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同步练习:4.3《河流地貌的发育》4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14.16 KB
- 文档页数:10
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A.峡谷B.三角洲C.河漫滩平源D.沙丘解析: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山高谷深。
答案:A2.图中所示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A.半山腰B.河漫滩平原C.三角洲平原D.高山顶部解析:山区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在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多分布在河漫滩平原。
答案:B读陆地地形与海洋示意图,分析回答3~4题。
3.上图中a处的地形名称是() A.冲积扇B.河流三角洲C.山脊D.悬崖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a处为河流出山口的地区,易形成冲积扇。
答案:A4.河流堆积物从a处到b处堆积的情况是() A.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B.由a处到b处依次是砾石、黏土、粉砂、粗砂C.由a处到b处依次是黏土、粉砂、砂、砾石D.由a处到b处依次是砾石、砂、粉砂、黏土解析:从a处到b处由于河流流速变慢,沉积物由粗变细。
答案:D读图,回答5~6题。
5.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甲、丙两地所处地带相对平坦,坡地径流较缓,水土保持条件较好,丁地位于山前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不易发生水土流失,而乙地为耕地,位于河谷地区的陡坡,植被条件较差,最易发生水土流失,也最应退耕还林(草),加强水土保持。
答案:B6.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图示的丁地段地势平坦、土层较深厚,有河流经过,水量充足,取水方便,灌溉最便利,故选D。
答案:D7.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 A.伸长、加深、展宽B.展宽、加深、伸长C.伸长、展宽、加深D.展宽、伸长、加深解析:溯源是向上源延长,下蚀是河床变深,侧蚀则是使河谷展宽。
可运用“顾名思义”法。
答案:A8.河流在弯曲处的流水作用是() A.凹岸、凸岸均为侵蚀B.凸岸侵蚀、凹岸堆积C.凹岸侵蚀、凸岸堆积D.凹岸、凸岸均为堆积解析:在凹岸受流水侵蚀,在对应下游方向凸岸堆积。
2019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含解析4.3 课时作业提升一、选择题读以下图 ,比拟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 ,答复1~2题。
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①—a ,②—b ,③—cB.①—b ,②—a ,③—cC.①—c ,②—b ,③—aD.①—c ,②—a ,③—b2.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侵蚀、搬运、堆积B.侵蚀、堆积、搬运C.堆积、搬运、侵蚀 D.搬运、堆积、侵蚀答案:1.D 2.A解析:在河流上游 ,由于水流速度较快 ,流水作用表现为侵蚀 ,河谷较深;在河流中游 ,水流速度下降 ,流水作用表现为搬运 ,河谷变浅变宽;在河流下游 ,水流速度最慢 ,流水作用表现为堆积 ,河谷最浅最宽。
3.扇三角洲(如以下图)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下面对扇三角洲特征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③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河流入海口 ,地势落差小 ,没有推动冲积物由高处向低处的动力 ,所以扇三角洲一般不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
以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 ,主要是河流的()A.侵蚀作用 B.搬运作用C.溶蚀作用 D.风化作用答案:A解析:图中河流边滩是由于流水沉积而成 ,河床中较陡的河岸主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而成。
5.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④①答案:C解析:乙图中T岸为侵蚀岸 ,P岸为沉积岸;甲图中 ,凹岸为侵蚀岸 ,凸岸为堆积岸;故此题的正确答案为C。
以下图为“某地区地形略图〞。
据此答复6~7题。
6.这里河流曲折多弯 ,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A.受断层的制约 B.侧蚀作用明显C.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D.河流下蚀作用强7.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这里山高水深 ,位于河流上游B.此处河流曲折 ,不易发生洪涝C.该地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扇上D.该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凸岸一侧答案:6.B 7.D解析:第6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 ,该地区地势平坦 ,水流速度很慢 ,故侧蚀作用强烈 ,导致河流曲折多弯。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 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河流的溯源损害B.河流的下蚀C.河流的侧蚀D.河流的溶蚀解析:解答此题要点是明确各种河流损害作用的看法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溯源损害是指向河流源泉方向的损害,它使河谷不断向源泉方向伸长;下蚀是指垂直于地面的损害,它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侧蚀是指垂直于两侧河岸的损害,它使谷底展宽、谷坡退后,河流向横向发展。
长江三峡山高谷深,其形成原因主若是地壳不断上升,河水强烈下切,以致河谷不断加深所致,除内力外,外力作用主若是河流的下蚀作用。
答案: B2. 关于聚落分布与地形条件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平原最合适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B.山区聚落多波折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育C.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D.我国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河谷地带解析:平原诚然最合适聚落发展,但其实不是所有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如亚马孙平原。
