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大学语文论述题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解析人:永州一中刘小忠【试卷总评】2016年是高考改革的重要年份,是对2017全国高考全面深化改革的充分准备。
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在试卷命制上,保持了形式稳定,稳中有变的基本特征,让改革的过渡有章可循;试题材料重视传统文化,着眼社会、关注人文;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应试能力,从而凸显考生的语文素养。
纵观整套试卷,可谓是“守正出新,亮点频频。
”论述类文本节选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选择的材料与命题中规中矩,着重考查了学生理解文本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和历年的考题相比较,相对稳定,难度适中,有效考查了考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遵循从正史中选材的命题思路,今年的《曾公亮传》选材于《宋史》,考查的内容与2015年试题结构、命题角度保持一致,取消了实词的考查,依次考查文言句读、文化常识、细节辨析、文言翻译,突出稳定性,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在根本上解决文言文阅读问题。
诗歌鉴赏题型变化不大。
新课改以来,高考诗歌以唐宋律诗为主,今年也不例外,考查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金陵望汉江》,属于其作品中的二流作品。
并依照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考查了作品的景象特点和诗人的思想内容,难度适中。
名句默写仍是理解性背默,所考篇目均在考纲要求的64篇之内,三道题分别考查荀子的《劝学》、诸葛亮的《出师表》,以及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题干提示明白浅易,所填空中均没有易于出错的字词。
两篇大阅读依然遵循了以往二选一的形式,一篇小说,一篇人物传记,难度相当。
其中文学类文本选取了李锐的小说《锄》,考查的内容包括对标题的含义、语言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这些题型都是学生备考中的常规题型,难度不大。
实用类文本选择了人物传记,且为他传——《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高考卷有选择当年度去世的名家的传统。
而今年春天,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其作品《白鹿原》能反映上世纪80年代小说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一、【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26 ~ 28 题。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学》《庸》《论》《孟》。
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单行。
最初用力提倡“四书”的是程颢、程颐兄弟。
他们说:“《大学》是孔门的遗书,只有从这部书里,还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
从《论》《孟》里虽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这部书的分明易晓。
学者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
”这里没提到《中庸》。
可是他们是很推尊《中庸》的。
他们在另一处说:“《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
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会读书的细加玩赏,自然能心领神悟终身受用不尽。
”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来了。
朱子说,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融贯了《论》《孟》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
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
所以,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四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
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符合他提倡的本心的。
至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有删改)26.根据材料,概述“四书”的形成过程。
(4 分)27.二程和朱子分别是怎样评价《大学》的? (5分)28.请分析本文对读者研读“四书”有哪些指导意义。
(6 分)【答案】26.《大学》《中庸》原本都在《礼记》里,《论语》《孟子》单行;二程强调《大学》《中庸》的作用;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说明,贯串“四书”;书贾改变“四书”顺序,形成通行本。
27.二程认为,从《大学》可知古人做学问的程序,而且分明易晓,初学者从它入手不会走错路;朱子认为,《大学》提纲挈领,由此能领会《论语》《孟子》的精微分别,进而能领会《中庸》的心法。
《大学语文》答案大学语文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A4. D5. B6. C7. A8. D9. A10. C二、填空题1. 优秀2. 个性3. 文化4. 解决5. 具有6. 传承7. 造诣8. 开拓9. 规范10. 文学三、简答题1. 解释下述词语的意思:物我两忘物我两忘是指在艺术创作或者沉浸在艺术欣赏之中时,人与物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自我感知消失,忘却自我存在的状态。
这种忘我境界可以使人深入艺术世界,体验到纯粹的美感,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2. 试述文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文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文学作品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扩大人们的知识面。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开拓视野,培养情感,增长见识。
其次,文学作品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社会,关注社会问题,传递价值观念。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多样的表达方式,向人们传递智慧和思想,影响人们的思考和行动。
此外,文学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可以给人们带来情感共鸣和快乐,缓解压力,提升生活品质。
总的来说,文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3. 举例说明诗歌和散文的区别诗歌和散文是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它们在表达方式、结构和语言运用上有所不同。
