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自然资源基本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3.57 MB
- 文档页数:44
第二章自然资源学的有关理论第一节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一、人口过剩→当代自然资源问题的直接原因资源问题=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人口过剩: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
人口消费过剩:是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二、其他因素⏹1、人口的分布⏹2、战争⏹3、科学技术的某些发展⏹4、经济、政治、道德伦理诸要素第二节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一、自然资源学的框架结构与时空尺度⏹1.自然资源学的框架结构⏹自然资源学:主要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界中可转化为生产、生活资料的物质与能量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二、自然资源学研究的时空尺度⏹1、空间尺度:要区分全球、区域、地方、地点等尺度。
对不同的尺度要研究不同的论题。
我国把区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研究重点。
⏹2、时间尺度⏹区分未来近、中、远期的不同任务⏹(1)近期规划目标主要是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打破资源、环境退化与发展受阻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实施可行的开发项目,起步措施还必须有政策保证;⏹(2)中期规划则是从发展的可靠性着手,使当地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步入良性循环;⏹(3)远期规划着眼于前瞻性预测,走向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有关的其他学科⏹1.环境科学⏹ 2.国土经济学⏹ 3.人类生态学第三节自然资源学的发展⏹一、关于人类史前时期的自然资源问题研究——自然资源学的史前时期⏹人类对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影响是局部的、微小的。
积累了一些极为原始的经验,但根本谈不上记载,更不用说总结。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第一章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学1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内涵。
资源是一切有用和价值的东西。
(经济学)资源是指环境中能为人类直接利用,并带来物质财富的部分。
(地理学)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人类通过一定的技术获取的以满足其生产、生活需要的所有天然生成物,以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劳动成果。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界获取的初始投入,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
2 自然资源的二元多级分类。
可更新是被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功能,使之得到恢复和再生,从而能够持续利用。
又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
不可更新是指它的储量在人类开发利用后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例如:矿物资源等储量固定的资源。
3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稀缺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动态性、社会性。
4 自然资源学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
概念:是指主要研究人类与自然界中可转化为生产、生活资料的物质与能量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
研究内容:1)自然资源的基本理论2)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3)自然资源调查4)自然资源评价5)自然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规划6)自然资源管理发展趋势:1)国际合作和全球性问题研究2)区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性研究日趋活跃3)从自然评价转向注重社会经济分析,资源管理研究逐步成为热点4)日益模式化和数量化5)研究方法和手段日益现代化5 能结合人口、环境和资源的实际情况,认识学习自然资源学的重要性。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人口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矛盾、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人口增多也要占用更多空间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和间接破坏的矛盾等),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我国自然资源稀缺和人口众多的矛盾尤其突出,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当前最紧迫的知识创新和素质教育内容。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供人类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的总和。
它们包括土地、水、气体、石油、矿物等各种资源。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资源的分类根据来源和形态的不同,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很多种类。
主要的分类方式包括:水资源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类型。
地表水主要由江河、湖泊、水库等形成,而地下水则主要存在于地下水层中。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支撑农业、建设和工业发展的基础资源。
不同类型的土地适合种植不同的作物,因此土地的合理利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指地球中蕴藏的各种金属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这些资源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支撑工业生产和提供能源。
生物资源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和动物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频繁,但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合理利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意味着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资源。
这需要科学规划资源开发计划,采取有效的节约资源的措施,做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保护保护自然资源需要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修复损坏的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措施。
只有环境保护得到有效实施,才能有效地保障自然资源的长期稳定利用。
结语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基础,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希望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积极参与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第2章⾃然资源学的有关理论第⼆章⾃然资源学的有关理论第⼀节资源问题产⽣的原因⼀、⼈⼝过剩→当代⾃然资源问题的直接原因资源问题=⼈⼝数量×⼈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的环境后果⼈⼝过剩:⼈⼝数量过剩:是指⼀个地区(或国家)的⼈⼝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物、⽔和其他重要资源以⽀持这些⼈⽣存的程度;当⼈⼝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部分⼈贫穷到⽆⼒⽣产或购买⾜够的粮⾷、燃料等⽣活必需资料时。
⼈⼝消费过剩:是指⼈⼝数量虽然不多,但⼈均资源消费过⾼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其他因素1、⼈⼝的分布2、战争3、科学技术的某些发展4、经济、政治、道德伦理诸要素第⼆节⾃然资源学的研究内容⼀、⾃然资源学的框架结构与时空尺度1.⾃然资源学的框架结构⾃然资源学:主要是研究⼈类与⾃然界中可转化为⽣产、⽣活资料的物质与能量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以单项和整体的⾃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然资源学研究的时空尺度1、空间尺度:要区分全球、区域、地⽅、地点等尺度。
