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病辩证施治—中医理论

常见病辩证施治—中医理论

常见病辩证施治—中医理论
常见病辩证施治—中医理论

常见病辩证施治—中医理论

常见病辩证施治

第一节治则与治法

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治疗方法是治则的具体化。

一、治病求本

(一)

(二)正治与反治

1.正治

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

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2.反治

是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

又称从治。

二、扶正与祛邪

(一)扶正与祛邪的区别

(二)扶正祛邪的运用

1.扶正

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病证。

2.祛邪

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未衰的实性病证。

3.扶正与祛邪兼用

适用于正虚邪实病证,而且两者同时兼用则

扶正不留邪,祛邪又不会伤正。

4.先祛邪后扶正

适用于虽为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会助邪的病证,则应先祛邪而后扶正

5.先扶正后祛邪

适用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人。因正气过于虚弱,若兼以攻邪,则反而更伤正气,故应先扶正而后祛邪。

三、调整阴阳

疾病的发生,其根本即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

四、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

病要根据季节、地域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

年龄

等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一)因时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二)因地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根据不同地域的地理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三)因人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第二节常见病的辩证论治举例感冒

感冒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

肢体酸痛,或鼻塞声重,或鼻

痒喷嚏,流涕清稀,咽痒,咳

嗽,痰吐稀白。舌苔薄白,脉

浮紧。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

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

粒、荆防颗粒、九味羌活丸

风热感冒身热较著,微恶风,头胀痛,

或咳嗽少痰,或痰出不爽,咽

痛咽红,口渴。舌边尖红,苔

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清热宣肺解表银翘散

银翘解毒(片)、感冒退热

颗粒、桑菊感冒片

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时行感冒突然发热,高热不退,甚则寒战,

周身酸痛,无汗,咳嗽,口干,

咽喉疼痛,伴明显全身症状,呈

现流行性发作。舌红,苔黄,脉

浮数。

清热解毒清瘟解毒丸

清开灵颗粒(口服液)、羚

羊感冒片

体虚感冒发热,恶寒较甚,无汗,头痛鼻

塞,身楚倦怠,咳嗽,咳痰无力。

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益气解表宣肺化痰参苏饮参苏丸、玉屏风颗粒咳嗽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风寒犯肺咳嗽声重,痰稀色白,口不渴,

恶寒,或有发热,无汗,或兼头

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疏散风寒宣肺解表杏苏散

通宣理肺丸、

半夏露糖浆、

杏苏止咳糖浆

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黏稠,色白或黄,

咽痛,声音嘶哑,或兼发热,微

恶风,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

白或微黄,脉浮数。

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桑菊饮

蛇胆川贝枇杷膏、牛黄蛇

胆川贝散、急支糖浆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黄稠,烦热口干。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

清气化痰丸、复方鲜竹沥

液、蛇胆川贝液

肺肾阴虚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午后咳

甚,或伴恶心烦热,颧红。耳鸣,

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百合固金汤养阴清肺丸、参贝北瓜膏

燥邪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

出,或痰中带血,并见鼻燥咽干。

舌红少津,脉细数。

辛凉清润桑杏汤

二母宁嗽丸、蜜炼川贝枇

杷露、养阴清肺丸

喘证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风寒闭肺喘咳气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

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

宣肺散寒麻黄汤

通宣理肺丸、小青龙合剂、

桂龙咳喘宁胶囊

兼头痛鼻塞,无汗,恶寒、发热。舌苦薄白而滑,脉浮紧。

痰热郁肺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稠黏色

黄,或夹血痰,伴胸中烦闷,身

热,有汗,口渴喜冷饮,咽干,

面红,尿赤,便秘。苔薄黄腻,

脉滑数。

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桑白皮汤

清气化痰丸、蛇胆川贝枇

杷膏、清肺抑火丸

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肾不纳气喘促日久,呼多吸少,气不得续,

动则喘甚,小便常因咳甚而失禁,

或尿后余沥,形瘦神疲,汗出肢

冷,面唇青紫,或有跗肿,舌淡

苔薄,脉沉弱;或见喘咳,面红

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

油,舌红少津,脉细。

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蛤蚧定喘丸、固本止咳片胸痹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心肾阳虚心悸而痛,胸闷,甚则胸痛彻背,

畏寒肢冷,气短汗出,腰酸肢肿,

面色苍白,唇甲淡暗。舌淡白或

紫暗,脉沉细或沉微欲绝。

温补心肾附子汤合右归饮

芪苈胶囊,金匮肾气丸右

归丸

气阴两虚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

倦怠懒言,头晕,失眠多梦。舌

红少苔,脉弱而细数。

益气养阴生脉散益心舒胶囊,生脉胶囊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气虚血瘀胸痛隐隐,遇劳则发,神疲乏力,

气短懒言,心悸自汗。舌胖有齿

痕,色淡暗,苔薄白,脉弱而涩,

或结、代。

益气活血补阳还五汤

通心络胶囊,舒心口服

液,芪参益气滴丸,参芍

气滞血瘀胸痛胸闷,胸胁胀满,心悸。唇

舌紫暗,脉涩

行气活血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口服液,复方丹

参滴丸,速效救心丸,心

可舒片

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寒凝心脉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

心悸,形寒肢冷,面白。舌苔白,

脉沉迟或沉紧。

温阳散寒乌头赤石脂丸冠心苏合丸,麝香保心丸

痰瘀痹阻胸闷痛如窒,痛有定处,形体肥

胖,肢体沉重,纳呆痰多。舌色

暗,苔浊腻,脉滑,或有结、代

豁痰化瘀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

参饮

丹蒌片不寐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心火炽盛不寐,心烦,口干,舌燥,口舌

生疮,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

白,脉数有力或细数。

清心泻火导赤散

朱砂安神丸;如兼心肝

火旺者,可选泻肝安神

肝气郁结不寐,情志变化则加重,平时情

志抑郁,胁肋胀痛,嗳气时作,

或胸闷喜太息。舌苔薄白,脉弦。

疏肝解郁柴胡疏肝散解郁安神颗粒,逍遥丸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阴血亏虚不寐,健忘,心悸怔忪,虚烦不

安,甚则盗汗、梦遗等。舌偏淡,

苔薄少,脉细或细数。

滋阴养血天王补心丹

天王补心丹,养血安神

心脾两虚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

神疲食少,四肢倦怠,腹胀便溏,

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健脾养心归脾汤归脾丸,柏子养心丸胃痛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寒凝气滞胃痛暴作,喜温恶寒,得温痛减,

口和不渴或吐清水。舌淡,苔薄白,

脉弦紧。

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良附丸

或良附汤

良附丸、附子理中丸、

温胃舒颗粒、香砂养胃

饮食停滞胃痛胀满,嗳腐恶食,或吐不消化

食物,吐食或矢气后痛减,或大便

不爽。舌苔厚腻,脉滑。

导滞和胃保和丸

保和丸、枳实导滞丸、

六味安消散、沉香化滞

丸、开胃山楂丸

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肝胃郁热胃脘灼痛,痛势急迫,

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

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疏肝泄热

和胃止痛

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

加味左金丸、元胡止痛

片、三九胃泰颗粒、胃

逆康胶囊

脾胃虚寒胃痛隐隐,喜温喜按,

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

纳差,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

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

迟缓。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香砂养胃丸、良附丸、

小建中颗粒

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肝

胃不和胃脘胀痛,连及胁肋,嗳气后疼痛

减轻,生气时胃痛加重,食欲不振,

或见嘈杂吞酸。舌红,苔薄白,脉

弦。

舒肝理气

和胃止痛

柴胡疏肝散

气滞胃痛颗粒、柴胡疏

肝丸、舒肝和胃口服液、

沉香舒气丸、胃苏颗粒泄泻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食伤肠胃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

