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第七章 呼吸生理
- 格式:ppt
- 大小:3.93 MB
- 文档页数:70
生理学呼吸呼吸生理呼吸调节(二)引言:呼吸是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之一,调节呼吸对维持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呼吸的生理学特点以及呼吸调节的相关机制。
正文:1. 呼吸的生理学特点a. 呼吸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气体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氧气的摄取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b. 呼吸频率和深度的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可以根据体内代谢需求进行调节,以保持适当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
c. 呼吸肌肉的参与:呼吸依赖于肺部和呼吸肌肉的协同工作,包括膈肌和肋间肌肉的收缩和放松。
2. 呼吸调节的中枢a. 呼吸中枢的位置: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包括延髓和桥脑,负责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b. 中枢的感受器:中枢感受器对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监测,通过负反馈机制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c. 中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机制:呼吸中枢可以对其他感官刺激,如嗅觉、视觉和听觉刺激做出反应,调节呼吸的模式。
3. 呼吸调节的外周控制a. 化学感受器:位于大脑基底动脉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对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进行监测,并向呼吸中枢发送信号。
b. 肌肉和关节感受器:肌肉和关节感受器通过监测身体运动的程度和强度,调节呼吸的深度和频率。
c. 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对体温的改变做出反应,调节呼吸以维持体温平衡。
4. 呼吸调节的突触递质a. 突触递质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突触递质对呼吸调节起重要作用,如突触递质GABA和谷氨酸的释放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b. 突触递质的调节机制:突触递质通过调节呼吸中枢细胞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影响呼吸的过程和模式。
5. 呼吸障碍和治疗a. 呼吸控制失调:呼吸中枢或外周调节机制的损害可能导致呼吸障碍,如中枢性呼吸中止和呼吸节律紊乱。
b. 呼吸治疗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呼吸障碍,可以采取不同的呼吸治疗方法,如辅助通气和呼吸肌训练。
总结:呼吸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中枢和外周调节机制的控制。
对于呼吸的深入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呼吸的生理学特点以及相应的调节机制,进而为呼吸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呼吸生理学目录•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呼吸过程及调控•气体交换与运输•呼吸功能与代谢•呼吸运动的调节与适应•呼吸运动的异常与疾病01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鼻、咽、喉,具有温暖、湿润和过滤空气的作用,同时作为发音器官。
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呼吸道黏膜包括气管、支气管及其分支,主要功能是传导气流,为气体交换提供通道。
覆盖呼吸道内壁,具有分泌黏液、免疫防御等功能。
030201呼吸道结构与功能肺的基本功能单位,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肺泡薄而富有弹性,有利于肺泡的扩张和缩小,实现肺通气。
肺泡壁位于肺泡之间的结缔组织,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对维持肺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肺间质肺的结构与功能胸廓与呼吸肌胸廓由胸椎、肋骨、胸骨和肋间肌等构成,为呼吸运动提供空间。
呼吸肌主要包括肋间肌和膈肌,通过收缩和舒张驱动胸廓运动,实现肺通气。
辅助呼吸肌包括胸锁乳突肌、斜角肌等,在深呼吸或呼吸困难时协助呼吸肌完成呼吸运动。
02呼吸过程及调控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肺内压降低,空气被吸入肺内。
吸气过程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内压升高,肺内气体被呼出。
呼气过程包括颈部肌、胸部肌和腹部肌,它们协助完成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的辅助肌呼吸运动的过程呼吸中枢的调控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维持呼吸运动的正常进行。
其中,化学感受器和外周感受器对呼吸中枢的调控起重要作用。
呼吸中枢的位置位于延髓和脑桥,是控制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
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中枢通过神经元网络产生节律性活动,控制吸气和呼气的交替进行。
呼吸中枢与调控呼吸节律与深度呼吸节律的生理意义保证机体获得足够的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维持内环境稳定。
呼吸深度的调节通过改变潮气量来调节呼吸深度。
潮气量的大小取决于膈肌和肋间外肌的收缩程度以及胸廓的弹性回缩力。
呼吸频率与深度的关系在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较慢,潮气量较大;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呼吸频率加快,潮气量减小。
