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外静脉穿刺操作流程精选文档
- 格式:docx
- 大小:515.38 KB
- 文档页数:2
颈外静脉穿刺术
颈外静脉属于颈部最大的浅静脉,位于颈外侧皮下,表浅而且较易固定,易于穿刺,但不可多次穿刺。
临床上常用医用人体硅胶管插入静脉内。
1.体位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头部尽量后仰,必要时肩下垫小枕,使颈部伸展平直。
2.穿刺点部位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联线的上1/3处,颈外静脉的外侧缘.
3.护理
(1)输液完毕,自输液器处分离,以含肝素或枸椽酸钠的生理盐水注入硅胶管内,取无菌静脉帽,与针栓部旋紧,固定于耳后颈部。
(2)隔日用70%乙醇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用0.5%过氧乙酸溶液擦拭硅胶管,同时更换硅胶管外的纱布。
再次输液时,常规消毒静脉帽即可。
(3)拔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折断硅胶管。
拨管后在穿刺点加压数分钟,以防空气进入静脉或出血,最后消毒穿刺点并覆盖纱布。
颈静脉穿刺置管术流程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颈静脉穿刺置管术流程,这可真是个厉害的操作呢!
你想想,就像给血管打开一条秘密通道一样。
首先啊,得准备好各种各样的工具,这就好比战士上战场前要检查好自己的装备,不能有一点马虎!医生会仔细挑选合适的穿刺针,那认真的劲头,仿佛在挑选最锋利的宝剑。
接着呢,要让患者摆好舒服的姿势,这可太重要啦!就像给精密仪器找个安稳的位置,可不能出一点差错。
医生温柔地告诉患者:“别紧张,放松些。
”然后就开始寻找那根关键的颈静脉啦,就跟寻宝似的,得特别小心,稍不注意可就找不到啦。
找到了颈静脉,这时候就像找到了宝藏的入口,医生小心翼翼地把穿刺针靠近,再靠近。
哎呀呀,这可真是个关键的时刻,大家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会成功吗?”患者可能在心里打鼓,医生可是信心满满呢!
噗的一下,穿刺针准确地进入了静脉,哇塞,这感觉就像一下子打开了宝库的大门!然后就是放置导管,就像是给通道铺上了光滑的轨道,让一切都顺顺利利的。
整个过程中,医生和护士紧密配合,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充满了默契。
这可不就是一场精彩的团队作战嘛!最后,固定好导管,大功告成啦!
这颈静脉穿刺置管术流程,可不简单呢!但咱们的医生们就是这么厉害,每次都能完美地完成任务,就像超级英雄拯救世界一样!我觉得啊,这真的是医学上的一个神奇之处,能给患者带来这么多帮助,简直太了不起啦!。
静脉穿刺操作步骤
1. 检查材料:确保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包括穿刺器具、消毒用品、手套等。
2. 洗手和戴手套:先用肥皂和水洗手,然后戴上无菌手套,以确保操作的卫生。
3. 选择合适的静脉:在患者的手臂或其他静脉较明显的部位,用眼睛或触摸找到合适的静脉。
4. 准备穿刺点:用酒精棉球消毒患者的皮肤,然后用干净的医用纱布干燥。
5. 选择合适的穿刺针:根据静脉的大小和深度选择合适的穿刺针。
6. 穿刺静脉:将穿刺针插入静脉,要注意角度和深度,确保准确定位。
7. 观察针尖进入静脉的迹象:当针尖进入静脉后,可以看到血
液回流,或者可以吸出血液进行样本采集。
8. 固定穿刺点:将穿刺针缓慢取出,同时用干净的纱布压迫穿
刺点,以减少出血。
9. 处理样本:如果需要采集血液样本,用适当的收集,并标记
清楚。
10. 清洁和涂抹:用酒精棉球再次消毒穿刺点,并涂抹适当的
药膏或绷带,以促进愈合。
11. 记录操作:在患者的医疗记录中记录静脉穿刺的详细信息,包括日期、时间、穿刺针规格、血液采集结果等。
静脉穿刺是一项需要谨慎和经验的操作,操作者应经过专门的
培训和持续的实践,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请在执行静脉穿
刺操作时严格遵守卫生要求,并根据相关法规和指南操作。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术佚名【用品】1.静脉穿刺包带内芯穿刺针2枚(16号、12号,长度5—6cm),静脉插管2根(与穿刺针内径粗细相同),平头针2枚,洞巾1块,小纱布1块,纱布数块,弯盘,无菌手套2副,空针2副(5ml,10m1),小弯刀1把。
2.其他利多卡因10m11支、生理盐水10m1,宽胶布(4cm×4cm),注射盘,静脉输液装置及备用液体。
【方法】1.备齐用物至患者处,做好解释工作。
挂好备用液体。
去床头架。
