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 格式:doc
- 大小:272.50 KB
- 文档页数:6
重症医学科15项质控指标重症医学科是医院内最为重要的医疗科室之一,负责对危重病人进行救治和监护。
在重症医学科的工作中,质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科室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医疗质量。
因此,建立科学的质控指标体系对于重症医学科的发展和提高医疗水平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重症医学科的质控指标往往包括以下15项内容:一、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率是重症医学科的一项重要质控指标,反映了科室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效果。
抢救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危重病人的生存率,科室应通过及时的抢救和有效的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意外事件发生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是反映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包括误诊、误判、误用药、手术意外等。
科室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系统,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三、院内感染率院内感染是重症医学科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医疗质量。
科室应加强感染控制,规范操作流程,降低院内感染率。
四、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深静脉血栓是危重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科室应加强术后护理,开展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工作,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五、使用抗生素比例抗生素是重症医学科治疗感染病人的重要药物,但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
科室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降低抗生素的使用比例。
六、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是重症医学科治疗过程中几乎不可避免的问题,但科室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如加强手卫生、环境消毒等工作。
七、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是重症医学科治疗过程中常见的院内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
科室应加强机械通气管理,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八、疼痛评估和控制疼痛评估和控制是重症医学科重要的护理工作之一,合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疼痛管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九、气管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气管导管是重症医学科治疗危重病人常用的医疗设备,但不当使用或操作不当会导致气管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重症医学科15项质控指标重症医学科是一个关乎生命的重要领域,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质量要求非常高。
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重症医学科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质控指标来监测和评估医疗服务的质量。
本文将对重症医学科的质控指标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治疗效果。
一、重症医学科的质控指标概述1.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2.重症医学科住院期间的院内感染率3.重症医学科留置导尿管或气管插管的误置率4.危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5.重症医学科患者翻身护理不当导致的压疮发生率6.医疗器械的感染率7.抢救成功率9.重症医学科的病死率10.重症医学科的再入院率11.医疗安全事件发生率12.重症医学科的医疗费用13.抢救科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覆盖率14.重症医学科的医疗质量评价得分15.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二、重症医学科的质控指标详解1.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是重症医学科最重要的质控指标之一。
通过监测和对比危重症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的死亡率,可以评估重症医学科的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
对于危重症患者而言,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降低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是重症医学科质控的核心目标之一。
院内感染是重症医学科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院内感染往往会导致治疗的延误和并发症的增加。
因此,监测重症医学科的院内感染率,对于防控院内感染,提高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3.重症医学科留置导尿管或气管插管的误置率留置导尿管或气管插管的误置率是重症医学科的一个重要质控指标。
误置会导致患者的疼痛和不适,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减少留置导尿管或气管插管的误置率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4.危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危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重症医学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高。
因此,通过监测和评估危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可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
附件2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近日,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卫计委组织6个相关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制定了相关专业的质控指标。
现将重症部分整理如下:近日,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印发了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从各专业质控工作的实际出发,从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三个方面,选取了各专业具有一定代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指标,共计83个。
