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病情观察
- 格式:docx
- 大小:37.59 KB
- 文档页数:3
肺栓塞的护理要点
1、进行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耐心倾听其诉说,帮助其释放不良情绪,以减轻其焦虑、抑郁的心理。
2、实时告知其在各阶段的治疗情况,准确评估其疼痛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止痛措施,以免疼痛加重其焦虑、抑郁的程度。
3、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各项操作前,应先进行简要的说明,以提高其配合度,避免其产生恐慌的心理。
4、进行急性肺栓塞风险评估。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尽可能地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其身体状况、血压情况、基础病症及合并症的情况等,评估其发生急性肺栓塞的风险性,从而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5、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并用软枕适当垫高其下肢,以促其下肢静脉回流。
护理人员应定时帮助患者活动下肢,或按摩其下肢的肌肉,以减轻其腓肠肌的压力,利于其静脉回流。
6、应嘱患者在恢复期间增加饮水量,以保证循环血量的充足,加快血流的速度。
7、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记录患者下肢的情况,包括其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情况及动脉波动的状况,下肢是否存在麻痹感等,同时主动询问其感受,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8、进行认知干预: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不仅可帮助其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知,而且可提高其对治疗的配合度。
9、进行穿刺护理: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尽量选择患者上肢的粗直静脉进行穿刺,避免选择其下肢静脉进行穿刺。
肺栓塞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常规】
1.病情观察:
1)严密监测呼吸、血压、心率、静脉压、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及脉搏的变化。
2)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可给予镇静、止咳、止痛等药物;防止静脉血栓脱落,再次发生肺栓塞。
3)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以纠正低氧血症。
4)需溶栓者,做好出血危险的评估、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必要时配血,做好输血准备。
2.溶栓后的护理:
1)有效制动:需绝对卧床休息两周,避免增加腹压的因素(如便秘、咳嗽等),不能做下肢的按摩及用力的动作。
外出检查均要平车接送,防止因溶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松动、脱落。
2)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每2h翻身1次。
3)饮食护理: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饮食。
4)长期吸烟的患者应劝其戒烟。
【健康教育】
1.定期复诊,规律服药,尤其是抗凝剂,一定要遵医嘱服用。
2.教会患者如何自我观察有无出血征象,定期复查抗凝指标。
3.避免久站、久坐,以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下肢静脉曲张者可穿弹力袜,预防血栓复发。
4.告知患者如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肺栓塞病人的观察要点以肺栓塞病人的观察要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导致患者病情迅速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肺栓塞病人的观察非常重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
肺栓塞导致肺血管阻塞,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
因此,肺栓塞病人常常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
我们需要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呼吸节律是否正常。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急促、浅表或不规则,可能意味着病情加重,需要及时采取措施。
心脏状况也需要密切观察。
肺栓塞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
我们需要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和血压变化。
异常的心率、心律或血压升高可能需要立即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
肺栓塞病人还常常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
这包括头晕、昏厥、意识模糊等。
我们需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反应和肢体活动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肺栓塞还会引起其他系统的损害,如消化系统、肾脏和肝脏等。
我们需要观察患者的食欲、排尿情况和肝功能指标等。
如果出现食欲不振、尿量减少或黄疸等症状,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和处理。
肺栓塞病人的血液凝固功能也需要密切观察。
肺栓塞本身就是由于血液凝固功能异常导致的。
我们需要观察患者的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活动等。
如果出现异常,可能需要采取抗凝治疗,以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
我们还需要观察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使患者恐惧和焦虑。
我们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关注他们的情绪和心理需求。
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抚,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痛苦和恐惧感。
对于肺栓塞病人的观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脏、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肾脏和肝脏功能、血液凝固功能以及情绪和心理状态,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做出恰当的处理。
希望通过我们的关注和观察,能够帮助肺栓塞病人尽早康复。
肺栓塞护理常规1. 简介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脱落后阻塞肺动脉。
肺栓塞的发生会导致肺循环血管阻塞,影响氧气供应,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生命危险。
在肺栓塞的护理中,常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旨在提供及时的救援和维护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本文将介绍肺栓塞常规护理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2. 护理目标肺栓塞的护理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恢复和维持气道通畅,促进气体交换; - 减轻肺循环负荷,增加心输出量;- 防止血栓进一步扩散,维持血流通畅; - 监测和处理伴随症状,如疼痛、呼吸困难等; -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和治疗。
3. 护理措施3.1 气道管理肺栓塞患者常常伴有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因此保持气道通畅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气道通畅情况,及时疏通分泌物,保持患者正常呼吸。
