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萃取-平行浓缩法测定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10.7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食品检测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方法摘要:俗话说“民以食为先,食以安为先”。
随着近些年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的相继曝光,食品安全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食品检测作为把控食品安全的一道重要关卡,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食品监测的诸多项目里,对于食品着色剂的检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它的安全性直接关乎广大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故而备受重视。
鉴于此种状况,本文作者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了食品安全检测中关于着色剂的检测方法,希望能对提高食品安全监测有所裨益。
不妥之处,敬请相关专业人士批评指正。
关键词:食品检测;合成着色剂;测定方法食品安全大如天,而与食品安全相对应的则是食品安全危害,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物理危害、化学危害和生物危害。
我们目前所接触到的食品安全事故多数是化学危害。
按照我国政府颁布的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按照规定的使用剂量添加使用,一般是不会对人产生危害的,但是如果使用了在食品添加剂名单之外的其他添加剂,或者是明确禁止使用的添加剂,或者是超过规定剂量使用了允许使用的添加剂,这些措施都会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危害的发生。
一、何为合成着色剂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着色剂,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改善食品的色彩,使食品看起来色泽更加艳丽,以达到在视觉上刺激人们食欲的目的,它是一种相对比较传统的食品色彩调节方法。
根据有关机构的市场调查发现,消费者在购买一些无法直接试吃的食品时,一般会首先考虑食品的色、香、味、形等物理特征。
另外,根据一些科研就够的研究显示,食品的色彩对人们食欲的有刺激作用居于其他物理特征之首。
故而,食品生产机构为了增加产品的销量,于是就在食品色彩上大做文章,食品着色剂也就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食品中。
如果人体摄入过多则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
若想对各种各样的食品进行是否含有合成着色剂的安全检测,那么就必须采用恰当的检测方式。
加入食品中的着色剂来源各不相同,有些是天然形成的,有些则是后期经过化学合成的,目前在使用的食品着色剂就包括上述两种。
祖国2019.5.上|技术与应用|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家越来越急于了解食品中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安全隐患的物质是什么,为了从复杂样品中提取、分离、浓缩待检测物,有必要进行样品前处理工作。
本文将基于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检测样品前处理上有广泛的应用,简述其萃取原理及方法和固相萃取技术近几年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固相萃取技术食品检测食品安全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文/刘俊骐一、引言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渐渐加深,公共卫生问题如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这已经严重危及人类健康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因此,对食品进行特性化合物检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由于食品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类、糖类等大分子物质,目标检测物往往不易被提纯分离,这就需要采取一种高效、快速、准确的前处理方式将目标化合物提取出来。
有效的样品前处理可以简化分析步骤,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目前,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分析前处理上得到了广泛应用[1],它是由固液萃取技术和柱液相色谱技术发展而来,首次出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其利用固体吸附剂吸附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使目标化合物与干扰物分离[2],在采用加热解吸附的方法或洗脱液洗脱达到分离富集的目的。
与其他样品前处理方式相比,固体萃取技术具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萃取速度快,对检测物分离效率高。
这在样品前处理中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食品的分析整个分析过程,主要误差大部分来自于样品前处理步骤,因此萃取的速度和效率直接影响最终检测效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二是固液萃取方式可以降低溶剂的使用,减弱了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了分析过程的精密性;三是重复性高,可以处理大量的样品[3]。
二、固相萃取技术原理(一)固相萃取技术原理固相萃取技术样品在吸附剂与溶剂之间的溶解度不同,使吸附剂吸附目标化合物,分离目标检测物和干扰物,最后用洗脱剂洗脱,达到分离提纯、富集纯化的目的。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食品中9种合成着色剂的测定作者:唐一秋来源:《现代食品·上》2019年第04期摘要:本文建立了同时检测食品中9种合成着色剂柠檬黄、新红、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诱惑红、亮蓝、酸性红及赤藓红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通过运用固相萃取技术对样品前处理方法及仪器进行改进。
该法中,9种人工合成色素线性相关系数均为0.9999,检出限为0.016~0.19mg·kg-1,加标回收率为85.1%~1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8%~1.29%。
该法准确度好,灵敏度高,简单方便,适合于同时检测食品中的9种合成着色剂。
关键词:茶饮料;合成着色剂;高效液相色谱法;固相萃取中图分类号:O657.72民以食为天,人们为了让食物色香味俱全,常常加入一些辅料,色素就是其中一类,色素可改善食品的外观,提高人们的食欲。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如今多用合成着色剂代替天然色素。
合成着色剂以苯、甲苯、萘等化工产品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有机反应制成,以成本低、色泽鲜艳、性质稳定等优势被广泛使用,但过量摄入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1]。
