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来源酶类及反应条件对“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4
探究酶的专一性酶相同底物不同的实验思路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只对特定的底物具有催化能力,而对底物以外的化合物几乎没有催化能力。
今天,我们要探讨酶的专一性,一般将酶相同底物不同的实验思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底物结构要探究酶相同底物不同,就必须先研究底物的结构。
因为不同的酶对底物的反应机制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底物,酶的反应机制也很可能不同。
因此,如果我们想研究酶的专一性,首先要深入研究底物的结构,尤其是它们之间的特性(如酰基位等)。
二、研究不同酶分子之间的差异进一步,以不同的酶比较它们分子之间的差异,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究酶的专一性。
也就是说,我们要研究酶的部位和结构对底物的反应有多大的影响。
另外,还需要研究酶分子结构所引起的电荷变化,以及不同酶中的可动性特性,促成它们在不同的底物上的反应活性差异。
三、比较不同酶的动力学性质此外,还要比较不同酶的动力学性质,来发现不同酶对不同底物的反应活性差异,并寻求机理解释。
研究不同酶动力学性质时,常用的数据有催化速率常数、活性常数等,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不同酶对底物催化反应的潜在差异。
四、采用结构分离技术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结构分离技术,来揭示不同酶对不同底物的反应机制差异,比如通过电泳技术,将酶分子依其分子大小、电荷、溶解性等指标分离,在不同的浓度和pH值下进行分离研究,就能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用以发掘不同酶对不同底物的反应机制差异。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我们就能更好地解析酶的专一性,以更多的实验数据来支持我们的结论。
因此,为了探究酶相同底物不同的实验思路,我们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来更好地揭示酶的专一性,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研究意义。
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报告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报告引言:酶是生物体内一类极为重要的蛋白质催化剂,它在生物体内参与了许多代谢反应的进行。
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对于特定底物的选择性反应能力。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不同酶对不同底物的反应,探究酶的专一性及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玉米淀粉溶液- 青枣淀粉溶液- 红薯淀粉溶液- 蛋白酶溶液- 淀粉酶溶液- 淀粉试纸- 碘液- 试管- 显微镜2. 实验方法:1) 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玉米淀粉溶液、青枣淀粉溶液和红薯淀粉溶液。
2)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蛋白酶溶液。
3) 将三个试管放置在恒温水浴中,保持温度恒定。
4) 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滴反应液,加入淀粉试纸。
5) 观察淀粉试纸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6) 最后,在每个试管中加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7) 使用显微镜观察淀粉颗粒的形态变化。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 玉米淀粉溶液在加入蛋白酶溶液后,淀粉试纸的颜色逐渐变浅,表明淀粉被分解。
- 青枣淀粉溶液在加入蛋白酶溶液后,淀粉试纸的颜色变化不明显,表明淀粉未被分解。
- 红薯淀粉溶液在加入蛋白酶溶液后,淀粉试纸的颜色变化不明显,表明淀粉未被分解。
进一步观察淀粉试纸颜色变化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玉米淀粉溶液中的淀粉被蛋白酶分解,导致淀粉试纸颜色变浅。
这是因为蛋白酶对玉米淀粉具有专一性,能够特异地与玉米淀粉结合并催化其分解。
- 青枣淀粉溶液和红薯淀粉溶液在加入蛋白酶溶液后,淀粉试纸的颜色变化不明显。
这可能是因为蛋白酶对青枣淀粉和红薯淀粉的专一性较低,无法与其特异结合并催化分解。
此外,我们还通过显微镜观察了淀粉颗粒的形态变化。
在玉米淀粉溶液中,淀粉颗粒逐渐变小,甚至完全消失;而在青枣淀粉溶液和红薯淀粉溶液中,淀粉颗粒的形态基本未发生明显变化。
这也进一步证实了酶对不同底物的专一性。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酶的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证明酶对底物催化的专一性,以及PH、温度、激活剂、抵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唾液淀粉酶能专一的催化淀粉水解,生成一系列水解产物,即糊精、麦芽糖、葡萄糖等。