泻后痛减,泻下伴有不消化食物,

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

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消食导滞保和丸

保和丸、加味保和丸、

开胃健脾丸

脾胃虚弱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迁延

反复,食少,食后脘闷不适,稍

进油腻之物,则便次明显增多,

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质淡,

苔厚白,脉细弱。

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健脾丸、

香砂六君丸

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湿热内蕴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

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

小便短黄,烦热口渴。舌质红,苔

黄腻,脉滑数。

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复方黄连素片、香连丸

脾肾阳虚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

泻后则安,腹部喜温,形寒肢冷,

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四神丸、涩肠止泻散、

固本益肠丸、固肠止泻

便秘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热结肠胃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腹胀

腹痛,口干,口臭,口苦。舌红苔黄腻或燥

裂,脉滑数或弦数。

清热润肠通腑麻子仁丸

清宁丸、一清胶囊、新

清宁胶囊

气滞郁结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

甚则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舌苔

薄腻,脉弦。

顺气行滞六磨汤

槟榔四消丸、当归龙荟

丸或通便灵胶囊

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津亏肠燥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口

干舌淡,脉细涩。

养血润燥润肠丸

麻子润肠丸、麻仁丸、

麻仁润脾丸、通乐颗粒

阳虚寒凝大便艰涩,排便困难,小便清长,畏寒喜暖,

面色(白光)白,唇淡口和,或兼腹冷腹痛。

舌淡苔白,脉沉迟。

温通开秘

半硫丸

或附桂八味丸

苁蓉通便口服液、桂附

地黄丸与麻仁润脾丸合

中风

(一)半身不遂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肢软无力,患侧手足浮肿,面色

少华,语言謇涩,舌体不正。舌色淡紫或有

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无力

益气活血补阳还五汤

通心络,参芪片合三七

胶囊

肝阳上亢半身不遂,患侧僵硬拘挛,兼见头痛头晕,

面赤耳鸣。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涩。

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

脑血栓片,全天麻胶囊

合血府逐瘀口服液(二)语言不利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风痰阻络肢体麻木,舌强语謇,或伴胸闷多痰。舌苔

腻,脉弦滑

祛风涤痰解语丹解语丹合血塞通片

肝阳上亢言语謇涩,头痛头胀,或眩晕耳鸣,急躁多平肝潜阳镇肝熄风汤脑立清丸,天麻钩藤颗

怒。舌红苔黄,脉弦粒合解语丹

肾精亏损音喑失语,心悸气短,耳鸣,腰膝酸软,舌

红或淡,苔薄少,脉细无力

滋肾利窍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左(右)归

丸合黄氏响声丸

头痛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风寒头痛头痛时作,通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

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祛风散寒川芎茶调散川芎茶调颗粒,都梁丸

风热头痛头痛且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口

渴欲饮,或面红目赤。或者便秘溲黄。舌红,

苔黄,脉浮数。

疏风清热桑菊饮芎菊上清丸,清眩丸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肝阳上亢头痛而眩,心烦易怒,夜寐不宁,或兼胁痛。

面红口苦。苔薄黄,脉弦有力。

平肝潜阳息风羚角钩藤汤

天麻钩藤颗粒,全天麻

胶囊,羚羊角粉,牛黄

降压片,脑立清丸

瘀血阻络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

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苔薄白,脉细或细

涩。

祛瘀通络通窍活血汤通天口服液,正天丸眩晕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肝火上扰眩晕耳鸣,头胀且痛,每因恼怒或疲劳而头

晕、头痛加剧,急躁易怒,少寐多梦,时颜

面潮红,口苦便秘。舌红,苔黄,脉弦。

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

黄连上清丸,当归龙

荟丸

气血亏虚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白光)白,

唇甲无华,心悸少寐,神疲懒言,饮食减少。

舌淡,脉细弱。

益气养血八珍汤

归脾丸,八珍颗粒,

当归补血口服液,十

全大补丸

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痰浊上蒙眩晕而见头重如裹,胸闷恶心,食少多寐。

苔白腻,脉濡滑

涤痰宣窍涤痰汤二陈丸,眩晕宁片

肝肾阴虚眩晕而精神萎靡,健忘,耳鸣,腰膝酸软,

或五心烦热,少寐多梦。舌红苔少,脉弦细

滋肾养肝杞菊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六味地

黄丸,左归丸

数。

消渴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阴虚燥热烦渴引饮,消谷善饥,小便频数而多,尿浑

而黄,形体消瘦,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养阴润燥玉女煎

金芪降糖片,清胃黄连

片,玉泉丸,消渴丸

脾胃气虚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

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淡,苔薄白而干,

脉细弱无力

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

七味白术散,参苓白术

散合六味地黄丸,参芪

降糖片,渴乐宁胶囊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浊如膏脂,腰酸膝软,头晕耳鸣,

多梦遗精,乏力肤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养肾阴杞菊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石斛明目

丸,左归丸

阴阳两虚小便频数,甚则饮一溲一,手足心热,咽干

舌燥,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畏

寒肢冷。舌淡苔白乏津,脉沉细无力

温阳滋肾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淋证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石淋尿中有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

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发,一侧

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及外阴,尿中带血。

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清热利湿

排石通淋

石韦散

排石颗粒、石淋通片、

复方金钱草颗粒

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劳淋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

作时止,病程缠绵,遇劳即发,

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质淡,

脉细弱。

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

金匮肾气丸、济生肾

气丸、五子衍宗丸

热淋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

拘急胀痛,或寒热,口苦,呕恶,或腰痛拒

按,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萆薢分清丸、热淋清

颗粒、三金片

癃闭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膀胱湿热小便点滴不通,或

量极少而短赤灼

热,小腹胀满,口

苦口黏,或口渴不

欲饮,或大便不畅。

舌质红,苔黄腻,

脉数

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

三金片、热淋清颗粒、

复方金钱草颗粒

湿热瘀阻小便点滴而下,或

尿如细线,甚则阻

塞不通,烦躁口苦。

舌质紫暗或有瘀

点,苔黄腻,脉涩。

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癃闭舒、用萆薢分清丸

肾阳衰惫小便不通,或点滴

不爽,排尿无力,

头晕耳鸣,神气怯

弱,腰酸无力。舌

质淡,苔薄白,脉

沉细或弱

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

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

丸、五子衍宗丸

阳痿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心脾两虚阳痿不举,心悸,失眠多梦,神疲乏力,面

色萎黄,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苔薄

白,脉细弱

补益心脾归脾汤归脾丸、安神健脑液

肾阳不足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精薄清冷,神疲倦

怠,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夜尿清长。舌淡胖,苔薄白,脉

沉细。

温肾壮阳右归丸

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

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肝郁不舒阳事不起,或起而不坚,心情抑郁,胸胁

胀痛,脘闷不适,食少便溏。舌苔薄白,

脉弦。

疏肝解郁逍遥散

逍遥丸、加味逍遥丸、

解郁安神颗粒、柴胡

疏肝丸

惊恐伤肾阳痿不振,头晕,耳鸣,健忘,心悸易惊,

胆怯多疑,夜多噩梦,常有被惊吓史。舌

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益肾填精大补元煎

六味地黄丸、龙牡固

精丸

郁证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肝气郁结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无定处,

胸闷嗳气喜太息,腹胀纳呆,大便或秘或

泄,女子月事不行。苔薄腻,脉弦。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逍遥散

逍遥丸(丹栀逍遥

丸),越鞠丸,柴胡

舒肝丸

痰气郁结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咽之不下,咯之

不出,胸中闷窒,或兼胁痛。苔白腻,脉

弦滑。

化痰利气半夏厚朴汤

疏肝平胃丸,二陈丸

合胃苏颗粒

心脾两虚多思善虑,心悸胆怯,少寐健忘,面色不

华,头晕神疲,食少纳呆。舌淡,脉细弱。

健脾养心健脾养心归脾丸,人参归脾丸虚劳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气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声音低微,头晕,

