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号沉船事故中的船员反应与泰坦尼克号对比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18
比泰坦尼克号还惨作者:刘声远来源:《大自然探索》2019年第11期1915年7月24日早晨7点18分,美国旅游船伊斯特兰号上的船员加紧准备当天早晨的旅行,并且收回踏板步桥。
这迫使一名迟到的游客从芝加哥河上的码头跳到伊斯特兰号的甲板上。
虽然当时天气湿冷,拥挤在伊斯特兰号上的2573名游客和船员却兴高采烈。
那个迟到的游客——斯兰德基走过船匕的散步道,去加入他所供职的美国西部电气公司霍桑工厂(位于芝加哥附近的美国伊利诺伊州东北部城市)的同事们行列。
伊斯特兰号是当天5艘包租船之一,这些船计划搭载西部电气公司员工及其家属从芝加哥闹市出发,前往从密歇根湖延伸至东南部的一所公园游玩一天。
买票乘船的游客超过7000人。
在当天匕船的游客中,有西部电气公司领班辛德拉和他的妻子及5个孩子、该公司木工诺富特尼和他的妻子及两个孩子,还有该公司的22岁女工安娜和她的16岁邻居兼同事卡洛琳。
这两名女工为当天的活动好好打扮了一番,这不仅是因为这样的周六假期在从事电话生产和装配的西部电气公司很难得有,而且是因为这次旅行也是结识好小伙的难得机会之一。
伊斯特兰号是这5艘船中计划出发的第—艘,所以游客们被催促尽早上船。
早晨7点后刚过几分钟,男女老少游客们就以每分钟50人的速度登船,两名联邦检查员按照惯例在一旁监看。
伊斯特兰号的核准载人数(包括游客和船员)为2500人。
当时天空开始飘起小雨,许多妇女尤其是带小孩来的女性在甲板下面躲雨。
在主舱里,伴舞乐队己开始演奏。
在上层甲板上,游客摩肩接踵尋找座位,或靠在栏杆上呼唤到来的亲友。
从7点10分到7点15分,随着船上快要装满乘客时,伊斯特兰号在码头上开始向偏离码头的方向(向左)倾斜。
船上的人似乎没注意到这一点,但陆地上的港务负责人和其他观察者注意到了这一异常。
不过,到了斯兰德基在最后时刻跳上船的时候,84米长的伊斯特兰号已经被扶正。
7点23分,伊斯特兰号再次向左倾斜。
河水通过露天舷梯涌入轮机舱。
泰坦尼克号猜想作者:姚舜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年第09期2012年1月13日夜晚,正当泰坦尼克号冰海沉船事件发生100周年之际,刚满11岁的我与爸爸乘坐的意大利歌诗达和协号巨型豪华邮轮,在距离意大利本土海岸线约两小时航程的地中海海域中不幸触礁,船体左侧划出一条约60米长的口子而船舱进水,船体倾斜,全船立即停电,并且很快失去了动力......不幸中的万幸是奇迹最终发生了:该船在漆黑的夜晚失去动力、倾斜越来越严重并且船体渐渐下沉的情况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挣扎后,竟然在惯性与洋流的作用下奇迹般靠近了一座小岛,最后在整艘船接近80度倾斜与沉没的过程中搁浅在该岛延伸出来的海床上(见图一、图二)。
该次海难的最后结果是32人遇难,64人受伤,被称为懦夫与耻辱的斯凯蒂诺船长以渎职罪、误杀罪与延迟弃船罪被意大利法院判刑16年1个月,我与爸爸在历经了惊心动魄的死里逃生后安然无恙,成为这场海难的幸存者。
二、猜想:泰坦尼克号可以不沉、缓沉或不死人、少死人。
三、引发猜想的历史背景1、英国泰坦尼克号邮轮的沉没1912年4月14日深夜,从英国南安普敦首航出发,驶往美国纽约的超级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以每小时22.3节(约每小时41.26公里)接近全速地在风平浪静、冰冷漆黑的大西洋洋面上兼程航行。
11点40分,当了望员弗利特发现正前方约500码(约457米)的地方迎头出现越变越大的冰山时,迅速拉响了驾驶室的警钟。
大副默多克立即下令减速、左满舵、停船并倒车,但泰坦尼克号终因航速太快而躲避不及与冰山的死亡之吻。
船右侧底部触礁冰山,16个水密舱中的5个涌进海水,但泰坦尼克号承受漏水的最大极限只为4个水密舱。
当史密斯船长从随船首航的造船工程师安德鲁斯那里得知“这艘船没救了”,并且最多只有两小时时,他立即指示发报员菲利普斯与毕特连续不断地用老式CQD与新式SOS电码发出求救信号,与首席大副及大副紧急分工并制定救生艇分配与逃生过程中维持秩序的方案,并向乘客与船员宣布海难与准备弃船......当第一艘救生艇被放下海面时,船上相继发射的9枚遇险火箭照亮了寂静的大西洋夜空,带着一簇簇闪亮耀眼的白色火焰缓缓落下。
泰坦尼克号的观后感泰坦尼克号的观后感1《泰坦尼克号》讲述了一搜撞上冰山而沉没的豪华巨轮的故事。
1985年"泰坦尼克号"的沉船遗骸,在北大西洋两英里的海底被发现。
美国探险家亲自潜入海底,寻找价值连城的"海洋之心"。
在船舱的柜子里翻出了一幅画,这个新闻立刻引起了一位老妇人的注意。
