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散文体式:“闲话”与“独语”的开创者——鲁迅

“闲话风”的散文追求一种日常交流的语境,以聊天、闲谈的方式结构文章,通常有种开放的格局,风格上也讲求娓娓而谈,“信口信腕”。(《朝花夕拾》)

“独语”则与“闲话”相对,是一种内敛式的话语方式,注重内心的自我满足,强调独立、孤独的生命体验,风格上也比较偏向奇崛与沉思。(《野草》)

☆新小说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人生派写实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

(新小说发端于五四前后的“问题小说”,之后过渡到人生派写实小说,乡土写实小说也可归入此类。)

问题小说:它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此特指五四前后三四年间的一股小说的“题材热”,当时作家们借小说的形式提出有关社会、人生的诸多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代表作家有冰心、叶圣陶、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

☆人生派写实小说

随着1921年文学研究会的成立,人生派写实小说成为了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气度最为开阔的一个小说流派,在艺术宗旨上它坚持为人生而创作,尽管起初艺术追求颇为多样化,但或迟或早都开始趋向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这一派的作者最众,作品也最丰富,主要代表作家有叶圣陶、王统照、许地山及鲁彦等乡土派小说家们。

☆乡土写实派小说

乡土写实小说于1923年前后陆续出现,鲁迅是首次使用“乡土文学”(即“侨寓文学”)这个术语来概括这个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为主忆述故乡情与事之流派的人,并把王鲁彦、台静农、许钦文、蹇先艾等作家归入其中,而他本人也在创作实践上成为乡土写实小说流派的艺术楷模。

☆“自叙传”抒情小说

它是在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与20世纪二十年代日本的“私小说”影响下形成的小说体式,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以郁达夫的小说为主要代表,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为中国后来的现代小说发展开了重要的源头。

(抒情小说的先行者――民初“诗僧”苏曼殊,其小说《断鸿零雁记》以旧形式始创了近世的浪漫主义)

☆前期新月派:指1927年以前,以徐志摩、闻一多和朱湘等为代表的诗人群。为使新诗走向规范化,他们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新诗格律化的主张,强调诗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新诗创作于是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期。

☆后期新月派:是前期新月派的继续与发展,它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为标志,主要以徐志摩为核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前后期新月派一致之处在于其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立场,不同之处在于后期“诗感”更趋近现代派了。

☆社会剖析小说

三十年代,一种主要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的创作方法,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的写法,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而且影响深远,这一类小说以矛盾为主要代表。

萧红与东北流亡作家群:

三十年代,作为独具风貌的文学群体——东北流亡作家群,以其强烈的民族图存意识及其创作实绩为以“左联”为核心的左翼小说做出了特殊贡献,主要作者有二萧、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及罗烽等,尤其以萧红受人瞩目。

小结:左翼文学

☆三十年代的文学领域,以“左联”为核心的左翼文学与当时的京派和海派文学基本形成鼎足之势。它与政治的关系尤为紧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文学和现实的密切关系,推崇揭露与批判黑暗的现实主义精神,而鲁迅等人的加盟使之从幼嫩发展到相对成熟,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矛盾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及以萧红为代表的东北流亡作家群的创作就是其中重要的支流。

☆话剧在中国的发展

在五四时期的各文学领域中,与当时的新诗歌、杂文和白话小说相比,话剧是成熟最晚的,19世纪末传入中国,最初它被称为“文明戏”或“新剧”。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自觉探讨与创造始于1907年成立的春柳社,1921年后针对文明新戏职业化与商业化所产生的弊病,于是有了“爱美剧”也即“业余”戏剧的提倡和“小剧场”运动的兴起,产生了田汉、丁西林等早期剧作家,但他们的创作没能根本上改变话剧“舶来品”的特点。

☆京派

是三十年代一个独特的远离文学党派性与商业性的文学流派,其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的审美原则,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萧乾、芦焚(师陀)、朱光潜及冯至、汪曾祺等。

☆京派文学

其总的创作特点是:文化保守主义立场;远避政治与商业的创作态度;乡村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比较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小说样式。

