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厂房改造的一些实例
- 格式:ppt
- 大小:9.43 MB
- 文档页数:19
红坊,外表冷酷内心狂野长宁区淮海西路570号红坊创意园区C-6单元(近虹桥路)路过红坊时,常常有人和它擦肩而过,因为谁也不曾想到繁华高雅的淮海西路上居然奇迹般地伫立着一个巨大厂房。
这家厂房,50年前曾是万人炼钢厂———上钢十厂。
在那个年代,它因为创下了年产冷、热轧带钢40万吨的纪录而锻造了一段辉煌时光。
50年后,这个在产业结构调整下已渐渐褪色的厂房却华丽转身,因宏大而构思奇妙的空间和奢侈的中央绿地成为本城最新最IN的潮流地标。
各大品牌纷纷选择在这里做秀,第六届上海双年展也即将在这里举行。
在老厂房改建成风的今天,红坊能脱颖而出,归功于它“架子搭得好”,它利用老工业建筑的钢筋铁骨,将厂房的高大空间、框架结构等特点与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既传承了老建筑与生俱来的历史肌理,保护其原生态感,又注重柔性艺术细节处理,使新旧空间互相自然过渡。
红坊是巨大的,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呈U型,中间是大型中央绿地。
其中办公面积1.1万平方米,大型展示厅2600平方米,还有1400平方米画廊、2000平方酒吧等休闲场所,及1000平方米手工作坊。
面对如此大手笔的空间,红坊的改造却非常细腻。
比如将老厂房原本没有个性的灰色涂层一层层剔去,露出里面有年头的红砖。
但密密麻麻的爬山虎,却是刻意保留了。
一堵堵张扬大气的红墙间,居然留有一堵幽幽的青灰墙。
凑近青砖细瞧,每块上面都有印记:“古”、“福”、“CTU”等字样,顿时让人感到时间在其中缓缓流淌。
站在如今摆放着各国雕塑家作品,艺术气息浓郁的红坊,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当年冷轧厂800名工人和热轧厂四五百名工人壮观工作的情景。
可它今世也是有人气的,在法国设计师的设计下,B区一楼为艺术展厅,二楼、三楼却成了开放式办公区,有的办公区上方还有露台,大家可共享艺术话题。
这个浑然天成的时尚场所身价不菲,活动场地一天8万起价、办公区每平方米每天4~7元,让人感叹不愧是A级地区的A级身价。
B区一楼为艺术展厅,二楼、三楼却成了开放式办公区,有的办公区上方还有露台,大家可共享艺术话题。
河南旧厂房改造成功案例
改造前;
场地中原有的三组建筑物,分别为东南侧三间平顶砖混库房,西侧两排坡屋顶砖混合结构废弃建筑以及天桥底部两层的宿舍楼,大观建筑在改造设计中,既要使得独立分散并且保存状态各不相同的三组建筑物有序的共存,又能因地制宜的设计出不同的客房风格,展示不同的非遗文化。
原始旧厂区的历史悠久,百余年来多次修建,改造剩余了大量旧砖瓦堆砌在厂区角落,此次建筑改造很幸运的将其发现,并运用于设计之中。
在场地中植入一个钢结构加玻璃采光顶的公共空间,将原始的三组建筑串联起来形成三个内庭院,同时玻璃采光顶的运用又保证了客房的自然采光,三个室内庭院在功能上互相区分,构成了酒店的三种公共空间,接待空间、交流空间、交通空间。
酒店共17间客房,6种户型,每种户型中对于非遗文化的展示和要求各不相同,但都要改造出舒适的居住环境。
旧厂房改造成各类产业园案例1、福田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该园由深圳市福中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到福田区政府指导和大力扶持的专业园区。
在2009年第十一届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由福田区政府授牌并正式开园,目前已有60余家企业入驻。
位于福田区梅林,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7.66万平方米,由一栋新建的科技主楼、两栋升级改造的科技2#、3#楼和一栋商务公寓组成。
是福田区响应深圳创建首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落实《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
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府优惠措施以及扶持政策,将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广泛的空间以及优越的环境。
在新的历史时期表现出巨大的软硬件优势。
位于上梅林的多丽科技楼为福田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首期用房。
该楼由福中达公司投资1.1亿元兴建和经营,于2009年8月落成,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楼高12层,配有近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
