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我长大了》教案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3.68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活动《我长大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材第二章《认识我自己》,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懂得自己已经长大了;通过生活实例,让幼儿体验成长的快乐;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描述自己的身体变化,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2. 培养幼儿热爱生活,懂得感恩,珍惜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表达出自己已经长大了。
教学重点: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体验成长的快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成长记录手册、身高尺、体重秤、故事书、图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猜猜我有多高”的游戏,让幼儿通过测量身高、体重,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述故事《我长大了》,引导幼儿关注自己在生活中的成长变化,如学会穿衣、吃饭、分享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互相交流成长过程中的趣事。
5. 作品展示(5分钟)每个幼儿用画笔、彩泥等材料,制作一幅表现自己成长的作品,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我长大了》2. 内容:身体变化:身高、体重、牙齿等成长趣事:学会穿衣、吃饭、分享等感恩:家人、同伴、老师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成长故事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画出相关场景,如学会穿衣、吃饭、交朋友等。
2. 作业题目:录制一段成长感言答案:幼儿用手机或录音设备,录制一段表达自己对成长的感悟和对家人的感谢的话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关注幼儿的成长变化,共同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社会实践:组织幼儿参观幼儿园的各个班级,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成长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秀教案《我长大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材第四章《成长的变化》,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自己的成长变化,了解成长中的趣事,学会感恩,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感恩的心态,让他们学会珍惜和关爱身边的人。
3.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成长的意义,培养他们的感恩心态。
教学重点:认识自己的成长变化,学会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成长变化图、感恩卡片、自信心和独立性培养卡片。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成长变化图,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自己的成长变化,激发他们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成长变化图,让幼儿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引导他们学会感恩。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发放感恩卡片,让幼儿在卡片上写下想对家人说的话。
b. 教师发放自信心和独立性培养卡片,引导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优点。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成长趣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1. 《我长大了》2. 内容:a. 成长变化图b. 感恩卡片c. 自信心和独立性培养卡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自己的成长变化图,并写下想对家人说的话。
2. 答案:a. 画成长变化图(略)b. 写想对家人说的话(例: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陪伴我成长,我会更加勇敢、自信地面对未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感恩心态以及自信心和独立性。
2. 拓展延伸:a. 开展“我的成长故事”主题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小班社会活动《我长大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社会活动教材第四章《成长的快乐》,详细内容围绕“我长大了”这一主题,通过观察和体验,引导幼儿认识到自己在身体和心理上的成长变化,以及成长中的趣事和挑战。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到成长中的变化。
2. 培养幼儿自我观察和表达能力,学会分享成长中的快乐和困扰。
3. 培养幼儿珍惜成长时光,懂得感恩和尊重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自己的成长变化,并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珍惜成长时光,学会感恩和尊重他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成长手册、身高尺、体重秤、挂图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家里量身高、称体重的趣事。
教师展示成长手册,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成长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挂图展示一个小朋友从婴儿到幼儿的成长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变化。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趣事和挑战。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的成长过程。
教师指导幼儿用剪刀、胶水制作成长手册,记录自己的成长点滴。
4. 分组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成长手册,互相学习、交流。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成长过程中的快乐和困扰,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
教师鼓励幼儿珍惜成长时光,感恩父母和老师的关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长大了》2. 板书内容:成长变化:身高、体重、外貌等成长趣事:学走路、换牙、上幼儿园等成长挑战:独立入睡、自己吃饭、交朋友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成长手册。
作业要求:包括自己的照片、身高、体重变化,以及成长趣事和挑战。
答案示例: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关注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感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小班《我长大了》教案幼儿园小班《我长大了》教案范文(通用5篇)幼儿园小班《我长大了》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对成长中不同的照片的比较,初步理解“成长”,激发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感到自豪,体会自己成长的乐趣!3、通过活动体验和同伴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自己的成长照片人手一份、教师制成长成长档案册人手一本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一张幼儿小时侯的照片,通过提问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一张幼儿小时侯的照片“看看它是谁?”幼儿大胆猜测!2、教师引导幼儿理解“什么是成长?”(1)教师引导幼儿“是我班的一位小朋友!”幼儿猜测!如果猜对了,该幼儿站起来和大家打招呼!(2)教师:“咦!照片上的××和班上的××怎么不一样呀!”“咱们再找找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比一比,你们自己照片上的宝宝都是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自己在成长中的不同。
