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化学教学目标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1.30 KB
- 文档页数:4
1
课程编码 制订人 制订日期 修订人 修订日期 审定组(人) 审定日期
2005.09.30 2005.10.21 养殖(15) 2005.12.28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学 时:72学时
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中职)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动物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是用化学和物理方法作为主要手段,研究动物的一门边缘科学。其任务是介绍动物体内的生物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表现生命活动现象的原理,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
前导课程:《有机化学》《普通生物学》
后续课程:《家畜解剖生理学》《动物微生物学》《家畜饲养学》《动物病理学》《家畜遗传学》《家畜育种学》《畜牧学各论》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清楚认识生命有机体的化学基础和基本特征
2、掌握动物机体的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核酸和糖类的组成与结构以及生物膜的组成、结构与物质运输的方式。
3、清楚认识和掌握机体的中间代谢过程,包括生物催化剂---酶、主要营养物质糖、脂类、蛋白质(氨基酸)和核苷酸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与之相伴随的能量的产生、转移和利用;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及调节等。
4、通过实验掌握一些常规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三、教学条件 2 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对基础理论部分主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强化应用为重点。在教学内容上,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此同时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对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针对性的处理上,以突出掌握生产实际中正在使用的技术和新近有可能推广的技术。因此要求上课的教师必须随时掌握本学科的动态,同时要求学院增加实验设备和实习场所的投入,以增加实验的内容。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技能型人才。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序号 单元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1
绪论 理论教学 1.生物化学的概念
教育教学研究 20l0年l弟4剐 —而蕊丽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肖红波 卢向阳 孙志良 谭超 苏建明 刘湘新’ (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湖南长沙4101 28; 2.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长沙4101 28)
【摘要】本文对动物生物化学教学体系进行了反思,介绍了对动物生物化学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动物生物化学教学
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动物生物化学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H I 9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 3--8 20 9(2 01 o)o 4—01 3 5--0 2
进入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理论与技术的
迅猛发展,动物生物化学的 论和技术也r{新
月异、层出不穷,研究内容也更加广泛和深
入。这就要求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与教学目标也要随之改革,以满足培养创新型
素质人才的需要,我们根据对专业人材培养的
具体目标和要求,紧紧围绕动物生物化学课程
教学目的,对教学方法、教学 容、教学模式
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教学改革的目标
1.1确立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确定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手
能力”的教改目标和“能力素质培养与考核评
价体系相结合”的教改指导思想。
1.2确定教改的内容 (1)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
依照二十一世纪动物药学和动物医学专 业教育的要求,按照学校 “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为主导”的办学理念,在强调基础理
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卜,重视 前沿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改革课程
体系框架,更新澡程内容,编好和用好新版的
教材。
(2)探索改进教学方法的新思路 在教学规模扩火的形势下,进一步研究和
探索改进教学方法的新思路,真正贯彻互动式 教学法、激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主
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同时坚持不懈的执行以
往行之有效的各项教学环节,考试和考核制度 要。还要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和现代教学设备
的作用,完善课件制作,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 / 6 课程编码 制订人 制订日期 修订人 修订日期 审定组(人) 审定日期
2012.5
《动物生物化学 》教学大纲
学 时:72学时
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二年制)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动物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是用化学和物理方法作为主要手段,研究动物的一门边缘科学。
课程的任务:介绍动物体内的生物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表现生命活动现象的原理,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
前导课程:《有机化学》
后续课程:《生理学》《饲养学》《病理学》《遗传学》《育种学》《免疫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清楚认识生命有机体的化学基础和基本特征
2、掌握动物机体的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核酸和糖类的组成与结构以及生物膜的组成、结构与物质运输的方式。
3、清楚认识和掌握机体的中间代谢过程,包括生物催化剂---酶、主要营养物质糖、脂类、蛋白质(氨基酸)和核苷酸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与之相伴随的能量的产生、转移和利用;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及调节等。
4、通过实验掌握一些常规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三、教学条件
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对基础理论部分<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 / 6 主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强化应用为重点。在教学内容上,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此同时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对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针对性的处理上,以突出掌握生产实际中正在使用的技术和新近有可能推广的技术。同时要求学院增加实验设备和实习场所的投入,以增加实验的内容。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技能型人才。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序号 单元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1 绪论
理论教学 1.生物化学的概念
2.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及其任务
3.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精品资料欢迎阅读
1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大自然中,有许多非常可爱的小动物,瞧,小动物们悄悄地出来活动啦!(出示课文插图) 2.多可爱的动物!有位作家就把这些小动物有趣的活动编进了一首有趣的儿歌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板书)5.动物儿歌(出示课题),读课题。