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对各类食品中着色剂的限量做了明确规定,要严格控制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因此对食品中的合成着色剂进行准确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1.1仪器与试剂1.1.1主要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配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日本岛津LC-2040;旋转蒸发器:瑞士步琦有限公司R-210;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SK8210HP。
1.1.2主要试剂及耗材柠檬黄、苋菜红、新红、胭脂红、日落黄、诱惑红、亮蓝及赤藓红,浓度均为1mg·mL-1,厂家:北京海岸鸿蒙标准物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酸性红标准溶液(1mg·mL-1)厂家:Certificateofanalysis。
甲醇:色谱纯;甲酸、乙酸铵、柠檬酸、冰乙酸及氨水,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样品:市售瓶装果汁。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王利霞摘要:现在有很多学者为了让检测更加经济高效,将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这一检测技术应用于食品检测中。
致力于将以固相萃取的原理、分类、柱形和食品分析中的应用进行总体描述,为实现经济高效的食品检测方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食品;固相萃取;液相色谱1.引言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追求更高物质生活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对于农药残留、色素残留、添加剂、三聚氰胺等有毒物质的检测问题。
在国外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食品中有毒物质的残留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为使有毒残留物质降到更低,则需要灵敏度更高的技术来完成它,我国国内现存的技术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等,这些技术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便是耗费溶剂、时间,且过程十分繁琐,需要过硬的专业本领来完成检测。
许多学者现在正致力于探究出一种经济高效的检测方法,让食品检测更加安全可靠。
2.固相萃取原理固相萃取原理包括液相和固相的物理萃取过程,它利用选择性吸附和选择性洗脱的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
在这个原理当中,相对于溶解分离物,固相对分离物的吸附力更强一些。
当样本通过吸附剂床的时候,有很多的分离物会浓缩在吸附剂床的表面,而其他成分通过时,不会被吸附,由此一来可以得到纯度和浓度都很高的分离物,也可以通过选择性吸附的方式来干扰杂质,这样一来被测物质就会流出,或者是将杂质和被测物质一起进行吸附,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溶液将被测物质洗掉。
3.固相萃取分类3.1正相固相萃取当使用正向固相萃取时,使用的吸附剂都是极性的,这样的情况取决于目标化合物的极性官能团和吸附剂表面的极性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的样本大多都是强非性极性溶剂。
3.2反相固相萃取在很多情况下,吸附剂和目标化合物的性质是非极性或者极性,它们都出以一种较弱的状态,这时可以使用反相固相萃取,这一固相萃取主要靠的是非极性和非极性之间的相互作用,运用的是范德华力或者色散力。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摘要:文章主要针对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结合当下液相色谱法在食品检测中的发展现状为根据,从固相萃取原理、固相萃取分类、常见固相萃取柱、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在食品检测中的使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更好的推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在食品检测中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食品检测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提升,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其中主要是针对激素残留、农药残留、各种添加剂等对人们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影响下的物质进行检测。
许多国外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各种食品中有毒物质的残留量进行制定,同时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其限量的标准逐渐降低,因此对分析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其中固相萃取具有方便收集、操作简单等优点,使其在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固相萃取原理固相萃取主要是通过对选择性吸附与洗脱液相色谱法分离原理为核心,是包含着固相以及液相的一种物理萃取流程。
在对固相萃取进行试用期间,固相对于各种分离物的吸附能力远大于溶剂的吸附能力。
在溶液样品流过吸附剂床过程中,相关分离物充分的浓缩在其表面,而剩下的溶液则通过吸附床,利用只对分离物进行吸附的吸附剂进行使用,可以较好的提高分离物的浓度,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干扰杂质进行吸附,之后在对合理的溶液进行使用,对被测物质进行洗脱。
图一固相萃取食品检测设备二、常见固相萃取柱(一)硅胶基质固相萃取柱硅胶基质主要由封端、未封端、sax、SiO2、羧基、PRS等组合而成,其都是对高质量、高纯度的硅胶进行使用,并通过相关的表面处理技术进行加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硅胶表面的活性,也极大的降低了极性分离物不能被吸附以及脱尾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相关样品的回收率。