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肩下垫薄枕,使头低肩高,充分暴露颈外静脉。
选择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联线上l/3处为穿刺点。
2.常规消毒皮肤,打开静脉穿刺包,带手套,铺洞巾。
术者立于床头,取5ml注射器,由助手配合抽取利多卡因4—5ml,在穿刺点上行局部麻醉。
3.用另一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冲洗硅胶管、接硅胶管的针头、平头针。
抽10ml生理盐水,排气备用。
4.视静脉粗细取相应穿刺针,左手拇指绷紧穿刺点上方皮肤,右手持针,助手以手指按在颈静脉三角处,使静脉充盈。
5.针头与皮肤呈45度角进入皮下(必要时用小弯刀尖端刺破皮肤穿刺针入皮下),沿血管方向插入静脉,见回血,立即抽出穿刺针内芯,左手拇指用纱布堵住针孔,右手快速取静脉插管送入针孔内10cm左右,一边抽血一边慢慢注入生理盐水,观察导管是否在血管内,同时防止血液在导管内凝固,当确定导管确在血管内后,右手轻压导管于穿刺针尖端,左手缓慢退出穿刺针,退出穿刺针后,再一次抽回血,注射生理盐水,检查导管是否确在血管内,检查无误,接平头针头,接各用液体。
6.用小纱布覆盖在穿刺点上,再取宽胶布固定在小纱布上,静脉插管与输液管接头处以无菌纱布包扎,并用胶布固定在领下,清理用物。
7.停止输液时,拔出硅胶管,用乙醇棉球消毒穿刺口,盖一无菌小纱布。
【注意点】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每天更换输液导管。
静脉推药时,应常规消毒导管接头。
2.每天更换穿刺点敷料,常规消毒穿刺点,观察局部有无红肿。
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操作规范】(一)目的1、协助患者完成影像增强检查,在患者的双侧上肢血管条件不佳时按照医嘱正确地为患者建立颈外静脉通道。
(二)实施要点1.评估(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2)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状况。
(3)环境符合要求。
2.用物准备1.静脉留置针、无菌透明敷料、碘伏、棉签,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垫枕、无菌巾。
2.按医嘱备药,按需备急救药。
3.手消、垃圾篓、锐器盒。
3.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工作。
(2)携用物至患者旁,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取舒适体位。
(3)将留置针连接预充式导管冲洗器排气后,备好待用,选择患者适宜的穿刺部位。
(4)消毒注射部位皮肤,嘱患者颈部尽量伸展,使静脉充盈。
(5)按无菌技术原则进行穿刺,固定贴膜。
(6)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4.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穿刺后检查时正确的体位摆放及药物注射反应。
(2)告知患者碘对比剂外渗的自我感觉和及时沟通的方法。
(三)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预防感染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2.遵循生理解剖位置,CT动脉期显影要求,正常情况下尽量选择右侧颈外静脉进行穿刺,特殊检查或静脉条件欠佳等情况酌情考虑。
3.禁止二次穿刺。
4.注意与患者的人文沟通,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操作流程】(一)准备1.着装规范:衣、帽、鞋、袜、胸牌、挂表、指甲。
2.核对医嘱及检查部位。
3.评估(1)自我介绍,核对患者信息,解释取得合作。
(2)评估患者及注射部位皮肤,血管情况。
(3)酌情询问三史,嘱排二便。
(4)环境安静、整洁、舒适、适宜操作。
4.洗手,戴口罩。
5.备物(1)静脉留置针、无菌透明敷料、碘伏、棉签,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垫枕、无菌巾。
(2)按医嘱备药,按需备急救药。
(3)手消、垃圾篓、锐器盒。
(二)实施1.病人取仰卧位,去枕平卧,头转向穿刺对侧,尽量使头后仰,肩下垫以小枕,使颈部伸展平直,使导管与静脉成一线,并朝向同侧肩,使颈外静脉充盈;2.穿刺点位于下颌角与锁骨中线连线之上1/3处;3.助手用手指压颈静脉三角处,阻断血流,使静脉充盈;4.常规消毒,面积大于8cm,除去套管针尖保护套;转动针芯,松动外管套,以方便穿刺后针芯拉出5.手握蝶翼部位,针尖斜面朝上,手持穿刺针呈30~45°角进针,入皮后呈25°角沿颈外静脉方向穿刺,见回血后或者有落空感后再降低角度顺静脉进针少许。