卫计委表示,由于国内各专业尚无统一的质控指标,同一专业或同一种诊疗手段各地区、各医疗机构之间无法横向比较,也无法真实了解全国质量工作的基线水平及开展情况,因此,尽快制定统一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
一、ICU患者收治率和ICU患者收治床日率定义:ICU患者收治率是指ICU收治患者总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ICU患者收治床日率是指ICU收治患者总床日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床日数的比例。
同一患者同一次住院多次转入ICU,记为“多人次”。
计算公式:ICU患者收治率= ×100%ICU患者收治床日率= ×100%意义:反映全部住院患者ICU患者的比例及收治情况。
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收治率(入ICU24小时内)定义:入ICU 24小时内,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数占同期ICU 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收治ICU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
注:具有信息化自动收集能力的医院建议直接提取APACHEⅡ评分,并按照<10分,10-15分,15-20分,20-25分,>25分进行分层分析。
三、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定义: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是指感染性休克诊断后3小时内完成:测量乳酸浓度;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血培养;予以广谱抗菌药物;低血压或乳酸≥4mmol/L给予30ml/kg晶体液进行目标复苏。
附件2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ICU患者收治率和ICU患者收治床日率定义:ICU患者收治率是指ICU收治患者总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ICU患者收治床日率是指ICU收治患者总床日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床日数的比例。
同一患者同一次住院多次转入ICU,记为“多人次”。
计算公式:×100%ICU患者收治率= ICU收治患者总数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数ICU患者收治床日率= ICU收治患者总床日数×100%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床日数意义:反映全部住院患者ICU患者的比例及收治情况。
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收治率(入ICU24小时内)定义:入ICU 24小时内,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数占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APACHE Ⅱ评分≥15分患者收治率(入ICU 24小时内)= APACHE Ⅱ评分≥15分患者数同期ICU 收治患者总数×100%意义:反映收治ICU 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
注:具有信息化自动收集能力的医院建议直接提取APACHE Ⅱ评分,并按照<10分,10-15分,15-20分,20-25分,>25分进行分层分析。
三、感染性休克3h 集束化治疗(bundle )完成率定义:感染性休克3h 集束化治疗(bundle ),是指感染性休克诊断后3小时内完成:测量乳酸浓度;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血培养;予以广谱抗菌药物;低血压或乳酸≥4mmol/L 给予30ml/kg 晶体液进行目标复苏。
感染性休克3h 集束化治疗(bundle )完成率,是指入ICU 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并全部完成3h bundle 的患者数占同期入ICU 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总数的比例。
不包括住ICU 期间后续新发生的感染性休克病例。
计算公式: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并全部完成3h bundle的患者数同期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总数×100%意义:反映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规范性及诊疗能力。
一、ICU 患者收治率和ICU 患者收治床日率定义:ICU 患者收治率是指ICU 收治患者总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ICU 患者收治床日率是指ICU 收治患者总床日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床日数的比例。
同一患者同一次住院多次转入ICU ,记为“多人次”。
计算公式:ICU 患者收治率= 收治患者总数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数×100%ICU 患者收治床日率= 收治患者总床日数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床日数×100% 意义:反映全部住院患者ICU 患者的比例及收治情况。
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15分患者收治率(入ICU24小时内)定义:入ICU 24小时内,APACHE Ⅱ评分≥15分患者数占同期ICU 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APACHE Ⅱ评分≥15分患者收治率(入ICU 24小时内)= Ⅱ 评分 分患者数同期 收治患者总数×100%意义:反映收治ICU 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
注:具有信息化自动收集能力的医院建议直接提取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APACHE Ⅱ评分,并按照<10分,10-15分,15-20分,20-25分,>25分进行分层分析。
三、感染性休克3h 集束化治疗(bundle )完成率 定义:感染性休克3h 集束化治疗(bundle ),是指感染性休克诊断后3小时内完成:测量乳酸浓度;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血培养;予以广谱抗菌药物;低血压或乳酸≥4mmol/L 给予30ml/kg 晶体液进行目标复苏。
感染性休克3h 集束化治疗(bundle )完成率,是指入ICU 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并全部完成3h bundle 的患者数占同期入ICU 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总数的比例。
不包括住ICU 期间后续新发生的感染性休克病例。
计算公式:感染性休克3h 集束化治疗(bundle )完成率= 入 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并全部完成 的患者数同期入 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总数×100%意义:反映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规范性及诊疗能力。
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版)一、ICU患者收治率和ICU患者收治床日率定义:ICU患者收治率是指ICU收治患者总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ICU患者收治床日率是指ICU收治患者总床日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床日数的比例。
同一患者同一次住院多次转入ICU,记为“多人次”。
意义:反映全部住院患者ICU患者的比例及收治情况。