对不同的尺度要研究不同的论题。
我国把区域⾃然资源的可持续利⽤作为研究重点。
2、时间尺度区分未来近、中、远期的不同任务(1)近期规划⽬标主要是充分合理地开发利⽤当地⾃然资源,打破资源、环境退化与发展受阻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实施可⾏的开发项⽬,起步措施还必须有政策保证;(2)中期规划则是从发展的可靠性着⼿,使当地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步⼊良性循环;(3)远期规划着眼于前瞻性预测,⾛向⾃然资源的可持续利⽤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其他学科1.环境科学2.国⼟经济学3.⼈类⽣态学第三节⾃然资源学的发展⼀、关于⼈类史前时期的⾃然资源问题研究——⾃然资源学的史前时期⼈类对其环境和⾃然资源的影响是局部的、微⼩的。
积累了⼀些极为原始的经验,但根本谈不上记载,更不⽤说总结。
自然资源学原理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自然资源学作为研究自然资源的一门学科,旨在探讨自然资源的获取、利用和管理,以及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特点和管理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自然资源学有所了解。
首先,自然资源可以根据其来源和性质进行分类。
按照来源可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再生资源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而非再生资源则包括矿产资源、石油资源等。
按照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如风能、太阳能等,而不可再生资源则是指一旦使用就无法再生的资源,如煤炭、石油等。
其次,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自然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分布不均匀性,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
其次,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和不可再生性不同,这决定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再次,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可能会引发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污染。
最后,自然资源的利用受到人类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针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原则,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要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利用自然资源时要考虑到未来世代的需要,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其次,要实行综合利用的原则,充分考虑资源的多功能性和综合利用价值,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再次,要实行保护优先的原则,即在资源利用过程中要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避免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破坏。
最后,要实行科学管理的原则,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资源获取、利用和管理的学科,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特点和管理原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希望本文对自然资源学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自然资源学原理自然资源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源,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自然资源学是研究自然资源的形成、分布、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学科,它涉及地质学、地理学、生态学、气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当今社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课题,因此了解自然资源学原理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自然资源学原理涉及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自然资源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受地质构造、气候、生物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矿产资源的形成通常与地壳构造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而水资源的分布则受地表地貌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了解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
其次,自然资源学原理涉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人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资源的保护、开发方式、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的特点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另外,自然资源学原理还涉及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成为了当前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
这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执法、推动科技创新等多种手段,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学原理涉及自然资源的形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它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加强自然资源学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将有助于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知识点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种类。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土地资源。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居住和生产的空间,还承载着丰富的生态系统。
可耕地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它决定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耕地被占用,这给粮食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此外,土地的质量也各不相同,有的肥沃,有的贫瘠。
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水土流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水资源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地球上的生命将无法存在。
我们日常生活、农业灌溉、工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但是,水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有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有些地区则极度缺水。
同时,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使得原本就紧张的水资源更加珍贵。
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合理调配水资源成为了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矿产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原料。
煤炭和石油在能源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们是不可再生资源,开采和使用过程中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在开发矿产资源时,我们需要提高开采效率,减少浪费,同时积极寻找和开发替代能源,以应对资源枯竭的挑战。
森林资源不仅提供了木材等原材料,还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重要生态功能。
然而,由于乱砍滥伐和森林火灾等原因,全球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平衡被打破。
