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时间定额和提高生产率的工艺途径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602.50 KB
- 文档页数:27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与作用《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课。
课程归纳总结机械制造工艺的有关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工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其作用为培养高素质机制专业人才从事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机械装配工艺设计等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实用技能。
三、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有关工艺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工艺等制造技术问题的能力及自学工艺理论和新工艺、新技术的能力。
(一)知识目标1)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的有关理论和方法;2)掌握保证零件加工质量有关理论和方法;3)理解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4)掌握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方法;5)了解现代制造技术。
(二)职业技术能力目标1)能制定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2)分析影响零件加工精度的有关因素,提出相应措施保证零件加工精度;五、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注明:●代表重点★代表难点)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工艺尺寸链 24学时[主要内容]1. 基本概念●2. 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3.确定毛坯●4.定位基准的选择●5.工艺路线的拟定●6. 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7. 时间定额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途径8. 工艺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9. 工艺尺寸链[教学要求]:1. 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基本概念,掌握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内容、步骤;2. 会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好坏,掌握零件毛坯的选择方法;3. 掌握工艺规程制定中的主要问题和内容确定;4. 理解工艺尺寸链的概念,掌握工艺尺寸链极值法解算公式并能应用其解决常见工艺尺寸链的问题;5. 了解机械加工生产率和经济性的基本知识。
(二)机械加工精度 8学时[主要内容]1. 基本概念●2.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3. 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4. 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5. 工艺系统的残余应力引起的加工误差★6.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7. 提高和保证加工精度的方法和途径[教学要求]:1. 理解精度、误差、工艺系统及原始误差的概念;2. 掌握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3. 掌握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4. 掌握工艺系统的热源及工艺系统热变形的影响;5. 理解工件残余内应力的概念及产生过程和消除方法;6. 了解提高加工精度的主要途径,能够对实例进行加工误差分析。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情况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是我校机械加工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课程研究的对象是贯穿于零件加工和产品装配两个阶段的机械产品制造工艺。
课程包含的知识和涉及的范围很广,需要多门学科的支持,同时又和生产实际紧密联系。
课程的重点是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分析和研究,即对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整个机械加工工艺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了解研究产品质量的因素,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的工艺措施。
课程指导思想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高效生产率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课程内容
三、学时分配(总计96学时)
四、项目知识点
五、项目重点及难点
六、基本要求
七、任务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机械产品的加工制造以及装配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工艺分析、夹具设计、装配技术与检测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了解机械制造中的新工艺、新技术及发展动向等。
从而为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八、参考教材
《机械制造工艺学》朱焕池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第二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高级技工学校机械类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国劳动出版社。
工艺路线的概念应该扩展到管理过程,像生产作业那样,制定规范的作业流程、明确每项活动的时间定额和费用、每项活动涉及的工作中心等。
工艺路线是一种关联工作中心、提前期和物料消耗定额等基础数据的重要基础数据,是实施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性质上来讲,工艺路线是指导制造单位按照规定的作业流程完成生产任务手段。
在MRP中,可以根据产品、部件、零件的完工日期、工艺路线和工序提前期,计算部件、零件和物料的开工日期,以及子项的完工日期。
在CRP中,可以基于工序和工艺路线计算工作中心的负荷(消耗的工时)。
因此,工艺路线也是计算工作中心能力需求的基础。
根据在每一道工序采集到的实际完成数据,企业管理人员可以了解和监视生产进度完成情况。
工艺路线提供的计算加工成本的标准工时数据,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和依据。
工艺路线如果没有与具体的物料加工关联,则这种工艺路线就是标准的工艺路线。
一般情况下,工艺路线是与具体的物料加工关联在一起的,这时才能有准确的提前期数据。
因此,工艺路线数据包括了加工的物料数据。
例如,空调器中的蒸发器、冷凝器部件的标准装配工艺路线的工序包括串U型管、胀管、折弯、清洗、封管、气密测试、整理和包装入库等。
U型管的加工顺序是:下料、弯管、切管、收管口和打毛刺等。
工艺路线数据主要包括工艺路线编码、工艺路线名称、工艺路线类型、制造单位、物料编码、物料名称、工序编码、工序名称、加工中心编码、是否外协、时间单位、准备时间、加工时间、移动时间、等待时间、固定机时、变动机时、固定人时、变动人时、替换工作中编码、生效日期、失效日期和检验标志等。
编写工艺路线的过程包括确定原材料、毛坯;基于产品设计资料,查阅企业库存材料标准目录;依据工艺要求确定原材料、毛坯的规格和型号;确定加工、装配顺序即确定工序;根据企业现有的条件和将来可能有的条件、类似的工件、标准的工艺路线和类似的工艺路线以及经验,确定加工和装配的顺序;选定工作中心,根据企业现有的能力和将来可能有的条件;基于尺寸和精度的要求,确定各个作业的额定工时等。
2017年最全《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名词解释:1生产过程:将原材料(或半成品)转变成品的全过程称为生产过程2工艺过程: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等,使其成为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3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4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内容,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于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5工步: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一个工步。
6走刀:刀具对工件每切削一次就称为一次走刀7生产纲领:机器产品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该产品的生产纲领8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9六点定位原理:采用6个按照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实现完全定位,称之为六点定位原理。