答案: A3. 发育初期的河谷横剖面呈形()A.U B.V C.S D.M答案: B4. 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B.河流在凹岸积聚,在凸岸损害C.河流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第1页/共7页D.河谷横剖面由“ U”形变成“ V ”形解析:主要观察河流的作用。
河流不断地向两侧发展,使河谷展宽。
答案: C5. 以下关于河漫滩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河漫滩的形成与河流下蚀作用强有关B.河漫滩发育于河流凹岸C.在枯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D.河漫滩属于积聚地貌解析:主要观察河漫滩的形成与种类。
在河流中下游,河流的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被损害,凸岸形成积聚体,积聚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在洪水季节,河水淹没河漫滩。
答案: D6. 青海省湟水谷地的聚落分布在()A .洪积扇 B.冲积扇 C.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D.三角洲平原解析:湟水谷地分布在青藏高原,这里地势高、天气寒冷,而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带,地势低、天气温暖湿润,两岸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是高原地区栖息地。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练习纳维亚山脉,因此,河流应该是从西北向东南流动。
该半岛的西侧有大量的峡湾,这是由于在第四纪大冰期时由冰川侵蚀形成的。
答案:1.D 2.B读某河口三角洲示意图,完成3~5题。
3.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搬运B.海浪堆积C.流水堆积D.洋流搬运解析:河口三角洲是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而形成。
答案:C4.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黄土高原的沟壑B.台湾岛C.华北平原D.喀斯特地貌解析:华北平原是冲积平原,是河流的堆积地貌;而黄土高原的沟壑、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台湾岛是大陆岛。
答案:C5.该地区聚落分布( )A.在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B.呈点状分散分布C.蜿蜒分布于山前D.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解析:河口三角洲地区聚落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
答案:D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据图回答6~7题。
6.河流上游段(②处以上)的剖面图可能是( )7.图中地区最有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②处以上流经山区,河床是“V”型。
②处可能形成冲积扇,最有可能形成较大的聚落。
答案:6.D 7.B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A.侵蚀作用B.搬运作用C.溶蚀作用D.风化作用解析:图中河流边滩是由于流水沉积而成,河床中较陡的河岸主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而成。
答案:A9.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④①解析:乙图中T岸为侵蚀岸,P岸为沉积岸;甲图中,凹岸为侵蚀岸,凸岸为堆积岸;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答案:C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属于( ) A.三角洲平原 B.冲积扇平原 C.山麓沙丘 D.河流沿岸冲积平原11.图示的地貌可能分布在( )A.长江中下游平原B.东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D.青藏高原12.该地貌类型最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B.水土流失C.滑坡D.泥石流解析:由图中等高线状况分析,此地貌分布在山前,地势较平坦,是由多条季节性河流冲出山口后流速下降,河流所携带的砾石、泥沙等沉积形成的冲积扇。
4 3 课时作业提升一、选择题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1~2题。
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a,②—b,③—cB.①—b,②—a,③—cC.①—c,②—b,③—aD.①—c,②—a,③—b2.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侵蚀、搬运、堆积 B.侵蚀、堆积、搬运C.堆积、搬运、侵蚀 D.搬运、堆积、侵蚀答案:1 D 2 A解析:在河流上游,由于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作用表现为侵蚀,河谷较深;在河流中游,水流速度下降,流水作用表现为搬运,河谷变浅变宽;在河流下游,水流速度最慢,流水作用表现为堆积,河谷最浅最宽。
3.扇三角洲(如下图)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下面对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③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河流入海口,地势落差小,没有推动冲积物由高处向低处的动力,所以扇三角洲一般不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
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A.侵蚀作用 B.搬运作用C.溶蚀作用 D.风化作用答案:A解析:图中河流边滩是由于流水沉积而成,河床中较陡的河岸主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而成。
5.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④①答案:C解析:乙图中T岸为侵蚀岸,P岸为沉积岸;甲图中,凹岸为侵蚀岸,凸岸为堆积岸;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下图为“某地区地形略图”。
据此回答6~7题。
6.这里河流曲折多弯,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 )A.受断层的制约 B.侧蚀作用明显C.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D.河流下蚀作用强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里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B.此处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C.该地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扇上D.该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凸岸一侧答案:6 B 7 D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地势平坦,水流速度很慢,故侧蚀作用强烈,导致河流曲折多弯。
