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的观察护理知识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1
肺栓塞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病情观察肺栓塞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的血管突然被血栓、空气栓塞物或其他物质栓塞,导致肺血管堵塞,引起肺循环血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肺栓塞患者需要紧急护理和病情观察,以保证患者安全和加快康复。
本文将介绍肺栓塞患者护理的要点以及病情观察的重点内容。
一、护理要点1. 确保患者安全:肺栓塞可导致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因此首要任务是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在患者入院后,立即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2. 给予氧疗:氧疗是肺栓塞患者治疗的基础,有助于纠正低氧血症,缓解呼吸困难。
根据患者氧饱和度和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氧疗方法和浓度。
常见的氧疗方法包括鼻导管、面罩和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3. 给予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重要治疗手段,可预防和阻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和剂量,并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
4. 提供有效的镇痛:肺栓塞患者常伴有胸痛和呼吸困难,给予适量的镇痛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5. 鼓励早期活动:对于稳定的肺栓塞患者,早期进行适量的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但必须注意活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6. 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对于肺栓塞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其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呼吸情况、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等。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或报告医生。
二、病情观察1. 生命体征观察: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的监测。
特别注意是否存在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或缓慢、呼吸急促等现象,并与患者的平时情况进行比较。
2. 呼吸情况观察: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咳嗽或咳痰等症状。
注意观察气道是否通畅,是否有窒息的表现。
3. 血氧饱和度观察:通过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进行实时监测,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低氧血症,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氧合。
肺栓塞急救护理要点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紧急护理。
以下是肺栓塞急救
护理的要点:
1. 立即呼叫急救电话,一旦怀疑患者出现肺栓塞症状,立即拨
打急救电话,告知医护人员症状和患者的情况。
2. 保持患者安静,肺栓塞患者需要保持平躺,尽量减少活动,
避免剧烈运动或激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3. 给予氧气,氧气是肺栓塞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可以通过面
罩或鼻导管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4.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5. 密切观察症状变化,肺栓塞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
咳血等症状,需要密切观察症状的变化,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6. 输注抗凝药物,肺栓塞的治疗包括抗凝治疗,医护人员会根
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继续扩大。
7. 进行影像学检查,肺栓塞的诊断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肺血管造影等,及时进行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总之,肺栓塞是一种危急情况,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
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
肺栓塞的护理一、定义肺栓塞(PE)是指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时所引起的一组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临床综合症,包括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
肺血栓栓塞(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50~90%的血栓来源于下肢深静脉,PTE是最常见的PE。
二、护理:1、饮食:给与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少食速溶性易发酵食物,以免引起腹胀。
2、休息:肺栓塞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卧床时间应在充分抗凝的前提下卧床2~3周;无明显症状且生活能自理者也应卧床,床上活动时避免突然坐起,并注意不要过度屈曲下肢,严禁挤压、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再次肺栓塞。
3、患者取半卧位,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4~6L/min)氧气吸入,若有肺水肿可加压给氧,并在湿化瓶中加入20%~30%酒精。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呼吸状态、意识状态、循环状态,每15~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②、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征象,单侧下肢肿胀最常见,需测量和比较双下肢的周径,并观察有无局部皮肤颜色的改变,如发绀。
5、用药护理:抗凝与溶栓治疗主要的并发症是出血,因此应该注意:①、在溶栓期间应避免作穿刺,要使用保留针头。
②、要监测血小板,D-二聚休,凝血酶原时间(PT),全血凝固时间(ACT),活化的部分疑血活酶时间APTT。
③、密切观察出血征象,如皮肤青紫、血管穿刺处出血过多、血尿、腹部或背部疼痛、严重头疼、神志改变等。
④、如有出血时予以以羟基苄胺或6-氨基已酸治疗,严重者可补充纤维蛋白原或输新鲜全血。
6、健康指导:防止血液淤滞:①、对存在发生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人,告知其避免长时间保持坐位,特别是架腿而坐、穿束膝长筒袜、长时间站立不活动等。
②、鼓励卧床患者进行床上肢体活动,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需进行被动关节活动,病情允许时需协助早期下地活动和走路。
