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94 KB
- 文档页数:2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一、你相信吗?
1.人类全身上下最强而有力的肌肉是舌头!但是!没有人能用舌头触碰到自己的肘关节。
2.99%的人吧舌头伸到嘴外就不能急促呼吸了!
3.只有30%的人能够放大和缩小自己的鼻孔。
4.一只被摘头部的蟑螂能活30天。
5.人在太空中是没有办法哭的。
6.马的一生都不用睡觉。
7.蒙娜丽莎天生没有眉毛。
8.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答案是先有鸡。
活动体会:
二、自主探究
三分钟快速浏览全文,划分文章结构并完成表格。
中心论点(第 段到第 段)
分论点(第 段到第 段) 分论点(第 段) 文章结构:
三、小组合作探究
(一)感知文本
1. 课文开头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名言,有什么作用?
2. 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是什么?包括哪三步?怀疑与学问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用书中原文回答)
(二)论证方法探究
1. 文章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三)语言品味
1.文章第4段“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中“基本”二字可否删除,为什么?
2.文章第6段,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他们的顺序可否随意调整,为什么?
四、论据补充(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文章第6段例举了戴震和笛卡尔的事例,你还能举出其他因怀疑而建立学说、定理或定律的例子吗?请分享交流。
五、课堂小练笔
1.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有所收获,请同学们结合自身,谈谈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如何去将“怀疑精神”落到实处。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学会紧扣中心论点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
2.学习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学法指导1.先找出各段要点,试着划分段落层次,感知文章的论证思路。
2.再带着问题去读,如查《现代汉语词典》“学问”是什么意思?“怀疑”与“学问”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何要谈论二者关系?3.注意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准、严谨的特点,圈点勾画,同时标识出你的疑问来。
【课前导学】一、预习任务1.通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生字词、各段的中心句及名言,弄清意思。
2.文章提出了什么论点?为了论证这一论点,提出了几个分论点?两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运用了哪些论据?尝试着理清作者论述的思路。
3.写一写你对怀疑精神的理解。
4.记下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二、新知认知1.议论文的三要素:①论点(需要证明什么)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和主张。
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如: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财富是可以实现幸福的方法,但拥有财富不等于拥有幸福。
论题: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标志是词语或词组,如:尝试错误、财富与幸福③论证(如何进行证明)2.论证方法在文中的作用及答题格式:(1)举例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文章列举了……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证明了……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把……与……对比,使之形成鲜明对照,突出全面地证明了……的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三、预习检测(一)基础题1.给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 ) 譬如( ) 步骤.( ) 懒惰.( )塾.师( ) 大儒.( ) 停滞.( ) 虚妄.(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辨论流俗停滞怀疑 B.启迪观察根据虚忘C.轻信锻练来源女娲 D.丰富治学盲从程颐3.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九课《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3.分析课文的主题和思想。
4.体会课文的感情色彩和艺术形式。
【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请同学们自行查阅资料,了解课文《怀疑与学问》的背景知识。
二、整体感知1.看标题讲述的主题,结合自身经验,谈谈你对“怀疑与学问”的理解。
2.呈现课文,鼓励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整体感知。
三、核心探究1. 思考导读问题:为什么《怀疑与学问》是一个幽默的故事?2. 组织学生快速识读课文。
1)第一段,主要表达了田家炳的一个行为,你对他的行为有何评价?2)第二段到第七段,主要讲述了怀疑出现。
分析田家炳怀疑的内容。
3)第八段到第十一段,延续讲述了怀疑的揭示。
分析田家炳怀疑的真相。
4)第十二段到课文结尾,描写了田家炳通过学问获得的智慧,你认为是怎样的智慧?四、拓展思考1. 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以及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表达?2. 思考一个问题:你在生活或学习中是否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怀疑与学问的经历?请讲述一下。
五、课后巩固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描述你对田家炳的评价。
要求清楚表达你的观点,并用适当的例子和论据支持。
六、课堂讨论1. 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充分发言并互相交流。
2. 引导学生发表对田家炳的评价,并寻找支持观点的具体例子和论据。
七、整理总结1. 回顾课堂讨论,总结学生在评价田家炳时的不同立场和观点。
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整理,得出对田家炳的评价的综合结论。
【导学案】一、课前导学我想你们一定很好奇,什么是“怀疑与学问”?在课文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节呢?请你们自行查阅资料,了解课文《怀疑与学问》的背景知识。
二、整体感知1. 根据标题,思考“怀疑与学问”的意义,结合自身经验,谈谈你们对“怀疑与学问”的理解。
2. 鼓励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三、核心探究1. 思考导读问题:为什么《怀疑与学问》是一个幽默的故事?2. 组织学生快速识读课文。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在我们的进修生涯中,怀疑和学问是两个重要的观点。
怀疑使我们思考、质疑并探索事物的真相,而学问则是我们获取知识和智慧的途径。
本次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深入探讨这两个观点在我们的进修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干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怀疑和学问的定义及特点。
2. 探讨怀疑对于知识获取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3. 分析学问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4. 讨论怀疑和学问之间的互动干系,以及如何在进修和生活中平衡二者。
三、教学内容1. 怀疑的定义及特点2. 学问的定义及特点3. 怀疑与学问的干系4. 怀疑与学问在进修和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讨论:请同砚们谈谈对怀疑和学问的理解,以及它们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的作用。
2. 进修教材《怀疑与学问/顾颉刚》,理解作者对于怀疑和学问的看法,并分析其中的关键观点。
