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X线摄影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胸部 X 线摄影操作规程【适应证】1.肺部及支气管病变2.心脏及大血管病变3.纵隔和横膈病变。
4.胸膜和胸壁病变。
5.肋骨骨折及骨质转变。
6.常规体格检查。
【摄影前预备】1.认真核对X 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
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依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3.X 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记等)要齐全、核准无误。
4.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5.去除病人胸部可造成影像伪影的衣服和饰物。
6.对病人进展吸气、屏气训练。
〔一〕胸部-后前立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站立于立位摄影架前,取后前位,两足分开,站稳。
2.人体正中矢状面与暗盒长轴中线重合,下颌略仰,暗盒上缘超出两肩。
3.双肘屈曲,手背置于臀部,肘部尽量向前贴紧摄影架。
4.使用滤线器。
5.摄影距离为 150-180cm。
6.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第 6 胸椎垂直射入暗盒。
7.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留意事项】1.设备条件具备时,应承受高电压摄影,滤线栅比值不小于10∶1。
2.进展病人呼吸屏气的训练。
3.去除胸部一切可能产生伪影的衣、物。
4.重症病人及婴幼儿可实行半卧位或仰卧正位摄影。
【评价标准】1.两胸锁关节对称;2.两肩胛骨推出肋外;3.两侧肋隔角显示;4.两锁骨居平与第 4 后肋重选重叠且仅与肺尖下 1/3 重选重叠;5.布局适宜。
【质控要点】1.收腹、前胸紧贴胶片;两肩放松,两手背贴臀上部,两肘前推两肩紧贴胶片;2.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第 6 胸椎达胶片。
〔二〕胸部-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立于立位摄影架前,被检侧靠近胶片。
2.双上肢上举,围绕头部。
两足分开,以稳定身体。
3.胸部腋中线对准暗盒长轴中线。
4.胶片上缘应超出肩部,下缘包括前后肋膈角。
5.使用滤线器。
6.摄影距离为 150-180cm。
7.中心线经腋中线第 6 胸椎水平高度,垂直射入暗盒。
放射科操作规程
1.工作人员上岗后首先检测电源.电压及机器是否正常.在安全范围内准备投照工作.
2.各种X线检查,应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会诊单,摄片时应根据临床医师诊断要求,决定摄片方法.位置.胶片规格.数量.计价金额等.原则上实行先交费(或计帐)后摄片.根据投照部位厚度.机器和片速选择取光条件,并记录于会诊申请单后,同时签名.努力提高甲级片率.
3.投照部位应尽量免去衣物.装饰品.药膏等.对夹板牵引物.敷料.石膏等,必要时须经临床医师同意拆除后再行投照.
4.防止铅字号码错乱和与诊断区域重叠.
5.投照完毕,因特殊情况不能保证照片质量,应嘱咐患者等候,立即冲洗胶片致能满意诊断后方嘱病人离去.
6.危重病人或做特殊检查造影病人,须经临床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以防意外,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并及时将湿片送入阅片室.(各种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登记,并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7.阅片室送来处理片,应予及时处理,不得无故拖延.
8.X片在未出诊断报告前或湿片,一般不得外借.临床医师需要参考时,可到阅片室阅片.急诊会诊或急症手术者需要用片时,必须完备借片手续,用后归还9.认真做好申请会诊单.片号,片袋的查对工作,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10.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电安全,下班要切断电源,并做好防护工作.工作人员定期健康体检,并安排休假.
11.投照人员应积极钻研业务技术,不断提高投照质量和新的检查方法,避免浪费.
12.发现机器故障或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争取及时修理,并做好记录.。
x线操作规程X线操作规程一、X线操作环境要求1. X线操作室应该保持清洁、整洁,在操作室内不得放置其他物品,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
2. X线操作室的温度和湿度应处于适宜的范围,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在X线操作室内,不得吸烟、饮食或者储存易燃、易爆物品。
4. X线设备应与其他电器设备隔离,以避免电磁干扰。
5. 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眼镜等。
二、X线设备操作1.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并掌握X线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了解设备的各项功能和操作方法。
2. 在使用X线设备之前,要检查设备的电源、插头等是否正常,确保安全。
3. 在设备操作过程中,严禁随意更改设备的设置和参数,必须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
4. 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安全系统,了解紧急停机按钮和报警系统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5.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不得随意开启设备的任何盖板或者强行停止设备。
6. 在X线设备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要注意设备的工作状态,如异常噪音、异味等,及时报修或反映。
7. 在设备维修和保养过程中,必须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三、X线辐射防护1. 使用X线设备时,操作人员应站在设备之外,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减少辐射的接触。
2.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辐射防护装备,如铅衣、铅手套等。
3. 在进行X线拍摄时,要确保被检查者身体的其他部位得到最小的辐射暴露。
4. 在进行X线拍摄时,要调整设备的曝光时间和曝光剂量,尽量减少辐射的剂量。
5. 在X线设备维修和保养时,要切断电源并避免辐射暴露。
6. 操作人员要定期接受职业暴露监测,确保辐射暴露在安全范围内。
四、X线设备维护和保养1. 操作人员要定期对X线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在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之前,要切断设备的电源,并进行安全检查。
3. 操作人员要注意设备的清洁,尤其是设备的曝光室和探测器等部位的清洁。
