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河流地貌的发育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1
高三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及其变动的总和。
而河流地貌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三地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了解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以及形成的原因。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介绍一些有关高三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
1.概述河流地貌是由河流长期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特征的总和。
它们是地表的剖面或平面形态,主要包括河谷、河岸、洲滩、峡谷、瀑布等。
河流地貌的形成受到地理条件、水文条件、地质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的多重影响。
2.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形成河流地貌的重要过程之一。
首先,河流通过剧烈的流速、水流的磨蚀和抛掷作用,使河床和河岸发生侵蚀。
其次,河流还能通过纵向侵蚀、横向侵蚀和侵蚀基理的变化,形成崖岸、冲沟和河谷等特征。
3.河流的沉积作用除了侵蚀作用,河流的沉积作用也对河流地貌的发育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于河流流速减慢和携带物质的沉降,河流将沉积物质堆积在底部和两侧,形成洲滩、漫滩和冲淤等特征。
此外,河流还会形成沉积扇、三角洲和泥石流等地貌。
4.分水岭与水系分水岭是河流地貌中重要的地理要素之一。
它是通过分别流入不同的河流或湖泊,将地表水在其上分割为两个或多个流域的地理界限。
分水岭的段落通常由山脉、丘陵或其他地貌特征形成。
而水系则是由河流及其支流、湖泊等组成的,它是地表水流的系统。
5.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有多个方面。
首先,地质构造的变化会导致河道的形成和改变。
其次,气候条件对河流的形成和侵蚀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季风气候的河流会在雨季时增加水量和侵蚀力。
此外,河流地貌的形成还受沉积物质的特性、坡度、流速以及植被覆盖等因素的影响。
6.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河流地貌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水源资源,支撑着农业和居民生活。
其次,河流地貌还为人类提供了交通运输的便利。
例如,航运和水利工程等就是依托于河流的地理地貌特征实施的。
此外,河流地貌还具有一定的景观价值,吸引了大量的旅游活动。
河流地貌知识知识点总结一、河流的形成和发展1. 水文循环及水文循环与河流地貌的关系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在不同形态之间相互转化和分布的一个过程。
水循环的过程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河流是地表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来源。
河流地貌是由地表径流形成的地表地貌,它受水文循环的影响,同时也对水文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河流地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受地质活动、气候变化和生物作用的影响。
在地质活动的作用下,地表地形发生变化,形成河流的起源。
气候变化影响了河流水量和侵蚀作用的强弱,从而影响了河流地貌的形成。
生物作用通过根系固土、植被覆盖等途径也对河流地貌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3. 河流地貌的发展阶段河流地貌的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的阶段,包括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
在青年期,河流地貌为幼年地貌,它主要以河床侵蚀为主,河谷深切。
壮年期的河流地貌以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相平衡,河道开始稳定,发育出分叉河道、悬谷等特征。
老年期的河流地貌以河床沉积为主,形成宽谷、冲积平原等特征。
二、河流地貌的特点1. 河谷地貌河谷地貌是河流侵蚀和侵蚀沉积作用的结果。
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中,河谷地貌有不同的特点,如幼年期的V型谷地貌、壮年期的U型谷地貌和老年期的宽谷地貌等。
河谷地貌还包括峡谷、悬谷、河谷平原等地貌类型。
2. 河床地貌河床地貌是河流侵蚀和沉积的结果。