自汗,不思饮食,活动后诸症加重。舌质

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虚无力

益气补虚四君子汤

玉屏风颗粒、补中益

气丸、参芪片

血虚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面色萎

黄,口唇、爪甲色淡,妇女月经量少。舌

质淡,脉细。

补血养肝四物汤

当归补血口服液、八

珍颗粒、十全大补膏

阳虚怕冷,四肢不温,口淡不渴,自汗,小便

清长或尿少浮肿,大便溏薄。舌质淡,舌

体胖,苔白滑,脉沉迟

补阳温中理中汤济生肾气丸、四神丸

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阴虚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

烦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

质红,舌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养阴生津沙参麦冬汤

六味地黄丸、大补阴

丸、河车大造丸

阴阳两虚不耐寒热,头晕,神疲乏力,口渴,自

汗盗汗,舌质淡,舌面少津,苔白,脉

沉细或沉细数。

阴阳双补桂附地黄丸桂附地黄丸、薯蓣丸痹证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行痹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

利,或有恶风、发热等表证。苔薄白,

脉浮。

祛风通络

散寒除湿

防风汤

九味羌活丸,风湿骨痛

痛痹肢体关节紧痛,痛有定处,遇寒痛增,

得温痛减,痛处不红不热而常有冷感,

关节不可屈伸。苔薄白,脉弦紧或沉迟

而弦。

温经散寒

祛风除湿

乌头汤小活络丸,寒湿痹冲剂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尪痹痹证日久不愈,肢体、关节疼痛,屈伸

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甚则肌

肉萎缩,筋脉拘急,肘膝不伸,或以尻

代踵,以背代头,伴腰膝酸软,骨蒸潮

热,自汗、盗汗,舌红或淡,脉细数。

化痰祛瘀滋养肝肾

桃红饮合独活寄

生汤

独活寄生丸,尪痹颗粒

与尪痹片,益肾蠲痹丸

着痹肢体关节酸痛、重着,患处肿胀,痛有

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利,肌肤麻木

不仁。苔白腻,脉濡滑。

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中暑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阳暑发热汗多,头痛面红,烦躁,胸闷,口

渴多饮,溲赤,或兼见恶寒。舌红少津,

脉洪大。

清热生津白虎汤

清暑益气丸,清暑解毒

颗粒

阴暑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

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

解表散寒祛暑化湿香薷饮

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

正气水),十滴水

疮疖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热毒蕴结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轻者疖

肿只有一二个,多则可散发全身,或簇

集一处,或此愈彼起;伴发热,口渴,

溲赤,便秘。苔黄,脉数。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合黄

连解毒汤

连翘败毒丸,当归苦参

丸,金花消疮丸。疮疖

初期外治选用:小者用

三黄洗剂外搽,大者用

如意金黄散醋调外搽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湿毒瘀结可发于全身任何部位,除发热等症状

外,局部以红赤肿胀,灼热疼痛为主,

为肿势渐增大,中央变软,波动,脓

栓形成或破溃,疼痛加剧,伴有发热、

口渴、便干、尿黄。舌苔黄或黄腻,

脉滑数。

清热利湿解毒透脓

仙方活命饮合透

脓散

牛黄醒消丸,二妙丸,

金花消疮丸、清开灵口

服液。可外用金黄膏

(早期),生肌散或生

肌玉红膏(后期)。乳癖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肝郁痰凝多见于青壮年妇女,单侧或双侧乳房

出现肿块,或月经前增大,乳房胀痛

或溢乳,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

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

烦口苦。舌苔薄黄,脉弦滑。

疏肝理气化痰消坚逍遥蒌贝散加减

乳块消片,乳癖消片

(胶囊、颗粒),丹栀

逍遥丸

冲任失调乳房肿块,结节感明显,乳房胀痛,

经前加重,经后减轻,面色少华,腰

膝酸软,精神倦怠,心烦易怒,月经

紊乱。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

乳癖消片(胶囊、颗粒)

加丹栀逍遥丸,更年安痤疮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肺经风热面部粟疹累累,色红,疼痛,或有脓

疱,伴口干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疏风清肺

枇杷清肺饮

黄连上清丸,清肺抑火

胃肠湿热颜面、胸背皮肤油腻,皮疹红肿疼痛,

伴口臭、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

清热除湿解毒茵陈蒿汤防风通圣丸

腻,脉滑数。

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痰湿瘀滞皮疹颜色暗红,以结节、脓肿、囊

肿、瘢痕为主,或见窦道,经久难

愈;伴纳呆腹胀。舌质暗红或有瘀

斑,苔黄腻,脉弦滑。

除湿化痰

活血散结

二陈汤合桃红四

物汤

大黄(庶虫)虫丸,

连翘败毒丸,散结灵胶

瘾疹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风热犯表风团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则剧,

得冷则减;伴有发热,恶寒,咽喉

肿痛。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

浮数。

疏风清热解表止痒消风散

桑菊感冒片,银翘解

毒片

胃肠湿热风团大片色红,瘙痒剧烈;发疹同

时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神疲纳

呆,大便秘结或泄泻。舌质红,苔

薄白或黄,脉弦滑数。

通脑泄热疏风解表防风通圣散

龙胆泻肝丸、湿毒清

胶囊,防风通圣丸;

外用三黄洗剂或青油

调敷

痔疮

内痔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肠风下

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

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

门瘙痒。舌红,苔薄白或

薄黄,脉浮数。

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槐角丸

湿热下

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肛

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

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

脉弦数。

清热利湿止血脏连丸

可酌情选用地榆槐

角丸。外用化痔栓续表

内痔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气滞血

肛内肿物脱出,甚至嵌顿,

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

至肛缘有血栓,水肿,触

痛明显。舌质暗红,苔白

或黄,脉弦细涩。

理气活血化瘀止痛如神汤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脾虚气肛门松弛,痔核脱出须手补中益气升陷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丸,小建

陷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

面白少华,少气懒言,纳

少便溏。舌淡,边有齿痕,

苔薄白,脉弱。中胶囊(颗粒),黄芪建中丸,十全大补丸

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外痔气滞血瘀

肛缘肿物突起,排便时可

增大,有异物感,可有胀

痛或坠痛,局部可触及硬

性结节。舌暗红,苔淡黄,

脉弦涩。

活血化瘀理气通便桃仁承气汤消痔软膏(外用)湿热下注

肛缘肿物隆起,灼热疼痛,

咳嗽、行走、坐位均可使

疼痛加剧,便干或溏,溲

赤。舌红,苔薄黄或黄腻,

脉滑数或浮数。

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止痛如神汤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外用)

跌打损伤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气滞血瘀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腰部的俯、

仰、转侧均感困难,不能挺直,严重

者不能站立。若因挫伤引起,则局部

可见肿胀、压痛均较明显。舌偏暗或

有瘀斑,脉弦或紧。

初期宜活血祛瘀,行气止

痛;后期宜舒筋活血,补

益调治

初期用顺气活血汤

后期予疏风养血汤

或舒筋活血汤

活血止痛散(胶

囊)、舒筋活血丸

(片)、跌打丸。

外用:麝香壮骨膏、

狗皮膏、云南白药

膏、红药气雾剂。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风寒湿瘀多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外伤史。多发为

隐痛,往往与腰部劳累或天气变化有

关。急性发作时疼痛加剧,还可伴有

腰肌痉挛,腰部活动受限。舌偏淡暗,

苔白腻,脉濡细或涩。

补益调治

温筋通络

独活寄生汤

或补肾壮筋汤

独活寄生丸(合

剂)、益肾蠲痹丸、

养血荣筋丸。外用:

