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 格式:docx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3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简介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是指公司或组织对自身内部业务工作进行监督、监控和管理的一种内部控制制度。
它旨在确保公司或组织的内部流程、事务、财务以及其他关键方面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旨在确保一个合法、规范、透明、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
这种管理制度有着显著好处,包括提高决策的质量,提高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和透明度,减少决策制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流程1.制定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公司或组织需要设计并建立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根据公司或组织的实际需求,制定具体的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并根据控制程序的要求,建立相关的审核机制。
2.实施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根据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内部审核行为,并记录实施情况。
审核内容包括业务流程、财务、内部控制、人员管理等方面。
3.审核结果分析根据审核情况以及审核结果,进行结果分析,并提取问题和不足点。
通过分析结果,对审核控制程序进行优化和完善,使其更加准确和有效。
4.提出整改建议根据审核结果分析,制定整改方法和方案,提出可行的整改建议,并落实整改计划。
同时特别要注意,整改计划需要按照公司或组织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的最高标准进行实施。
5.效果检查对整改计划进行跟踪检查,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并根据公司或组织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的标准,进行检查结果的分析。
通过效果检查,总结和提高审核控制程序效果和质量。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的特点1.具有多元化和综合性。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所监督的业务范围包括公司或组织的未来战略规划、内部控制制度、财务、人力资源、销售管理及其它方面的事务。
2.性质综合。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对于公司或组织的分钟事务都可以进行审核和监控。
3.独立性。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的审核相关责任人与被审核部门的业务员是相互独立的,并不干涉被审核部门的正常运营流程。
4.预防性。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是预先进行预防,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漏洞,提高整个公司或组织的效率和效能。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编号:QE/ZCJ2.19 版次/修订:A/01. 目的通过对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确保管理体系符合策划的安排、GB/T 19001-2000和GB/T 22001-2002标准的要求、组织确定的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及管理体系得到有效的实施与保持,并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3. 职责3.1 办公室在管理者代表指导下,负责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组织实施。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和“内审实施计划”,选定审核组长及审核员。
3.3 各职能部门负责配合审核组,做好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工作,并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4. 工作程序4.1 内审计划4.1.1 办公室每年年初在管理者代表指导下,根据本公司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和重要程度,考虑前次内部、外部审核所发现问题,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确定内部审核的范围、频次、方法和内容。
内部管理体系年度审核计划的内容包括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及受审核部门(或场所)及审核时间。
4.1.2 内部审核计划分为分散式和集中式审核两种方式。
分散式审核是在间隔时间对一个或几个部门(或要素)进行一次审核,逐步展开,在一年内把所有部门和要素全部覆盖一次。
集中式审核是集中几天时间,对所有部门和要素进行一次全面审核。
4.1.3 内部审核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当以下特殊情况发生时,管理者代表可决定在计划外组织并实施临时的内部审核:a)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b)出现重大质量、环境问题或相关方连续、重大投诉;c)相关方要求;d)相关法律、法规或其他外部要求的重大变更;e)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f)在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4.1.4 内部审核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办公室负责组织具体实施。
4.2 审核前准备4.2.1 审核组组成编号:QE/ZCJ2.19 版次/修订:A/0a) 审核组应由两人以上人员组成,审核组成员必须与受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以确保审核工作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b) 审核组成员必须是接受过内审员培训,并持有内审员资格证书;c) 管理者代表指定具有内审员资格并有较强独立工作能力、责任心、原则性强的审核人员任组长。
