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含氮化合物
- 格式:doc
- 大小:3.78 MB
- 文档页数:12
第12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李仕才第二节分子结构与性质考点二分子的立体构型1.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分子的立体构型(1)理论要点①价层电子对在空间上彼此相距最远时,排斥力最小,体系的能量最低。
②孤电子对的排斥力较大,孤电子对越多,排斥力越强,键角越小。
(2)价层电子对数的确定方法其中:a是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阳离子要减去电荷数、阴离子要加上电荷数),b是1个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x是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3)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与分子立体构型的关系2.用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分子的立体构型(1)杂化轨道概念: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原子内部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叫原子轨道的杂化,组合后形成的一组新的原子轨道,叫杂化原子轨道,简称杂化轨道。
(2)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立体构型(3)由杂化轨道数判断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杂化轨道用来形成σ键和容纳孤电子对,所以有公式:杂化轨道数=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的σ键个数。
代表物杂化轨道数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CO20+2=2 spCH2O 0+3=3 sp2CH40+4=4 sp3SO21+2=3 sp2NH31+3=4 sp3H2O 2+2=4 sp3(4)3.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似,如CO和N2。
等电子体的微粒有着相同的分子构型,中心原子也有相同的杂化方式。
常见等电子体与空间构型微粒通式价电子总数立体构型CO2、CNS-、NO+2、N-3AX216e-直线形CO2-3、NO-3、SO3AX324e-平面三角形SO2、O3、NO-2AX218e-V形SiO4-4、PO3-4、SO2-4、ClO-4AX432e-正四面体形PO3-3、SO2-3、ClO-3AX326e-三角锥形CO、N2AX 10e-直线形CH4、NH+4AX48e-正四面体形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第⼗⼆章杂环化合物第⼗⼆章杂环化合物⼀、定义和分类分⼦中含有由碳原⼦和其它原⼦共同组成的环的化合物称为杂环化合物。
杂环中的⾮碳原⼦称为杂原⼦,最常见的杂原⼦有N 、O 、S 等。
象环醚、内酯、环酐及内酰胺等似乎也应属于杂环化合物。
但是,由于这些环状化合物容易开环形成脂肪族化合物,其性质⼜与相应的脂肪族化合物类似,因此,⼀般不放在杂环化合物中讨论。
本章讨论的是环系⽐较稳定,并且在性质上具有⼀定芳⾹性的杂环化合物。
根据环数的多少分为单杂环和多杂环;单杂环⼜可根据成环原⼦数的多少分为五元杂环及六元杂环等;多杂环稠杂环、桥杂环及螺杂环,其中以稠杂环较为常见。
⼆、命名杂环化合物的名称包括杂环母体及环上取代基两部分。
杂环母环的命名有⾳译法和系统命名法2种。
⾳译法:是⽤外⽂谐⾳汉字加“⼝”偏旁表⽰杂环母环的名称。
如呋喃等。
系统命名法:是把杂环看作杂原⼦转换了相应碳环中的碳原⼦,命名时以相应的碳环为母体,在碳环名称前加上杂原⼦的名称,称为“某(杂)某”。
如吡啶称为氮(杂)苯,喹啉称为1-氮(杂)萘。
杂环母环的编号规则(1)含1个杂原⼦的杂环,从杂原⼦开始⽤阿拉伯数字或从靠近杂原⼦的碳原⼦开始⽤希腊字母编号。
(2)如有⼏个不同的杂原⼦时,则按O 、S 、-NH-、-N=的先后顺序编号,并使杂原⼦的编号尽可能⼩。
(3)有些稠杂环母环有特定的名称和编号原则。
杂环的命名如下:2-硝基吡咯 4-甲基吡啶 2-甲基-5-苯基噻唑α-硝基吡咯γ-甲基吡啶3-甲基-8-羟基喹啉 1-甲基-7-氯异喹啉 1-甲基-2-巯基咪唑 2-呋喃甲醛(糠醛) 2-噻吩磺酸 3-吡啶甲酰胺α-呋喃甲醛α-噻吩磺酸β-吡啶甲酰胺N H NO 2N CH 3N S C 6H 5CH 3N CH 3CH 3N Cl N CH 3N SH O CHO S SO 3H N CONH 2三、五元杂环化合物(⼀)吡咯、呋喃和噻吩1、结构与芳⾹性吡咯环的4个碳原⼦和1个氮原⼦都以SP 2杂化轨道成键。
1 第12章 含氮化合物 12-1 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 (1)2-甲基-3-硝基己烷 (2)N-甲基间甲苯胺 (3)3-甲氨基戊烷 (4)N-乙基苯磺酰胺 (5)氯化三甲基对氯苯铵 (6)氢氧化二甲基二乙基铵 (7)氯化重氮苯
NCOCOOC2H5
NH2
CH3CHCH2CHCH2CH3
NH2NHCH
3
NNH2NCH2(CH2)3CHCH2NH2CH3(8)(9)(10)(11)(12)
知识点:含氮化合物的命名。 12-2 比较下列各对化合物的酸性强弱。
CH2NH3
(1)
(3)(2)
NH3
CH3
NH3NH
3
NH3
OCH3
NH3
NO2
A.B.
A.B.
A.B. (1)B>A; (2)A>B; (3)B>A。 知识点:胺的活性。 12-3 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碱性由强至弱的次序排列。
(CH3)4NOHCH3CONH
2(1)
(2)NH2
NO2
A.B.C.
D.E.CH3NH
2
NH2
SO2NH2
(CH3)3NNH2CH3NH2
NO2
NO2
(CH3)2NHA.D.B.E.C.
