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5.97 KB
- 文档页数:17
1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案
一、课程定位
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运用化学的方法解释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课程。它在基础化学上开设,更有利于学生对构成生物体主要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及其这些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变化规律的认识与理解;并对微生物及免疫学、基因工程制药、发酵工程制药和生物药物分析和生化分离技术等课程的开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及其在体内代谢的规律,熟悉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产物积累过程及其调控,掌握糖、蛋白质、核酸及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测定的生化技术,为其今后走向相关的职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知识讲授、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专题讲座、网络课程、校内实训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及递进式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能把生物化学的知识应用到相关岗位的实践中,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蛋白质和核酸以及参与生命活动的酶、维生素等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掌握生物体内主要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及这些代谢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3.熟悉遗传中心法则,DNA的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4.了解物质代谢的调控。
(二)技能目标
1.掌握基本的生化实验技术。
2.掌握糖、蛋白质、核酸及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测定。
3.能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素质目标
1.培养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2.培养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3.培养社会适应性,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2
(一)知识部分
学习情境 学习单元 学时 情境名称 情境描述
绪论 学习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史及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生物化学的概念
2 2.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3.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蛋白质化学 学习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理化性质及分类。 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6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3.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4.蛋白质的分类
核酸化学 学习核酸的分类、分布与功能;核酸的分子结构;核酸的理化性质。 1.概述
4 2.核酸的化学组成
3.核酸的分子结构
4.核酸的理化性质
酶与维生素 学习酶的概念、酶的催化特点;酶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酶的催化机理;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酶的命名及分类;维生素的分类、主要生理功能、缺乏病、主要理化性质。 1.概述
5 2.酶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
3.酶作用的基本原理
4.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5.酶的命名和分类
6.维生素
生物氧化 学习生物氧化的定义、特点;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的组成、线粒体呼吸链中氢和电子的传递;ATP的生成及CO2的形成过程;线粒体外的生物氧化体系。
1.概述
4 2.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3.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
4.生物氧化中能量的产生和利用
5. 线粒体外生物氧化体系
糖代谢 学习糖的概念、分类和主要生理功能、糖酵解、糖的有氧分解、磷酸无糖途径、糖异生作用、糖原的合成和分解、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1.概述
6 2.糖的分解代谢
3.糖异生作用
4.糖原的分解和合成
5.血糖
脂类代谢 学习脂类的消化、吸收和血脂的组成、含量及血浆脂蛋白、脂肪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磷脂的代谢、胆固醇的合成代谢。 1.概述
6 2.脂肪的代谢
3.类脂的代谢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学习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氨基酸的一般分解代谢、一碳基团、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联系。 1.概述
6 2.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3.氨基酸的一般分解代谢
4.个别氨基酸代谢
5.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关系
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学习核酸酶的分类、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与合成、脱氧核苷酸的合成。 1.核酸的降解
2 2.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3.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核酸与蛋白学习遗传中心法则、DNA的1.DNA的生物合成 6 3
学习情境 学习单元 学时 情境名称 情境描述
质的生物合成 半保留复制、RNA的转录、蛋白质的翻译。
2.RNA的生物合成
3.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物质代谢的调节 学习代谢调节的生理意义、基本方式、酶的定位调节、活性调节、含量调节、激素水平调节、整体水平调节。 1.概述
4 2.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3.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
2.物质代谢的整体调节
合计 51
(二)实训部分
实训项目 学时
实训一 生化基本操作 2
实训二 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 2
实训三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
实训四 核酸的定量测定 4
实训五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 2
