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套二次布线工艺守则
- 格式:doc
- 大小:578.50 KB
- 文档页数:6
产品型号、名称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2014-2-241适用范围1.1依据《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GB7251.1)编制,适用于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中辅助电路配线加工制作。
产品辅助电路配线加工制作除应遵守本守则外,还应满足一次线(主电路)装配工艺的有关规定和用户的要求。
1.2设备及工具套管线号印字机、标签打印机、异形塑料管切管机、电风吹、盒尺、扳手、尖嘴钳、偏口钳、剥线钳、螺丝刀、端头冷压线钳、电铬铁,通路器(自制)等。
套管线号印字机、标签打印机,有的也称标示打印机,现在标示打印机已进入到与计算机、打印机技术结合的年代。
即可在纸标示、套管打印,也可在聚酯薄膜上热印,或在PVC板上印制符号、数码、图形。
精度200~500dpi,品和规格较多。
1.3常用行线辅件,见图1-1图1—1 常用行线辅件2 工艺准备2.1 看清楚图样上注意事项,备注说明以及材料、操作等有无特殊要求。
2.2 按图样要求,备齐全部电器元件、检查其型号等是否合格。
2.3 备齐所需的使用材料及所需工具。
产品型号、名称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2014-2-24(2)标记方法:导线的标记一般在导线两端与端子相连接的附近。
导线的标记接线图远端标记(接线号)或原理图中的线号,如图1-2所示。
(3)标记在绝缘导线上的放置位置,横放时自左至右,竖放自下至上。
图1-2 项目代号示意图4.3 总要求绝缘导线的标记必须按照电气接线图或接线表的要求制作。
根据一次方案图及接线图(或电气原理图),并考虑开关设备内走线的路径,合理布线。
导线排列应尽量减少弯曲与交叉。
导线交叉时,应以少数跨过多数为原则。
同一台产品及同一用户产品所用缠绕带颜色应一致,并应与导线颜色协调一致。
同一批次的产品布线方式、走线方向及外观应协调一致。
控制回路中,不同回路间如有可能产生妨碍设备正常工作的干扰时,应分开敷设或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4.4二次线制作和连接(1)根据行线方案量材下线,下线要适当留有余量,集束走线时要长出40~50mm,以防线束经捆扎、弯曲后长度不够,下线后套端头标记。
二次布线工艺守则1. 概述二次布线是电气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关乎电力安全与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文档旨在制定二次布线工艺守则,以确保布线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布线规划2.1. 在进行二次布线前,应根据电气设备的数量、功率、电压等信息进行合理规划。
2.2. 确定布线的主干线路和支线路,并根据需要设置合适的配电箱。
2.3. 在进行布线规划时,应考虑维修和维护的便利性,避免布线过于复杂或交叉混乱。
3. 布线材料选择3.1. 选择合适的电缆、线槽、保护管等布线材料,并确保其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3.2. 对于特殊环境,如潮湿、腐蚀、高温等,应选用相应的耐用材料,以确保布线质量和安全性。
4. 布线方法4.1. 对于室内布线,应遵循短距离、直线和垂直布线的原则,尽量减少布线长度。
4.2. 对于多层楼布线,应进行垂直布线,并设置合适的布线通道和走廊。
4.3. 在进行布线时,应注意与其他管线(如水管、燃气管道)的交叉与绝缘,确保各种线路的安全。
5. 布线连接与标识5.1. 布线连接时应合理选择连接器、插头和插座,确保连接稳固可靠。
5.2. 对于大型布线项目,应使用专用的布线标识,标明各线路的用途,以便于维护和故障排查。
6. 布线测试与验收6.1. 在完成二次布线后,应进行相应的电气测试,以确保布线质量和安全性。
