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 格式:ppt
- 大小:447.00 KB
- 文档页数:43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引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进行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过程中所采用的制度安排和管理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的不断深化,国家预算管理体制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第一,对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分析;第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第三,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四,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和挑战;第五,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景展望。
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分析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化,国内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
这使得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同时,社会各界对政府预算的透明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改革来提升国家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民主性。
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预算编制效率:通过改革,可以优化预算编制的流程和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增强预算执行监督能力:改革可以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和评估,防止资源浪费和滥用。
3.提升预算公开透明度:改革可以推动预算公开的进程,增强公众对预算的了解和参与,使预算管理更加民主和透明。
4.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改革可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和管理,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预算编制机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机制,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
2.健全财政制度体系:完善财政制度体系,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防止资源浪费和滥用。
3.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加强预算公开的力度,推动政府预算信息公开,增强公众对预算的了解和参与。
4.强化内外部监督: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和评估,防止预算执行中的不正当行为。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内容及其实质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在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管理原则。
它的内容包括预算编制制度、预算执行制度、预算监督制度以及绩效管理制度等。
其实质是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收支平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使用效益,以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制度体系。
预算编制制度是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环节之一。
它包括预算编制范围、程序、原则和方法等的规定,并由财政部门负责统一指导和管理。
预算编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的规划和确定、政府债务管理等。
它的目的是确保预算收入规模与支出规模相匹配,实现财政收支的平衡和稳定。
预算执行制度是指预算经过批准后,各部门按照预算数开展财政活动的一系列制度。
它包括预算控制、预算调整、资金管理和支出审批等环节。
预算执行制度的核心是预算控制,即通过控制预算执行进度、执行规模、执行方式等,以确保财政活动与预算计划相一致。
预算调整是指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的预算额度、项目和结构的调整。
预算监督制度是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它包括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检查,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和反馈,以及预算执行责任人的追究。
预算监督制度的核心是审计制度和财政监察制度。
审计制度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确保财政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财政监察制度通过监察机构对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监察,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纪律问题。
绩效管理制度是指将绩效考核与财政预算相结合,通过对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推动干部队伍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它包括预算绩效指标的确定和评价体系的建立。
绩效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具有指导性和激励性的绩效评价体系,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财政使用效益。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实现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使用。
通过对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等一系列制度环节的规定和实施,确保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
第三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一、名词解释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2、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3、预算调节制度4、定额上缴5、总额分成6、分税制7、分税制预算体系8、无条件转移支付9、非配套补助10、单位预算二、填空题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
2、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从改革目标上看,是指在_________基础上,按照_________划分中央、地方财政收入的一种分级预算管理体制。
3、现阶段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形式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94年分税制改革中,确定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_________在1993年的基础上逐年增加,递增率按本地区_________和_________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
5、预算调节包括各级预算间的_________和各地区预算间的_________。
6、政府预算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_______与_______结合的原则;兼顾______与____的原则;贯彻_______的原则;与_______相适应的原则。
7、实行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补偿_______、弥补________、保证______、优化_______、调节______。
8、财政收入能力均等化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采用_______是规范转移支付的主要标志。
10、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企业_______,_________,使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市场主体,政府须为企业创造_______的外部环境。
三、单项选择题1、从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纵向来看,政府预算可分为()A、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C、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D、总预算与单位预算2、我国于1995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是一部()A、权责法B、组织法C、程序法D、权责法、组织法、程序法相结合的综合性预算法3、下列收入中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的收入是()A、营业税B、增值税C、关税D、消费税4、我国现行的分税制中,中央与地方分享增值税的比例为()A、80%于20%B、75%于25%C、60%于40%D、50%于50%5、进一步完善我国分税制的重点是()A、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B、进一步完善工商税制C、进一步调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D、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6、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A、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体制B、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C、以收定支体制D、分级包干体制7、分级预算体制的集权与分权主要体现在()A、中央与地方收支的划分B、地方政府是否构成以及独立的预算主体C、地方政府是否有税收立法权、税率调整权和减免权D、各税种在中央和地方间的划分8、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标志是()A、公式化转移支付B、基数法C、因素法D、补助金制度9、不考虑地区的支出需求,只考虑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均等化,依照某种收入指标确定转移支付对象与转移支付额的转移支付模式是()A、支出均衡模式B、收支均衡模式C、财政收入能力均等化模式D、有限的财政收入能力减支出需求均衡模式10、下列属于政府转移性支出的是()A、政府采购B、基础产业建设C、财政投融资D、社会保险四、多项选择题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A、中央财政调控能力与地方财政自主权结合的原则B、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C、贯彻民族政策的原则D、与经济政治体制相适应的原则2、从横向分,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可分为( )A、总预算B、部门预算C、单位预算D、基层预算3、1988年中央决定对各地区实行不同形式的包干办法,其中主要的包干形式有()A、收入递增包干B、总额分成C、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D、上解额递增包干4、我国实行分税制的原则()A、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浅谈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管理体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财政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政府来说,预算管理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经济的运行情况,还包括如何科学规划各项经济建设、如何合理安排社会资源等,因此必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管理体制,从而使预算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首先,加强全面预算管理需要逐步实现政府财务的透明化。
政府的各项预算支出、绩效指标、资产负债表等财务信息必须向社会公开,这不仅能够加强政府的财务管理,更能够让社会监督其支出。
透明化还有助于减少腐败和浪费,提升政府部门的管理水平,促进政府的廉洁、诚信和高效。
其次,预算管理体制的完善也是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一环。
预算管理体制主要包含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预算评估等环节,如果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完善,预算管理的效力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在预算编制方面,要通过建立一个合理的编制机制,实现各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避免重复或过度预算。
在预算执行方面,要严格控制开支,遵循科学规划和高效执行,确保公共财政的稳定和安全。
在预算监督和评估方面,要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监督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动态评估各项预算执行的效果,并及时加以改进和调整。
最后,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积极推进预算管理的现代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普及,政府预算管理要采用新技术手段,如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等,实现预算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等;同时,加强人员素质培训,提高各部门员工的财务管理能力,在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及评估各环节中,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
综上所述,要想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实现政府财务的透明化,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并推进预算管理的现代化。
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现政府财政管理的目标,更好地利用财政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预算管理是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