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脱落6例
- 格式:pdf
- 大小:160.79 KB
- 文档页数:2
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摘要】目的对使用国产封堵器对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探讨和分析。
方法回顾和分析2009年3月——2012年7月16例实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中室间隔的缺损有5例,房间隔的缺损有8例,动脉管不封闭有3例,使用经胸的超声心动图进行术前的筛选、术中的监测和术后的随访。
结果总成功率是94%,1例室间隔的缺损失败,术后随访10个月-4年,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结论先天性心脏病的心导管介入治疗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很高,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率都很低。
国产的封堵器价格非常低廉,生物的相容性非常好、安全性很高、封堵的效果很好。
【关键词】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安全性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48-01先天性的心脏病,指的是出生的时候心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存在异常,是因为胎儿时期的心血管发育出现异常以及出生以后应该退化的组织没有退化造成心血管的畸形。
我国每年出生婴儿中约有15万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常见类型有:动脉的导管不闭合(pda)、室间隔出现缺损(vsd)、房间隔出现缺损(asd)非紫绀型等类型的心脏病比较常见。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从2009年3月——2012年7月实施先天性心脏病的导管介入治疗患者有16例,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在3-52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0.3岁;16例患者手术前都进行了临床的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心脏x线平片和心脏彩色多普勒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后确诊属于先天性的心脏病,符合使用介入封堵术治疗标准。
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在类型、位置、形态和大小等方面进行确定,排除其他类型的心脏畸形,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房、室间隔缺损的大小进行测量。
使用超声心动图对术后进行检测,观察封堵器所处位置,有没有残余的分流,观察封堵器对瓣膜的活动以及上下腔静脉和右上肺的静脉血流有没有影响;主动脉弓的降部和左肺的动脉有没有狭窄现象,对心腔大小的变化和血液流动的力学变化进行观察。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对提高手术治愈率有着重要意义。
我科2010-2012间为28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2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4-52岁。
均经过临床、心电图、X 线胸片、心脏彩超检查证实,室间隔8例,房间隔10例,动脉导管10例。
所有病例均经过B超确诊。
2.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d-7d。
3.护理体会3.1 术前护理术前3d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阿司匹林0.1g/d,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如胸片、心脏彩超、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碘过敏试验,双侧腹股沟备皮,预防穿刺处感染,训练床上使用便器。
全麻患儿术前禁食6h,禁饮4h,局麻者可进流食,进入导管室前排空大小便,肌注术前用药。
3.2 术后护理3.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入住监护室,全麻患儿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至清醒,派专人守护,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造成窒息。
立即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心电图、心率、心律的变化。
鼻导管吸氧1.5L/min,一般为6h,氧饱和度在95%以上,观察有无发绀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对于哭闹不止的患儿,护士要细心、耐心,可采用抚摸、讲故事、给其玩具等让其平静。
也可用5%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剂量为1ml/kg,以防出血。
3.2.2 穿刺处出血观察与护理病人在术后使用肝素以及手术对血管的损害,有出血的可能,术后穿刺处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压迫止血时,松紧要适度,密切观察伤口局部有无出血,肿胀,观察术后侧肢体的颜色、温度、感觉、比较两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向患者强调术后严格卧床休息,穿刺侧肢体制动6h,卧床12h,绷带加压包扎24h,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做好生活护理,大小便在床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