地理:4.3《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河流侵蚀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溯源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河口方向伸长B.下蚀使河床加宽,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C.侧蚀使河床加深D.侧蚀使谷底加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三种侵蚀方式。
溯源侵蚀使河谷向源头方向伸长。
下蚀使河流加深。
侧蚀使河床加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答案:D主要考察知识点:地壳、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2、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原地区的聚落分布多呈点状B.山区的聚落分布多呈同心圆状C.平原地区的聚落多沿河、沿海发展D.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上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主要考查聚落的分布形态。
高原地区的聚落呈带状分布。
山区的聚落分布呈明显的条带状,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
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城乡发展与城市化3、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是()A.在受灾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B.重灾区大规模移民,并不再布局大、中型企业C.在上中游修建蓄洪水库,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D.加固下游大堤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淮河地跨豫、皖、苏、鲁四省,除源头是山地外,流域内大部分是平原。
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改道,并曾夺淮入海,黄河的泥沙淤填了淮河入海口,以至淮河下游洼地积水成湖,排水不畅,泛滥成灾。
所以治淮的措施,根本在于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以利泄洪;中上游利用天然洼地、山地修水库,以利蓄洪。
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区域可持续发展4、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位于()A.河流上游地区B.热带丛林地区C.河流中下游平原D.沙漠中的绿洲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河流中下游平原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城乡发展与城市化5、河流对城市区位影响很大,通常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是()A.河口位置B.河流两岸C.渡口位置D.河流发源地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河流发源地地势高,交通不便,建筑困难,没有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1.教材第78页活动张家界市地处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落差较大,降水充沛,溪流发育。
随着地壳抬升,溪流下切作用强烈,形成了狭长的河谷地形,河流两岸地势陡峻,河水湍急,河谷内多急流险滩。
2.教材第79~80页活动(1)可以明显地看出堆积体具有山前洪(冲)积扇的扇形特征。
(2)洪(冲)积扇扇顶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分选性较差。
随着流水搬运能力向扇缘减弱,堆积物质变细,分选性较好,一般为砂、粉砂。
(3)不能。
一是因为实验选用的颗粒物大小比较均匀,二是促使小米或细沙自上而下运动的作用力只有重力。
(4)选择颗粒大小和形状不同、质量不等的物质混合后作为实验材料,用流水作搬运媒介。
3.教材第81页活动(1)河流上游海拔较高,平坦地形较少,聚落靠近河流分布,取水比较方便。
河流中下游海拔较低,聚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可以避免洪水的威胁。
(2)B地聚落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因为B位于两河交汇处,往往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
同时,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而且B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较理想环境。
学业达标1.能正确反映河流发育后期河谷剖面的是()解析:河道较宽,水位较浅,泥沙堆积。
答案:C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2~3题。
2.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中游落差小B.地转偏向力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D.入海口潮差小解析:甲处为三角洲,它的形成与河流含沙量大、地转偏向力、入海口潮差小有关,与中游河流落差无关。
答案:A3.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解析:造成乙处瀑布最终消失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侵蚀作用,由于河流下切侵蚀,导致瀑布消失。
答案:C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
读图,回答4~5题。
4.八卦洲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A.地壳抬升作用形成的B.地壳下陷作用形成的C.长江的侵蚀作用形成的D.长江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解析:随水流速度降低,泥沙堆积,且该地处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处。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而形成。
河谷的发育过程及特点:发育阶段侵蚀类型地貌特点初期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中期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侵蚀作用加强弯曲,河谷拓宽后期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2.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积而成。