(1)A>C>D>B>E; (2)E>A>B>C>D。 知识点:胺的碱性。 12-4 完成下列反应。 2
(1)HCOOEtNO2EtONaCH3+NO2
CH2CHO
(2)NaOCH3
CH3OH
NO2
+
ClCl△
NO2
OCH3
Cl
(3)CH2CH2NH2CH3COCl(1)LiAlH4(2)CH3OHCH2CH2NHCCH3
O
CH2CH2NHCH2CH3
(4)NaNO2/H2SO4
NH2NO2NO2室温N2HSO4NO2NO2Cl
NO2
NO2CuClCH3ONa
CH3OH
OCH3
NO2
NO2
(5)NaNO2
HClPhCCH2NH
2
OH
CH3
H3CCCH2PhO
(6)N2 CH2I
+
Ag2O
H2O,△
CN
HNCN
CH3H3CIN
CN
CH3H3COH
(7)KOHPhCH2ClH2O,OH, △NH
O
ONKO
ONO
OH2
C
PhCH2NH2
HNNH
(8)
H
△
CH3
H3CH2NH3C
CH3
NH2 3
Fe/HClNO2
NaNO2/HCl0 ~ 5 ℃
NH2N2Cl
HONH2
pH=8~10HONH2
NN
(9)
(10)HN(CH3)2
D(1) H2O2
(2) △
D
(11)△N
COOCH3
CH3
OHN
COOCH3
CH3
(12)△HN(CH3)3
H3C
HOH
HH3C
C6H6
(13)△
ONH
+N
(1) BrCH2COOC2H5
(2) H3OO
CH2COOC2H5
TsCl(14)
(1) LiAlH4
(2) H2O
CH3
C2H5H
HOKCNSN2吡啶
CH3C2H5HTsOCH3C2H5NCHCH3
C2H5H2NH2C
H
知识点:含氮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2-5 试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A.CH3CH2NH2 B. (CH3CH2)2NH C. (CH3CH2)3N (1)、方法1:利用Hinsberg试验法鉴别
(1)(2) NaOH
生成沉淀溶于NaOH中A
BC
H3CSO2Cl生成沉淀不溶于NaOH中
不反应 方法2:与HNO2反应
(1)(2) H2ONaNO2, HClN2
A
BC溶于酸性反应液
黄色油状物 4
方法1简单,现象明显。 A.B.C.OHNH2OHNH2D.
(2)
NaNO2+HClFeCl3
N2ABCD溴水白色沉淀无变化无反应不显色显紫色ABCD 知识点:胺、酚、醇的鉴别。 12-6 如何用化学方法提纯下列化合物? (1)苯胺中含有少量硝基苯 (2)三苯胺中含有少量二苯胺 (3)三乙胺中含有少量乙胺 (4)乙酰苯胺中含有少量苯胺 解:(1)加HCl使苯胺成盐,去除油层中硝基苯,水层中用NaOH水溶液处理分出油层苯胺。 (2)利用三苯胺近于中性,加HCl水溶液使二苯胺成盐,然后用乙醚萃取出三苯胺,蒸掉乙醚。 (3)加入对甲苯磺酰氯;NaOH,H2O,乙胺转变为钠盐,然后水蒸气蒸馏,蒸出三乙胺。 (4)加HCl水溶液,使苯胺成盐进入水相,然后用乙醚萃取出乙酰苯胺。
知识点:伯、仲、叔胺的分离方法。 12-7 完成下列转化。 (1)丙烯 → 异丙胺
H2ONH
3吡啶
CH3CH=CH2HCH3CHCH3OHCrO3,CH3CCH3OCH3CCH3
NHH2/Ni
CH3CHCH3
NH2
相同碳数胺的制备。 (2)正丁醇 → 正戊胺和正丙胺 PBr3
NH3CH3(CH2)3OHHNaCNH2/NiCH3(CH2)3BrCH3(CH2)3CNCH3(CH2)4NH2CH3(CH2)2COOHCH3(CH2)2COClCH3(CH2)2CONH2CH3CH2CH2NH2CH3(CH2)3OHKMnO4
SOCl
2
Br2/OH-
制备多一个和少一个碳原子的胺的方法。 (3)乙烯 → 1,4-丁二胺 Br2CH2=CH
2
2NaCNH2/NiNCCH2CH2CNH2NCH2CH2CH2CH2NH2BrCH2CH2Br
增加2个碳原子的二元胺制备 5
(4)CH3(CH2)3Br → CH3CH2CH2CH2NH2
KOHCH3(CH2)3Br
CH3CH2CH2CH2NH2
NHOONKO
ONCH2CH2CH2CH3
O
OKOH△+
COOK
COOK Gabriel合成伯胺。此法产率高,适合于实验室制备纯净的伯胺。
(5)CH2=CHCN
NH2
CH2=CHCNH2/NiCH2=CH△+NH2CH=CH2
CNCNH2
O
NaOBrH2O
NH2
双烯合成,腈的还原。
-N2
(6)
Pinacol重排机理H2/NiNaNO2 / HClHCN
OO
OCNHOCH2NH2HO
CH2N2ClHO
O
酮的亲核加成反应;重氮盐的生成及性质;Pinacol重排。 (7)CH2=CHCNC6H6,H3O,
△
OOCOOH
ONH
NN
CH2CH2CN△
O
COOH
酮转化为烯胺,活化α-碳原子;Michael加成反应。 12-8 完成下列合成反应。
(1)OHHOOH
COOH
OCH3
H3COOCH3
CH2CH2N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