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收治率(入ICU24小时内)定义:入ICU 24小时内,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数占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收治ICU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
注:具有信息化自动收集能力的医院建议直接提取APACHEⅡ评分,并按照<10分,10-15分,15-20分,20-25分,>25分进行分层分析。
三、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定义: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是指感染性休克诊断后3小时内完成:测量乳酸浓度;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血培养;予以广谱抗菌药物;低血压或乳酸≥4mmol/L给予30ml/kg晶体液进行目标复苏。
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是指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并全部完成3h bundle的患者数占同期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总数的比例。
不包括住ICU期间后续新发生的感染性休克病例。
意义:反映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规范性及诊疗能力。
四、感染性休克 6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定义:感染性休克6h集束化治疗(bundle),是指在3h集束化治疗(bundle)的基础上加上:低血压对目标复苏效果差立即予以升压药;脓毒症休克或乳酸≥4mmol/L容量复苏后仍持续低血压,需立即测量CVP 和ScvO2;初始乳酸高于正常患者需重复测量乳酸水平。
感染性休克6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是指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全部完成6hbundle的患者数占同期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总数的比例。
重症医学质量控制指标18项重症医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对于抢救危重病人、提高救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重症医学的临床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重症医学质量控制的18项指标,希望能对广大医务人员提供指导和借鉴。
1. 死亡率:重症医学最直观的评价指标之一,反映重症病人的生存情况。
通过控制死亡率,可以判断医疗质量的高低。
2. 重症入住率:评估医院接收和处理重症患者的能力,反映医院的重症医学水平。
3. 平均住院时间:衡量病人在重症医学科的住院时间,长时间的住院可能意味着治疗进展缓慢或其他医疗问题。
4. 床位利用率:评估重症医学科床位的合理利用程度,用以提供足够的床位给需要的病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 院内感染率:重症患者容易出现感染问题,合理控制院内感染率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6. 重症医学团队响应时间:评估医务人员对重症患者的处理速度和效果,快速而准确的响应是保证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
7. 重症医学科床位周转率:反映床位使用效率,快速的床位周转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果。
8. 转院率:评估医院在重症医学领域的名声和能力,较低的转院率意味着医院能够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9. 重症医学科药物使用合理性:合理使用药物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和药物费用,提高治疗效果。
10. 重症医学科患者疼痛评估和管理:重症患者常伴随剧痛,及时评估和有效管理疼痛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11. 重症医学科肺血流动力学监测:监测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提前预知并纠正患者病情的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2. 高病龄患者比例:考察医院对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老年患者对医疗资源的需求较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13. 重症医学科床位设施和设备情况:评估医院的设施和设备是否符合重症医学科的需求,提供适宜的诊疗环境和条件。
14. 重症医学科的护理人员编制和培训情况: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对于重症医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重症医学科15项质控指标重症医学科是一门专注于治疗和护理重症患者的学科,旨在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风险和并发症。
为了确保医疗团队的工作得到规范和统一的执行,重症医学科建立了一套质控指标来评估和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接下来,我将介绍重症医学科常见的15项质控指标。
1.重症患者死亡率:评估重症患者的生存率,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死亡率。
死亡率是反映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
2.院内感染率:评估重症患者在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包括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和尿路感染等。
3.肺炎预防措施合规率:评估对于使用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是否采取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措施,如头部升高、口腔护理等。
4.血糖控制合理率:评估对于重症患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对血糖水平进行合理监控和控制的情况。
5.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估患者对于重症医学科治疗和护理的满意程度,包括医护人员的态度、沟通、疼痛管理和隐私保护等方面。
6.病程记录完整率:评估医疗记录对于患者病程和治疗过程的完整程度和准确性。
7.抗生素治疗合理性:评估对于重症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和使用时间等方面的合理性。
8.工作量统计准确率:评估医护人员对患者护理工作量的统计和记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9.食物营养摄入量监测:评估对于重症患者的营养摄入情况的监测和调整的合理性。
10.重症医学科转院率:评估重症患者从本科转院到其他医疗机构的比率,反映该科室的治疗能力和转诊协调工作的质量。
11.疼痛管理评估率:评估医护人员对于重症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和疼痛管理的合理性。
12.重症患者复苏率:评估重症患者发生心跳骤停后的复苏效果和复苏率。
13.用药安全:评估对于重症患者使用药物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包括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药物配伍等。