二、识字 1.打开书本,认真听老师把儿歌念一遍,听仔细老师是怎样读准字音,把词语连起来读的。
2.自读儿歌(出示读书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儿歌。2儿歌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请你用笔圈一圈。) 3.认读小动物的名称
(1)交流反馈(指名说):蝴蝶、蚂蚁、蜘蛛、蜻蜓、蚯蚓、蝌蚪 (2)出示图片,谁想跟它们打打招呼的。
4.学习形声字,发现规律 .师:看着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师:为什么这些小动物都有虫字旁? 师:是的,这些字大多都和虫子有关。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去掉虫字旁,剩下的字读音和整个字读音相同或相近。
师小结:我们中国的汉字可有趣了,有的汉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像这个“蜻”字,左边的“虫”表示它的意思,右边的“青”字表示它的读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板书:形声字)精品资料欢迎阅读
2
来,跟老师读:形声字。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规律认识很多字 5.再来说说还有哪些这样的字:蚊子、蜈蚣、蚜虫 6.师:小朋友读的这么起劲,老师都不忍心叫大家停下,可是还有几个生字宝宝着急了,出示生词 (1)自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学生说识字方法。师归类:迷,造都是走之旁;
墓奇支架式教学的生物 匕学微课教学设计 口梧州市卫生学校莫小卫 【摘要】论述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法和微课的含义,在中 等卫生职业教育生物化学教学中,运用优化的支架式教学法并结 合信息化的“微课”进行教学设计,组织实施教学。 【关键词】生物化学支架式教学微课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B一0068—03 一、理论基础 (一)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的含义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 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 建构。建构主义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 随机进入教学。 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 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 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 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 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 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这种教学思想是来源于苏联著名心理学 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搭脚手架一进入情境一独立探索一协作学习一效果评价 (二)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 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 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二、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选择 使用“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 材”、“供护理、涉外护理、助产、药剂、口腔工艺技术、医学影 像技术专业用”:《生物化学》(第2版),主编:车龙浩,2009年 3月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运用支架式教学法进行生物化学微课教学设计选择 的教学内容是“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这部分的内容在 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生如果理解和掌握不 好,对后继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将很难衔接和推进。 (三)设计思路 在教学设计思路上,教师根据学生智力差异,在学生学习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i ̄-"V教学内容时独立解决问题的 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 的潜在发展水平(第--4"发展水平)之间的范围内开展教学设 计,其实学生的这个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可见学生的第一 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即 “教学可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因此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过 程中,要走在学生智力发展的前面,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 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本次教学内容的“微课”设计,时间为12分钟,组成内容 包括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和与该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设 计、素材课件、操作练习演示、教学反思、效果评价、课堂小结 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三、研究过程 以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以本人工作单位梧州市卫生学校为 例)药剂专业开设的医学基础课程《生物化学》进行教学改革 和实践研究,通过引入支架式教学法,并结合“微课”进行教学 设计(见表1)。 表1 中等卫生学校医学基础课程《生物化学》微课教学设 计案例(时间:12分钟) 授课 药剂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专业 教学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目标 教学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内容 重点 高温使酶变性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难点 教学 支架式教学法、PPT课件并结合讲授法 方法 学习 抓住重点、理解记忆、实验探究验证 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运用“支架式教学法”进行微课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搭脚手架] 1分钟 (教师边讲解,边用视频展示冰箱保鲜食品、用烧开水煮沸 用日常生 课题 消毒餐具的内容导人) 活例子设 日常生括中,我们家庭用冰箱保鲜食品,是根据什么原理 凝。激发 引入 呢? 学生学习 生活中我们把餐具用烧开水煮沸消毒,又是根据什么原理 兴趣。
! ! = CN12—1352/N 实 验 室 科 学 LABORAT0RY SCIENCE 第16卷第3期2013年6月 Vo1.16 No.3 Jun.2013
动物生物化学模块化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李桂兰,张映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摘要: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内容设置为蛋白质分析技术、酶与代谢部分和核酸分析技术三个综合性实验教 学模块,并进行教学实践,重点强化了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训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 效果。
关键词: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块化实验 中图分类号:Q5—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4305.2013.03.01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modular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animal biochemistry
LI Gui—lan,ZHANG Ying
(School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xi Agriculture University,Taigu 03080 1,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animal biochemical experimental content,three modular parts with inte—
gration were designed and put into the practice.The module included the analysis of proteins and nu—
cleic acids,enzyme and metabolism.In the course of the modular experimental teaching,the students
