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厂房改造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河南旧厂房改造成功案例
改造前;
场地中原有的三组建筑物,分别为东南侧三间平顶砖混库房,西侧两排坡屋顶砖混合结构废弃建筑以及天桥底部两层的宿舍楼,大观建筑在改造设计中,既要使得独立分散并且保存状态各不相同的三组建筑物有序的共存,又能因地制宜的设计出不同的客房风格,展示不同的非遗文化。
原始旧厂区的历史悠久,百余年来多次修建,改造剩余了大量旧砖瓦堆砌在厂区角落,此次建筑改造很幸运的将其发现,并运用于设计之中。
在场地中植入一个钢结构加玻璃采光顶的公共空间,将原始的三组建筑串联起来形成三个内庭院,同时玻璃采光顶的运用又保证了客房的自然采光,三个室内庭院在功能上互相区分,构成了酒店的三种公共空间,接待空间、交流空间、交通空间。
酒店共17间客房,6种户型,每种户型中对于非遗文化的展示和要求各不相同,但都要改造出舒适的居住环境。
东北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的案例摘要:一、引言二、东北旧工业建筑的背景及特点三、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的意义四、成功案例分析1.案例一:长春市某旧工厂改造为酒店2.案例二:沈阳市某旧厂房改造为酒店3.案例三:哈尔滨市某旧仓库改造为酒店五、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六、对我国旧建筑改造的启示七、总结正文: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开始面临旧建筑如何合理利用的问题。
特别是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旧工业建筑资源,如何将这些旧建筑焕发新生,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东北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背后的意义及启示。
二、东北旧工业建筑的背景及特点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曾经拥有众多的工厂、厂房和仓库等旧工业建筑。
这些建筑见证了我国工业发展的历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这些旧工业建筑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建筑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2.结构坚固,适用于改造;3.占地面积较大,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三、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的意义将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不仅能够实现建筑的再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还能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这种改造方式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
此外,旧工业建筑改造酒店还能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住宿体验,丰富旅游产品。
四、成功案例分析以下是三个东北旧工业建筑成功改造为酒店的案例:1.案例一:长春市某旧工厂改造为酒店该酒店将原工厂的厂房和办公楼进行改造,保留了原有的工业风格,同时融入现代设计元素。
酒店内设有餐厅、咖啡厅、会议室、客房等设施,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商务人士。
2.案例二:沈阳市某旧厂房改造为酒店该酒店将原厂房的空间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打造了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堂和各类独具特色的客房。
同时,酒店还保留了部分原有设备,营造出独特的工业氛围。
3.案例三:哈尔滨市某旧仓库改造为酒店该酒店在改造过程中,巧妙地将仓库的红砖墙、钢梁等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1.1967年美国旧金山吉拉德里广场
位置:美国加州旧金山渔人码头
特色:全美第一座工厂改造的露天购物中心
1864年,这里叫做毛线磨坊(Woolen Mill);1893年,意大利移民吉拉德里以细火慢熬生产的意大利巧克力,推出后大受欢迎,便买下这栋大楼作为工厂;1964年,已经废弃的巧克力厂、毛纺厂等旧建筑被改建为商店及餐饮设施,成为全美第一座工厂转型的露天购物中心,并改名为“吉拉德里广场”。
2.日本仓敷阿依比广场
项目:将一栋19世纪的纺织厂厂房改建成观光旅馆,通过巧妙的保留红砖外墙的观光及街区原貌,是现代人依然能体验旧时的风光,这个改造获得日本建筑界的最高奖——建筑师学会奖。
特色:保留红砖外墙的观光及街区原貌,观光旅馆
仓敷常春藤广场由明治时期建成的仓敷纺织厂改建而成,红砖上攀爬着绿意盎然的常春藤,极富特色。
其多功能厅“Floral court”的装饰和墙面皆花意盎然,由建于大正初期(19世纪初)的工厂讲堂改造而成。
