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厂房改造利用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2.63 MB
- 文档页数:51
全国厂房改造商业成功案例1. 引言厂房改造是指将原本用于生产制造的厂房,通过改造和优化,转变为商业用途的建筑物。
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厂房改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城市更新方式。
本文将通过介绍全国厂房改造的成功案例,探讨厂房改造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 厂房改造的背景和意义2.1 厂房改造的背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传统工业厂房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和竞争力。
这些厂房通常位于城市的核心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建筑资源。
因此,如何将这些厂房改造成具有商业价值的建筑,成为了城市更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2.2 厂房改造的意义厂房改造的成功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利益。
首先,通过改造和优化,可以提高原有建筑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
其次,厂房改造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商业和服务设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此外,厂房改造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
3. 案例分析3.1 案例一:北京798艺术区3.1.1 背景介绍北京798艺术区是中国最著名的艺术区之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
该区域原为20世纪50年代的电子工厂,经过改造和整修,成为一个集艺术展览、创意设计、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区。
3.1.2 成功因素•利用原有建筑的特点:北京798艺术区充分利用了原有厂房的宽敞空间和独特的工业风格,营造出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
•引入艺术机构和活动:艺术区引入了众多艺术机构和展览活动,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形成了良好的艺术生态系统。
•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除了艺术展览,北京798艺术区还提供了创意设计、文化交流、咖啡厅、餐厅等多种服务,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3.2 案例二:上海创意园区3.2.1 背景介绍上海创意园区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原为上海市第二针织厂。
通过改造和优化,该园区成为了一个集创意设计、时尚产业、文化创意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区。
3.2.2 成功因素•打造创意产业集群:上海创意园区吸引了大量的创意企业和设计师入驻,形成了一个创意产业集群,促进了创意产业的发展。
东北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的案例摘要:一、引言二、东北旧工业建筑的背景及特点三、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的意义四、成功案例分析1.案例一:长春市某旧工厂改造为酒店2.案例二:沈阳市某旧厂房改造为酒店3.案例三:哈尔滨市某旧仓库改造为酒店五、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六、对我国旧建筑改造的启示七、总结正文: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开始面临旧建筑如何合理利用的问题。
特别是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旧工业建筑资源,如何将这些旧建筑焕发新生,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东北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背后的意义及启示。
二、东北旧工业建筑的背景及特点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曾经拥有众多的工厂、厂房和仓库等旧工业建筑。
这些建筑见证了我国工业发展的历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这些旧工业建筑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建筑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2.结构坚固,适用于改造;3.占地面积较大,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三、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的意义将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不仅能够实现建筑的再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还能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这种改造方式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
此外,旧工业建筑改造酒店还能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住宿体验,丰富旅游产品。
四、成功案例分析以下是三个东北旧工业建筑成功改造为酒店的案例:1.案例一:长春市某旧工厂改造为酒店该酒店将原工厂的厂房和办公楼进行改造,保留了原有的工业风格,同时融入现代设计元素。
酒店内设有餐厅、咖啡厅、会议室、客房等设施,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商务人士。
2.案例二:沈阳市某旧厂房改造为酒店该酒店将原厂房的空间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打造了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堂和各类独具特色的客房。
同时,酒店还保留了部分原有设备,营造出独特的工业氛围。
3.案例三:哈尔滨市某旧仓库改造为酒店该酒店在改造过程中,巧妙地将仓库的红砖墙、钢梁等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旧工业建筑改造案例分析——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摘要:旧工业建筑是旧建筑改造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由于其自身特有的空间类型和特征可以提供自由的空间与改造的可能性,而显示出巨大的改造潜力。
本文以厦工西廓厂区改造为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为例,探讨旧工业建筑改造的一些基本特点,包括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独特优势、原则与模式以及改造的具体措施等。
