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十一口炎的诊断与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6
口腔炎症状及治疗方法口腔炎是指口腔黏膜发生炎症的疾病。
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损伤、过敏反应等。
口腔炎症状的轻重程度和类型取决于炎症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口腔炎的常见症状包括口腔黏膜红肿、疼痛、灼热感、溃疡、出血、口臭和口干等。
患者可能会感到食物摄入困难和口腔不适。
以下是口腔炎的常见类型及其症状:1. 口腔溃疡:表现为黏膜溃疡,通常是圆形或椭圆形的白色或黄色溃疡,周围有红色边缘。
溃疡疼痛明显,可能影响食欲和口腔卫生。
2. 牙龈炎:牙龈发红、肿胀、出血和疼痛。
可能会引起牙龈退缩和牙齿松动。
3. 龈下炎:进一步发展为龈下炎的牙龈炎症状加重。
龈下炎会导致牙龈组织和骨质损害,牙周围的脓肿形成。
4. 口腔鹰嘴豆:鹰嘴豆是一种病毒感染,通常会导致婴儿和小孩的口腔黏膜发生红斑、溃疡和水疱。
可能伴有发热和不适。
治疗口腔炎的方法视炎症的原因和严重程度而定。
下面是常见的口腔炎症的治疗方法:1. 口腔卫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预防和治疗口腔炎的关键。
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使用漱口水可以帮助清除口腔中的细菌和食物残渣。
2. 温和而有效的漱口液:使用温和而有效的漱口液可以帮助减轻炎症症状。
一些常见的漱口液成分包括氯己定、氯己定羟乙基纤维素、丙氨酸钴盐等。
3. 药物治疗:口腔炎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来缓解炎症症状。
例如,使用非处方药物如漱口液、含有苯扎氯铵成分的喷雾等来减轻疼痛和抑制细菌的生长。
对于较严重的炎症,医生可能会开出处方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
4. 局部治疗:对于口腔炎,局部治疗可以直接作用于口腔黏膜。
例如,使用含有类固醇成分的软膏可以减轻炎症和疼痛。
5. 病因治疗:对于炎症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是消除口腔炎的重要方法。
根据不同的原因,可能需要进行特定的治疗措施。
例如,如果口腔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以使用抗生素来治疗。
除了治疗方法,预防口腔炎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预防口腔炎的方法:1. 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使用漱口水可以帮助预防口腔炎的发生。
姓名米计爱性别女年龄49 岁科室内病室床号病案号入院记录姓名:米计爱性别:女性年龄:49岁民族:汉族婚姻状况:已婚出生地:石口乡黄崖村职业:农民入院记录:2014年7月8日记录日期:2014年7月8日陈述者:患者本人主诉:反复口腔溃疡半年多现病史: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口腔内出现散在溃疡,针尖大小至黄豆粒大小,经门诊治疗,口服消炎药阿莫西林、清火栀麦片等,口疮稍有减轻,但没有明显减轻,于又经另一门诊治疗,又口服中药十多剂,同时口服头孢类消炎药,口疮稍有减轻,随后又依然如故,期间因颜面部起了很多痤疮,在中阳县某门诊治疗,口服一月多中西药物,面部痤疮好转,但口疮时好时坏,未有明显好转,于今日就诊我院,门诊以‘口疮’收入院,入院以来,精神状态差,饮食少,睡眠一般,二便正常。
既往史:平素体健,无伤寒、结核等病史,无结核病接触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外伤及手术史,但有因不明原因疾病而经常使用抗生素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长期居住史。
结婚史:已婚家族史:否认家族中有遗传性病史。
姓名米计爱性别女年龄49 岁科室内病室床号病案号体格检查体温:36.2℃呼吸:18次/分脉搏:76次/分血压:110/70mmHg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精神疲乏,神志清晰。
皮肤、粘膜:无水肿、黄疸出血及皮疹。
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部:头颅大小正常,头发色黑,有光泽。
眼:眼结膜充血,巩膜无黄染。
耳:听力尚佳,耳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
