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2+1”国际直通车中职人才培养模式
- 格式:pdf
- 大小:103.51 KB
- 文档页数:1
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来源:江苏省金坛市职业教育中心王涓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和实践角度来看,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学习和借鉴前苏联及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仍与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有很大差距,在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情况下,进一步了解当前国外职业教育的典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我们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以理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脉络。
三种典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多元化的趋势,由于地区和国家的不同,同一种模式又有不同的发展。
CBE模式CBE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意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
CBE模式分为四个阶段:职业分析形成DACUM (Develop a Curriculum)图表、学习包的开发、教学实施与管理、教学评价。
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运用较为广泛,20世纪90年代初逐渐在各国(包括我国)得到推广,现在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习运用CBE教学模式。
1.CBE模式的原理(1) 任何学生如果给予高水平的指导都可以熟练地掌握所学的内容;(2) 不同学生学习成绩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学习环境不充分,而不是学生本身的差异;(3)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学,而不是重视教;(4)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接受指导的方式、方法和指导质量。
2.CBE模式的特点以职业能力作为进行教育的基础、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以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根据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的专项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学习计划。
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而不是以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因此,对入学学员原有经验所获得的能力经考核后予以承认,可以用较短的时间完成原定课程。
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
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管理者和指导者,负责按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各项能力提供学习资源,编出模块式的“学习包”——“学习指南”,集中建立起学习信息室。
2019第3期下(总第295期)Z HONG GUO NONG CUN JIAO YU我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自2017年4月被山东省教育厅正式公布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以来,围绕探索构建现代学徒制,建立起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形成了“231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活力显著增强,社会辐射能力明显提高。
一、“231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一)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经过市场调研,座谈研讨,我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改革了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231”校企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
即:2个学期在校集中学习,3个学期统一到企业进行现代学徒形式跟岗实习。
(二)人才培养新模式特点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三双”,实现“四赢”。
“三双”一是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二是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三是学生具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
“四赢”是学生赢、企业赢、家庭赢、学校赢。
(三)人才培养新模式运行机制成立组织机构,明确校企职责;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确定合作办学内容;签订校企合作合作协议、三方协议,建立运行保障机制。
二、“231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施(一)深入调研,撰写市场调研报告为了了解市场需求,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多次到企业、行业、学校进行广泛调研,走访了8家企业、3所学校,共收回198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而撰写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调研报告。
(二)深入研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课程体系改革在二年级学生跟岗实习阶段增加了语、英、德育三门文化课的学习,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在企业学徒期间,实现学生的文化基础课网络学习畅通。
学生通过手机微信客户端和电脑进行网络学习、考试,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
2.教学模式改革采用“教、学、做”合一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XXXX中等职业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铁服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中职2+1)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700604)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体检、面试须符合铁路部门岗位标准)。
三、基本学制全日制三年。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中专文凭。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熟悉国内外高铁服务业务,掌握高速铁路服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铁路客运基本要求,具有较高外语水平、沟通合作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高速铁路事业发展需要,能从事高速铁路服务中等专业技能型人才。
五、人才培养规格(一)知识、能力、素质结构1、知识结构:了解高速铁路概况和铁路管理规则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高速铁路客厢服务标准、客厢设备使用管理和高铁旅客运输流程的基本知识。
有一定的旅游地理、市场营销和高铁客运管理知识。
2、能力结构:掌握高铁乘务的语言交际基本原则、技巧以及礼仪;普通话水平标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一般的服务对话;具有高铁服务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以及为旅客提供咨询、票务等综合服务能力。
3、素质结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心理素质;身体健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
(二)职业资格证书票求本专业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多证考核和培养模式,对专业考核合格、德、智、体等方面符合要求的学生,发给相应的学业证书。
同时要求学生参加铁路客服证书和急救证书等职业资格技术证书考试,鼓励学生参加普通话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
(三)就业方向及岗位全国铁路行业从事高铁、动车车厢乘务员;高铁、动车餐吧乘务员;高铁、动车乘务安全员;z∖τ∖κ列车乘务员岗位及高铁、动车车站客运员,检票员、售票员、安检员、商贸服务员、客服代表、V1P接待员等相关岗位的服务与管理工作。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1+1+X”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作为培养具备一定技能的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成为了学校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课题。
在这种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1+1+X”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成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对这一模式进行探究与思考。
我们来解释一下“1+1+X”模式的含义。
“1+1”指的是学徒学习+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也就是学徒期间加入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教育。
而“X”代表的是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该模式的关键就在于将学徒制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学徒制的优势,将学校教育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采用“1+1+X”模式有以下几点优势。
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让学生在企业中获得实践经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工作方式,保持与市场的同步。
