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1.26 KB
- 文档页数:14
独家原创:银⾏的中间业务拓展问题调研报告2019-06-27随着我国银⾏业的全⾯开放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间业务收⼊已成为银⾏新的效益增长点。
由于客户对⾦融产品需求不⾜等诸多瓶颈因素的制约,以及国有商业银⾏同有的经营理念等内部因素的影响,银⾏中间业务发展同发达地区相⽐存在较⼤差距。
本⽂从**地区商业银⾏中间业务开展情况⼊⼿,探讨**地区银⾏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地区银⾏业的中间业务发展现状随着我国合作⾦融体制改⾰的不断深化和。
**的市场经济⾼速发展对中间业务产品需求的拉动,**地区银⾏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地区银⾏取得了较快速的发展。
20**年,**地区辖内银⾏业中间业务收⼊共亿元,仅占营业收⼊的8.37%,即使占⽐较⾼的中国银⾏也仅占营业收⼊的18.36%。
据有关部门统计公布,美国银⾏业和欧洲银⾏业的⾮利息收⼊占⽐在40%以上,⼀些著名的⼤银⾏⾼达70%,⽽我国银⾏业的中间业务收⼊占⽐较低约为10%左右,⼀些⼩银⾏或基层银⾏尚不⾜1%。
例如**地区各银⾏之间中间业务发展不平衡,存在较⼤差距。
2007年⼯商银⾏中间业务收⼊14444万元,占营业收⼊的16.33%;中国银⾏中间业务收⼊7561万元,占营业收⼊的18.36%;农发⾏中间业务收⼊55万元,占营业收⼊的0.3%;市商业银⾏中间业务收⼊539万元,占营业收⼊的1.11%;农信社中间业务收⼊2149万元,占营业收⼊的1.27%。
⼆、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什么问题**地区各银⾏在合作⾦融机构在中间业务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同时也存在着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1、业务品种单⼀,创新能⼒不⾜中间业务多为创新的产物,业务品种众多,⽽⽬前**地区各银⾏开展的中间业务服务,仍以传统的接受客户委托,不占⽤⾃⼰的资产和收取⼿续费为特⾊。
⽬前,**地区各银⾏已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达420多种,但从整体看仍以传统的结算、汇兑、收付等业务品种为主,咨询类、承诺类、代客理财等新兴、⾼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品种较少,⾦融衍⽣⼯具则基本是空⽩。
浅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发落后的原因及对策欢迎到访我的豆丁主页:(文档精灵)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浅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发落后的原因及对策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与国际商业银行相比整体滞后,其原因既有银行内部传统观念、激励机制、综合素质人才短缺的影响,也有其他外部环境的制约:在当前,国际商业银行已陆续进入我国的大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快中间业务的开发与创新,力口强中间业务管理,拓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盈利空间。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发落后;原因及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特点殛现状(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特点中国人民银行于2001年6月21日出台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指出: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及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中间业务以信用业务为基础和前提,反过来又会促进信用业务的发展,为信用业务的发展提供补充的资金来源和贷款;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运用或少运用自己的财产,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收付和办理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是传统的资产和负债业务之外的第三大业务。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结构来看,支付结算业务仍占主导地位,支付结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中国农业银行大约70,多、中国建设银行大约90,多、中国银行大约60多,。
据了解,我国商业银行支付结算收入平均达到75,。
据了解,国外银行业对中间业务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目前美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50,以上,一些大银行,如花旗银行等20多家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平均大约在70,以上。
德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在60,以上。
英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巴莱克银行中间业务利润可弥补全部支出的70,以上,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表内存贷款业务)的比重高的大约10,左右。
低的不足1,。
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其他中间业务结构明显偏低。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已开办的中间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类:结算类,包括:汇兑、票据承兑业务等;代理类,包括:代理发行兑付债券、代发工资、代收水电费业务等;咨询评估类,包括:信息咨询、财务顾问业务等;担保类,包括:备用信用证业务等;衍生工具类,包括:保管箱,融资性租赁业务等。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得到初步发展,但由于中间业务的开展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加之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金融创新能力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得中间业务的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中间业务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一是表现为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收入比重偏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中,利息收入所占的比例在90%以上,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足10%。
从公布的XXXX年中外资银行年度报告中可知,中间业务占比招商银行为6.0%,民生银行2.5%,浦东发展银行5.3%,深圳发展银行3.3%,工行占比为4.5%,汇丰银行(内地)为37.5%,而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许多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基本在40%以上,一些大的银行则超过50%以上,花旗银行更高达80%。