已经是101岁高龄的露丝,听到关于这幅画的描述,便闻之来到了这艘探险船上,称她就是画中的少女。
在船上,露丝开始讲述当年沉船的记忆。
年轻的贵族少女露丝与穷画家杰克因为一次偶然的相遇而产生爱情,他们不顾世俗的偏见坠入爱河。
但是露丝和杰克刚萌芽的爱情也将经历生死的考验。
因为,泰坦尼克号在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撞上了冰山,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也将面临沉船的命运。
露丝和杰克最终不得不永世相隔。
老态龙钟的露丝讲完这段哀恸天地的爱情之后,走向船头,把那串价值连城的"海洋之心"沉入海底,让它陪着杰克和这段热烈凄惨的爱情故事长眠海底。
这部影片中除了那惊心动魄的沉船事件,感人至深的爱,留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露丝的眼神———————在生死边缘上却毫不绝望的眼神。
人在死亡面前如此渺小。
极度的恐慌而产生的丑恶行为便展现的一览无遗。
但是,还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三等舱中的中年母亲,知道生存的希望渺茫得如同幻影,便讲着美丽的故事哄孩子安然入睡;年老的夫妇流着泪轻轻相拥,安详的躺在床上,等待死神降临;船上的演奏者们拉着一曲曲哀伤的音乐,在生命的尾声,最后一次合作。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的心却在一起。
露丝不愿与杰克分离,在救生船往下放的时候,她选择了勇敢的跳上泰坦尼克号的窗口,带着坚强的眼神,向船舱跑去。
此时此刻,对她来说,生命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对生命的留恋。
绚丽的信号弹在漆黑的夜空中升起,落到无垠的海面上,也是生命在辉煌的时刻突然坠落。
而船上的小女孩因看到了美丽的烟火而高兴地笑了,想起来,仍会觉得心痛。
泰坦尼克号和路西塔尼亚号的沉没论文人类在死亡面前,很难再会有道德和文明的约束。
人类这个物种尽管制定了详尽的社会和行为的准则,但当我们足够可怕时,在灾难面前,我们会很快抛弃这些准则。
泰坦尼克号这艘船,伴随着卡梅隆1997年的同名电影,早已经深化人心,不用再多做解释。
当这艘巨轮漂浮的时候,船上表达出的是绅士风度。
伴随着船上的管弦乐队演奏出的舒缓的音乐,女性与儿童被有序地护送到数量有限的救生艇上而获得生还,留下健康年轻的男性与巨大的船体一起沉入死亡之海。
泰坦尼克号漂浮的3年后,被德国鱼雷击沉的路西塔尼亚号〔Lusitania〕则上演了完全不同的一幕。
路西塔尼亚号是一艘类似于泰坦尼克号的远洋客轮,由纽约开往利物浦。
在它航程的第六天,一艘德国潜水艇发觉了它,并放射鱼雷偷袭它。
鱼雷击中了船体,并在船上造成爆炸。
20多分钟后,船漂浮在了爱尔兰的南部海疆里,大约1200人丧生。
在船体沉入大海的时候,和泰坦尼克号正好相反的是,年轻的健康男性快速挤上救生艇,留下女性与儿童被大海吞没。
路西塔尼亚号和泰坦尼克号,往往被认为是姊妹船,它们事实上属于两个不同的船主,但这个错误是可以理解的。
两艘船都很巨大:沉船那夜,泰坦尼克号上有2207名乘客和船员,路西塔尼亚号上有1949名。
死亡率上也极为接近,泰坦尼克号为68.7%,路西塔尼亚号为67.3%。
此外,沉船时间仅间隔三年泰坦尼克号因撞击冰山沉于1912年4月14日,路西塔尼亚号因德国潜水艇攻击而沉于1915年5月7日。
但在甲板上,过道上,和全部其他人们争着逃命的地方,两艘船上的最终一幕特别不同。
同样是两艘即将漂浮的船,同样是两场巨大的航海灾难,为什么船上人的行为会表现出如此巨大的差异呢?时间很重要一队由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高校经济学家本诺·托尔格勒〔BennoTorgler〕领衔的科学家们在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学术周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一篇新论文。
他们重新调查了这两艘船上遇难与幸存者名单以及死亡统计资料,收集了每一位幸存乘客的年龄,性别和舱位等级〔船舱等级反应乘客的收入与社会地位〕,以及同行的家庭成员人数,并按生存与否归类,搭建人类行为的模型,从而对灾难危机中社会规范该如何维持供应了全新的端详。
泰坦尼克号:10位在泰坦尼克号上遇难的名人仍然是和平时期海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1912年4月15日凌晨,RMS泰坦尼克号在处女航中沉没,造成1500多人丧生。
众所周知,损失最大的是三等舱以下的乘客,约三分之二的乘客遇难,“永不沉没”的班轮当然是在救生艇太少的情况下出海的。