3. 分组讨论:将同砚们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怀疑和学问的定义及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4.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效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5. 思考问题: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同砚们思考怀疑和学问在进修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平衡二者。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怀疑和学问在我们的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回顾教材《怀疑与学问/顾颉刚》,总结作者对于怀疑和学问的观点。
2. 撰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于怀疑和学问的理解,以及在进修和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两个观点。
3. 阅读相关文章或书籍,扩展对怀疑和学问的认识,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设计,我希望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怀疑和学问这两个观点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我们的进修和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等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希望学生可以通过本次进修,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怀疑和学问这两个观点,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怀疑与学问》教案《怀疑与学问》教案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怀疑与学问》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怀疑与学问》教案1教材解读:《怀疑与学问》是一篇议论文,议论了怎样做学问的问题。
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
第3—5段先从消极面作论证,第6段再从积极方面作论证。
文章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的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意义作了全面而精当的阐释。
学习这篇课文,主要学习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和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的过程;掌握本文朴实、简洁、准确的语言;在理顺论证思路的基础上,为学习议论文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4.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5.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的过程,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的过程,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作用。
难点: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教法与学法:教法:合作讨论法。
引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同桌之间相互讨论,通过生教生的方法,解决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学法:圈点标注读书法。
引导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读书,并在读书过程中圈点标注关键语句,以帮助自己理解课文的论证思路和主要论证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包含作者信息、背景资料、字词信息、问题探究、图片信息等内容的PPT课件及课堂练习PPT课件。
19《怀疑与学问》导学案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2课时谈谈对下面这句名言的理解。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宋·陆九渊文学常识检测顾颉(jié)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江苏苏州人。
中国学家、民间文艺研究家,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答案】铭坚历史古史辨自主学习任务二:了解背景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和钱玄同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
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大论战。
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
正音正字检测下列红色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国难(nàn)步骤(zhǒu)顾颉刚(xié)B.大儒(rǔ)思索(suǒ)腐草为萤(yíng)C.塾师(shú)譬如(pì)不打折扣(zhé)D.视察(chá)盲从(máng)辨伪去妄(wǎng)【答案】A. 步骤(zhǒu)—zhòu;顾颉刚(xié)jié;B. 大儒(rǔ)—rú;D. 辨伪去妄(wǎng)——wàng;词语积累检测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区的发展需要解决多个方面的问题,但首当其冲....的是发展交通。
B.面对警察的多番审讯,他百般狡辩,但供词前后矛盾,不攻自破....。
C.要想有新学说产生,对旧学说进行辨伪去妄....是必要的步骤。
D.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要有所判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答案】A.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顾颉刚的学术背景和主要思想。
2. 理解《怀疑与学问》中提出的对知识的怀疑和追求学问的重要性。
3. 能够运用顾颉刚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导学重点:1. 顾颉刚的学术背景和主要思想。
2. 《怀疑与学问》中的观点和思想。
3. 如何运用顾颉刚的观点分析问题。
导学难点:1. 理解顾颉刚对知识的怀疑和对学问的追求。
2. 如何将顾颉刚的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问题请同砚们沉思以下问题:1. 你对知识有怀疑的时候会怎么做?2. 你认为学问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是什么?3. 你认为什么样的态度是对待知识和学问的正确方式?第二步:介绍顾颉刚1. 顾颉刚,生于1958年,中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曾任上海交通高校传授。
2. 顾颉刚的主要思想是怀疑主义,主张对知识持怀疑态度,追求真理和学问。
第三步:进修《怀疑与学问》1. 请同砚们阅读《怀疑与学问》,了解其中关于知识怀疑和学问追求的观点。
2. 引导同砚分析文中提到的怀疑和学问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第四步:谈论与沉思1. 请同砚们谈论顾颉刚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同砚沉思如何运用怀疑主义的思想解决问题和提高自己的学问水平。
第五步:总结与展望1. 总结本节课进修的内容,强调怀疑和学问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2. 展望将来,鼓舞同砚们保持怀疑的态度,不息追求学问,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导学案作业:1. 沉思并写下自己对知识的怀疑和对学问的追求。
2. 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运用顾颉刚的观点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顾颉刚的思想,熟识到怀疑和学问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进修动力。
愿同砚们在接下来的进修和生活中不息追求真理,不息成长!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精通怀疑与探究在进修中的重要性。
3. 提高对知识的探究和沉思能力。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2)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6)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10)一、学习目标《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旨在引导我们深入理解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微妙关系。