花旗银行的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仅占其利润总额20%。
二是表现为已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少、层次低、业务开发滞后。
目前世界银行业开发出来的中间业务有3000多种,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规模小,品种较少是目前中间业务开办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仅限于结算、代理、咨询、兑付等几个方面,业务品种单一,金融创新少,服务功能差。
到XXXX年底中国建设银行已开办中间业务品种达300个(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是最多的,但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大都超过1030种),实现中间业务收入43.7亿元,占总收入的12.5%.同期中国工商银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50亿元,约占总收入的5%。
这些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中间业务,如代理、结算等劳务性、低风险业务,而很少提供代客理财、金融衍生工具业务、担保性业务等高层次、高科技含量但风险也较高的智力型服务。
浅析我国目前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一篇:浅析我国目前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我国目前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金融改革深入和发展,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作为中国银行业的新军—农村商业银行如何克服自身所面临的各项困境,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已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已结束,金融业面临全面开放的客观现实,外资银行已把目光聚焦在农村金融领域,面对这种形势,找出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加以解决,这是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成立的背景和现状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源于原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是在原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由民营企业,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出资组成的地方股份制银行,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一级法人的地方性商业银行,自2001年11月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成立伊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舞台上开始了艰苦的历程。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国内农村金融机构的代表,自创立以来,经历了体制、机制的蜕变,凭借灵活的机制和高效的决策获得了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也对促进经济的发展、金融改革尤其是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应该说,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在近几年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然而,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和暴露了不少值得注意和应当解决的问题。
中国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突出地显示中间业务发展滞后、人才储备不足和产品创新水平差等问题。
面对加入WTO的过渡期已结束的局面,农村商业银行处于不利地位,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是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股权结构不够合理,产权制度尚不健全,公司治理存在先天不足。
尽管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已在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改革,但是,离规范的股份制银行制度安排还有较大差距,新的制度优势未能得到充分释放,激励约束机制仍不健全。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现状及增长点探究课题组摘要: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以其轻资本、低风险、产品种类多样、收益范围广泛的特点,成为新一轮银行转型发展的重点及突破口。
本文以陕西省农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该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不足,结合2019年经济形势研判,提出促进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中图分类号:F832.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9(4)-0056-04收稿日期:2019-2课题组组长:郝玉斌(1966.8-),男,山西人,本科,高级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
课题组成员:王功旺(1970.1-),男,陕西商洛人,本科,会计师,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
史瑞兰(1972.8-),女,陕西西安人,研究生,高级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
李艳羽(1980.2-),女,陕西西安人,本科,高级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
吴洁(1980.6-),女,陕西西安人,研究生,高级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
罗莹(1981.5-),女,陕西咸阳人,研究生,高级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
甘露(1988.12-),女,陕西汉中人,本科,助理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当前商业银行能否坚持贯彻发展新理念,抓住新机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对自身业务经营高质量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如何做好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已成为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重要课题之一。