例如,一首诗歌往往具有韵律和节奏,通过押韵和音律的运用,传递情感和思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散文则更加接近于日常的语言表达,它更注重文字的准确性和传达信息的清晰性,常以散文体式展开叙述、叙事或论述。
此外,诗歌的结构通常较为紧凑,使用较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而散文的结构相对较为松散,讲究故事的连贯和逻辑的阐述。
因此,诗歌和散文在表达方式、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四、论述题大学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语文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3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月落乌啼霜满天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江水流春去欲尽答案:A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以下哪首诗?A. 《静夜思》B. 《望岳》C. 《春望》D. 《登鹳雀楼》答案:A3. “出淤泥而不染”常用来形容以下哪种品质?A. 清廉B. 勇敢C. 智慧D. 忠诚答案:A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了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B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
答案:孟浩然2.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________的作品。
答案:范仲淹3.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清代诗人________的《己亥杂诗》。
答案:龚自珍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王勃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王维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贾宝玉性格复杂多面,他聪明、敏感、富有同情心,同时又带有一些叛逆和逃避现实的倾向。
他对封建礼教持批判态度,追求真挚的感情和自由的生活。
2. 描述《论语》中孔子的教育理念。
答案:孔子的教育理念强调“有教无类”,主张教育的普及和平等。
他提倡“因材施教”,认为教育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个性化教学。
同时,孔子也强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鼓励学生不断学习和教师耐心教导。
3. 分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答案:翠翠是《边城》中的主要人物,她天真、纯洁、善良,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自然美。
大学语文习题答案(大学语文第三版)一、选择题1. 答案:B2. 答案:A3. 答案:C4. 答案:D5. 答案:B6. 答案:C7. 答案:A8. 答案:D9. 答案:B10. 答案:C二、填空题1. 答案:绮梦2. 答案:四季轮回3. 答案:啾4. 答案:于学派5. 答案:骚体6. 答案:束缚7. 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8. 答案:古往今来9. 答案:沉浮10. 答案:海纳百川三、简答题1. 答案:辞章取义2. 答案:意境3. 答案:《红楼梦》4. 答案:文学的审美功能5. 答案:章回体6. 答案:离骚7. 答案:语感8. 答案:修辞9. 答案:杜牧10. 答案:修炼个人文化素养四、论述题本章主要围绕着文学的审美功能展开讨论。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更重要的是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享受。
文学之美不仅在于其言辞优美、形象生动的描写,更在于其所传递的情感和哲理的力量。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到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悲剧,使读者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这种审美的体验不仅能够带给我们情感上的满足,还可以激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此外,文学作品也具有启迪人心、塑造个性的作用。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与伟大的思想家、作家进行心灵的交流,汲取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文学作品也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综上所述,文学的审美功能是其重要的价值所在。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美的境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对文学的热爱,通过阅读与欣赏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文学的魅力,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作文题请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文学的作文。
(正文内容根据题目的要求自行填充)。
大学语文网课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作者是曹雪芹,续作由高鹗完成。
C.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D. 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兴衰变迁。
答案:B(《红楼梦》的续作并非由高鹗完成,而是有多个版本,高鹗的版本是流传最广的。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作者是: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这首诗是李白的《静夜思》。
)3.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鲁迅创作的是:A. 《狂人日记》B. 《阿Q正传》C. 《边城》D. 《呐喊》答案:C(《边城》是沈从文的作品。
)二、填空题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指的是_______。
答案:各地的民歌。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_的《水调歌头》。
答案:苏轼。
3. 唐代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其代表作之一《春望》中的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的深深忧虑。
答案:国家兴亡。
三、简答题1. 简述《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梗概。