14.防治血栓相关疾病:评估对于重症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5.重症患者病情转归:评估重症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病情转归和康复情况,包括生理指标的改善和功能恢复等。
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版)
一、ICU患者收治率和ICU患者收治床日率
定义:ICU患者收治率是指ICU收治患者总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ICU患者收治床日率是指ICU收治患者总床日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床日数的比例。
同一患者同一次住院多次转入ICU,记为“多人次”。
意义:反映全部住院患者ICU患者的比例及收治情况。
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收治率(入ICU24小时内)
定义:入ICU 24小时内,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数占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收治ICU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
注:具有信息化自动收集能力的医院建议直接提取APACHEⅡ评分,并按照<10分,10-15分,15-20分,20-25分,>25分进行分层分析。
三、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
定义: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是指感染性休克诊断后3小时内完成:测量乳酸浓度;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血培养;予以广谱抗菌药物;低血压或乳酸≥4mmol/L给予30ml/kg晶体液进行目标复苏。
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是指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并全部完成3h bundle
的患者数占同期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总数的比例。
不包括住ICU期间后续新发生的感染性休克病例。
意义:反映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规范性及诊疗能力。
四、感染性休克 6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
定义:感染性休克6h集束化治疗(bundle),是指在3h集束化治疗(bundle)的基础上加上:低血压对目标复苏效果差立即予以升压药;脓毒症休克或乳酸≥
;初始乳酸高于正4mmol/L容量复苏后仍持续低血压,需立即测量CVP 和 ScvO
2
常患者需重复测量乳酸水平。
感染性休克6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是指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全部完成6hbundle的患者数占同期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总数的比例。
不包括住ICU期间后续新发生的感染性休克病例。
意义:反映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规范性及诊疗能力。
五、ICU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定义:以治疗为目的使用抗菌药物的ICU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检验标本送检病例数占同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例总数的比例。
病原学检验标本包括:各种微生物培养、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感染指标的血清学检验。
意义:反映ICU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
六、ICU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率
定义:进行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的ICU患者数占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包括药物预防(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机械预防
(肢体加压泵、梯度压力弹力袜等)以及下腔静脉滤器等。
意义:反映ICU患者DVT的预防情况。
七、ICU患者预计病死率
定义:通过患者疾病危重程度(APACHEⅡ评分)来预测的可能病死率。
患者死亡危险性(R)的公式:In(R/1-R)=-3.517+(APACHEⅡ评分×0.146)+0.603(仅限于急诊手术后患者)+患者入ICU的主要疾病得分(按国际标准)。
ICU 患者预计病死率是指ICU收治患者预计病死率的总和与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值。
意义:反映收治ICU患者的疾病危重程度,用来计算患者标化病死指数。
八、ICU患者标化病死指数(StandardizedMortality Ratio)
定义:通过患者疾病危重程度校准后的病死率,为ICU患者实际病死率与同期ICU患者预计病死率的比值。
ICU实际病死率为ICU死亡患者数(包括因不可逆疾病而自动出院的患者)占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除外入院时已脑死亡,因器官捐献而收治ICU的患者。
意义:反映ICU整体诊疗水平。
九、ICU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率
定义: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例数占同期ICU患者气管插管拔管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ICU的整体管理及治疗水平。
十、ICU气管插管拔管后48h内再插管率
定义:气管插管计划拔管后48h内再插管例数占同期ICU患者气管插管拔管总例数的比例。
不包括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后再插管。
意义:反映对ICU患者脱机拔管指征的把握能力。
十一、非计划转入ICU率
定义:非计划转入ICU是指非早期预警转入,或在开始麻醉诱导前并无术后转入ICU的计划,而术中或术后决定转入ICU。
非计划转入ICU率是指非计划转入ICU患者数占同期转入ICU患者总数的比例。
非计划转入ICU的原因应进行分层分析(缺乏病情恶化的预警、麻醉因素和手术因素等)。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十二、转出ICU后48h内重返率
定义:转出ICU后48h内重返ICU的患者数占同期转出ICU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对ICU患者转出ICU指征的把握能力。
十三、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
定义:VAP发生例数占同期ICU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总天数的比例。
单位:例/千机械通气日。
意义:反映ICU感控、有创机械通气及管理能力。
十四、ICU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
定义:CRBSI发生例数占同期ICU患者血管内导管留置总天数的比例。
单位:例/千导管日。
意义:反映ICU感控、血管内导管留置及管理能力。
十五、ICU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CAUTI)发病率
定义:CAUTI发生例数占同期ICU患者导尿管留置总天数的比例。
单位:例/千导尿管日。
意义:反映ICU感控、导尿管留置及管理能力。
注:本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适用于包括PICU、EICU、CCU等所有重症医学救治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