麝香壮骨膏,狗皮

膏,代温灸膏或正

骨水。

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瘀血阻络伤后疼痛,活动受阻,常因运动时

间长久后伤处附近关节疼痛,乏力,

酸软,极度痛苦,可有不规则的发

热,心悸,食欲不振,舌质紫,苔

白,脉涩弦。

活血止痛

舒筋活络

身痛逐瘀汤

或桃红饮

选用活血止痛胶

囊,病情较轻者也

可选用三七片、云

南白药胶囊或全天

麻胶囊。

月经不调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月经先期肾气虚

月经提前,量少,色

淡质稀,腰酸腿软,

头晕耳鸣,小便频数。

舌淡黯,苔薄白,脉

沉细而弱。

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当归养血丸、固经

丸、六味地黄丸肝经郁热

经期提前,量多或少,

经色紫红,质稠有块,

经前乳房、胸胁、少

腹胀痛,烦躁易怒,

口苦咽干,喜叹息。

舌红,苔黄,脉弦数。

疏肝解郁清热调经丹栀逍遥散

加味逍遥丸(口服

液)、妇科得生丸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月经先后无定期肾虚

月经先后不定,量少质

稀,其色淡暗,头晕耳

鸣,腰膝酸软,小便频

数。舌淡,苔薄白,脉

沉细。

补肾益气养血调经固阴煎

女金丸、乌鸡白

凤丸、参桂鹿茸

肝郁

经行或先或后,经量或

多或少,色紫红有块,

血行不畅,胸胁、乳房、

少腹胀痛,情志不舒,

心烦易怒,暖气食少,

时欲叹息。舌质淡红,

苔薄,脉弦。

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

逍遥丸、调经丸、

妇科十味片

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月经后期肾虚血少

经期错后,量少色淡,

经质清稀,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带下清稀,

心悸失眠,面色晦暗或

萎黄,或面部暗斑。舌

淡暗,苔薄白,脉沉细

无力。

补肾益气养血调经归肾丸合四物汤

乌鸡白凤丸(胶

囊、片)、归芍

地黄丸

气滞血瘀

经期延后,经量偏少,

经色暗红,或有血块,

活血行气

化瘀止痛

膈下逐瘀汤

七制香附丸、调

经活血片、复方

小腹胀痛,精神抑郁,

胸闷不舒。舌苔正常,

脉弦。

益母草膏痛经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气滞血瘀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

拒按,经血量少,经行

不畅,经色紫黯有块,

块下痛减,胸胁、乳房

作胀。舌紫黯或有瘀

点,脉弦涩。

理气活血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调经止痛片,元

胡止痛片,益母

颗粒等

阳虚内寒

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

得热痛减,经量少,经

色黯淡,畏寒肢冷,腰

腿酸软,小便清长。舌

苔白润,脉沉。

助阳暖宫止痛温经汤

艾附暖宫丸,痛

经宝颗粒,痛经

丸等

崩漏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气血两虚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

崩,或淋漓不断,色淡

质稀,神疲体倦,气少

懒言,面色无华,唇舌

色淡,苔薄白,脉细弱

补血益气止血圣愈汤合血安胶囊

定坤丹、同仁乌

鸡白凤口服液、

乌鸡丸等

脾不统血

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

崩,或淋漓不断,色淡

质稀,神疲体倦,气短

懒言,不思饮食,四肢

不温,或面浮肢肿,面

黄,舌淡胖,苔薄白,

脉缓弱。

健脾益气固冲止血固冲汤

人参归脾丸、益

妇止血丸、女金

续表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肝肾不足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

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

两目干涩,腰酸膝软,面

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

脉沉弱。

补益肝肾固冲止血调肝汤

鹿角胶,安坤赞

育丸,全鹿丸等

瘀血阻络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

少,淋漓不净,血色紫黯

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

活血祛瘀温经止血逐瘀止崩汤

坤灵丸,少腹逐

瘀丸

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一.疾病名称 中医名称:项痹 西医名称:颈椎病 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老化及继发性改变刺激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 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二.临床表现 (1)颈肩痛 (2)颈部活动受限 (3)手指麻木 (4)头晕、恶心 (5)瘫痪 三.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发因素 (2)疼痛部位,程度 (3)评估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分型:太阳经输不利型,痹证型,肝肾不足型 四.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五.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颈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 (2)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3)注意观察头晕、恶心与头痛等情况。 (4)注意观察心慌、多梦、烦躁等情况。 (5)注意观察四肢乏力(如踩棉花感)等情况。 六.临症(证)施护 (1)保守治疗 1)脊柱(定点)旋转手法 ①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治疗原则和方法,消除紧张情绪,并做 好体位示教。 ②手法治疗后应绝对卧床休息1-2小时,轴样翻身,颈部制动。 ③下床时须戴颈托,固定颈部,以保持颈椎稳定性。 ④避免久坐久站,注意休息。 2)针灸疗法 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感染。 ②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选择合理体位暴露 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③密切观察患者反映,若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情况, 应立即停止针刺并将针全部拔出,平卧休息,注意保暖。

常见病辩证施治—中医理论

常见病辩证施治—中医理论

常见病辩证施治 第一节治则与治法 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治疗方法是治则的具体化。 一、治病求本 (一) (二)正治与反治 1.正治 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 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2.反治

是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 又称从治。 二、扶正与祛邪 (一)扶正与祛邪的区别 (二)扶正祛邪的运用 1.扶正 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病证。 2.祛邪 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未衰的实性病证。 3.扶正与祛邪兼用 适用于正虚邪实病证,而且两者同时兼用则

扶正不留邪,祛邪又不会伤正。 4.先祛邪后扶正 适用于虽为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会助邪的病证,则应先祛邪而后扶正 5.先扶正后祛邪 适用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人。因正气过于虚弱,若兼以攻邪,则反而更伤正气,故应先扶正而后祛邪。 三、调整阴阳 疾病的发生,其根本即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 四、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 病要根据季节、地域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

年龄 等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一)因时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二)因地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根据不同地域的地理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三)因人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第二节常见病的辩证论治举例感冒 感冒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 肢体酸痛,或鼻塞声重,或鼻 痒喷嚏,流涕清稀,咽痒,咳 嗽,痰吐稀白。舌苔薄白,脉 浮紧。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 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 粒、荆防颗粒、九味羌活丸 风热感冒身热较著,微恶风,头胀痛, 或咳嗽少痰,或痰出不爽,咽 痛咽红,口渴。舌边尖红,苔 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清热宣肺解表银翘散 银翘解毒(片)、感冒退热 颗粒、桑菊感冒片

常见病病人护理常规

常见病病人护理常规目录 1、高热病人护理常规 2、高血压病人护理常规 3、糖尿病病人护理常规 4、冠心病病人护理常规 5、肺炎病人护理常规 6、肠炎病人护理常规 7、急性肺水肿病人护理常规 8、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护理常规 9、支气管炎病人护理常规 10、抢救护理常规 11、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12、急性扁桃体炎护理常规 13、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高热病人护理常规 1、评估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伴随症状;评估病人的体液平衡状况、皮肤弹性和精神状态。 2、监测体温。37.2℃以上者每日测试体温4次,直到体温恢复正常后3天。 3、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体温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如冰袋降温、酒精擦浴等),或遵医嘱给予药物(如消炎痛拴、巴米尔、安痛定等)。降温后30分钟复测体温,在体温单上记录。 4、加强监测。了解血常规、出入量、血清电解质等变化。 5、病人的安全管理。高热者嘱病人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必要时给予肢体约束。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防止病人虚脱造成跌倒、摔伤等安全隐患。 6、营养支持。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鼓励病人多饮水。 7、基础护理。每日根据病情做口腔护理,进食前后漱口;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及时更换病号服,保持干燥;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8、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及时疏导。

