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维新变法 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 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 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考试说明】
1.“师夷长技”的主张;林则徐与魏源的主 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 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 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活动二 合作探究
(要求: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探究,课堂展示)
1、阅读材料,了解三种药方的不同。
材料一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出:“夫富国之法有六: 曰钞法、曰铁路、曰机器轮舟、曰开矿、曰铸银、曰邮 政。” ……希望光绪能“讲万国之大势,审古今之时变,明定国 是,移易民心, 去愚尚智, 弃守旧尚日新, 定为工国, 讲求物 质” ——选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戍变法(二)
器物阶段
制度阶段
封闭保守
思考:近代以来中国人思想 解放潮流呈现怎样的特点?
鸦片战争、
从 第二次鸦片战争 “
主题: 救亡图存
师 夷
地主阶级学习器物
长
主要途径:
技
甲午中日战争
”
向西方学习
到
维
新 资产阶级维新派、革
变 法
命派学习政治制度
趋势:由浅到深、由 表及里、逐步
深入
【小试牛刀】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 ABDBC 6——10 CDDAD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材料二 洋务运动时期一些官员的言论:“无形之巧 (中国的伦理道德)胜于有形之巧(西洋技艺)万倍也, 何必见异思迁,用夷变夏哉!”
——选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