学习目标如下:掌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和论证方法,明确怀疑在学问追求中的积极作用,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怀疑、探索和验证,才能推动知识的进步。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审视和质疑,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将怀疑与学问的精神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心,勇于挑战权威,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在于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即怀疑在学问追求中的必要性及其积极作用。
我们需要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怀疑精神在学术探索中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在于把握文章的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并培养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
这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敢于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勇于挑战权威,不断推动知识的更新和进步。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怀疑与学问》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家、_______家。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
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引用学者的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B.文章指出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C.文章强调,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常常修正,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D.文章认为,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2.下列对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支撑论点。
B.文章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名言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C.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观点来突出中心论点。
课题:
18怀疑与学问
一、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1.理清文章的论据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重点)
2.理解“怀疑”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重点)
3.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特点。
(难点)
4.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难点)
二、自主学习、小组检查
1.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江苏省吴县人,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
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2.字词积累
顾颉.刚( )程颐.( )虚妄.( )
步骤.( ) 懒惰.( ) 启迪.( )
虚妄:
墨守:
不攻自破:
辨伪去妄:
惘然:
停滞:
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2.分论点是什么?
3、列举论据。
(1)事实论据:
(2)道理论据:(翻译)
四、有效训练拓展延伸
1、“怀疑”是要有一定根据、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怀疑”。
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请以《也谈怀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论据充分。
2、完成练习册的习题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
治学须有疑无疑不成学——《怀疑与》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学习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4.培养怀疑精神,培养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重点)2.学习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及语言特点。
(难点)【学习过程】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吴歌甲集》等。
第一课时活动一:望文生疑·识词语读读写写chénɡ程yí颐pì譬rú如bù步zhòu 骤mánɡ盲cónɡ从lǎn 懒duò惰shú塾shī师dà大rú儒liú流sú俗tínɡ停zhì滞xū虚wànɡ妄biàn 辨bié别zhé折kòu 扣fǔ腐cǎo 草wéi 为yínɡ萤ɡù顾jié颉ɡānɡ刚bù不ɡōnɡ攻zì自pò破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预习案学习案墨守:因循守旧,不知变通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辨伪去妄: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论或学说)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词语释义活动二:读文解疑·寻论点鲁迅先生是如何驳斥对方的观点的?请再读文章,为文章划分层次。
1.初读课文,概括文章中心论点文章的标题是《怀疑与学问》,那么文章的内容可能也从这两方面入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运用事例和讲道理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学会紧扣中心论点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在学生懂得怀疑精神对于治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养成好问的学风,成长为有开拓、
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人才。
【围标设疑自主探究】
检查预习,扫除障碍: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虚妄()墨守()懒惰()颛顼()帝喾( ) 停滞()塾师()程颐()顾颉刚()2、解释下列词语。
虚妄:墨守:
不攻自破:辨伪去妄:
停滞:
3、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我国当代史学家,原名诵坤,字铭坚。
江苏苏州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在厦门、中山、北京等大学任教。
解放后,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等职务。
主持《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标点工作。
他一生坚持记笔记66年,即使在十年动乱受到迫害以及住院治病期间也不中断。
他一共写了500多万字笔记,共1200多册。
其中有不少“创见”,为祖国的历史学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主要著作有《顾颉刚文集》、《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理解下列思考题:
(1)本文的标题是不是中心论点?如果不是,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由两部分构成,它们是通过哪一句话联系在一起的?两者之间是并列的关系,还是层进关系?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 分析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
中心论点:
分论点:①
②
2. 试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引用的名言。
①事实论据:a. b.
c. d.
②文章中引用哪些名言?
a. b. c.
③还有哪些部分属于道理论据?
【归纳小结】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分层次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文章运用许多论据和论据,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当堂测评】检测冲关我最棒
1、第三段“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
2、怎样理解“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这句话中的“消极方面”、“积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