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整合】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3第5单元第14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2) (共22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706.50 KB
- 文档页数:22
1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测试)1、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在某一医学学说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签……就是错误的……在文学艺术工作方面,限制创作的题材,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
”这表明()A.党中央在科学文化上实行“双百”方针B.“双百”方针遭到“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干扰C.阶级矛盾正在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D.文学艺术创作要求政治化【答案】 A2.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双百”方针是在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革”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答案】B3.“文化大革命”期间,“双百”方针被恣意篡改和歪曲的直接原因是A.毛泽东从根本上已经放弃了这一方针B.坚持正义的老一辈革命家被打倒C.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实行文化专制D.为防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推行“和平演变”【答案】C4.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事业的教训【答案】A5.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C.提高人民群众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答案】D6.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答案】D7.“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是()A 1949年B1950年C1956年 D 1978年【答案】C8.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双百”方针是在()A 20世纪40年代B 20世纪50年代C 20世纪60年代D 20世纪70年代【答案】B9.“双百”方针中所说的“百花齐放”是指()A在艺术问题上,可以自由发展不前B在学术问题上,可以自由争论C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答案】A10.“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文艺事业惨遭摧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许多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B无数文艺界知名人士遭到迫害C“八亿人口八个戏”D“文革”十年,文化艺术工作完全停滞【答案】D11.新时期开始时,我国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第14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掌握“双百”方针的内涵及提出的目的。
理解贯彻“双百”方针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探究“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提出:1956年,毛泽东抓住时机,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双百”方针。
3.含义(1)百花齐放: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2)百家争鸣: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4.意义:“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带来了中国文学艺术的春天。
“以阶级斗争为纲”对“双百”方针的破坏1.原因:“双百”方针受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思潮的破坏,一些学术问题被当做政治问题进行批判。
2.表现(1)大批文艺作品如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林家铺子》《怒潮》《红日》等被点名批判。
(2)大批著名作家、艺术家和专家、学者被戴上修正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帽子。
(3)大批著名学者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惨遭迫害。
(4)大批文艺界的著名代表人物被打成“黑线”上的人,被肆意迫害。
3.危害:严重影响了文艺的发展、繁荣和学术的进步。
欣欣向荣的新时期文艺1.原因: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文艺领域经过拨乱反正后,“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执行。
2.表现(1)小说精品如《班主任》《平凡的世界》《战争与人》《长城万里图》《白鹿原》等问世。
(2)报告文学如《哥德巴赫猜想》的出现。
(3)音乐、影视、绘画等杰作频出。
【易错提醒】1.“双百”方针≠自由化方针“双百”方针是充分发扬民主的方针。
中国宪法保障公民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和学术自由。
但是,“双百”方针所指的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在保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1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练习)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百花齐放”主要针对的是()A.艺术领域B.政治领域C.经济领域D.学术领域【解析】“百花齐放”主要针对的是艺术领域,“百家争鸣”主要针对的是学术领域。
【答案】 A2.“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春天是指新中国的建立B.强调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D.百花齐放能促进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解析】“双百”方针,确切地说就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但必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以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而不是一切文化艺术都可以不受批评地自由发展。
故选C项。
【答案】 C3.1959年文化部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月”,一共展出了35部优秀影片,电影界将这一年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
这一盛况的出现直接得益于()A.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B.人民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C.“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D.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解析】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国文艺领域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电影创作步入了一个辉煌时期,出现了1959年的这一盛况。
【答案】 C4.以下最能体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方向的是()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办好样板戏,服务工农兵”【解析】“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错误泛滥,在文艺上已经放弃了“双百”方针,形成文化专制的局面。
当时的主流是推行“样板戏”,D项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文艺方向。
【答案】 D5.新时期开始时,我国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这里的“反思”“伤痕”的主题是对()A.过渡时期建设中的问题反思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反思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反思D.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反思【解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2022-2022学年北师大版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十四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主要在哪两个领域展开①政治领域②文学艺术领域③经济领域④科学研究领域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双百”方针内涵的理解。
“百花齐放”主要适用于文艺领域,而“百家争鸣”主要适用于科学领域。
2.下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绍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
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
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推动D.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解析:选C。
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时间。
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了文艺的繁荣局面的到来。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C.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解析:选D。
“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历经曲折,主要是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4.“双百”方针重新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始于A.反右派斗争开始后B.“文化大革命”开始后C.“文化大革命”结束后D.改革开放开始后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百花齐放”是从群众中间提出来的,不晓得是谁提出来的。
人们要我题词,我就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百家争鸣”,这是两千年以前就有的事,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