10工件的实际定位:在实际定位中,通常用接触面积很小的支撑钉作为约束点。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称为完全定位。
1、不完全定位:工件的自由度没有完全被限制,仅限制了1~5个自由度。
过定位:工件定位时,一个自由度同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约束点所限制,称为过定位。
12欠定位:在加工时根据被加工面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要求,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即约束点不足,这样的情况称为欠定位13基准: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元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14定位基准:在加工时用于工件定位的基准。
可分为粗基准和精基准.15设计基准:设计者在设计零件时,根据零件在装配结构中的装配关系和零件本身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确定标注尺寸的起始位置,这些起始位置可以是点、线、或面,称之为设计基准、16测量基准:工件测量时所用的基准。
机械加工技术(一)(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思考题解答)第一章机械加工概念1、何谓机械加工?它分为哪两大类?(P3)答:机械加工时改变加工件尺寸和形状的一种加工。
机械加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采用经过铸造、锻造和焊接等热加工方法所制造的毛坯,它的尺寸和形状不准确,表面粗糙;另一类是加压于工件的表面使之改变尺寸和形状,以制造出符合质量要求额零件。
2、什么是机械产品生产过程?它包括哪些内容?答:机械产品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到该机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
它包括生产的准备工作、毛坯的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检验与试验、油漆和包装等过程的内容。
3、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答: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指对工件采用各种加工方法直接改变工件的尺寸、形状、表面质量及力学性能,使之成为机械产品中的合格零件的全部的劳动过程。
4、什么是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答:①、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②、安装是指工件(或装配单元)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③、工位是指在加工中,为了减少安装次数,往往采用回转夹具,回转工作台或移动夹具,使工件在一次安装中先后处于不同的位置,此时每个位置所完成的那部分加工.④、工步是指在加工表面(或装配时的连接表面)和加工(或装配)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5、何谓生产纲领?它应如何计算?答:产品的生产纲领是指包括备品和废品在内的该产品的年产量。
产品的生产纲领可按下列式计算:N=Qn(1+α+β)式中:N--—-零件的生产纲领,件/年;Q—-——产品的年产量,台/年;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台α-——-备品百分率;β--——废品百分率。
6、何谓生产类型,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答:生产类型是指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生产专门化程度的分类,一般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类型。
不同的生产类型零件零件的加工工艺特点有很大不同,其分类与特点如下:①、单件生产:产品对象经常变换;一般使用通用设备或工具,以机群式布置;常采用通用夹具、刀具和标准量具;零件的互换性差;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探究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有效途径摘要:回顾人类发展史,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和手段不断增强,生产力发生飞跃,缔造出缤纷的世界,物质得到极大丰富,加强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有效途径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摘要:机械加工;提高生产率;有效措施;基本时间;辅助时间中图分类号:u227.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引言回顾人类发展史,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和手段不断增强,生产力发生飞跃,缔造出缤纷的世界,物质得到极大丰富,加强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有效途径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或者指用于生产单件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提高生产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
这就要求机械制造企业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充分发动全体员工,统一规划,并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和工作条件,以促进生产率水平的提高。
可以说,提高生产率不仅是工艺理念的更新,也是管理理念的提升。
1 机械加工生产率概述提高生产率,实质上就是降耗节能,也就是减少固定零件单件的时间定额。
在机械加工中,时间定额就是指为完成单件产品所应消耗的时间,而完成工件一个工序的时间定额就是单件时间定额。
单件时间主要包括基本时间、辅助时间、工作地点服务时间、休息和自然需要时间等。
其一,对机械加工来说,基本时间就是从工件上切去多余金属层所消耗的时间,基本时间在单件时间中所占比例很大;其二,辅助时间是指在这个工序中为完成基本工艺所需要做的辅助工作而消耗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辅助工作包含操作机床、测量工件尺寸、试切、安装工件、卸下工件等;其三,工作地点服务时间是指工人在工作班内照管工作地点及保持正常工作状态所消耗的时间;其四,休息和自然需要时间是指为了保障工人健康和安全,在工作班内所规定的必须的休息时间和自然需要时间。
2 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措施2.1 缩短单件工时2.1.1 有效减少基本时间在大规模的机械加工生产中,由于单件时间中的基本时间所占工作时间的比重较大,所以要达到提高生产率的根本目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缩短基本时间。
时间定额和提高生产率的工艺途径一、时间定额1、时间定额的概念时间定额: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需要的时间。
它是安排作业计划、进行成本核算、确定设备数量、人员编制以及规划生产面积的重要根据。
因此,时间定额是工艺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时间定额的组成(1)基本时间 基t ――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以及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的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
对于切削加工来说,基本时间是切去金属所消耗的机动时间。
机动时间可通过计算的方法来确定。
不同的加工面,不同的刀具或者不同的加工方式、方法,其计算公式不完全一样。
但计算公式中一般都包括切入、切削加工和切出时间。
例如图4-33所示车削加工,其计算公式为:i fnl l l t 21++=基 式中 Pa Z i = Dv n π1000= l ――加工长度(mm );1l ――刀具的切入长度(mm ); 2l ――刀具的切出长度(mm ); i ――进给次数;Z ――加工余量(mm );a――背吃刀量(mm);图4—33 切削基本时间组成图Pf――进给量(mm/r);n――机床主轴转速(r/min);v――切削速度(m/min);D――加工直径(mm);各种不同情况下机动时间的计算公式可参考有关手册,针对具体情况予以确定。
t――为实现工艺过程而必须进行的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2)辅助时间辅时间。
这里所说的辅助动作包括:装、卸工件,开动和停止机床,改变切削用量,测量工件尺寸以及进刀和退刀动作等。
若这些动作是由数控系统控制机床自动完成,则辅助时间可与基本时间一起,通过程序的运行精确得到。
若这些动作是由人工操作完成,辅助时间确定的方法有两种:在大批生产中,可先将各种辅助动作分解,然后查表确定各分解动作所消耗的时间,并进行累加。
在中小批生产中,可按基本时间的百分比进行估算,并在实际中修改百分比,使之趋之合理。
上述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的总和称为操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