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氧气专题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38
专题33氧气和二氧化碳一、考点知识梳理考点一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氧气通常是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液态、固态时呈色。
2.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很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支持燃烧。
常见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现象如下表:物质在空气中在氧气中木炭持续保持_____状态,无烟无焰剧烈燃烧,发出____光,放热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化学方程式C + O2点燃CO2红磷产生大量火光明亮,产生大量化学方程式4P + 5O2点燃2P2O5硫发出微弱的火焰,放热,产生气体发出明亮的火焰,放热,产生大量气体化学方程式S + O2点燃SO2铁丝不燃烧剧烈燃烧,,放热,生成固体化学方程式3Fe + 2O2点燃Fe3O4考点二二氧化碳的性质3.物理性质通常CO2是___色、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 ,___溶于水。
固体CO2俗称_____ ,易升华吸热,可作_____ ___。
4.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下同)。
(2)与石灰水反应:。
考点三CO2实验室制取方法5.O2与CO2制取方法对比气体O2CO2药品①氯酸钾+二氧化锰②高锰酸钾③双氧水+二氧化锰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反应原理↓根据药品性质和反应条件选择实验装置装置固固加热型常温固液型注意事项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试管口要__________③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_____④用排水法收集完后,先___________,再__________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长颈漏斗末端要__________↓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根据气体的化学性质选择验满方法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O2已收集满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火焰立即熄灭,说明CO2已收集满↓根据气体的密度选择放置方法放置方法正放正放↓检验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容器内,木条复燃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考点四摧化剂6.定义: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______________ ,而自身的______和___________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
第二章总复习氧气、二氧化碳和水、一氧化碳的性质一、基础知识点1.通常状况下呈液态、为1 g·cm-32. 镁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磷和氧气反应现象:生成大量的白烟。
化学方程式:;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碳和氧气反应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化学方程式:;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有水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硫和氧气反应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体,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化学方程式:;铝常温下与氧气反应,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膜,化学方程式:;铜在空气中加热现象:固体由紫红色色变为黑色。
化学方程式:;氢气和氧气反应现象:产生淡蓝色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生成。
化学方程式:;进行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①夹木炭的坩埚钳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如果很早伸入集气瓶的底部,瓶中的氧气被热的气体赶出来,木炭燃烧会不旺。
②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实验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③。
细铁丝绕成螺旋状;铁丝一段系一根火柴;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甲烷,是化石燃料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写出其完全..的化学方程..燃烧式。
4.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__的气体,许多物质可与氧气发生反应。
在某些条件下,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比较剧烈;而在另一些条件下,物质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如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器皿的锈蚀、食物的腐烂、有机肥的腐熟等理解缓慢氧化要注意:缓慢氧化是指进行很缓慢的氧化反应,也要放出热量。
如果放出的热量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可以引起自发燃烧,也就是自燃。
缓慢氧化也可以向剧烈氧化反应转化。
5.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主要有植物的动植物的呼吸,含碳物质的燃烧产生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有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
九年级中考化学高频知识点专题复习练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专题训练一.请写出常见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 ⑤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
二.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1.制氧气(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3)氯酸钾制取氧气:。
2.制二氧化碳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三.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一)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______________(固固型或固液型)和_____________(是否需要加热)。
1. 常见气体的制取(O 2、CO 2)(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_________(填字母,下同);(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3)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4)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为________。
2. 其他气体的制取(N 2、NH 3、CH 4)(1)实验室用加热NaNO 2和NH 4Cl 的饱和溶液制取氮气,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4)实验室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制取甲烷,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
【易错提示】a.用A(或B)装置制取气体时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用高锰酸钾粉末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处放一小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c.D 装置中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 ;d.A 、B 装置中的导管刚露出橡胶塞即可,目的。
专题: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一、中考复习要求1、记住实验室制取O2、CO2的原理、装置、操作及收集方法。
2、会根据所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和需要的反应物状态等性质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所制取气体的性质(水溶性、密度等)选择收集装置。
3、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并会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基础知识回顾1、气体的制备、收集和净化(1)气体发生装置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有三种,初中阶段学习了以下两种:①固体和固体药品混合加热型使用这类装置应注意:a、试管口应稍向倾斜;b、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后,应先,然后再。
②液体和固体(或液体和液体)反应不加热型使用这类装置应注意:a、若使用长颈漏斗,长颈漏斗导管下端应插入液体药品的液面下;b、块状固体应有适当大小,不能很碎,防止反应剧烈不易控制。
(2)气体收集装置①排空气集气法所收集的气体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反应,且密度与空气相差较大的采用排空气法收集。
②排水集气法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如:H2、O2、CO、CH4等)。
CO2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3)气体的干燥和净化①干燥和净化气体的装置:洗气瓶和干燥管(如图)②常用干燥剂: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无水氯化钙等③注意事项:a 、选择的干燥剂(净化剂)必须是只能吸收水分(杂质气体),不与被干燥(净化)的气体反应。
b 、洗气瓶长导管为进气管,短导管为出气口;干燥管大口进气,小口出气,且两口都应堵一团脱脂棉,防止干燥颗粒进入导气管。
2、O 2、CO 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比较三、重点疑点讨论1、采用固体和固体加热制取气体时,为什么发生装置的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后为什么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拿出后再熄灭酒精灯?2、液体和固体(或液体和液体)反应不加热制取气体时,若使用长颈漏斗,长颈漏斗导管下端为什么要插入液体药品的液面以下?3、不论是向上排气法收集气体,还是向下排气法收集气体,为什么导管都应插到集气瓶的底部?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何时收集第一瓶气体最适宜?4、怎样除去用盐酸与或碳酸钙反应制得的或二氧化碳中常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四、解题方法指导例题根据右A、B、C、D图,回答下列问题。