(二)高分子基质固相萃取高分子基质固相萃取主要使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AX、HXN、聚苯乙烯等为主要填充料,以聚苯乙烯、二乙烯苯为基质的固相萃取,具有极高的纯度等明显的特征。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食品中7种合成着色剂马桂娟;汤丽华;朱捷;马雪梅【摘要】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7种合成着色剂(柠檬黄、苋菜红、日落黄、胭脂红、诱惑红、亮蓝、赤藓红).样品经无水乙醇:氨水:水(7:2:1)提取后,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后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分离,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1.0~50.0 mg/L范围内,各合成着色剂的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在0.99997~0.99999,各目标化合物回收率84.3%~100.1%,相对标准偏差(RSD)0.86%~3.56%.该方法简单、快捷、满足检测要求,可用于快速测定各类食品中7种合成着色剂的含量.【期刊名称】《食品安全导刊》【年(卷),期】2017(000)036【总页数】2页(P53-54)【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合成着色剂;快速【作者】马桂娟;汤丽华;朱捷;马雪梅【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检测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检测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检测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检测中心【正文语种】中文食用合成着色剂以改善食品色泽,刺激人们的感官,增加食欲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是现代食品工业中装点食品的重要添加剂[1]。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人工合成色素多含有苯环、萘等化学合成物质,长期食用会对人体细胞结构产生损害[2]。
合成着色剂的使用范围和限量在世界各国都有严格的规定。
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须严格控制合成着色剂的添加和使用。
本文采用固相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仪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起一套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测定不同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果蔬汁饮料、火腿肠、枸杞果糕,均为市售;柠檬黄GBW(E)100001a、苋菜红GBW(E)100002、日落黄GBW(E):100003a、胭脂红GBW(E)100004a、亮蓝GBW(E)100005a、诱惑红GBW(E)1001647、赤藓红GBW(E)100163,均购自国家标准物质中心;甲醇、无水乙醇,均购自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色谱纯;氨水,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乙酸铵、柠檬酸,均购自德国SIGMA公司,纯度大于98%;固相萃取柱Cleant PWAX-SPE,购自博纳艾杰尔科技公司。
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检测前处理中的应用进展固相萃取技术是一种将待检物质从复杂样品基质中富集、净化的前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中。
它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反应时间短、分离效果好等优点,能够有效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降低背景干扰,保证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本文将重点介绍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检测前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固相萃取技术主要包括固相萃取柱、固相萃取膜和固相微萃取技术。
固相萃取柱是最常用的固相萃取技术,其原理是将待检物质从样品基质中吸附到固相材料上,并用适宜的溶剂洗脱。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糖类、酚类、环境污染物等的分离富集,有助于减少样品基质对仪器的干扰。
固相萃取膜是一种将待检物质从样品中通过膜分离的技术,其特点是操作简便、分离速度快。
固相萃取膜可用于提取食品中的香料成分、酚类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近年来,固相萃取膜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加,例如在果蔬中农药残留的检测中,通过固相萃取膜的应用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固相微萃取技术是将固相材料制成微型装置,用于微量样品中待检物质的富集。
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富集效果好、样品消耗少。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如食品中的风味物质、残留溶剂、挥发性食品添加剂等。
固相微萃取技术可以提高食品检测的灵敏度,并能够从微量样品中提取更加准确的数据。
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进展不仅局限于单一分析方法的发展,还包括了多种技术的结合应用。
固相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在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污染物检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种结合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分析出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检测前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
通过不同类型的固相萃取技术和其他分析方法的结合,可以更加准确地测定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效率和可靠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相信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检测前处理中的应用进展一、固相萃取技术概述固相萃取技术是一种基于化学吸附和脱附原理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其主要原理是在固相吸附剂上吸附目标物质,然后将干净的溶剂或溶液用于脱附目标物质,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富集和提取。
固相萃取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高效、选择性好、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食品检测前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主要包括萃取柱、固相萃取膜、固相微萃取等形式。
二、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检测前处理中的应用1. 农药残留检测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将样品中的农药残留物质富集到固相萃取柱上,在适当的条件下再脱附出来,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减少干扰物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固相萃取技术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检测的限量标准,提高检测效率。
