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
- 格式:ppt
- 大小:472.00 KB
- 文档页数:27
长期管理荨麻疹患者,疾病评估要随行
欧洲皮肤病学论坛(EDF)以及世界过敏组
织(WAO)共同制定的《2018荨麻疹的定
义,分类,诊断和管理》国际指南保持一
致,首先根据病程是否大于6周,划分为急
性和慢性,然后再根据诱因的不同分为自
发性和诱导性。
而针对慢性可诱导性的荨
麻疹,又可以进一步根据诱因细分为物理
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鉴别荨麻疹的具体特征,提出更为科学分类分型,以利于精准的治疗和判断预后。
以风团和血管性水肿为皮损表现的疾病,虽然以荨麻疹最常见,但和一些疾病鉴别也很有必要。
比如荨麻疹性血管炎,两者典型症状表现还是有明显差异的。
荨麻疹是一过性的风团,荨麻疹性血管炎是可以表现为风团的血管炎。
虽然风团持续时间是否超过24小时是初筛的标准,但这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完全准确的标准,因为部分荨麻疹的风团持续时间可以超过24小时。
如果将风团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中国荨麻疹治疗指南(2023版)中国荨麻疹治疗指南(2023版)概述本指南旨在提供最新的关于荨麻疹治疗的指导,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本指南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和专家共识,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指南。
诊断荨麻疹的诊断应基于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
以下特点对于荨麻疹的诊断很关键:- 突然出现的病情- 皮肤上出现丘疹、水泡或肿块,伴有瘙痒- 丘疹出现快速消退的现象- 可能伴有其他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腹泻等)如上述特点出现,且其他病因得以排除,则可以诊断为荨麻疹。
治疗原则荨麻疹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包括:- 避免诱发因素:对确定的过敏原、刺激性物质等进行避免,以减少荨麻疹反复发作的可能性。
-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避免刺激性洗涤剂和热水,使用舒缓性护肤品。
- 药物治疗: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物、口服或局部使用的类固醇药物,以及其他辅助治疗药物,根据病情和严重程度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选择高效、非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例如赛庚啶、非洛地平等,口服或局部使用。
- 类固醇药物:对于病情严重、反复发作或难以控制的患者,可以考虑口服或局部使用的类固醇药物。
- 其他药物:如有需要,医生可酌情选择其他辅助治疗药物,如抗白细胞介素药物、免疫调节剂等。
预防预防荨麻疹的复发或加重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避免接触过敏原或刺激性物质- 保持良好的生活惯,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 注意饮食健康,避免摄入过敏食物或刺激性食物- 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需特殊注意请注意:本指南仅提供一般性的治疗建议,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进行决定。
参考资料:1. 中国荨麻疹诊断与治疗指南(2018版)2.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urticaria (2017 update)。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治疗方案与进展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一)慢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及临证体会1、慢性荨麻疹肝经郁热证的治法是()A、调和营卫B、散风清热除湿C、养血祛风D、疏肝清热[正确答案]E、解表散邪2、慢性荨麻疹营卫不和证的治法是()A、调和营卫[正确答案]B、散风清热除湿C、疏肝平肝,祛风止痒D、疏肝清热E、养血祛风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证A、肝经郁热证B、血虚风恋证C、营卫不和证D、肝旺风动证[正确答案]E、风湿热证4、根据《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风团反复发生,至少每周发作2次,持续≥()周者,即可称为慢性荨麻疹A、6[正确答案]B、4C、5D、3E、25、慢性荨麻疹肝旺风动证大便干结者,加()A、制附子B、炒山药C、生地D、生大黄[正确答案]E、生牡蛎6、慢性荨麻疹外风侵入常见()表现A、恶寒、发热[正确答案]B、肢体震颤C、偏瘫不遂D、头目摇动E、肢体瞤动7、中医认为,内风的产生多与()有关A、肝[正确答案]B、脾C、肾D、心E、胆8、慢性荨麻疹风湿热证的治法是()A、调和营卫B、散风清热除湿[正确答案]C、养血祛风D、解表散邪E、疏肝清热9、慢性荨麻疹风湿热证易感冒,畏寒肢冷者,加()A、蝉蜕、浮萍B、当归C、生牡蛎D、生黄芪、桂枝、制附子[正确答案]E、黄芩10、慢性荨麻疹肝旺风动证的治法是()A、调和营卫B、散风清热除湿C、疏肝平肝,祛风止痒[正确答案]D、疏肝清热E、解表散邪11、慢性荨麻疹营卫不和证的治疗方剂是()A、荆防四物汤B、桂枝汤[正确答案]C、散风除湿汤D、丹栀逍遥散E、