高血压病人护理常规 1.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病人,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如骑自行车、跑步、做体操及打太极拳等,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严重的高血压病人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并需在医院内进行观察。 2.心理护理病人多表现有易激动、焦虑及抑郁等心理特点,而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与本病密切相关。因此,对待病人应耐心、亲切、和蔼、周到。根据病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让病人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帮助病人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参与自身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指导病人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3.饮食护理应选用低盐、低热能、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病人多食水果、蔬菜、戒烟、控制饮酒、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对服用排钾利尿剂的病人应注意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香蕉、橘子等。肥胖者应限制热能摄入,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 4.病情观察对血压持续增高的病人,应每日测量血压2~3次,并做好记录,必要时测立、坐、卧位血压,掌握血压变化规律。如血压波动过大,要警惕脑出血的发生。如在血压急剧增高的同时,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应考虑高血压脑病的发生。如出现端坐呼吸、喘憋、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应考虑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出现上述各种表现时均应立即送医院进行紧急救治。 5.用药护理服用降压约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同时,密切观察疗效,如血压下降过快,应调整药物剂量。在血压长期控制稳定后,可按医嘱逐渐减量,不得随意停药。某些降压药物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在服药后应卧床2~3小时,必要时协助病人起床,待其坐起片刻,无异常后,方可下床活动。

中医食疗学1

中医食疗学 第一章绪论 1、中医食疗学: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配伍、制作和服法,以及食 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 2、“食疗“,又称”食养“、食治”。 第二章中医食疗学的发展史 1、中医食疗学的显著特点:(1)历史悠久,文献丰富; (2)独特的食养卫生学说; (3)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4)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 (5)防治并重,以防为主。 2、我国食疗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3、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有名的营养学专著。 第三章中医食疗学的理论基础 1、阴阳学说:机体阴阳双方的协调统一-----维系着------人体正常生理活动。 基本病机:“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饮食治疗利用食物的寒凉或温热之性来补偏救弊,泄气有余,不其不足,目的在于调整阴阳,恢复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 2、精气学说:精微物质化生为气,气则滋养脏腑,维持脏腑的各种功能。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3、脏器互补理论:协调脏腑,脏器互补。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之间、脏腑与躯体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脏腑病变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躯体表面某一部位,局部病变可以体现着某一脏腑病变。 一个脏腑发生病变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 动物脏器是“血肉有情之品”,能产生“同气相求”的效果,在防治疾病、调补虚损、强壮体质等方面有着药物不及的作用。 4、辨证施食观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就是辨证论治观的体现。 传统的食疗原则:“证同食亦同”,“证异食亦异”----------------传统食疗原则 5、四气五味学说 四气:又称四性,即指寒、热、温、凉。 五味:即指辛、甘(淡)、酸(涩)、苦、咸。 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化湿、开胃的作用,多用于表征。 酸味:“能收能涩”,具有敛汗、止泻、涩精的作用。 6、食物禁忌原则:(1)病中禁忌; (2)配食禁忌; (3)药食禁忌(相反); (4)胎产禁忌; (5)时令禁忌; (6)质变腐烂禁忌; (7)偏食禁忌。(有必要的解释一下)各种性质食物禁忌: 生冷:脾胃虚寒腹泻患者所禁; 粘滑:脾虚纳呆或外感初起患者所禁;

中医外科护理学常规(常见病)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外科 胁痛 一、定义: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 二、临床表现 1.肝郁气滞 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起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2.肝郁脾虚 胁肋胀痛,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纳食减少,身困乏力,口淡乏味,脘腹痞胀,苔白,脉弦。 3.肝胆湿热 胁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4、瘀血阻络 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癥块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弦。 5、肝阴不足 胁肋隐痛,悠悠不侏,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

眩,或两目干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三、一般护理 1、按痛证的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病室宜安静,病情缓解后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3、(1)密切观察胁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因以及伴随症状以辨别实证和虚证。如胀痛且痛无定处,多属气滞;刺痛剧有定处,多属血瘀;隐痛不已,多属肝阴不足;阵发性绞痛,多为胆石症状。 (2)观察体温、肤色等变化,若寒战高热,上腹剧痛,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呕吐,便秘等症,提示可能有胆囊化脓、穿孔等并发症,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或手术前准备工作。 四、临证护理 1、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十宣放血;湿热重者遵医嘱针刺胆俞、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 2、疼痛重者可叩捶胆俞和肝俞;或吴茱萸、食盐各适量,炒热熨胁痛区,用于气郁胁痛。 3、黄疸复者遵医嘱针刺至阳、腕骨、阴陵泉;或耳穴压籽肝、胆十二指肠、神门等穴或给予茵陈、虎杖煎汤代茶饮。 4、大便燥结可用大黄汤灌肠。 5、呕吐重者遵医嘱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或药物穴位注射。 6、胁痛伴恶寒发热或厥脱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复感风寒邪。

外科常见疾病_护理常规

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急性穿孔 1、术前护理 (1)、按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病人取半卧位,如有休克应取平卧位。 (3)、留置胃管、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4)、禁食、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如有休克,应按休克处理。(5)、严密观察病情,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腹痛部位、性质、有无加重。(6)进行术前备皮等工作。 2、术后护理 (1)、按外科手术后及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 (2)、回病房后立即接好各种引流管,如胃管、腹腔引流管等,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 (3)术后继续禁食,补液,保持胃肠减压通畅。 (4)、血压平稳后改半坐卧位,以利腹腔内渗液的引流。观察伤口出血,渗液情况,如敷料渗湿应及时更换。 (5)术后如有发热,腹泻及上腹疼痛,应通报医生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腹腔脓肿,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二)、急性大出血 1、术前护理 (1)、严格执行饮食护理和管理。 (2)按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3)、严密观血压、脉搏、呼吸、必要时吸氧。 (4)、记录咯血与便血的量,遵医嘱用止血药或输血等。 (5)、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血压略低于正常值为宜,避免因血压过高引起再出血。 (6)、病人应安静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2、术后护理 (1)、按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护理。 (2)、每半小时测血压、脉搏及观察有否继续出血。 (3)、注意观察胃管引流液的性质并记录引流量。 (4)、术后48小时,肠蠕动恢复并有排气排便,可拨除胃管,先饮少量水,如无腹胀、腹痛、术后72小时可进流质。 胃切除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一般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术前一天过流质饮食,术前12小时禁食。 3、术前留置胃管,抽空胃液。如幽门梗阻者,应于手术前三天开始洗胃。 4、需行结肠或空肠代胃者,术前三天应开始准备肠道(包括进流质饮食、服用新霉素或红霉素、术前清洁灌肠等。) 5 需要继续剖胸手术者,术前应做口腔护理并辅导病人练习腹式呼吸及咯血。 二、术后护理 1按外科麻醉后及手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产科十种常见病护理常规

