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西游记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3.92 KB
- 文档页数:7
从管理角度看西游记2
猪八戒的优点:憨厚,开朗,不记仇,是个开心果,性格直,敢于表露心声。
缺点:懒惰,为人圆滑,见风使舵,利已主义者。
沙僧的优点:实干主义者,先天愚笨,忠心耿耿,吃苦耐劳,属于忠实的守家者。
缺点:缺少主见。
佛祖选中以上四人一道去本经取经正是发挥其特长从而修成正果。
2、其实如果站在佛祖的角度考虑为什么用唐僧为领头人本人分析原因如下:第一是唐僧具有前面的优点,另外其执行力那是相当的强呀;另外他是无知者对佛祖所说
之话就当圣旨,那是相当的听话呀;第二大家想想,如果唐僧不当领头人,他能做什么呢?所以他只能也只会当领导,否则就没戏啦;第三我认为具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佛祖其实也是爱才之人,他对孙悟空是又爱又恨,本事是大,但是搞的鸡犬不宁,上下意见太大。
用吧也不行,不用吧也可惜。
因此就需要让他经受一番磨练,通过取经对其进行改造,提升其修养,从而让其更上一层楼,修成正果。
大家看看另外三人猪八戒和沙僧那也是天空中很厉害的角色:一个是天篷大元帅,另外一个是主管天河中将军,都是相当有才能的呀,最终因为犯错被罚下人间,通过取经路途的磨练,从而让其重返天庭。
那么为什么悟空他们又被带上紧箍咒呢? 仅凭紧箍咒师徒就能和睦了吗?为什么佛祖不选个本事比孙悟空大的妖怪与唐僧搭班了呢?且看下回分解!!。
西游记管理学原理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以紧凑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虽然它是一部小说,但其中包含了许多管理学原理。
下面我将从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团队合作和决策制定等方面分析西游记中的管理学原理。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管理的基础,而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关系正是一种很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示范。
师父唐僧作为团队的领导者,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
师徒四人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了取经任务。
这表明合理有效地管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将不同的能力和特长结合起来达成共同目标。
其次,领导力在西游记中也有显著体现。
师父唐僧的领导力通过慈祥的性格、高尚的品行和明确的目标而得到展现。
他能够以德服人,以身作则,赢得了师徒四人的尊重和信任。
正是因为他的领导力,整个团队才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取经任务。
这告诉我们,领导者应该具备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德和鼓舞人心的演讲能力,同时要善于倾听和沟通,以及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共同为组织的发展努力。
第三,团队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相互支持、相互照顾。
他们共同面对各种挑战,共同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个团队的合作精神告诉我们,一个团队的力量远大于单个人的力量。
团队成员要学会相互信任、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的特长,共同追求团队目标。
只有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决策制定也是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面对各种危险和困难时,需要做出许多重要的决策。
唐僧作为领导者,往往要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
在拯救白龙公主时,唐僧决定继续救援,而不是退缩。
这个决策最终救了白龙公主,也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
这告诉我们,决策制定需要勇气和智慧,还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及预测可能的后果。
总之,西游记中蕴含许多管理学原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团队合作和决策制定等方面。