若患者气道有梗阻,应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2 氧疗对于肺栓塞患者,氧疗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之一。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氧饱和度和呼吸状况,合理安排氧疗方案,并监测患者氧饱和度的变化。
同时,要确保氧气供应充足,氧气面罩的密封性良好,帮助患者吸氧并维持氧合功能。
3.3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肺栓塞护理中,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每日记录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并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4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护理人员应留意患者是否正在接受抗凝治疗,并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
对于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教育其注意避免凝血异常的情况,如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
3.5 心理支持肺栓塞患者由于疾病的严重性和不确定性,常常伴有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和治疗的过程。
同时,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及时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减轻他们的担忧。
肺栓塞的护理措施有哪些(一)引言概述: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疾病,由于肺动脉或其分支的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引起。
它可能导致肺循环障碍、肺组织缺血、坏死甚至死亡。
针对肺栓塞患者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存率。
本文将介绍肺栓塞的护理措施,旨在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处理肺栓塞的病情并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
正文:一、确保患者安全:1. 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刺激和干扰。
2. 保持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包括血压计、心电图监测仪等,及时记录和汇报监测数据。
3. 提供必要的安全措施,如床栏、减压袜等,以防止误坠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4. 按规定进行病情观察,注意呼吸、意识、脉搏、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二、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气体交换:1. 维护气道通畅,保持头部高位,避免使用仰卧位。
2. 提供纯氧吸入,辅助氧气疗法或机械通气支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呼气末正压(PEEP)。
3. 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根据需要调整氧气浓度。
三、防止血栓再形成:1. 给予抗凝治疗,如肝素、低分子肝素等,以抑制新血栓的形成。
2. 监测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以便调整抗凝剂的剂量和时间。
3. 通过提升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水平,鼓励患者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减肥等,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四、缓解症状和并发症:1. 给予镇痛药物,如吗啡、阿片类药物等,以缓解胸痛和呼吸困难。
2. 对伴有低氧血症的患者,可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3. 防治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等,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治疗。
五、病情监测和康复护理:1. 定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及时记录和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2. 进行康复护理,包括早期活动、改善营养、遵循心肺复苏原则等,以促进患者康复。
总结:肺栓塞的护理措施包括确保患者安全、改善通气和气体交换、预防血栓再形成、缓解症状和并发症、进行病情监测和康复护理等。
引言概述:肺栓塞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是由于肺动脉或其分支的血管内出现一血栓或栓子,卡住血管而引起的血管阻塞。
肺栓塞护理措施的目标是及时解除栓子、恢复血液循环和氧供,以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本文将从5个大点来详细阐述肺栓塞护理的相关措施。
正文内容:1.密切监测病情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体温等。
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及时发现ST段改变、心律失常以及室壁运动异常等。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了解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情况。
2.维持氧合和呼吸功能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吸入,以提高血氧饱和度,并加快溶解血栓的速度。
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和维持适当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排出。
3.应用药物治疗给予抗凝剂,如肝素、华法林等,以减少血液的凝固能力,预防新的血栓形成。
使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以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
给予镇痛药物,如吗啡、哌替啡等,以缓解患者的胸痛和焦虑情绪。
4.加强血液循环支持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和呼吸机辅助,以保证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功能。
维持患者心血管的稳定,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
确保患者足够的血容量,通过静脉输入液体来维持血压稳定。
5.预防并发症高危肺栓塞患者应采取早期的抗凝治疗,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再栓塞。
限制患者的体力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站立,以减少血栓再形成的风险。
鼓励患者戒烟,改善生活习惯,控制血压和血脂,以降低再发生肺栓塞的可能性。
总结: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护理措施的目标是迅速解除血栓、恢复血液循环和氧供,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护理工作需要密切监测病情,维持氧合和呼吸功能,应用药物治疗,加强血液循环支持,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也应积极配合护理措施,改善生活习惯,以减少再发的概率。
通过综合的护理措施,可以更好地管理肺栓塞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肺栓塞护理查房总结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护理查房至关重要。
在护理查房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其安全与舒适。
以下是对肺栓塞护理查房的总结:一、患者的病情观察1.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注意是否有呼吸困难或短暂停止的情况。
2.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高血压和心率增快可能是肺栓塞的症状,需要及时评估和处理。