静脉穿刺针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摘要本文旨在介绍静脉穿刺针的操作流程,并提供相应的评分标准。
静脉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正确的操作流程和准确的评分标准对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减少患者不适非常重要。
操作流程以下是静脉穿刺针的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 洗手并带上手套。
- 准备所需的穿刺器械,包括穿刺针、消毒液、止血带等。
- 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并征得其同意。
2. 寻找静脉:- 选择适合穿刺的静脉位置,常见的位置包括手臂内侧和手背。
- 可通过观察、触摸和使用血管示纤仪等方法来寻找静脉。
3. 消毒处理:- 使用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确保消毒彻底。
4. 固定止血带:- 将止血带正确固定在穿刺部位的上方,以增加目标静脉的充盈程度。
5. 针刺穿刺:- 握住穿刺针,以适当的角度插入皮肤,穿刺静脉。
- 观察血流返回情况,确认穿刺成功。
6. 固定穿刺器械:- 确认穿刺成功后,将穿刺器械固定在皮肤上,避免移位。
7. 收尾工作:- 温柔地拿掉止血带。
- 使用棉球或消毒纱布轻轻按压穿刺部位,帮助止血。
- 教患者保持穿刺部位清洁,避免感染。
评分标准为了评估静脉穿刺的操作质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分标准:1. 操作流程:- 是否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进行穿刺。
- 是否遵守消毒和固定穿刺器械的步骤。
2. 穿刺技巧:- 是否准确找到目标静脉。
- 是否成功穿刺静脉。
- 是否避免了周围组织损伤。
3. 患者体验:- 是否向患者详细解释操作过程。
- 是否充分征得患者的同意。
- 是否在穿刺过程中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评分标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最重要的是确保操作流程的正确性和患者的安全性。
结论静脉穿刺针的操作流程应该遵循一定的步骤,并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估。
通过正确的操作和准确的评分,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的不适。
注: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操作请遵循医疗机构的规范和指南。
颈外静脉采血操作方法
颈外静脉采血是一种常用的血液采集方法,以下是一般操作步骤:
1. 术前准备: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准备好采血所需器材,包括一次性注射器、采血针、消毒棉球、消毒液、消毒膏等。
2. 定位:让受检者平躺或半躺位,头稍侧向相反方向。
通过视触合一的方法确定静脉位置,找到颈外静脉。
3. 准备:使用消毒液擦拭颈外静脉的部位,保持清洁。
然后使用消毒棉球浸湿消毒膏,覆盖于静脉部位,大致5分钟使其充分消毒。
4. 穿刺:将擦拭消毒后的皮肤稍微拉紧,插入采血针,以较小的角度进入静脉,确保血管不被损伤。
当感到血管进入时,可以稍微提起针筒,看到针内有血液进入,即可锁定静脉位置。
5. 固定:在确认采到血液后,放下针筒,使用一只手指轻压住静脉,然后缓慢地将针筒按下,采集所需血液。
6. 采血结束:采血完毕后,迅速拔出针头,使用消毒棉球按压局部静脉穿刺点,确保出血停止。
7. 处理:将采集到的血液转移到采血管中,标记好相关信息,并送至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检测。
注意事项:
- 操作时要注意保持操作区域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 在插入针筒之前,要确保自己熟悉操作技术并掌握基本解剖学知识。
- 谨慎操作,避免在采血过程中对静脉造成损伤。
- 术后要对患者的穿刺点进行观察,确保没有出血或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操作步骤,操作者需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操作,同时遵循医疗卫生规范和操作指导,确保安全和准确性。