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2、慢性荨麻疹血虚风恋证的治法是()A、调和营卫B、散风清热除湿C、养血祛风[正确答案]D、解表散邪E、疏肝清热(二)慢性荨麻疹中医治疗技巧1、荨麻疹疹及全身,日久难愈者选()治疗A、半夏厚朴汤B、过敏煎C、玉屏风桂枝龙骨牡蛎汤D、消风散[正确答案]E、茯苓杏仁甘草汤2、以下哪项不是慢性荨麻疹卫表不固型的临床表现()A、裸出部位易发风团B、大便溏泻,甚至恶心呕吐[正确答案]C、疹色淡微红或见苍白D、两手洗冷水亦起E、舌质淡,苔白3、以下对慢性荨麻疹的防治措施的认识,错误的是()A、忌食鱼腥虾蟹、辛辣刺激之物B、多饮药酒进行治疗[正确答案]C、积极防治某些肠道寄生虫病D、注意气温变化,自我调摄寒温E、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4、以下对慢性荨麻疹治则治法的认识,错误的是()A、重视活血疏风B、注意驱邪而不伤正C、注意滋阴补肾[正确答案]D、注意扶正固表E、注意调理脾胃5、胆碱能型荨麻疹体质偏热者选用以下哪个方剂治疗()A、八珍汤B、温清饮[正确答案]C、补阳还五汤D、柴胡桂枝干姜汤E、当归饮子6、慢性荨麻疹脾失健运型可用以下哪个方剂治疗()A、乌梅丸B、补阳还五汤C、柴胡桂枝干姜汤D、平胃散[正确答案]E、复元活血汤7、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是荨麻疹发作的常见诱因,六淫之中又以()邪致病最为常见A、暑B、湿C、风[正确答案]D、燥E、寒8、慢性荨麻疹风热型的治疗法则是()A、辛凉解表,疏风止痒[正确答案]B、益气固表,御卫止痒C、益气活血,通络止痒D、健脾燥湿,祛风止痒E、辛温透表,疏风止痒9、辛温透表,疏风止痒适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哪种证型()A、风寒型[正确答案]B、风热型C、卫表不固型D、血虚生风型E、气虚血瘀型10、物理性荨麻疹可选用以下哪个方剂进行治疗()A、温清饮B、当归饮子C、过敏煎D、补阳还五汤[正确答案]E、平胃散11、慢性荨麻疹气虚血瘀型可使用以下哪个方剂进行治疗()A、八珍汤B、温清饮C、补阳还五汤[正确答案]D、柴胡桂枝干姜汤E、当归饮子12、以下哪个方剂适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血虚生风型()A、当归饮子[正确答案]B、补阳还五汤C、玉屏风散D、复元活血汤E、柴胡桂枝干姜汤(三)六经辨证治疗荨麻疹(上)1、荨麻疹急性发作剧烈,其疹红、肤热明显,使用葛根汤加()取效更捷A、半夏B、黄芩C、黄芪D、石膏[正确答案]E、赤芍2、《伤寒论》:恶风、汗出、口干,发热或未发热,()主之A、麻杏石甘汤B、桂枝加葛根汤[正确答案]C、小青龙汤D、越婢汤E、桂枝麻黄各半汤3、《伤寒论》:恶寒(风)、无汗、口中和,发热或未发热,()主之A、桂枝加黄芪汤B、麻黄汤[正确答案]C、桂枝麻黄各半汤D、小青龙汤E、麻杏石甘汤4、《伤寒论》:恶寒、无汗、口干而烦躁,发热或未发热,风团瘙痒剧烈者,()主之A、葛根汤B、越婢汤C、大青龙汤[正确答案]D、桂枝加葛根汤E、麻杏石甘汤5、西医治疗荨麻疹首选()A、第二代非镇静或低镇静抗组胺药[正确答案]B、阿司匹林C、抗病毒药物D、第三代头孢E、抗真菌药物6、以下哪项不是桂枝麻黄各半汤的治疗主证()A、发热或不发热B、无汗或微有汗C、口干而烦躁[正确答案]D、恶寒或恶风E、口中和7、青年女性之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时,常使用()合用当归芍药散A、麻黄附子细辛汤B、麻杏石甘汤C、小青龙汤D、桂枝麻黄各半汤[正确答案]E、桂枝加黄芪汤8、《伤寒论》:发热或不发热、恶寒(风)、无汗,疲倦甚、四逆、脉沉细者,()主之A、桂枝加附子汤B、葛根汤C、麻黄附子细辛汤[正确答案]D、真武汤E、桂枝人参汤9、慢性荨麻疹的治疗疗程一般不少于()A、1个月[正确答案]B、1周C、2周D、2个月E、3个月10、荨麻疹通常在()内消退A、2~24小时[正确答案]B、1~2天C、2~3天D、4~5天E、5~6天11、《伤寒论》:恶风、汗出、口中和,发热或未发热,()主之A、小青龙汤B、桂枝汤[正确答案]C、桂枝加黄芪汤D、桂枝麻黄各半汤E、麻杏石甘汤(四)六经辨证治疗荨麻疹(下)1、病在阳明,兼夹湿热者,()主之A、小柴胡汤B、茵陈蒿汤[正确答案]C、柴胡桂枝干姜汤D、大柴胡汤E、四逆散2、以下哪项不是小柴胡汤的四大主证A、汗出口渴[正确答案]B、往来寒热C、胸胁苦满D、嘿嘿不欲饮食E、心烦喜呕3、病在阳明,兼入少阴者,()主之A、柴胡桂枝干姜汤B、大黄附子汤[正确答案]C、大柴胡汤D、四逆散E、半夏泻心汤4、荨麻疹若兼见上热下寒之口干苦、舌苔黄腻、呕而肠鸣、心下痞硬、或下利者,可选用()治疗A、五苓散B、茵陈蒿汤C、小柴胡汤D、半夏泻心汤[正确答案]E、大柴胡汤5、以下哪个方剂不适宜治疗在太阴者,多见脾胃系统的虚弱,及运化功能的不足导致气血的亏虚()A、半夏厚朴汤B、理中汤C、茯苓饮D、乌梅丸[正确答案]E、当归芍药散6、慢性荨麻疹夹饮,可用小柴胡汤合()治疗A、乌梅丸B、白虎汤C、五苓散[正确答案]D、半夏泻心汤E、大黄附子汤7、少阳、太阴证合病,可用()治疗A、柴胡桂枝干姜汤[正确答案]B、大黄附子汤C、大柴胡汤D、四逆散E、小柴胡汤8、病在厥阴者,多见寒热错杂之症候,可用()治疗A、白虎汤B、乌梅丸[正确答案]C、三承气汤D、茵陈蒿汤E、四逆散9、当归芍药散主治()A、少阳、阳明证合病B、少阳、太阴证合病C、少阳、太阳证合病D、太阴病之血虚水盛证[正确答案]E、太阴、少阴合病10、少阳、太阳证合病,常用()治疗A、柴胡桂枝汤[正确答案]B、四逆散C、小柴胡汤D、半夏泻心汤E、大黄附子汤11、荨麻疹发热、机体机能颓衰状态,可用小柴胡汤合()A、茵陈蒿汤B、四逆散C、麻黄附子细辛汤[正确答案]D、柴胡桂枝干姜汤E、大黄附子汤12、太阳、少阴合病,兼夹表证,可见()A、倦怠欲寐B、面浮肢肿C、发热,四肢沉重疼痛[正确答案]D、小便不利E、心下悸,头眩。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引言: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特征是皮肤出现红色、瘙痒、隆起的疱疹,通常会消失和重新出现。