麦芽糖或葡萄糖都属于还原糖,能使班氏试剂中的二价铜离子还原成亚铜,并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
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且蔗糖本身不是还原糖,所以不能与班氏试剂作用呈色。
以此证明酶催化底物的专一性。
淀粉或淀粉的水解产物遇碘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淀粉遇碘变蓝色;糊精遇碘则根据其分子量的大小依次呈现紫色、褐色、红色;而麦芽糖、葡萄糖遇碘不呈色。
通过颜色变化可以了解淀粉的程度,以观察PH、温度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三药品器材试管、试管夹、样品杯、滴瓶、温度计、恒温水浴箱,冰箱等。
1.1%淀粉溶液称取可溶性淀粉1g,加5ml蒸馏水调成糊状,徐徐倒入80ml煮沸的蒸馏水中,不断搅拌,待其溶解后,加蒸馏水至100ml。
此液应新鲜配制,防止细菌污染。
2.1%蔗糖溶液称1g蔗糖,加蒸馏水至100ml溶解。
3.PH6.8缓冲液取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154.5ml,0.1mol/L柠檬酸溶液45.5ml混合即可。
4.PH4.8缓冲液取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98.6ml,0.1mol/L柠檬酸溶液101.4ml混合即可。
5.PH8.0缓冲液取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194.5ml,0.1mol/L柠檬酸溶液5.5ml混合即可。
6.班氏试剂溶解结晶硫酸铜17.3g于100ml热的蒸馏水中,冷却后加水至150ml 为A液。
取柠檬酸钠173g和无水碳酸钠100g,加蒸馏水600ml ,加热溶解,冷却后加水至850ml为B液。
将A液缓慢倒入B液中,混合即可。
7.稀碘液称取碘1g,碘化钾2g ,溶于300ml蒸馏水中。
8.0.9%NaCl溶液。
9.0.9%CuSO4溶液。
10.0.1%Na2SO4溶液。
酶的专一性实验报告酶的专一性实验报告引言: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速率。
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对于特定底物的选择性。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实验来探究酶的专一性。
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淀粉溶液、淀粉酶溶液、葡萄糖试剂、碘液、试管、移液器、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1. 准备一组试管,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淀粉溶液。
2. 将每个试管中加入不同体积的淀粉酶溶液,使得每个试管中的淀粉酶浓度不同。
3. 将每个试管放置在恒温水浴中,保持温度恒定。
4. 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取出一滴试管中的淀粉溶液,加入一滴碘液,并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5. 使用显微镜观察淀粉颗粒的形态变化。
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随着淀粉酶浓度的增加,淀粉溶液中的淀粉颗粒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
这说明淀粉酶对淀粉具有催化作用,并且酶的活性与酶的浓度相关。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淀粉溶液中的颜色由初始的蓝黑色逐渐变为淡黄色。
这是因为碘液可以与淀粉形成复合物,形成蓝黑色的颜色。
而当淀粉被酶催化分解为葡萄糖时,碘液无法与葡萄糖反应,导致溶液颜色变浅。
进一步观察淀粉颗粒的形态变化,我们发现在淀粉酶作用下,淀粉颗粒逐渐变小,并最终消失。
这是因为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较小的葡萄糖分子,使其溶解于溶液中。
实验结果表明,淀粉酶具有对淀粉的专一性。
这是因为淀粉酶的活性部位与淀粉分子的结构具有亲和力,使得淀粉酶能够选择性地与淀粉反应,而不与其他底物发生反应。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酶的专一性。
淀粉酶对淀粉具有高度选择性,能够加速淀粉分解的反应速率。
这种专一性是由于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力所致。
深入理解酶的专一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调控机制,并为酶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1] Berg, J. M., Tymoczko, J. L., & Gatto, G. J. (2015). Biochemistry. W. H. Freeman and Company.[2] Nelson, D. L., Cox, M. M. (2017).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酶的专一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酶的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特性。