3.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肺栓塞常伴随剧烈的胸痛,需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位置,及时给予镇痛治疗。
4.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肺栓塞可能导致意识障碍,如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晕厥,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
二、护理措施1.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镇痛药物缓解呼吸困难。
2.给予氧疗: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情况,适当给予氧疗,以改善氧合情况。
3.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活动,避免过度劳累,以减少心脏负荷和减轻症状。
4.静脉抗凝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液检查结果,及时给予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
5.监测血液指标:定期检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时调整抗凝治疗的剂量。
6.心电监测: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7.情绪支持和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交流,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
三、教育和宣教1.向患者和家属解释肺栓塞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案,增强他们对疾病的理解和合作意识。
2.告知患者和家属应急处理肺栓塞的方法,如紧急就医和使用紧急药物。
3.指导患者如何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如避免长时间坐卧不动,合理饮食和药物治疗等。
通过以上护理查房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肺栓塞的病情和护理要点,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通过教育和宣教,可以增强患者和家属的自我管理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肺栓塞的护理要点介绍(一)引言概述:肺栓塞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其特点是由于肺动脉或其分支的血管栓塞导致肺部血液供应不足。
正确的护理对于肺栓塞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肺栓塞的护理要点,帮助护理人员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
正文:一、早期识别和评估1.了解肺栓塞的病情特点,明确其早期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
2.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心肺听诊、血压监测、氧饱和度测量等,以评估肺栓塞的严重程度。
3.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血液生化指标、心电图、胸部X线等,以确诊肺栓塞并明确肺动脉栓塞的位置和范围。
二、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1.确保患者通畅的气道,及时清除分泌物,以保证充分的氧气供应。
2.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困难。
3.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维持稳定的循环功能,根据需要进行液体管理和药物治疗。
4.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根据氧饱和度进行调整。
5.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情绪变化,及时处理相关情绪问题。
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加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包括定期的下肢血栓预防措施。
2.注意尽早转移患者,避免长期卧床导致合并症的发生。
3.与多学科团队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4.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控制凝血功能,预防再次栓塞。
5.注重营养支持和体力活动,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的风险。
四、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其需求和疼痛感受,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2.帮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并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
3.做好静脉内药物治疗的监测和管理,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效果。
4.监测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提供合理的膳食建议,以维持患者身体的营养平衡。
5.定期进行护理评估,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治疗过程和效果,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总结:肺栓塞是一种危险的疾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识别和评估患者的病情,稳定其生命体征,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肺栓塞护理常规
肺栓塞是指由血栓或其他物质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
肺循环障碍。
护理常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情监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
吸频率、体温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 供氧治疗:给予患者充分的氧气供应,以改善氧合情况,通常使用面罩或鼻导管进行供氧。
3. 静脉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给予抗
凝药物、溶栓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等以防止或消除血栓形成。
4. 卧床休息:限制患者的体力活动,减少肺动脉压力,有
利于血栓的溶解和消除。
5. 长期护理:如果患者出现复发风险较高,需要长期抗凝
治疗,护理人员需要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用药、遵守医嘱。
6. 心理支持: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疾病,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提供心
理支持和安慰。
7. 防止并发症:监测患者的血液凝结功能、肝肾功能等指标,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出血或其他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8. 康复护理:患者在出院后,需要进行康复护理,包括适
当的运动锻炼、心理康复和饮食调理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措施仅为一般性护理建议,具体的护
理措施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嘱进行调整和执行。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与医生紧密合作,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肺栓塞护理要点及难点》肺栓塞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
对于肺栓塞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做好肺栓塞的护理工作,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探讨肺栓塞护理的要点及难点。