6.2. 对于大型布线项目,应进行专业的验收,确保布线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7. 安全注意事项7.1. 在进行二次布线时,应遵守电气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必要的防护设备。
7.2. 严禁私拉乱接电线,并确保布线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7.3. 定期检查和维护已布线的系统,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8. 总结本文档制定了二次布线工艺的守则,涵盖了布线规划、材料选择、布线方法、连接与标识、测试与验收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
守则的遵循将保证布线的质量和安全,并提高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二次配线工艺守则编制:审核:会签:批准:皖翔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形,外面套上缠绕管,以保证活门在开启过程中不损伤导线。
6.9 活门与柜、箱间过门支架导线的配置如图一、图二。
6.10过门处若导线数目较多时,为保证澳门开闭顺利,及避免损伤导线,可从二处或二处以上过门。
6.11扎带的位置,两扎带捆扎距离一般在100~150mm左右要求一台产品或一产品段距离应一致。
在线束始末两端弯曲及分线前后,必须扎牢,而在线束中间则要求均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二次配线工艺守则编号QC7.5-05-08 页数共6页第4页匀分布。
表3发热功率(W)电器元件、电子元件等与发热件之间需保持的距离上方侧面下方元件允许60℃时元件允许50℃时7.5 30 40 10 1015 30 100 10 1020~50 100 200 20 2075~100 100 300 30 30150 150 300 30 30200 150 400 30 306.12 线束或导线的弯曲,不得使用尖口钳或钢丝钳,只允许使用手指或弯线钳,以保证导线的绝缘层不受损坏。
6.13 所有仪表、继电器、电器设备、端子排及连接的导线均应有完善、清楚、牢固正确的标记套(管),元件本身的连接可不用标记套。
标记套的方向,羊眼圈的弯制方向与尺寸如图三、表3所示。
6.14 导线接好后,从接头点垂直方向看去应无羊眼圈导体外露。
6.15 同一端头一般只能接一根导线,严禁同一端接三根或三根以上导线。
若需要接二根导线时,两导线之间应垫以精制平垫圈。
6.16 导线接入电度表时,应将导线剥去一段绝缘层,对折后插入接线盒孔。
导体在接线盒应有足够长度,确保二只螺钉全部接触,然后将二只螺钉全部紧固。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二次配线工艺守则编号QC7.5-05-08 页数共6页第5页6.17 接至发热元件的一端,导线应套一段瓷珠(套)。
6.18 二次线接在端头上应有防松装置。
二次线配制通用工艺守则二次线配制通用工艺守则1.适用范围本守则适用于各种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中的二次线配制。
2.材料2.1 一律采用多股铜芯聚氯乙稀BV、BVR软线,颜色为黑色,接地线采用黄绿双色线。
2.2 二次回路中,电流回路要求采用2.5mm2的软线,电压回路采用1.5mm2的软线。
2.3辅助材料:塑料线夹、塑料缠绕管、定位片、号码管(规格与导线相结合)塑料捆线带、走线槽、冷轧端头OT、UT、锡、松香等。
3.工具: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剪刀、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活动板手、冷压钳、电烙铁(500W)、小件存放盒、对线灯。
4.低压成套开关设备配线工艺要求4.1 配线要求排列整齐地放在走线槽中,要求接线正确,两个接点连线之间不得有接点。
4.2 跨门线一律采用多股软铜线,线长以门开启、关闭时,导线不应受其拉力影响而损伤。
(注:门开启要大于90°)4.3 同一接点和端子最多允许接两根导线接头。
4.4 导线穿过金属板时,金属板上装橡胶垫圈。
4.5 二次线所有紧固螺钉要拧紧,螺纹露出3 ̄5牙,不得有滑牙现象。
4.6 定型的批量产品,二次布线应一致。
4.7 采用塑料缠绕导线,不得扭曲,缠绕管节距均匀,不小于6mm。