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一直在不断研究和发展,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24版)是根据最新的临床实践及研究成果制定的指南,旨在提供给临床医生最新的诊疗方法。
第一部分:定义与病因一、定义荨麻疹是一种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特征为皮肤隆起的红色疱疹,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二、病因1.免疫介导荨麻疹:由于过敏反应引起的免疫系统异常,包括IgE介导的变态反应、药物过敏等。
2.非免疫介导荨麻疹:与体温变化、运动、应激等因素有关。
3.特发性荨麻疹:病因未知。
第二部分:临床表现一、急性荨麻疹1.全身性瘙痒2.皮肤出现红色、隆起的疱疹3.结局良好,一般数小时至数天会自行消退二、慢性荨麻疹1.持续或反复出现荨麻疹疱疹,持续超过6周2.结局不一,有的会痊愈,有的会持续数年第三部分:诊断一、根据病史和症状1.病史:详细询问发作时间、消失时间、出现诱因等。
2.症状:红色、隆起的疱疹,伴有瘙痒。
二、实验室检查1.皮肤划痕试验:用尖锐器轻轻划破皮肤后观察是否出现红色、隆起的疱疹。
2.血清IgE水平测定:可用于判断是否过敏反应引起的。
第四部分:治疗方案一、避免诱因1.避免与过敏源接触2.避免剧烈运动、高温等刺激二、药物治疗1.抗组胺药物:适用于急性荨麻疹,如非那根、氯雷他定等。
2.变应原免疫治疗:适用于过敏引起的荨麻疹,如单克隆抗体药物。
3.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慢性荨麻疹,如环孢素A等。
三、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荨麻疹的方法,具体的药方根据病情和体质进行个性化调整。
四、其他治疗1.冷敷或温水浸泡:可以缓解瘙痒、减轻红肿。
2.心理辅导和应激管理:对于因精神压力引起的荨麻疹可进行心理辅导和应激管理。
结语: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24版)是根据最新的临床实践及研究成果制定的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最新的诊疗方法。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为了更好地指导荨麻疹的诊断和治疗,规范广大医务工作者并造福患者,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结合近年国内外荨麻疹研究的进展,在2014版指南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补充、完善,制订本指南。
该指南以2014版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为蓝本,参考美国2014年及欧洲2017年版荨麻疹诊疗指南,先后在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集整理近5年内的高质量文献,与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的几十位专家开展多次现场会议讨论而制定,有望为荨麻疹的诊疗提供更丰富、有效、权威的参考依据。
本指南适用于中国成人及儿童荨麻疹患者,可供广大医疗机构及临床医务工作者参考应用。
一、定义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临床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约20%的患者伴有血管性水肿。
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每天发作或间歇发作,持续时间>6周。
二、病因荨麻疹的病因较为复杂,依据来源不同通常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
外源性原因多为一过性,如物理因素(摩擦、压力、冷、热、日光照射等)、食物(动物蛋白如鱼虾类、蛋类等,蔬菜或水果类如柠檬、芒果、西红柿等,以及酒、饮料等)、腐败食物和食品添加剂等、药物(免疫介导的如青霉素、磺胺类、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等,非免疫介导的肥大细胞释放剂如吗啡、可待因、阿司匹林等)、植入物(人工关节、吻合器、心脏瓣膜、骨科用钢板或钢钉及节育器等)等。
内源性原因多为持续性,包括慢性隐匿性感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少数患者可能是重要的因素)、劳累、维生素D缺乏或精神紧张、针对IgE或高亲和力IgE受体的自身免疫反应以及慢性疾病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淋巴瘤、白血病、炎症性肠病等。
通常急性荨麻疹常可找到原因,而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多难以明确,且很少由变应原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所致。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IgE介导的变态反应、非IgE介导的肥大细胞激活和补体系统的激活。
在IgE介导的变态反应中,抗原与IgE结合后激活肥大细胞,导致组织中的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从而引起荨麻疹的发生。
非IgE介导的肥大细胞激活则与肥大细胞表面受体的激活有关。
在补体系统的激活中,C5a等活性物质也能够引起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从而诱发荨麻疹。
四、诊断荨麻疹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
临床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约20%的患者伴有血管性水肿。