(3)教师激发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感到自豪,体会成长的乐趣。
3、教师介绍幼儿的成长档案册。
4、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成长照片按序排队。
5、幼儿按成长顺序将照片贴在成长档案册上。
幼儿拿着自己的成长档案册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成长照片,共同分享成长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我长大了》教案2活动目标:1、通过认照片、看录象、试衣服等活动,感受到自己的长大,增强观察能力。
2、愿意较大声、大胆地在集体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1、幼儿小时侯的照片、录象。
2、各类婴儿衣物等。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幼儿通过操作比较感受到自己的长大。
活动难点:能够大胆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设计:(一)情境感知:1、教师创设情景:以PPT的形式出示小朋友们小时候的照片。
这是谁呢?怎么和现在长的不一样呢,哪里不一样?2、小结:我们长大了,头发长长了,个子长高了,变瘦了,所以和小时候不一样。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我长大了》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我长大了》,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了解从小到大身体、心理、行为上的变化;学会表达自己的成长感受;培养幼儿自信心和自主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身体、心理、行为上的变化。
2. 培养幼儿表达自己成长感受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3. 培养幼儿自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表达自己的成长感受。
教学重点:认识成长过程中的身体、心理、行为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成长绘本、成长照片、身高尺、体重秤。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成长绘本和成长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自己的成长过程。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身高尺、体重秤等教具,让幼儿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变化。
(2)教师讲述成长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心理、行为上的变化。
3. 随堂练习(5分钟)(1)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成长过程。
(2)幼儿用彩色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成长卡片。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成长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我长大了!2. 身体变化:身高、体重3. 心理变化:情绪、性格4. 行为变化:自理能力、社交能力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我的成长故事作业内容:请幼儿用画笔、文字、照片等,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并分享给家长。
答案示例:我叫小明,我长大了!我现在身高1米,体重20公斤。
我学会了自己穿衣服、洗澡,还学会了跟小朋友分享玩具。
我长大了,变得更勇敢、更自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每个幼儿的成长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参与成长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继续体验成长的过程。
3.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表达的机会。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秀教案《我长大了》含反思第一章:认识成长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 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 培养幼儿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2. 培养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幼儿正确表达自己已经长大的事实。
2.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幼儿小时候的照片,用于引导幼儿回忆过去的自己。
2. 准备一些成长记录,记录幼儿在园所的成长过程。
教学过程:1.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让幼儿回忆过去的自己。
2. 引导幼儿观察现在的自己,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3. 教师展示幼儿的成长记录,让幼儿看到自己在园所的成长过程。
4. 组织幼儿进行“我长大了”的主题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趣事。
5. 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表达自己已经长大的事实。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幼儿们积极参与活动,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大部分幼儿能够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在主题讨论环节,幼儿们分享了成长过程中的趣事,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表达自己已经长大的事实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引导和培养。
第二章:自我服务能力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自己穿脱衣服、鞋袜等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幼儿独立用餐的能力。
3. 培养幼儿自觉保持个人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点:1. 引导幼儿学会自己穿脱衣服、鞋袜等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幼儿独立用餐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教会幼儿正确穿脱衣服、鞋袜的方法。
2. 引导幼儿养成独立用餐的习惯。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幼儿穿脱衣服、鞋袜的图片,用于引导幼儿学习。
2. 准备一些餐具,让幼儿学习独立用餐。
教学过程:1.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学习穿脱衣服、鞋袜的方法。
2. 教师示范穿脱衣服、鞋袜的过程,让幼儿跟着学习。
《我长大了》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事情。
2. 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幼儿回顾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
2. 通过生活实例,让幼儿学会自己穿衣、洗手、整理玩具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事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成长照片、视频、生活场景图等。
2. 材料:幼儿衣物、餐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幼儿的成长照片和视频,引导幼儿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