在青年期,河床地貌以陡崖、瀑布、凹陷等地貌为主;在壮年期,河床地貌发育出冲击石、巨砾、河床阶地等地貌;在老年期,河床地貌以冲积扇、冲积平原等地貌为主。
3. 河流与地貌相互作用河流与地貌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
河流在地表地貌上产生侵蚀作用,改变地表形态;地貌的变化又影响着河流的形态和走向。
同时,地质构造、气候、植被和土壤等地貌因素也影响着河流的发育。
三、河流地貌的作用1. 地表侵蚀和沉积河流地貌对地表起着侵蚀和沉积作用。
在青年期,河流地貌主要起侵蚀作用,改变地表地貌;在壮年期,侵蚀和沉积作用平衡发展;在老年期,沉积作用占主导地位,形成冲积平原、冲积扇等地貌。
高一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一、河流的起源和侵蚀作用河流是由降雨和地下水形成的,随着水流逐渐汇聚,形成了河流系统。
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物理侵蚀和化学侵蚀两个方面。
物理侵蚀主要是通过水流的冲击和摩擦作用,使岩石表面产生磨损、切削和挖掘等作用。
化学侵蚀则是通过水中的溶解物质作用于岩石表面,使其发生溶解、软化和腐蚀等作用。
二、河流的垂直侵蚀和侧向侵蚀河流的垂直侵蚀主要指的是河床的下降过程,这是由于长期的侵蚀作用,使得河道不断下降、垂向深入地面。
侧向侵蚀则是指河流在沿途腰陡坡区域发生的,主要以冲刷和侵蚀岸壁为主。
这两种侵蚀作用的共同结果是地形的改变和河谷的形成。
三、河流的剖切和沉积作用河流的剖切作用是河流侵蚀过程中的一种重要作用,它是通过快速流动的水流和流经河道的碎石、砾石和泥沙等颗粒物质的冲击来完成的。
随着河谷的不断剖切,河谷的深度逐渐加深,形成了高耸的峡谷和陡壁。
与此同时,河流还会将携带的颗粒物质在低平地区进行沉积,形成河流沉积平原和三角洲。
四、河流的地貌特征河流地貌的特征包括河谷地貌、河流沉积地貌和溪谷地貌。
河谷地貌是指河流侵蚀与剖切作用形成的地形,其特点是河谷较为深刻、陡壁和V字谷等。
河流沉积地貌则是指河流沉积和演变形成的地形,如河流沉积平原、三角洲、冲积扇等。
溪谷地貌是指小型河流侵蚀和剖切作用形成的地形,通常具有急流河段、瀑布和暗峡等特征。
五、河流的水文循环和水资源利用河流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接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并将水分输送到其他地区。
水资源的利用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至关重要,河流是人类获取淡水资源的重要来源。
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地面临的严峻问题。
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六、河流地貌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保护河流地貌是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
首先,要严格控制河流的开发和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自然灾害的发生。
河流地貌的知识点总结一、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河流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重要的地表水体,在地质历史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各种地貌形态,如峡谷、漫滩、冲击平原等。
河流地貌是由河流长期的侵蚀和冲击作用形成的地貌特征,是地球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河流地貌的形成机制1. 侵蚀作用:河流通过流水的冲击和侵蚀作用,可以改变地表地貌,形成各种河谷、峡谷等地貌形态。
2. 运移作用:河流通过水流的运移作用,可以将岩石颗粒、泥沙等物质搬运到远处,形成沉积层地貌。
3. 沉积作用:河流在流域下游和入海口等地方,会将搬运的各种物质进行沉积,形成各种河口三角洲、漫滩、冲击平原等地貌形态。
三、河流地貌的分类和特征1. 河流谷地地貌:由河流侵蚀形成的峡谷、河谷、断崖等地貌形态。
2. 河流平原地貌:由河流沉积形成的冲击平原、漫滩、河口三角洲等地貌形态。
3. 河流洪积地貌:由河流经常泛滥形成的洪积扇、冲积扇、冲积平原等地貌形态。
4. 河流湖沼地貌:由河流湖泊形成的内流湖泊、湿地、沼泽等地貌形态。
四、河流地貌的地质意义1. 河流地貌是地球地质演化过程的重要记录,可以反映地球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和地质环境等信息。
2. 河流地貌是水文地质、沉积地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地下水、水文地质、土壤侵蚀和地貌演变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五、河流地貌的保护意义1. 河流地貌是自然资源的宝库,对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