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每天发作或间歇发作,持续时间>6周。
在诊断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皮疹的疾病,如药物过敏、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等。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清IgE水平、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
五、治疗荨麻疹的治疗主要包括避免致敏因素、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
在避免致敏因素方面,需要对可能引起荨麻疹的食物、药物、物理因素等进行排查和避免。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组胺药、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等。
免疫治疗主要包括抗IgE抗体、抗IL-5抗体等。
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还可以考虑使用口服免疫调节剂。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病情观察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实验室检查的目的是确定荨麻疹的类型和可能的病因。
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清IgE水平、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
皮肤过敏原测试和食物过敏原测试也可以进行,以帮助确定过敏原。
对于复杂病例,可以进行组织活检或流式细胞术等特殊检查。
鉴别诊断是诊断荨麻疹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荨麻疹需要与其他皮肤病和过敏反应鉴别,如药物疹、接触性皮炎、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在鉴别诊断过程中,应结合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六、治疗荨麻疹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
对症治疗是控制症状和减轻病情的主要方法,包括口服或局部应用抗组胺药、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
病因治疗是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避免接触过敏原、抗感染治疗、抗肿瘤治疗等。
生冒医垣盘查鲨!!生!旦笠!!鲞笙!塑显!翌生笪垒垒!!堕堕逝!i塑:壁!翌!翌垫!!:∑生:!!,№:!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解读梁云生于碧慧陆前进41001l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通信作者:陆前进,Email:qianlu5860@gmail.comDOI:10.3760/cma.j.issn.1008—1372.2016.02.003【关键词】荨麻疹/诊断/治疗;指南本着服务临床、着重诊疗的宗旨,2014版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以下简称2014版指南)是在2007版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以下简称2007版指南)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成员反复讨论修改,由郝飞教授、陆前进教授、宋志强教授执笔完成。
2014版指南相比较2007版指南作了如下修改。
1定义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临床上特征性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2014版指南在定义方面增加并强调血管性水肿在荨麻疹的诊断的重要性,因为临床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如果伴有血管性水肿就可以明确诊断为荨麻疹,不要其它检查排除遗传性血管性水肿以及自身炎症病,而且荨麻疹患者出现风团伴有血管性水肿常常提示常规治疗效果欠佳。
2014版指南将慢性荨麻疹的定义由2007版风团伴瘙痒几乎每天发生,改为风团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时间1>6周不变¨引。
2病因学2014版指南将荨麻疹的常见病因归纳分为:外源性与内源性。
外源性因素多为暂时性,与2007版指南相比较,增加了植入物(人工关节、吻合器、心脏瓣膜、骨科的钢板、钢钉及妇科的节育器)以及运动等这一发病因素;内源性因素多为持续性,内源性因素强调肥大细胞对IgE高敏感性,并在病因上特别强调了IgE介导的食物变应原在荨麻疹(特别是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对变应原检测结果应该正确分析,有条件的单位可酌情开展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食物激发试验验证。
【诊疗指南】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2015-08-26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定 义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临床上特征性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可伴有血管性水肿。