2. 主题讨论:通过生活实例,让幼儿学会自己穿衣、洗手、整理玩具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生活自理实践活动,如自己穿衣、洗手、吃饭等,教师巡回指导。
5.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成长表演,展示自己的本领,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
通过回忆成长过程,幼儿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事情。
在实践操作环节,大部分幼儿能够学会自己穿衣、洗手、整理玩具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但也有部分幼儿动作较为缓慢,需要加强指导和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1. 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2. 继续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3. 加强家园合作,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
六、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成长的意义,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3. 引导幼儿形成初步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通过故事讲解,让幼儿理解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还包括能力的提升和性格的成熟。
2.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学会在小组中与人合作,培养分享和互助的精神。
3. 通过日常生活情境,引导幼儿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小班社会教案《我长大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社会教材第四章《我在成长》,具体内容为《我长大了》。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过程,学会珍惜成长中的每一个瞬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到成长中的变化。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成长的情感。
3. 提高学生与人分享、交流的成长经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学会珍惜成长。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成长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成长照片、故事书。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成长照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激发学生对成长的兴趣。
2. 讲解:利用PPT展示教材内容,讲解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成长。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成长经历,培养他们与人交流的能力。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画笔和彩泥制作成长纪念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5. 随堂练习:学生动手制作成长纪念品,巩固所学知识。
7. 情景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与父母一起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长大了》2. 内容:(1)成长过程中的变化(2)珍惜成长(3)热爱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父母一起制作一份成长纪念册。
2. 答案:学生需收集自己的成长照片、画作等,与父母共同完成成长纪念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成长现象,与家人分享成长故事,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成长的情感。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成长主题的活动,提高他们与人交流、分享成长经历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6.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秀教案《我长大了》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学会自己穿衣服、整理玩具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自信、自立的品质,让他们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二、教学内容:1. 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事情。
2. 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如自己穿衣服、整理玩具等。
3. 培养幼儿自信、自立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事情。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学会自己穿衣服、整理玩具等。
四、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服务技能。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成长的快乐。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幼儿与同伴、老师互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成长照片、衣服、玩具等。
2. 环境准备:干净、整洁的活动室。
3. 经验准备:让幼儿提前体验一些自我服务的活动。
六、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展示幼儿的成长照片,引导幼儿回忆过去的自己,引发他们对成长的思考。
2. 讲解与示范:向幼儿讲解自我服务技能的重要性,示范如何自己穿衣服、整理玩具等。
3. 实践操作:让幼儿分组进行自我服务技能的实践操作,如自己穿衣服、整理玩具等。
4. 互动交流:组织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让他们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和心得。
5.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引导他们认识到成长的喜悦和自我服务的价值。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互动交流中的态度和表达,评价他们的情感发展。
3. 综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的成长。
八、教学拓展:1. 开展“成长小明星”评选活动,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成长成果。
2.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尝试帮助家长完成一些自我服务的活动,如自己洗漱、整理床铺等。
我长大了教案《我长大了》教案优秀1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的13篇《我长大了》教案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我长大了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幼儿园《我长大了》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是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要增强责任感。
2、关心幼儿园内其他弟弟妹妹的。
安全,制作交通、安全标记。
3、带领弟弟妹妹学习交通、安全标记。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并学会制作交通标志教学难点:学会关心、帮助别人活动准备1、各种交通、安全标示图片。
2、做标示的各种废旧材料:一次性纸盘子、毛线、挂历纸等。
活动过程一、谈话:我长大了1、引导幼儿园知道自己长大了,明年就要上小学了,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愿望。
