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 格式:doc
- 大小:2.93 MB
- 文档页数:6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认识其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意义。
2.深刻认识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变革的推动作用,理解现代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了解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理解其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有何重大意义?2.现代科技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课前准备查找本课相关史料,准备好本课相关知识链接。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出示材料与图片:分拣机器人【教师活动】图片反映的是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在生活中运用的场景,“机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请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到现代科技的例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这些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新课讲授】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展示史料:材料一工业文明为了维持财富的持续增长,不断征服自然。
由此引发了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危机。
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科技,为世界带来了一种以信息控制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
——李克、朱新月著:《第四次工业革命:新常态下中国制造迎来千载良机》,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2页【教师活动】概念阐释:“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1)农业革命:发生在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标志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
(2)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的一场生产与技术的革命。
(3)信息革命:指由于信息生产、处理手段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以互联网的全球化普及为重要标志。
【教师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导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课程标准1.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出现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
2.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课程结构一、科技彰显人类智慧二、科技让生活更多可能三、科技与人类的未来一、科技彰显人类智慧目标:知道20世纪以来人类科技进步的成果。
活动:1.根据教材总结20世纪以来人类科技进步的成果。
2.请说说你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的具体体现?收集答案:1.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空间技术海洋技术2.Siri、谷歌翻译、微信语音转换、商场智能导购、智能手表、移动支付、刷脸支付、车牌识别、扫地机器人二、科技让生活更多可能目标: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出现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
活动:1.根据视频了解互联网+的定义。
2.参照视频对互联网+的定义,并结合日常生活现象思考不同行业被“互联网+”后,会出现哪些变化?收集答案1.互联网+是指在创新2.0(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推动下由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也是在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由互联网形态演进、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2.“互联网+”购物=淘宝、京东“互联网+”饮食=美团、饿了么“互联网+”出行=摩拜、ofo“互联网+”交易=支付宝、微信钱包“互联网+”企业政府=各类信息化办公软件……三、科技与人类的未来活动:就“科技与人类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科技的空前发展和飞跃对人类有根本性的动力意义的。
人从使用、制造原始石器工具开始,到今天使用、制造电脑、网络和明天克隆人的器官身体,每一步都是科技进步带来的惊喜,他日以改变着整个社会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面貌,带动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经济的发展变化,改善我们的生活。
今天以科技为动力的社会进程和市场经济正不以人(个体或某些群体)的意志为转移,不可阻挡地前行。
科技在未来也将是一把双刃剑,既开阔造福人类的前景,也可能带来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问题。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学习目标】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意义。
难点:理解人工智能技术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自主学习】1.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主要有哪些技术?2. 计算机发展体现出哪些趋势?3.现代科技进步呈现怎样的特点?受到哪些因素影响?4.结合课上所给材料,请思考原子能时代给人类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5.结合课上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二战以来现代科技进步的原因?6.现代科技进步具有哪些革命性意义?7.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列举信息网络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
【知识拓展】1.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1)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随着科学实验手段的不断进步,科研探索的领域也在不断开阔。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联系加强,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化;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联系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达标检测】1.光绪帝去世仅比慈禧太后去世早一天,关于其死因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戴光绪帝生前诊病的脉案非常详细,从中可以断定光绪帝因病死亡。
又据《清宫档案揭秘》记载,1980年通过化验光绪的颈椎和头发,发现其无中毒现象。
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课题组发布《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用高科技手段检测并证实了光绪帝是被砒霜毒死的。
据此可以得出()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事实B.历史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探寻真相C.运用高科技手段都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时间越往后越能确认历史的客观事实2.有学者指出:我们正处于场新的科技革命之中,这场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会催生新的经济领域、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从而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知道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
2、能过把握古今中外不同人群社会生活中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关系;能够运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历史上人们的生活或经济活动加以描述和概括,理解历史上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与延续及其意义。
【学习重难点】1、重点:认识新技术革命的领域和重大成果。
2、难点:理解新技术革命和革命性意义和所带来的挑战基础知识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兴起(1)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概况:①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技术迅速发展。
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这些尖端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3)意义: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科技领域主要成就意义(影响)计算机和互联网①1946年,“埃尼阿克”的问世,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②1969年美国计算机局部互联;后来演化为互联网,并于20世纪90年代实现商业化。
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计算机网络进入各个领域。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已涵盖机器人制造、语音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出现“无人工厂”“无人仓库”等,应用到各个领域,极大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