宽广的酒店庭院内,建筑与空间洋溢着明治、大正时期的浪漫氛围,新与旧完美融合,并设有休憩广场、文化设施、手工坊,是追求文化内涵与舒适体验的各年龄层宾客的绝佳选择。
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北部的一个旧厂房,建筑面积为250㎡,由CUBE Architecten设计。
方创作、工作、会谈、放松或接受访问。
三旧改造案例在城市更新改造中,三旧改造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三旧,即老旧厂房、老旧小区、老旧商业综合体,是城市中存在的老旧建筑和设施。
这些老旧建筑和设施存在着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三旧的改造成为了城市更新的重要任务之一。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三旧改造的案例。
首先是老旧厂房的改造。
在城市更新中,很多老旧厂房被改造成了文化创意产业园、艺术区、办公楼等。
例如,北京798艺术区就是由原来的电子厂改造而来,现在成为了一个集艺术、设计、时尚、餐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企业。
这样的改造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还为城市增添了文化氛围,促进了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其次是老旧小区的改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老旧小区存在着老旧设施、环境脏乱差、居民生活不便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一些城市进行了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
比如,上海的“田园城市”改造工程,通过对老旧小区进行翻新、改造,提升了小区的居住环境,增加了绿化、休闲设施,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样的改造不仅改善了城市的居住环境,还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最后是老旧商业综合体的改造。
随着商业模式的不断更新,很多老旧商业综合体面临着业态老化、设施陈旧等问题。
为了适应新的商业需求,一些城市对老旧商业综合体进行了改造。
比如,深圳的华润万象城,原来是一个老旧的工业厂房,经过改造成为了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成为了当地的网红打卡地。
这样的改造不仅提升了商业综合体的功能和形象,还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三旧改造对于城市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造老旧厂房、老旧小区、老旧商业综合体,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还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各地应该加大对三旧改造的力度,不断探索创新,为城市更新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国外厂房改造商业案例1.伦敦银行区改造伦敦银行区改造项目是将原有的大型工业厂房群转变为商业办公楼的一个成功案例。
该项目位于伦敦金融城地区,一系列的工业厂房通过改造和修复,被转变为现代化办公楼,成为了伦敦金融行业的中心。
改造后的建筑既保留了历史特色,又增加了现代化设施和技术,成功地转型为商务中心,吸引了众多国际金融机构和公司入驻。
2.纽约高线公园纽约高线公园是纽约市曼哈顿的一个成功改造项目。
早在20世纪30年代,原为火车轨道的高线铁路线因为不再使用而被废弃。
但在2024年,经过市民的积极倡导和市政府的支持,该区域通过改造成为一个线性公园,成为了纽约市的热门旅游景点和休闲活动场所。
高线公园利用了原有的铁路轨道和桥梁结构,保留了历史的痕迹,同时添加了多功能休闲区、步道、花园等设施,成功地将废弃工业区域转变为城市的绿地。
3.柏林藝術中心柏林藝術中心(The Kunsthaus Tacheles)是柏林一个著名的艺术家聚集地。
原本是一座废弃的购物中心,通过艺术家们的合作和改造,建筑物成为了一个充满艺术创意和文化活动的地方。
艺术家们将建筑的外墙涂鸦、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同时室内也举办了各种展览和演出。
柏林藝術中心成为柏林的一个标志性地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这些国外厂房改造的商业案例表明,通过对废弃工业区域的改造和利用,可以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活力。
这种改造不仅能够提供新的商务办公和娱乐休闲场所,还能够保护历史遗产,提升城市形象。
在这些案例中,关键的因素是将原有建筑的特点和历史意义与现代化的需求相结合,创造出一个独特而有吸引力的商业空间。
旧厂区商业改造成功案例以前啊,798就是个普普通通的老厂区,到处都是旧厂房、大烟囱,感觉灰扑扑的。
但是呢,有一些独具慧眼的人发现了这里的独特之处。
这些旧厂房有着巨大的空间,高高的天花板,粗旷的建筑结构,这要是改造成艺术空间,那可太有范儿了。
于是,慢慢就有艺术家开始进驻。