颈外静脉穿刺术
一、适应证
适用于3岁以下婴幼儿或肥胖儿童穿刺取血。
二、操作方法
(1)病儿仰卧,用枕头垫在肩下,使头转向一侧并下垂于检查台一端,助手固定头部,并约束身躯。
(2)局部皮肤消毒,操作者用左手拇指压迫颈外静脉近心端,使静脉显露,患儿啼哭时静脉暴露最为明显。
右手持注射器在颈静脉显露部位上1/3与中1/3交界处向足端方向刺入。
(3)抽取所需血量后拔出针头,将患儿扶起至平卧位或坐位,同时以消毒棉球局部压迫2~3分钟。
三、注意事项
有严重心、肺疾病,一般情况衰弱,病情危重和有出血倾向的患儿禁用。
(完整版)静脉穿刺操作流程一、准备工作1. 确定进行静脉穿刺的部位。
2. 检查相关设备和材料是否准备完整,包括一次性注射器、穿刺针、透明贴膜、石蜡纱布、酒精棉球、消毒剂、手套等。
二、洗手及佩戴手套1. 手部卫生,使用洗手液仔细洗手,保持手指甲的清洁并剪短。
2. 用热水反复洗手至少20秒,彻底冲洗并擦干。
3. 佩戴洁净无菌手套。
三、消毒操作1. 使用酒精棉球进行消毒,由穿刺部位向外逐渐扩大圆周区域擦拭。
2. 等待消毒液干燥。
四、穿刺操作1.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空气,排空管内气体。
2. 抓好穿刺针,使穿刺针与注射器成一定角度。
3. 轻轻按压静脉,将穿刺针迅速插入约0.5-1.5cm。
4. 观察到血液回缩到针内后,须迅速放松扣子让血液顺畅进入注射器,以避免血栓形成。
5. 注意保持穿刺针的稳定,逐渐推进注射器,穿刺到所需深度后,抽取血样或进行输液。
6. 拔起穿刺针并迅速按压穿刺点,避免出血。
五、完成操作1. 检查无血液渗漏,并用透明贴膜覆盖穿刺点。
2. 使用石蜡纱布固定所在部位,避免移位或脱落。
3. 整理工作环境,清理废弃材料和设备。
4. 记录穿刺操作相关信息,如操作时间、穿刺部位、穿刺失败原因等。
六、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需细致、专注,避免突然动作或颤抖。
2. 严格遵循消毒操作规程,确保操作无菌。
3. 穿刺点需保持干燥,避免感染。
4. 过程中需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操作步骤并提供安慰。
5. 如遇操作失败,要及时停止,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处理。
以上是完整版的静脉穿刺操作流程,具体操作中请遵循医疗标准和规范,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务必保持专注和耐心,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医院手术室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1.适应证特别适用于小儿、外周静脉无法穿刺者。
2.禁忌证
(1)有心肺疾患、缺氧症状,病情危重及出血倾向者禁用。
(2)惊厥、低钙抽搐者慎用。
(3)头、颈部手术者禁用。
3.解剖特点颈外静脉收集面部和耳周围静脉血流,在颈根部回流到锁骨下静脉,容易穿刺插管。
4.用物准备与“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相同。
5.操作步骤
(1)患者仰卧,垂头位,头转向穿刺对侧,选择颈外静脉暴露明显的一侧穿刺。
(2)常规消毒。
(3)左手拇指将静脉隆起处皮肤绷紧,其余四指压迫颈根部,使颈外静脉充盈。
(4)右手持套管针(小儿用22G)直刺充盈静脉,针与皮肤呈30°角,见回血后,退针芯,置入套管。
(5)连接输液器,固定。
6.注意事项
(1)选择进针点应适当,可先用穿刺针测试角度,再
穿刺,避免因进针角度难以调整,造成穿刺失败。
(2)穿刺成功后勿拔出针芯,应采用针芯及套管一起送入静脉的方法。
(3)连接输液器时,勿直接与三通管相连,以免影响患者头颈部活动;或头重脚轻,套管被坠出。
颈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引言
颈静脉穿刺置管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用于输液、输血、监
测中心静脉压等治疗和监测措施。
为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制
定本操作规范。
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 检查操作仪器是否符合要求,如穿刺针、导管等。
- 为操作者和患者佩戴一次性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 为患者取适当体位,如仰卧位,头稍向一侧。
2. 皮肤消毒
- 用适量的酒精消毒液擦拭穿刺部位,由内向外进行圆周擦拭,保持干燥。
3. 麻药浸润
- 使用适当的局麻药浸润穿刺部位,等待片刻以达到麻醉效果。
4. 穿刺与置管
