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揭开系统的面纱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在我们日常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时,操作系统是那个默默在背后工作,却对我们的体验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幕后英雄”。
那么,操作系统到底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操作系统的神秘面纱。
操作系统,简单来说,就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
它负责协调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各种硬件和软件组件的运行,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一个方便、高效、稳定和安全的工作环境。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电脑没有操作系统,那会是怎样一番混乱的景象?每次我们想要运行一个程序,都需要自己去了解硬件的各种细节,手动配置各种参数,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而有了操作系统,这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
它就像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管家,把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资源管理得井井有条。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处理器管理。
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是其核心部件,但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执行一个程序。
操作系统通过合理地分配 CPU时间,让多个程序能够并发执行,从而提高了 CPU 的利用率和系统的效率。
这就好比在一个繁忙的餐厅里,服务员合理地安排客人的座位,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服务。
其次是内存管理。
内存是计算机用于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的地方。
操作系统需要确保不同的程序能够安全、有效地共享内存资源,避免出现内存泄漏和冲突等问题。
它就像一个精明的仓库管理员,合理地安排货物的存放位置,确保仓库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货物也能被快速找到和取出。
然后是设备管理。
计算机系统中有各种各样的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操作系统要负责管理这些设备的驱动程序,协调它们与 CPU 的工作,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这些设备。
这就像是一个交通警察,指挥着不同的车辆有序地行驶,确保道路的畅通。
再就是文件管理。
我们在计算机中存储了大量的文件和数据,操作系统需要提供一个有效的文件系统,方便我们对文件进行创建、删除、读取、写入和搜索等操作。
一、知识性水平及标准1、了解:说出、知道、了解、认识、熟悉2、理解:说明、理解、解释、比较、权衡、找出、选择、识别、调查3、迁移应用:掌握、分析、归纳、概括、确定、判断、优化、改进二、技能性水平及标准1、模仿:模仿、尝试2、独立操作:会、能、学会、进行、完成、识读、绘制、画出、检测、安装、操作、运用、使用、选择1.1 架构:物体的主体框架与构造形式,一般称为架构。
(教材P4)结构:结构是指物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他配合排列,确定的搭配和排列决定了物体的性质和形态。
结构的各组成部分,通常称为构件。
(教材P6,结构的涵义)结构是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用来抵抗引起形态和大小改变的力。
简单地说,结构是为了承受力和抵抗形变,这便是结构的本质。
(教材P6,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分类:1、从力学的架构与形态来分⑴实心结构⑵框架结构⑶壳体结构。
(教材P6)2、从结构的几何形态来分⑴缆索结构⑵桁架结构⑶空间桁架结构⑷球形空间桁架结构。
(教材P9)注:牚——读“撑”或“称”,在教材中应读作“称”桁——读“横”1.2 构件受外力作用发生形状或大小的改变称变形,拉力产生的变形称拉伸,压力产生的变形称压缩,杆件受与杆纵轴线垂直的外力作用产生的变形称弯曲,发生弯曲变形的构件称梁单杠:使杠体发生弯曲变形的外力称弯曲力,经杠体传到立柱上端将会对立柱产生弯矩M,使立柱产生弯曲变形的趋势,此时地基和拉杆对立柱的反作用力产生一个平衡的弯矩M’结构承受的负荷称荷载,荷载有恒载与活载之分,荷载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叫永久性荷载,荷载随情况变化而变化的叫可变性荷载。
例如,房屋的屋顶与雪载、风载等结构在承受荷载时:因荷载分布不均匀、不对称而产生的力称扭力,如桥等;在结构的交接处承受的剪切力,如梯子的横梁与支柱、大坝因水深变化而要承受的剪切力关于粱:梁受力与形变的拉应力和压应力的表示是“+”和“-”,梁的中性面;梁受力时弯矩最大的截面上应力也最大,该截面称危险截面梁受力时:梁越长变形越大,梁的变形和它的剖面尺寸有关,梁抗变形的能力和材料有关,梁的变形和材料的弹性系数成反比,越靠近梁的中央变形量就越大关于拱:拱是一种曲线形结构,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水平反力方向是指向内的(称为推力),拱结构一般比梁结构经济,拱结构可以跨越较大的跨度,并且美观拱的结构形式有三种①三铰拱②两铰拱③无铰拱;常见拱多为圆弧拱、抛物线拱;拱的应用有拱门、拱桥、棚室顶盖等1.3 内力:是用来抵抗外力与形变,并力图使变形部分复原的力。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材(地质出版社出版)编写特点介绍本套教材主编之一陈玲玲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科书(地质出版社出版)是在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的指导下,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