加强森林保护,推行可持续的林业经营模式,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生物资源包括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
许多动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它们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非法捕猎、栖息地破坏等因素导致了大量物种濒临灭绝。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海洋资源也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渔业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
总结自然资源知识点一、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供人类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
它包括了土壤、水、矿产、能源等。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产活动的直接对象,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物质基础。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按其来源和形式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1.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自然地恢复并再生利用的资源。
例如:水是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它可以通过降雨、河流等方式进行补充。
植物资源也是可再生资源,通过植被的生长和更新,植物资源可以得到再生。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要合理,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是指一旦被开采和利用,就无法再生并变得非常稀缺的资源。
例如:石油、天然气、煤矿、金属矿产等。
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旦过度,就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应该谨慎使用并寻找可替代的资源。
三、自然资源的利用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自然资源的利用包括了农业资源的利用、能源资源的利用、矿产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利用等。
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有不同的利用方法和技术。
农业资源的利用包括了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业的养殖。
能源资源的利用包括了煤、石油、天然气、水力能、风能、太阳能等的开发和利用。
矿产资源的利用包括了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等的开发和加工。
水资源的利用包括了饮用水、工业用水、灌溉用水等。
自然资源的利用要合理,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自然资源的保护自然资源的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自然资源的保护包括了森林资源的保护、水资源的保护、土地资源的保护、气候资源的保护等。
森林资源的保护包括了森林的植被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水资源的保护包括了水质的保护、水源地的保护、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
土地资源的保护包括了土地的质量保护、沙漠化防治、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自然资源知识点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并能够为人类生产、提供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物质或能量。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知识点。
一、自然资源的分类1.按来源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通过自然过程或人类努力恢复和再生的资源,如森林、水资源等。
非可再生资源指存在数量有限,无法通过自然过程和人类努力再生的资源,如石油、煤炭等。
2.按用途分:生物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
生物资源包括动植物及其衍生物,如木材、食物等。
能源资源指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
矿产资源是指供应工业原料和金属的矿石、矿砂等。
土地资源是指可供农业、建设和其他经济活动使用的土地。
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利用的各种水体。
3.按可利用程度分:高级资源、次级资源和延续资源。
高级资源是指已经通过开发利用,并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资源。
次级资源是指尚未大规模开发利用,但有潜力使用的资源。
延续资源是指无法开发利用的资源,但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功能。
二、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科技创新和工艺改进等方法,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失,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加强环境保护。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自然资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可持续利用。
合理规划、管理和利用资源,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未来世代提供资源保障。
4.循环经济发展。
通过废物回收再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等方式,实现从“以物消费”向“以服务消费”转变,减少资源消耗。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1.经济价值。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产业提供原材料和能源,促进经济增长。
2.生态价值。
自然资源维护着地球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社会价值。
自然资源提供人类生存、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4.文化价值。
自然资源蕴含着人类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风景名胜。
第2章资源与环境2.1自然资源2.1.1自然资源及其属性1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自然资源只是指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物。
广义的自然资源则要延伸到这些自然物所赖以生存、演化的生态环境。
最有代表性的广义解释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72年提出的:“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
2自然资源的属性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通常称为自然资源,可分为有形自然资源(如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等)和无形的自然资源(如光资源、热资源等)。
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区域性等特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
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国土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气候气象、水资源等。
2.1.2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分类1自然资源的特点资源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物质成为资源,所以物质资源化和资源潜力的发挥是无限的。
但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和认识水平下,有效性和稀缺性是资源的本质属性。
一般自然资源都一些共同的特征:①可用性即资源必须是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能够产生效益或者价值。
如地下埋藏的石油,是当今工业社会的主要能源和某些化学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
②有限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即使是太阳能,照射到地球的有效辐射也是有限的,人类对其利用的程度更是有限的。
如空气,在地球上绝大多数地方,是一种可以任意取用的物质。
但在特殊的场所、特殊的时间,空气也会成为非常有限资源,如潜水员使用的压缩空气、宇宙飞船的密封舱中,空气就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完全有可能耗尽的资源。
③多宜性即自然资源一般都可用于多种途径,如土地可用于农业、林业、牧业,也可以用于工业、交通和建筑等。