4.8设备中指示灯和按追赶的颜色应根据用途按GB/T2682的规定选用,指示灯及按钮的颜色如无特殊要求,按下表安装。
4.9 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功率因素表等仪表,及电流互感器的接线端头采用OT,具体规格要与固定螺钉和导线相符。
4.10 接线端子及其它一些电器元件上的接线端头采用UT、具体规格要与固定螺钉和导线相符。
4.11 冷轧端头UT、OT压接要牢固,不得松动。
4.12 锡焊点应牢固,均匀发亮,不得有残留焊剂,不得有虚焊或烧坏绝缘层。
4.13 连接到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要求弯曲弧一致,导线端头要可靠连接在端子。
5.高压成套开关设备配线工艺要求:5.1 应符合4.1 ̄4.13的工艺要求。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编号QC/HH-02-2009版本B/0 1 适用范围本守则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的二次线配制。
2 使用材料2.1 绝缘铜芯导线 1.0mm2、多股为1.0mm2、1.5mm2或2.5 mm2图纸和技术要求选择。
2.2 白色异形塑料导管、塑料线号管。
2.3 塑料线扎带。
2.4 行线槽、走线槽。
2.5 各型铜质接线头2.6 塑料走线卡子、自粘连接片。
2.7 紧固件2.8 焊丝2.9 黄腊管、塑料套管、自粘胶带。
2.10 其它材料按二次接线图准备。
3 使用工具及设备3.1 斜口钳、断线钳、尖嘴钳、圆嘴钳3.2 剥线钳。
3.3 压线钳3.4 多种规格螺丝刀。
3.6 扳手。
3.7 35W左右电烙铁。
3.8 万用表、通灯。
3.9 剪刀。
3.10 卷尺、直尺。
4 工艺准备4.1 看清图样上的各种要求、说明、备注等注意事项接线操作等有无特殊要求。
4.2 按图样要求备齐全部电气元件3C标志4.3 根据图纸及二次线走线方案在线号管上打字。
5 工艺过程5.1 下线5.1.1 根据二次接线图及拟定好的走线方式下线留有一定余量。
5.1.2 凡是在可转动的门或面板上的线束固定的面板的线束则可以采用多股软线或单股硬线5.1.3 二次线的颜色应符合GB7947-1997《绝缘导体和裸导体的颜色标志》的规定路一律采用黑色绝缘铜芯线5.1.4 导线不能用虎钳5.2 剥线5.2.1 截面在1.0 2.5 mm2 的绝缘导线应用剥线钳剥去绝缘层伤痕5.2.2 剥线长度按螺钉直径、压线鼻子、接线端子深度确定好线后铜裸露部分不得超过1mm。
5.3 接线端头必须留有余量。
5.4 多股软线必须拧紧已剥皮的线头多股软线接到M3、M4螺钉上时5.5 单股导线可以不用冷压端头进行压接顺时针方向弯圆圈比接线螺钉直径大1mm左右。
5.6 每个电器部件的接线端子。
5.7 在一次母线上接二次线时Φ6孔M5螺钉压接。
5.8 二次线接到电阻丝或其它发热元件上时,必须在导线上套上相应直径的瓷管。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二次配线工艺守则编制:审核:会签:批准:皖翔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匀分布。
表3发热功率(W)电器元件、电子元件等与发热件之间需保持的距离上方侧面下方元件允许60℃时元件允许50℃时30 40 10 1015 30 100 10 1020~50 100 200 20 2075~100 100 300 30 30150 150 300 30 30200 150 400 30 30线束或导线的弯曲,不得使用尖口钳或钢丝钳,只允许使用手指或弯线钳,以保证导线的绝缘层不受损坏。
所有仪表、继电器、电器设备、端子排及连接的导线均应有完善、清楚、牢固正确的标记套(号码管),元件本身的连接可不用标记套。
标记套的方向,羊眼圈的弯制方向与尺寸如图三、表3所示。
导线接好后,从接头点垂直方向看去应无羊眼圈导体外露。
同一端头一般只能接一根导线,严禁同一端接三根或三根以上导线。
若需要接二根导线时,两导线之间应垫以精制平垫圈。
导线接入电度表时,应将导线剥去一段绝缘层,对折后插入接线盒孔内。
导体在接线盒内应有足够长度,确保二只螺钉全部接触,然后将二只螺钉全部紧固。
接至发热元件的一端,导线应套一段瓷珠(套)。
二次线接在端头上应有防松装置。
所有接头螺母及螺钉上紧应使用合适工具,螺母螺钉上紧后不应有起毛及损坏镀层现象。