他们把那些旧车间变成了画廊,一进去,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画作,从超现代的抽象画到充满韵味的水墨画,啥都有。
而且空间超大,看画的时候感觉特别开阔,不像在那些普通小画廊里那么局促。
还有那些大厂房被改造成了艺术工作室。
你能看到雕塑家在里面敲敲打打,把一块块原材料变成超酷的雕塑作品;也能看到搞设计的人在里面摆弄各种材料,做一些超级有创意的设计品。
更有意思的是,这里还有好多特色的商店和餐厅。
商店里卖的东西那叫一个独特,都是一些很有艺术感的小玩意儿,像手工制作的陶艺品啊,设计感十足的首饰啊之类的。
餐厅呢,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有的直接就在旧厂房里,装修保留了原来厂房的一些元素,像裸露的水泥墙啊,生锈的铁管道啊,但是桌椅餐具又特别精致,吃着美食看着周围这些充满工业风的环境,感觉特别奇妙。
现在的798艺术区啊,那可是北京的一张文化艺术名片了。
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慕名而来,在这里既能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氛围,又能体验到老厂区改造后的独特魅力。
它成功地把旧厂区那种工业气息和现代商业的艺术、休闲需求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就像给一个破旧的盒子注入了魔法,让它变成了闪闪发光的宝藏盒。
再说说上海的田子坊。
这也是从旧厂区摇身一变成为超级火爆的商业街区的典型。
田子坊原来是个弄堂工厂区,房子都是那种老上海风格的建筑,小小的、挨得紧紧的。
刚开始改造的时候,就保留了老房子的外观,那斑驳的墙壁、老式的门窗,一看就是满满的老上海味道。
然后啊,各种创意小店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有那种特别文艺的书店,小小的空间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还有一些复古的小摆件,你坐在里面看书,就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回了老上海的文人雅士时代。
全国厂房改造商业成功案例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厂房改造成为了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
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还可以为商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以下是全国厂房改造商业成功案例:
1. 北京798艺术区
北京798艺术区是国内著名的艺术区之一,其前身是原国营798电子厂,经过改造后成为了一个融合了艺术、设计、文化、时尚和商业的综合体。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各类文化活动、时装秀、展览等的重要场所,也是艺术品购买、创意设计和时尚消费的热门地点。
2. 上海创意园区
上海创意园区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其前身是曾经的上海老厂房。
创意园内融合了文化、创意、设计、艺术和商业等元素,吸引了各类创意企业和商业机构入驻,打造了一个有活力、有创意的园区氛围。
3. 广州红砖厂艺术区
广州红砖厂艺术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是广州城市更新的重点项目之一。
这里曾经是广州市内最大的面粉厂,经过改造后成为了一个汇聚了文化、艺术、设计和商业元素的特色园区。
红砖厂艺术区内的各类文创产品、创意设计和艺术品都备受游客和市民的喜爱,成为了广州市一个重要的文化、艺术和商业中心。
厂房改造已经成为了城市更新和商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这些成功案例为其他城市和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中国废弃工厂改造经典案例那我可得给你讲讲北京的798艺术区,这可算是中国废弃工厂改造的超经典案例。
想当年啊,那就是一片老工厂区,厂房破破旧旧的,到处都是工业时代遗留的痕迹。
不过呢,这地方可有着独特的魅力。
后来啊,一些有眼光的人就发现了这里的潜力。
他们把那些大厂房保留了原始的结构,像那些高大的空间、裸露的管道啊,都没怎么大动。
然后就开始往里注入艺术的灵魂。
你看现在,满大街都是画廊、艺术工作室。
艺术家们在这儿可劲儿地发挥,墙上挂着各种各样奇奇怪怪又超级酷炫的画作,有些你都看不懂是啥意思,但就是觉得很厉害的样子。
还有那些创意十足的小店铺,卖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
有那种设计特别独特的小饰品,感觉戴上就能变身时尚潮人;还有手工制作的皮具,摸着那质感就特别高级。
而且这里还经常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和活动。
有一次我去看一个雕塑展,那些雕塑摆放在原来的工厂车间里,周围是旧机器的残骸,这种新艺术和旧工业的碰撞,真的是超级震撼,就好像穿越到了一个艺术和工业交织的异世界一样。
再说说上海的1933老场坊,这也是个从废弃工厂华丽变身的典范。
以前它就是个宰牲场,听起来有点血腥恐怖哈。
但改造之后,那可完全不一样了。
它的建筑风格特别独特,建筑里有各种各样奇特的廊道、天桥和螺旋梯。