4. 在设备维修和保养过程中,要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一、X线机的使用原则(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
(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
外界电压不可超过额定电压的±10%,频率波动范围不可超过±1Hz。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件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旋钮固定。
(7)X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源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x线片暗盒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毫安值和曝光时间,再调节千伏值。
(6)以上各部件调试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7)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
三、摄影原则(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球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2)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量缩小肢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焦片距。
(3)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度时,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
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得相同效果。
(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患者的呼吸动作对摄片质量有很大影响。
X线摄影技术经验操作规程1.介绍2.设备准备2.1首先,检查X线机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如电缆、电源是否正常连接。
2.2检查并确保曝光时间、电流和电压设置正确。
2.3预热X线源,通常需要2-3分钟。
2.4放置辐射防护屏,确保工作人员和附近人员的安全。
2.5确保试验物体正确放置在机器上,并根据需要适当调整位置和方向。
3.工作程序3.1先确定测试要求和检测目标,以确定适当的曝光参数和扫描设置。
3.2配置图像采集系统并启动机器,确保图像显示屏正常工作。
3.3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滤波器和增益设置。
3.4在设备准备好后,将试验物体移至机械台上并调整焦距,确保试验物体完全在X线束的范围内。
3.5在拍摄前,清除试验物体表面附着物,如尘土或污渍。
3.6确定曝光时间,启动曝光程序,并允许X线束通过试验物体。
注意观察曝光过程中是否存在任何异常。
3.7当曝光完成后,关闭X线源,除去试验物体并检查曝光结果。
如果有需要,可以通过改变曝光参数或调整试验物体位置再次进行拍摄。
4.安全措施4.1所有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必须接受相关培训,了解X线摄影的危险性,并熟悉操作规程。
4.2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铅背心、铅手套和头盔。
4.3尽量减少接触时间,远离X射线源和试验物体。
4.4禁止使用手指直接触碰X射线照片或触摸底片表面。
4.5操作人员离开工作区时,必须关闭X线源并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5.设备维护5.1定期检查和维护X射线机和相关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5.2准确记录并定期更换X射线源的使用寿命,以保证其可靠性。
5.3定期清洁设备和周围的工作区域,以确保无尘、干净的环境。
以上是X线摄影技术经验操作规程的一般要点。
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细节和应用领域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操作人员必须始终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设备的出现,应定期更新和完善操作规程,并及时培训操作人员。
X线拍照技术操作规范X线机的使用原则:1.认识机器的性能、规格、特色和各零件的使用注意事项,熟习机器的使用限度。
2.严格恪守操作规则,正确娴熟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一定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够暂时调理各样技术按钮,免得破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聆听电器零件工作时的声音,如有异样实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器激烈震动,挪动零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阻碍物,挪动式 X 线机挪动前应将 X 线管及各样按钮固定。
7.X 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使用。
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接通机器电源,调理电源调理器,使电流电压指示针在标准地点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 X 线片暗合中心能否在一条直线上。
4.依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5.依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理mA 值和曝光时间,在调节仟伏值。
6.以上各零件调理完成,患者投照体位摆好,全部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7.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
拍照原则: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 X 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纳小焦点拍照,以提升胶片的清楚度。
2.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拍照时应尽量减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可以切近时,应适合增添增添焦片距。
3.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要点察看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刻,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度时,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获得相通成效。