科技楼按现代化标准设计和施工,配备先进的光纤通信网络,设施完备、环境优雅。
2#、3#科技楼建筑面积共2.7万平方米,原是旧工业厂房,2009年福中达公司出资900余万元进行了升级改造,并接入了光纤通讯网络,办公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公司将逐步对其实施“腾笼换鸟”,淘汰原有低技术含量的老企业,吸纳新型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企业入驻。
该项目租金每平方米约55元,政府给入驻企业补贴一半租金以吸引企业入驻,培育市场2、F518创意产业园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劳动社区的宝源路和兴业路之间,一个大型建筑项目矗立在人们眼前,从宝源路看过去裸露的灰色槽钢,粗糙的红色砖墙,完全体现一种粗犷的后现代艺术风格。
2006年,F518创意产业园成为宝安首个利用旧工业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园区,也是第一个纳入宝安区“十一五”规划的文产企业。
F518时尚创意园是在宝安区以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质量背景下所诞生的,它把旧厂房功能成功置换,改造成为文化特色街区。
该园区于2007年6月开始改造建设,同年12月7日落成并开始招商,2008年5月,成为第四届文博会分会场。
北京市老旧厂房改造再利用台账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进老旧厂房改造再利用工作,通过资本运作、产权转让、政府引导基金等多种方式,实现了众多老旧厂房的改造利用。
以下是北京市老旧厂房改造再利用的台账:
1、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SOHO尚都:利用原国家统计局老厂房进行改造,成为集商务办公、文化艺术、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网点。
2、西城区西四官寺胡同银河SOHO:利用原北京牛栏山酒厂进行改造,形成拥有大型商业广场、LOFT写字楼和艺术中心的综合性商业区。
3、丰台区南四环星光现代城:利用原黄金一代塑料厂改造成全市第一个老厂房改造再利用生态园,汇聚研发办公、会议会展、商务服务、创业孵化等多种功能。
4、朝阳区工体东路工人文化宫:利用原电视机厂房进行改造,成为集商业、办公、文化、艺术于一体的时尚商业综合体。
5、大兴区亦庄村亦庄艺术区:利用原机电馆进行改造,打造集文创办公、创意设计、艺术展览、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以上就是北京市老旧厂房改造再利用的台账,这些改造利用项目为各类企业和机构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城市环境提升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工业厂房钢结构屋面改造钢梁混凝土柱连接工程实例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对工业厂房的安全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工业厂房,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建筑物逐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和质量缺陷,影响厂房的安全使用,因此必须进行加固维修等处理。
本文通过以某工业厂房屋面改造为例,针对其改造处理过程中的梁柱连接节点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工业厂房改造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工业厂房;屋面改造;梁柱连接节点1 工程概况某机加车间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单层工业厂房,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双跨,每跨设2台5t单梁吊车,轨高6m,车间跨度15m,柱距6m,车间总长96m。
由于工房使用年限久,距今已超过30a,该工房屋面设有内天沟,内天沟经常积水,加之屋面防水层老化漏水,通过屋面板表面的细微缝隙侵蚀到内部钢筋,钢筋表皮锈蚀膨胀,使裂缝不断加大,混凝土强度下降并发生剥离、钢筋外露、锈蚀更加严重,板肋的混凝土保护层多处出现坠落现象,屋面板损坏程度达到60%以上,给车间的正常生产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2 改造要求为保证工房的正常使用,需要对该工房的屋面系统进行加固维修改造。