实训六 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竞争性抑制作用 2
实训七 生化血液样品的制备 2
实训八 血糖含量的测定 2
实训九 肝中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2
实训十 血清转氨酶GPT活性测定 4
合计 24
五、教学要求
学习情境一 绪论
【学习目标】
1.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和研究的内容;
2.了解化学的发展简史及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及生产实践的关系;
3.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学习内容】
1.概述: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2.生物化学的发展史:静态生化阶段、动态生化阶段、机能生化阶段。
3.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生物化学与药学、畜牧兽医、食品等学科的关系。 4
【重点难点】
重点:生物化学的概念和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难点: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习情境二 蛋白质化学
【学习目标】
1.掌握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与功能。
2.熟悉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3.了解蛋白质的分类。
【学习内容】
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元素组成、基本结构Aa的种类、结构、性质。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肽键、肽链、分子结构、维持各级结构的化学键、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电离与等电点、胶体性质、变性作用、沉淀反应、凝固反应、颜色反应等。
4.蛋白质的分类:按分子形状分类、分子组成分类、功能分类。
【重点难点】
重点: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基本结构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难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的理解。
学习情境三 核酸化学
【学习目标】
1.掌握核酸的分类、分布与功能及DNA的右手双螺旋结构、核酸的理化性质。
2.熟悉RNA的分子结构。
3.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学习内容】
1.概述:核酸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2.核酸的化学组成:核酸的化学组成、核酸的组成单位。
3.合核酸的分子结构:DNA的一级结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结构特点、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三种RNA的结构。
4.核酸的理化性质: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DNA的变性、复性、分子杂交。
【重点难点】 5
重点:核酸的组成、DNA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性质。
难点:核苷酸的连接方式、DNA的双螺旋结构。
学习情境四 酶和维生素
【学习目标】
1.掌握酶的概念、酶的催化特点、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2.熟悉酶的分子组成、催化机理、酶原及其激活机制及酶的命名分类。
3.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内容】
1.概述:酶、底物、产物的概念、酶的催化特点;酶的化学本质。
2.酶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酶的分子组成(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单纯酶、结合酶)、酶的活性中心、酶原和酶原激活。
3.酶作用的基本原理:活化能、中间产物学说、诱导契合学说。
4.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及动力学特点。
5.酶的命名和分类:习惯命名、系统命名、酶的分类。
6.维生素:维生素的概念、维生素命名原则及分类方法、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及其缺乏症、维生素A、D、E、K的生理功能及其缺乏症。
【重点难点】
重点:酶的催化特点、酶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维生素的概念、分类、体内活性形式、缺乏症。
难点:酶的结构特点、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维生素的体内活性形式。
学习情境五 生物氧化
【学习目标】
1.掌握生物氧化、线粒体氧化体系、呼吸链的概念、呼吸链的类型、偶联部位以及影响因素。
2.熟悉体内氧化的方式、呼吸链的组成、生物氧化中CO2的形成过程。
3.了解线粒体外生物氧化体系。
4.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学习内容】
1.概述:生物氧化;生物氧化与体外有机物氧化(燃烧)的异同点;生物氧化的种类、氧化的方式。 6
2.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脱羧的分类。
3.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呼吸链的概念、组成及功能、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顺序、胞液中NADH的氧化。
4.生物氧化中能量的产生和利用:高能键和高能化合物、ATP的生成方式、磷氧比值、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化学渗透学说、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ATP的利用、转移与贮存。
5.线粒体外生物氧化体系:需氧脱氢酶催化的生物氧化、加氧酶催化的生物氧化、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催化的生物氧化、超氧化物歧化酶催化的生物氧化。
【重点难点】
重点:2条呼吸链的组成、氧化磷酸化的偶联及其部位、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难点:氢和电子的传递、水的生成、氧化磷酸的偶联。
学习情境六 糖代谢
【学习目标】
1.掌握糖酵解途径、糖有氧氧化的基本过程及能量计算、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2.熟悉糖原合成与分解、糖异生作用、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3.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学习内容】
1.概述:糖的概念、分类、主要生理功能。
2.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概念、反应过程、能量计算、糖酵解的调节和生理意义;糖有氧氧化概念、反应过程、能量计算、调节及生理意义、磷酸戊糖途径的概念、反应过程及生理意义。
3.糖异生作用:糖异生作用的概念、反应过程及生理意义。
4.糖原的分解和合成:糖原的概念、糖原的分解及糖原的合成。
5.血糖:血糖的来源与去路、血糖的调节。
【重点难点】
重点:糖酵解途径、糖有氧氧化的基本过程及能量计算、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难点:糖的有氧氧化的基本过程及能量的计算、糖原的分解与合成。
学习情境七 脂类代谢
【学习目标】
1.掌握甘油的代谢、肪肪酸的β-氧化。
2.熟悉脂肪动员、血脂的组成、分类及主要生理功能、软脂酸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