- 使用干净的注射器,用一定角度将穿刺针插入皮肤及静脉,
注意不要穿过静脉。
- 插入一根适当长度的导管,并固定。
5. 确认置管位置
- 通过X线或其他适当方式确认导管位置是否正确,避免误插
或穿透。
6. 修复和固定
- 用适当的固定器材将导管与皮肤牢固固定,避免导管移动或
滑脱。
7. 操作后护理
- 注意伤口的卫生清洁,定期更换敷料。
-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定期观察导管使用情况。
注意事项
- 操作前应检查患者的禁忌症及操作风险,避免不适当的操作。
- 操作时应细心、轻柔,避免过度引力或过度插入。
- 操作者应具备相关的培训和专业知识,保证技术娴熟。
- 如遇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操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结论
颈静脉穿刺置管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技能和注意事项的操作,本操作规范旨在提供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准确和有效。
颈外静脉穿刺技术
1、体位安置:嘱患者去枕平卧,将头转向穿刺对侧,必要时肩下垫小枕,尽量将头后仰,使颈部伸展平直,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2、进针点选择:一般可以选择下颌角与锁骨中点连线上1/3处(颈外静脉上1/3处)为进针点。
选择进针点,建议在最明显的部位直刺进针以保证穿刺成功,另外还要考虑便于患者颈部活动和留置针固定。
3、皮肤消毒:用碘伏消毒皮肤2遍,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消毒范围直径大于8cm,待消毒液自然干燥。
4、穿刺进针:可以让患者用力使颈外静脉静脉充盈,或请助手压迫另一端的颈外静脉。
穿刺时需要绷紧穿刺点皮肤,将针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0~15度角刺入,观察有回血或有落空感时降低针的角度,沿血管再进针0.1~0.2cm,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左手固定留置针,右手回抽注射器,抽取足够血标本。
5、留置针固定:用无菌透明敷贴进行固定,标注穿刺时间及操作者。
如有条件,敷贴固定时可以请助手协助。
提醒:
1、经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建议选择18G-22G静脉留置针。
22G留置针长度比24G长0.6mm,该长度可保证在血管内进行探查。
2、经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时常常不会有回血自动流出,进入血管时要凭是否有落空感来确定穿刺是否成功。
3、如同时需进行采血和输液,在穿刺前留置针不要先排气。
可以在穿刺成
功后旋下接头,接口与一次性20ml注射器连接后回抽,在抽足足够的血标本量后立即用生理盐水冲管,冲管后旋上输液接头,接上输液器进行输液。
颈外静脉穿刺操作流程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操作流程
适应征:
1、对休克、周围循环衰竭、低血容量患者,静道难以建立和其通畅。
2、血标本采集。
3、长期输液、周围静脉不易穿刺的患者等。
操作流程:
1、护士着装整齐,素质符合要求。
2、查看医嘱,转抄医嘱。
3、准备用物(输液卡)、评估患者,向患者解释静脉留置针的目的以取得患者的同意。
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再次核对患者、评估病房环境
4、回治疗室、汇报老师对患者评估的内容、洗手、戴口罩。
5、用物准备:洗手液、治疗盘、弯盘、已配置好的药液、3M贴膜、留置针、输液贴、干棉签、输液卡、治疗车下置黑、黄垃圾袋及锐器盒
6、携用物至病房,核对患者及药液,挂输液卡及药液,排尽空气备用、挪床距墙30cm,便于操作,卸床头架。
选择左或右侧颈外静脉,手指探明静脉的走向及深浅,将患者取去枕,头偏向对侧,肩下垫一软枕,充分暴露颈外静脉,确定穿刺点(下颌角与上缘中点连线的1/3处),待干(≥8cm×8cm)。
嘱患者头制动、检查留置针、撕开输液贴及3m贴膜、再次排气,左手指压迫颈外静脉近心端,绷紧,右手持留置针以15°~20°角穿刺,见回血放低角度,再1~
2mm,以保证外套管也进入,然后右手固定针芯,左手将套管针往血管内送。
松调节器、固定留置针、调滴数、注明贴膜时间、签字、上床头栏,挪床、摆体位、整理床单位、交代注意事项、谢谢配合。
8、洗手推车回治疗室,用物处理。
9、护士洗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