这些结构保留了当年屠宰场的设计元素,但是现在看起来却充满了一种神秘的美感。
现在这里有很多时尚品牌的发布会在这儿举行。
那些模特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充满历史感的建筑里走来走去,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时尚对话。
而且也有不少餐厅开在里面,你坐在里面吃饭,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感受着这个建筑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那感觉可太棒了。
另外,成都的东郊记忆也相当不错。
它原来是一个电子工业厂区,那时候的厂房、烟囱啊都是工业生产的标配。
现在可不一样喽,它摇身一变,成了一个集音乐、艺术、娱乐为一体的地方。
到处都能看到和音乐相关的元素,因为成都本来就是个充满音乐氛围的城市嘛。
你能看到很多音乐工作室,还有那种小型的音乐演出场地。
工厂旧改城市更新案例工厂旧改(或称城市更新)是指通过对工厂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改造和升级,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和提升城市形象。
下面列举了10个符合题目要求的工厂旧改案例。
1. 上海1933老场坊旧改:上海1933老场坊是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老工厂建筑,经过旧改后成为了集文化创意、艺术展览和时尚商业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区。
2. 北京798艺术区:北京798艺术区是原北京电子器材总厂旧址,通过旧改后成为了一个集艺术展览、设计工作室、创意企业和咖啡馆于一体的时尚艺术区。
3. 广州红砖厂创意园:广州红砖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红砖工厂,经过旧改后成为了一个集设计工作室、音乐演出和创意市集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区。
4. 成都东郊记忆:成都东郊记忆是一座老旧的钢厂,经过旧改后成为了一个集艺术展览、创意办公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创意园区。
5. 武汉光谷历史街区:武汉光谷历史街区是一片保存完好的老厂房聚集地,经过旧改后成为了一个集创业孵化、文创产业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创意园区。
6. 深圳华侨城创意园:深圳华侨城创意园是一座旧的纺织厂,经过旧改后成为了一个集创意办公、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区。
7. 南京中华门创意园:南京中华门创意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机车厂,经过旧改后成为了一个集设计工作室、艺术展览和时尚店铺于一体的创意园区。
8. 青岛栈桥创意园:青岛栈桥创意园是一座老旧的造船厂,经过旧改后成为了一个集设计工作室、艺术展览和创意餐饮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区。
9. 杭州西湖创意园:杭州西湖创意园是一片保存完好的旧工厂建筑,经过旧改后成为了一个集创意办公、设计工作室和时尚购物于一体的创意园区。
10. 天津大沽口创意园:天津大沽口创意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老厂房聚集地,经过旧改后成为了一个集文化创意、艺术展览和创新创业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区。
这些工厂旧改案例充分展示了如何通过对老工厂建筑的改造和升级,将其打造成为集文化创意、艺术展览和创意产业于一体的创意园区,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度十大转化案例案例一:“老厂房”变身“酷潮文创园”在城市的角落里,有个废弃的老厂房,就像一个被遗忘的老人。
以前那地方破破烂烂的,到处都是生锈的机器和斑驳的墙壁。
可到了2024年,几个年轻有创意的家伙把它给盘活了。
他们保留了厂房的原始结构,那些大钢梁、大齿轮啥的,然后把它改造成了文创园。
现在里面有超酷的艺术工作室、时尚的咖啡店,还有充满文艺气息的书店。
这个老厂房就像凤凰涅槃一样,从无人问津变成了年轻人的打卡圣地,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房租都涨了好几倍呢!案例二:“垃圾山”到“绿色能源厂”有这么一座垃圾山,那臭味能飘出几里地,周围的居民都苦不堪言。
可是在2024年,环保公司想出了个妙招。
他们把垃圾进行分类处理,那些可回收的垃圾就回收再利用,剩下的垃圾就用来发电。
通过高科技的设备,垃圾山现在变成了绿色能源厂。
不但解决了垃圾堆积的问题,还能给周围的地区供电呢。
现在那里再也没有臭味了,周围还种上了花草树木,简直是变废为宝的典范。
案例三:“传统书店”的互联网转型。
有一家传统书店,在电子书和网购的冲击下,差点就关门大吉了。
老板是个固执的老头儿,但到了2024年,他也开窍了。
他把书店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弄了个线上读书社区。
读者可以在上面预定书籍、参加线下读书活动,还能和其他读者交流读书心得。
书店里也增加了智能书架,能快速找到顾客想要的书。
