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X线摄影
- 格式:ppt
- 大小:10.28 MB
- 文档页数:140
普通X线摄影,CT,MRI区别与关系X线摄影、CT、MRI等技术均是影像科进行疾病诊断的重要检查技术,但是关于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关系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也会提出很多的疑问,别说某一个部位发生疾病后,在对其进行诊断时为什么即需要进行X线摄影诊断,还需要进行CT和MRI诊断呢?比如某患者在表现出明显的胸痛症状时,到底应该选择普通X线摄影诊断呢还是进行CT诊断呢?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被应用于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广泛,人们对影像学检查方式的依赖性也逐年增高。
相信有很多患者在纠缠的过程中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症状描述建议患者进行相关检查。
关于具体的诊断方式有很多病人不了解。
下面我们就详细的分析一下不同影像技术的特征以及优势,并提出一些有效选择诊断方式的建议。
1普通X线摄影诊断技术普通X线摄影诊断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也就是充分的利用了X射线的穿透作用对疾病进行了诊断。
在应用X线照射的过程中,采用的X线摄影机会发出一道X线束,此光束对病灶部位进行扫描后会形成平面影像,但是在扫描的过程中又会受到机体肌肉组织、空气、骨骼吸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得到的平面影像中出现不同的灰度。
医学者认为普通X线摄影诊断是临床上对骨骼、肠胃以及胸部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的常用方式,利用此种承担方式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可得到内部病变组织的纤维纹理,所获得的平面影像能够对病变情况进行分辨。
正是由于普通x线摄影诊断能够为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所以近些年来被广泛的应用在了多种疾病的诊断中,普通X线摄影诊断技术能够检出肺癌、牙齿、骨折、肺炎以及乳腺癌等疾病,特别是对一些疑似脊柱、四肢等部位的外伤性疾病以及其他骨折损伤性疾病,在床上应将普通x线摄影诊断作为首选方式。
在诊断的过程中,对于机体不同细胞结构生成的影像会出现相互重叠的情况,保持一切病灶隐匿不易被发现,所以漏诊率及误诊率较高。
普通X线检查——X线摄影常规一、X线摄影操作常规【操作步骤】1. 阅读申请单核对被检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X线号、了解病情。
明确摄影部位及检查目的。
2. 确定摄影位置一般以常规概观片为主,局部片为辅。
3. 准备非急腹症患者的腹部平片检查应提前做好肠道准备(清洁灌肠或前晚服缓泻剂);腹部、盆腔、下部脊柱摄片,应询问患者近期曾否做过有关造影检查,以免造影剂遮盖被检部位。
4. 衣着及敷料的处理被检部位可着薄棉织品衣服,除去可造人工伪影的其他物品。
5. 选择胶片根据摄影部位及检查情况,选择适当的胶片(大小、类型)和增感屏(光谱、增感率、颗粒度等);两分割摄影时应按解剖学位置,使影像上下方位一致,便于阅片对比。
6. 标记准确标记被检者的资料( X线号、检查日期、方位等及其他(如造影剂引人时间、体层厚度、病变部位局部定位等) 。
7. 测量体厚,训练呼吸动作。
8. 摆摄影位置按要求正确摆好位置,对好中心线,调整摄影距离及照射野。
9. 拟定并调节摄影条件根据被摄部位的厚度、组织结构情况等选择适当的管电压、管电流及曝光时间。
10. 经复核无误后曝光。
11. 摄影后处理摄影完毕,移开X线管,协助被检者离开摄影台;填写摄影单;胶片打印。
【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
2. 掌握禁忌症。
如疑颅底骨折的病人禁止摄颅底片;垂危病人应先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作检查。
3. 摆位动作要轻柔、迅速、尽量减轻患者痛苦;对特殊病人(如怀疑脊柱骨折者)更应小心,必要时可改变投照方向(如水平照射等)进行摄影以减少搬动,防止加重损伤。
4. 检查过程中,态度要严肃、认真、和蔼;检查异性病人时,态度要端庄,必要时可请第3人在场。
5. 爱护设备,机器操作要轻柔、准确,严禁超载使用;X线曝光中严禁调动各调节器。
二、摄影原则1. 焦点的选择摄影时,在不影响X线球管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 以堤高X线照片的清晰度。
小焦点一般用于四肢、头颅的局部摄影。
普通X线投照体位四肢X线摄影【适应证】1.外伤。
2.感染。
3.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4.先天性畸形。
5.关节病变。
6.骨骼生长障碍。
7.全身性骨疾患。
【禁忌证】X线四肢摄影检查基本上没有特殊的禁忌证。
所以,下文中除特别交待外,将不再列出禁忌证。
【摄影前准备】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
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3.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记等)要齐全,核准无误。