项目 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科技・探索・争I乌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张辉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新疆石河子832003)
【摘要】加强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帮助学生获得系统的动物生物化学知识是农科专业教师的工作目标。在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实践的 基础上.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实验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提高动物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改革
动物生物化学作为--I'q前沿学科.在生命科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但是由于它概念抽象、代谢反应式复杂、知识更新快等特点, 使它成为--I'1教与学难度都很大的学科。因此,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物生物化学的知识内容,是摆在 每个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教学 体会.以期为提高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现代教育最先进的手段之一。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式教学,在知识内容 广博且更新较快的生物化学面前,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会 影响教学效率.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则可以把无 声转化为有声.把静态转换为动态。所以,教师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 上.制作精美、能吸引学生的教学课件,把原本枯燥、抽象的内容形象 的表现出来,则能确保在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5教师也要转变教学观念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多、概念抽象难理解,而课时量却相对较 少.面对这一情况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 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尽量减少知识点的重复教授。动物生物化学一般 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开设.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就已学习了有机化学, 因此像糖类和脂类化学等相关内容就可不必精讲,而蛋白质这一部分 学生接触得较少.又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就必须精讲这一章节内 容。 此外,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广泛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及时了 解最新学科动态.及时将这些新知识传递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最后.备好课则是上好课的一个基本前提,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到对所 讲的内容心中有数,这样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 2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动物生物化学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培 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传统实验教学是以验证式教学为主.由 教师做好课前准备、讲解原理,学生机械性地操作。然而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和社会需求.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思维能力和实践 能力。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能力.无论是实验前试剂的配置还是实验仪器的 准备,都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细心负责的科研态度. 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式教学是以教师讲授知识点为主.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对 内容理解不全面.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不强.易出现前面学后面忘、学 习兴趣不浓厚的现象。而启发式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又立足于 已有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对知识点进行重新归纳和总结.以启发 学生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加深旧知识点的记忆和新 知识点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采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授课现已成为课堂教学必备的教学方式.是 教师要转变角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是“导演”,组织学生演好 “戏”.拍好“节目” 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创造性地 利用课堂资源.使学生以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动手做、动脑想,独立 的投人教学活动 课堂不是教师个人的主宰,教与学要互动沟通、互相 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必有法.教无定法”、“有模式论,不唯模式论”,教学改革之所 以难.难在不好形成固定模式和套路.没有任何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 去适合任何教学改革。所以,时代变了,对象变了,教材变了,教师必须 从头学习.抓紧充电.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教学理 论.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 6结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只有不断改变教学 方式,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才能真正地提高动物生物化学的教学 质量,使教与学双方都能达到共赢的效果。e
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第8期
兽医专业《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尝试
索江华.李凤玲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11)
摘要:以兽医专业《动物生物化学》教改为背景,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2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动物生物化学》教 改的具体措施,并在教学中进行尝试,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兽医专业;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74X(2009)08—0347—02
动物生物化学是兽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
基础课程,又是一门理论性强、试验操作能力要求高的
课程,对于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 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现对近几年在教学过程中实行的改革总结如下。
1理论教学改革
1.1优化教学内容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特点是杂、多、燥。杂:生物 化学各章节内容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内容宠杂,代谢
反应复杂。多:涉及基础知识广泛,包括生物大分子物 质如糖、脂类、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代谢反
应步骤多,其中专业名词多,新概念多,小知识点多。
燥:内容枯燥抽象,不易理解,难以记忆,比如生物体新 陈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合成作用和分解作用,是代谢反
应复杂的代谢过程,一种物质在体内往往要通过一系 列的连续反应才能完成其代谢过程,由于代谢反应复
杂、步骤多、酶多,并且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很难记住。 针对以上特点,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理论
知识够用的原则,我们在采取抓住教学内容重点、难点 的前提下,取舍教学内容,以便重点突出.精于施教。 1.1.1 结合生活补充相关知识通过学习和了解贴近
现实生活的生物化学相关知识,关注高新科技的发展