鼻:通畅,无分泌物,鼻窦无压痛。
口腔:唇色发干,牙龈无肿胀、出血,伸舌居中,口腔粘膜无出血点,但有散在溃疡面,约1×2毫米大小,舌面亦有散在溃疡面,约1×1毫米大小。
咽喉部充血不明显,扁桃体无肿大,无充血。
颈部:无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
胸部:胸廓对称,无畸形。
肺部视诊:肋间隙无增宽及变窄。
呼吸运动两侧对称。
触诊:语颤无增强或减弱,无摩擦感。
口炎口炎是口腔粘膜的炎症,可波及颊粘膜、舌、齿龊、上腭等处。
在小儿时期较多见,尤其是婴幼儿,可单纯发病也可继发于腹泻、营养不良、急性感染、久病体弱等全身性疾病时。
引起口炎的主要有细菌、病毒及真菌,因受伤感染或全身抵抗力下降而诱发。
病因病理西医学认为,细菌感染性口炎常以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
这些细菌在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机体抵抗力低下状况下,若口腔不洁,则致细菌大量繁殖,从而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损伤。
初起时口腔黏膜充血水肿,随后发生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上有较厚的纤维素性炎症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假膜。
疱疹性口炎的致病原是工型单纯疱疹病毒。
局部皮肤出现红疹,并迅速出现渗出而形成水泡。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多为外感邪毒,或食伤,素体蕴热及阴虚等。
风热外感,引动心脾两经内热,蒸于口舌黏膜而发为口疮。
食伤于脾胃,则致心脾积热,火热上灼口舌;或复感受外邪,熏灼口腔,皆可致疱疹、溃疡发生。
如若素体阴虚,阴液亏耗,水不制火,虚火上炎,热熏口腔亦可发为口疮。
本病属急性者易治,若溃疡反复发作,正气亏虚者病程迁延而难治。
诊断与鉴别(一)诊断1.病史细菌性口腔炎起病前常有急性感染史;疱疹性口腔炎可有本病接触史。
2.临床表现见上述临床表现部分。
3.血常规检查细菌性口腔炎白细胞总数升高;疱疹性口腔炎白细胞数多正常。
4.组织病理检查取水泡底部组织染色,可见到多核巨细胞,细胞核内有嗜伊红病毒颗粒,电镜下观察,能见到六角形单纯疱疹病毒仅次于细胞核中央。
(二)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由柯萨奇A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相鉴别。
临床表现溃疡性口炎临床表现口腔各部位均可发生,常见于唇内、舌及颊粘膜等处,可蔓延到唇和咽喉部。
初起粘膜充血、水肿、可有疱疹,后发生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创面覆盖较厚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或黄色假膜,边界清楚,易于擦去,擦后遗留溢血的糜烂面,不久又重新出现假膜。
局部疼痛,淋巴结肿大。
拒食、烦躁、发热39℃~40℃。
入院记录姓名:米计爱性别:女性年龄:49岁民族:汉族婚姻状况:已婚出生地:石口乡黄崖村职业:农民入院记录:2014年7月8日记录日期:2014年7月8日陈述者:患者本人主诉:反复口腔溃疡半年多现病史: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口腔内出现散在溃疡,针尖大小至黄豆粒大小,经门诊治疗,口服消炎药阿莫西林、清火栀麦片等,口疮稍有减轻,但没有明显减轻,于又经另一门诊治疗,又口服中药十多剂,同时口服头孢类消炎药,口疮稍有减轻,随后又依然如故,期间因颜面部起了很多痤疮,在中阳县某门诊治疗,口服一月多中西药物,面部痤疮好转,但口疮时好时坏,未有明显好转,于今日就诊我院,门诊以‘口疮’收入院,入院以来,精神状态差,饮食少,睡眠一般,二便正常。
既往史:平素体健,无伤寒、结核等病史,无结核病接触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外伤及手术史,但有因不明原因疾病而经常使用抗生素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长期居住史。
结婚史:已婚家族史:否认家族中有遗传性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2℃呼吸:18次/分脉搏:76次/分血压:110/70mmHg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精神疲乏,神志清晰。
皮肤、粘膜:无水肿、黄疸出血及皮疹。
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部:头颅大小正常,头发色黑,有光泽。