一、肺栓塞护理的要点(一)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是肺栓塞护理的首要要点。
护士应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尤其要注意患者呼吸频率和节律的改变,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症状的出现。
若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加重、血压下降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还需观察患者有无胸痛、咯血等症状的发生。
胸痛的性质、部位和程度对于肺栓塞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咯血的量和颜色也能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改变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因为肺栓塞患者常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给予患者合适的氧疗是改善患者缺氧症状的重要措施。
根据患者缺氧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或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在氧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氧疗效果,如患者的呼吸困难是否缓解、发绀是否减轻等。
要保持吸氧管道的通畅,定期更换吸氧装置,防止感染的发生。
(三)用药护理肺栓塞患者常需要使用抗凝、溶栓等药物进行治疗。
护士在用药护理中应严格遵守医嘱,准确掌握药物的剂量、用法、用药时间和注意事项。
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血尿等。
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根据凝血指标调整华法林的剂量,以确保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溶栓药物如尿激酶等,使用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变化。
(四)饮食护理给予患者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
肺栓塞患者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肺栓塞患者优质护理(一)引言概述:肺栓塞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患者需要接受优质的护理来促进康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出发,详细介绍肺栓塞患者的优质护理措施。
正文:1. 早期识别与干预- 完善的风险评估工具,如Wells评分,可帮助早期识别高危患者。
- 快速就诊和诊断确立,以便尽早开始治疗。
- 设立内科急诊绿色通道,加快入院和抢救的流程。
2. 防止进一步栓塞形成- 加强卧床休息,避免活动过度。
- 应用抗凝治疗,如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以减少血栓进一步扩大。
- 学会正确使用弹力袜,并定期更换。
3. 恰当药物治疗- 长期服用抗凝剂,如华法林,需严密监测凝血指标。
- 应用止痛药物,如阿司匹林或吗啡,来缓解疼痛和不适。
- 必要时使用溶栓剂或介入手术,以溶解血栓或取出栓子。
4. 动态监测与综合护理- 进行常规监测,如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动静脉压力梯度等,以及定期进行肺通气灌注扫描。
- 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患者和家属理解疾病,改变生活方式。
- 牢固建立护理团队,包括医师、护士和物理治疗师等,进行综合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5. 预防并发症和康复护理- 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如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等。
- 进行早期肺功能锻炼,如肺活量训练和呼吸肌锻炼。
- 定期随访和进行复查,监测疾病复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肺栓塞患者的优质护理应包括早期识别与干预、防止进一步栓塞形成、恰当药物治疗、动态监测与综合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和康复护理等方面。
通过综合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肺栓塞患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一)引言概述:肺栓塞是一种危险且严重的疾病,其特点是由于血栓阻塞肺动脉造成肺血流受限。
对肺栓塞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康复速度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肺栓塞患者的护理措施。
1. 保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的气道畅通,定期清洁呼吸道分泌物,如痰液抽吸。
- 鼓励患者适当咳嗽,以排出堵塞在气道中的痰液。
- 维持适当的体位,如抬高头部,有助于呼吸道通畅。
2. 防止血栓再形成- 提供适当的抗凝治疗,如肝素或华法林,以阻止新的血栓形成。
- 监测凝血功能,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 缓解疼痛和不适- 使用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或非甾体消炎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症状。
- 提供舒适的环境和合适的床位,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4. 预防并发症- 实施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措施,如维持适当的体位、穿戴弹性袜、进行床边抬腿操等。
-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5. 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护理- 给予患者有关肺栓塞的教育,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措施。
- 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促进其心理康复。
- 与康复团队合作,设计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包括肺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总结:对于肺栓塞患者的护理,必须确保呼吸道通畅,并采取措施防止血栓再形成。
同时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预防并发症,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护理也是重要的方面。
通过全面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肺栓塞的护理常规【病情观察】1.监测病人的呼吸功能,如频率、节律及外周血氧饱和度。
2.观察病人有无胸闷气促及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咯血情况。
3.监测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意识状态、循环状态,心电活动。
4.有无焦虑、恐惧、担忧等心理改变。
症状护理1.呼吸困难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必要时心电或氧饱和度监测。
可根据患者血气分析及病情选择合适氧疗方式及浓度,观察患者口唇、甲床、耳垂等部位有无缺氧症状,氧疗效果2.胸痛的护理根据患者胸痛的不同程度按医嘱给予不同止痛药,用药30分钟后观察用药效果。
有严重胸痛时可用吗啡5-10mg,皮下注射,休克者避免使用。
3.咯血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窒息先兆。
保持呼吸道通畅。
4.心理护理予心理安慰,减少焦虑恐惧心理。
5.抗凝疗法:按医嘱及时、正确给予抗凝制剂,监测疗效与不良反应。
(1 )肝素:根据医嘱予微泵静注。
肝素的并发症主要是出血,出血部位常见于皮肤插管处,其次胃肠道。
因此在用肝素治疗时,必须做APTT监测,保持其为正常对照值1.5-2倍。
一旦发生出血,立即停用肝素,并用等量鱼精蛋白对抗肝素。
(2)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嘱患者注射后按压注射部位10-15分钟,必要时延长按压时间。