1目的对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方案的策划、实施及报告等工作进行控制,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与持续性,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改进。
2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的控制。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提出内审要求,组织审核组,任命组长,批准审核计划与报告。
3.2内审组长:组织、领导内审策划、实施、报告及后续工作。
3.3内审组:编制内审计划、检查表,实施现场审核,提出内审报告,进行跟踪验证。
3.4企发部:协助内审实施,保存有关记录。
3.5各部门:接应内审,进行相应整改。
4程序4.1内审方案的策划每年在1月份内,要覆盖全公司范围和过程进行一次全面内审方案策划,形成“年度内审计划”,包括:内审的时机、范围、准则、内审员的资格培训等内容。
4.2成立内审小组4.2.1管理者代表在“年度内审计划”规定的日期前10天提出具体内审的要求,在具有内审员资格的人员中选定和组成审核组,同时任命组长。
4.2.2审核组对审核日程、目的、准则、范围、方法、人员等进行策划,审核员不得安排审核自己的工作,并于内审实施一周前形成“内部审核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公布。
4.3内审的准备4.3.1审核组组织熟悉、准备相关文件,并按分工编写“内部审核检查表”。
4.3.2内审实施前审核组要召开一次预备会,对准备情况进行沟通、检查和充实。
4.4内审的实施4.4.1召开首次会议:要求总裁、管理者代表、决策层、各部门负责人及审核组全体人员准时参加,并在“首/末次会议签到表”上签到,由内审组长主持。
4.4.2首次会议议程:宣布会议开始T宣布内审计划T征求时间安排意见(可做适当调整)T总裁(参加时)、管理者代表提出具体要求T宣布会议结束。
4.4.3现场审核:根据审核准则和内审计划及检查表要求,对过程或部门进行现场审核,收集客观证据,并在“审核检查表”上形成记录。
4.4.4组内沟通:审核过程中,审核组每天至少要沟通一次,交流有关信息,并由组长根据情况协调有关审核工作。
文件制修订记录1 目的本程序是为了规范公司内部审核管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军品和民用产品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
3 术语3.1 内部审核:内部审核即第一方审核,是公司对其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所进行的审核;3.2 内部审核员:内部审核员简称内审员,是指得到最高管理者授权并有能力实施内部审核的人员。
4 职责4.1 管理者代表负责主持内部审核工作,批准“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和“内部审核实施计划”。
4.2 质量部是公司内部审核过程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下发公司“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并组织实施。
4.3 公司各有关单位负责配合完成内部审核过程的各项工作。
5 工作程序5.1 制定《年度内部审核计划》5.1.1 每年12月30日前由质量部编制次年的“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应明确:审核范围、时间、负责单位等内容。
5.1.2 内部审核频次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两次内部审核间隔时间应不超过12个月,且应覆盖所有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产品、过程、管理活动和班次。
当内部、外部发生严重不符合或顾客有重大抱怨发生时,适当增加内部审核的次数。
5.1.3 内部审核策划时,应考虑审核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及以往审核的结果。
并确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5.1.4 “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经质量部部长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可纳入公司“年度质量工作计划”一并下发到各单位。
5.2 审核前准备5.2.1 审核实施前两周,管理者代表负责组建内部审核组、任命审核组组长。
审核组的审核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a) 审核人员应具备本公司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b) 具有诚实、公正、较强的工作责任心;c) 具有交流合作、分析判断、独立工作和善于应变的能力;d) 具有内部审核员资格;e) 熟悉产品及过程;f) 审核人员不得审核本职工作。
5.2.2 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内部审核实施计划”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提前一周下发到各有关部门及人员。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概述首先,什么是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指的是一个组织或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实施的一种保证财务报告准确和遵守法规的重要制度。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的目的是确保组织内部的经营、财务和管理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同时也保证了业务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内部审核控制流程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的核心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认审核目的内部审核的目的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审核流程。
例如,某公司希望确认其财务报告的准确性,那么内部审核的流程就应该围绕这个目的来制定。
2. 设计审核计划审核计划应当细化到具体的工作步骤和任务,包括谁来实施、何时实施、如何实施等等。
针对不同的审核目标,可采用不同的审核方法和技术,例如文档审查、物理检查、观察和交谈等。
3. 实施审核计划内部审核应由经验丰富的审核员或者专业团队负责,他们应该具备深入了解业务流程、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制度等知识,同时应该具有熟练的审核技能。
在实施内部审核计划时,应当重点关注组织内部运营的核心环节,确保对重要信息的准确性进行甄别。