《生理学》课件教案呼吸教案:《生理学》课件教案呼吸一、教学内容1.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肺;2. 呼吸功能:气体交换、呼吸作用;3. 呼吸过程:吸气、呼气、呼吸节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 掌握呼吸过程及呼吸节奏;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呼吸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呼吸过程的详细理解,呼吸节奏的调节机制;2. 教学重点:呼吸系统的组成,气体交换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模型、挂图;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人体生理学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 讲解:利用课件、模型、挂图等教具,详细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呼吸过程;3.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呼吸动作,解释呼吸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 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呼吸现象;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呼吸系统1. 组成:呼吸道、肺2. 功能:气体交换、呼吸作用3. 呼吸过程:a. 吸气: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b. 呼气: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体外4. 呼吸节奏:由呼吸中枢调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画出呼吸过程的示意图,并标注各步骤;(3)分析生活中一个呼吸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2. 答案:(1)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肺;功能:气体交换、呼吸作用;(2)呼吸过程示意图见板书设计;(3)生活中呼吸现象:跑步时呼吸加快,这是因为运动需氧量增加,为了满足身体需求,呼吸系统会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呼吸过程,但在呼吸节奏的讲解上稍显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肺;2. 呼吸功能:气体交换、呼吸作用;3. 呼吸过程:吸气、呼气、呼吸节奏。
【讲义】第七章呼吸(下)精品课程——生理学【讲义】第七章呼吸(下)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一。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肺泡血液组织O2 →溶解的O2→结合的O2→溶解的O2 →→ O2 CO2 ←溶解的CO2 ←结合的CO2 ←溶解的CO2 ← CO2二。
氧的运输血液中O2 形式:1.5%为物理溶解,98.5%为化学结合。
氧的结合形式: 氧合血红蛋白(HbO2) (hemoglobin)血红蛋白(Hb)结构: 由一个珠蛋白和四个血红素组成。
一个血红素由4 个吡咯环组成,中心为一个Fe2+。
珠蛋白由四条多肽链组成,每条多肽链与1 个血红素相连。
Hb 与氧结合的特征:1.反应快,可逆,不需酶催化,受PO2 影响。
2.是氧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
Fe2+与O2 结合后仍为二价铁。
3.1 分子Hb 可结合4 分子O2.1gHb 可结合1.34-1.39ml 的O2.氧容量:100ml 血液中Hb 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
15g × 1.34 = 20.1ml(100ml 血液)氧含量:100ml 血液中Hb 实际结合的氧量。
氧饱和度: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如15/20 = 75%HbO2 呈鲜红色,去氧Hb(HHb)呈紫蓝色。
HHb 5g/100ml,出现紫绀。
4.Hb 与O2 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 形,与Hb 的变构效应有关。
Hb 两种构型:紧密型(T 型),即去氧Hb.疏松型(R 型),即氧和Hb.Hb 的一个亚单位与O2 结合后,由于变构效应,其他亚单位更易与O2 结合;HbO2 的一个亚单位释放出O2 后,其他亚单位更易释放O2。
因此,Hb 氧离曲线呈S 型。
(三)氧离曲线是表示PO2 与Hb 氧结合量或Hb 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它既表示不同PO2 下O2 与Hb 的分离情况,也表示O2 与Hb 的结合。
特点及功能意义:1.氧离曲线的上段: 60 - 100 mmHg 段特点: 曲线平坦, PO2 的变化对Hb 影响不大。
运动生理学第七章呼吸与运动知识点总结呼吸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运动则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呼吸与运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本文将从呼吸和运动的角度出发,总结运动生理学第七章呼吸与运动的知识点。
一、呼吸与运动的关系呼吸与运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运动过程中,肌肉需要大量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来提供能量,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乳酸等代谢产物。
呼吸系统通过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为肌肉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清除代谢产物,从而维持肌肉的正常代谢和运动能力。
二、呼吸与运动的生理变化1. 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变化在运动过程中,呼吸频率和深度会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肌肉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来提供能量,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氧气来清除代谢产物。
