①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①②③ D.①④②③ 4.在寒冷的冬季,柳树纷纷落 叶,而松树依然葱绿,这是因 为 ①②③④

A.柳树不适应寒冷的冬季 B.松树比柳树更适应寒冷的冬季 C.柳树和松树都适应寒冷的冬季D.柳树和松树存在着竞争 5.绿色植物叶片上的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A.含有叶绿体 B.能进行光合作用 C.含有细胞壁 D.能吸水、失水 6.在北方的地窖里经常存放着蔬菜,蔬菜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但人们要进去取蔬菜前,必须先打开地窖门通风一段时间才能进去。其原因是 A.温度较低,蔬菜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强 B.温度适宜,蔬菜中的水分容易保持 C.蔬菜进行呼吸作用,存在较多的二氧化碳 D.黑暗无光,人进去会看不见 7.用金鱼藻做光合作用的演示实验是为了验证光合作用 A.需要叶绿体 B.吸收二氧化碳 C.产生氧 D.产生有机物 8.用扦插繁殖产生的月季植株的根系是 A.直根系 B.须根系 C.即是直根系,也是须根系D.都不是 9.在条件相同的四个粮仓中,分别贮存有含水量如下表所示的水稻种子。在贮存过程中,产热量最少的是10.取浸泡去皮的种子,放在红墨水中染色15min~20min,请指出下列哪个选项表明种子具有生命力的最强A.胚芽、胚根、子叶完全染成红色 B.胚芽、胚根、子叶略带红色

教案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材分析: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是科学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也是学生愿意学习和了解,乐于参与辩论的话题。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本节课的教学,可以不拘泥于教科书的呈现方式,而应根据教师所掌握的材料和学生获取信息的程度和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总的原则是: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能够理解证据和科学推测之间的关系,能根据教材所提供的证据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并以此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从中体验到探索生命起源的意义。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能力目标: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起源的教学,达到对学生的无神论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准备 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教学过程:

课堂巩固: 1、下列哪项是原始大气的成分:()

A、甲烷、氨气、水蒸气、氧 B、甲烷、氨气、水蒸气、水蒸气 C、甲烷、氨气、二氧化碳、氧 D、氨气、水蒸气、氢气、二氧化碳 2、原始生命可能诞生的环境 是:() A、原始海洋 B、原始大气 C、火山附近 D、原始陆地 3、生命的起源过程包括: ①原始大气,②原始生命,③有机大分子物质,④有机小分子物质,⑤多分子体系,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⑤② D、②③④①⑤ 4、研究生命起源,可通过科学推测,但不能依*:() A、确凿证据 B、凭空想像 C、严密逻辑 D、丰富想像和联想 5、地球上最初生命,其食物来源最有可能是:() A、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B、水中的细菌 C、水中的有机物 D、原始大气 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必修课程”。而认识科学的本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教师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的时候,应充分注意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本质的教育内容。在这一节的教学里,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补充了“宇宙大爆炸”、“其它科学家的贡献”、“从有机物到细胞”等科学假说、实验,并特别强调“这些假说只是一家之言,还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了其它观点”,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张图文并茂的生物进化树,勾画出了生物进化历程的大致轮廓及总的进化趋势,分别介绍了动、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使学生形成生物进化是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基本观点。教学中根据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动物学、植物学知识,引导学生比较各类生物的特征,分析归纳,抓往能反映生物进化的线索,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同时,教学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生物进化是生物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这个过程是伴随着地球的演变过程进行的。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总结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进一步感悟到生物进化历程 的艰难与辉煌,加深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填写“生物进化树”概述动物、植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1章-第2节生物的进化

第2节生物的进化 【学习重难点】 1.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 2.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3.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基础知识 1.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通过比较不同地层、不同年代的化石,就可以知道生物是如何进化的。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越,结构越;而在形成晚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越,结构越。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从__________. 2.在古生代,地球上出现了大量的类群和类群,其中___________无脊椎动物化石成为相应地层的标志性化石,因此,寒武纪也称为“”时代。在古生代的中期,首次出现裸蕨类植物。古生代后期出现由和等构成的沼泽森林,这些森林在地质运动中被埋在了地下,成为现在的之一。与此同时,还出现了能够登陆生活的和。 3.1859年达尔文发表巨著,提出了以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4.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绝大多数物种繁殖的后代数量,往往生存环境的承受力。 ②生存竞争:后代数量过多,无法获得足够的、水和等,从而竞争或有限的。 ③遗传和变异:具有某些适应环境变化的微小的生物个体容易生存和繁殖后代,它们的后代可能了这种有利性状。 ④适者生存:微小的变异在物种内积累起来,形成一个更加适应和生命力更强的新物种。 5.自然选择是通过实现的,生物的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选择在自然界中是存在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二、能力提升 1.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 ) A.生物个体的发育过程 B.现存的各种生物 C.地层中挖掘出来的化石 D.现在生存的古老植物 2.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有关化石分布情况的叙述,以下不正确的是() A.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简单低等 B.在极古老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高等生物化石 C.新近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复杂高等 D.新近地层中也可以找到低等生物化石 3.马的进化过程说明生物进化是漫长的,其进化的结果主要是使生物( ) A.运动能力增强 B.取食与避敌能力增强 C.种族延续能力增强 D.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能力增强 4.“始祖鸟”化石是下列哪项的典型的证据?( ) A.是两栖动物进化为鸟类的典型证据 B.是鸟类进化为哺乳类的典型证据 C.是古代爬行动物进化为鸟类的证据 D.是爬行动物进化为哺乳动物的证据 5.在古生代早期,成为相应地层的标志性化石的是( ) A.寒武纪海洋动物化石 B.三叶虫类无脊椎动物化石 C.始祖鸟化石 D.中华龙鸟化石 6.中生代陆地上繁盛的动、植物分别是( ) A.两栖类、蕨类 B.爬行类、裸子植物 C.哺乳类、被子植物 D.鱼类、藻类 7.如果恐龙与始祖鸟的化石在同一岩层中被发现,可推测两者() A血缘关系很近 B生存的年代很近 C生活习惯很相近 D个体的结构很相近 8.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要晚得多,由此可知 ( )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C.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D.物种B一定从物种A进化而来 9.以下说法不能正确描述生物进化的趋势()A.从简单到复杂 B.从低等到高等 C.从水生到陆生 D.从地下到地面10.有“三叶虫时代”之称的时期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