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 6周者[2]。
少数慢性荨麻疹患者也可表现为间歇性发作。
病 因急性荨麻疹常可找到病因,但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多难以明确。
通常将病因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2-3]。
外源性因素多为暂时性,包括物理刺激(摩擦、压力、冷、热、日光照射等)、食物(动物蛋白如鱼、虾、蟹、贝壳类、蛋类等,植物或水果类如柠檬、芒果、李子、杏子、草莓、胡桃、可可、大蒜、西红柿等,腐败食物和食品添加剂)、药物(免疫介导的如青霉素、磺胺类药、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等,或非免疫介导的肥大细胞释放剂如吗啡、可待因、阿司匹林等)、植入物(人工关节、吻合器、心脏瓣膜、骨科的钢板、钢钉及妇科的节育器等)以及运动等。
内源性因素多为持续性,包括肥大细胞对IgE高敏感性、慢性隐匿性感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少数患者可能是重要的因素)、劳累或精神紧张、针对IgE或高亲和力IgE受体的自身免疫以及慢性疾病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淋巴瘤、白血病、炎症性肠病等。
特别指出,慢性荨麻疹很少由变应原介导所致[2-3]。
发病机制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感染、变态反应、假变态反应和自身反应性等。
肥大细胞在发病中起中心作用,其活化并脱颗粒,导致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释放,是影响荨麻疹发生、发展、预后和治疗反应的关键[3]。
诱导肥大细胞活化并脱颗粒的机制包括免疫性、非免疫性和特发性。
免疫性机制包括针对IgE或高亲和力IgE 受体的自身免疫、IgE依赖的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和补体系统介导等途径;非免疫性机制包括肥大细胞释放剂直接诱导,食物中小分子化合物诱导的假变应原反应,或非甾体抗炎药改变花生烯酸代谢等;还有少数荨麻疹患者目前尚无法阐明其发病机制,甚至可能不依赖于肥大细胞活化[2-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附件: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的基础上,科学、规范地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
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的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麻疹疑似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麻疹病例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麻疹暴发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
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的方式进行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麻疹暴发疫情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内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
在对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过程中,应根据病例及其接触者的追踪情况,判断是否构成疑似麻疹暴发疫情。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麻疹暴发疫情后,应立即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将同属一起暴发疫情的病例赋予相同的“暴发编码”进行病例关联,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恼人的荨麻疹
林小清
【期刊名称】《健康博览》
【年(卷),期】2018(0)6
【摘要】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很多人受荨麻疹困扰,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皮疹主要表现为红斑、风团,严重者可以连成片状分布,大多数可以在24小时内自行消退,严重者可以出现喉头水肿及胃肠道风团,表现为呼吸困难及腹痛等不适感.
【总页数】1页(P23)
【作者】林小清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一闽南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长期管理荨麻疹患者,疾病评估要随行——《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解读
2.长期管理荨麻疹患者,疾病评估要随行——《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解读
3.荨麻疹汤对气虚血热型慢性荨麻疹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4.荨麻疹汤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5.自拟慢性荨麻疹协定方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