二次导线接入母线时,需在母排上钻φ6的孔,用M5螺钉连接。
如二次元件本身具有引出线时,应通过端子过渡后才能与盘内二次线连接。
接线端应就近固定。
若引出线过短时,应采用锡焊的方法与二次导线联接,外面再套上塑料套管。
线束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表4所列数据。
线束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表4电压(kV) 距离(mm) 电压(kV) 距离(mm)15 9075 100元件标号的字体应端正,字迹应清晰,内容符合图纸要求;粘贴部位应醒目,不应给导线或元器件、金属构件档住,并能清楚地指明是属于某一元件的。
端子排端子排的始端必须装可标出单元名称的标记端子;末端装以档板。
电气成套装置二次回路接线工艺守则一、概述1.1电器成套装置二次回路接线包括除主回路一次连接线以外的全部各种接线。
如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接触器、以及仪表、继电器等电器元件的接线。
二次线的连接方式有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
1.2 本文件适用于高低压开关柜、动力配电柜(箱)、照明箱、控制柜(箱)等二次回路接线的制作。
1.3 使用工具及物料使用工具:剥线钳、斜口钳、尖咀钳、十字钳、一字起、剪刀、扳手、测线灯等。
物料:号码筒、缠线管、尼龙扎带、纱带、吸盘、接线端子、铜芯绝缘导线(BVR2.5mm2和1.5mm2、BV2.5和1.5mm2)。
二、二次回路接线的基本要求2.1按图施工,连接正确。
2.2二次连接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直,配置牢固、层次分明、整齐美观。
2.3二次配线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5mm2的铜芯绝缘线。
其绝缘水平应按工作电压不低于500V选择。
2.4二次连接线的颜色为黑色,接地线为黄绿双色。
2.5在经常受到弯曲的地方,如门与柜内的连接,则应使用多芯绝缘导线。
在可动部分的两端,应有吸盘或卡子固定。
2.6所有二次回路的仪表、继电器、端子、端子排、小母线及连接导线均应予标号,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不褪色。
号码方向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2.7所有连接导线中间不得有接头,电器元件的接线端子最多只允许接两根线;端子排上的端子每侧只允许接一根线。
2.8二次配线的线束,不允许直接敷设在骨架上和导电部件上,必须离开骨架和导电部件3~5mm,同时每隔300mm,须用绝缘体卡紧固,也可装入线槽内。
2.9导线穿越金属结构件时,必须有绝缘措施,如在导线穿越金属板的孔上嵌橡皮圈,还有使用塑料嵌件等,以免损坏导线绝缘层。
2.10对电子元件回路或其它弱电装置宜采用氏锡焊连接,在满足载流量和电压降及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可采用较小截面积的绝缘导线,一般为0.5mm2导线。
2.11同一工程的产品所用导线应色泽一致,布线格式一致。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1.适用范围本守则适用于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的二次配线制作工艺。
2.工艺准备2.1 看清接线图上的注意事项、备注说明及元器件、材料、操作等有无特殊要求。
按图样要求,备齐全部电器元件,检查其型号规格等是否相符,并保管好合格证。
2.2 备齐所需的材料及所需的工具。
3.工艺流程4.工艺过程及要求4.1 确定走线方案4.1.1 二次配线工序负责人应同二次配线人员根据柜体设计图纸(如盘面布置图、端子布置图)及元器件、端子排位置确定合理的走线方案。
4.1.2 对每批产品当柜体盘面布置和二次方案相同时布线应一致。
4.1.3 由于元件结构或布置原因配线有困难时,立即通知工艺员并反馈技术员及时处理。
4.2 下线4.2.1 根据GB2681《电工成套装置中导线的颜色》的规定选择导线颜色。
4.2.1.1安全用的接地线:黄绿双色线。
4.2.1.2 装置和设备内部接线:黑色线。
4.2.1.3 有特殊要求的按规定的颜色选用。
