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细目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 格式:docx
- 大小:13.63 KB
- 文档页数:1
初中思想品德总复习双向细目表的编制思想品德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备素质和能力。
在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及身心健康等方面,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水平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帮助中学生进行全方位系统的思想品德复习,制定双向细目表如下:前向细目表:I. 社会责任感1. 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明确国家政策,支持正当的国家行为,爱国爱民,捍卫国家尊严和权益。
2. 环保意识:了解环境保护问题,关注环境污染,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倡导低碳生活。
3. 社会公德意识:遵守公共交通规则,尊重排队秩序,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
4. 社会关爱意识:关心弱势群体,积极支持慈善事业,为乡邻社区作出贡献。
5. 实践团队协作精神:尊重集体利益,讲究集体荣誉,带头组织团队活动,注重沟通和协商。
II. 道德品质1. 诚实守信:不撒谎、不欺骗,对言论和行为负责。
2. 勤奋踏实:持之以恒地学习、工作,不懒惰敷衍,不浪费时间。
3. 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决策负责,对自己的结果负责。
4. 爱心关怀:关心他人利益、身体、情感,不自私自利。
5. 宽容谦虚:容纳他人不足,虚心听取不同意见,不自大自傲。
III. 创新能力1. 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够独立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探索新的思想和方法:愿意尝试新的方法和观念,寻求新的知识和新的文化。
3. 技能创新:具有一定技能水平,能够根据实践需要不断创新技术技能。
4. 突破困境:在遇到难题或困境时,能够有创意地解决问题或在不断尝试中获得新突破。
5. 提出新观点:在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中,能够提出新观点、新见解、新思路。
IV. 身心健康1. 安全意识:自我保护、预防意识、遵守安全卫生规定、不冒险等。
2. 卫生习惯:勤洗手、勤刷牙、合理饮食、注重个人卫生。
初中思想品德总复习双向细目表的编制一、总体思路:本文档是初中思想品德的全科复习双向细目表,分为知识点和能力两个方面进行编制。
知识点方面旨在梳理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全面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能力方面旨在梳理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能力要求,帮助同学们逐级掌握相关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本文档的编制旨在辅助和引导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从而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知识和能力。
二、知识点细目列表:1. 中国古代文化及其价值观念:孔子、孟子、荀子等以及其代表性思想及其价值观念;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代表性思想及其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忠诚、诚信、孝道等价值观念及其现实意义。
2. 哲学思辨: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价值理论及其运用。
3. 人生观和世界观:人生意义及其追求、人生价值观念的塑造;信仰、宗教和世界观(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的基本概念和人文意义。
4. 道德基本理论:道德的概念和本质、道德规范的内涵与构成要素、道德观念形成的原因与条件。
5. 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种类及其特征、道德行为准则的函数和性质、道德行为准则的分类及其适用。
6. 道德感情与道德行为:道德感情的概念与种类、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因、道德行为与道德感情的关系。
7. 道德教育的意义和方法:道德教育的意义及其内涵,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及其挑战。
1. 理解与分析:理解思想品德的概念、基本理论,分析不同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
在理解中深化对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认知。
2. 论述与解释:论述价值观念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解释不同的思想品德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分析社会道德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3. 判断与评价:在实际情境中对道德问题进行判断和评价,分析道德规范对于人们生活的意义和影响。
可以就实际情况宣传和弘扬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
4. 创新与发展:利用思想品德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创新和发展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考试命题细目表道德与
填表说明:
1.本表中知识模块、知识点、各级题号、题型、分值、试题难易程度、认知能力层次必填;
2.本表中“试题难易程度”的界定如下(此项必填):
1)“容易”指预估试题难度系数值在0.7以上(平均得分率在70%以上);
2)“中等”指预估试题难度系数值在0.4-0.7之间(平均得分率在40%-70%之间)
3)“较难”指预估试题难度系数值在0.4以下(平均得分率在40%以下)
3.本表中“认知能力层次”的界定如下(此项必填):
1)“识记”指了解该部分知识点的定义、概念并能记忆和识别;
2)“理解”指对该部分内容在识记的基础上,能进一步理解有关的性能和规律并能做出正确解释;
3)“综合分析”指能运用该知识点分析解决简单的具体问题;
4)“拓展应用”指能运用与该部分内容有关的多个知识点去分析和解决综合性的实际问题。
道德与法治双向细目表
研究水平
本文是一份关于考试题型和知识点的列表,没有具体的段落和格式错误。
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本文没有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1.了解识记
这一部分是选择题,考察考生对于各种知识点的了解和记忆能力。
2.理解