动态川,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化学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以
提高学习生物化学的积极性。 例如,讲授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时,可先告诉学生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再结合安徽“黑心奶粉”事
浅谈高职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生物化学》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开发
作者:杨井坤,邹晓辉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10期
杨井坤,邹晓辉
(黑龙江职业学院 150111)
摘要:《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是高职动物医学专业中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学生常常出现主动放弃的情况。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顺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本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将原有教学体系进行整合,利用项目化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过程,拆分出新的项目及任务。就《动物生物化学》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开发进行探讨。
关键词:动物生物化学;动物医学;项目化教学模式
项目化教学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这种以项目为主体的职业行业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是一种以现代企业的行为为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是高职学生就业实现零距离上岗的一条很好的学习途径。
1《动物生物化学》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学好动物生物化学,不仅是学好动物医学专业专业课程的保证,还可以运用近代生物化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解决当前兽医学科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但《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要以生物学、化学(无机和有机化学)、物理学为基础,课程内容较难,同时针对的学生的高职的学生,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通常会出现知难而退的情况。
纵观全国高职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生物化学》课程,其教学模式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中高度依赖教师,学生极少参与教学过程。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更为重要。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就能达到这样的目的,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引领,以具体工作任务为核心,通过真实的工作任务来完成学生学习的过程。
1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一)课程的性质
动物生物化学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运用化学、物理及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动物体的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生理机能关系的一门学科。
(二)课程的地位
动物生物化学是动物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与动物饲养、遗传育种、兽医基础和兽医临床等各学科的关系非常密切。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生物体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掌握物质在细胞内的变化规律及其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初步掌握遗传的分子基础及生物体内的调节机制,为后续课程如兽医基础、兽医临床、动物饲养学、动物病理学等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实验实习、技能训练,掌握动物生化实验的方法,掌握分光光度法、微量滴定技术等技能。
(三)思想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敬业爱业,良好的职业道德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部分
1.绪论
了解动物生物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了解动物生物化学与畜牧、兽医等学科的关系。
2.蛋白质与核酸化学
(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了解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基本结构单位和理化性质。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分类
了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掌握蛋白质变性的本质。
(4)核酸的化学组成
掌握核酸的基本组成成分和基本组成单位,掌握三磷酸核苷的结构特点。
(5)核酸的分子结构 2 掌握核酸的分子结构特点。
(6)核酸的理化性质
了解核酸的理化性质。
3.酶
(1)酶促反应的特点
掌握酶的定义及酶促反应特点。
(2)酶的结构与功能
了解酶的结构组成;掌握酶的活性中心;了解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酶作用的基本原理
了解酶作用的基本原理;了解诱导契合学说。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作者:唐琳
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20年第03期
摘要:动物生物化学是一门基础知识比较多的学科,该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其具有理论知识难度较大的特点。如果要改进动物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考核办法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自主学习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对该学科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改革方案进行了研究,旨在探索一套适合动物生物化学专业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动物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应用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20)03-0039-02
动物生物化学是利用基本生物化学原理以及实验方法进行动物生命体的研究,也是解释生命本质和现象的一门学科,同时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当前世纪是生命科学的年代,而生物的化学分子以及化学分子反应是整个分子生命本质所在,动物生物化学不仅仅是和生命学科相关,也是生物分子机制研究的基础学科。
1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的限制
传统模式下的教學理论讲课思路是很多老师在讲课时照本宣科地进行课文的同声翻译,大部分的讲课内容都是书本上的,对于本学科当前最新技术、最新实例等书本外的知识点都未曾讲解,这样就造成教师的教学只是单纯的PPT教学。而且动物生物化学教学知识点本身就比较复杂,其中就包含有化学、物理学、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各学科相互交叉。正是因为本学科属于多学科交叉的形式,所以导致本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知识储备要求非常高。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因为知识覆盖面窄,很多学生一看到书本中的复杂分子式、结构式、化学方程式等就头疼,久而久之自然就对本学科失去了兴趣。