冲积平原的类型:类型位置形成洪积—冲积山前由洪(冲)积扇不断扩大,彼此相互联合而成平原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而成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处泥沙堆积而成[温馨提示]在分析侧蚀时应该分以下两种情况:①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从地转偏向力上来解释。
②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一般来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
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的下游也有侵蚀地貌,如刚果河河口地势落差大,泥沙不易沉积,没有堆积成三角洲。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
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大。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
[思考启迪]是不是所有的冲积平原地区都是聚落的密集区?提示:不是。
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开展,聚落分布密集。
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教材P79~80活动]1.可以明显地看出堆积体具有山前洪积扇的扇形特征。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对应学生用书P5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剖面图,完成1~2题。
1.河流a、b、c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A.a—①B.b—②C.c—③D.a—②答案 D解析a处位于河流上游,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应与剖面②连线;b处位于河流中游,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剖面应与③连线;c处位于下游,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剖面应与①相连。
2.对a、b、c三处所受到的侵蚀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a处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B.b处以向下侵蚀作用为主,向两岸的侵蚀减弱C.c处以向下侵蚀作用和向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D.向下侵蚀作用是a、b、c三河段共有的主要作用答案 A解析河流上游因海拔高,落差大,水流急,故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貌属于()A.冲积扇B.河流沿岸平原C.河边滩地D.河口三角洲答案 A解析根据图中地貌形状为扇形和位于山口的位置,可判断该地貌为冲积扇。
4.图中沿A→B→C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A.黏土、砾石、粉砂B.粉砂、黏土、砾石C.砾石、粉砂、黏土D.砾石、黏土、粉砂答案 C解析流水在搬运物质途中,因流速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从山口向外依次是砾石、粉砂、黏土。
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5~6题。
5.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中游落差小B.流水侵蚀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D.入海口潮差大答案 C解析甲处为三角洲,它的形成与河流泥沙沉积有关,含沙量大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三角洲与中游河流落差无关;入海口潮差大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6.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解析乙为瀑布,瀑布的最终消失与侵蚀作用有关。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简图,P地为钢铁厂。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农业区分布的地形主要在()A.冲积扇B.河流沿岸平原C.河边滩地D.河流三角洲答案 A解析从题干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且图中农业区位于山麓地带,根据其形状可知,农业区位于冲积扇,故A项正确。
第四章第三节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地表形态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的是( D )A.黄河三角洲B.崇明岛C.黄土高原D.河谷【解析】河谷属于河流侵蚀地貌。
2.下列关于河谷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在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B.在发育初期,河谷横剖面呈槽型C.在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呈“V”型D.在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解析】在河谷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方向侵蚀为主。
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回答3~4题。
3.图中流水侵蚀最强烈的是( B )A.① B.②C.③ D.④4.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A )【解析】第3题,②处为河流凹岸,侵蚀作用强烈。
第4题,受离心力作用,表层水流偏向凹岸,底部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造成②岸受侵蚀,①岸堆积。
读图,回答5~6题。
5.有关河曲地貌、弯道水速、外力作用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B )A.甲—a—侵蚀B.乙—a—沉积C.甲—c—沉积D.乙—c—侵蚀6.如果一艘小船从下游到河流的上游,请问所走的航线是( D )A.a线或c线B.b线C.c线D.a线【解析】第5题,乙处于河流的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
第6题,从下游到河流上游应走河流流速最小的水域。
读下图,回答7~9题。