眼:眼结膜充血,巩膜无黄染。
耳:听力尚佳,耳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
鼻:通畅,无分泌物,鼻窦无压痛。
口腔:唇色发干,牙龈无肿胀、出血,伸舌居中,口腔粘膜无出血点,但有散在溃疡面,约1×2毫米大小,舌面亦有散在溃疡面,约1×1毫米大小。
咽喉部充血不明显,扁桃体无肿大,无充血。
颈部:无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
胸部:胸廓对称,无畸形。
肺部视诊:肋间隙无增宽及变窄。
呼吸运动两侧对称。
触诊:语颤无增强或减弱,无摩擦感。
叩诊:两肺呈清音。
听诊: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
心脏视诊:心尖搏动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1厘米处。
一、口炎的诊疗与惯例治疗举措【实验内容】察看口炎患畜的主要症状,剖析原由,进行鉴识诊疗,同时进行治疗实验。
【实验目的要求】经过对病畜的临床检查,作出初步诊疗,同时进行治疗。
认识口炎的发病原由,掌握其主要症状,诊疗及防治举措,掌握牲畜口腔检查的重点、口腔黏膜的给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器械】体温计,听诊器,张口器【实验步骤】1.人工复制病例在实验进行的2天前,将实验牛的口腔黏膜用钢针划几道伤口(或用浓氨水)。
2.察看症状察看口炎患畜的主要症状,剖析原由。
3.诊疗依据病史及口腔黏膜炎症变化,做出初步诊疗,注意鉴识诊疗。
4.治疗治疗原则是除去病因.增强护理,净化口腔,收敛和消炎。
除去病因:停止锐器或物质的刺激。
增强护理:赐予病畜柔嫩而易消化的饲料,以保持其营养,草食动物可赐予营养丰富的青绿饲料,优良的青干草和麸皮粥。
关于不可以采食或咀嚼的动物,应实时补糖输液,或许经胃导管赐予流质食品。
净化口腔,消炎、收敛:应用张口器将病牛的口腔翻开,用1%食盐水或 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口腔;不停流涎时,则用1%明矾溶液或1%鞣酸溶液冲刷口腔。
溃疡性口炎,并肌肉注射核黄素和维生素C。
重剧口炎,除口腔的局部办理外,还应使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
5.口腔的冲刷【应用】主要用于口炎、舌及牙齿疾病的治疗,有时也用于洗出口腔的不洁物。
【准备】大动物于柱栏内站立保定,使病畜头手下垂的确固定。
中、小动物侧卧保定,使头部处于低位。
大动物用橡胶管连结漏斗或注射器连结橡胶管。
小动物可用吸管。
冲刷剂选择拥有杀菌、消毒、收敛等作用的药物。
一般常用自来水或收敛剂与低浓度防腐消毒药。
【方法】一手持橡胶管一端从吵嘴伸进口腔,并用手固定在吵嘴上,另一手将装冲洗药液的漏斗(小吊桶可挂在柱栏上)举起,药液即可流进口腔,连续冲刷。
也可用水管进行冲刷。
【注意事项】1.冲刷药液依据需要可略加温防备过凉。
12.插进口腔内的胶管,不宜过深,以防误咽或咬碎。
二、前胃缓和的诊疗与治疗【实验步骤】1.人工复制病例在实验的前2天给羊或牛连续注射阿托品。
口炎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口炎所属部位:口就诊科室:口腔科,五官科病症体征:咽喉疼痛,粘膜充血,水肿疾病介绍:口炎是怎么回事?口炎是口腔黏膜的炎症,可波及颊黏膜,舌,齿龈,上腭等处,西医学认为,细菌感染性口炎常以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这些细菌在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机体抵抗力低下状况下,若口腔不洁,则致细菌大量繁殖,从而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损伤症状体征:口炎有哪些症状表现?以下就是关于口炎症状的详细介绍:1、疱疹性口炎:起病时发热达38℃~40℃,1~2天后,齿龈、唇内、舌、颊黏膜等各部位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2~3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多个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有时累及上腭和咽部。
在口角和唇周皮肤亦常发生疮疱疹,疼痛颇剧、拒食、流涎、烦躁,颌下淋巴结经常肿大。
体温在3~5天后恢复正常,病程1~2周。
局部淋巴结肿大可持续2~3周。
本病应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夏秋季,疮疹主要发生在咽部和软腭,有时见于舌但不累及齿龈和颊黏膜,颌下淋巴结肿大。