从《西游记》中看到的管理学徐振超今天的华夏子孙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四大名著视为精神佳肴,屡品不厌。
然看其结局,三国归晋、水浒兄弟惨死、黛玉葬花、宝玉出家,唯有《西游记》结局是皆大欢喜的。
缘何?无疑是这个团队道德基因、政治基因、文化基因能够根植人性深处而已。
既然《西游记》如此特别,那么今天,徐老师就与您分享一下西游记中的管理哲学。
一、从宏观角度品《西游记》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
这句话由来已久。
意思是:《三国演义》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历史矛盾风云变幻,多痛哭淋漓之故事,多慷慨悲歌之豪杰,读之必血流心底,汗浃背脊。
更何况垂垂老年之士,自己的人生坎坷多艰,内心世界苦闷凄惶,读之更会与书中的人、书中的事共而鸣之。
其痛楚之境成矣,愁苦之情生矣,身心俱疲,竟何以堪!而《西游记》则不同,其艺术形式是童话式的,孙行者可以天马行空,如来佛可以翻云覆雨,妖魔鬼怪,飞禽走兽皆变为人形,都具有超自然的力量。
但是,这只是作品的表层,是形式方面的,其情思,其哲理恰如海上冰山的水底部分,廓然大矣。
少年人阅历肤浅,所看不透的恰恰是这些深层的东西。
所以少年读《西游记》,往往徒用其功,收效甚微,有的其动机和效果可能相反,说不定走火入魔,害了自己也未可知.人们在看西游记时有两种人:一种是瞎看,觉得其中的东西很好玩,充满着幻想,在读时能得到一种生活中得不到的享受;另一种是研读,从中品出一定的道理,目的是给别人说说,算是一种炫耀吧。
估计我也算是这样的人呵呵。
其实西游记是一个说是人为的过程,莫不如说是一个神为的过程。
您想啊,这是一部崇尚佛学的书籍,在整部书里,佛教是第一大教,压过了道教和儒教。
他所信仰的是离苦得乐,已经高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整个佛界中,如来佛祖是至高无上的。
如果他想传佛法,直接派遣使者送到东土大唐即可,可他却选择了让观音来物色凡人来取经,这就是一个管理学中的大学问了。
因为拿来与送来是不一样的,但凡给的东西一般是不值得珍惜的,这就像是谈恋爱,送到身边的美女,即使再漂亮,一段时间后,也就推动了兴趣,而历尽千辛万苦追求来的,才奉为宝贝。
从西游记看公司绩效管理第一篇:从西游记看公司绩效管理从西游记看公司绩效管理西游记是一部大家耳熟能详的古典文学作品,今天我们从绩效考核的角度来谈一谈心得。
为了下面分析方便,姑且把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视为一个西天取经的公司,在这个公司中,唐僧决定主要的战略目标,可以算是这个公司的董事长;而孙悟空则是主要战略的执行者,算是这个公司的CEO;猪八戒则是这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沙僧是这个公司的一般职员。
让我们看一看这个公司是如何进行考核的。
在这个公司中,首先对于CEO的考核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他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发展。
由于唐僧他自己无法辨别妖怪,常常把化为人形的妖怪当作好人,这也就是说唐僧无法就孙悟空打妖怪的过程进行控制。
起初唐僧在考核时,过分的关注过程,而忽略结果;并且搀杂过多的个人价值判断,这样考核的结果无法令人信服。
在对考核结果的反馈上,唐僧一味以惩罚为主――念紧箍咒,孙悟空的辞职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在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过程的考核与结果的考核,究竟以什么为导向?对于高层来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况且他的工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从过程来考核,难免会给孙悟空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
唐僧开公司的目的是到西天取得真经,唐僧的任务是明确取经的路线,制定大的战略,怎样达成战略是孙悟空的事。
关注过程的考核,只会导致存在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既然把孙悟空聘用过来,就应该相信他的能力,你的考核只针对结果就好了。
如果你对孙悟空还不完全放心,你要做的应该是建立完善的激励体制,统一孙悟空与公司的目标,也就是唐僧应该就取经的远景与孙悟空充分沟通,这样孙悟空的对公司经营的好坏与自己的利益有很大的关联度,这也就是为什么到后来取经时孙悟空更加努力了。
至于控制方面,唐僧已经有了紧箍咒已经足够了。
这种控制实际应用得很少,但这给了孙悟空一定的心理预期,他的行为不端可能会招致惩罚,这样的话,整个西天取经公司高层考核机制就比较完善了。