而且,书店还经常搞直播卖书,邀请作家来做客。
现在这家书店不但起死回生,还成了当地的文化地标呢。
案例四:“滞销农产品”变“网红美食”某个山区的农产品一直卖不出去,那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只能烂在地里。
农民们愁得头发都白了。
2024年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大学生村官想出了个点子。
他利用短视频平台,把农产品的种植过程、新鲜模样都拍成有趣的视频。
还找了当地的大妈大爷们做代言,展示农产品的地道风味。
这些农产品一下子就火了,成了网红美食。
订单像雪花一样飞来,农民们的收入翻了好几番,现在都过上了好日子。
通风工程成功案例一、老厂房的“呼吸”革新。
在城市的角落里,有一个老旧的工厂厂房。
这个厂房就像一个老迈的巨人,内部空气沉闷又浑浊。
工人在里面干活,就像在蒸笼里一样难受,而且空气质量差还影响大家的健康。
老板决定进行通风工程改造。
工程团队来了之后,那可是像侦探一样把厂房的角角落落都勘察了一遍。
他们发现厂房的窗户设计不合理,而且没有专门的通风设备。
于是,他们开始大展身手。
在厂房的顶部安装了几个大型的排风扇。
这些排风扇就像巨人的鼻孔,呼呼地开始把厂房里的闷热空气往外排。
然后,在厂房的侧面安装了一些进风口,还配上了空气过滤装置,就像给厂房戴上了一个口罩,只让干净清新的空气进来。
工程完工后,厂房的空气立马就有了变化。
工人一进去,都感觉像走进了一片小森林,清新的空气在厂房里欢快地流动。
大家干活的效率也提高了,而且生病请假的人也少了很多。
这个老厂房就像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又开始充满生机地运转起来了。
二、美食街的清新秘诀。
美食街,那可是美食的天堂,但也是油烟和异味的“集中营”。
每一家餐馆都散发着各种味道,混合在一起就成了一种奇怪的“美食街专属味道”,这可让逛街的顾客们有点受不了。
有个聪明的管理者决定给美食街来个通风大改造。
通风工程团队针对美食街的特殊情况制定了一套超棒的方案。
他们在美食街的屋顶安装了强大的抽风系统,这个抽风系统就像一个超级大嘴巴,贪婪地把各个餐馆飘出来的油烟和异味一股脑儿地往上吸。
然后,沿着美食街的两旁,安装了一些带有香味散发功能的通风口。
这些通风口会释放出淡淡的清新香味,像是刚刚修剪过的草坪散发出来的味道。
经过这么一改造,美食街可就大变样了。
食客们走在美食街上,不再被刺鼻的味道困扰,而是在享受美食香味的同时,还能闻到清新的空气。
餐馆的生意也变得更好了,因为顾客们更愿意在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里品尝美食。
三、学校教室的“空气魔法”学校里的教室,学生们就像一群小树苗,需要清新的空气才能茁壮成长。
可是有些教室因为人员密集,通风不好,一到课间就充满了各种味道,有汗味、书本的味道,还有一些说不上来的怪味。
大运河附近旧厂房改造成功的案例嘿,朋友们!今天可得跟你们唠唠大运河附近那些旧厂房改造的超酷案例。
就说那个以前破破烂烂像个满脸皱纹的糟老头一样的老厂房吧。
它原本灰头土脸的,墙皮脱落得就像一片片被拔毛的鸡毛,窗户玻璃破得跟打了败仗的士兵盔甲似的。
可现在呢,摇身一变成了时尚的创意园区。
进去之后就像走进了一个魔法世界,以前的大车间变成了一个个像蜂巢一样充满创意的小工作室。
年轻的设计师们在里面就像勤劳的小蜜蜂,嗡嗡嗡地忙碌着,创造出各种新奇的玩意儿。
还有一个旧厂房啊,之前就像个被遗弃的大怪物,阴森森的。
改造的时候就像是给这个大怪物做了一场超级大的整容手术。
现在呢,它变成了一个超有艺术范的画廊。
那白色的墙就像超级模特的皮肤一样光洁,一幅幅画作挂在上面,仿佛是模特身上的华丽服饰。
走进这个画廊,就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艺术的大观园,到处都是让人惊叹的宝藏。
有一个厂房原本就像个被遗忘的旧盒子,毫无生机。
结果被改造成了美食广场,那可不得了。
里面各种美食摊位就像一个个武林高手,各自施展着拿手的厨艺绝招。
香味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到处乱窜,勾得人肚子里的馋虫直打滚,就像在肚子里开运动会一样。
再说说那个曾经像个破口袋一样的厂房,现在成了一个超级酷的音乐酒吧。
晚上的时候,灯光闪烁就像天上的星星都掉到了这里。
舞台上的歌手放声高歌,那声音就像冲破笼子的野兽,充满了力量,台下的观众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跟着节奏摇摆,仿佛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个大舞池。
有个旧厂房以前看起来就像个要散架的老马车,经过改造后变成了一个温馨的民宿。
房间布置得就像童话里的小屋,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惊喜。
住在里面就像被包裹在一个温暖的大棉花糖里,特别舒服,还能透过窗户看到大运河的美景,那感觉就像自己是个拥有无敌美景的大富翁。
有个厂房之前就像个乱哄哄的大杂烩,现在变成了科技创业基地。
那些创业者们就像一群充满斗志的小超人,在里面捣鼓着各种高科技的玩意儿。
这里的设备崭新得就像刚从外太空飞来的飞船零件,到处都充满了创新的气息。
世界上有名的旧厂房改造案列
以下是一些世界上知名的旧厂房改造案例:
1. 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倫敦,英國):該著名博物館原本是一個電力發電廠,經過改造後成為一個現代藝術館,並于2000年正式開放。
2. 柏林香蕉俱樂部(Berghain,柏林,德國):該著名的夜店原本是一座發電廠,現在已成為全球最知名的電子音樂俱樂部之一。