☆“大河小说”

是19世纪中期以来法国长篇小说的重要体制,由巴尔扎克率先实践,被众多法国作家钟爱,代表作品有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等。此类小说的特点是,多卷体,长篇幅,描写年代长,人物多,背景广阔,容量极大,重风俗民情,最适合于历史叙事,能够真实而全面地再现某个特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全貌。

☆海派

是三十年代以来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畸形繁荣的产物,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从初期的张资平、叶灵凤等新海派到施蜇存、穆时英等第二代的海派(新感觉派)甚至还下联到四十年代的以张爱玲为代表的新市民小说,依托着现代市场的运作,以自觉的先锋意识和现代技法描摹着都市文明,力求艺术的“变”与“新”。

☆海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价值

在三十年代的上海,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其现代消费文化环境也迅速形成,这一切

都在热烈呼唤着与之相应的新文学样式的出现,海派文学作出了最快的呼应。

它开风气之先,以带有市场性的、先锋性的文化思维方式,把外来思潮一股脑儿直接引进来,为我们原有的中国文化增加了许多新元素,其艺术技法的“变”与“新”在文学现代化的转型上也是有其特殊贡献的。

☆现代派诗歌一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20世纪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诗歌(只是一种生硬的移植和非本土化的创作);二是30年代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中国特色的现代派诗歌的真正起点,有表现朦胧诗美的纯诗化倾向);三是40年代以穆旦为首的“九叶”诗人为代表的新现代派诗歌(注重民族精神和西方现代派技巧的深度融合,是真正具有中国性格的、成熟的现代派诗歌)。

早期象征派诗歌

☆“纯诗”的概念,最早是因反对胡适的诗歌散文化论调,而由早期象征派诗人穆木天于1926年正式提出来的。它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认为诗与散文分属不同领域,界限应当分明,主张把纯粹的表现世界给诗,人间生活让给散文;二是诗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应与散文不同,诗具有“暗示”、“朦胧”及“新奇”的特质,最忌说明。它的提出标志着一种诗歌观念的改变,即从强调诗歌的抒情表意这种外在“表达”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内在“表现”功能。这种内转欲以“象征”为联结点来达到融合中西诗歌的理想。

☆九叶诗派

40年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内忧外患的灾难时期,九叶诗派正是诞生于这一背景并有效地融合到这一背景当中的。代表诗人主要有九位:穆旦、袁可嘉、杜运燮、郑敏、唐祈、唐湜、杭约赫、陈敬容、辛笛,他们在艾略特、叶芝等欧美现代诗人的影响下,用强劲的生命力和主体意识连接起现实人生和诗歌艺术,在艺术表达上注重用知性思辨来表现感性认识,诗风含蓄深沉、凝重蕴藉,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派诗歌的成熟。

☆九叶诗派形成的缘由及别称

九叶诗派的的得名主要是因为1981年出版的《九叶集》,之前这一流派在40年代前期,他们是各自发展的,到40年代后期,才开始较多地在《中国新诗》等刊物上聚集,由于对诗与现实的关系和诗歌艺术的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相当一致的看法,在风格上逐渐形成了一个流派。(它又被称为中国新诗派)

☆九叶诗派的诗学主张

在创作中,这一流派将关注外在现实与探索内在自我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达到了现代性的思想深度。为避免创作中可能出现的感伤的个人化抒情和直露的政治说教倾向,他们提出了“感性与知性融合”及“新诗戏剧化”等诗学主张。

☆穆旦诗歌的现代性及艺术上的创新

穆旦诗歌的现代性体现在:他以时代良心的代表和现代知识分子的代言人的身份,以独具的玄学气质、独特的生存体验、痛切深邃的情感和自觉的诗心去感受世界,去深掘历史和现实背后的阴谋与黑暗,拷问着僵化朽烂的社会、残酷的生存状态和扭曲变态的灵魂。他将个体置于社会与自我、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圆满与残缺、历史与现实、丰富与乌有等多重对立冲突的意象和观念中,使其诗歌内涵充满了富有现代意味的强劲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