从西游记看多元化团队管理西游记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小说,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
从现代管理学角度来看,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团队管理案例。
按照现代组织理论,唐僧就是部门总监;孙悟空是项目经理;猪八戒是项目成员;沙和尚是项目后勤人员。
这师徒四人能力参差不齐,性格相差迥异,可谓多元化的团队。
那么,如何利用不同员工的不同性格特质和本领,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呢?唐僧,团队灵魂和精神支柱。
唐三藏是西游团队的灵魂人物,他具有强烈的愿景与使命感,性格坚韧、百折不挠、历经万难仍不改初衷。
他把离心离德的师徒四人,整治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历经各种艰难险阻,终于成功实现团队目标。
唐僧的优点在于信仰坚定、坚忍不拔、心地善良、仁慈宽厚;另外,“人脉”很广。
这样的人做部门总监,项目开展起来,想不成功都难。
同时,唐僧的能力在师徒四人中又是最弱的,但是不影响他的领导地位。
领导者在团队中的角色是搭舞台,而非抢镜头。
唐僧要做的事就是把握前进的方向,并激励每个员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为整个团队顺利完成目标奉献自己的力量。
孙悟空,少了你真的不行。
孙悟空是西天取经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承担了保护唐僧斩妖除魔的主要任务。
武功高强、有勇有谋的孙悟空,每每在危机关头发挥本领,拯救团队与水火之中,使团队能够继续前进,显示悟空其高度的执行力、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
悟空的优点在于能力出众、神通广大,有斩妖除魔的好本领,能独立作战、独当一面,乐于和敢于承担重大责任,执行力强。
在三个徒弟中,孙悟空是最最难管的,也是最让唐僧头疼的。
孙悟空这样的明星员工,少了他绝对不行,但如果不好好管束,他对团队的伤害甚至可能会大于贡献。
首先,悟空是一个工作狂,用工作激励法很奏效。
其次,用感情来软化。
孙悟空性格刚烈,出软不吃硬。
猪八戒,团队的开心果。
八戒是团队的开心果,少了八戒,整个西游旅途会变得枯燥乏味。
一个团队中总需要有开心果,让一群严肃的人在工作中多些乐趣。
从西游记团队管理作文篇一《取经团队的管理妙法》《西游记》里的取经团队那可真是一绝。
唐僧当领导,看起来好像弱不禁风的,但是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信念坚定,不管遇啥妖魔鬼怪,他就想着去西天取经。
这就像公司里的大老板,得定个远大的目标。
就拿我之前工作的小公司来说,老板想做一个全新的APP。
当时大家都觉得很难,缺资金、没技术人才,各种问题。
但是老板坚信一定能成,就像唐僧觉得一定能取到经一样。
孙悟空神通广大,负责降妖除魔。
他本事大,所以脾气也大。
唐僧这个领导就得管着他。
就好比团队里技术超牛的骨干,容易恃才傲物。
我以前那个团队里的技术大神,代码写得超厉害,但是老是不按流程来,觉得那些流程限制他发挥了。
这时候就需要有唐僧这样坚定信念的领导,给孙悟空画个圈,告诉他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不过唐僧也得依靠孙悟空,没有他,唐僧早被妖怪吃了。
这就像公司没了技术骨干,项目就凉凉了。
猪八戒呢,就像团队里爱偷懒耍滑的人。
他老是想着散伙,一遇到困难就想回高老庄。
我一朋友公司里就有这样的人,每次加班或者有困难任务就退缩。
可是猪八戒也有优点,他搞笑幽默,在团队里还能活跃气氛。
取经路上要是没他偶尔开个玩笑,那得多沉闷呀。
沙僧就老实巴交的,挑着担子闷头走路。
这种人是团队里踏实干活的主力。
公司里也总有这么一批人,任劳任怨地做着基础工作,没有他们,团队日常运行都难。
就像沙僧一样,虽然没那么多闪光点,但绝对不可或缺。
这取经团队就是靠着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人组合在一起,才能成功取到真经,这中间的管理和配合的学问可真不少啊。
篇二《取经团队和我们的小组工作》我们组接到一个项目,和《西游记》里的取经有点像。
我就像唐僧一样,被推为组长,当时心里可慌了。
不过定目标这个事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就像唐僧一门心思去西天。
比如说这个项目里,我们要做一个活动的策划和执行。
有个同组的就像孙悟空那样,点子多本事大。
他想出好多很新颖的活动环节,但是有时候有点天马行空。
从《西游记》看项目管理电视剧版的《西游记》作为经典剧目每年暑假都要播放,而其中的故事情节相信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早已耳熟能详:讲述的是大唐高僧玄奘法师,带领三个徒弟前往西方求取真经的故事。