答案:《水浒传》中,武松在回家探亲途中,醉酒后在景阳冈遇到一只猛虎。
武松凭借勇气和智慧,最终赤手空拳打死了猛虎,因此声名大振,成为梁山好汉之一。
2.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背景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是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之间的一场关键战役。
曹操试图统一中国,但在赤壁遭遇了联军的顽强抵抗。
联军利用火攻战术大败曹军,这场战役阻止了曹操的南下扩张,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答案: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以其机智、勇敢、变化无穷著称。
他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代表了民间对正义和反抗压迫的渴望。
《大学语文》试卷(一)一、填空题:(10分)1.《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2.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4.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6.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长恨歌》)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江花月夜))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二、简答题:(30分)1.《天才梦》采用了怎样的叙述笔调?试举两例。
(6分)对比手法的应用例如:我与瓦格涅3岁女孩与满清遗老7岁女孩的家庭悲剧与类似乌托邦的社会小说2、《与鲨鱼搏斗》是怎样塑造硬汉形象的?(4分)压力下保持风度的硬汉战胜自我的典范精神不败的英雄气概3、对《长恨歌》主旨,历来有哪几种认识?你更倾向于认同哪种?简述理由。
(7分)其一为爱情主题。
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
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
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
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
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4、《春江花月夜》怎样将景、情、理有机融合在一起?(7分)以月为中心,将景色与人物全部置于月色的背景中,从而蒙上一层清幽、神秘的面纱,同时借景引发出情与理得感触,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述,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爱情,并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而深远的意境。
三、论述题:(10分)阅读下列句子并结合《伤逝》,谈谈你对子君、涓生爱情悲剧原因的认识?1、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大学语文试题a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张惶失措B. 一愁莫展C. 黄梁美梦D. 出类拔萃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李商隐4.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哪八个字?()A.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B. 金玉良缘,天作之合C.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D.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5. 下列作品中,属于鲁迅的散文集是()A. 《呐喊》B. 《彷徨》C. 《朝花夕拾》D. 《故事新编》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2. 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描绘了赤壁之战的激烈场面。
3. 《史记》的作者是______,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4. “______,______”是杜甫《春望》中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5.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其中“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论语》中“仁”的概念及其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
2. 分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3. 描述《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并分析其悲剧命运的成因。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2. 分析《百年孤独》中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案:一、选择题1. D2. C3. D4. A5. C二、填空题1.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 烟波江上使人愁,一江春水向东流3. 司马迁4.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三、简答题1. 略2. 略3. 略四、论述题1. 略2. 略。
大二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成语使用正确?A. 他做事总是一意孤行,不顾他人意见。
B. 他做事总是三心二意,没有恒心。
C. 他做事总是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文学家之口?A. 李白B. 杜甫C. 范仲淹3.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诗句不是出自《静夜思》?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诗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说话,但它们下面的路自然形成。
B. 桃树和李树虽然不言语,但它们下面的路因为人们常走而自然形成。
C. 桃树和李树虽然不言语,但它们下面的路因为它们的美丽而自然形成。
5.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词语是形容人品德高尚的?A. 一诺千金B. 一言九鼎C. 一视同仁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___,死亦为鬼雄”出自《离骚》。
2. “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出自《锦瑟》。
3. “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出自《如梦令》。