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护理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措施及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于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康复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为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所有患者均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肝素抗凝及营养支持等综合疗法。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确保患者卧床休息,在床上避免突然坐起,不要过度屈曲下肢,同时注意严禁挤压、按摩患者的患肢,以防止造成再次肺栓塞;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食用蛋白质、维生素等含量高的食品,禁食辛辣食物:多饮水和多吃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1.3.2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
首先基础护理要保证患者的血栓部位要减少不必要的触碰和患者卧床休息,保证患者治疗、休息的环境舒适、安静,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注意保暖,严禁患者下床或为患者做物理疗法等,严密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除询问患者现病史外,还应了解其基础疾病,入院后就行床旁心电图检查,并专人持续多参数监护仪监护,每15-30分钟记录1次[3],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运动,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四肢温度,准确及时记录患者每小时尿量;其次是加强心理护理,由于肺栓塞的病情急,易复发,容易引发患者紧张、恐惧的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安慰患者,向患者详细讲解治疗的目的和方法,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疑虑感,及时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再次加强溶性及抗凝护理,溶栓和抗凝疗法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并发症也比较多,其中最常见的出血,发生率大概为5-7%。
肺栓塞的护理要点介绍(一)引言概述:肺栓塞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其特点是由于肺动脉或其分支的血管栓塞导致肺部血液供应不足。
正确的护理对于肺栓塞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肺栓塞的护理要点,帮助护理人员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
正文:一、早期识别和评估1.了解肺栓塞的病情特点,明确其早期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
2.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心肺听诊、血压监测、氧饱和度测量等,以评估肺栓塞的严重程度。
3.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血液生化指标、心电图、胸部X线等,以确诊肺栓塞并明确肺动脉栓塞的位置和范围。
二、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1.确保患者通畅的气道,及时清除分泌物,以保证充分的氧气供应。
2.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困难。
3.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维持稳定的循环功能,根据需要进行液体管理和药物治疗。
4.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根据氧饱和度进行调整。
5.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情绪变化,及时处理相关情绪问题。
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加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包括定期的下肢血栓预防措施。
2.注意尽早转移患者,避免长期卧床导致合并症的发生。
3.与多学科团队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4.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控制凝血功能,预防再次栓塞。
5.注重营养支持和体力活动,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的风险。
四、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其需求和疼痛感受,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2.帮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并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
3.做好静脉内药物治疗的监测和管理,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效果。
4.监测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提供合理的膳食建议,以维持患者身体的营养平衡。
5.定期进行护理评估,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治疗过程和效果,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总结:肺栓塞是一种危险的疾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识别和评估患者的病情,稳定其生命体征,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肺栓塞护理常规1、评估和观察要点(1)病情评估: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无呼吸困难、胸痛、昏厥、咯血、喘急、咳嗽等。
(2)安全评估:评估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评估患者年龄、精神状况及自理能力。
(3)疾病认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评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程度。
2、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适宜的治疗环境:休息环境患者的房间应该舒适、安静、空清清新。
2)绝对卧床休息防止活动促进静脉血栓脱落,发生再次肺栓塞。
3)注意保暖。
4)止痛:胸痛轻,能够耐受,可不处理;但对胸痛较重、影响呼吸的患者,应给予止痛处理,以免剧烈胸痛影响患者的呼吸运动。
5)必要时吸氧。
6)监测重要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心律及体温等。
7)定期复查动脉血气及心电图。
(2)溶栓治疗后的护理1)心理护理:溶栓后患者临床上自觉症状减轻,均有不同程度的想下床活动的愿望,这时患者应了解溶栓后仍需卧床休息,以免栓子脱落,造成再栓塞。
2)有效制动:急性肺栓塞溶栓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松动,极易脱落,要绝对卧床2周,不能做双下肢用力的动作及做双下肢按摩。
另外,要避免腹压增加的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要积极治疗,以免咳嗽时腹压增大,造成血栓脱落,吸烟者应戏劝其戒烟:卧床期间所有的外出检查均要平车接送。
3)做好皮肤护理:急性肺栓塞溶栓后,卧床时间较长,平时要注意患者的皮肤保护,如床垫的软硬度要适中,保持皮肤干燥、床单平整、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每2~3小时翻身1次。
避免局部的皮肤长时间受压、破损。
4)合理营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为宜,保证疾病恢复期的营养。
5)保持大便通畅:除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外,必要时刻可给予缓泻剂或甘油灌肠。
3、宣教和指导要点(1)用药宣教:按时服药,特别是抗凝剂的服用,一定要保证按医嘱服用;告知患者术后给予抗凝剂治疗的目的。
(2)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患者进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注意饮食卫生,以免发生腹泻、腹胀的不适。