第一产科一般护理 一、护理措施 1.热情接待:产妇人院后热情接待,安排床位,携产妇至床旁,说明呼叫器的使用方法。 2.介绍环境:包括浴室及卫生间的使用,医院的规章制度,取得产妇和家属的合作,通知医生。 3.填写病历:填写住院病历及护理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详细阅读门诊、急诊病历记录,询问病史,进行一般产科检查,制定护理计划。 4.鼓励患者进食营养丰富食物。 5.向家属说明产妇情况,取得家属合作。 6.嘱产妇若有破膜、见红、宫缩情况应通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护士应说明破膜后的注意事项。 7.每周测体重2次(晨起,勿食,相同的衣服),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0.5kg 8.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体温超过37.5℃者改为3次。必要时改试口表。 9.观察子宫收缩情况,监测胎心变化。 10.第二产程产妇进产房后,必须有医护人员陪护: (1)产妇回休养室时,详细交待分娩情况及特殊治疗,了解新生儿一般情况。 (2)向产妇交待分娩后注意事项,如注意阴道出血情况,多饮水,早下床活动等。 (3)产后24小时内的最初几个小时,护士应主动床旁巡视,检查子宫收缩情况,宫底高度,更换会阴垫。若出血多,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早处理。 (4)提供一个安静、温暖、舒适的环境,使产妇得到充分休息,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补充能量。一般产后12小时内卧床休息,第1次下床活动床旁应有人帮助,逐步增加活动量。 (5)预防尿潴留:嘱产妇产后6小时内应排尿1次,避免膀胱充盈影响宫缩而出血。护士应主动提供便器或搀扶上厕所,若因膀胱过胀失去张力,不能自行排尿,试行诱导法:①温水冲洗外阴或尿道口使括约肌松弛;②便盆内盛热水熏蒸;③搀扶上厕所听流水声;④针灸:关元、气海、三阴交;⑤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1mg协助排尿;⑥无效者,在无菌操作下留置尿管,长期开放,24小时后拔除。如导尿时尿量>1000ml,应用止血钳夹闭尿管20分钟后再开放,以后定期开放,可帮助膀胱恢复功能。 (6)预防产后便秘:12小时后应下床活动,多吃蔬菜,水果,若产后2日仍未排便,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7)注意卫生,可擦浴,勤换内衣,保持皮肤干燥。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感冒。 (8)每日测体温、脉搏2次,血压1次。若体温超过37.5℃,应改为测3次/日,并及时报告医生。 11.生殖器官护理: (1)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排出的情况,排空膀胱了解宫底高度。观察恶露排出量、颜色、气味、性状等。必要时保留会阴垫,排出物有可疑情况时通知医生,必要时送病理检查。 (2)会阴护理:由于分娩扩张会阴有水肿,撕裂及侧切伤口,又紧靠肛门易 被污染,应经常清洁更换会阴垫,会阴冲洗,2次/日,至拆线,有肿胀者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2次/日,肛门痔疮肿物可给予20%鞣酸软膏涂患处或加50%硫酸镁冷敷。 (3)恢复盆底肌肉及其筋膜弹性,指导产妇适当坚持做产后保健操,避免产褥期过早劳动,预防阴道壁膨出,预防子宫脱垂。 12.母乳喂养指导: (1)按需喂养。 (2)正确含接姿势及体位。 (3)预防乳胀、乳头皲裂。 (4)母婴分离时如何保持泌乳。 13.计划生育指导。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 一、感冒的诊疗常规 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1、诊断依据 a)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b)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c)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d)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证候分类 a)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 浮缓。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b)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烟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 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 c)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 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其他疗法: (1)常用中成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颗粒或桑姜感冒片 风热感冒:银翘解毒片或感冒清 (2)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穴 调护: 本类方剂多为辛散轻宣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挥发,降低疗效。对于风寒感冒,应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并服热汤或热粥以助药力。服药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不可过饥过饱,宜多饮水。 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注意防寒避暑,及时增减衣物。感冒流行期间,避免或少去公共场所。 (2)感冒的药物预防很重要也很有效。冬春季多用紫苏、荆芥、贯众;夏季多用藿香、佩兰、荷叶;时邪疫毒流行期间,多用板蓝根、大青叶等。另外,常用的食品如葱、 姜、大蒜、食醋等也有预防作用。 转诊指标

各科常见病精深中医护理_常规

中医科急症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接待患者,初步分诊。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急诊室环境 (1)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温湿度。 (3 )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3)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2 )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4 )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 )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 )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7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0、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12、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14、对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5、预防院交叉感染 (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6、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 感冒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 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咳嗽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 散 外感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风燥伤肺疏风散寒,润燥止咳杏苏散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 三子养亲汤 内伤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清肝泻肺,顺气降火 加减泻白散合 黛蛤散 肺阴亏虚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哮病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发作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平喘定喘汤 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小青龙汤加石 膏汤 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缓解肺肾两虚补肺益肾 生麦地黄汤合 金水六君煎 喘证风寒壅肺宣肺散寒 麻黄汤合华盖 散 实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二陈汤合三子 养亲汤 肺气郁闭开郁降气,宣肺平喘五磨饮子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 汤 虚肾虚不纳补肾纳气 金匮肾气丸合 参蛤散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参附汤送服黑 锡丹 肺胀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 汤 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 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 肺痨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虚火灼肺滋阴降火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 散 气虚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or参苓白术散阴阳虚损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胸痹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 寒凝心脉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 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心悸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天王补心丹or朱砂安神 丸 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水饮凌心 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宁心安神 苓桂术甘汤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重点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包皮环切术后的护理常规 1、术后及时排尿,避免因心理因素发生尿储留。 2、排尿时应注意避免尿液浸湿包扎切口的敷料,导致切口感染;如敷料潮湿及时更换。 3、术后保持心情稳定,30-40天内禁止同房(性行为),避免阴茎勃起,若有阴茎勃起的状况时,请用一只手护住伤口,另一只手用力捏痛龟头,让阴茎自然消退,以免伤口裂开。 4、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隔日换药一次;如切口有轻微疼痛,可口服止痛药物。 5、术后3~4日内,睡前也可服用镇静剂如安定2.5毫克,以防阴茎勃起,引起疼痛或出血。 6、一周内禁止饮酒和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7、术后最好穿宽松棉质内裤,避免龟头摩擦衣物后阴茎勃起影响切口愈合。 8、如果出现切口肿痛或出血请及时回医院就诊。 9、根据切口愈合情况进行拆线。 前列腺炎的护理常规 1、避免感冒、受凉(司机久坐受凉):可引起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尿道内压增加、前列腺管收缩而妨碍前列腺液排泄;寒冷也可以导致尿道内压增加而引起逆流。 2、多喝水,多排尿:因为浓度高的尿液会对前列腺产生较多的刺激。 3、多放松、不过劳、不熬夜:生活有规律,加强身体锻炼,积极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提高机体抗病力。每日睡前热水坐浴,定期进行前列腺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炎性分泌物排出 4、规律的性生活:性生活不正常,性生活过频、性交被迫中断等,都可使前列腺不正常充血,导致前列腺炎症的发生。 5、洗温水澡:洗温水澡可以舒解肌肉与前列腺的紧张,因此可以减缓症状。

6、避免久坐:久坐可直接压迫会阴部。如骑自行车、骑马、长途驾驶等等都可导致会阴部充血和前列腺充血,引起排尿困难及痔疮加重,尤其以长时间骑自行车最为常见。 7、按摩小腹。点压脐下气海、关元等穴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小便后稍加压力按摩,可促进膀胱排空。 8、慎用药物。有些药物可加重排尿困难,故宜慎用或最好不用。 9、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酗酒、贪食辛辣油腻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导致湿热内生,蕴积于生殖器官而使其充血并引起性兴奋,引起前列腺充血水肿而导致前列腺的炎症。 附:前列腺炎的危害及影响 1、影响性功能:前列腺炎容易导致阳萎、早泄。由于疾病长期未能治愈,各种症状和不适在性交后加重,或直接影响性生活的感受和质量,对患者造成一种恶性刺激,渐渐对性表现出一种厌恶感,导致阳萎、早泄等现象。 2、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由于炎症的刺激,产生一系列症状,如腰骶、会阴、睾丸等部位胀痛、尿不尽、夜尿频多等,使患者烦躁不安,影响工作和生活。 3、影响生育可导致男性不育:长期的慢性炎症,使前列腺液成分发生变化,前列腺分泌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精液的液化时间,精子活力下降,可以导致男性不育。 4、传染配偶引起妇科炎症:前列腺炎可以传染给妻子,特别是一些特殊病菌感染引起的前列腺炎,其炎症可以通过性交途径传染给妻子。如霉菌性前列腺炎、滴虫性前列腺炎、淋病性前列腺炎、非淋菌性(衣原体、支原体)前列腺炎等。 5、导致内分泌失调引起精神异常:由于前列腺发生炎症,内分泌失调,可引起神经衰弱,以致精神发生异常;亦可出现失眠多梦、乏力头晕、思维迟