4. “_________,天涯若比邻”出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出自《己亥杂诗》。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滕王阁序》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2. 请简述《岳阳楼记》的主旨思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 请论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C4. B5. A二、填空题1. 亦余心之所善兮2. 锦瑟无端五十弦3. 此情可待成追忆4. 海内存知己5. 我劝天公重抖擞三、简答题1.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主要内容是描述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宴会的盛况,艺术特色在于其辞藻华丽、气势磅礴,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1、人们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赋比兴”手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诗经》"赋比兴”:采用朱熹的说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及敷陈直叙;比者,以彼物以比此物也,即就是打比方,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触景生情、触物触物动情的联想方式。
2、老舍《想北平》一文的主题是什么?文中大量运用对比烘托手法的作用是什么?答:老舍《想北平》主题:全文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北平的热爱之情。
对比烘托作用:用欧洲巴黎等四大名城与北京对比,烘托出北平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独特感受和热爱。
3、写出王昌龄《从军行》中借景抒情、叙事事情的诗句,并作简要分析。
答:王昌龄《从军行》:诗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两句借景抒情。
灰暗的长空阴冷的雪山表示征战地荒僻之意,遥望玉门抒发征人望归不得的思乡之情(间接抒情),境界壮阔,情意真切;第三句"黄沙百战穿金甲”叙事抒情,语言凝练。
涵盖了战地荒僻、战斗频繁、战斗惨烈等内容,浓缩了多少艰苦激烈的战斗和牺牲。
4、陶渊明《归园田居》一诗的情感内容是什么?诗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诗的整体比喻意义和效果是什么?答:陶渊明《归园田居》情感内容:主要抒写诗人崇尚自然的心志,表达他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
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官场的黑暗,表现出诗人不愿随顺世俗,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整体喻意:诗人对解脱困境、重返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效果:通过比喻收到了使诗歌旨意更加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
5、概括司马迁《管晏列传》的中心思想,并简述管仲的治政特点是什么?答:司马迁《管晏列传》中心思想:作者高度地赞扬了管仲卓越的治国才能,晏婴的礼贤下士,谦恭待人,生活俭朴的品德和作风以及桓公不计私仇,善任贤能的宽广胸怀。
同时也融进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政治愿望。
管仲的治政特点:(1)对外取信于诸侯;(2)与民同好恶;(3)对内通货积材6、沈从文《箱子岩》一文中所写作者的"幻想”是什么?并请说说本文进行了哪些对比来突出主题?答:沈从文《箱子岩》:"幻想”是作者对湘西人所寄托的希望:希望家乡人民担负历史的使命,创造新的世界,改变自己的命运。
1、人们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赋比兴”手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诗经》"赋比兴”:采用朱熹的说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及
敷陈直叙;比者,以彼物以比此物也,即就是打比方,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触景生情、触物触物动情的联想方式。
2、老舍《想北平》一文的主题是什么?文中大量运用对比烘托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答:老舍《想北平》主题:全文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北平的热爱之情。
对比烘托作用:用欧洲巴黎等四大名城与北京对比,烘托出北平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独特感受和热爱。
3、写出王昌龄《从军行》中借景抒情、叙事事情的诗句,并作简要分析。
答:王昌龄《从军行》:诗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两句
借景抒情。
灰暗的长空阴冷的雪山表示征战地荒僻之意,遥望玉门抒发征人望归不得的思乡之情(间接抒情),境界壮阔,情意真切;第三句"黄沙百战穿金甲”叙事抒情,语言凝练。
涵盖了战地荒僻、战斗频繁、战斗惨烈等内容,浓缩了多少艰苦激烈的战斗和牺牲。
4、陶渊明《归园田居》一诗的情感内容是什么?诗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诗的整体比喻意义和效果是什么?
答:陶渊明《归园田居》情感内容:主要抒写诗人崇尚自然的心志,表达他
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
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官场的黑暗,表现出诗人不愿随顺世俗,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整体喻意:诗人对解脱困境、重返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效果:通过比喻收到了使诗歌旨意更加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
5、概括司马迁《管晏列传》的中心思想,并简述管仲的治政特点是什么?
答:司马迁《管晏列传》中心思想:作者高度地赞扬了管仲卓越的治国才能,
晏婴的礼贤下士,谦恭待人,生活俭朴的品德和作风以及桓公不计私仇,善任贤能的宽广胸怀。
同时也融进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政治愿望。
管仲的治政特点:(1)对外取信于诸侯;(2)与民同好恶;(3)对内通货积材
6、沈从文《箱子岩》一文中所写作者的"幻想”是什么?并请说说本文进行了哪些对比来突出主题?
答:沈从文《箱子岩》:"幻想”是作者对湘西人所寄托的希望:希望家乡人
民担负历史的使命,创造新的世界,改变自己的命运。
对比:作者15年前后两次游览箱子岩的对比(景物、人物和作者感受的对比)、
文明人和乡下人的对比、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抒发了作者复杂的心绪:有对家乡的热爱、对湘西人的忧虑,更有对家乡人民给予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