初中化学气体制取专题复习1.氧气的制取氧气的制取实验原理是通过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反应来产生氧气。
发生装置采用“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可采用密度排空气法或溶解性排水法。
检验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若木条能够复燃,则说明收集气体是氧气。
2.二氧化碳气体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制取的原理是通过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发生装置采用“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采用密度排空气法。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能变浑浊,则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碳。
3.两种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对比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有所不同。
氧气的制取采用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反应,而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采用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
收集装置方面,氧气可采用密度排空气法或溶解性排水法,而二氧化碳气体则采用密度排空气法。
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而二氧化碳气体则需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带火星的木条放置于集气瓶口,木条能够复燃。
验水变浑浊。
将燃着的木条放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火焰熄灭。
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加药品,固连接仪器,再次检查气密性,验步定装置,加热,收集气体,拿出导管,加药品,收集气体,骤灭酒精灯。
1、在实验室中可选择下图装置制取气体。
1)若选择B、F组合一套装置制取了某气体,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无法回答,因为题目没有给出B、F组合的图示和装置说明。
2)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其发生装置可选择B或C,与B相比较,C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加热。
2、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1)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需将试管管口稍向下倾斜,否则试管有可能炸裂,原因是:若试管口向上,试管口形成的水珠会倒流至试管底部,热的试管底遇冷会炸裂。
2)实验室通常用C装置制取CO2,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专题30:氧气和二氧化碳一、单选题1.如下图,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末端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
用双手紧贴试管外壁。
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此时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A. B. C. D.2.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A. 加压液化空气分离出氧气B. 过氧化氢催化分解C.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D. 氯酸钾催化加热分解3.科学研究有许多方法,下列课本实验中与其他三个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是()A. 研究二氧化碳可溶性B. 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C. 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D. 研究分子间存在空隙4.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A. 制取C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CO2--收集CO2的集气瓶没盖严B. 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粉末时,试管破裂--试管口略朝下倾斜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D. 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气密性不好5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人类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B. CO和CO2能致人死亡,因为CO、CO2都有毒性C. 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其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薄膜D. 水的净化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6.下列是火柴头中含有的四种物质,火柴点燃时会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已知这种气体会污染空气,生成这种有害物质的是()A. 二氧化锰B. 氯酸钾C. 红磷D. 硫7.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示意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 向一定量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B. 在某一密闭装置内点燃红磷C.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D. 像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8.水是化学实验中常见且用途广泛的一种物质。
对下列各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变化得到氧气体积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集气瓶炸裂.D. 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9.“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方法的优点是没有能耗B. 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C. 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D. “反应、分离”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事实叙述错误的是()A. 切完西瓜的菜刀洗净擦干放在通风干燥处可以防止生锈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 用青铜片(铜锡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青铜片留有划痕D. 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放有两支高低蜡烛的烧杯中,燃着的蜡烛自下到上依次熄灭11.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
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复习课哈工大附中王海静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备与收集”方法的复习。
我想应该要跳出章节的限制,切实找到专题中重要知识点(各种气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将知识点连成串,形成“知识链”,编成“知识网”,引导学生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在知识点复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并且问题要有情景、有启发、层次分明,注重课内外知识的结合,适时进行知识的迁移。
二、教学方法分析: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简单实验试题的解答和剖析从而复习和巩固氧气、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备和收集方法,通过列表比较,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方面比较、选择气体发生装置,从气体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利用习题练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起到对知识灵活掌握的目的。
三、教学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巩固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反应原理、药品的选择、仪器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气体验满和检验方法);(2)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生成物的密度、溶解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出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2)让学生体会实验装置使用的灵活性和合理性;(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教学重点]: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原理、装置、收集、检验方法的归纳与总结。
[教学难点]: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一):问题导入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是初中阶段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就归纳和总结一下有关氧气、二氧化碳三大气体的制备、收集以及检验方法的相关知识,并进一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多媒体展示]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上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气体时,选用A、E装置可制取并收集_____;选用B、E装置可制取并收集_____;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选用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