收稿日期;修改日期5作者简介王 炜(6),女,讲师,硕士,从事动物生物化学及分子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浅谈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王 炜(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科技学院,重庆 400716)摘要:为了使学生掌握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分析传统教学弊端的基础上,根据动物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对实验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进行改革和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思维。关 键 词: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550(2008)04-0185-03DiscussionontheReformoftheExperimentTeachingoftheAnimalBiochemistryWANGWei(SouthwestUniversityExperimantalTeachingCenterforAnimalScience,CollegeofAnimalScienceandTechnology,Chongqing 400716,China)Abstract:Inordertomakethestudentsmasterthebasictheoriesandthetechnicalabilityoftheexperimentofanimalbiochemistry,andimprovethestudentπscomprehensivequality,experimentalcontents,teachingconditions,teachingmethodsandthewaysofex2aminingwerereformedaccordingtothetrainingaimofthedevelopmentofanimalscienceafterthedisadvantageoftraditionalteachingwasanalyzed1Throughthereform,theenthusiasmofstudentwasstimulated,thestudentπsinterestinthestudywasraisedandthestudentπsindependentconsciousnessandcreativethinkingwerealsofostered1Keywords:animalbiochemistry;experimentteaching;teachingreform1 引 言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是动物生物化学的重要辅助课程,同时也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1978年开设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还面临教学经费和教学仪器紧缺,实验指导教材陈旧,无专门的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管理混乱等多种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改革措施,经过5年多的努力和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效果。2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实验项目由于现代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日新月异。相较之下,传统的动物生化实验跟不上科学的发展和变化,综合性实验比例较低,很少或没有设计实验,不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针对以上问题,根据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进行遴选,选出18个适合动物科学专业学习和掌握的实验项目,其中综合性实验比例由原来的10提高到60。重新修订实验教学大纲,改变以往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一一对应的模式,明确实验教学的独立性,以生物化学应掌握的离心、层析、比色和电泳4大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主导,分类设置实验项目。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机选择。2004年,在原有动物生化实验讲义的基础上,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重新汇编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系统介绍了当前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常用技术,既适合本科生也适合研究生使用。3 改善实验教学条件,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度 2004年,我院开始加大对本科实验教学建设的力度,建立了的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实验室。淘汰了一批无法使用的和性能较差的仪器,以“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满足实验教学内容基581第6卷 第4期实验科学与技术
1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化学(animal biochemistry)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动物体的化学本质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本硕连读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动物生物化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各类生物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等)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物质代谢过程与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储存,物质代谢和能量流动的相互联系和调节控制;信息分子的代谢和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和调节;动物器官、组织机能生物化学;以及相关基本知识和最新知识成果。动物生物化学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药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等后续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一、各章节要点和授课时数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一、生物化学的涵义
二、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三、动物生物化学与动物生产和动物健康
四、动物生物化学学习方略
重点掌握动物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目的,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动物生物化学在国内、外发展的概况。
第二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4学时
一、概述
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三、蛋白质结构
四、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五、蛋白质的重要性质、分离纯化与鉴定
重点掌握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概
念与特征,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熟悉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氨基酸,蛋白
质的理化性质与分离纯化及测定。
第三章 核酸化学 2学时
一、概述
二、核酸的一级结构 2 三、DNA的结构与功能
四、RNA的结构与功能
五、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教材分析:
《动物的运动》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的重要性在于它为本章后面学习动物的行为打下一个基础,学习有关动物运动系统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运动的本质非常重要,同时可以巩固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动物生理方面的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接受知识能力强,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阶段,也是思维较活跃时期,以人体为例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学生的积极性会较高,便于学生接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
2.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能力目标:
探究实验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 2.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教学难点:
1.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2.探究实验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相结合、多媒体教学
课前准备:
准备多种动物运动方式的视频和图片资料。
两块硬纸板(或硬塑料板)、两根皮筋、剪刀、图钉(或细铁丝)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
入
新
课 1.播放视频。
2.提问:视频中反映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
3.引入新课:各种运动要依靠哪些身体结构,它们是怎样完成各种动作的? 1.观看视频。
2.思考,并根据视频内容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如游泳、飞行、跳跃等)。 调节情绪,引入课题,激发学习积极性。
第21卷第4期 2007年12月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Xichang College・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1.21.N0.4 Dec..2007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别、