虽然现在出海要安全得多,但也并非没有风险,正如最近意大利科斯塔康科迪亚号的悲剧所显示的那样沉船事件仍然抓住了公众的想象,然后和现在一样,公众想知道死者中著名的名字。
下面是随船沉没的名人名单。
建造船员在泰坦尼克号启航前,她必须被建造。
在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和沃尔夫造船厂,2000名工人被分配到这项任务中,她是一长串大型项目中最新的一个,她用了3000000个铆钉来建造。
这是一项肮脏、嘈杂、危险的工作,几乎没有安全防范措施。
预计会有人死亡,除了数百人受伤外,至少有少数人在建造过程中、造船厂和下水前死亡。
这些人——他们的名字不容易找到——可以说是泰坦尼克号上的第一批遇难者。
约翰雅各布·阿斯特四世在实际沉没的伤亡中,最有名、最富有的可能是约翰雅各布·阿斯特四世,一位在房地产领域发家致富的德裔美国百万富翁,是纽约华尔道夫阿斯托利亚酒店创始人约翰·雅各布·阿斯特的曾孙。
阿斯特四世的妻子按照妇女和儿童优先的原则登上了救生艇,幸存下来,但阿斯特没有,享年47岁。
本杰明·古根海姆另一位著名而富有的遇难乘客是该家族采矿业的继承人本杰明·古根海姆。
他起初认为事故很小,但当他意识到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救援不太可能时,故事说他换上了正式的晚礼服去面对死亡。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甚至不是注定要登上泰坦尼克号的;他本来被安排在卢西塔尼亚号上航行,但当那艘船需要修理时,他决定改乘最新的豪华班轮旅行。
伊西多尔斯特劳斯伊西多尔斯特劳斯是梅西百货公司在纽约的德国籍共同所有者,他和妻子艾达一起死了。
他们最后一次被看到坐在甲板上的躺椅上,拒绝在救生艇上分开:他们想在一起,不管发生什么(1997年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当水冲进房间时,他们一起躺在床上)。
泰坦尼克号沉没真相猜想刘俊沣1912年4月15日凌晨两点半,在海上仅仅航行了五天的泰坦尼克号巨轮在大西洋中沉没,导致船上2206名乘客及船员最终仅有700多人存活下来,事发被证实之后欧洲、北美的各国纷纷降半旗举行哀悼这是在和平时期的大型海难之一。
但沉船之后,大量关于沉船原因的说法层出不穷。
大部分人都认为这艘船就是泰坦尼克号,而且沉没原因仅仅是由于和海上的冰山发生了摩擦碰撞。
尽管这是大多数人公认的,但并不代表这是一个真实的理由,例如在泰坦尼克号的残骸中进行打捞,结果发现船上的物品无一标记着“TITANIC”的字样;出事当天晚上(4月14日)很多乘客在船头亲眼目击到了水上不明发光物;船下沉时船体的龙骨不时发出诡异的响声;泰坦尼克号的残骸及周围区域内并未发现有望远镜的踪迹;在当时的天空是晴天的情况下即使没有月亮为什么在与冰山相距大约1千米时才发现冰山的存在... ...这些看起来表面很平常的事情实际上却隐藏着沉船的真正原因,即使是在没有月亮的午夜,即使是在海上,一般不近视的人在5~3千米都可以分清冰山与水,但为什么记录上却说“正前方大约1千米处有座冰山”?泰坦尼克号船体结构要想真正了解泰坦尼克号的沉船原因还是要先了解船体的结构以及这艘船与其姊妹船——奥林匹克号的区别。
泰坦尼克号和奥林匹克号均为百姓轮船公司所制造,这两条船从表面上大致来看几乎是完全相同,都是有四个巨型烟囱,前三个均是锅炉是燃烧煤炭额而使用第四个烟囱用于餐厅,整体上看船长都超过了200米。
但是泰坦尼克号的下层甲板却相对要比奥林匹克号的甲板更高,而奥林匹克号在下甲板以上的船舱高度(船体用白漆所漆刷过的船体部分)要比泰坦尼克号低一些;从船的内部结构上看就更明显了,根据原设计图泰坦尼克号的防水隔板的顶部应该是顶着船体的下层甲板,一共有十六个防水仓,保守的说法即使是任意四个防水仓进水船依然可以安然无恙,但实际上船体应该可以在任意六个防水舱进水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有意义的知识建构——以“责任”知识学习为例陈红李翠君张明杰摘要:责任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非常重要的内容。
有意义的学习,指的是学习内容引发人的一种内心需要,唤起其生命体验,最终达到知识、情感、态度的融通,成为指导个体生活的准则。
在思想品德课中,有意义的教学应该给学生还原其生命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给定的情境中,结合生活经验,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关注自身的情感体验,以便准确把握自身生活经验中的困惑与智慧。