作为生产场所,屋面改造应遵循安全、经济、可行的原则,以保证生产安全为首要目的,建筑加固维修改造的成本应尽可能小。
正常生产中的企业,停产会给企业、职工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也对生产要素市场产生影响。
因此,应选择合适的、可行的加固、维修、改造方案,将屋面改造施工给企业生产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
3 方案选择3.1 加固法针对大型屋面主肋损坏严重,可采用型钢梁加固法,即将两根槽钢[14放置于屋面板主肋内侧,槽钢两端搁置在屋架上,在支承处用垫板顶紧,槽钢顶面也要求和屋面板小肋底部顶紧,两根加固槽钢的位置固定后用槽钢[8作水平连系杆并焊死。
此加固方法耗钢量大,现场施工难度较大,而且增加屋盖系统的重量,只能适用于个别屋面板损坏的加固。
国内“三旧改造”模式总结一、广州模式:遵循“修旧如新,保留历史旧貌”改造原则,将老厂打造成专业领域创意园案例1:纺织机械厂,打造华南第一T台广州纺织机械厂,建于上世纪50年代。
原厂址实施广州T .I.T .纺织服装创意园项目。
建成以服装创意为主题,集信息发布、产品展示、商务交流、时尚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服装产业创意平台,打造华南地区规模最大、投入最多、档次最好的T台。
在保留纺织机械厂的生态原貌和纺织工业元素之外,通过对原有厂房的修复、推倒重建,形成首期包括服务配套区、品牌设计区、跨界创意区、展示发布区、休闲红酒区和时尚名店区在内的6个功能区。
该园区占地面积为9万多平方米,改造后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容积率仅0.4,是个名副其实的“公园式创意园”。
案例2:六旬老广铝,变身全国最大茶广场广州铝材厂(原先生产铅材)成立于广州解放前。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老厂迎来最为辉煌的一段时期,从生产铅材改为生产铝材,白天鹅宾馆、美国驻广州领事馆、东方宾馆、好世界大厦、世贸中心,那个年代广州新建的标志性建筑使用的铝材几乎都是从花地河畔运出去的。
老厂的荣誉顶峰是在本世纪初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
像其他旧厂房改造项目一样,铝材厂的改造核心问题是怎么改。
针对广州举办亚运的契机,兴建一个茶文化体验区,引进云南普洱、安华黑茶、西湖龙井、贵州绿茶、台湾阿里山高山茶等各地茶商前来建设各自的茶馆,不仅可以让市民不出广州就可以体验到各地的茶文化,更可以让亚运期间的外国游客全景式的接触中国茶文化。
除了体验区之外,还计划兴建一个茶文化博物馆,并打造茶文化的产学研示范区。
二、上海模式:政企合力运作,尊重与创新,探索旧城改造新路案例1、格林春岸嘉定历来是上海的重镇,也是上海的人文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
改革开放以来,嘉定早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国际汽车城,而F1上海站的成功举办,更让嘉定这个历史名城成为国际上竞相关注的焦点。
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案例分享1. 张江高科技园区升级改造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中国最早的高科技园区之一。
随着科技发展的迅猛,园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升级改造,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科技产业需求。
改造的重点包括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引进高端科技人才等。
通过升级改造,张江高科技园区成为了国内外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聚集的重要地区。
2. 广州开发区升级改造广州开发区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开发区之一。
为了提升园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广州开发区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
改造的重点包括优化园区的交通网络,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环境保护措施等。