这次经教育部专家组反复审核通过的教材包括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和选修模块《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及现代农业技术模块中的《农副产品的营销》共5本。
正如大家所了解的,编写这样的通用技术教材,在全国尚属首次,是一种新的尝试。
在编写中,我们力求使本套通用技术教材,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符合《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目标要求,突出技术课程的特点,既面向广大农村学校,又适用于各类普通高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技术素养。
基于上述认识,下面我把这次审查通过的5本高中通用技术教材的编写特点,向大家作一个综合介绍。
本套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如下:一.紧扣通用技术课程《课标》的要求,全面落实三维目标与过去传统高中教材完全不同的是,《课标》对教材必须实现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了十分明确的规定与要求。
因此,我们自始至终尽力将三维课程目标融合为一体,使它有目的,有计划地贯穿于整个通用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之中。
这5本教材都注意了精选教学内容,优化编排体系,倡导师生互动,提倡合作学习,加强自主探究。
教材以技术设计、技术活动为主线,把知识学习与技术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落实。
具体来说,全套教材落实三维目标的总的思路是:帮助学生拓展技术视野,形成正确的技术观,学会正确全面地认识、理解技术,能理性地运用技术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技术问题,学会选择、使用、管理、评价技术,形成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地质版)第3单元系统与设计第一节揭开系统的面纱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的地位、作用本节是地质版《技术与设计2》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这一节是对系统含义和分类的初步学习。
让学生形成系统意识,为下一节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学习和认识事物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分两部分:系统实例的展示与分析、系统的含义和分类。
(2)、本节内容分析“揭开系统的面纱”这一节向学生展示和分析了三个实例:大棚温室系统、智能化大楼系统和人体系统,这些实例的展示与分析目的有四:(1)让学生意识到系统是普遍存在的,是离我们很近的;(2)怎样揭开系统的面纱认识系统;(3)通过实例引入系统的概念,理解系统的含义;(4)三个实例之间是有一定的递进关系。
通过我们身边的三个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系统其实离我们很近,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复杂而高级的系统。
从自身的调节体验、理解系统各部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系统,从而引出系统的含义及系统的分类。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A、理解系统的含义;B、体会系统的组成和层次关系;C、了解系统的分类;D、感悟从系统的角度认识事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E、渗透事物各部分普遍联系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系统的理解,初步掌握简单系统的设计并进行优化。
体验系统设计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系统的含义,使学生对系统的结构和分类有更深层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对系统含义的理解。
2、教学难点:建立系统的观点。
四、学情分析了解系统的含义与分类对后面的系统设计来说非常重要,它是简单系统设计的重要保证,对将来能后设计复杂的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涉及的知识比较专业,所以要想使学生了解系统并掌握系统的设计方法,教师也可带学生到附近的蔬菜大棚进行参观。
《揭开系统的面纱》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系统的观点和特点;2.精通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因素;3.了解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应用领域;4.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系统思维。
导学内容:一、系统的观点和特点系统是由若干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组成部分组成的整体。
系统具有整体性、有机性、动态性和目标性等特点。
二、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因素系统可分为开放系统和闭合系统,开放系统与外部环境互相作用,闭合系统与外部环境隔绝。
系统的组成因素包括输入、处理、输出、控制和反馈。
三、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应用领域系统的运行原理包括输入-处理-输出过程、控制和反馈机制,系统在生产、管理、信息处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导学方法:1.导入问题:你知道系统是什么吗?它有哪些特点?2.讲解观点:介绍系统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同砚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3.分类谈论:谈论开放系统和闭合系统的差别,分析系统的组成因素。
4.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应用领域,培育同砚系统思维能力。
导学案例:小明在学校组织的科技实践活动中,发现同砚们在设计作品时屡屡遇到问题,无法有效整合各个部分。
他想通过进修系统的知识,援助同砚们提高设计作品的整体性和效率。