3. 巴黎龐畢度中心(Centre Pompidou,巴黎,法國):這座當代藝術博物館位於一座前工業大廈內,是巴黎市中心的地標建築之一。
4. 紐約高線公園(High Line Park,紐約市,美國):這個城市公園原本是一條廢棄的高架鐵路,通過改造成為一個城市公園,成為紐約市的旅遊熱點。
5. 東京SONY音樂廳(Sony Music Roppongi Museum,東京,日本):這座音樂廳原本是一個火力發電廠,經過改造成為一個音樂廳和展覽空間,是東京藝術和文化的一部分。
以上只是一些世界上著名的旧厂房改造案例之一,當然还有許多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案例,旧厂房改造成为博物馆、剧院、餐厅或社区公园等不同用途的建筑,不仅保留了历史遗迹,还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文化。
旧厂房改造经典案例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许多旧厂房开始闲置,这些废弃的厂房给城市景观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然而,一些有远见的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将这些废弃的厂房改造成可使用的空间,不仅为城市增添了新的活力,还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本文将介绍几个在旧厂房改造方面取得成功的经典案例。
案例一:798艺术区(北京,中国)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798艺术区,原是20世纪50年代的电子仪表厂,因工业衰退而废弃。
2002年,一些艺术家将其改造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展览空间。
通过修复老厂房的外观和内部结构,他们保留了原有的工业风格,并融入了现代艺术元素。
这个区域现在成为当代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聚集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显著的增长。
案例二:Dynamo 工厂(苏黎世,瑞士)位于瑞士苏黎世的 Dynamo 工厂曾是一家发电厂。
2011年,当地政府投资将其改造成一个多功能的文化和娱乐中心。
该项目保留了厂房的工业外观,但对内部进行了全面改造,增加了音乐演出厅、展览空间、剧院和餐厅等设施。
这个改造项目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文化场所,也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为城市的旅游业带来了显著的增长。
案例三:芝加哥市中心米卡厂(芝加哥,美国)芝加哥市中心的米卡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旧厂房,曾是一家铸铁制品公司的总部。
在20世纪80年代,这个厂房被废弃了很长时间。
2004年,一家地产开发公司将其改造成高档住宅和商业综合体。
在保留了建筑物的外观和一些原始工业元素的同时,内部进行了全面的翻新。
米卡厂现在是芝加哥市中心最受欢迎的住宅区之一,吸引了许多年轻专业人士和艺术家。
案例四:基尔菲特特拉斯(布达佩斯,匈牙利)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基尔菲特特拉斯是一个以前的面粉厂。
经过改造后,这个区域成为布达佩斯最时尚和独特的休闲场所之一。
改造项目保留了厂房的原始建筑和一些工业元素,同时增加了许多特色商店、餐厅和咖啡馆。
基尔菲特特拉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当地居民,成为一个繁忙而有趣的社交场所。
油气厂房建筑改造案例话说有这么一个油气厂房,那可是有些年头了。
以前的它就像个灰头土脸的老大哥,虽然一直默默在工作,但问题可不少。
这个厂房原本的布局那叫一个乱。
设备摆放得七零八落的,就像小孩玩完玩具后没有收拾一样。
工人师傅们在里面穿梭,那是相当费劲,有时候为了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得绕好几个弯,就像走迷宫似的。
而且,因为布局不合理,空间利用效率特别低,好多地方都浪费了。
再看看它的建筑结构,墙面和屋顶都有些破旧了。
墙皮脱落得就像长了一块块的斑秃,屋顶还时不时地漏雨,搞得下面的设备都得小心翼翼地用防水布盖着,就像给它们穿上了雨衣。
而且,这种破旧的结构在防火、防爆方面存在很大的隐患。
油气这东西可是相当危险的,一旦有点火星子,那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呢,后来有一群聪明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接手了这个改造项目。
他们首先对布局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就像重新规划一个城市一样,把设备按照生产流程重新排列。
比如说,油气的提炼设备和储存设备之间,现在有了一条专门设计的通道,原料进去,成品出来,就像一条高效的生产线。
工人师傅们现在走在厂房里,那叫一个顺畅,从这边到那边,就像走在笔直的大道上。
而且,通过合理布局,厂房的空间好像一下子变大了很多,还能再增添一些新的设备来提高产能。
在建筑结构方面,那也是下了大功夫。
墙面被重新加固并且做了防火、防爆涂层,现在的墙面看起来就像穿上了一层坚固又帅气的铠甲。