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5.虑线设施的应用:肢体厚度超出 15cm ,或管电压超出 60 仟伏时,一般需加虑线板、虑线器。
6.肢体拍照时,一定包含上下两个关节或周边一端的关节。
7.在同一张胶片上同时摄入两个地点时,肢体同一侧放在胶片同一侧。
X线拍照步骤:1.阅读会诊单:认真阅读会诊单内容,认真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纪,认识患者病史,明确投照部位和检查目的。
x射线操作规程X射线操作规程引言:X射线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然而,由于X射线具有一定的辐射风险,故需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患者的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X射线操作规程,以供操作人员参考。
一、操作人员培训与资格要求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医学背景知识,如解剖学、放射生物学等,并通过相关培训获得X射线操作证书。
2. 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操作规程。
3. 操作人员需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操作设备与器材的选用与维护1. 所选用的X射线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检验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状态。
2. 所使用的防护设施(如铅衣、铅玻璃等)应具备辐射防护功能,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三、患者辐射防护措施1. 在进行X射线检查之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了解其临床情况和可能的风险因素,以便制定适当的X射线检查方案。
2. 对于妊娠期妇女和儿童患者,应特别关注其辐射风险,并在必要时采取额外辐射防护措施。
3. 对于放射性标记物的使用,应遵循相关规定,确保标记物的安全性和合理使用。
四、操作程序与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提前了解患者的病历和检查要求,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在进行X射线检查之前,应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其知情同意。
3. 在操作过程中,应确保患者处于合适的位置和姿势,并帮助其保持稳定以避免动作模糊。
4. 操作人员应穿戴合适的防护设备,如铅衣、铅手套等,并确保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5. 操作人员应严格控制X射线照射时间和剂量,以避免过度辐射。
6. 在进行放射性介入治疗时,应采取额外的辐射防护措施,如在操作区域设置合适的辐射屏障等。
五、事故与应急处理措施1. 在发生事故时,操作人员应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如切断射线源、疏散人员等,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线检查操作规程X常规.医疗规程编号:页码:透视操作规题目:附件:程.适应症:1 胸部各种疾病。
肠梗阻、胃肠道穿孔。
明显的骨折及脱位的诊断及复位。
软组织内不透X线的异物及取出。
透视导向活组织检查标本取出。
输卵管、子宫造影。
.2.禁忌症:重度心衰、休克、极度衰竭体弱者。
3.程序:3.1仔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史及检查要求;要求病人摘除体外所戴的不透X光的物品。
3.2病人站立/或卧位,注意X线防护,使用遮光器控制透视野。
3.3检查应全面有系统地进行,可转动病人,进行多轴观察。
○胸透:自肺野上部开始向下至横膈,检查肋膈1角,注意两侧横膈形态、轮廓和位置高低,比较纵隔、然后检查两侧肺门、两侧横膈的活动幅度。
.心脏和主动脉。
透视过程中病人应连续地作深呼吸运动、观察肺组织的通气功能和横膈的运动幅度。
转动病人于各种不同角度和位置下检查和观察病变的形态、范围、位置和分布情况。
发现纵隔区肿块及检查纵隔淋巴结是否肿大在时,应作食管钡餐检查。
怀疑肺底、少量胸腔积液,应行卧位透视。
发现病变后,应先确定病变的部位,然后考虑病变的性质。
应鉴别病变位于胸壁、纵隔、胸膜、肺或虽间胸膜上。
定位于肺内哪一个肺叶、肺段。
○腹透:自横膈开始向下至骶尾部,主要解2决2个重点问题:一是通过透视观察有无异常气体及液体积聚,例如气腹、胃肠道的胀气扩大及积液、液平面的变化情况、腹内包块影及较大的一些钙化影等;二是通过透视下扪诊,帮助确定气体在肠内抑或腹内,压痛点的定位及肠间隙加宽的实质(是肠壁增厚抑或是网膜增厚又或是腹液所致)。
○避孕环透视:观察盆腔内有否不透X光的3节育环影,注意其形态、大小、位置。
○体内异物透视:根据临床病史,先了解病大小、形状及时间,4人所吞下异物的性质、以及病人表现出的症状,采取不同的透视方法。
如气管异物,食管异物或胃肠道内异物等。
3.4透视结束后及时在病历上作记录,并以示意图表示病变范围。
尽可能地作出透视结果或意见。
4.规程:(流程图)阅读申请单----病人站立或卧位----全面有系统透视检查----记录----诊断/或建议。
放射科X线检查操作规程第一篇:放射科X线检查操作规程放射科X线检查操作规程放射科X线检查一般有X线透视、摄片、特殊检查等。
我单位(院、所)因条件所限一般进行X线透视和X线摄片,现仅述X线透视和X线摄影操作规程。
一、X线透视操作规程1、透视前必须妥善对控制台上的各种仪表,如电源、电压稳定在200v,透视电压、电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2、了解病情及目的,请病人脱去外衣,拿掉一切可造成伪影的金属、膏药等。
3、透视检查应循一定顺序,射野大小适当,将受检部位靠近荧光屏或影像增强系统,以免影像放大。
4、透视应注意脚开关的断续、每数秒间隔一次,一般间断时间应长于曝光时间,以防X线管过热而受损,并减少医生眼睛的疲劳和病人医生不必要的照射量。
一般集体胸部介体透视,平均每人30—60秒钟,疑难病人一次不超过5分钟为宜。
二、X线摄影操作规程放射工作者必须掌握所用X线机特征,使其充分发挥没计效能,摄出较满意的X线照片:为保证机器的安全及延长其使用寿命,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X线机,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1、X线机的使用原则:①首先对X线机有基本认识,了解机器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②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而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的使用安全。
③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可粗枝大叶。
④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防止过载:禁止曝光时转支调节器。
2、操作技术:①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②X线管交换开关调至需用台次位置。
③根据检查方式进行技术选择,如一般摄片应将滤线器、体层、点片等,调至所需位置。
④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源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⑤条件选择,可根据摄片位置,病人情况调节行状值(kvp)毫安值(mA)和曝光时间(s)。