通过实验,观察酶对不同底物的作用情况,验证酶的专一性原理,并加深对酶的催化作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酶是生物体内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 RNA 分子。
它们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
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对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只作用于特定的底物,产生特定的产物。
本实验选用唾液淀粉酶作为研究对象,以淀粉和蔗糖为底物。
唾液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但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
通过检测反应产物的生成,可以判断酶的专一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材料新鲜唾液质量分数为 2%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 2%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 01g/mL 的 NaOH 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 005g/mL 的 CuSO4 溶液)热水浴装置2、仪器试管滴管量筒烧杯四、实验步骤1、制备唾液淀粉酶溶液漱口后,含一口清水,在口腔内保持 1-2 分钟,然后将唾液吐入小烧杯中备用。
2、分组与设置对照实验取 3 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 1、2、3。
向 1 号试管中加入 2mL 淀粉溶液,向 2 号试管中加入 2mL 蔗糖溶液,向 3 号试管中加入 1mL 淀粉溶液和 1mL 蔗糖溶液。
3、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向 1 号和 2 号试管中分别加入 2mL 唾液淀粉酶溶液,轻轻振荡,使其混合均匀。
向 3 号试管中加入 2mL 唾液淀粉酶溶液,轻轻振荡。
4、反应一段时间将 3 支试管置于 37℃的温水浴中,保温 15 分钟。
5、检测反应产物取出试管,分别向 1、2、3 号试管中加入 2mL 斐林试剂,轻轻振荡,使其混合均匀。
将 3 支试管放入热水浴中加热 2-3 分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1 号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产生了还原性糖(麦芽糖和葡萄糖)。
2 号试管中未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未被唾液淀粉酶水解,没有产生还原性糖。
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一酶的专一性实验实验一酶的专一性实验实验原理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能够水解成麦芽糖。
在煮沸的条件下,斐林试剂能使麦芽糖氧化,自身还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因此,斐林试剂可以用来鉴定溶液中是否有麦芽糖,进而可以看出唾液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其他糖类(如蔗糖)水解。
H的要求1 (初步学会做酶的专一性实验的方法。
2(理解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材料用具新鲜的唾液。
消过毒的脱脂棉,镶子,试管,小烧杯,量简,玻璃棒,酒精灯,火柴。
可溶性淀粉的质量分数为州的溶液?,蔗糖的质量浓度为3g, InL(克每毫升的溶液,斐林试剂,清水。
方法步骤1(用清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过毒的脱脂棉。
用银子取出脱脂棉,使其中的唾液收集到小烧杯中。
2(取3mL唾液,注入另一个小烧杯中,加入30mL蒸憎水,用玻璃棒搅匀,制成稀释的唾液备用。
1(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按下表加入试剂:3%淀粉溶液2mL —3%蔗糖溶液一2mL2%淀粉酶溶液2mL 2mL摇匀,37?保温5 min斐林试剂2mL 2mL摇匀,100?保温3 min现象砖红蓝色现象分析结论讨论:1、两次保温的U的各是什么,2、你认为这样设讣检测酶专一性的实验完善了吗,还应有哪些改进才能使之更完善,3、设计一个鉴定蔗糖酶专一性的实验。
结论篇二:10探究酶的专一性探究酶的专一性一、教学目标比较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含有自山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和双糖叫还原性糖。
在碱性溶液中,还原糖能将金属离子(铜、钮、汞、银等)还原,糖本身被氧化成酸性化合物。
此性质常用于检验糖的还原性,并且常称为测定还原糖含量的各种方法的依据。