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增加可以提高肺部的通气量和氧气摄取量,从而满足肌肉的需要。
2. 肺活量和肺顶容量的变化在长期的有氧运动训练中,肺活量和肺顶容量会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肺部的弹性和肌肉的耐力,从而增加肺部的容量和肌肉的氧气利用效率。
肺活量和肺顶容量的增加可以提高肺部的通气量和氧气摄取量,从而提高运动能力和耐力。
3. 呼吸肌肉的变化在长期的有氧运动训练中,呼吸肌肉会逐渐增强。
这是因为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呼吸肌肉的耐力和力量,从而增加呼吸肌肉的收缩力和肺部的通气量。
呼吸肌肉的增强可以提高肺部的通气量和氧气摄取量,从而提高运动能力和耐力。
三、呼吸与运动的注意事项1. 呼吸要均匀有节奏在运动过程中,呼吸要均匀有节奏,不要过于急促或过于缓慢。
过于急促的呼吸会导致肺部通气不足,过于缓慢的呼吸会导致肺部通气过度,从而影响运动效果和健康。
2. 呼吸要深入肺部在运动过程中,呼吸要深入肺部,使氧气充分进入肺泡,从而提高氧气摄取量。
同时,深入肺部的呼吸也可以帮助清除代谢产物,减轻肌肉疲劳。
3. 呼吸要配合运动节奏在运动过程中,呼吸要配合运动节奏,呼气和吸气的时间要与运动的动作相协调。
生理学课件呼吸(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科学教材中的生物与环境章节,具体涉及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呼吸作用的定义、作用以及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作用,知道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2. 让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过程,包括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呼吸作用的定义、作用以及过程。
难点:呼吸作用过程中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的具体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呼吸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关于动物呼吸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呼吸作用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呼吸作用的定义、作用以及过程。
3. 实验观察: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呼吸模型,直观地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一些关于呼吸作用的练习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呼吸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保持呼吸健康。
六、板书设计板书呼吸作用板书内容:定义:生物的基本特征作用:提供能量,维持生命活动过程:氧气的吸入,二氧化碳的排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呼吸作用的定义是什么?(2)呼吸作用的作用是什么?(3)呼吸作用的过程是怎样的?2. 答案:(1)呼吸作用的定义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2)呼吸作用的作用是提供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3)呼吸作用的过程包括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引入、实验观察、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呼吸作用的定义、作用以及过程。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呼吸作用过程中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的具体机制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仍有一定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可以通过更多实验和实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呼吸生理学说起呼吸,那可是咱们生命中最寻常不过,却又至关重要的事儿了。
你想啊,每天咱们醒来,第一件事儿不就是深吸一口气,感觉整个世界都鲜活了起来吗?这呼吸啊,就像是身体的发动机,不停歇地为我们输送着生命的能量。
咱们先说说这呼吸的“硬件”——肺。
想象一下,肺就像是一对儿超级大号的海绵,软绵绵的,但吸起气来可不含糊。
每次咱们吸气,这海绵就鼓起来,把外面的新鲜空气“请”进来;呼气呢,它就瘪下去,把废气“送”出去。
这一进一出,就像是自然界的循环,生生不息,让咱们的身体充满了活力。
说到呼吸的感觉,那可真是千变万化,得看你当时的心情和状态。
有时候,你心情大好,感觉呼吸都变得轻快起来,就像是春风拂面,温柔又惬意。
有时候,你累得不行,呼吸就变得沉重,像是背负着千斤重担,每一下都费力得很。
但不管咋样,呼吸总是默默地陪伴着我们,不离不弃。
你知道吗?呼吸还是个“情绪调节器”呢!当你感到紧张或者焦虑的时候,试着深深地吸一口气,再慢慢地呼出来,反复几次,你会发现心情竟然神奇地平静了下来。
这就像是给心灵做了一个SPA,让所有的烦恼都随着呼出的气体飘散了。
当然啦,呼吸也有它的“小脾气”。
如果你总是熬夜、抽烟、不注意锻炼身体,那么你的呼吸就会变得不那么顺畅了。
这时候啊,你就会觉得胸闷、气短,整个人都不好了。
所以啊,咱们得好好照顾自己的呼吸,就像照顾一位老朋友一样,让它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最后啊,我想说,呼吸真的是一件非常神奇而又美好的事情。
它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律动,能够与世界保持连接。
所以,不妨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静静地感受每一次呼吸的起伏变化吧!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和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