⑥以上各部完毕,患者调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⑦曝光完毕,切断电源,将电源调节到最低值。
⑧所摄X线归咎照片拿到暗室进行处理,送放射医师进行X线诊断。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X线机的使用原则: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器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按钮固定..7.X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使用..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流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3.检查球管、床中心;X线片暗合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4.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mA值和曝光时间;在调节仟伏值..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7.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摄影原则: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胶片的清晰度..2.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量缩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增加焦片距..3.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度时;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得相通效果..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5.虑线设备的应用: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管电压超过60仟伏时;一般需加虑线板、虑线器..6.肢体摄影时;必须包括上下两个关节或邻近一端的关节..7.在同一张胶片上同时摄取两个位置时;肢体同一侧放在胶片同一侧..X线摄影步骤:1.阅读会诊单:仔细阅读会诊单内容;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投照部位和检查目的..2.确定摄影位置:一般根据医嘱用常规位置投照;如遇特殊病例;可根据患者情况加照其他位置;如切线、轴位等..3.摄影前的准备:去掉一切影响X线穿透力的物质;有条件者换上专为患者准备的衣服;投照下腹部、脊柱应事先做好肠道准备..4.选择胶片尺寸:根据投照方式;要求范围;胶片应放置于适当位置..5.安放照片标记:标记应放在暗合的适当部位;不可摆在诊断范围之内..6.摆位置对中心线:依照部位及检查目的;按标准位置摆好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痛苦;根据要求将中心线对准被摄部位;并校对胶片位置;是否包括要求投照的肢体范围..7.测量肢体厚度:8.训练呼吸动作:摆位置前根据要求做好呼吸或屏气动作的训练;要求患者完全合作..9.选择焦片距:按部位要求选择好球管与胶片的距离..10.选择曝光条件:根据投照部位、体厚、生理和机器条件;选择最佳KV;mA及时间..11.曝光:以上各步骤完成后;再校正控制台各曝光条件;是否有错;然后曝光..在曝光过程中;密切注意各仪表工作情况..12.曝光结束后;操作者签名;特殊检查部位应做好记录..1、有效焦点大小的选择:小焦点一般适用于体薄和不易动的部位;如四肢、头部的局部片等;大焦点用于一些体厚和易活动的部位;如腹部、胸部、脊椎等;高KV摄影时也可用小焦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锐利度..2、焦片距和肢片距的选择:投照时病人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暗盒;并且与胶片平行..在肢体与胶片不能靠近时;应尽量增加焦片距;可同样收到放大率小、锐利度高的效果..不能平行时;应根据几何投影原理减少影像变形..3、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利用:中心线垂直于被摄体和胶片为最好的投影方式..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者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得到相同效果..4、滤线设备的应用:一般在摄影千伏超过70KV以上均需使用滤过板;滤去软射线..体厚超过15㎝或60KV以上管电压时需用滤线栅;应注意滤线设备的选择和使用..5、X线管、肢体、胶片的固定:肢体安置不仅要使患者舒适;便于配合;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摄影要求..片盒一般为平放或垂直放置摄影架上..中心线、被摄部位和胶片对准后;将X线管固定..6、照射量的选择:根据摄影部位、体厚和机器性能;选择合适的管电压、管电流和照射时间;对不能合作者尽量用高KV;高mA;短S..7、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摄片时被检者的呼吸动作对影像质量有重要影响..一般不因呼吸运动而产生移动的部位;勿需屏气曝光;有五种情况;即平静呼吸下屏气、深吸气后屏气、深呼气后屏气、缓慢连续呼吸及平静呼吸不屏气..8、体厚的测量:首先要目测体厚测量尺的横杆与游标杆是否平行;使两杆平行才能测得正确的数字;然后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如胸片取第六胸椎处;并应按曝光时状态测量..骨骼部分手正位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手掌紧靠暗盒;将第三掌骨头放于暗盒中心..各手指稍分开..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所有指、掌、腕骨;尺桡骨下端的后前位影像;但拇指显示斜位像..手后前斜位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将小指和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外缘;手放成侧位..然后将手内转;使手掌与暗盒约成45度角..各手指均匀分开稍弯曲..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第二、三和四掌骨互相分开;第四、五掌骨可能稍有重叠..手前后斜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将小指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内缘;手放成侧位..然后将手外转;使手与暗盒约成45度角..各手指均匀分开..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第三、四、五掌骨互相分开;第二和第三掌骨可能稍有重叠..拇指前后位位置:1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肘部垫高..手和前臂极度外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2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前用沙袋垫高..