(西昌学院,四川 劲
西昌615013)
【摘要】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特点,对动物生物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进行
探讨和尝试,以期提高动物生物化学教学质量,使该课程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关键词】教学方法;动物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Q5—42 【文献标识码】A 【5 ̄-]1673—1891(2007)04—0136—03
生物化学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数理科
学广泛而深刻地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全面
改变了这门学科的面貌,由此应运而生的分子生物
学,又极大地扩展了生物化学的内涵。一些新的理
论和技术成就不断涌现,令人目不暇接、兴奋不已。
对于生命本质的认识也发生了部分的改变,一些传
统的观点在不断受到质疑和挑战,生物化学的成就,
也不断地影响着工业、农业、医药业的各个方面,发
挥着巨大的作用并展示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
动物生物化学是动物科学各个专业的一门重要
的专业基础课,是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饲料学、
流行病及免疫学、繁殖学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就学
科特点而言,动物生物化学的建立与发展,与实验研
究手段的发展密不可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
程。而就课程特点而言,动物生物化学课程又是一
门理论性很强,知识体系晦涩、概念抽象,内容繁杂
的课程。学科特点与课程特点的矛盾,在教学过程
中显现无遗。
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调整,解决上述矛盾,改善
动物生物化学的授课效果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通过对已往动物生物化学教学过程的总结、分析,对
以后的动物生物化学的教学方法有如下思考:
1理论授课的思考
1.1熟悉使用教材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与设计
一、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必修的核心基础课程,生物化学是生物类、医学类、农学、环境、食品类等学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课程,是对专业核心能力系统训练的重要环节,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生物活性、酶促反应、生物转化等生物技术的基本思维观念,从而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方法,糖、蛋白质、核酸及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和有关生物化学性质的分析技术,酶活性测定、动力学分析”等生化技术原理及操作手段,从而熟悉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产物积累过程及其调控,为后续课程打下思想基础和技术基础;并通过严格的实验要求和管理,使得学生能够胜任生物技术类企业专业岗位需求,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渗透到社会实践及业务创新能力中去,培养务实创新的专门技术人才。
(三)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掌握三大物质的生命活动规律及蛋白质的转录、复制和翻译的基本过程,并能正确应用生物化学的实践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2)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3)具有较强的开拓发展的创新能力。
4)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3)方法能力目标
1)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2)具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3)具有查找资料、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
4)具有合理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掌握蛋白质、核酸、酶的基本理论、生物学功能及与临床应用的相关联系。掌握糖类、脂类、氨基酸、核苷酸代谢等内容的临床相关知识。
2)熟悉糖类、脂类、氨基酸、核苷酸代谢及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途径及生理意义。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目标设计
引言:
动物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动物体内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相互作用。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动物生命体系的化学基础,掌握动物体内生物化学过程和相关的实验方法。本文旨在设计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培养其动物生物化学研究和实践的能力。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动物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包括生物分子、生物大分子、酶和代谢等。
2. 理解动物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机制和调控原理,包括酶促反应、代谢途径和信号传导等。
3. 熟悉动物体内重要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例如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
4. 了解动物生物化学在生物医药和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理解其重要性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 1. 能够应用生物化学知识解决动物生物化学问题,例如解析酶催化反应和代谢途径调控机制。
2. 具备从动物体内样品中提取、分离和纯化生物大分子的实验技能,例如蛋白质和核酸的提取和纯化。
3. 能够设计和执行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具备动物生物化学研究和实践的能力,能够进行科学探究和创新,表达和交流研究成果。
三、态度目标
1. 培养对动物生物化学科学性的认识和理解,重视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科学原则的遵循。
2.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科研道德观念,尊重实验伙伴的贡献,遵守学术诚信规范。
3. 培养对动物生物化学研究和应用前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不断学习和更新科学知识。
4.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 1. 理论讲授与实验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课、实验课和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2. 举例分析和案例研究,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真实的动物生物化学问题。
3. 设计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交流和合作意识。
4.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和学术交流,组织科研项目策划和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潜力。
五、评价方式
1. 考试评价:进行课后作业、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2. 实验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方面的能力,反映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3. 课堂参与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问题、讨论和交流等能力,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积极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
结论:
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动物生物化学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动物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为未来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动物生物化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评价中多样化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鼓励学生兴趣和潜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