4.2.2 导线截面积的选择4.2.2.1 按接线图规定选用导线截面。
4.2.2.2 设计未规定的按以下原则选择:导线按串联回路中电器元件的最小额定电流(熔断器中的熔断丝和热元件除外)选择导线截面,此截面的导线长期使用电流不得小于串联回路电器元件的最小额定电流,常见导线选择见下表:常用导线的载流量4.2.3 按确定好的走线方案及选择好的导线型号规格,按所需导线长度下线。
4.2.4 二次导线不允许有中间接头或焊接点,不允强力拉伸导线,导线绝缘层应良好,芯线应无损伤。
4.3 套线号管4.3.1 根据导线的线径选取适当规格的线号管,按照二次接线图的设计要求用线号打印机打出线号,线号要求清晰、耐久,不可自行书写,涂改。
4.3.2 同一批产品的线号管截取长度应一致,汇控柜内线号管长度统一定为20mm,小机构内线号管长度统一定为15mm。
线号管在打印时要严格按照图纸,不得随意更改或增删字符,包括空格也不得省略。
5.4.3 捆扎:圆束线每间距40-160毫米塑料线呀适当的尼龙扣捆扎梯形结,见图2。
扎紧后将两线头打成死结,扎线结置千线束背面,采用塑料缠绕管捆扎时应根据线束的大小选用适当规格的塑料缠绕管。
缠绕间隔应为缠绕管边宽的1-2倍。
矩形线束(扁束线)每间距100-200毫米用线卡固定成形,除弯曲处,间距尽量统一。
线卡用1mm左右的铝板剪成宽10mm长条,操作时,先在线束层衬上绝缘板,外面包缠黄腊带或塑料带,把线卡在导线上,剪去多余部分,端头如图3所示并在一起用扁嘴钳夹紧敲平。
5.4.4、线束固定:用线夹将圆束线或扁束子线固定悬挂于屏里,使之与屏体保持3-5毫米距离。
在屏体骨架或底板适当位置设置线夹,除特殊要求外,线夹间横向距离不超过300毫米,纵向距离不超过400毫米,线夹与线束之间,必须包缠三至四层宽20mm的聚乙烯绝缘塑料带,紧固后线束不得晃动,并不能损伤导线绝缘。
5.5、走线槽与成束捆扎混合行线工艺,根据导线数量选择走一槽,走线槽应敷设在屏柜或底板的两侧,若是组件布置行列明显和导线较多时,其中间也可敷设,单面出线时,应装于电器引出线的下面,走线槽的安装应横平竖直。
5.6、分路到继电器的线束,一律水平居中间两侧分开的方向行走,到接线端的每根线应圆势,俗度连线,同屏内各种继电器接线和圆势应力求一致。
如图4:
5.7、分路分到双排仪表的线束,可用中间分线的布置,如图5:
5.8、分路部分到单排仪表的线束的布置,如图6:
5.9、分路到按钮、信号灯、熔断器、控制开关等组件的线束,原则上按横向对称行走,如图7、8、9,但如受到位置上的限制时,允许直向对称行走,如图10:
5.10、剥线钳的四对缺口分别适应于剥切线芯直径为0.6、1.2、1.7和2.2毫米的导线,剥线后导体不得有伤痕,多股线不得有断线。
5.11、接线前先用对线灯或万用表校对是否正确,并注意标号套在接线后的视读方向,水平方向从左到右,垂直方向从下到上,如发现方向不符者应纠正。
5.12、多股导线剥线后,应拧紧搪锡再弯羊眼圈,用机械压接钳压接时,应选用规定的线耳。
多股及单股导线的羊眼圈曲圆的方向应与螺钉的紧固方向相同,开始曲圆部分和绝缘外皮的距离为2-3毫米,以垫圈不会压住绝缘外皮为原则,圆圈内径和螺钉的间隙应不大于螺钉直径的1/5,如图11,不允许弯成不正确的圆圈。
如图12:
(1)圆圈不完整,接触面小;(2)线头根部太长,相邻线易碰触,造成短路;(3)导线余头长,压不紧,接触面小;(4)圆圈弯曲方向反了,容易松散;
(5)圆圈不圆,压不紧,接触不良(6)无用余头剪去,工艺不佳,带电时裸露部(7)只有半个圆圈,压不紧,接触面小(8)圆圈有毛刺,易造成线间短路
5.13、小于或等于1mm2单股导线,应用焊接方法与接点连接,如组件的接点为螺钉紧固,要用焊点过渡。
5.14、螺钉与羊眼圈及焊片之间应加平垫圈,两根导线接在同一点时,两羊眼圈之间要加平垫圈或加焊片把两根导线焊接在一起。
5.15、当二次线接入一次线时,应在母线的相应位置钻φ6mm孔,用M5螺钉紧固,或采用大孔接线端头直接连接于母线紧固螺钉上。
5.16、对于管形熔断器的连接线,应在上端或左端接点引入电源,下端或右端接点引出,对于螺旋形熔断器,应在内部接点引入电源,由螺旋套管接点引出。
5.17、二次回路组件的焊锡接点应牢固,均匀发亮,不得有残留助焊剂。
5.18、二次线与管形电阻等发热组件连接时,其绝缘层剥离长度按表2规定并套上适当长度的瓷管。
管形电阻发热功率为额定功率不同百分比时
7.5~15W 20~200W
≤30% ≤50% ≤30% ≤50%
选用BV、BVR导线剥去的绝缘长度(mm) 10 20 20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