针对这一课题,本文基于调研分析,探索提出适合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意义中间业务发展水平是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文献综述邓敏思08金融2班2080778自成立以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依托强大的邮政网络,其中间业务迅速发展,呈现出品种丰富、效用增强、规模扩大的趋势。
但与同业相比,其中间业务发展仍凸显产品研发滞后、业务收益不高、操作风险尚存等问题,我国邮储如何发展中间业务还缺乏一个可行的发展思路及系统的理论分析。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一)金融创新理论奥裔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理论”一词,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二)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为日后金融创新和制度创新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凯恩(J•Kane)提出了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Circumventive Innovation Theorem)。
所谓“规避创新”,就是经济主体为了回避各种金融规章和管制的控制而产生的一种创新行为。
(三)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西尔柏(L•Silber)提出的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Constraint-induced Innovation Theorem)则主要是从供给角度来研究金融创新的。
西尔柏发现,一般地以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经营目标的金融公司进行金融创新的积极性最高。
由此他得出结论,金融创新是金融企业为了寻求利润最大化,减轻外部对其产生的金融压制(约束)而采取的“自卫”行为,即“约束诱导”。
(四)交易成本创新理论希克斯和尼汉斯(J•Hicks,Niehans)的交易成本创新理论(Transaction Cost Innovation Theorem)从两个方面阐述了金融创新:1、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首要动机,而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是否具有实际意义。
2、金融创新是对科技进步导致交易成本降低的反应。
不断地降低交易成本就会刺激金融创新,改善金融服务;反之,金融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降低交易成本的过程。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收入比重低,品种少,创新能力不足,服务收费不合理。
加入WTO后,中外银行的激烈竞争促使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上必须尽快提高认识,完善组织管理,强化产品开发,实施有效市场营销,优化服务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调整收费标准,防范市场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04)03-0031-04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近几年,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所能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小,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空间,各商业银行将目光投向了中间业务。
据了解,我国四大银行2002年中间业务占其全部收益比重分别为:中国银行约17%、中国建设银行约8%、中国工商银行约5%、中国农业银行约4%。
但因我国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发展不快,不仅业务量占总收入的比重偏低,而且品种较少,仅仅限于结算、代理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
而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
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已经开展的中间业务大约有260余个品种,但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收费的,例如邮寄对帐单、代发工资、银证转帐等业务都不收费。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西方商业银行发达的中间业务相比,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1.绝对收入额及其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偏低表1 2001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较单位:亿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合计───────────────────────────────中间业务26.169.66 52.46 32.28120.56收入营业收入746.6 496.57403.59595.31 2242.07 净额中间业务净收入占 3.5 1.9513 5.42 5.38 比例───────────────────────────────注:中国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中其他营业收支净额(含汇兑损益)为25.2亿元,建设银行其他营业收支净额(含汇兑损益)为3.2亿元。
从表1中看出,除中国银行因历史原因外汇业务收入较大导致其中间业务的业务收入占比例达13%外,其他几大银行所占比例均较小。
据了解,德国商业银行60%以上的收入来自中间业务,美国花旗银行等20家大银行的中间业务占比在70%以上,英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巴莱克银行中间业务的利润弥补全部支出的73%,香港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22%。
然而,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平均收益比重不超过10%。
2.对传统类中间业务依赖较大,创新能力不足表2我国某国有商业银行2001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表────────────────────────────────────────总计结算类代理类担保类银行卡类房产金融────────────────────────────────────────收入占比(%)100 24.7614.1 2.97 12.23 3.81────────────────────────────────────────────────────────────────────委托贷款咨询基金其他────────────────────────────收入占比(%) 15.51 5.37 1.220.05────────────────────────────从表2中可看出,传统的结算、代理业务收入占比约40%,咨询、基金类业务仅占约6%。