具体的教学情境,可以促进学生不断澄清、纠正、发展对道德的认识、判断、情感,最终形成对某一道德规范完整的认识、合乎逻辑的判断以及理性的情感态度。
关键词:责任意义情境作者简介:陈红,女,北京教育学院社科系,副教授;李翠君,女,北京二中分校,中学高级教师;张明杰,女,北京二中分校,中学一级教师。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具有“人文性”。
该课程的人文性目标是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核心理念则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显然,责任教育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
那么,初中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责任教育?笔者认为,它应与其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够直面其生活的复杂性以及行为选择的复杂性。
1.责任知识建构需要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反思中完成。
意义,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的需求及需求的满足相关。
有意义的学习,指的是学习内容引发了学习者的一种内心需要,唤起他对生命的体验,即个体在亲身经历中,通过反复观察、感受、实践、探究,对认知、情感、行为和认识的深度体察、感悟,最终形成某些观念、情感、态度及道德品质。
人的内在需求是在其经验世界中不断得到满足的。
因此,思想品德课中的有意义教学应该给学生还原其生命经验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给定的情境中,结合生活经验,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从而不断澄清、纠正、发展对道德的认识、判断、情感。
《泰坦尼克号》影评1912年4月15日,载着1316号乘客和891名船员的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而沉没,这场海难被认为是20世纪人间十大灾难之一。
1985年,“泰坦尼克号”的沉船遗骸在北大西洋两英里半的海底被发现。
美国探险家洛维特亲自潜入海底,在打捞上来的保险箱中找到了一幅画,洛维特的发现立刻引起了一位老妇人的注意。
再过一个月就是102岁高龄的罗丝声称她就是画中的少女,在潜水舱里,罗丝开始叙述她当年的故事。
1912年4月10日,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泰坦尼克号”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
富家少女罗丝与母亲及未婚夫卡尔一道上船,另一边,不羁的少年画家杰克靠在码头上的一场赌博赢到了船票。
罗丝早就看出卡尔是个十足的势利小人,从心底里不愿嫁给他,甚至打算投海自尽。
关键时刻,杰克一把抱住了少女罗丝,两个年轻人由此相识。
为排解少女心中的忧愁,杰克带罗丝不断发现生活的快乐之处。
很快,美丽活泼的罗丝与英俊开朗的杰克相爱了,罗丝脱下衣服,戴上卡尔送她的“海洋之心”项链,让杰克为她画像,以此作为他们爱情的见证。
当美好的爱情故事正在上演时,“泰坦尼克号”却撞上了冰山,悲剧就此拉开了序幕,“泰坦尼克号”上顷刻间变得一片混乱。
在危急之中,人性中的善良与丑恶、高贵与卑劣更加分明。
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爱人罗丝,自己则在冰海中被活活冻死。
老态龙钟的罗丝讲完这段感动天地的爱情故事之后,把那串价值连城的“海洋之心”沉入了海底,让它陪着杰克和这段爱情长眠于海底。
我认为泰坦尼克号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那些所谓的各界名流绝大多数都是爱财如命的拜金者,以财富的多少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认为钱是万能的。
当露丝的未婚夫卡尔发现了杰克和露丝有来往时,他首先想到的是送给露丝一条价值连城的项链“海洋之心”来挽回同露丝的爱情,而并非是通过改变自己来赢得罗丝的芳心。
在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时,他为了生存,为了能上救生艇而塞给负责的船员一大摞钞票,以为这样就可以让他开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