手和前臂极度内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其他四指伸直;也可用对侧手将其扳住;避免与拇指重叠..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掌指关节;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1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和其周围结构也都能清晰显示..2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常被遮蔽;显影不清..拇指侧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或侧坐于摄影台旁;肘部弯曲..拇指外侧缘紧靠暗盒;其余四指握拳;用以支持手掌;防止抖动..中心线:对准拇指;与暗盒垂直..腕关节后前位位置: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腕关节放于暗盒中心;手指握拳;使腕部掌面易与暗盒靠紧..中心线:对准尺骨和令人满意的桡骨茎突联线的中点;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所有腕骨、尺桡骨下端与掌骨近端的后前位影像..腕关节侧位位置: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手和前臂侧放;将第五掌骨和前臂尺侧紧靠暗盒..尺骨茎突放于暗盒中心..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腕骨、掌骨近端和尺桡骨下端的侧位影像;但都相互重叠..腕关节骨龄片位置:左手掌面向下;五指自然分开;平放并贴紧暗盒;中指与前臂成一条直线;拇指和食指约成30度角..X线机球管焦点到胶片的垂线正对第三掌骨头..焦片距85cm..如左手有伤残应拍摄右手;方法同左手..日期及编号铅字置于小指下方和尺骨外测的暗盒边缘处以刚好照下为准;字头向外;字符由近侧向远侧依次排列;最后一个字符为汉字“左”或“右”..显示:一次曝光拍包括左手掌、指骨、腕部至桡尺骨远侧端骨干3-4cm的正位X线片..腕关节轴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将腕关节掌面放于暗盒的前1/3处;腕部垫高约3cm左右..然后嘱患者将手掌极度后倾;并用对侧手扳住被检侧手指;使保持后倾姿势..为了使腕豆骨和钩骨的影像不致互相重叠;可将手指稍偏向桡侧..中心线:向肘侧倾斜25~30度;对准第三掌骨底部上约2cm处;射入暗盒中心..显示部位:显示大多角骨掌面、舟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三角骨和腕豆骨等轴位影像..舟骨后前位尺偏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暗盒放于20度角度板上;或将暗盒前端用沙袋垫高20度..腕部平放于暗盒上;这样可使舟骨与胶片平行..然后将手掌尽量偏向尺侧;肘部也向外偏;使舟骨和它的邻接面分开;舟骨就能清晰显示..中心线: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联线中点;与摄影台垂直;与暗盒成20度角..如不垫高暗盒;而将X线球管向肘侧倾斜20度角;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腕部的后前位影像;而舟骨和它的邻接面影像尤为清晰..尺桡骨前后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手掌向上;背面紧靠暗盒;前臂长轴须与暗盒长轴平行..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尺骨和桡骨的前后位影像..尺桡骨侧位位置:患者者在摄影台边侧坐;肘部弯曲..前臂摆成侧位;尺侧紧靠暗盒;桡侧向上..肩关节放低;尽量与腕和肘关节相平;这样可避免前臂移动..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尺桡骨侧位影像..尺桡骨下1/3互相重叠;桡骨头与尺骨喙突也有重叠现象..肘关节前后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手掌向上..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肘部背侧紧靠暗盒..肩部放低;尽量与肘关节相平..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肱骨下端、尺骨和桡骨上端的前后位影像..肘关节侧位位置:患者者在摄影台边侧坐;肘部弯曲;约成直角..手掌面对患者;拇指向上;肩部放低;尽量与肘关节相平..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肱骨下端、尺桡骨上端的侧位影像..肘关节尺骨喙突斜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先将肘部放成前后位姿势..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肘部背侧紧靠暗盒..肩部放低;尽量与肘部相平..然后将手内转;手掌向下;上臂保持不动..中心线:对准肘关节;并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此位置能将喙突清晰显示;不与其它骨骼重叠..肘关节轴位位置:患者面向摄影台正坐;上臂紧靠暗盒..肘部极度弯曲;使手指与肩部相接触..将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上方2.5~3CM处..肩部放低;尽量与肘部相平..中心线:1对准尺骨鹰嘴突上方2.5CM处;与暗盒垂直..2向肩部倾斜30度;与前臂垂直;摄入暗盒中心..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下端的前后位和尺骨上端的后前位重叠影像;鹰嘴突显示尤为清晰.. 肘关节:骨折或病态时投照位置正位遇有肘关节因外伤或疼痛不能伸直的患者者;可用下述位置或者采用上臂正位或者下臂正位投照..位置:患者面向摄影台正坐;将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前臂下部和下臂上部离开暗盒;使前臂和上臂与台面形成的角度相等..将沙袋垫在前臂和上臂下面;上下臂固定..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前后位影像..肱骨下端和尺桡骨的上端都稍有失真;但桡骨小头的盆状关节面影像却很清晰..肘关节:骨折或病态时投照位置侧立位位置:患者面向摄影架直立;被检查侧肘部的外侧紧靠暗盒;肘关节放于暗盒中心..对侧躯干离开摄影架;成为斜位;使被检侧肘关节易于靠近暗盒..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肱骨前后位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手臂伸直;手掌向上..对侧肩部用沙袋垫高;使被检侧上臂容易紧靠暗盒..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如病变局限于一端;可包括邻近一侧的关节..暗盒长轴须与肱骨平行;前臂处放一沙袋固定..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肱骨前后位位影像..肱骨侧位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对侧肩部用沙袋垫高;被检侧上臂紧靠暗盒..手臂与躯干分开;肘关节弯曲;前臂内转;使肱骨内外上髁相互重叠;成侧位姿势..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如病变局限于一端;可包括邻近一侧的关节;暗盒长轴须与肱骨平行..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并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侧位影像..