1.你认为小明遇到的问题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2.系统的什么特点可以援助同砚们提高设计作品的整体性和效率?3.你认为如何运用系统思维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本次导学,同砚将能够深度理解系统的观点和特点,精通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因素,了解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应用领域,提高系统思维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系统的定义和特点;2. 了解系统的分类和结构;3. 理解系统的原理和运作方式;4. 精通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导学内容:一、系统的定义和特点1.1 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一组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的组件组成的整体,这些组件共同实现某种特定的功能或目标。
1.2 系统的特点:系统具有整体性、边界性、目标性、开放性、动态性、复杂性等特点。
第三章第一节揭开系统的面纱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这一节是对系统含义和分类的初步学习,让学生形成系统意识,为下一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学习和认识事物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系统案例的展示与分析;系统的含义与分类。
系统实例的展示与分析部分安排了三个实例:大棚温室系统、智能化大楼系统和人体系统。
这样的实例目的一是是让学生意识到系统是普遍存在的,是离我们很近的;二是怎样揭开系统的面纱认识系统;三是通过实例引入系统的概念,理解系统的含义;四是三个实例之间是有一定的递进关系。
2、教情分析从三个系统实例展开分析,达到从典型、简明、配套的例子下手引入系统的概念,由分析找到方法,由分析找到结论,让学生由体验到理解再到掌握;从而培养学生有系统意识,用系统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减少处理问题过程中的盲目性,学会对事件的理性分析和科学决策。
理解系统的含义时,要注意理解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元素构成,并完成特定功能的统一体。
这里要着重强调其相互性和整体性,为后面章节用系统的方法分析和研究奠定基础。
另外,在系统分类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按照不同的角度和需要对系统进行分类,以便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利用系统的方法和观点解决具体的问题。
3、学情分析(1)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已经接触到很多实际系统,但没有对具体而实际的系统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只是从表面上或名词上看系统,多是人事系统的具体功能,即隔着具体功能这层面纱。
要想认识清楚必须揭开系统的面纱。
(2)学生通过本节课三个系统实例的学习,对系统的各个系统及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等特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容易就事论事,容易抓住系统的某一个具体的部分详细追究而忽视整体。
(3)学生通过本节课三个系统实例的学习,容易紧盯着这三个系统本身,建立系统的观点比较困难。
(4)在对系统进行分类时学生容易追究分类的具体标准。
二、设计思路前两个实例是从学生比较关注的系统功能入手,先讲两个系统的功能,这恰是遮住系统真正内涵的面纱;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要达到系统的功能而需要的条件或设施,也就进一步帮助学生揭开系统的面纱,人事系统的组成及其层次关系。
揭开系统面纱第一节:揭开系统面纱教学目标:1、理解系统的含义。
2、体会系统的组成和层次关系。
3、了解系统的分类。
4、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5、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重难点:1、学会用系统的观点看问题。
2、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课时安排:2课时知识提纲:1、系统的定义。
2、成为系统的三条件。
3、系统的基本特性:整体性、相关性、功能性、环境适应性。
4、系统的分类:自然和人造;实体和抽象;静态和动态;开放和封闭------。
5、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阐明问题;分析比较;评价比较。
教学思路:由雕像、笑话故事、木桶理论、学科介绍引入新课,让学生自行阅读两案例后得出概念;讲解成为系统的三个条件;结合例子、练习讲解系统的基本特性,让学生阅读系统的分类后提问。
在龙舟赛艇系统分析中体会、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 请同学们欣赏一件艺术品(展示相片),这是在巴黎市内有名的一个观光点――巴尔扎克雕像。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人体雕像有啥特别的地方?[生] ------[师] 对了,雕像没有双手。
我们来看看没有双手的原因。
(演示)[师] 既然双手是整个雕像中最成功的部分,为何罗丹要将它砍掉?他这样做有怎么样的理论凭据?[师] 我们再来看一个笑话(课件演示)。
在生活中,我们如果不用整体的、相互联系的系统的观点解决问题,就会犯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师] 我们班昨天跟2班的足球比赛赢了,赢球是依赖优秀的队员还是差劲的队员?[生] 优秀的、差劲的、全体、场外的啦啦队------。
[师] 认为靠优秀队员有同学多一些,就是说,大部分同学认为整体的功能取决于最强的部分。
但有一种理论,叫做“木桶理论”,却认为整体的功能取决于最弱的部分,也就是说,昨天我们赢球靠的是表现差劲的队员。
[生] ------[师] 以上的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学完今天这二节课,我们就会有所了解了。
下面,我们就学习新的内容,第三章:系统与设计的第一节:揭开系统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