常见疾病精选--中医辩证施护汇总--精选.doc

八纲辨证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取得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 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是中医学最基本的辨证方法。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个性中抽象出来的 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 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 称为实证。所以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 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这样,就可紧紧把握阴阳两纲,由浅入深,认识疾病的本质。 八纲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 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 饮食调护 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 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 食物分类按食物的性质分类: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发散性食物;按食 物的味分类: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饮食有方、谨和五味、荤素搭配。 饮食宜忌原则与方法辨证施食(虚证应补益、实证宜疏利、寒证宜温热、热证宜寒凉)、辨药施食(即食物的性味应与患 者所服药物的性能一致)、因人施食(根据人的体质、年龄不同而异)、因时施食(根据四时季节的变化而异)。 肺胀 【定义】 肺胀是因喘咳日久,肺脾肾心俱虚,气道滞塞、肺气胀满,出现以胸部膨满,咳逆上气,动后尤甚,痰涏壅盛,甚则面 色晦黯,唇舌紫绀,面目四肢浮肿,病程缠绵,经久不愈为特征的疾病。 【范围】 西医学中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老年性 肺气肿等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辩证调护】 一、寒饮束肺:喘咳气短,痰多清稀,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温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调护: 1、室内空气宜新鲜,潮润,室温宜偏暖,注意保温,助病人及时增减衣被,防止受冷。 2、饮食宜清谈与辛散,忌生冷、肥甘厚腻等滋痰生湿之品,禁食辛辣、烘炒类食物如炒瓜子、烘饼等。可食用温性调味 品,如生姜、胡椒、葱等,以助散寒。 3、解表药不宜久煎,汤剂宜温服,服药后可略加衣被,使微微出汗。咳嗽夜间为甚者,适宜临睡前服,中西药服服药 时间需要间隔 2 小时。 4、注意寒热的轻重、咳嗽的性质、痰涕的颜色及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的变化,有恶寒发热表证时,应卧床休息, 注意保暖,可用生姜、红糖、红枣煎服。 二、痰热壅肺:喘促气粗,胸满咳嗽,痰黄而稠粘,心胸烦闷,口干而渴,发热微恶风寒。舌边红,苔薄黄,脉浮散。 治法:宣肺疏风,清化热痰 方药:清气化痰丸加减 调护: 1、室内空气宜新鲜,避免寒冷空气及异味刺鼻之气的吸入,室温不宜过高。 2、饮食宜消化、清淡为主,多食蔬菜和水果,忌辛辣、油腻、荤腥、烟、酒等刺激之品,鼓励多饮水,可服用竹沥 水,川贝粉等清热化痰。 3、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观察出汗、咳嗽及神志等情况。高热病人必须卧床休息,多饮水,可 用银花、芦根等煎水代茶。 三、痰浊阻肺:胸满闷胀,咳嗽气喘,痰白量多,不能平卧,稍劳即甚,怕风易汗,脘腹痞满,食纳减少,倦怠乏力, 舌淡,舌苔白滑腻,脉弦滑。 治法:健脾益肺,降气化痰。 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 调护: 1、病室宜温暖,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干燥通风。服药期间避免油烟异味、灰尘等不良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2、保持呼吸道通畅,久病体弱卧床者,可采用翻身拍背,体位引流等帮助排痰。有紫绀者,应给予氧气吸入。 3、密切观察病情,病重、年老者要阻止痰阻窒息,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措施清除气道内的痰液,必要时要行气管切开。 4、饮食以易消化、清淡之品主为宜,可予赤小豆、白扁豆、苡仁、山药等健脾、利湿、化痰之品,忌食糯米、甜食、肥 1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 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 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的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精选.

第六章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感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 一、.环境护理: 1.病房环境保持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2.不同类型传染病要分开收治,并按疾病的传染特点作好消毒隔离 3.病房配置血压计,听诊器,严禁不同病房交换或混用,定期消毒 4.病房配置快速手消,每次护理操作前后和离开病房进行手消毒 5.患者分泌物呕吐物等用含氯消毒液按比例配制浸泡消毒后及时处理 6.医疗废物分类放置 7.根据传染病病原体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要求,正确采集和送检标本 二、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症状消失后逐步恢复活动 三、饮食:清淡易消化低脂肪营养饮食 四、心理护理:开展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 五、健康宣教:详细介绍病房环境,探视制度,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指导,疾病知识教育 【专科护理】 加强巡视,密切病情变化,根据疾病临床特点,重点观察体温,热型变化及伴随症状:皮肤颜色皮疹黏膜疹的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及脱水和呼衰的临床表现 【高热护理】 1.卧床休息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鼓励多引水,出汗多要补充足够的水分 4.降温,向患者解释发热原因和降温的措施 【皮疹护理】 1.卧床休息 2.饮食,避免辛辣食物 3.观察皮疹性质数量部位的变化几伴随症状 4.皮肤护理,衣服宽松,床单位整洁,保持皮肤的清洁,用温水擦浴,进碱性肥皂,修剪指甲,皮肤瘙痒避免抓挠,结痂让起自行脱落,不可强行撕脱 【腹泻护理】 1.观察腹泻次数,量,,性状,评估脱水状况 2.注意血压,脉搏变化,记录出入量,纠正水电解质失横 3.卧床休息 4.肛周皮肤护理,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局部涂擦凡士林油膏 5.标本采集,选取脓血,黏液部分,及时送检. 【意识障碍护理】 1.病情观察,判断意识障碍程度,躁动者作好安全防范,昏迷者进行脑科观察瞳孔,角膜反射,匡 上压痛反应 2.床头抬高,15_30,头偏向一侧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有义齿者取下,出现舌后缀者用 舌钳拉出,并用防舌后缀的口咽通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4.营养支持,留置胃管性鼻饲 5.预防并发症护理,加强翻身防压疮,保持口腔,会阴的清洁

中医内科各科常见病证

中医内科各科常见病证 感冒:恶寒(风)、发热、头痛、鼻塞流涕、 【辨证论治】 普通感冒,一般邪在肺卫,多属表证,故治疗采取解表散邪的原则,并结合证情进行具体的论治。但是,在对感冒的治疗中,注意一般不宜表散太过,亦不宜补益太早。 1、风寒证 ☆主症:鼻塞、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稀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藿香正气水) 气虚之人,可用益气解表的参苏饮 2、风热证 ☆主症:发热微恶风,或有汗,头痛,咳嗽痰黄稠,咽喉红肿疼痛,口干微渴,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则:辛凉解表,清热宣肺 方药:银翘散 3、兼证 ⑴挟湿:症见恶寒,身热不扬,头重如裹,骨节酸痛,苔白腻,脉濡。治宜疏风祛湿,方用羌活胜湿汤 ⑵挟暑:治宜清暑解表,芳香化湿,方用新加香薷饮 咳嗽△ 根据其发生原因,临床上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P63) 1、外感咳嗽 ⑴风寒咳嗽证 ☆主症:咳嗽声重,痰稀色白,可伴有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无汗、骨节酸楚、头胀头痛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化痰 方药:杏苏散 ⑵风热咳嗽证 ☆主症:咳痰黄稠、咳而不爽、口渴咽痛、身热、或见头痛、恶风、有汗等,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 ⑶燥热咳嗽证 ☆主症:干咳少痰,或痰粘稠粉不易咯出,鼻燥咽干,甚则咳引胸痛,或兼有身热、形寒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细咯数 ☆治方: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 以上外感咳嗽诸证,日久不愈,或愈而复发,咯痰不爽,而表证、燥证不明显者,均可=可选止嗽散加减 2、内伤咳嗽 ⑴痰湿咳嗽证 ☆主症:咳嗽痰白而稀,胸脘作闷,或食纳不佳,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背) ⑵肝火犯肺证 ☆主症:气逆作咳,咳引胁痛,面红喉干,烦热口苦,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法法:清肝泻火,润肺化痰 方药:黛蛤散合清金化痰汤 ⑶肺虚咳嗽证 ①肺气虚证