通过升级改造,广州开发区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入驻,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3. 成都高新区升级改造成都高新区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之一。
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成都高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升级改造。
改造的重点包括提升园区的创新能力,加强科技研发和产业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等。
通过升级改造,成都高新区成为了中国西部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
4. 深圳前海自贸区升级改造深圳前海自贸区是中国自贸区改革的试验田之一。
为了推动自贸区的建设与发展,前海进行了一系列的升级改造。
改造的重点包括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金融创新,吸引国际企业入驻等。
通过升级改造,前海自贸区成为了深圳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点。
5. 上海自贸试验区升级改造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中国自贸试验的先行者之一。
为了提升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水平和创新能力,上海自贸试验区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
改造的重点包括推动金融改革,加强跨境贸易便利化,促进科技创新等。
通过升级改造,上海自贸试验区成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6.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升级改造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是中国最著名的科技园区之一。
为了保持科技创新的领先地位,中关村进行了一系列的升级改造。
改造的重点包括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端科技企业,引进国际合作等。
通过升级改造,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了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
全国厂房改造商业成功案例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厂房改造成为了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
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还可以为商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以下是全国厂房改造商业成功案例:
1. 北京798艺术区
北京798艺术区是国内著名的艺术区之一,其前身是原国营798电子厂,经过改造后成为了一个融合了艺术、设计、文化、时尚和商业的综合体。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各类文化活动、时装秀、展览等的重要场所,也是艺术品购买、创意设计和时尚消费的热门地点。
2. 上海创意园区
上海创意园区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其前身是曾经的上海老厂房。
创意园内融合了文化、创意、设计、艺术和商业等元素,吸引了各类创意企业和商业机构入驻,打造了一个有活力、有创意的园区氛围。
3. 广州红砖厂艺术区
广州红砖厂艺术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是广州城市更新的重点项目之一。
这里曾经是广州市内最大的面粉厂,经过改造后成为了一个汇聚了文化、艺术、设计和商业元素的特色园区。
红砖厂艺术区内的各类文创产品、创意设计和艺术品都备受游客和市民的喜爱,成为了广州市一个重要的文化、艺术和商业中心。
厂房改造已经成为了城市更新和商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这些成功案例为其他城市和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工厂生态改造案例今天给你们讲个超酷的工厂生态改造故事。
有这么一家老工厂,以前那可真是个“灰色怪兽”。
厂房是那种灰扑扑的,大烟囱整天冒着黑烟,周围的空气总是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