还原糖与碱性硫酸铜可生成砖红色沉淀物。
本尼迪特试剂内含有硫酸铜,因此淀粉水解生成的麦芽糖和蔗糖水解生成的葡萄糖、果糖等还原糖在煮沸的条件下,与本尼迪特试剂会有砖红色沉淀物产生,淀粉和蔗糖(非还原糖)无此反应。
酶的专一性实验分析各试管颜色变化原因为了研究酶的专一性,可以进行专一性实验。
在实验中,选择一种特定的底物和一种酶,并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根据颜色变化可以初步判断酶对于该底物的催化效果,从而分析酶的专一性。
在专一性实验中,试管中发生颜色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酶催化反应导致底物的结构改变:底物在酶催化下经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可能发生结构改变,从而导致颜色的变化。
例如,在酶催化下,一些底物会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带有颜色的产物。
2.酶本身具有色素:有些酶本身就含有色素,因此与底物发生反应后,试管中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这种情况下,颜色的变化与底物的反应无关,而是由于酶本身的色素导致的。
3.酶的活性变化导致底物的反应速率变化:一些酶在特定条件下对不同底物的催化效果有差异。
因此,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可能是由于酶的活性变化导致底物的反应速率变化而引起的。
4.试剂或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反应:有些试剂或环境条件的改变可以影响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试管中颜色的变化。
例如,pH、温度、离子浓度等的变化都可以影响酶催化反应的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试管中颜色的变化只是初步判断酶的专一性的一种方法,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
为了更加准确地判断酶的专一性,还需要结合其他实验数据和分析方法,如酶动力学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总之,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试管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由于酶催化反应导致底物的结构改变、酶本身具有色素、酶的活性变化导致底物的反应速率变化以及试剂或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反应等原因。
这些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酶对于底物的选择性,进一步分析酶的专一性以及酶催化机理的研究。
酶催化的专一性实验现象解释
酶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催化剂,能够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同时具有很高的专一性,即对特定底物的反应活性很强,而对其他底物的反应活性很弱或没有。
这种专一性归因于酶的三级结构,其中一级结构决定了酶能够结合到特定的底物上进行反应,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则保证了酶在结合底物的时候能够形成稳定的反应中间体,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在酶催化的专一性实验中,一般选择一个特定的底物和一个特定的酶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通常显示,酶对于特定底物的反应速率很快,而对于其他底物的反应速率很慢。
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选择的这种酶能够和特定底物形成稳定的酶-底物复合物,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而对于其他底物,则很难形成稳定的酶-底物复合物,所以反应速率很慢或者没有反应。
总之,酶催化的专一性实验说明了酶具有很高的反应特异性,这种特异性是与酶的三级结构密切相关的。
对“酶具有专一性”三种实验方案的对比分析标签:生物教学;酶;专一性;方案设计“酶的特性”是人教版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中第五章第一节中的内容。
关于“酶具有专一性”这一特性,课本只是通过概念和举例进行了简要说明,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通过相关实验体验酶与普通催化剂的区别,验证酶的特性的实验应结合实验设计对所遵循的原理、原则及要求加以掌握。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实验设计时,针对实验的原理,生搬硬套实验原则,设计的实验方案看似正确、合理,然而却不能得出与实验目的相符的结论。
情境设计及要求:现有符合实验要求的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斐林试剂、温度计及水浴锅等。
各学习小组选择实验试剂、实验材料,并设计出能够验证“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方案,说出设计方案时应遵循的原则和预期的结果。