肱骨穿胸位位置:患者侧立于摄片架前;被检侧上臂外缘紧靠暗盒;肩部下垂..对侧手臂抱头;肩部抬高;使两肩不致重叠..被检侧肱骨外科颈部位对暗盒中心..中心线:通过对侧腋下;对准被检侧上臂的上1/3处;与暗盒垂直..屏气情况:曝光时应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使胸腔内充有多量气体;借以增加对比度;并可给短曝光时间..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上2/3的侧位影像..肱骨上部轴位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肩部和上臂垫高约10CM..上臂外伸与躯干垂直..肘部弯曲;约成直角..手掌放于台面;头部转向对侧..暗盒横立于肩关节上部;内缘尽量靠紧颈部;肱骨头对暗盒中心..暗盒背面用沙袋支撑固定;不使倾斜或动摇..中心线:与躯干平行;对准肱骨头;与暗盒垂直向内侧肩关节侧倾斜10度;使肩关节的显示更为清晰..屏气情况:曝光时应嘱患者屏气..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上端和肩关节的轴位影像..肩关节前后立位位置:患者直立于摄片架前;背靠暗盒..暗盒上缘超出肩部软组织;肩胛骨喙突对暗盒中线;身体健侧约向前转35度;使肩胛骨与暗盒平行并紧帖..被检侧手臂与躯干分开;稍向内旋;手部靠腰;肩关节放于暗盒中心..中心线:对准肩关节中心;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能清晰显示关节广盂与肱骨头间的间隙..锁骨后前位位置: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锁骨中点;对台面或暗盒中线..头部转向对侧;使锁骨与台面靠紧..手臂内转;手掌向上..肩部下垂;使肩部与胸锁关节相平;将锁骨中点对暗盒中心..中心线:对准肩胛骨上角;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锁骨的后前位影像;较前后位摄影更为清晰..肩锁关节后前位位置:患者直立于摄片架前;面向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二臂下垂;两侧肩锁关节对暗盒中线;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纵的中线..患者两手下垂;肩部下垂;锁骨成水平状.. 中心线:对准第三胸椎体;与暗盒垂直..屏气情况:曝光时嘱患者屏气..显示部位:显示两侧肩锁关节后前位影像..足前后位位置:患者坐于摄影台上;对侧下肢伸直或弯曲..被检侧膝关节弯曲;足底紧靠暗盒..暗盒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足跟..第三跖骨底部放于暗盒中心;并使暗盒中线与足底部长轴平行..中心线:1对准第三跖骨底部;与暗盒垂直..2向足侧倾斜15度;对准第三跖骨底部射入暗盒中心..显示部位:经位置显示全部趾骨、跖骨和距骨前面的跗骨包括舟骨、骰骨和第一、二、三楔骨的正位影像..距骨和跟骨因被胫腓骨下端所重叠而不能显影..足前后内斜位位置:1、卧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对侧下肢伸直;被检侧膝部稍弯曲;足底部紧靠暗盒..暗盒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足跟..第三趾骨底部放于暗盒中心;使暗盒中线与足部长轴平行..然后将躯干和下腿向对侧倾斜使足底与暗盒约成30~45度角..2、坐位:患者坐于摄影台上;两膝弯曲;被检侧足底部紧靠暗盒..暗盒上缘包足趾;下缘包足跟..第三跖骨底部放于暗盒中心;使暗盒中线与足长轴平行..然后将被检侧下肢内倾;使足底与暗盒约成30~45度角;并用对侧下肢支撑被检侧膝部..中心线:对准第三跖骨底部;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所有足骨和各关节的内斜位影像..跟骨轴位位置: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对侧膝部弯曲..被检侧下肢伸直;踝关节放于暗盒中心..踝部极度弯曲;可用一绷带绕于足部;嘱患者向后拉住..如患者踝部不能弯曲时;可将下肢用沙袋垫高;使足部长轴与台面形成直角..中心线:向足底倾斜35~45度角;对准第三跖骨底部;射入暗盒中心..显示部位:显示跟骨轴位影像..踝关节前后位位置: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对侧膝部弯曲..被检侧下肢伸直;将踝关节即胫骨内踝上方1cm处放于暗盒中心..足尖前倾;下腿长轴与暗盒中线平行..中心线:对准内外踝联线上方1cm处;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踝关节、胫腓骨下端和上部距骨的前后位影像..踝关节外侧位位置: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于台面;对侧膝部向前上方弯曲..被检侧下肢伸直;踝部外侧紧靠暗盒..膝部用沙袋垫高;足跟摆平;使踝关节成侧位..将内踝上方1cm处放于暗盒中心;与暗盒垂直..中心线:对准内踝上方1cm处;与暗盒平行..显示部位:显示踝关节的侧位影像;胫腓骨下端互相重叠..胫腓骨前后位位置: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摆成前后位..暗盒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如病变局限于一端者;可公包括邻近一侧关节;使小腿长轴与片盒中线平行..中心线:对准下腿中点;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胫骨、腓骨和邻近关节的前后位影像..胫腓骨外侧位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对侧髋和膝部向前上方弯曲..被检侧下肢伸直;小腿外缘紧靠暗盒..暗盒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如病变局限于一端者;可仅包括邻近一侧关节..小腿长轴与暗盒长轴中线平行;足跟稍垫高..中心线:对准小腿中点;垂直暗盒..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胫骨和邻近关节的侧位影像..膝关节前后位位置: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暗盒放于被检侧膝下;髌骨下缘对暗盒中心;小腿长轴与暗盒中线平行..如膝关节不能伸直;可将暗盒用沙袋垫高;使肢体与暗盒靠近.. 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垂直暗盒..显示部位:股骨下端、胫腓骨上端和膝关节的前后位影像..膝关节侧位位置: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对侧一肢向前上方弯曲;被检侧膝部稍弯曲..膝部外侧缘紧靠暗盒;髌骨下缘放于暗盒中心;暗盒前缘须超出皮肤1cm..髌骨与暗盒垂直;股骨内外髁相互重叠..中心线:对准胫骨上端;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膝关节、股骨下端、胫腓骨上端和髌骨的侧位影像..如位置准确;股骨内外髁应相互重叠..股骨髁间凹后前位位置:患者跪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髌骨下缘放于暗盒中心;小腿长轴与暗盒中线平行..患者身体前倾;用双手支撑;使股骨长轴与台面成70度角与小腿成110度角..中心线:对准髁间凹;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膝关节间隙和股骨髁间凹的后前位影像..髌骨轴位俯卧位位置: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对侧下肢伸直;踝部用沙袋垫高..