厂子里的地面也是黑乎乎的,到处都是油渍和垃圾,感觉就像一个被污染的小世界。
不过呢,厂子里来了个超有想法的老板,他决定要给这个老工厂来个大变身,就像给一个邋遢的大汉来个超级时尚大改造。
第一步,这个老板就盯上了那些大烟囱。
以前啊,烟囱里排出的废气就像恶魔的气息一样,污染空气。
现在呢,他们给烟囱安装了超级厉害的废气处理设备。
就像是给烟囱戴上了一个空气净化的大口罩,那些黑烟经过处理之后,变得干净多了,不再是黑乎乎的一片,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降低,就像从一个坏小子变成了一个文明小青年。
然后就是厂子里的地面。
之前那又脏又乱的地面可不行,他们就像是给地面做了个超级大SPA。
把那些油渍先清理干净,然后重新铺设了环保的地面材料。
还在工厂里种上了好多绿色植物,沿着道路两旁,就像给工厂穿上了一条绿色的裙子。
这些植物可不光是好看,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空气净化器,吸收着二氧化碳,释放出新鲜的氧气,让厂子里的空气变得清新宜人。
还有水的问题呢!以前工厂排放的废水就像一潭脏臭的死水,直接排到附近的河流里,把小河都弄得脏兮兮的。
现在他们建立了一套超级复杂又超厉害的污水处理系统。
废水要经过好多道工序的处理,就像给废水洗了个超级彻底的澡。
处理后的水变得清澈透明,一部分还能在工厂里循环利用,比如用来浇灌那些绿色植物,或者用于一些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生产环节。
这就像是把一个浪费水资源的大手大脚的家伙变成了一个节约用水的小能手。
再说说这个工厂的屋顶。
以前屋顶就是光秃秃的一片,啥也没有。
现在他们把屋顶变成了一个小型的“绿色农场”。
种上了各种蔬菜和花卉,在阳光的照耀下,屋顶就像一个五彩斑斓的小花园。
这不仅让工厂看起来更加漂亮,还能起到隔热的作用,夏天的时候,厂子里都没那么热了,就像给工厂戴上了一顶清凉的草帽。
通风工程成功案例一、老厂房的“呼吸”革新。
在城市的角落里,有一个老旧的工厂厂房。
这个厂房就像一个老迈的巨人,内部空气沉闷又浑浊。
工人在里面干活,就像在蒸笼里一样难受,而且空气质量差还影响大家的健康。
老板决定进行通风工程改造。
工程团队来了之后,那可是像侦探一样把厂房的角角落落都勘察了一遍。
他们发现厂房的窗户设计不合理,而且没有专门的通风设备。
于是,他们开始大展身手。
在厂房的顶部安装了几个大型的排风扇。
这些排风扇就像巨人的鼻孔,呼呼地开始把厂房里的闷热空气往外排。
然后,在厂房的侧面安装了一些进风口,还配上了空气过滤装置,就像给厂房戴上了一个口罩,只让干净清新的空气进来。
工程完工后,厂房的空气立马就有了变化。
工人一进去,都感觉像走进了一片小森林,清新的空气在厂房里欢快地流动。
大家干活的效率也提高了,而且生病请假的人也少了很多。
这个老厂房就像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又开始充满生机地运转起来了。
二、美食街的清新秘诀。
美食街,那可是美食的天堂,但也是油烟和异味的“集中营”。
每一家餐馆都散发着各种味道,混合在一起就成了一种奇怪的“美食街专属味道”,这可让逛街的顾客们有点受不了。
有个聪明的管理者决定给美食街来个通风大改造。
通风工程团队针对美食街的特殊情况制定了一套超棒的方案。
他们在美食街的屋顶安装了强大的抽风系统,这个抽风系统就像一个超级大嘴巴,贪婪地把各个餐馆飘出来的油烟和异味一股脑儿地往上吸。
然后,沿着美食街的两旁,安装了一些带有香味散发功能的通风口。
这些通风口会释放出淡淡的清新香味,像是刚刚修剪过的草坪散发出来的味道。
经过这么一改造,美食街可就大变样了。
食客们走在美食街上,不再被刺鼻的味道困扰,而是在享受美食香味的同时,还能闻到清新的空气。
餐馆的生意也变得更好了,因为顾客们更愿意在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里品尝美食。
三、学校教室的“空气魔法”学校里的教室,学生们就像一群小树苗,需要清新的空气才能茁壮成长。
可是有些教室因为人员密集,通风不好,一到课间就充满了各种味道,有汗味、书本的味道,还有一些说不上来的怪味。
工业改造案例【篇一:工业改造案例】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曾经代表城市工业文明、象征城市经济发展的工厂及工厂群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这些旧工厂的价值及其所蕴含的历史痕迹并未随之消失,相反,随着全新的创意产业、新兴产业等新鲜血液的注入,旧厂房的生命也通过承载功能的变化重新焕发出生机,再一次推动着城市的变迁。
本文将通过国内外旧工厂改造的发展历程及典型案例来探究成功的种种成因。
一、国外旧改成功案例分析美国纽约soho区:旧工厂变身时尚街区类别:改造街区位置:美国纽约特色:通过功能布局的整合,打成综合性的时尚街区soho是英语单词south ofhouston的缩写,指的是处于纽约下城houston街。