4.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5.清除病人检查部位可能造成伪影的衣物等。
6.针对检查部位,准备适当的防护物品。
一、上肢X线摄影(一)手——后前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在摄影台旁侧坐,曲肘约90度。
2.手掌紧贴暗盒,五指自然分开,第3掌骨头置于暗盒中心。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经第3掌骨头垂直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1.为防止手的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
2.照片影像应包括腕关节及指端。
3.单独检查2~5指的某一指正位时,均采用此体位,用片大小酌情而定。
(二)手——掌下斜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在摄影台旁侧坐,曲肘约90度。
2.第5掌骨和指骨内侧贴近暗盒,手内旋,使手掌冠状面与暗盒成45度角。
3.五指均匀分开,稍弯曲,指尖触及暗盒。
4.摄影距离为90~100cm。
5.中心线经第5掌骨头垂直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1.为防止手的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
2.照片影像应包括腕关节。
3.检查拇指和示指时,采用拇指侧靠片的侧位;检查3~5指侧位采用小指侧靠片。
(三)腕关节——后前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坐于摄影台旁,肘部弯曲,约成90度。
2.手呈半握拳,腕关节置于暗盒中心,腕部掌面紧贴暗盒。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经尺骨和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1.为防止腕部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
普通X线摄影操作规程
一、阅读检查申请单:认真阅读检查申请单,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病区、床位号及收费情况;详细了解和观察患者的病情,明确投照部位和检查目的。
二、机器设备检查:按检查申请单的检查要求,检查确认机器的功能运行情况。
三、确定摄影位置:根据医嘱用常规位置投照;如遇特殊病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征求申请医师的意见后摄取其他位置,如切线位、轴位等。
四、摄影前的准备:去掉一切影响图像的物品,如发夹、金属饰物、膏药敷料等。
有条件者应换上专为患者准备的衣服;投照腹部、下部脊柱、骨盆和尿路平片时,应确认患者肠道准备情况。
五、技术选择:根据申请单要求和患者体形情况进行摄影技术选择和器官程序选择。
六、安置患者:引导患者进入检查室并安置于检查床上。
七、训练患者动作:根据摄影要求训练好患者的呼气、吸气或屏气动作,要求患者尽量配合。
八、暗盒选择及摆放:根据申请单要求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尺寸的暗盒,将暗盒放置在合适的位置。
九、摆体位对中心线:以尽量减少患者痛苦为原则,依照检查部位及检查目的,摆好体位;调整中心线,调整照射野和焦片距;作好患者的必要防护。
十、曝光:确认各步骤完成后,再次调整校正曝光技术条件,然后进行曝光;曝光过程中注意观察控制台各仪器仪表显示情况。
十一、暗室洗片技术,片洗出后、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可让患者离开。
十二、将照片登记整理后交由诊断报告医师出具报告。
普通 X线摄影的缺点与 CR、 DR摄影优点比较分析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开始迅速崛起。
放射医学的影像无片化技术的应用成为当前医疗事业的一大难题,放射医学技术得当不但能够减少医疗过程中对人身体产生的伤害,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放射医学影像无片化的应用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重大突破。
有鉴于此,本文将对普通X线摄影的缺点与CR、DR摄影优点比较进行分析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普通X线;CR、DR;放射医学;胶片影像;技术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放射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创新,放射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在当前数字化时代,研究影像技术如何充分、正确地使用设备,有效地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在尽可能减少患者伤害和痛苦,快速获得直观、真实和满足临床需要的影像,已成为放射科工作的重要课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的探索。
综上,本文将对放射医学影像普通X线摄影的缺点与CR、DR摄影优点技术应用进行分析阐述。
1对于放射医学技术的研究及解读放射医学影像CR、DR摄影无片化技术就是将DICOM格式的影片信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发送给临床各个科室的电脑,让医生通过DICOM格式的影片信息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诊断。