被检侧膝部尽量弯曲;并嘱患者用被检侧的手拉住小腿..暗盒下缘放于髌骨下方约5CM处;大腿长轴与暗盒中线平行..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通过髌骨和股骨间的关节间隙;射入暗盒中心..显示部位:显示髌骨和股骨的关节面和髌骨的轴位影像..股骨前后位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足稍内转;使两足尖相互接触..暗盒放于被检侧的大腿下面;大腿长轴与暗盒中线平行;上缘包括髋关节;下缘包括膝关节;如病变局限于一端;可仅包括一侧关节..中心线:对准大腿中点;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股骨、髋关节或膝关节的前后位影像..股骨侧卧侧位位置: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对侧髋部和膝部稍弯曲;放于被检侧下肢的前面..被检侧髋部伸直;膝部弯曲;踝部垫平固定;暗盒放于大腿外侧缘的下方;大腿应与暗盒平行..踝部止方可放一沙袋固定..中心线:对准暗盒;并与垂直..显示部位:显示股骨下2/3和膝关节侧位影像..髋关节前后位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被检侧髋关节放于台面中线..下肢伸直;足稍内倾;使两侧足尖相接触..股骨头放于暗盒中心髂前上棘-耻骨联合上缘联线的中点向下垂直2.5cm处.. 中心线:对准股骨头..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髋关节;股骨头、颈、大小粗隆和股骨上段的前后位影像..髋关节侧位位置: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于台面..下肢伸直;大腿外侧缘紧靠台面;使股骨长轴平行暗盒中线;股骨颈放于暗盒中心..对侧髋部弯曲;与躯干成直角;X线就不致被对侧下肢挡住..中心线:向头侧倾斜25-30度;通过被检侧大粗隆;摄入暗盒..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股骨头;颈和股骨干上端的侧位影像..股骨颈侧卧跨退侧位位置: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对侧髋部和膝部稍弯曲;放于被检侧下肢的前面..被检侧髋部伸直;膝部弯曲;踝部垫平固定;暗盒放于大腿外侧缘的下方;大腿应与暗盒平行..踝部下方可放一沙袋固定..中心线:以股骨颈为中心向头侧打45度角度;对准暗盒..显示部位:显示股骨上2/3..头颅后前位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肘弯曲;两手放于胸前或头旁..踝部下方垫以沙袋;将足稍抬高;可使患者较少舒适..头部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前额及鼻部紧靠台面;使听眦线与台面垂直..暗盒上缘超出头顶;下缘包括下颌骨;或将鼻根放于暗合中心..中心线:对准枕外隆凸下方3厘米处;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颅骨的后前位影像..头颅侧位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床上;头部侧转;被检侧紧靠台面..对侧前胸用沙袋垫高;肘部屈曲;用前臂支撑身体..头部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于台面垂直;头部摆成完全侧位..暗盒上缘超出头顶;下缘包括下颌骨;或将枕外隆突与眉间的中点放于暗盒中心..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方或上方2厘米处;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颅骨的侧位影像;但靠近胶片侧的颅骨、蝶骨和鼻副窦较为清晰..视神经孔后前位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肘部屈曲;两手放于胸旁..踝部下放垫以沙袋;将足稍抬高;头部转向对侧;被检侧眼眶放于暗盒中心..听鼻线与暗盒垂直..中心线:对准被检侧眼眶中心;与暗盒垂直..。
胸部普通x线投照流程
目的: 对肺部及支气管、心脏及大血管、纵隔、胸膜、胸壁以及肋骨骨质病变做出初步诊断。
适用范围:应急医疗队队员。
背景:及时做出诊断可对危急患者进行紧急处理,减少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
(一)摄影前准备
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査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
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根据检査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FPD 板。
3.X线照片标记要齐全、核准无误。
4.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5.清除患者胸部可造成影像伪影的衣服和饰物。
6.对患者进行吸气、屏气训练。
(二)胸部摄影方法
1.患者站立于立位摄影架前,取后前位,两足分开,站稳。
2.人体正中矢状面与FPD板长轴中线重合,下颌略仰,FPD板上缘超出两肩。
3.双肘屈曲,手背置于臀部,肘部尽量向前贴紧摄影架。
4.使用滤线器。
5.摄影距离为180cm。
6.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第6胸椎垂直射入FPD板。
7.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普通X线摄影操作规程普通X线摄影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诊断方法,具有快速、简便、无创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为了保证摄影图像的质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需要遵守一定的操作规程。
以下是普通X线摄影的操作规程,详细介绍了摄影前、摄影中和摄影后的步骤。
一、摄影前的准备工作:2.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的疾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等相关信息,以便在摄影过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
3.安全防护措施:提醒患者摄影期间需要脱掉身上的金属首饰、手表等,避免对X线摄影产生干扰。
同时,告知患者需要遵守放射防护规定,如佩戴铅制防护衣、戴上铅制防护手套等。
4.检查设备准备:确认摄影设备的工作状态正常,如X线机、影像采集设备等,必要时进行校准和调试。
5.准备摄影区域:清理摄影室,保持摄影区域干净整洁,确保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
6.工作人员准备:穿戴好防护设备,如铅制防护衣、铅制防护眼镜等,并洗手消毒。
二、摄影操作过程:1.仪器设备操作:根据患者的检查部位选择相应的X线机工作模式和参数,如电压、电流、曝光时间等。
确保选择的模式和参数与患者的体型、病情相匹配。
2.患者体位调整:根据患者的检查部位要求,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体位调整,如站立、坐位、卧位等。
保持患者的舒适度,在需要的情况下垫上垫子或枕头。
3.摄影区域定位:使用定位器或辅助工具,标记摄影区域的位置,确保摄影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定位器放置:根据患者的检查部位,将定位器放置在相应的位置,如定位器架、定位对准器等。