(3)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为常用的口服抗凝剂,华法林发挥治疗作用要有一定时间,因此需合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3-5天,直到口服抗凝剂起作用,才停用。
一般口服抗凝剂需持续3个月。
以后是否继续服用,则取决于栓塞危险因素的存在情况及继续抗凝治疗的危险性。
6.溶栓治疗:在抗凝治疗过程中,如病人符合溶栓治疗条件,应按遗嘱给予溶栓制剂。
溶栓病人应观察a出血征象b严密监测血压,当血压过高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适当处理。
C给药前宜留置外周静脉套针管,以方便溶栓过程中取血监测,避免反复穿刺血管。
静脉穿刺部位压迫止血需加大力量并延长压迫时间。
D溶栓后需要待APTT降至低于正常值的1.5倍才开始用肝素抗凝。
7.消除再栓塞的危险因素:(1)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一般需绝对卧床2-3周。
肺栓塞护理常规
肺栓塞是一种由于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咯血和咳嗽等。
治疗原则包括一般处理与呼吸循环支持治疗、溶栓治疗、抗凝治疗、肺动脉血栓摘除术、肺动脉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放置腔静脉滤器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在护理评估方面,需要评估病人的长期卧床、长途旅行、吸烟和心血管疾病病史等情况,同时还要评估病人的不明原因呼吸困难、气促和胸痛等症状。
在护理要点方面,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做好心理护理、病情监测和吸氧等。
在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方面,需要注意出血情况,及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严密观察出血征象并及时报告医生,穿刺局部延长压迫时间等。
肺栓塞护理常规
【概念】
指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时所引起的一组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临床综合症。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呼吸困难、胸痛的程度。
2、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护理措施】
1、保持病房安静,避免过多探视人员。
2、绝对卧床休息,取坐位或半坐卧位。
3、给予患者进易消化温凉饮食,避免刺激食物。
给予合适的吸氧方法及氧流量,在给氧过程中持续心电监测和定时采集动脉血气分析,及时了解缺氧状态和用氧效果。
4、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程度、类型、呼吸频率、节律、咯血量、颜色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观察胸痛发作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及诱因。
监测血压变化,防止血压过高导致出血。
患者应用抗凝治疗时,应及时、正确用药并监测疗效及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出血征象:如有无皮肤青紫、血管穿刺处出血过多、血尿、柏油样便以及严重头痛、神志改变等颅内出血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
做好心理护理,患者烦躁时设法分散注意力,指导患者做深而慢的呼吸。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避免长期卧床,避免跷二郎腿或穿束膝长筒袜。
2、指导患者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咳血痰时应及时就医。
肺栓塞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病情观察肺栓塞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的血管突然被血栓、空气栓塞物或其他
物质栓塞,导致肺血管堵塞,引起肺循环血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肺栓
塞患者需要紧急护理和病情观察,以保证患者安全和加快康复。
本文
将介绍肺栓塞患者护理的要点以及病情观察的重点内容。
一、护理要点
1. 确保患者安全:肺栓塞可导致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因此首要任
务是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在患者入院后,立即监测生命体征,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采
取相应措施。
2. 给予氧疗:氧疗是肺栓塞患者治疗的基础,有助于纠正低氧血症,缓解呼吸困难。
根据患者氧饱和度和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氧疗方法
和浓度。
常见的氧疗方法包括鼻导管、面罩和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3. 给予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重要治疗手段,可预防和阻
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和
剂量,并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
和华法林等。
4. 提供有效的镇痛:肺栓塞患者常伴有胸痛和呼吸困难,给予适量
的镇痛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5. 鼓励早期活动:对于稳定的肺栓塞患者,早期进行适量的活动可
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但必须注意活动强度和时间,
避免过度疲劳。
6. 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对于肺栓塞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其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呼吸情况、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等。
一旦发现异常
情况,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或报告医生。
二、病情观察
1. 生命体征观察: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的监测。
特
别注意是否存在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或缓慢、呼吸急促等现象,并与
患者的平时情况进行比较。
2. 呼吸情况观察: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是否
正常,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咳嗽或咳痰等症状。
注意观察气道是否通畅,是否有窒息的表现。
3. 血氧饱和度观察:通过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进行实时监测,判断
患者是否存在低氧血症,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氧合。
4. 心电图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观察是否存在心律失常、ST段改变等异常情况。
心电图的改变可能提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损害。
5. 血液检查观察:定期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检查,
观察患者的血常规是否正常,凝血功能是否受到影响,D-二聚体水平
是否升高。
6. 影像学观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胸部X线片、CT肺通气灌注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肺栓塞的程度和范围。
7. 氧饱和度监测:通过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进行监测,观察患者的氧合情况,判断氧疗效果是否良好。
总结:
对于肺栓塞患者的护理,严密的观察和及时的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情况、氧合情况等,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护理措施或汇报医生。
通过综合护理措施的应用,可以帮助肺栓塞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