多年之后再回过头来再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竟然发现这竟是一个经典的项目管理案例,所以下面我想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说一说自己的一些看法。
众所周知,一个项目的成立是从建立项目章程开始,所谓项目章程就是一份正式批准项目或阶段的文件,其中记录着干系人的需要和期望,同时也正式授权项目经理在项目活动中可以使用相应资源。
一般情况下,项目经理在项目章程批准之前便要任命,以便提前了解项目经理的资源需求。
当然特殊情况下由于干系人没有精力编写项目章程的时候,也便于项目经理提前进入角色去主导章程的完成。
项目章程作为批准项目的正式文件界定了项目经理的权限,正因如此在西方的项目管理中,项目章程是发起项目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是一个项目来到世间的出生证明。
在《西游记》一剧中,观音菩萨将锦襕袈裟和九环锡杖授予唐僧就是正式签署项目章程的过程,从剧中描述的两件宝物的价值可以看出项目章程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当然签署项目章程并不能代替项目经理的正式授权过程,剧中我们可以看出观音菩萨在授予唐僧袈裟和锡杖后并未悄然离去,而是缓缓升空显出真身,并以项目发起人身份隆重宣布唐僧被任命为印度项目的项目经理。
既然项目已经启动了,那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组建项目团队了。
但是唐僧并未考虑这一点,而是以学者身份欲以一己之力承担起整个项目的全部工作,结果出师未捷险些命丧虎口,由此开始暴露出项目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项目的成功不是取决于某位专家或者学者,真正成功的项目团队是一群平凡的人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所以公司在日常的项目运转中应该重视项目团队的人员配置问题,哪怕是一个不起眼的岗位,如驮着唐僧去远方的那匹白马,都是专业中的一流人才,因为在某些在关乎项目生死存亡的时刻,任何一个成员都可能发挥出力挽狂澜的作用,这在后面孙悟空负起出走花果山,小白龙挺身勇闯龙王宫的表现中可以证明。
从西游记团队管理作文篇一《从<西游记>看团队管理的智慧》《西游记》里的取经团队那可相当有趣。
咱先说唐僧,他就像个项目经理,上头领导交给他一个大项目,那就是去西天取经。
唐僧那可是意志坚定得很,任你是妖魔鬼怪还是美女画皮,他就认准往西天走这一条路。
就像有一次,走到女儿国,那环境,满大街都是女子,对这几个大男人来说那简直是到了天堂一样。
女儿国国王还对唐僧情意绵绵的,你想啊,人家是一国之主,长得又漂亮,还那么温柔深情。
换一般人早都动摇了吧,但是唐僧心里就只有取经这档子事儿。
他就跟团队里其他人说,咱们可不能在这儿停留,得赶紧赶路去西天取经。
这就是管理者的坚定决心,明确目标,不受外界诱惑影响。
悟空就像团队里的技术骨干,啥难题到他跟前都不算事儿。
降妖除魔全靠他,能力那是杠杠的。
不过这技术骨干脾气也火爆,很容易和人起冲突。
这不,他就老跟唐僧闹别扭。
像三打白骨精那次,他火眼金睛看出来那是妖怪,可唐僧肉眼凡胎,觉得他乱杀人,就老念紧箍咒惩罚他。
这时候团队里那猪八戒就跟着起哄,挑拨离间。
这就体现出团队里沟通不畅的问题。
八戒呢,有点像团队里那个爱偷懒还爱挑事儿的员工。
他肚子饿了就想着分行李回高老庄,路上一有困难就撺掇着大家放弃。
不过他也有优点,在唐僧师徒和当地老百姓打交道的时候,八戒那种憨态可掬的模样往往能让人放松警惕,他就是团队里的关系润滑剂。
沙僧就是勤勤恳恳踏实干活的那类员工,一路上挑着重担,没什么怨言,就是让干啥就干啥,忠诚度那是没得说。
这个取经团队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工作团队一样,各有各的性格特点,唐僧这个当管理的就得平衡好大家之间的关系,运用好每个成员的长处,克服短处,最后才能完成取经这个伟大的项目。
篇二《<西游记>取经团队管理中的酸甜苦辣》咱再唠唠《西游记》这个神仙团队的管理。
从开始组队,这可就充满戏剧性。
唐僧孤身一人上路,碰到了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他相当于给了孙悟空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把他纳入团队。
从管理学角度分析西游记
1、:西天取经。
2、信念:不达目的誓不休。
3、知人善任:急先锋孙猴子;贴身侍卫沙僧;游兵八戒。
4、:不离不弃。
5、高尚品德:一心向佛。
〓——现代企业的老总,依据现代企业管理,他所处的地位属于战略管理层次,该层次的管理只管方针大略——组织的目标方向。
〓——现代企业的执行经理,属于中层管理,中层管理的职责就是实现上级及组织的目标,其执行力的要求非常强。
〓——现代企业的基层管理者,基层管理理应按照上级的指示做事。
〓沙和尚——具体办事人员,这种角色必须老老实实做事,恪尽职守。
"管理"产生并作用于一个团体,人们常说一个团队需要核心骨,那么我想正是因为这个"核心骨"能够很好的管理,组织并且引领整个团队,不然团队将会是散乱没有凝聚力和竞争力的。