确保定位器与患者的身体接触良好,保持定位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5.曝光技术操作:按照医嘱要求,选择相应的曝光技术,如搭桥法、双角度法、多角度法等。
调整曝光参数,如曝光时间、亮度、对比度等,确保曝光图像的质量。
6.拍摄图像:操作好摄影设备后,按下拍摄按钮,进行拍摄。
在拍摄瞬间要保持摄影设备的稳定,避免影响图像的清晰度。
三、摄影后的处理工作:1.图像查看与评估:及时查看拍摄的图像,评估图像的质量和可用性。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一、操作前准备1.检查设备:确保X线设备的工作状态正常,无故障和损坏。
2.检查防护措施:确认X线室的防护设备完好,包括铅墙、铅门、铅手套等。
3.检查工作区域:确保工作区域整齐、清洁,并保持充足的光线。
二、穿戴防护设备1.穿戴防护衣:在X线工作区域内,必须穿着符合防护要求的防护衣,确保全身都得到保护。
2.穿戴防护眼镜和口罩:为避免辐射损伤眼睛和呼吸道,必须佩戴防护眼镜和口罩。
三、设备操作1.启动设备: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指引,正确启动X线设备,并设置合适的参数。
2.定位器调整:根据检查部位的需要,调整定位器的位置和角度,确保X线投射正确。
3.曝光参数设置:根据被拍摄对象的厚度和密度,设置适当的曝光时间和电流。
4.保持稳定:在进行拍摄时,避免移动设备,确保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5.合理补充辅助器具:如有需要,可在拍摄过程中使用辅助器具,如遮光板、探头等,以提高影像质量。
四、设备维护1.定期保养:定期清洁设备和器具,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2.处理故障:在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下,及时停机检修,并记录故障和维修过程。
3.定期校准:按照厂家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准确性和稳定性。
五、环境保护1.医废处理:认真执行医废的分类、收集和处理,确保环境卫生和健康安全。
2.辐射防护: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控制辐射的范围和剂量,避免对自身和他人造成不必要的辐射伤害。
3.噪音控制:采取措施降低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减少对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干扰。
六、记录和报告1.录像存储:将拍摄到的影像及时保存,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流程进行归档。
2.报告书写:根据检查结果,撰写详细的报告,包括所拍摄部位、异常情况描述和处理意见等。
总结:在X线摄影技术操作中,必须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环境保护和辐射防护也是操作中必须重视和遵守的要求。
只有以规范的操作和严谨的态度进行工作,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X线摄影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医学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其通过使用X射线进行人体或物体的成像,以便于医生或专业人士对其进行诊断或分析。
为了保证X线摄影技术的成像质量和操作安全,制定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X线摄影技术的操作规程。
一、人员要求1.所有参与X线摄影技术操作的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
2.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背景,了解人体结构和相关解剖学知识。
3.操作人员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尊重患者隐私和个人权利。
二、设备准备1.检查仪器和设备必须经过定期的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2.使用的X线机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安全标准,保证辐射安全。
3.确保所使用的X线片或传感器具有良好的质量和成像性能。
三、防护措施1.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护设备,包括铅背心、铅围裙、铅手套等,以有效保护自己免受辐射伤害。
2.对于患者,应根据需要适当采取防护措施,例如铅围裙或铅屏隔离器,以减少辐射对其的伤害。
3.摄影室必须建立辐射防护措施,并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人员保持安全距离。
四、操作步骤1.在进行摄影前,操作人员必须核对患者信息和医嘱,确保摄影操作的准确性。
2.按照摄影部位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摄影技术参数,如曝光时间、曝光量、焦距等。
3.摄影室内必须保持整洁和有序,避免杂物造成影响。
4.患者必须配合操作人员的要求,并保持稳定的体位,以保证成像质量。
5.摄影时要确保X线束垂直于摄影平面,避免倾斜或旋转造成失真。
6.摄影结束后,操作人员必须检查成像质量是否满足要求,并及时存档。
五、质量控制1.摄影室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设备和操作进行评估和测试。
2.摄影室必须参与相关质量控制认证和评估,确保其符合国家或地区的标准。
3.摄影室必须记录所有摄影操作,包括患者信息、摄影参数和结果等,以备后续参考和分析。
六、事故处理1.在X线摄影操作中如发生事故或异常情况,操作人员必须及时报告上级,并采取紧急措施保护患者和自身安全。
普通X线摄影操作规程
一、阅读检查申请单:认真阅读检查申请单,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病区、床位号及收费情况;详细了解和观察患者的病情,明确投照部位和检查目的。
二、机器设备检查:按检查申请单的检查要求,检查确认机器的功能运行情况。
三、确定摄影位置:根据医嘱用常规位置投照;如遇特殊病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征求申请医师的意见后摄取其他位置,如切线位、轴位等。
四、摄影前的准备:去掉一切影响图像的物品,如发夹、金属饰物、膏药敷料等。
有条件者应换上专为患者准备的衣服;投照腹部、下部脊柱、骨盆和尿路平片时,应确认患者肠道准备情况。
五、技术选择:根据申请单要求和患者体形情况进行摄影技术选择和器官程序选择。
六、安置患者:引导患者进入检查室并安置于检查床上。
七、训练患者动作:根据摄影要求训练好患者的呼气、吸气或屏气动作,要求患者尽量配合。
八、暗盒选择及摆放:根据申请单要求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尺寸的暗盒,将暗盒放置在合适的位置。
九、摆体位对中心线:以尽量减少患者痛苦为原则,依照检查部位及检查目的,摆好体位;调整中心线,调整照射野和焦片距;作好患者的必要防护。
十、曝光:确认各步骤完成后,再次调整校正曝光技术条件,然
后进行曝光;曝光过程中注意观察控制台各仪器仪表显示情况。
十一、暗室洗片技术,片洗出后、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可让患者离开。
十二、将照片登记整理后交由诊断报告医师出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