屋顶也换成了新型的防火、防爆且防水的材料,再也不用担心漏雨的问题了。
而且,他们还在厂房里设置了很多防火、防爆的分隔区域。
这就好比给每个危险区域都划了个小院子,一旦有什么意外,也能把危险控制在一个小范围内,不至于整个厂房都受到牵连。
还有通风系统,以前的通风就像老人喘气,有气无力的。
现在可不一样了,新的通风系统就像一阵强风,能够快速地把油气挥发产生的气体排出去,让厂房里的空气一直保持清新,既保障了工人的健康,又降低了爆炸的风险。
照明系统也得到了升级。
案例:10个乡村旧仓库的设计改造摘要国被遗弃的老建筑,在毁灭边缘重获新生,设计师们天才的设计,将新元素带进旧谷仓,兼容着老建筑的DNA,尊重历史、尊重地域,新旧结合的设计,别具风味。
01 一处马厩的改造Ábaton Arquitectura▼这处马厩位于西班牙的某处乡下,已荒废多年,马厩远离城市,而且位于高山之上,没有自来水也没有电网,但是这一切没有阻止设计师的改造欲望,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把这处年久失修的马厩,改造成了一处舒适的奢宅。
02红色谷仓Thomas Kröger▼这座谷仓被改造成了一处公寓,设计团队保留原有的结构和谷仓的乡村元素,选择了木材和白漆的完美组合,原有的木梁和红砖结构成了这座谷仓最大的特点。
03高山谷仓公寓OFIS ARHITEKTI▼设计将破旧的牲口谷仓改造成度假小屋,名为Alpine Barn Apartment(高山谷仓公寓),改造后的谷仓,分为上下层,为客人提供一个安静的休憩之所。
04私人住宅Found Associate▼这个私人住宅位于英格兰·科茨沃尔德,由一处老农场改造而来,房子四周是近乎完美的景观,茂密的森林、郁郁葱葱的草地和湖。
简洁的室内设计与粗犷的建筑外观形成对比,外观自然迷人,室内明亮舒适。
05Ochre BarnCarl Turner Architects▼这是一个集合多功能的改造案例,是私人住宅也是一处工作室,谷仓改动较大,仅保留了原来的木结构和局部的墙体,原来斑驳的红砖墙被保留下来,成为了室内的一处装饰。
06Jonas谷仓A2F Architects▼这间房子可以称为屋中屋,是因为在一个旧谷仓内修建了一个新的房屋。
老式的石头房屋被保留下来,而在内部重新搭建了一个木质的房屋,木头和石头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让室内的木头屋更加温馨。
07Ranco Chile谷仓房子Estudio Valdes Arquitectos▼这是一栋位于智利的谷仓,在2010年的地震中几乎被完全摧毁,随后谷仓的主人将其售卖给了一家设计工作室,在设计师的手中这么谷仓又获得新生,图片中的门和屋顶的框架都是从地震废墟中回收再利用。
旧厂房改造成各类产业园案例
1、福田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
该园由深圳市福中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到福田区政府指导和大力扶持的专业园区。
在2009年第十一届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由福田区政府授牌并正式开园,目前已有60余家企业入驻。
位于福田区梅林,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7.66万平方米,由一栋新建的科技主楼、两栋升级改造的科技2#、3#楼和一栋商务公寓组成。
是福田区响应深圳创建首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落实《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
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府优惠措施以及扶持政策,将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广泛的空间以及优越的环境。
在新的历史时期表现出巨大的软硬件优势。
位于上梅林的多丽科技楼为福田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首期用房。
该楼由福中达公司投资1.1亿元兴建和经营,于2009年8月落成,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楼高12层,配有近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
科技楼按现代化标准设计和施工,配备先进的光纤通信网络,设施完备、环境优雅。
2#、3#科技楼建筑面积共2.7万平方米,原是旧工业厂房,2009年福中达公司出资900余万元进行了升级改造,并接入了光纤通讯网络,办公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公司将逐步对其实施“腾笼换鸟”,淘汰原有低技术含量的老企业,吸纳新型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企业入驻。
该项目租金每平方米约55元,政府给入驻企业补贴一半租金以吸引企业入驻,培育市场
2、F518创意产业园
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劳动社区的宝源路和兴业路之间,一个大型建筑项目矗立在人们眼前,从宝源路看过去裸露的灰色槽钢,粗糙的红色砖墙,完全体现一种粗犷的后现代艺术风格。
2006年,F518创意产业园成为宝安首个利用旧工业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园区,也是第一个纳入宝安区“十一五”规划的文产企业。