7.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a a( A )A.侵蚀、搬运、堆积 a a B.搬运、侵蚀、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 a a D.堆积、搬运、侵蚀8.图中d农业区和c城区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分别是a( B )A.瀑布、河漫滩平原 a a B.冲积扇、三角洲C.三角洲、冲积平原 a a 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9.下列关于图中铁路、农业区、城区的布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d处位于山前地带,土层厚、水源丰,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B.b处附近处于河流沿岸低地,地势平坦,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C.c处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附近,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利于城市的发展壮大D.与公路建设相比,铁路投资少,技术要求低,故图示区域的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解析】第7题,a处为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处为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作用为主;c处为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
前言
地理在文科中属于较为理科的科目,需要一定的逻辑理解,同时也需要刻苦的死记硬背。
所以合适的学习课件对大学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这份资料提供给大家使用,主要包含有一些课件和习题教案。
后序中有提到一些关于学习的建议。
《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图1是北半球某段河流河道形态和断面图,虚线表示河流主航道中心线。
读图完成1-2题。
图1
1.据图1中信息判断①一②、②一③河段河流的流向及流速差异,说法正确的是A.①一②河段大致从北向南流,河道a、d侧流速快于对岸
B.①一②河段大致从南向北流,河道b、c侧流速快于对岸
C.②一③河段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流,河道f侧流速快于对岸
D.②一③河段大致从东南向西北流,河道e侧流速快于对岸
2.当洪峰来临时,最易出现险情的是
A.a B.b C.e D.f
答案C A
读某平原下游河段自然状态下不同时期主航道中心线位置变化图(图1),完成3-4题。
3.若只考虑流水作用对该河主航道中心线的影响,则其位置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
4. 该河段④所在时期与其它时期相比
A.凸岸向北扩展
B.凹岸向南扩展
C.河床变宽加深
D.河水流速变缓
答案 B D
图甲为某古镇分布示意,图乙为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据此回答5-7题。
5.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说法正确的是
①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主因是地转偏向力②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
③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④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b和d
⑤河岸d在洪水期相对于a、b和c最不易决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6.古人对该镇巷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A.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 B.街区的疏风防寒
C.街区的通风散热 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交通便利
7.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又要保护古镇原有风貌与区域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决定在古镇附近另建新城,你认为最适合新城建设的区位是
A.a B.b C.c D.d
答案 B C B
读某河流域地质结构图,完成8-9题。
8.丁河谷地貌的形成所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
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 B.岩浆活动—地壳运动—流水侵蚀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 D.流水堆积—褶皱弯曲—流水侵蚀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河流的支流丁河大致从东北向西南流 B.甲乙两村落可相互通视
C.丙岩层为岩浆侵入活动形成 D.甲乙两村落的相对高度不可能超过200米答案 B C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甲地目前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冰川堆积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11.以下自然带在图示乙河流谷地出现的有
①热带草原带②常绿硬叶林带③常绿阔叶林带④针叶林带⑤冰川带
A.1种B.2种C.3种D.4种
【答案】10、C 11、B
身在江南水乡的人们,到河中钓鱼是一大乐事。
河中垂钓,钓点是关键,钓点宜选在饵料丰富且易于观察浮漂之地。
某次中雨过后,小军来到下图所示河段垂钓。
此时,他发现河水已漫过人工堤坝,河中沙洲仍出露水面。
完成下列各题。
12.有关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堤坝的东侧较西侧容易垮塌
B.河中沙洲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
C.堤坝上游河段:东侧河水较西侧深
D.小军垂钓时:丁处河水较丙处浑浊
13.本次垂钓,钓钩最适宜投放于 (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4.图中堤坝较低矮,主要是考虑 ( )
A.蓄洪 B.灌溉 C.发电 D.排水
答案 D C D
15.如图为北半球某河流部分河段的遥感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景观形成于河流的中游、上游地区
B.该河段容易形成“地上河”
C.河流的右岸侵蚀比较严重
D.河流左岸河床较深
答案 B
二、综合题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
(2)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3)比较图(a)与图(b),分析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北疆的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海拔最低处,为准噶尔盆地西南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处。
艾比湖平均水深仅1.4米,约2/3水域面积水深小于1米,最深处不足3米。
图a示意艾比湖流域示意图,图b示意艾比湖周边示意图,图c为艾比湖旁边的晒盐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