关键词: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旧工业建筑改造特点分析随着人们对旧建筑的关注范围从少量精品类历史建筑扩展到大量普通的非历史性旧建筑,近代旧工业建筑以其建筑主体结构坚固,空间高大灵活,体量大,拆除或新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大等特点,成为旧建筑再利用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
工业建筑同其他一些民用建筑相比,外观一般朴素,体现工业美学的逻辑性和秩序性,这些特点都为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提供了可能性。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城市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区内的工业企业向城市外围搬迁,一个重大的问题放在城市决策者的面前。
这些工业厂房是否具有保留价值,是拆除还是保留?如果这些厂区被保留下来了,那么它们应该被改造成什么样功能的建筑,以及怎样改造才能提升城市的活力?厦工西廓厂区改造作为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一个典型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答案。
在厦门市从海岛城市向海湾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城市总体功能划分重新整合,岛内许多工业企业向岛外搬迁。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同时改变厦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厦门市政府决图1 原厂房外立面定把将要迁离的厦工厂原西廓厂区部分厂房建筑改造为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由美国KLP 建筑设计公司总设计师拉里·凯勒先生主持。
厦工西廓厂区1 、2 号厂房及配套用房建于1994年,其中1 、2 号厂房净高大部为10.1米,局部高11.6米和16.6米,两座厂房长宽均为199 m ×151 m ,总建筑面积约61690平方米,建筑使用年限较短,质量良好,跨度大(柱距大都为18 m ×18 m),内部空间空旷;主体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柱,屋面网架结构,因而适合文化设施大空间的组织利用和外部建筑形象的重新塑造,改造建设的经济价值较高。
旧厂房改商业,5条道路供你选!2014-12-03?新趋势?新思维?商业与地产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曾经代表城市工业文明、象征城市经济发展的工厂及工厂群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这些旧工厂的价值及其所蕴含的历史痕迹并未随之消失,相反,随着全新的创意产业、新兴产业等新鲜血液的注入,旧厂房的生命也通过承载功能的变化重新焕发出生机,再一次推动着城市的变迁。
本文将通过国内外旧工厂改造的发展历程及典型案例来探究旧工厂成功改造的种种成因。
一、国外旧改成功案例分析1.美国纽约SOHO区:旧工厂变身时尚街区类别:改造街区位置:美国纽约特色:通过功能布局的整合,打成综合性的时尚街区SOHO是英语单词South OfHouston的缩写,指的是处于纽约下城Houston街。
1850年的SOHO地区建起了大批铁铸的厂房,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的加工厂和艺术展览区。
60年代,一些主要由画家和雕塑家组成的艺术家陆续搬进SOHO区,把这些空置的工厂变成工作室。
到70年代,政府将这个地区划分成居住区并加以保护,一些商家和有经济实力的画廊也相继进入,使SOHO发展成集居住、商业和艺术为一身的一个完善的社区,被誉为“艺术家的天堂”。
今天的SOHO它是商业和艺术充分融合的区域,是富有个性的、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商业区,是时尚的代名词。
年美国旧金山吉拉德里广场类别:工厂改造位置:美国加州旧金山渔人码头特色:全美第一座工厂改造的露天购物中心1864年,这里叫做毛线磨坊(Woolen Mill);1893年,意大利移民吉拉德里(DomingoGhirardeli)以细火慢熬生产的意大利巧克力,推出后大受欢迎,便买下这栋大楼作为工厂;1964年,已经废弃的巧克力厂、毛纺厂等旧建筑被改建为商店及餐饮设施,成为全美第一座工厂转型的露天购物中心,并改名为“吉拉德里广场”。
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旧工厂改造风潮进入了延展期。
随着工业文明的衰落,越来越多的旧工厂改造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功能上的再生;同时,日本也紧跟欧美部分加入了经济转型和旧厂房改造之列,其代表项目是1974的仓敷阿依比广场项目(图示案例2)。
旧厂房改造商业案例分析旧厂房改造商业案例分析概述旧厂房改造成商业用途的案例,在过去几年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这是因为在市区内寻找可用于商业发展的土地变得越来越困难,而旧厂房提供了一个替代选择。
本文将分析一起旧厂房改造商业项目的案例,探讨其成功因素和挑战。
案例介绍该案例发生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中,当地政府意识到在该城市中存在许多废弃的厂房。
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些厂房一直处于废弃状态,成为城市发展的阻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决定启动一个旧厂房改造项目,将这些废弃的厂房改造成为商业用途,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增长。
挑战在该项目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旧厂房的现状和布局。
这些厂房大多数是老旧的建筑,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翻修和改造。
此外,它们的布局通常不适合商业用途,需要进行内部结构的重建和重新设计。
这些改造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同时还需要找到合适的商业租户来确保项目的持续盈利能力。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当地政府与一个建筑公司合作,共同制定了一个改造计划。
首先,他们进行了一项详尽的研究,了解了市场的需求和商业租户的偏好。
基于这些研究结果,他们制定了一个商业模式,旨在吸引各种不同类型的商业租户,包括零售商店、餐饮业、娱乐场所等。
然后,他们开始对旧厂房进行翻修和改造工作。
这包括修复建筑外观、加强结构安全、更新电气设施等。
此外,他们还重新设计了厂房的内部布局,以适应商业用途,包括增加商业空间,改造办公区域,增加停车场等。
接下来,政府与当地商业经纪公司合作,积极寻找合适的商业租户。
他们开展了一系列营销活动,包括地区推广、媒体宣传、公开招租等,以吸引租户。
同时,他们还提供了一系列优惠和支持政策,如租金优惠、装修补贴等,以鼓励租户选择这些改造后的厂房。
成功因素该旧厂房改造商业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政府的支持和合作非常重要。
政府在整个项目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供了资金、资源和政策支持,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其次,市场调研和商业模式的制定对项目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工业改造案例【篇一:工业改造案例】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曾经代表城市工业文明、象征城市经济发展的工厂及工厂群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这些旧工厂的价值及其所蕴含的历史痕迹并未随之消失,相反,随着全新的创意产业、新兴产业等新鲜血液的注入,旧厂房的生命也通过承载功能的变化重新焕发出生机,再一次推动着城市的变迁。
本文将通过国内外旧工厂改造的发展历程及典型案例来探究成功的种种成因。