1850年的soho地区建起了大批铁铸的厂房,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的加工厂和艺术展览区。
60年代,一些主要由画家和雕塑家组成的艺术家陆续搬进soho区,把这些空置的工厂变成工作室。
到70年代,政府将这个地区划分成居住区并加以保护,一些商家和有经济实力的画廊也相继进入,使soho发展成集居住、商业和艺术为一身的一个完善的社区,被誉为艺术家的天堂。
今天的soho它是商业和艺术充分融合的区域,是富有个性的、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商业区,是时尚的代名词。
1967年美国旧金山吉拉德里广场类别:工厂改造位置:美国加州旧金山渔人码头特色:全美第一座工厂改造的露天购物中心1864年,这里叫做毛线磨坊(woolen mill);1893年,意大利移民吉拉德里(domingoghirardeli)以细火慢熬生产的意大利巧克力,推出后大受欢迎,便买下这栋大楼作为工厂;1964年,已经废弃的巧克力厂、毛纺厂等旧建筑被改建为商店及餐饮设施,成为全美第一座工厂转型的露天购物中心,并改名为吉拉德里广场。
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旧工厂改造风潮进入了延展期。
随着工业文明的衰落,越来越多的旧工厂改造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功能上的再生;同时,日本也紧跟欧美部分加入了经济转型和旧厂房改造之列,其代表项目是1974的仓敷阿依比广场项目(图示案例2)。
世界上有名的旧厂房改造案列
以下是一些世界上知名的旧厂房改造案例:
1. 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倫敦,英國):該著名博物館原本是一個電力發電廠,經過改造後成為一個現代藝術館,並于2000年正式開放。
2. 柏林香蕉俱樂部(Berghain,柏林,德國):該著名的夜店原本是一座發電廠,現在已成為全球最知名的電子音樂俱樂部之一。
3. 巴黎龐畢度中心(Centre Pompidou,巴黎,法國):這座當代藝術博物館位於一座前工業大廈內,是巴黎市中心的地標建築之一。
4. 紐約高線公園(High Line Park,紐約市,美國):這個城市公園原本是一條廢棄的高架鐵路,通過改造成為一個城市公園,成為紐約市的旅遊熱點。
5. 東京SONY音樂廳(Sony Music Roppongi Museum,東京,日本):這座音樂廳原本是一個火力發電廠,經過改造成為一個音樂廳和展覽空間,是東京藝術和文化的一部分。
以上只是一些世界上著名的旧厂房改造案例之一,當然还有許多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案例,旧厂房改造成为博物馆、剧院、餐厅或社区公园等不同用途的建筑,不仅保留了历史遗迹,还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文化。
工业厂房改商铺处理案例
旧厂房改造方向:为创意产业服务的办公室、商铺等商业为主,旅馆、博物馆、体育馆为辅。
办公室:文创产业办公室,接近4A写字楼标准;商铺:民俗、创意商品、艺术品、收藏品销售展示;旅馆:星级酒店标准或特色主题旅馆方向打造;博物馆: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展览;体育馆:超大空间的有效利用。
更多的旧厂房改造不拘于一种形式,而是多种形式相结合,比如既有办公又馆店、体育休闲,展览馆等。
既满足办公功能同时具备旅游休闲功能。
旧厂房、仓库改造成商业,发展商业、文创产业,对于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再利用和对历史文化、工业文明的延续有重要意义。
田子坊是老街、旧厂房、里弄居民区发展为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之一,上海典型的为数不多的原生态石库门建筑,位于原法租界和华人居住区,是工业区和商业居住街区的过渡地带。
在老建筑基础上,无大面积进行更新的,但商家自发的从立面、窗、墙、屋顶进行创意改造,充满艺术感。
9- 在5000平方米内引进了10个国家与地O区的艺术人群,他们在这里设立了设计室、工作室。
若厂门前有10根旗杆上飘着10面不同国家的旗子,象在开一个小型的国际艺术博览
会。
旧厂房改造经典案例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许多旧厂房开始闲置,这些废弃的厂房给城市景观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然而,一些有远见的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将这些废弃的厂房改造成可使用的空间,不仅为城市增添了新的活力,还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本文将介绍几个在旧厂房改造方面取得成功的经典案例。