最后在全班内表达交流,现将交流结果归纳如下。
1. 实验原理:①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性糖,它们在相应酶的催化下都可以水解成还原性糖(麦芽糖、果糖和葡萄糖)。
②还原性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2. 实验方案及预期的结果,整合起来有三种。
3. 实验方案的评价及拓展。
三组实验方案都对自变量进行了严格控制,也对因变量进行了科学检测,同时也排除了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更遵循了对照性原则,完全符合生物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本实验的原理。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并确定每组方案与实验目的是否相符,笔者进一步要求每组学生针对本组实验方案及预期结果,分析出三组方案分别验证了哪种酶具有专一性。
4. 对比分析结果:对方案1分析发现,A组出现了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的水解。
B组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故证明了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对方案2分析发现,A组出现了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的水解。
B组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酶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
不同来源酶类及反应条件对 探究酶的专一性 实验的影响
赵行星
摘㊀要: 探究酶的专一性 为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实验,目的是比较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㊂因唾液淀粉酶较难大量获取,可以使用α淀粉酶替代;市售蔗糖酶试剂价格昂贵,可以使用酵母菌自行提取㊂对这四种不同来源的酶类的实验效果进行了比较,并且尝试探索反应时间㊁试剂剂量等反应条件,对实验结果有何种影响㊂
关键词:淀粉酶;蔗糖酶;专一性赵行星,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生物实验员㊂
㊀㊀一㊁教材中的实验材料及实验步骤
探究酶的专一性 的实验原理为淀粉水
解产生的麦芽糖和蔗糖水解产生的葡萄糖等还原性糖,在碱性溶液中能将铜等金属离子还原,还原糖在煮沸条件下与本尼迪特试剂㊁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而淀粉和蔗糖作为非还原性糖无此反应㊂因此,可以通过本尼迪特试剂㊁斐林试剂鉴定淀粉和蔗糖溶液中是否有还原糖产生,进而推测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水解㊂
教材使用的两种酶为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其中唾液淀粉酶使用的是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㊂教师教学用书中提示因为人的个体差异以及采集时间的不同,唾液中淀粉酶的活性会有较大差异,稀释倍数可在50 300之间,或者可以使用1%的α淀粉酶替代㊂蔗糖酶为干酵母提取自制,方法为取干酵母100g置于研钵,添加适量蒸馏水及少量石英砂,研磨提取
1h,加蒸馏水至500mL,过滤取滤液[1]㊂若使
用商品蔗糖酶试剂则无使用浓度的建议㊂
另外,作为反应底物的淀粉和蔗糖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和2%,鉴别还原糖的试剂为本尼迪特试剂㊂实验方法为在试管中加入不同的底物和酶(见表1[2]),充分混匀后在37ħ恒温水浴中保温15min,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混匀沸水浴2min-3min,再观察并记录结果㊂
表1 教材中实验方法
试管123456本尼迪特试剂2mL
2mL2mL2mL2mL2mL1%淀粉溶液3mL
3mL3mL
2%蔗糖溶液3mL
3mL3mL新鲜唾液1mL
1mL
蔗糖酶溶液
1mL1mL
㊀㊀二㊁不同反应条件下不同酶类对实验
的影响
㊀㊀在实际实验操作中,从干酵母中提取蔗糖酶较难操作,研磨时蒸馏水的量少了成糊状,阻力非常大研磨不动,量多了干酵母溶解为浊液
92
只能搅拌无法研磨,因此直接配制质量分数20%酵母液替代㊂根据实验原理,可以通过是否生成砖红色沉淀或生成砖红色沉淀的多少来判断相应酶类是否能够水解底物或水解底物能力的强弱㊂本实验以实验结果砖红色深浅程度进行比较,无砖红色以 - 表示,有砖红色以 + 表示, + 个数越多表示砖红色颜色越深㊂
(一)试剂使用量对实验的影响
按照教材实验种类和用量进行实验,淀粉酶使用200倍稀释唾液和1%α淀粉酶,蔗糖酶使用20%酵母菌液,实验方法及结果见表2㊂考虑到教材上的试剂用量较复杂不易量取,本实验为定性实验非定量实验,将各试剂用量简化为1滴管,实验方法及结果见表3㊂
表2㊀教材中试剂使用量
试管本尼迪特试剂1%淀粉溶液2%蔗糖溶液200倍稀释唾液1%α淀粉酶20%酵母菌液实验结果12mL3mL-22mL3mL+32mL3mL1mL+++42mL3mL1mL-52mL3mL1mL++62mL3mL1mL++72mL3mL1mL+82mL3mL1mL+++
表3㊀简化试剂使用量