一、国外旧改成功案例分析美国纽约soho区:旧工厂变身时尚街区类别:改造街区位置:美国纽约特色:通过功能布局的整合,打成综合性的时尚街区soho是英语单词south ofhouston的缩写,指的是处于纽约下城houston街。
1850年的soho地区建起了大批铁铸的厂房,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的加工厂和艺术展览区。
60年代,一些主要由画家和雕塑家组成的艺术家陆续搬进soho区,把这些空置的工厂变成工作室。
到70年代,政府将这个地区划分成居住区并加以保护,一些商家和有经济实力的画廊也相继进入,使soho发展成集居住、商业和艺术为一身的一个完善的社区,被誉为艺术家的天堂。
今天的soho它是商业和艺术充分融合的区域,是富有个性的、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商业区,是时尚的代名词。
1967年美国旧金山吉拉德里广场类别:工厂改造位置:美国加州旧金山渔人码头特色:全美第一座工厂改造的露天购物中心1864年,这里叫做毛线磨坊(woolen mill);1893年,意大利移民吉拉德里(domingoghirardeli)以细火慢熬生产的意大利巧克力,推出后大受欢迎,便买下这栋大楼作为工厂;1964年,已经废弃的巧克力厂、毛纺厂等旧建筑被改建为商店及餐饮设施,成为全美第一座工厂转型的露天购物中心,并改名为吉拉德里广场。
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旧工厂改造风潮进入了延展期。
随着工业文明的衰落,越来越多的旧工厂改造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功能上的再生;同时,日本也紧跟欧美部分加入了经济转型和旧厂房改造之列,其代表项目是1974的仓敷阿依比广场项目(图示案例2)。
旧工厂改造案例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一些老旧的工厂建筑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产业功能,而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老大难”问题。
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老旧的工厂建筑,成为了城市更新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以某市某工厂改造案例为例,探讨旧工厂改造的具体实践和经验。
某市的某工厂位于市中心的一片老工业区,原本是一家生产纺织品的工厂,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工厂停产后便一直处于废弃状态。
为了有效利用这片区域,市政府决定对该工厂进行改造,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文化创意、商业办公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更新项目。
首先,工厂的建筑结构经过专业评估,确定了保留和改造的范围。
原有的厂房主体结构得以保留,并进行了加固和修缮,保证了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对建筑外立面进行了重新设计,采用了现代简约的风格,使得整个建筑焕发出新的活力。
其次,工厂的功能定位进行了重新规划。
原有的生产车间和仓储空间被改造成为了文创产业园区,吸引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企业和设计工作室入驻。
同时,部分厂房被改造成为商业办公空间,满足了市中心地区对于高品质办公场所的需求。
另外,工厂的一部分被改造成为休闲娱乐区,引入了餐饮、咖啡厅、书店等业态,为周边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最后,工厂改造项目还注重了生态环境的建设。
在厂区内部建设了绿化带和休闲广场,增加了绿地覆盖率,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在建筑屋顶设置了太阳能光伏板,利用可再生能源为建筑提供能源支持,实现了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对某市某工厂改造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旧工厂改造不仅是对城市旧工业区的更新,更是对城市功能的再塑造。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保留与改造、功能的定位与规划、生态环境的建设等方面,使得旧工厂焕发新的生机,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希望本案例能够为其他城市的旧工厂改造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推动城市更新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分析1.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意义1.1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经济意义对于每一个项目而言,经济价值往往决定了项目的可行程度,对于旧建筑的改造也是一样。
工业建筑的主体结构能够长期使用,然而其功能却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
改造并再利用旧的工业建筑是充分发掘其适应性潜力,使其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的二次设计。
相比较推倒重建,其具有工期短,投资少,效益高的三大优点。
其次,保留旧工业建筑周边的基础设施,并稍加改善和维修,可以为政府节约大量的公共成本。
旧厂房常常蕴含着更大的经济存活力。
一方面保存和维护旧厂房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再现其作为生活场所的本质。
旧厂房这种融入生活,浸含着历史与文化记忆的教育价值是一个城市源源不断的商业财富。
1.2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环境意义建筑作为一项重大的经济活动,在其建造、使用、维护的过程中,都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旧的工业建筑作为一种潜在的资源,储存着能源,盲目的拆除,不仅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也是对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相反,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则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3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历史意义旧工业建筑经历和见证了工业文明的发展,记载着人类进步的脚步,其蕴含的巨大的历史价值是其他类型的建筑所不能比拟的。
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展现了城市建筑艺术和技术发展的历史延续性。
在我国的一些工业城市,一个家庭的若干代和特定的厂矿之间存在着联系,彼此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对其生活的厂矿也具有一定的认同感。
因此,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不仅是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也是对历史的脉络和社会生活的结构的保存,对旧工业建筑的生命的延续。
1.4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文化意义现代城市规划往往只重视人们居住、工作、和娱乐的主要活动,而忽视了能够让城市生活丰富起来的次要性活动。
在此指导下的旧城改造则演变成简单的平地起高楼和大规模的推倒重建,破坏了城市原有的集体记忆和文化上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