2. 河流地貌是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3. 河流地貌是旅游资源和教育基地,可以进行地质科普、科研考察和旅游观光等多种活动。
总之,河流地貌是地球地理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质学、水文学、地貌学和旅游地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地球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研究,河流地貌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为人类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高中地理知识点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4.3.1)河流侵蚀地貌
(4.3.1.1)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溯源侵蚀、下蚀、侧蚀)
(4.3.1.2)河流发育初期(或上游)的主要侵蚀形式及地貌
(4.3.1.3)河流发育中期(或中游)的主要侵蚀形式及地貌
(4.3.1.4)河流发育成熟期(或下游)的主要侵蚀形式及地貌
(4.3.1.5)图解河流侵蚀地貌(图1)
(4.3.1.6)沟谷发育成河谷的过程示意图(图2)
(图1)
(图2)
二、(4.3.2)河流堆积地貌
(4.3.2.1)河流堆积作用的形成条件
(4.3.2.2)洪积—冲积平原的形成分布、形成过程和地貌特点
(4.3.2.3)河漫滩平原的形成分布、形成过程和地貌特点
(4.3.2.4)三角洲平原的分布、形成过程和地貌特点
三、(4.3.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4.3.3.1)河流地貌为聚落提供的有利条件
(4.3.3.2)河流上游的聚落分布特点
(4.3.3.3)河流中、下游的聚落分布特点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
和支持)。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0102预习导学1.西津渡西津渡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北邻长江,形成于三国时期,至唐代具有完备的渡口功能。
西津渡曾是长江下游南岸的一个重要渡口,长江与大运河在此交汇,但从明末清初开始,镇江段河道受地质水文变化的影响,渡口被泥沙淤埋,逐渐变成陆地,曾经喧嚣的古渡码头最终沉埋于地下。
京杭大运河与滚滚长江在西津渡不远处交汇,造就了人流物流集散港口的功能。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宗教、文化、民俗风情都是因渡而生,记录了镇江城市靠江而兴的历史文脉。
走在西津渡的小码头街,脚下是印刻着千年辙痕的石板,身旁是古色古香的老宅民居。
历史的木门被 " 吱呀 " 一声推开,承载着江南古韵和津渡繁华的岁月记忆,好似被时光流水里一句响亮的 " 上船喽 " 陡然唤醒。
" 这里就相当于候船室。
" 在待渡亭前,原西津渡文化发展公司文史办主任张峥嵘介绍," 曾几何时,江水就从下面流过。
清代以后,因淤泥上涨,河岸逐渐北移。
如今,这里距离长江 300 多米。
在西津渡的古街上,还有一所救生会旧址。
救生会,顾名思义就是济渡救生的意思,是古代带有慈善性质的水上安全救助机构。
张峥嵘介绍,西津渡的救生会比世界创设最早的美国马萨诸塞州救生组织提前了 84 年,较英国皇家救生会要早出188 年,堪称世界上最早的救生组织。
走进救生会旧址,庭院中放置着一艘救生船,通体都被涂成醒目的鲜红色。
船头上金锣高悬旗帜飞扬,还悬挂着一面造型独特的虎头牌。
这是参照原貌缩小比例仿制的,依稀可见当年的威武壮观。
直到民国时期,大型汽轮取代传统木船以后,救生会才逐渐完成了历史使命。
时光荏苒,江水远去,如今的西津渡口,已不见当年人来货往红船如梭的景象。
但以济渡救生为内核的慈善文化,却一直传承了下来。
2.虎跳峡蜿蜒曲折的硕曲河在崇山峻岭中向南流淌,与定曲河在古学乡汇合后,终于在奔子栏汇入了金沙江。
高中地理知识点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4.3.1)河流侵蚀地貌
(4.3.1.1)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溯源侵蚀、下蚀、侧蚀)(4.3.1.2)河流发育初期(或上游)的主要侵蚀形式及地貌(4.3.1.3)河流发育中期(或中游)的主要侵蚀形式及地貌(4.3.1.4)河流发育成熟期(或下游)的主要侵蚀形式及地貌(4.3.1.5)图解河流侵蚀地貌(图1)
(4.3.1.6)沟谷发育成河谷的过程示意图(图2)
(图1)(图2)二、(4.3.2)河流堆积地貌
(4.3.2.1)河流堆积作用的形成条件
(4.3.2.2)洪积—冲积平原的形成分布、形成过程和地貌特点(4.3.2.3)河漫滩平原的形成分布、形成过程和地貌特点
(4.3.2.4)三角洲平原的分布、形成过程和地貌特点
三、(4.3.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4.3.3.1)河流地貌为聚落提供的有利条件
(4.3.3.2)河流上游的聚落分布特点
(4.3.3.3)河流中、下游的聚落分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