急性肺栓塞护理查房1. 引言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一种严重的、常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
由于其快速发展和高死亡率,护理查房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急性肺栓塞护理查房时应注意的内容和相关管理措施。
2. 急性肺栓塞概述急性肺栓塞是由于血液中出现栓子导致肺血管阻塞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栓子来源包括肺动脉血栓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状。
对于怀疑急性肺栓塞的患者,护理查房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3. 护理查房要点3.1 病史及临床表现在护理查房时,我们首先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
包括了解患者的主诉、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
此外,需了解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
3.2 心肺听诊心肺听诊是护士进行护理查房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进行心肺听诊时,需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胸闷、气促、杂音等症状。
心肺听诊可以帮助护士了解患者的呼吸音、心音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
3.3 血液学检查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护理查房时需要关注血液学检查结果,包括凝血功能、D-二聚体、动脉血气分析等。
凝血功能检查可以帮助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是否正常,D-二聚体检查是判断是否存在栓子形成和溶解的指标,动脉血气分析可以帮助了解患者的动脉血氧合情况。
3.4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片、CT肺动脉造影等。
护理查房时需要关注这些检查的结果,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5 心电图监测心电图监测是护理查房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监测可以帮助评估心脏功能和发现心电图异常。
4. 急性肺栓塞护理管理措施在护理查房过程中,除了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外,护士还应根据患者病情设计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4.1 患者卧床休息急性肺栓塞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防止活动过度引起血栓脱落或再栓塞的风险。
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护理观察与治疗作者:孙伟刑晓丹包茜茹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66-02【关键词】急性肺栓塞;护理;治疗急性肺栓塞是指内源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
主要临床表现多以突发的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晕厥为主。
其误诊率高、漏诊率高和死亡率均较高,许多患者经尸检才能确认,是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
因此提高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护理观察,对治疗此类患者有着重要意义。
1 注意病情观察及前瞻性护理1.1 急性期:急性肺栓塞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一般需卧床14d2。
有严重下肢静脉炎者,卧床时间还要延长3。
因为急性肺栓塞多发于下肢深静脉炎、心脏病、中风、癌瘤等疾病,剧烈运动甚至用力排便也可导致栓子脱落而发生肺栓塞。
肺栓塞病情急,常可致命,所以一旦确认是急性肺栓塞,就必须给予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四肢皮肤变化,防止急性大块肺栓塞引起休克、猝死。
密切观察右心功能和血压的情况,胸痛时予患侧卧位,有下肢深静脉炎者,下肢抬高15°~30°,可减轻疼痛,有利于静脉回流,还可使血栓紧贴于静脉内膜上。
嘱患者及家属不要用手挤压患肢,并经常更换体位。
1.2 缓解期:此期也不能盲目乐观,虽然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所缓解,但原发病仍存在,仍有发生新栓塞的可能。
每天给患者做下肢主动或被动运动(除患肢外),膝踝关节伸屈运动,卧床患者至少每4h进行1次被动锻炼,每2h翻身1次,以利于血液循环。
鼓励患者在卧床期间多饮水,以防止血液黏稠。
静脉输液应避免输入对血管有刺激性的溶液,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以免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而形成血栓。
输液时认真操作,勤观察,防止异物栓、空气栓形成。
1.3 恢复期:以康复指导为主,继续治疗原发病,鼓励患者穿抗血栓长袜,可以增进静脉血回流,减少疼痛、水肿和血栓复发风险4。
《肺栓塞护理要点及难点》肺栓塞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
对于肺栓塞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做好肺栓塞的护理工作,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探讨肺栓塞护理的要点及难点。
一、肺栓塞护理的要点(一)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是肺栓塞护理的首要要点。
护士应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尤其要注意患者呼吸频率和节律的改变,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症状的出现。
若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加重、血压下降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还需观察患者有无胸痛、咯血等症状的发生。
胸痛的性质、部位和程度对于肺栓塞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咯血的量和颜色也能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改变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因为肺栓塞患者常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给予患者合适的氧疗是改善患者缺氧症状的重要措施。
根据患者缺氧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或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在氧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氧疗效果,如患者的呼吸困难是否缓解、发绀是否减轻等。
要保持吸氧管道的通畅,定期更换吸氧装置,防止感染的发生。
(三)用药护理肺栓塞患者常需要使用抗凝、溶栓等药物进行治疗。
护士在用药护理中应严格遵守医嘱,准确掌握药物的剂量、用法、用药时间和注意事项。
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血尿等。
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根据凝血指标调整华法林的剂量,以确保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溶栓药物如尿激酶等,使用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变化。
(四)饮食护理给予患者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
肺栓塞患者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