航天技术①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②俄美法中等发射大量航天器;③美国实现登月创举;④人类在太空中建立了细密的地球测控网。
对现代国防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海洋技术①美国最先研究,发现深海生物群落,首潜马里亚纳海沟;②2012年中国“蛟龙号”是世界同类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
(中国深海载人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原子能技术原子动力已用于多个领域推动国防和经济的发展生物技术DNA技术、微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细胞学等生物学分支突飞猛进一个个“生命之谜”被科学家从分子水平予以解释新材料技术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2.现代科技进步的意义生产方式(1)原因: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标要求
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学习目标
1.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同阶段科技发展的概况,感知现代科技进步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也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2.全面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以唯物史观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3.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探究,引领学生认识本课的基本史实,逐渐掌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方法和能力,培养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
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人工智能技术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流程
板块一激趣导新
播放“中国科技高光时刻”视频。
板块二自主学习互学探究
一、现代科技的发展
(一)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根据教科书P.29-32梳理,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评·自主学习》填空。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以来现代科技进步的原因。
材料一
(1)理论基础: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提供理论基础。
材料二
(2)国际时势:战争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刺激;
材料三
(3)原子能等开发与利用;
原子能给人类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①积极:可以服务于人类的和平事业,应用于生产生活:A.可以应用于医学研究与诊断治疗,造福人类健康;B.可以服务于很多生产领域,提供新能源;C.可以为新的交通工具提供动力等。
②消极:原子能的滥用会给人类带来危害甚至灾难:核武器扩散、核泄漏对人类造成巨大威胁。
材料四
(4)政策鼓励:各国政府对高科技的大力支持;
材料五那些高风险、高投资的高新技术产业几乎都是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来兴建的。
这种做法部分地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占有之间的矛盾,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贵玉君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6)二战后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7)无数科研工作者辛勤付出。
(三)现代科技进步的特点
材料新的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又有新的变化,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资料汇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
(1)规模大、范围广;(2)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紧密结合;(3)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大量兴起,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5)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阅读教科书P.32梳理,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评·自主学习》填空。
(一)积极意义
1.对经济
(1)对生产力: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
(2)企业管理方式:以市场为导向、重视创新意识和发挥技术优势、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
(3)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并逐渐占据主导,物流运输、互联网等迅速发展。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的五维空间关系。
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业。
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服务业、商业、运输业、通讯业以及文化教育事业(传统说法)+与信息工业相关的部门。
2.社会方面
社会阶层结构:中产阶级形成并壮大,劳动者地位受到挑战。
3.对人类生活:出现了新的模式
(1)人类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信息检索;通信交流;文化传播;认知视野等产生新的变化。
(2)人类物质生活:衣、食、住、行、用等取得长足进步,生活质量水平提升。
4.人类视野产生新的变化
材料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
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
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
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15年12月16日)(1)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地球成为“地球村”。
(2)网络的普及促进了信息交流,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知识,拓展了人类认知的范围,促进了人类视野的新变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二)负面影响
1.网络黑客的侵扰,网络犯罪和网络游戏的社会危害。
2.航天方面巨大的投资并未带来足够的回报;不断产生太空垃圾。
3.生物工程方面的伦理问题。
4.带来社会问题,如个人信息泄露。
5.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
(三)启示
科学在带来福音的同时,也造就了危害人类的魔鬼。
科学的未来如何,人类的未来如何,这是一个引起现代人深思的问题。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高度重视:科技尤其是尖端科技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最为重要的标志之一;
2.科学应用: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开发获取其效益的同时也需要防范技术缺陷或利用不当带来的危害;
3.坚持创新:科技发明的关键在于创新型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它需要我们在扎实学习的同时坚持创新思维。
板块三提纲挈领升华认识
设计意图:总结是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它用时虽短,却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
“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的总结,既可使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 扩大视野、形成方法,构建起清晰完整、系统调理的认知结构,便于学生理解,构建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探寻历史发展变化的原因及规律;又能使课堂教学的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显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并获得丰硕质佳的认识成果,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学生理清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两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一子目介绍科技在各领域的具体成果,第二子目阐述的是现代科技进步的意义;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经济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而明确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革命性意义。
板块五达标检测,固本养能(《同步解析与测评》课时练及课后评价——略)
板块六学习评价,培育素养
评价方式:以多元评价为原则,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对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小组合作探究以及高质量完成作业的情况分别赋分。
评价目标:介于本节课是高二选择性必修之教学内容之一,应达到学业质量水平1、2、3、4和学科核心素养水平1、2、3、4的程度。
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材料、历史地图描述史实,能够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能够从多渠道获取理解材料,提取相关信息。
通过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学科能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