2、溃疡性口炎:口腔各部位均可发生,常见于唇内、舌及颊黏膜等处,可蔓延到唇和咽喉部。
初起黏膜充血、水肿、可有疱疹,后发生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创面覆盖较厚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或黄色假膜,边界清楚,易于擦去,擦后遗留溢血的糜烂面,不久又重新出现假膜。
局部疼痛,淋巴结肿大。
拒食、烦躁、发热39℃~40℃。
全身症状轻者一周左右体温恢复正常,溃疡逐渐痊愈;重者可出现脱水和酸中毒。
3、念珠菌口角炎:特征是常为双侧罹患,口角区的皮肤与黏膜发生皲裂,邻近的皮肤与黏膜充血,皲裂处常有糜烂和渗出物,或结有薄痂,张口时疼痛或溢血。
此种以湿白糜烂为特征的霉菌性口角炎,应与维生素B2缺乏症或细菌口角炎区别,前者同时并发舌炎、唇炎、阴囊炎或外阴炎,后者多单发于一侧口角,细菌培养阳性(以链球菌为主);而念珠菌口角炎多发生于儿童、身体衰弱病人和血液病患者。
口腔炎的治疗办法
很多人想要知道口腔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从而尽早的做好预防工作。
由于口腔炎的原因不同,症状也不同。
临床上分为卡他性、口疮性、水疱性、蜂窝织炎性、伪膜性、溃疡性及丘疹性等类型。
无论是哪种口腔炎,其共同的临床症状都表现为流涎、食欲不振或采食缓慢、口腔恶臭,口腔黏膜潮红、增温、肿胀和疼痛。
口腔炎通常的口腔检查方法包括血常规检查和组织病理检查。
细菌性口腔炎白细胞总数升高;疱疹性口腔炎白细胞数多正常。
组织病理检查通常取水疱底部组织染色,可见到多核巨细胞,细胞核内有嗜伊红病毒颗粒,电镜下观察,能见到六角形单纯疱疹病毒仅次于细胞核中央。
那么口腔炎怎么办?治疗口腔炎的两个小妙招:
一、治疗口腔炎可以用隔夜茶漱口
选购茶叶时,应先看茶叶外形。
一般高档茶,茶色鲜活光润,不夹杂质,且香气馥郁,鲜爽持久;而低档茶原料粗老,茶色少光泽,并带有部分夹杂物,茶香低,甚至有烟、馊、霉、焦、老火等气味。
二、治疗口腔炎之饮茶窍门
隔夜茶因时间过久,维生素大多已丧失,故不宜饮用。
但未变质的隔夜茶中含有丰富的酸素,可阻止毛细血管出血,患口腔炎、舌痛、湿疹、牙龈出血、疮口脓疡等可用隔夜茶治疗。
眼睛常流泪或有血丝,可以每天几次用隔夜茶洗眼。
清晨刷牙前后或饭后,含漱几口隔夜茶,可使口气清新,并有固齿作用。
中医辩证治疗口腔炎1.风热袭表主症:唇舌、两颊部出现红疹,有时迅速演变成疱疹,逐步形成溃疡,红肿、疼痛、流涎。
次症:常伴发热,或恶寒,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脉浮数。
理化检查:患儿血象或正常或升高;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可明确致病菌。
辨证要点:风热外袭,口疮初起,起病急,病情较轻,口疮红肿,可见溃疡形成,但无溃烂融合成片,且全身热毒不盛,均提示为风热之邪外束肌表所致。
治疗原则:疏风清热。
方药运用: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竹叶、牛蒡子、板蓝根、薄荷、甘草梢。
发热重者加柴胡;小便黄赤者加通草、车前草;口干欲饮者加芦根、天花粉。
咽痛者加射干、虎杖。
2.脾胃积热主症:口腔溃疡较多,或满口糜烂,周围红赤,疼痛拒食,多啼烦躁。
次症:牙龈红肿,口臭涎多,或发热面红,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指纹紫滞。
理化检查:患儿血象或正常或升高;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可明确致病菌。
辨证要点:过饮过食肥甘厚味,致脾胃内伤,食积化热,灼伤口、唇,故见口腔溃疡较多,或满口糜烂。
食积于内则见小便黄赤,大便干结。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通腑泻火方药运用:凉膈散加减:黄芩、黄连、栀子、生大黄(后下)、连翘、竹叶、薄荷、芒硝、甘草、蜂蜜。
口渴烦躁者,加生石膏、知母;小便短少者,加生地、通草;溃烂不收口者,加人中白、五倍子;大便不实者,可选用清热泻脾散清泻心脾积热。
3.心火上炎主症:口腔、舌上溃疡或糜烂,色红赤,疼痛剧烈,进乳食困难。
次症:烦躁不安,口干欲饮,小便短赤,舌尖边红,苔少,脉细数。
理化检查:患儿血象或正常或升高;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可明确致病菌。
辨证要点:心之本系于舌,心之脉布于舌上。
心火上炎,灼伤脉络,则舌上溃疡或糜烂,色红,心烦不安,舌尖红。
心火下移,则见小便短赤。
治疗原则:清心泻火,引热下行。
方药运用:泻心导赤汤加减:黄连、生地、竹叶、通草、白茅根、灯芯草、车前草、甘草。
热盛者,加栀子、黄芩;热伤津液,口干欲饮者,加芦根、麦冬、天花粉;烦闹多啼者,加黄连、珍珠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