这一部分也是选择题,但是与了解识记不同的是,它考察考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应用
这一部分包含了一些探究实践的题目,考察考生对于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4.控制焦虑
本文没有与控制焦虑相关的内容。
5.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本文没有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6.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为了更好地应对考试,考生需要了解和记忆各种知识点。
这一部分的选择题考察了考生的了解和记忆能力。
在理解和应用知识点方面,考生需要具备较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一部分的选择题考察了考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探究实践是考察考生应用知识点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这一部分包含了一些探究实践的题目,考察考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总复习双向细目表的编制思想品德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德育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制定一个全面而详细的复习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是初中思想品德总复习双向细目表的编制。
一、总复习目标的确定1. 思想品德知识的全面掌握2. 重点知识的深入理解3. 基本概念的准确运用4. 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5. 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召和行为规范二、总复习内容的划分1. 思想品德基本概念的复习a. 什么是道德b. 什么是思想品德c. 什么是公德和私德d. 什么是个人品质和情感品质e. 什么是社会风气2. 思想品德素养的培养a.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b.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c. 培养法治观念d. 培养诚实守信品质e. 培养勤奋好学品质3. 权利与义务a.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b.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4. 道德与行为规范a. 基本行为规范b. 社交礼仪与个人修养c. 尊重和自尊5. 道德问题的处理与解决a. 完善自我管理能力b. 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c.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三、复习方式与方法的安排1. 理论学习a. 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b. 对重点概念进行分析和解释c. 制定复习计划和时间表2. 实践操作a. 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b. 设计道德教育活动和实践项目c. 观察、记录和总结日常生活中的道德问题3. 视听学习a. 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观看和听讲b. 对相关视频和音频进行学习和讨论4. 与他人合作学习a. 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b. 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互动和交流四、复习计划的制定1. 制定总复习时间表2. 根据总复习内容划分各阶段学习计划3. 安排每天的学习任务和复习重点4. 每周进行学习计划的总结和反馈5. 适时调整和修改学习计划五、总复习过程中的评价和反馈1. 进行阶段性的测试和评价2. 在学习计划中设定目标和标准3. 对学生复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4. 综合考虑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思想的提升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六、总复习结束后的总结与反思通过以上的总复习双向细目表的编制,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复习思想品德知识,加强对重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思想品德学科双向细目表推荐一、什么是命题双向细目表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测试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细明确地列出各项内容的量化指标,用以规范、指导编题、制卷。
二、为什么在编制试卷时需要制定双向细目表1、命题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
它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分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2、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命题双向细目表思想品德学科双向细目表1、把握命题原则:科学性原则、明确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合理性原则。
2、明确命题程序:明确考试目的——掌握考试内容——拟订编题计划——编制试题内容——审查修改试题——试答试题内容——调整试题内容——制定评分标准。
3、掌握命题技巧:信度的达成、效度的提升、难度的控制、区分度的把握。
4、分析命题趋向:注重基础的考查.、关注家乡的变化、讲究答案的开放多元.、关心热点时政等。
详解:1、把握命题原则(1)科学性原则。
试题必须保证内容的正确性,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不能与所学的概念、原理、法则相悖,否则将有碍于考生正确概念的形成,不利于对有关原理和规律的掌握和理解。
(2)明确性原则。
要求在不泄漏解题依据和思路的前提下,尽量使题目语意清楚,文句简明扼要,避免使用艰深字词,而且要求答案明确合理,不致引起争议。
(3)全面性原则。
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测试目的,全面反映测试的要求,以期圆满完成预定任务。
覆盖面既要大,又要突出重点,保证试题在所测内容上具有代表性,力求做到各个部分的比例适当。
(4)整体性原则。
要根据测试要求从整体上恰当确定试题的份量,不能凭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主观想象编题组卷。
测试应以目标为准绳命题,使整个试卷能够准确考查考生达标情况。
(5)独立性原则。
各个试题必须彼此独立,不可相互牵连。
一方面,要求在一个题目中考查的内容,其他题目不应重复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