2、引导幼儿知道自己已经是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了,要为小弟弟小妹妹们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引导幼儿知道关心小弟弟小妹妹的安全,为他们做一些安全标志。
二、制作交通标志1、认识一些简单的交通安全标记,如:禁止通行、禁止触摸、上下楼梯靠右行、安全出口、地面滑请小心、电、火等标志。
2、在幼儿园内什么地方不安全:如上下楼梯、地面上有水时、电门、厨房,外面什么地方不安全?3、做哪些安全标记?用什么材料做?4、分组做标记,标记的后面写上相应汉字(教师帮助写)。
5、一起整理做好的标记,共同欣赏和评价。
教师带领幼儿在园内贴安全标记。
三、延伸教育平时在幼儿园里看到小弟弟小妹妹时,告诉他们如何识别这些标记,哪里存在着危险?应该如何避免?家里不安全的地方有哪里?你还可以制作什么样的标志?教学反思通过让幼儿认识、制作安全标志,让幼儿感受到通过自己小小的付出,能给别人带来安全、温馨的环境,增强了责任感。
在制作标志的过程中通过共同欣赏和评价,进一步理解了安全标志的含义,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了相互合作的乐趣。
不足之处:在活动结尾应增加与小弟弟小妹妹互动环节,通过“身教”来加深对安全标志的认识,同时感受到关爱他人的快乐。
2024年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活动《我长大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成长的变化》,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自己在身体、能力、习惯等方面的成长变化,以及成长过程中的趣事分享。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自尊、自信、自爱的情感,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成长动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互助的品质,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成长变化。
重点:引导幼儿认识和关注自己的成长,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成长变化图、身高尺、体重秤、故事书、卡片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成长变化图,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自己在身体、能力、习惯等方面的成长变化。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趣事。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故事书、卡片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身高、体重、能力等成长指标。
讲解如何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成长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身高、体重测量,让他们亲身体验成长的变化。
引导幼儿用画笔和画纸记录自己的成长变化,鼓励他们与同伴分享。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讨论成长过程中的趣事,培养他们的合作、分享、互助品质。
展示幼儿的画作,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长大了》2. 内容:身体变化:身高、体重、牙齿等能力提升:自己穿衣、吃饭、洗手等习惯养成:按时睡觉、刷牙、整理玩具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成长故事》请幼儿用画笔和彩色笔记录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有趣事情,不少于3件。
2. 答案示例:我学会了刷牙,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按时刷牙,牙齿变得越来越白。
我可以自己穿衣服了,不用妈妈帮忙,感觉自己长大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培养了他们的自尊、自信、自爱品质。
小班社会教案《我长大了》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长大”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了解长大的含义和意义。
2.培养幼儿对自己成长发展的正面认识,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参与活动。
二、教学内容1. 新知识•“长大”这个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和差异•衣食住行、洗澡刷牙等日常生活习惯和健康知识2. 学习方式通过游戏和图画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教师打开活动主题“我长大了”的大字卡片,引导幼儿简单看图片、描述图片以及与图片有关的联想活动。
2. 思考和讨论在讨论和交流中,幼儿有机会分享自己心目中的“长大”是什么样子。
教师可以在交谈的过程中提问尽量多,比如:“你想到了什么?”“曾经有没有想过要长大?”等等。
让幼儿可以不断地思考和分享自己的思想。
3. 游戏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成长过程,并学习自己年龄段的特点。
例如:让幼儿把自己的年龄告诉大家,然后老师带领唱《我的朋友在哪里》歌曲,幼儿在歌唱的同时,以身体动作、表情、语言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特点和喜好。
4. 探索环节通过图画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了解长大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变化,向幼儿传达“长大”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5. 应用环节在游戏和学习中,引导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习惯和健康知识。
例如:幼儿可以通过制作模型的方式,来学习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习惯和健康知识。
6. 结语小班社会教案《我长大了》的教学,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幼儿的成长发展。
我们希望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幼儿可以更加自信、勇敢地向前走。
小班社会《我长大了》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和交流,感受自己长大后身体上的变化。
2.知道在长大的过程中,本领会越来越多。
3.体验长大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小时侯的照片、幼儿学会的本领照片。
2.婴儿时期的衣服和鞋子。
3.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境感知:
1.出示一个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这是谁呢?你们看看照片中的
她和现在的她有什么不一样呢?
2.小结:小时候的她,小手小小,小脚小小,小小的衣服穿在身
上刚刚好。现在,她长大了,你们猜一猜:小小的衣服穿在身上会怎
么样呢?
二、操作比较:
1.今天早上,小朋友们都把你们小时侯穿的衣服和鞋子带来了,
一会儿,请你们去试一试:现在还穿得下吗?
2.幼儿试穿小时侯的衣物,感觉身体上的长大。
3.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讲述自己的发现。
4.小结:现在,你们长大了,小手长大,小脚长大,小小的衣服
和小小的鞋子都穿不下了。除了你们的身体有变化,你们还有哪些变
化呢?(幼儿说)
三、观察发现:
1.出示图片:小时侯的宝宝。 提问:宝宝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妈妈
帮忙?
2.出示图片:上幼儿园的宝宝。 比较:这两个宝宝有什么不一样呢?
3.小结:第一个宝宝什么事情都要妈妈做。第二个会自己的事情
自己做。
4.讨论:
(1)你们和两个宝宝相比有什么不一样?你在幼儿园学会了哪些
新的本领。
(2)在家里你们也学会了很多本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
幼儿在家的本领照片)
5.小结:
小朋友们,你们小时侯所有的事情都要爸爸妈妈帮忙,现在你们
长大了,学会了很多很多的本领,不仅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帮
助别人做事情,真的很了不起!老师告诉你们,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
你们还会学到更多更多的本领。长大真好!
四、展示本领:
比赛穿鞋子:比比谁穿的又快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