2. 食品添加剂检测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固相萃取技术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利用固相萃取技术可以对食品中的防腐剂、色素、甜味剂等添加剂进行富集提取,从而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3. 食品中毒素检测固相萃取技术对食品中毒素的检测具有很高的适用性。
通过固相萃取技术可以将食品中的毒素富集提取出来,避免了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过程。
在安全性和准确性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2. 缩短分析时间固相萃取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可以有效地缩短食品检测前处理的分析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 降低检测成本相对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固相萃取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易于自动化和成本低等优势,可以大大降低检测的成本。
4.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固相萃取技术使用的溶剂量少,不会产生大量有害废弃物,对环境影响小。
四、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检测前处理中的发展趋势未来,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检测前处理中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固相萃取技术的自动化程度将会更高,操作更简便,准确性更高。
固相萃取技术也将更多地结合其他技术,如色谱技术、质谱技术等,构建更完善的检测体系。
对新型固相吸附剂的研究也将会推动固相萃取技术的发展,提高其适用性和选择性。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摘要:食品中合成着色剂高效液相色谱的测定。
方法采用c18(10?%em,4.6mm??50mm)不锈钢色谱柱,流动相为乙酸铵+甲醇,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设为23℃,进样量20?%el。
本检测方法对gb/t5009.35-2003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进一步细化,使用着色剂小柱代替gb/t5009.35-2003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中色素提取,检测时间缩短,检测结果精确度提高,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
关键词:食品合成着色剂1、前言食品中合成着色剂是一种已知的有害物质,其随食物被摄入人体内后,很快被肠道吸收。
由于着色剂在人体中具有累积作用,长期过量摄入直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健康危害更为严重,孩子的肝脏解毒和代谢功能都比较脆弱,如果摄入过多的人工合成色素,会加重肝脏及胃肠道的负担,干扰体内正常的代谢反应,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2、原理样品经水溶解,通过活化的着色剂小柱吸附色素,用洗脱试剂洗脱,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3、试验部分3.1所用试剂3.1.1水:符合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要求3.1.2 甲醇:色谱纯。
3.1.3 氨水:分析纯3.1.4乙酸铵溶液(0.02mol/l):称取1.54g乙酸铵加水至1000ml 溶解,经0.45?%em滤膜过滤3.1.5标准品: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苋菜红、亮蓝3.1.6氨化甲醇5%:95ml甲醇加5ml氨水3.2仪器与设备3.2.1高效液相色谱仪3.2.2色谱工作站3.2.3紫外检测器3.2.4 c18(10?%em,4.6mm??50mm)不锈钢色谱柱3.2.5固相萃取装置3.2.6着色剂小柱3.2.7氮吹仪3.2.8漩涡混合器3.2.9高速离心机3.3方法3.3.1合成着色剂标准溶液浓度的配制准确称取标准品着色剂各100mg,置于100 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该贮备液浓度1mg/ml。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检测前的预处理方法分析摘要:合成着色剂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和加工,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
合成着色剂的性质和种类繁多,差异较大,增加了食品检验检测的难度。
检验人员有必要掌握各种前处理技术,以便更好地检测合成着色剂的成分和含量。
为了使食品的颜色效果更好,控制食品的经济成本,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使用合成着色剂。
根据合成着色剂的研究,过量的合成着色剂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人体健康。
鉴于此,本文对食品中合成着色剂检测前的预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检测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检验;合成着色剂;加工工艺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感官品质,其中色、香、味、形是食品感官的重要指标。
色泽度的提高不仅能增加人的食欲,还能刺激人的胃液分泌,更好地促进食物的消化效果。
企业通常使用添加剂来改善食品颜色,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合成着色剂是食品加工中常见的添加剂。
近年来,滥用添加剂的事件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
合成着色剂的检验成为检查食品添加剂滥用的主要有效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合成着色剂检验前的预处理技术。
1食品合成着色剂的残留分析着色剂主要用于改善食品的色泽,在生产完成后长时间保持食品诱人的色泽,吸引消费者,促使其产生购买欲望。
食物的颜色是人们判断食物质量的重要标准。
为了增强食品的吸引力,食品企业按比例添加着色剂。
在食品检测过程中,通常选择样品进行预处理,用于检测着色剂[1]。
检测前的主要处理工作是去除杂质,保留目标成分,避免杂质对检测样品的污染,也避免杂质对检测设备的污染和对合成着色剂残留检测结果的影响。
2食品合成着色剂的检测方法研究表明,合成着色剂不能为人体提供营养,如果过度使用,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
着色剂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加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会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带入食品中,增加了合成着色剂对人体的危害。
鉴于此,xx 开始对合成着色剂的添加进行严格管理,并倡导对大部分合成着色剂采取有限或禁止的管理方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