而国外银行与我国银行的收入构成明显不同,见表3表3大通银行1999年非利差收入────────────────────────────────────────总计投资银行收入交易收入证券销售收入私有权益────────────────────────────────────────收入(亿元)802211361938 312 831收入占比(%) 10014.6 24.16 3.89 10.36────────────────────────────────────────────────────────────────────────信托托管投资管理其他服务收入其他收入────────────────────────────────收入(亿元)13.71983 515收入占比(%) 16.29 24.72 6.42────────────────────────────────可见,国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知识含量较高的对外投资业和投资管理业务,而且分布均匀,来源广泛,对某一类业务的依赖性小。
虽然在我国有分业的客观因素,但我国中间业务的层次性较低的实际状况也很明显。
3.中间业务的服务收费不合理首先表现在服务收费价格的严重偏低。
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1997年12月31日颁布的《支付结算办法》中的有关结算收费为例:表4商业银行结算收费标准单位:元──────────────────────────────────银行银行承托收承付本票单位主服务项目汇兑汇票兑汇票委托收款支票动查询──────────────────────────────────手续费金额按票面金1.00O.50 1.00O.60 O.50(每笔)额的0.5%──────────────────────────────────────────────────────────────────未在银行开户的个人汇款和办理银行汇票符合规定的汇票服务项目─────────退汇本票支票挂失<5000≥5000────────────────────────────────手续费金额票面金额1%50 0.5票面金额的1% (每笔)────────────────────────────────这一标准严重偏低,一笔业务的手续费收入甚至抵不上银行因此而付出的相关费用。
显然,收费只是象征性的,不能从中体现出银行经营服务的性质。
另外,其他一些银行的中间业务没有明确的定价,或者是缺乏行业性的统一规定。
二、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战略性措施(一)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奉行传统的经营理念,对发展中间业务的认识不足。
这也是与我国利率由人民银行统一制定、利差幅度较大相统一的。
根据2003年5月我国商业银行的挂牌利率看: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是1.98%,而一年期的贷款利率为5.31%,利差达3.33%。
加上银行吸收的存款有相当一部分为活期存款,其综合利率水平更低,利差也就更大。
有了存款,不论是发放贷款还是上存人民银行,就有利润,这就形成了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追求资产规模、以存款立行的经营思想。
而发展中间业务,其收益不明显、不直接,造成了基层行对发展中间业务的自我激励不足。
近来各家商业银行虽然对中间业务越来越重视,但在经营理念和观念上始终重视传统的存、贷业务,对未来中间业务的发展市场和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战略地位及经济效益性认识不够充分,仍然把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经营辅助性产品让其自然发展,以至中间业务缺乏内在的发展动力,缺乏整体性及规模性市场营销,影响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良性发展。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提高认识要贯穿于中间业务发展的整个过程。
实现“十个转变”,即在经营理念上从专业银行向现代银行转变;在经营目标上从间接创收向直接和间接创收并重转变;在经营意识上从“副业”向“主业”转变;经营模式上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在经营品种上从传统产品向新兴产品转变;在经营手段上从科技含量低、单一化向高技术、多样化转变;在服务策略上从低效向高效转变;在经营态度上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在经营机制上从僵化向灵活方式转变;在经营作风上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
通过上述转变,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最终在措施和行动上推动中间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完善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体系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都是由总行统一推出,逐级授权办理,基层行没有专门机构主动地研究市场和客户需求,对上级银行推广的中间业务,只强调一个“有”字,零散地分布在对公信贷、个人信贷、国际业务、会计等不同的职能部门。
开展业务存在自发性、随机性特点,各职能部门往往只能各自开发、自成体系,不同业务之间难以衔接,缺乏对中间业务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中间业务的管理缺乏统一性、连贯性以及业务推动的有效性。
因此,必须尽快完善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体系。
在中间业务的拓展上,要以效益为中心,全面整合中间业务,制定统一的鉴定、核算和综合效益评价体系。
首先,各商业银行建立统一规范的核算体制,完善各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科目,保证中间业务核算的真实和完整。
其次,建立中间业务初级核算系统,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作用。
第三,督促商业银行健全内部经营机制,各商业银行可考虑改变传统业务部门的职能,新成立一个综合业务部门来统一筹划、协调发展、规范管理各项中间业务。
第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保证制度落到实处,确保中间业务得到有效管理和规范发展。
第五,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和信用评估,在央行确定的分类指导费率范围内,商业银行费率要与客户的信用等级和业务风险系统相联系,避免企业经营风险的转嫁,降低信用风险,增加经营效益。
(三)强化中间业务产品开发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单调,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在推行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应注重我国的实际情况,面向广大客户的需要,具体可朝以下几方面努力:1.咨询业务。
银行的咨询业务范围极为广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项目的投标、合作、建设和生产销售的机会愈来愈多。
国有商业银行应抓住机遇大力拓展咨询业务,以保证有竞争力的国内优秀企业不会因信息滞后或缺少国内银行为其提供信用担保、信用签证等原因而错失良机,为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帮助。
2.信息咨询业务。
开办信息咨询业务涉及的内容广泛。
其中,商业银行应着重发展以下几方面的信息咨询业务。
(1)有偿提供可对外公开的金融情报,为客户提供国内外市场动态、外汇、人民币价格走势、信息数据及金融市场方面的服务。
(2)开展咨询和市场调查,对企业资信进行评估,对国内外市场动态、贸易政策、关税等进行调研活动。
(3)银行受托,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诊断,提供参考。
(4)提供中介服务。
即银行为客户进行经济合作和商品交易充当中介人,为客户牵线搭桥,促使双方达成协议,收取中间服务费或交易中间费。
3.代理清理债权、债务、国际金融担保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