案例一:798艺术区(北京,中国)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798艺术区,原是20世纪50年代的电子仪表厂,因工业衰退而废弃。
2002年,一些艺术家将其改造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展览空间。
通过修复老厂房的外观和内部结构,他们保留了原有的工业风格,并融入了现代艺术元素。
这个区域现在成为当代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聚集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显著的增长。
案例二:Dynamo 工厂(苏黎世,瑞士)位于瑞士苏黎世的 Dynamo 工厂曾是一家发电厂。
2011年,当地政府投资将其改造成一个多功能的文化和娱乐中心。
该项目保留了厂房的工业外观,但对内部进行了全面改造,增加了音乐演出厅、展览空间、剧院和餐厅等设施。
这个改造项目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文化场所,也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为城市的旅游业带来了显著的增长。
案例三:芝加哥市中心米卡厂(芝加哥,美国)芝加哥市中心的米卡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旧厂房,曾是一家铸铁制品公司的总部。
在20世纪80年代,这个厂房被废弃了很长时间。
2004年,一家地产开发公司将其改造成高档住宅和商业综合体。
在保留了建筑物的外观和一些原始工业元素的同时,内部进行了全面的翻新。
米卡厂现在是芝加哥市中心最受欢迎的住宅区之一,吸引了许多年轻专业人士和艺术家。
案例四:基尔菲特特拉斯(布达佩斯,匈牙利)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基尔菲特特拉斯是一个以前的面粉厂。
经过改造后,这个区域成为布达佩斯最时尚和独特的休闲场所之一。
改造项目保留了厂房的原始建筑和一些工业元素,同时增加了许多特色商店、餐厅和咖啡馆。
基尔菲特特拉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当地居民,成为一个繁忙而有趣的社交场所。
上海老厂房改造的十大经典项目上海城区里曾坐落着大大小小的厂房,随着拆除、重建,一个个老厂变成了空城。
它们被重新包装,华丽转身。
今天带你细说上海改造的老厂房,旧貌换新颜,尚能去否?你去过几个?1、玻璃博物馆——上海轻工玻璃公司地址:宝山区长江西路 685 号这里曾是上海轻工玻璃公司的玻璃窑炉车间,它曾见证了上海玻璃工业发展的百年历史和玻璃文化。
如今,它已蜕变成一家极具现代概念的博物馆,依旧在传说着火与热交融演变的神话直到现今玻璃在宇宙航行器上的故事。
博物馆主展馆本身坐落于曾经的玻璃窑炉车间内,原来的建筑结构依然清晰可见,开放式的工作室顶棚,粗糙的车间地面,墙壁。
光滑的黑色墙面展柜反射出LED 灯带和多媒体屏幕,为空间不时地创造出一些闪光点。
2、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南市发电厂地址:黄浦区花园港路 200 号 ( 近苗江路 )位于浦西的这座特别的建筑,如今已经蜕变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难以想象上世纪的铜皮铁骨竟与当代艺术如此完美地结合。
还记得当年南浦大桥下的那管大烟囱吗?烟囱上的巨型温度剂攀升的速度还不及全国人民瞻仰世博盛况高涨的热情。
要说起这座建筑的历史,它连同城市未来馆本是原南市发电厂的遗存。
从1897 年创建首家发电厂——南市发电厂,到2007 年关闭,恰好走过110 载峥嵘岁月。
曾经给上海县城带来第一线电光的老发电厂退出了历史舞台,几易其主后,这里竟成了艺术家的灵感磁场,焕发着勃勃生机。
3、八号桥——前上海汽车制动器厂地址:建国中路 8~10 号8 号桥是由 20 世纪 70 年代所建造的上海汽车制动器厂老厂房改造而成,改造始于2004 年3 月,是上海老厂房改造较早的项目之一,由时尚生活中心进行改造,为上海首批创意产业集聚区。
项目总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建筑面积逾 20000 平方米,其前身是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约 15000 平方米的老厂房。
该项目吸引了众多创意类、艺术类及时尚类的企业入驻,包括海内外知名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制作、画廊、广告、公关、媒体、顶级餐饮等公司,如设计金茂大厦的S.O.M、设计新上海国际大厦的B+H、英国著名设计师事务所ALSOP、法国F-emotion 公关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