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611.2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第一张图: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对一个学科育人价值的高度提炼,是通过学科学习,学习者不断建构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有四个,分别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意识:我们处在信息大爆炸的信息时代,信息的增长并不直接提

升我们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重点反应一个人对于信息敏感度、信息价值判断的综合能力与品质。

计算思维:其内涵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主要表现为“形式化、模型化、自动化和系统化”四个方面。其一,形式化。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关键要素,分析要素间的关系。其二,模型化。建立信息处理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三,自动化。探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实现解决问题方案的自动化运行。其四,系统化。形成解决问题的系统过程,将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中。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现代社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

信息社会责任:其内涵表现在社会成员需要正确理解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关系,遵守其中的规则与要求,促进信息社会的发展,担负起信息社会成员的责任,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并以积极开放的心态,理性判断,

参与共建,树立信息时代的价值观。

第二张图:信息技术学科核心大概念

学科核心大概念是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核心,有别于学科核心素养指向人的能力、品格与价值观,核心大概念指向知识结构本身。核心大

概念有助于学习者抓住学科核心,把零散繁杂的知识有序组织,并在不断的学习活动中持续性地理解。因此,可以这么说,个体对于学科核心大概念的持续性不断深入地理解与建构的过程,就是个体不断形成并提高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

信息技术学科的四个核心大概念:分别是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

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计算工具识别、存储、加工的对象,例如图像、声音、字符、数值等。

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精确的算法是计算工具有效计算的前提条件。

信息系统是由用户、硬件/软件设施、数据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合理设计和应用信息系统,可以更好地感知、传递、处理和应用信息。

信息社会是通过创造、分配、使用、整合和处理信息进行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的社会形态。其中的社会成员通过创新、高效使用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此获得较高的个人或组织生存与发展优势。

第三张图: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于课程的设置,包含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选修。

必修课程包括两个模块: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共同基础,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包括“数据与计算”和“信息系统与社会”两个模块。

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六个模块:

选择性必修课程旨在为学生将来进入高校继续开展与信息技术相关方向的学习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创造提供条件,包括“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数据管理与分析”“人工智能初步”“三维设计与创意”“开源硬件项目设计”六个模块。

其中,前三个模块(“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数据管理与分析”)是为学生升学需要而设计的模块,三个模块的内容相互并列。后三个模块(“人工智能初步”“三维设计与创意”“开源硬件项目设计”)为学生个性化发展而设计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选学。

选修包括两个模块: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面向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选择而设计的自主选修课程,为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校本课程预留空间。选修课程包括“算法初步”、“移动应用设计”以及高中学校自行开设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