4. 发布审核报告审核报告应当记录审核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和不符合之处,同时也应当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审核报告应当更加注重析、实用性和实际性,注重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原因,提供改进的建议。
5. 监督审计跟进审核的结果应当得到组织内部的重视,并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确保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内部审核报告也为组织对业务过程、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改进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
内部审核流程中的控制环节内部审核流程需要各种控制环节来确保高质量实施,其中最重要的控制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员管理控制人员管理包含着人员的招聘、考核、培训等方面,对于内部审核流程来说,需要保障审核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让他们能够熟练、正确地完成审核的任务。
2. 审核计划的控制审核计划是整个审核大计的基础,一份合理,全面和切实可行的审核计划可以为内部审核的高效实施提供必要的保障。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是一种旨在确保组织运作的有效性和合规性的管理工具。
该程序涵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旨在识别和纠正在组织中发生的潜在问题和风险。
以下是一个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的详细步骤,以确保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
第一步:建立内部审核策略和计划内部审核程序的第一步是制定内部审核策略和计划。
这包括确定审核目标、确定审核风险和关注领域、制定审核计划、分配审核资源和制定审核时间表。
内部审核策略和计划通常需要根据组织的性质和规模进行调整。
第二步:开展内部审核内部审核程序的第二步是实施内部审核。
这包括进行审核准备、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进行内部审核测试、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制定内部审核报告并提出建议。
第三步:跟踪问题和建议内部审核程序的第三步是跟踪问题和建议。
这包括确保内部审核问题和建议得到及时解决,并确保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这可以通过跟踪问题和建议的实施进展、审计报告撰写和审核结果跟踪来实现。
第四步:持续改进内部审核程序的最后一步是持续改进。
这涉及到分析内部审核结果,识别改进机会,并制定和实施改进计划。
持续改进包括在内部审核策略和计划中纳入改进措施、培训员工、更新和改进内部控制程序等。
除了这些具体的步骤之外,一个有效的内部审核控制程序还需要以下几个关键要素:风险评估:内部审核程序应该基于一个全面的风险评估,以确定组织面临的主要风险和关注领域。
这有助于确保内部审核资源和活动集中在最重要的领域。
独立性:内部审核程序应该独立于被审核的部门或职能,并由专门的内部审核人员负责。
这确保了内部审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合规性:内部审核程序应该确保组织合规性。
这意味着内部审核人员需要了解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确保组织在其运作中符合这些要求。
沟通和合作:内部审核程序应该与组织内的其他职能和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这包括与管理层和员工进行沟通,以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反馈,并确保内部审核的推动力和影响力。
培训和发展:内部审核程序应该包括培训和发展内部审核人员的计划。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进行内部质量审核的控制要求,以验证质量活动是否符合文件要求及评价质量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的内部质量审核。
2引用文件XXXX/QP-01(4.2)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3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制定《年度内部质量审核计划》。
3.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成审核组,任命审核组长负责全面内部质量审核工作,指定审核员。
审核员应受过内部质量审核的培训并具有资格且与受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
3.3审核员准备审核文件与资料,填写《不合格项报告》,并编制《不合格项纠正/预防措施要求表》。
3.4办公室主任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和实施内部质量审核,对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协调、监督跟踪验证。
4工作程序4.1审核计划4.1.1管理者代表每年年初编制《年度内部质量审核计划》,内容包括受审核部门、审核时间。
编制年度审核计划时应根据所审核活动的实际状况和重要性安排计划,如增加审核频度。
由办公室将计划分发至有关部门和审核小组成员。
4.1.2除每年须按计划对质量体系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内部质量审核外,同时二次间隔不超过十二个月。
当出现下述情况时,须及时组织内部质量审核:a.合同对质量体系有新的要求;b.企业组织结构或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c.外部审核机构审核前(第三方审核前)。
4.2审核程序4.2.1审核组长于实施审核前一周向受审核部门发出《内部质量审核实施计划》,确定具体审核日程安排,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各部门收到实施计划后应作好准备,认真配合审核工作。
4.2.2审核员按照审核计划,通过交谈、观察、询问、查阅文件、检查现场、收集证据等方式检查受审部门质量体系运行情况。
4.2.3审核员应认真做好审核的检查记录工作,保证记录的完整、正确、清晰。
发现不合格项时,将结果填写在《不合格项报告》上,并交受审部门主管签字确认,以保证不合格项能够完全被理解。
4.2.4审核组长根据小组《不合格项报告》及有关记录,编写《不符合项分布表》及《内部质量审核报告》,交管理者代表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