试管本尼迪特试剂1%淀粉溶液2%蔗糖溶液200倍稀释唾液1%α淀粉酶20%酵母菌液实验结果11滴管1滴管-21滴管1滴管+31滴管1滴管1滴管++41滴管1滴管1滴管-51滴管1滴管1滴管++61滴管1滴管1滴管++71滴管1滴管1滴管+81滴管1滴管1滴管++
㊀㊀通过本次实验可以看到,按照教材上的试剂取用量和全部简化为1滴管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以下实验各试剂使用量均为1滴管㊂α淀粉酶和酵母菌液均可以水解淀粉和蔗糖,α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明显强于酵母菌液,酵母菌液对蔗糖的水解明显强于α淀粉酶㊂而200倍稀释唾液,对淀粉和蔗糖都无水解作用㊂此处特别说明一点,作为空白对照没有加入酶的1号和2号试管中,1号试管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但2号试管有微量砖红色沉淀产生㊂此现象经过后续多次实验,发现淀粉溶液随时间推移自行缓慢水解,而本次实验使用的淀粉溶液为前一天配制㊂为此, 探究酶的专一性 实验中使用的淀粉溶液需为当天配制㊂(二)唾液稀释倍数对实验的影响
基于实验(一)对唾液的稀释倍数进行探究,梯度稀释为10倍㊁50倍㊁100倍㊁200倍和唾液原液,分别对淀粉和蔗糖进行实验,实验方法及结果见表4㊂
如实验结果所示,唾液原液对淀粉有明显水解作用,且不能水解蔗糖,专一性非常高㊂10倍稀释唾液能够轻微水解淀粉,50倍㊁100倍㊁
200倍稀释唾液对淀粉的水解作用肉眼无法观测出㊂若使用唾液作为淀粉酶进行专一性探究,唾液原液的效果最为明显㊂但考虑到每一组学生每进行一次实验就需要2mL的唾液,教师很难提前准备如此数量的唾液,只能在实验课中由学生自己提供㊂
(三)唾液和α淀粉酶反应时间对实验的影响
相较于难以大量获得的唾液,α淀粉酶可以大量制备,进行比较唾液和α淀粉酶对淀粉
03
㊀㊀㊀㊀表4㊀不同稀释倍数唾液对淀粉和蔗糖水解作用的影响
试管淀粉蔗糖10倍稀释唾液50倍稀释唾液100倍稀释唾液200倍稀释唾液唾液原液实验结果1ɿɿ+2ɿɿ-3ɿɿ-4ɿɿ-5ɿɿ-6ɿɿ-7ɿɿ-8ɿɿ-9ɿɿ+++10ɿɿ+++11ɿ-12ɿ-
和蔗糖的水解作用㊂教材上需要在37ħ恒温水浴中保温15min,时间较长,实验课的大量时间用在了等待上㊂我们尝试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实验效率㊂实验方法及结果见表5㊂
表5㊀不同反应时间下唾液和α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作用的影响
试管唾液原液1%α淀粉酶1%淀粉2%蔗糖37ħ保温时间实验结果1ɿɿ15min+++2ɿɿ10min++3ɿɿ5min++4ɿɿ15min++5ɿɿ15min++6ɿɿ10min++7ɿɿ10min++8ɿɿ5min++9ɿɿ5min++
㊀㊀如实验结果所示,反应时间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明显,而对α淀粉酶的影响不大㊂同时可以看到,无论是淀粉溶液还是蔗糖溶液,α淀粉酶都可以水解㊂这可能是购买的工业用α淀粉酶纯度不够,里面混有蔗糖酶造成的㊂(四)商品蔗糖酶浓度和反应时间对实验的影响
因从酵母菌提取蔗糖酶不易,且从实验(一)可见酵母菌液的专一性并不理想,故购买商品蔗糖酶干粉试剂进行实验㊂教材中没有给出蔗糖酶的使用浓度,参考α淀粉酶1%的使用浓度设定1%和0 5%两个梯度㊂实验方法及结果见表6㊂
表6㊀不同浓度蔗糖酶在不同反应时间下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影响
试管1%蔗糖酶0 5%蔗糖酶1%淀粉2%蔗糖37ħ保温实验结果1ɿɿ15min++2ɿɿ15min+++3ɿɿ15min+4ɿɿ15min++5ɿɿ10min++6ɿɿ10min+++7ɿɿ10min+8ɿɿ10min++
13
㊀㊀如实验结果所示,商品蔗糖酶1%的使用浓度效果较0 5%的水解作用明显,但是与淀粉溶液呈现轻度的阳性反应,如教材实验后讨论题目一样,可能是商品蔗糖酶中混有少量还原糖导致的㊂
㊀㊀三㊁最适实验条件下四种不同来源酶
类对实验的影响
㊀㊀通过上述实验发现,不同稀释浓度的唾液
中唾液原液的实验效果最好;α淀粉酶可能存在不纯的问题,对于水解淀粉的专一性效果不理想;通过酵母菌提取蔗糖酶操作较为困难,而
20%酵母菌液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都呈阳性反应;市售蔗糖酶试剂以质量分数1%的使用浓度实验效果明显,但同样因为纯度问题有可能混杂还原糖而产生轻度阳性反应㊂总结对比见表7㊁图1,反应条件为37ħ恒温水浴中保温15min㊂
表7 最适反应条件下不同来源酶类对淀粉和蔗糖水解作用的影响
试管1%淀粉溶液
2%蔗糖溶液
唾液原液
1%蔗糖酶
1%α淀粉酶
20%酵母菌液
实验结果
1ɿ-2ɿ-
3ɿɿ+++
4ɿɿ
-5ɿɿ++6ɿɿ
+++7ɿɿ++8ɿɿ
++9
ɿ
ɿ++10ɿ
ɿ
++图1㊀最适反应条件下不同来源酶类对
淀粉和蔗糖水解作用的影响
㊀㊀在 探究酶的专一性 实验中,淀粉酶选㊀㊀㊀㊀㊀
择唾液原液,蔗糖酶选择质量分数1%商品蔗糖酶,37ħ恒温水浴中保温15min的实验效果最为理想㊂同时要注意淀粉溶液需当天新鲜配制㊂参考文献:
[1]吴相钰,刘恩山.生物学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M].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9:71.
[2]吴相钰,刘恩山.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M].浙
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8:64-65.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