学生的经验积累更加全面,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在实际操作中,中等职业学校要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合作,共同推进“1+1+X”模式。
要积极与企业合作,确定好学徒学习的时间、内容和方式。
企业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
学校也要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指导,保证学生在学校获得均衡的教育。
行业协会也要起到规范和引导的作用,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在实施“1+1+X”模式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学校要与企业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学生的利益。
学校也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的表现进行科学评价,不仅仅看重实践能力,还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学校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帮助他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发展路径。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1+1+X”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充分发挥学徒制和学校教育的优势,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贯通研究中高职院校肩负着为行业企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2014.]因此,只有走校企合作,产教贯通道路才能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专业和行业相结合、学校和社会相结合。
一、校企合作、产教贯通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现状校企合作,产教贯通是一种由学校与企业同时参与指导完成的一个教育计划。
学校在校企合作,产教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不仅要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等方面和企业对接,还要不断研究校企联合招生、联合教学、联合培养的订单班和中外合作办学等多种办学形式,不断探索中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在校企合作,产教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中,具有三个显著特征: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企业实质性参与学校育人的过程的深度融合;学校学习具有两个教学场所――模拟现场或真实场景。
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共同注重了学生素养培养。
运用校企合作,产教贯通培养的中高职学生是适应航空物流产业现实和发展的需求的,只是由于思想观念的制约,也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有的中高职院校教学注重学生公共课程的理论教学,在实习实训环节没有有机的结合,有的学校航空物流专业的专业教师队伍不足,教师普遍年轻,缺乏入厂实地学习和与相应物流实际操作的方法和实践教学经验。
也有的中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习、实训条件参差不齐。
如何建立符合行业要求和企业用人实际要求而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偏重学生技能掌握是现有中高职贯通研究的重中之重。
二、校企合作,产教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一)推进点对点校企对接,逐步导入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五年一贯制新生进校开始,就逐步导入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典型案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重点领域之一、中职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阶段,而高职则是将中职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专业性技能和创新意识的高级管理者和技术人才的关键阶段。
因此,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对提高我国的技术人才素质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典型案例的形式介绍一种成功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与当地中职学校合作,共同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将中职学生培养成为具备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能力的高级人才。
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衔接的优化:为了确保中职学生顺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两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优化和衔接。
高职院校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背景和需求,精心设计和安排课程,使其与中职阶段的课程衔接紧密。
同时,针对中职学生的不足之处,重点开设必修课程,如相关的理论课和实践课,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职学习。
2.实践教学的加强:中职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高职则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为了让中职学生适应高职阶段的学习要求,两校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院校提供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等资源,让中职学生参与其中并进行实践操作,以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3.专业导师的指导:中职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后,由高职学校专业导师担任其指导教师。
导师将全程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并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和建议。
4.实习实训的安排:为了使中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和知识,中职学生在高职学习期间会参与实习和实训。
高职院校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为中职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与课程紧密结合,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中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工作经验。
这个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优化课程衔接、加强实践教学、提供导师指导和安排实习实训等多种手段,使中职学生能够顺利衔接到高职教育,并在其中获得全面的培养和提升。
创专融合·点面结合·闯创协同:中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创新创业已成为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
在这个背景下,中职教育也开始注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中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二、中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概述1. 中职教育的特点中等职业学校是指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国家规定实行高等教育与初等教育并重、劳动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学生学习和劳动相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
2. 中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多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课程设置、实践活动、竞赛等手段,来培养具备一定科技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三、中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 课程设置为了培养中职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中职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除了基础学科外,还增设了多门与创新创业相关的选修课程,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
这些选修课程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
2. 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培养中职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职教育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企业实习、社会调研、产品设计等,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并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
3. 竞赛竞赛是检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中职教育通过组织各种创新创业竞赛,如“全国中职生电子商务创新大赛”、“全国中职生科技创新大赛”等,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和能力。
四、中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1.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具有一定科技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