四大名着之一的西游记讲述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师徒四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取到真经,这定与师父唐僧的管理是分不开的。
首先介绍唐僧,唐僧作为一个领导者具有以下的优良品质
1、“崇高信念”
第一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崇高信念”。
唐僧在自己的崇高信念面前,丢掉性命都不会眨眼,而孙悟空就不会了,他能力很强,但是他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多次打退堂鼓。
没有信念的人,就不能给别人以信心,就不能给别人以动力,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领导者都胆怯了,退缩了,团队就会散掉;而信念不够崇高也不行,自私自利的信念,小富即安的信念,都让别人离你而去。
我们对比一下水浒里的宋江,一个没有崇高信念的人,最后被招安了,他的最高理想就是这样,所以他就葬送了他的团队。
就像最近的三星集团中国区的公司,他本来是要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的,但是他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现在的下场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2.“无能”也是一种领导者的财富
第二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无能”。
“无能”也是一种领导者的财富!唐僧那么无能,于是他就会欣赏有本事的人,能够包容能人们的其他缺点,才能找到三个有本事的徒弟来保护自己。
如果唐僧神通广大,孙悟空就不会愿意跟着他了,正是因为唐僧无能,所以孙悟空就有了用武之地,就使得他可以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看看能力很强的孙悟空,他本人在花果山的徒子徒孙,全部都是饭桶,没有一个有用的。
他本事太大,他就瞧不起其他有本事的人,于是其他有本事的人就不喜欢跟着他。
他自己太强,他的团队就变成一群饭桶。
当年司马懿抓住蜀国的小兵,问他诸葛亮每天都干些什么,小兵想这个不算情报吧,就说丞相凡是责罚20杖以上的军法事宜,
都要亲自监督。
司马懿就知道了,诸葛亮肯定会被累死。
——太能干的领导,敌人没来,自己就累死了,而唐僧这个无能的长生肉,却还能一直很安全。
中国很多企业都有一个非常能干的老板,同时带着一群饭桶员工。
开始创业的时候,为了生存,可能是必须的,但是一旦生存问题解决了,企业家就要考虑怎么给员工搭建让他们发挥自己价值的平台,同时去寻找那些弥补自己不足的员工;而不是事必躬亲,甚至在一些专业问题上不懂装懂,这样一方面自己筋疲力尽,忙于应付,自然没有发展的余力;另一方面,员工也被矮化成“手脚”,企业就陷入了发展瓶颈。
有些老板说,不成呀,我不放心呀,如果公司依赖于一个孙悟空,万一他使坏,我怎么办呀呵呵,紧箍咒呢要建立制度约束——千万别忘了这个。
3、“仁德”
第三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仁德”。
唐僧的仁德之心对妖怪都会怜悯性命,自然不会恶意算计自己的下属,克扣他们的工资,欺骗他们加班,对他们进行洗脑教育,利用他们承担法律责任,规避自身风险等等,唐僧虽然利用三个徒弟保护自己,但是又绝对没有恶意剥削他们的意思,而是带领他们一同努力,共同成长,一起成功。
最后,唐僧的三个徒弟也都有了自己的成就,唐僧没有像赵匡胤一样,“杯酒释兵权”,或者“飞鸟死,走狗烹”。
对比孙悟空,他
的这种意识就差远了,他后来成了斗战胜佛,而他花果山的猴子们呢还是一群猴子罢了。
日本有一家企业,把员工的父亲们都请到公司里来和管理者座谈,企业老板对所有管理者说,当你们不知道该怎么对待自己的下属的时候,就回想一下今天,这些员工的父亲把孩子托付给你们,是希望你们可以教他们成长,带领他们成功。
你们要想一想自己是否对得起这样的托付。
中国的很多老板可能是受到了《资本论》的影响,认为做老板的只有剥削工人,才能够赚到钱,而且理所应当的认为资本的原始积累必须是肮脏的。
其实,一个真正的领导是带领员工创造新的价值,带领他们一同成功的。
国内有一个企业家曾自豪的说,我不想说我赚了多少钱,我只想告诉各位,我们创造了几十个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
4、“人际关系”
第四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人际关系”。
唐僧的前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了,而孙悟空天生地造的一个没有任何关系网络的石猴子,虽然也拜了一个师父,但是和师兄弟关系都不好,还被师父赶走了;和牛魔王拜把子,后来又闹翻了;和东海龙王是邻居,还抢了人家的东西;和二郎神等一些天官天将是同事,可是不给人家面子,后来还大闹天宫踢了很多人的屁股。
总之,孙悟空的人际关系不大好。