DICOM格式的影片信息通过对图片的处理能够使图片内容更加清晰,同时可以对影片中的内容进行多方位观察,诊断的结果相对于传统胶片化影像更加准确。
放射医学技术包括常规放射学、磁共振成像、超声医学、CT和DSA。
由适当的操作技能和对这些技术基础理论的学习,改进医学影像技术的操作和使用为了达到更好地展示相关疾病患者的症状,医师还必须展示临床医学的相关理论和操作技术,掌握基础医学和电子学及相关疾病诊断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影像诊断技术;同时操作技术人员还必须掌握最新的诊断知识,更好地理解医学影像学的边界理论和发展趋势。
许多用于疾病诊断的成像技术与多种疾病诊断方法,即使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医学影像与诊断工作密不可分,具有相互渗透的特点,相互依赖和相互限制。
X线最常用的摄影方法X线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用于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的病变和异常情况。
X线摄影是通过使用X射线,将人体内部的结构和组织显影在X光片上的过程。
X线摄影方法有多种,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最常用的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常规X线摄影。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X线摄影方法。
患者需要在X射线机上采取特定的体位,如站立、坐位或仰卧位,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观察目标部位。
X射线机会发出一束X射线通过人体,照射到X光片上。
通过这种方法,医生可以观察骨骼、肺部和胸腹部等部位,以诊断骨折、肿瘤和肺炎等疾病。
第二种方法是造影剂辅助的X线摄影。
在某些情况下,常规X线摄影方法无法提供足够的信息,需要使用造影剂来增加对特定部位的显影效果。
例如,在消化道检查中,患者需要饮用或注射含有钡剂的溶液,以便在X光片上观察消化道的情况。
通过这种方法,医生可以检测消化道出血、溃疡和肿瘤。
第三种方法是数字X线摄影。
与传统的胶片X光片相比,数字X 线摄影采用数字技术将图像直接转换为数字信号。
这种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图像,减少重复曝光的需要。
此外,数字X线摄影还可以实现图像的电子化存储和远程传输,方便医生进行远程会诊和图像共享。
第四种方法是口腔X线摄影。
口腔X线摄影主要用于检查口腔颌面部的疾病,如龋齿、牙齿畸形和颌骨感染等。
常见的口腔X线摄影方法包括牙齿X线片、颌骨X线片和全口摄影。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口腔内部结构和牙齿的详细信息,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进行口腔疾病的诊断。
第五种方法是计算机断层扫描(CT)摄影。
CT扫描是一种高级的X线摄影技术,可以提供更详细和三维的图像。
它通过多次旋转照射和感应器接收来捕捉大量的X射线图像,并使用计算机将这些图像合成为立体图像。
CT摄影广泛应用于脑部、胸腹部和骨骼等部位的检查,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综上所述,X线摄影方法包括常规X线摄影、造影剂辅助的X线摄影、数字X线摄影、口腔X线摄影和CT摄影等。
普通X线摄影体位显示标准一.胸部后前位:1、包括胸廓、全部肺野及两侧肋膈角;2、两侧胸锁关节对称,肩胛骨位于肺野外方;3肺野密度适中,肺尖显示在锁骨上方,纵膈内1-4胸椎显示清晰;4、肺门位于肺内带中部,肺纹理由肺门呈放射状伸向肺野,层次清晰;5、肺纹理、肋骨、膈肌及心脏边缘锐利;6、心脏居中偏左;7、高千伏显示层次丰富、与肋骨纵膈与心脏等重叠肺组织显示清晰,气管和支气管的形态和管壁显示良好,心脏及大血管边界较锐利。
二.胸部侧位片:1、胸片包括肺尖膈肌及前后胸壁;2、胸骨及胸椎呈侧位缘;3、从颈部到气管分叉部,能连续追踪到气管影像;4、心脏大血管居中偏前;5、心前、后间隙肺野清晰,食管显影时位于心影后方。
三.手正位:显示第2-5掌、指骨正位影像,拇指的掌、指骨斜位像。
四.手斜位:显示第2-5掌、指骨斜位像。
五.腕关节正位:1、显示腕骨、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正位影像;2、腕桡关节面清晰。
六.腕关节侧位:1、显示腕骨、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侧位影像;2、腕骨重叠较多,月骨显示较为清晰。
七.尺桡骨正位:显示尺、桡骨正位影像。
八.尺桡骨侧位:显示尺、桡骨侧位影像。
九.肘关节正位:显示肘关节正位影像,关节间隙清晰。
十.肘关节侧位:1、显示肘关节侧位影像;2、关节间隙清晰;3、肱骨两髁影像相重叠。
十一、肱骨正位:显示肱骨正位影像。
十二、肱骨侧位:显示肱骨侧位影像。
十三肩关节正位:显示肩关节正位影像,关节间隙显示清晰。
十四、肩胛骨正位:显示肩胛骨正位影像。
十五、锁骨正位:1、显示锁骨正位影像;2、肩锁关节及胸锁关节影像显示清晰。
十六、足正位:显示趾骨、跖骨及部分跗骨正位影像。
、十七、足斜位:显示足部xx斜位影像。
十八、跟骨侧位:1、显示跟骨侧位影像;2、跟骨形态、骨质,跟骨关节、跟距关节。
十九、踝关节正位:1、显示踝关节正位影像;2、关节间隙清晰。
二十、踝关节侧位:1,显示踝关节侧位影像;2、踝关节xx影像显示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