F518时尚创意园是在宝安区以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质量背景下所诞生的,它把旧厂房功能成功置换,改造成为文化特色街区。
该园区于2007年6月开始改造建设,同年12月7日落成并开始招商,2008年5月,成为第四届文博会分会场。
园区总规划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由深圳创意名家1号工作站、创意前岸、深圳当代艺术创作库、品位街、创展中心及前岸艺术酒店六大主题区及公寓、停车场共同组成。
3、南海艺库
三洋厂房位于深圳蛇口太子路,紧临海上世界,总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6
万平方米,共有6栋厂房,1980-1983年间建造而成,是改革开放最早时期的三来一补厂房之一。
二十多年来,先后有近百家不同性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其中时间最长、最著名的就是日本的三洋株式会社,因此,人们习惯上都通称此地为“三洋厂区”。
4、深圳田面设计之都
由田面10栋旧建筑基础上改造完成,包括6栋厂房和4栋宿舍,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
灵狮公司“设计之都”计划书对园区空间功能设置为七大板块,包括创意设计空间,为设计企业办公区域;公共商务空间,用于举办创意作品展示、设计大赛、高峰论坛、名师讲座、学术交流、信息发布、产品交易、品牌推广和投融资及法律服务;作品展销空间,供园区设计师作品展示;创意园酒店和设计培训中心;设计师公寓区;配套运营功能区,同时利用地下车库屋面设立酒吧休闲区
当时,这里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如今,劳动密集型的厂区,不仅产值低下,还对城市土地资源造成极大浪费。
如何对旧厂区进行合理改造,一度是城市建设的难题之一。
5、罗湖科技创业园
深圳创业产业用房紧缺,罗湖区在全市率先实行“一园多基地”统一管理和服务模式,水库新村、中设基地、莲塘基地等旧工业区,“变身”成为罗湖科技创业园,40万平方米园区将迎合深圳科技企业创业需求。
2008年11月,深圳罗湖区科技创业园正式挂牌成立。
罗湖科技创业园通过“一园多基地”和“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企业运作”的运营模式,统一管理和服务,统一招商引资、统一扶持政策,逐步向专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形成覆盖罗湖辖区的科技企业服务体系。
目前五个基地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其中科技大厦基地1.2万平方米、莲塘基地15.6万平方米、中设基地4万平方米、数码港基地9.7万平方米,京广中心基地9.7万平方米,除科技大厦基地外,其余四个基地均属于企业物业。
这一管理和服务模式不仅大大改善了各基地的硬件设施,同时提升了软环境,构建了比过去更加成熟的服务体系,意在打造孕育科技产业发展的航母园区。
其主要做法为:一是,将辖区所有科技园区整合为罗湖区科技创业园;二是,统一形象设计,打造品牌园区;三是,统一园区管理和服务,形成资源共享;四是,整合园区入驻企业优惠政策,加大企业引进和扶持力度;五是,加快引进大型产业化高新科技企业。
6、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位于深圳华侨城原东部工业区内,首期项目(南区)占地5.5万平方米,原有建筑面积为5.9
万平方米,进驻创意、设计、艺术等方面的顶尖机构20多家;后期项目(北区)占地9.5万平方米。
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充分体现了“原创精神”,并以多元立体的文化元素表达了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创想场所”,它的开园将为中国创意园区、为深圳城市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补充
7、调研小结:
1.专业写字楼需求:2011年上半年深圳写字楼租赁需求持续活跃,支撑租金稳步上升;
2.专业写字楼供应:供应增大,全市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上升至1
3.1%;
3.工业研发物业需求:在产业升级的带动下,高端工业物业的需求有所增长;下半年工业物业需求逐渐趋稳,供应档次提升将部分拉高工业物业租金;
4.工业研发物业供应:科技园、商务园、创意园等租金收益较高的新型工业物业的供应将继续增加;
5.关外工业研发物业租金:25-45元/月/平方米;关内工业研发物业租金:40-95元/月/平方米;
6.政府对部分园区实行租金补贴政策,培育市场,吸引主导产业企业集聚,产生规模效益,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客户只需要支付25-30元/月/平方米;
7.罗湖区写字楼较多,而城市新型商务中心往深圳中西部转移,造成罗湖部分中低端写字楼租金低位徘徊,50元/月/平方米的写字楼多处可见;
8.由于布心及笋岗仓库区物业部分高楼层做中低端写字楼,加大了区域供应量,拉低了租金,使区域写字楼整体租金处于全市较低水平,约为50元/月/平方米;
9.中低端写字楼物业管理费在6-25元/月/平方米之间,居高不下,部分抑制了需求和租金上涨;
10.中低端写字楼单位面积需求:多在40-200 ㎡之间,以中小面积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