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食品质量成本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40
食品质量成本控管一、质量成本的定义美国质量专家菲根堡姆最早提出质量成本的概念:质量成本是要把质量预防和鉴定活动的费用与产品不符合要求所造成的损失一起加以考虑。
质量成本是在制造过程中同出现不合格品有密切联系的相关费用,包括为保证满意质量(规定的质量水平)而发生的费用和没有获得满意质量而导致的损失。
如预防成本是为预防不合格品出现的费用;鉴定成本是为了评定是否出现不合格品的费用;内外损失成本则是因为不合格品在厂内和厂外发生的费用。
质量成本不包括制造过程中与质量有关的全部费用,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同不合格品的产生最直接、最密切的费用。
计算质量成本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结果,最终是为了分析质量成本,从而寻找改进质量、控制质量成本的途径和评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达到成本最低和用最经济的手段实现规定的质量目标的目的。
二、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包括质量成本的预测、计划、分析、报告、控制和考核等内容。
质量成本的预测是质量成本计划的基础工作,甚至是计划的前提,是企业质量决策的依据。
预测时要求综合考虑消费者或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竞争对手的质量水平、本企业的历史资料以及企业关于产品质量的竞争策略,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质量成本目标值作出预测。
质量成本计划是在预测基础上,用货币量形式规定当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时,所需达到的质量费用消耗计划。
主要包括质量成本总额及其降低率,质量成本构成的比例,以及保证实现计划的具体措施。
质量成本分析,由于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三个成本的计划性较强,故障成本发生的偶然因素较多,所以,故障成本分析是查找产品质量缺陷和管理工作中薄弱环节的主要途径。
成本分析可以从部门、产品种类、外部故障等角度进行分析。
质量成本报告是在质量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写成的书面文件,它们是企业质量成本分析活动的总结性文件,供领导及有关部门决策使用。
质量成本报告的内容与形式视报告呈送对象而定。
质量成本控制是指成本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协调和纠正出现的各种偏差,把影响质量总成本的各个质量成本项目控制在计划范围内的一种管理活动,是质量成本管理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