常见护理常规

第一章常见护理常规 肿瘤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评估患者病情、一般情况及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了解相关检查结果,做好入院指导。 (二)护理要点 1.患者入院后,按病情轻重及不同病证分别送至指定床位,向患者介绍环境和制度,介绍主管医生、护士。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脉搏、体重等,通知相关医生。 2.心理护理:在各种疾病中,很少有如癌症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癌症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家庭,不仅破坏机体正常功能,也可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以及病人在家庭中角色的转换,加重了恐惧、有罪、愤怒、抑郁、绝望等情绪反应,这些消极情绪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致使癌细胞活跃,肿瘤发展。因此,给予病人心理安慰,帮助建立积极的情绪,锻炼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充满希望,是战胜癌症的精神支柱。 3.病室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流通,根据病症特点调节适宜的温度。 4.新患者入院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测4次:体温达39℃以上者,每日4h次体温1次,体温恢复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每日记录二便一次,每周测体重1次。 5.肿瘤轻症患者应鼓励参加适应体力的活动,晚期重症者应卧床休息。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实施预防出血的措施。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严格卧床,限制活动,防止摔伤。 6.24h内留取三大常规标本送检。 7.输液时加强巡视,严防药液外渗,如有外渗应立即处理。 8.做好口腔护理工作。 9.维护病人最佳营养状态:表现为摄入足够的热量,出入量平衡,皮肤弹性好。 10.做好呕吐护理。剧烈偶吐时应及时汇报医生,并严密观察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情况。 11.做好肛周护理。如有便秘及腹泻及时处理。 12.白细胞低的病人进行保护性隔离。 13.遵医嘱按WHO制定的三阶梯止痛方案进行疼痛治疗,并做好疼痛护理。 (三)出院指导 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如疾病防治,饮食,用药指导,放射野皮肤护理指导,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护理指导,头颈部放疗患者坚持张口锻炼方法,及定期随访。

常见病的中医理疗及饮食疗法

保证原创精品已受版权保护 常见病的中医理疗及饮食疗法 感冒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平时在阴阳平衡的情况下正气充足,能够破解致病因素对人的侵袭。而当生活无规律,如起居不定,经常加班熬夜,不能根据天气增减衣服,甚至淋雨、遭风袭及超负荷工作时,人的体表抗御外邪的能力会下降,风邪乘虚而入导致感冒。 中医还认为,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是有一定规律的。当破坏了自然的规律时,比如该冷不冷、该热不热、该下雪不下雪等,就会造成感冒等传染病流行。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将至不至,必有瘟疫流行”。所谓瘟疫,就是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如流感等。所以说,气候无常也是感冒的一个诱因。 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多为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而暑湿感冒多见于暑天。但为什么同一季节、同一地区有的人感冒,有的人不感冒呢?这与每个人的体质、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精神状况、平时是否注意养生有关。中医有句名言:“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也就是说,人体抵抗力强,各种致病病菌就不会得逞,而人发病之时,就是抵抗力下降之时。 如何预防感冒 1.饮食要合理,不要暴饮暴食、挑食、偏食、过食辛辣。偏食会造成营养不均衡,致使抗病力下降。过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使内热产生,尤其是儿童,大多是因饮食不合理致内热外感而发病。 2.生活规律,多饮水。生活规律对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有的人经常加班工作又没有得到及时的休整,长此以往则使人体抵抗力下降,轻则经常感冒,重则患上其他慢性病。多饮水可以预防感冒,这是因为身体通过水液代谢,可以排出体内一些毒素,减少毒素蓄积而降低生病几率。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视天气增减衣服也非常重要。每天晚上用盐水漱口,常喝茶同样可预防感冒。保持个人卫生也很关键,如饭前、便后要洗手。 4.加强体育锻炼。这要因人而异,如老年人以散步、打太极拳为主,中年人以散步、慢跑为宜,青少年可打球、跑步、爬山等。通过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感冒的机会。

胃脘痛的中医护理常规(仅供参考)

胃脘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胃,涉及肝,脾。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疼痛有无规律性及饮食的关系。2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史。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寒邪客胃证,饮食停滞证,肝气犯胃证,肝胃郁热证,瘀血停胃证,胃阴亏虚证,脾胃虚寒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2病情观察,做好记录 (1)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与寒热,饮食关系。 (2)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 (3)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

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出现呕血或黑便,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脾胃虚寒者或寒凝气滞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4饮食护理 (1)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 (2)戒烟酒,浓茶,咖啡。忌辛辣,肥甘之品。 5情志护理 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保持乐观情绪。 6临证(症)施护 (1)食滞胃痛着,暂时禁食:缓解后逐渐给予全流食或半流食。(2)胃痛发作可遵医嘱用针刺止痛。 (3)虚寒性胃痛着,遵医嘱热敷或药熨胃脘痛,或艾灸,或中药膏贴敷。 (4)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 7 健康指导 (1)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必要时推荐食谱,改善原有饮食。 (2)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保持乐观情绪。

最新康复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脑出血后遗症康复护理常规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20%~30%,脑出血的发病主要是在原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的基础上,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饮酒、用力排便、气候变化剧烈等外加因素使血压进一步骤升所致。其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有些患者抢救虽幸免不死,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失语、偏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等。这些后遗症均在短时间内不会恢复,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会加大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残程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担。所以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提高偏瘫患者的疗效减少后遗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一般护理常规: 1、体位护理①仰卧位时,双侧肩关节抬高向前,固定于枕头上,预防后缩。患侧上肢 日固定于枕头上,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患者臀部固定于枕头上,预防骨盆后缩及下肢外旋。患侧下肢伸直,膝下可置一小枕,踝关节必须保持90°,以免引起足下垂。②患侧卧位时,躯干稍微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头固定。患侧上肢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③健侧卧位时,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躯干略为前倾。患侧上肢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头和躯干呈100度角。患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为弯曲,腿和脚均放枕头。 2、语言训练针对运动性失语的病人,让其跟着示范者的口型先进行数字、单词的练习, 逐渐过渡到进行短句、整句的训练。而针对能听、能看但不能理解含义的感觉性失语病人,可通过与其交谈,对其进行指物、指图、指字训练,增加其理解能力,每次训练的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3、床上训练鼓励病人早期利用健侧肢体进行日常活动,通过健手的主动练习带动及促 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随着患侧肢体功能的改善,可在床上进行翻身练习,从向患侧转动过渡到向健侧转动;从需他人帮助到独立完成。自己能翻身后可进行坐位练习,同时下肢进行抬腿锻炼,上肢从抓、拿、握开始进行精细动作训练。卧床期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抱膝运动,双手叉握等自我运动。 4、床下训练下床活动时,首先让病人站立并稳立于床沿,双手扶床栏,进行站立锻炼, 当病人能站立15分钟到20分钟时,可逐渐短步走,行走时注意纠正侧踝关节的反曲。 以免形成“内屈脚”,在病人练习独立步行时指导其学会使用手杖,拐杖,轮椅等,使其最终能借助支具和辅具完成日常活动,重返社会。 5、心理护理患者因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产生痛苦、绝望、急躁不安、 恐惧、害怕、焦虑、自卑心理,造成对治疗缺乏信心。护士应尽量体贴,关心患者,多给予安慰,开导和鼓励,并介绍一些功能恢复较好的病例,激发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根据病情安排一些适宜的活动,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6、安全护理床栏加护,加强巡视、床头警示牌标识、环境适宜。 7、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多食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食物,排便困难时使 用开塞露等简易通便法协助排便,切忌用力。坚持正确服用降压药,不可骤停和自行更换,戒除烟酒,勿过度劳累,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