而唐僧就不同了。
他见到神仙就磕头,没有任何仇家。
他不仅是如来佛的弟子,还是唐王李世民的拜把兄弟。
人神两届的高层关系他都有
了。
人际关系不仅仅是好,而且还都是高层关系,通天的关系呀,这样的人做老板,就会顺风顺水。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像韩国的朴槿惠大妈的好闺蜜的女儿,有了一个好的背景就为虎作伥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这个地球如果没有了人,一切财富,一切物质都没有任何意义。
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本质的资源,是所有财富的创造者。
一个老板,要懂得对外创造人际关系资源,对内创造优质人才资源。
唐僧比孙悟空多了什么东西呢,那就是有崇高信念,无能但是懂得用人,有仁德之心,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唐僧可以做领导,来领导孙悟空,而孙悟空虽然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但是他自己做不成伟大的事业,他必须要依靠一个唐僧一样的领导来带领。
从这个意义上看,唐僧才是英雄,至少应该是我们企业家崇拜的英雄。
再来分析下作为整个取经团队的骨干孙悟空
武艺高强,个人技能突出,善于动脑,机警灵活,(在自己没有办法的时候知道换另外的方法解决)爱憎分明,坚持原则
首先,孙悟空个人技能-强神通广大,还有七十二变金箍棒筋斗云
所以孙悟空在企业中最适合的是作为一个执行经理,这个需要冻手能力很强---------这样的人在得到目标以后可以迅速的投入到工作中,同时善于管理,纵观全局,能用最实际的最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推进了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再下来是猪八戒-----HR
他的主要作用就是活跃氛围,增强团队的活力,在企业中往往扮演瘦
调者,但是善于与人交际-----就比如说化缘,在取经的过程中,化缘基本就是猪八戒的工作了在处理人机关系上比孙悟空强太多,唐僧偏爱他,沙僧是他的好哥们
但是他也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在遇到问题时不知道怎么处理只会问猴哥怎么办。
还有就是意志不坚定,总是吵着要回高老庄找他的高小姐,只要唐僧被抓,孙悟空不在就怂恿沙僧分行李
沙僧:他善良忠厚,对唐僧忠心耿耿,遇到什么诱惑也能不受控制,能协调团队冲突,维护团队和睦就比如说孙悟空与猪八戒在吵架的时候能够做和事老任劳任怨,在西游团队中做的只是最基本的挑夫的工作,一做就是13年,不像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一不满意就提交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但是他墨守成规,没有主见,遇到事情不知道去思考,还记得有个脑筋急转弯有一个就是说,西游记沙僧说的最多的四句台词是什么----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
二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
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师傅和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
通过分析西游记以及本学期的管理学课,我们觉得,作为一个一个合格的领导者,最需要的不是你有多么的优秀,但是最重要的沟通能力,具有坚定的信念,不管前方有多少的困难,不管前方别人的目光如何,认定了,就要坚持下去。
还有就是要懂得赏识别人,很多事情并不需要你自己亲历亲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能做好每一件事,既然原则做了导演就不要去做演员的工作,不然两件事都做得不好,如果你凡是亲历亲为,你底下的人得不到赏识,得不到提高,如果在你还
年轻的时候,你做的那一份工作,你除了工资,其他什么都没有得到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去换一份工作了,作为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要你的员工赚到钱,要带他们一起发家致富,人的眼光要放长远,不能满足于眼前的,要向前看,历史不会倒退,唐僧带领他的团队一起成了佛。
当然在一个企业中你还需要各种形形色色的各方面突出的人才,需要基层员工,需要销售,宣传……..
管理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即使你在今后的工作中,或许你不是管理层的,但是他在思想上会给你一定的冲击,给你做人做事带来一定的影响。
组员:林莉林冬林荟梁昕梁伊茜刘谦莹刘希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